拍的很克制,呈现的都是结果之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无法被法律认可的关系,连在祭拜仪式上都只能以亲友的名义靠边站,即使是看起来相处融洽的一家人,也没有人为她说一句话,在遗产上也很被动,因为没有遗嘱,一起买的房子也没有了,到成就了那一家人,在那个空荡的房间里安然的装饰起自己的东西。
电影里哥哥的房间,跟侄女的房间很真实,毫无隐私,因为人多,东西也多,加上有孩子,乱七八糟。
穷是原罪吗?
侄子跟女朋友去看房,老房子,没电梯,在七拐八拐的巷子里,屋子情况更糟糕,可就是这样的房子,也是负担不起的压力,她们有点良心,但是不多,面对这些困难,人只要自私一点,生活就会好过一点,自欺欺人的说一句,妹妹还活着也会希望把房子给他疼爱的侄子结婚用。
里面有一段是跟父母争执,她们不只是老朋友的关系,她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结尾的亲吻也是再一次明确的表达。
同性伴侣的关系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吗?
她们法律上受不到保障,社会上常常被模糊掉,亲人之间也是期盼你过正常人的生活,什么是正常的生活?
里面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割得人生疼。
总体感觉是一部比较轻盈的电影,虽然反映的社会问题比较尖锐、一些情绪和冲突也在那里,但是看完之后并不觉得那些愤怒、无奈、悲伤等情绪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其实一开始感觉有点走不进电影的情节,可能是因为大概可以预料到一些剧情走向,所以一开始感觉有点点模式化,还有感觉问题导向性有点强。
但是后面一些情节还是比较触动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大概是Pat的哥哥和Angie直接对峙的那里,Pat的哥哥直接暴露了想要房子的意图,然后说他们家不欠Angie什么,还说如果Pat在世也会站在他这一边;然后非常悲哀的是,Angie就因此真的动摇了、怀疑了甚至低估了她和Pat之间的感情;我觉得这个真的很让人悲哀,人死如灯灭,在没有很坚实的“物质”证据支撑下,再外加他人的不断动摇和此时情绪的脆弱状态,几十年的感情就这样动摇了,或者说Angie不相信自己了;如果没有后面的遗书草拟,感觉Angie的信心和希望会完全破灭。
还有一个情节是Angie和朋友一起为Pat举行海葬仪式的场景,Angie穿着裙子,微笑着把东西撒入大海,我感觉是轻盈的,就像Angie飘扬的裙摆一样。
还有一幕比较前面,大概是Angie在得知法律不站在她这边、然后Pat又没有给她留下能守住她们的家的凭证时,拿着花去看了Pat,但是在看了遗像一会儿之后,感觉像是有点生气(当然感觉像是爱人之间的撒娇的那种,可能就像是Pat还在时两人拌嘴吵架的那种,当然可能也不太准确),然后把花拿走了。
最后的最后就是,最后一幕,Angie看着从原来的家里拿回的装饰灯(可能是Pat还在的时候装饰在家里的),然后回忆了两人的一段记忆,记忆里只有她们两个,在闲谈在拥抱在亲吻在耳鬓厮磨;其实在前面的情节里,两个人的感情都没有受到公众承认的,是被隐没的,比如Pat的嫂子对外宣称Angie是Pat的姐妹,还有Angie父母说她们两个只是朋友,但是Angie(或者说两个人)一直都很勇敢,不管是Angie在上香时还是抢在Pat哥哥前面上香,还是直接反驳父母父母说的她们是好朋友的说法,而最直接的证明或许就是最后的亲吻(另外最后一段Pat说的自己的身世 貌似也透露了她和哥哥并没有亲缘关系?
