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医可靠
Moartea domnului Lãzãrescu,勒泽雷斯库先生之死,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台),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主演:约安·费斯库特阿努,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多鲁·安娜,达娜·多加鲁,谢尔班·帕夫卢,加布里埃尔·斯巴修,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05
简介:讲述一个酗酒的独居老人,由早上开始头痛、心口痛,多次叫救护车,却遇上这天发生大车祸,医院应接不暇,搬出种种借口拒收。好心的救护员陪着他走遍四家医院,眼看着他病情每况愈下,却苦无力相救。上救护车、送院、做检查、转院、救治,最后死亡。真实与叙事时间同步,在媲美实境节目的节奏下,直观呈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体系的荒谬..详细 >
喝酒、无后、衰老都是原罪。没有炮火式的抨击,而是与时间同步的损耗,损耗后的无奈,无奈中的绝望。在一次次不露痕迹的转场中,强化着对这个社会最冷酷的观察。
作为电影过于冗长和平淡,作为纪录片过于细致和铺展。官僚制的可憎之处不仅是效率低下权责分离,更在于其自身作为庞大体系一个注脚的不可更换性。
罗马尼亚新浪潮的起点之作,好吧,其实就这个名头唬人而已,无论技术上还是题材上05年以前早就不新鲜了,历史地位远大于真实观赏