)
2014/09/21在Film Forum看的导演Q&A场。
电影本身和杨导演的分享都让我很感动,因此想记录下来这些感受。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最喜欢华人的lesiban电影算是香港的《得闲炒饭》,它不是一部严肃的电影但却有很多香港的风味,也很浪漫。
同样作为香港电影,《从今以后》比《得闲炒饭》高很多。
《得闲炒饭》属于都市丽人/T言情剧,《从今以后》属于文艺写实“纪录片”。
记录的是senior lesbian在香港的生活和面临的一些困境。
放眼国际上的电影的话,我觉得最近几年和这部电影在题材和价值上旗鼓相当的有巴基斯坦的《joyland》和法国的《燃烧女子的画像》。
这三部电影都有女性和queer的元素,但是所讲的故事和题材又各不相同。
我很喜欢这些导演能跳出框架,把queer people和女性当作个体来讲故事。
小时候和现在的我其实都很难想象自己年老之后会是怎么样,可以说是也不敢想。
但是这部电影里面刻画的Pat和Angie两人退休生活是那么真实又幸福,让我这个姬姥也对老年之后的家庭生活有了一定的向往,可以说是造福社会:) 失去伴侣的Angie是这么一个温和温柔的人,电影中我很多次都很害怕她无法面对痛苦和冲突。
但我却是太小看看似柔弱的女性了,正可谓“芦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她们有的韧性和优雅可以是我想象不到的。
如果我和Angie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我也会被她所吸引。
杨导在Q&A的时候分享了他创作这部电影的经历。
他在一次分享会中了解到影片中的社会现象,就主动找到几位一些经历过此类事件的女性做采访。
因为年龄和性别的差距,他在创作过程中会一遍一遍跟这几位受访者回访以求她们的反馈。
在他最后给她们第一次放这个电影的时候,她们都很感动。
一下是两个例子:其中有一位受访者花了很长时间(几年)去跟去世伴侣的家人打官司以得到allowance,她所花的钱和时间是远超过最后得到的allowance的。
为什么她一定要去做件事呢?
因为她要向这个世界、社会和伴侣的家人证明这个关系确实存在的,她们的爱就在哪里,没有人可以否认。
另外一位受访者刚刚看到Pat去世前的幸福场景就开始哭,因为这和她和老伴几十年过的隐藏的生活一模一样,但是她居然能够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展现出来...我在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哭了。
就算我在纽约在这样一个婚姻平权的地方,又有多少幸运的性少数人士终其一生没有体会过这些隐忍伪装和被忽视呢?
我很感谢能够有这样的电影,让片中的Pat、Angie、姬姥朋友们、还有苦苦挣扎居所的香港人被尊重和看见。
电影以其细腻的情感刻画和舒缓的节奏深深打动了我。
影片开场便是震撼人心的海啸场景,这一幕不仅奠定了影片的基调,也将观众迅速拉入到角色们的命运之中。
法国女记者玛丽在海啸中经历了生死一线,从此她的生活被那段濒死体验深深影响,她开始执着于探寻死亡之后的奥秘。
玛丽的追寻不仅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更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
她的故事线展现了生者对于逝者的无尽怀念与探索。
通灵师乔治的故事则更加贴近我们对于死亡和超自然现象的普遍认知。
他拥有与逝者沟通的能力,却因此在生活中倍感孤独,甚至被家人利用来牟利。
乔治的孤独源于他的特殊能力无人理解,也源于他无法像常人一样生活。
然而,在影片最后,他通过帮助他人与逝者告别,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乔治的故事让我意识到,面对死亡和失去,沟通与理解是多么重要。
最让我感动的是伦敦男孩马克斯与双胞胎哥哥杰森的故事。
马克斯在杰森去世后,一直无法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他坚信自己能够看到哥哥的幽灵,并与之对话。
这种超越科学解释的情感联系,展现了生者对逝者的深深眷恋。
马克斯清澈的眼睛中充满了对哥哥的思念与不舍,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影片中,马克斯在路灯下苦苦等候的场景,仿佛是对逝去亲人的无声呼唤,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从今以后》通过这三个故事线,将生死之间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没有刻意煽情,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角色内心的挣扎,让观众在平静中感受到深刻的感动。
导演伊斯特伍德以其沉稳的叙事风格,将三个看似独立的故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最终汇聚于一点,传达出对生命、死亡和爱的深刻思考。
影片带给我的启示在于,面对死亡和失去,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接受和遗忘,更需要理解与沟通。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与其沉溺于痛苦与恐惧,不如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珍惜当下。
影片中的角色们在经历死亡和失去后,都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勇气,这也让我意识到,生命中的一切痛苦与挫折,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今以后》不仅是一部探讨生死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爱与怀念的作品。
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深刻的主题思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影片结束后,那份关于生死、爱与忧伤的情感久久萦绕在心头,让人回味无穷。
或许,正如影片所传达的那样,从今以后,我们应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珍惜当下,拥抱未来。
从今以后,看完只觉得有点钱的人还是得早立遗嘱annie 和pat 是一对女性恋人,某天PAT 在没有立遗嘱的情况下突然去年。
Annie不能选择pat 喜欢的海葬,因为担心对PAT 后人不好,Pat 家人在算命大师的建议下选择其他方式。
就连出殡时就只能站后排,由其哥嫂站第一排。
最大的争议是多年前两人共同购买的房子因为没有明确的遗嘱,pat 哥哥成为了遗产继承人。
之前相处的像一家人,侄子侄女都喜欢这个阿姨,侄子女朋友怀孕了想搬进来,侄女因为楼下咖喱店味道飘到家里去了,怕影响小孩子,想卖了房子分成4分就人人可以拿钱了。
不然老爸只会将房子给哥哥。
annie 在乎的是pat 对她的态度,在律师朋友给annie 看过pat 未经公证的遗嘱草稿上写着将房子留给她时,她妥协了,pat 哥嫂一家搬进大房子,annie 在其他朋友的陪伴下上船为pat 撒了些花瓣,回忆着过去结束。
似乎没有解决问题,有着淡淡忧伤的结局。
早茶、肠粉、咖喱蟹,微信、中秋、殡葬业,这些令人十分熟悉的细节和场景,直接把我拉进了pat和angie的生活中,仿佛桌子上的大虾和蛋黄月饼都有我的份。
QA时,导演说他在创作过程中采访了许多同龄的同性情侣,在问到她们是否写了遗嘱时,她们说没事,相信哥哥姐姐会知道怎么做的,all shall be well!
导演索性把这句话拿来当作片名,以此忠告:不要太乐观。
All Shall Be Well,是美好憧憬,更是讽刺现实。
Ray自知他作为gay没办法完全感同身受,因此在剧本有雏形后会找相似经历的情侣来听table read。
本来写的是angie有一个已婚的异性恋朋友,但遭到老一辈les情侣的一致反驳,因为三四十年前如果你决定不结婚,和同性伴侣同居几十年,一般都会和家里断绝关系,同龄的已婚朋友也会逐渐疏远,所以亲近的朋友都是同温层的les情侣。
如此具有当代性并且真实反应少数群体社会现实的华语电影已经不多见了,用心收集现实资料的好电影更值得关注与鼓励。
同性婚姻在香港仍然不合法,但一对同性情侣在海外结婚后,回到香港把政府告上了法庭并且胜诉了。
香港政府需要按照要求保障海外已婚同性群体的基本权利,其中包括继承权。
可惜香港政府又一次上诉,今年11月的听证会也许会让一切回到原点,也可能会改变同性情侣的生存现状。
这个电影在这个节点上在伦敦上映,有了更深的含义。
谢谢导演没有让大结局HE看之前我好担心最后的结局是一家人大家一起包饺子,还好没有!
—————以下剧透————故事讲述一起生活三十多年的蕾丝情侣,伴侣pat突然去世,留在世上的女主不但要承担伴侣过世的痛苦,而且因为并没有遗嘱,生活了多年的房子也被pat家人抢走。
从没有遵从pat遗愿海葬开始,angie就意识到,之前和和气气的一家人其实都有各自的算盘,所谓的家一夜之间都变了。
最后结局,angie没有争取到房子,但是她看到pat遗嘱的草稿,pat一直都有在为她的利益考虑。
所幸还有回忆,所幸还有身边的蕾丝社群给她坚定的支持。
把这部电影当作故事片看,可能过于平淡,但是这是描绘lgbt人群的纪录片,无比现实。
香港局促的生活空间是全世界所有性少数人群的现状写照,映后访谈里一位德国观众说,这也是德国同性情侣需要面对的问题。
期待未来法律可以给他们更多保障!
🌟🌟🌟🌟(其中一星给题材,蕾丝主题、老年蕾丝主题,希望以后可以看到更多)
怀抱着学粤语的心态打开了这部去年便有所耳闻的香港老年拉拉片色调是直观的电影语言,一开始,影片用暖调呈现了一副温馨的日常。
Pat和Angie,一对携手相伴四十余年的“好朋友”,起床后一起买菜买花布置家里,计划和家人们一起度过愉快的中秋。
在对同性并不友好的大环境里,她俩似乎已经是幸运的。
从邻里到商贩,没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两个携手共行的女性伴侣;从朋友到亲人,大家都将两人视为一家并送上真挚的关心和祝福。
团圆饭一片祥和。
幸福戛然而止,画面转变阴沉。
明明送别时还不断招呼小辈下次再来,但Pat轻轻睡去却再也没能醒来。
Angie泪流不止,愁容满面。
第一个争执就是关于安葬,Pat曾说过想要海葬,而大嫂迷信的“余大师”却直言灵魂飘散不得安息对后辈不利,为了家族兴旺,最终Pat的骨灰坛被放在了阴暗逼仄不见湖海的骨灰房。
为了Pat确实疼爱有佳的后辈,为了不落把柄,第一次Angie选择了忍让。
但更为现实的难题摆在眼前:遗产怎么分?
尤其是房子怎么分?
影片一开始,我便惊讶于两人的房子之大。
虽然放在内地看来稀疏平常,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可谓是豪宅。
影片中出现的其他住所都十分阴暗狭小,呈对比之姿。
Angie一开始想当然的觉得大家会把房子留给自己,因为这是两人三十年前共同出资的。
但正如影片中的律师所言:亲母子在财产面前尚有撕破脸的。
更何况这些家人是Pat的家人,与Angie并无血缘关系。
难点在于: 1. 两人虽然是伴侣,但因为同性婚不合法,因此Pat去世后仍处于未婚状态,遗产管理人按现行法律指定给了Pat的亲哥哥:成哥,Angie没有资格参与遗产分配 2. Pat去世后,两人共同开户的保险箱被冻结,在遗产分配程序未完成的情况下,Angie想要拿取保险柜中的东西需要遗产管理人陪同办理,自己一个人并无权限 3. 虽然这套房子由两人共同出资,但出于种种原因房契上一开始只登记了Pat的名字,并且后来因感情较好没有在意,拖着没有加名。
因此这套房在法律上属于Pat的个人资产,Angie无权居住。
……无奈的现实。
律师朋友说,在这种情况下,目前能做的就是Angie首先提起诉讼,证明自己与Pat同居多年一直以来被Pat照顾,Pat死亡后自己无力生活需要从遗产中分得赡养费。
Angie诧异:这样岂不是证明自己是一个寄生虫?
一直以来两人彼此携手,不存在单方面的索取。
更何况,房子关乎两人共同的回忆,与金钱无关。
在朋友的劝说下,Angie选择与家人们好好谈谈。
在一对二的谈话中,对面的人物依次是侄子、侄女、大嫂和哥哥,而这一家人的态度也在逐渐硬化。
侄子首先向Angie保证如果成哥不给Angie房子自己绝对会和他翻脸,大家没有赶她走的意思,但紧接着哭诉起自己因贫穷无房再次失败的恋爱,疑似有博取同情之嫌;侄女自己的小家已接近破碎,她借丈夫的提议说出看似中立的方案:将房子卖了分成四份,四家平分,这样似乎是最公平的。
但Angie直接挑明,这还是将自己赶走,把自己当外人;等到和大嫂攀谈,她已双目无神眼神呆滞,影片两次刻画她偷摸抽烟的情节:一次被儿子训斥,显示养子压力之大;一次打扫客房抽客人的剩烟,可见经济状况之窘。
大嫂涣散地说出了她的艳羡与无奈,或许她也觉得良心有亏,但为了儿子能够有房子成家立业,她必须站在赶走Angie的立场。
最后,直面成哥,他终于“装也不装了”,代替逃避的儿子上来正式下达逐客令。
Jacket的女朋友未婚先孕,两人急于拿到房子结婚,这间“胡家”的房子也让Angie住了这么久,“胡家”不欠Angie什么了。
成哥搬出Pat:Pat那么疼爱侄子,如果Pat在世应该也会同意让出房子(就欺负死人不会说话吧)Angie被这句话击中了,她开始怀疑:或许,Pat真的不想让自己再住下去了……看不下去的律师朋友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打开了电脑里经Pat授意但并未正式签字的遗嘱草稿。
这套房子的所有权益,在Pat心里都是属于Angie 的!
泪水缓缓落下,Angie终于决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镜头再转,拉拉朋友们陪着Angie坐船来到海上,花瓣撒入水中,这里才是怀念开朗Pat的绝佳场所。
Angie被判得了生活费,房子给了已为人父的侄子。
旧的图画照片压入箱底,新的合照上已无二人。
Angie回到了母父的乡下院所,滂沱雨声中,她回忆起了甜蜜的过往,真挚的诺言,一个欢喜的亲吻,一个深情的拥抱。
斯人已逝,从今以后只剩自己,但未来还长。
全片中最恶心的人物莫过于侄子,废物一个但不断吸血,Pat和Angie出钱给他买车给了他成为Uber司机的机会,但最后还是以要结婚生子为名躲在母父身后抢走了房子,是东亚万千废物男宝的缩影,男权社会就是这样不遗余力地托举男人,褫夺女人的资源和财产。
全片最感人的就是那一群拉拉朋友们,她们在精神物质和行动上都给予了Angie莫大的支持。
所以,谁才是家人呢?
血缘关系是一种强制性的捆绑,但血缘纽带下不一定是真心。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处于同一社会困境下的女性,绝对更能共情彼此。
我又一次看到了女性联结的光辉。
欣喜的是,搜索发现去年香港最高院裁决公屋政策及遗产条例排除同志违宪,感谢一步步勇于维权的人推动着法律的进步。
ALL shall be WELL.
好喜欢好喜欢,关于遗产分配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同性情侣之中,更是所有普通人都应该清楚自己要把财产牢牢握住的问题,Pat和Angel是特别好的两个人,她们生活也有滋有味,从两个厂子里的女工到自己开办厂子,攒钱买房子,老了还要开办服装品牌,她们靠自己的双手挣下了自己的家产;Pat哥哥一家其实从始至终都在吸血,女儿上国中住在她们这里,儿子没有工作她们筹钱买车,Pat和Angel相信她们之间的爱情,所以不计较财产的归属,她们也相信亲人之间的真心,但真心并不能靠得住。
财产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源头,争夺遗产的过程中Angel逐渐看清了所有人的自私,对生活愁眉不展,以至于站在自己爱人的灵位前都不复之前的深情,开始犹疑两人之间的爱是否真如自己所记忆的那样深刻。
那份未公证的遗嘱是爱的证明,但爱在物质面前真的经得住考验吗,甚至我在想如果Angel有一个哥哥或弟弟,她家并不那么大,她真的能回得去家吗?
🎬幸好导演没有把它当作一道是非题,而是一道选择题来诠释。
我看了那个选择,大哥作为法定第一继承人,他的选择在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到自己,向着自己的小家,虽然利己,但他也在深深地痛苦着。
看完整部电影,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任何的感情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都显得无比脆弱?
——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特别的无情且冰冷,似乎作为任何一个旁观者来看都对此嗤之以鼻?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又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呢?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啊!
但幸好,高尚者还有一群没有强利益绑定的朋友,所谓“得道多助”吧。
🎬同性伴侣离世后,有关ta的所有事务,其话事人、负责人到底是ta的伴侣,还是法律上的第一继承人和直系亲属呢?
当法律没有与时俱进,当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也没有进步,这些盲区里的人们该怎样面对这些问题?
👈为什么左撇子就一定要妥协,学会用右手使用鼠标才能适应公共设施?
🏳🌈为什么LGBTQ就一定要妥协,才能适应更大的社会亲情网络的关系?
👤为什么明明遵守规定、没有在in use的铁轨上玩耍的小孩就要被牺牲?
凶手到底是如何做到把每个凶案现场都布置得那么复杂的?尤其是那个有点像最后的午餐的凶案现场。那个不穿衣服的男人身材确实不错。荒漠里只是起火,全黄的滤镜有点太夸张了,有点像电视剧火舞黄沙,太夸张了。女主演技不错。
好多人骂早了吧,还是看完再点评分!(美国警察工资真高)
虽然看的一头雾水,但还是很好看
除了神父的身材和女主的演技,还有什么?
到底啥意思?
白瞎了这么好的美工和海报
看点:一场晦暗的宗教式原罪➕两个女人被冷热暴力情节➕酗酒自残乱交联手凶杀,反倒是夹杂的很多观念和论点(可能是字幕组字面意义的翻译问题)让黑白双煞穿插的故事线显得晦涩乏味
难看的要命
感觉很神秘 很恐怖 披着宗教外衣的恐怖片 但是一上来就是两个黑人胖女人 再加一个瘦白人修女 提不起兴趣 节奏太难 故弄玄虚
1星半。
this world is fucking chaos and some one has to be a hero.
抖音伦帝电影说,吸引我的是凶手残忍的作案手法,在看过的很多犯罪题材里都算top了,结果变梦境又照进现实,加上结束的时间点就很尴尬了。
编剧我想问一下你是觉得你花九集做了个超长预告片然后第十集挖个巨坑就能获订第二季吗?
太刺激
男拳大战碧池丈母娘
啥玩意儿 结尾好烂
能理解本来想象中要拍成的样子,那种压抑日常的叙述之中闪现出的creepy,既可以保证一切的真实,又可以抵达那种最深处的难以名状的恐惧,但问题是目标完全没有达成。日常叙述的拖沓淹没了一切,呈现扭曲感的一些细节和设定又过于做作,其中为90年代罪案电影招魂和致敬的桥段也一样被浪费了,整个故事始终在诡异的宗教感和现实的old school罪案片之间首鼠两端。琐碎的铺陈没有变得隽永,反而像个旋涡,吞噬一切。真是可惜了这个题材。由于技术上的细致和认真,总让人想往下看一看,但看了之后又感到那种无聊的平缓。
看到最后,原来男人都是坏种,所谓哲学教授,医生,神父,警察到普通宅男概莫能外。而这些东西是男权文化的核心,所以到底想讲什么,这部剧到最后昭然若揭
看了两集,有点子意思,继续追
黑猪扣一星。警官全是♀你在搞笑?扣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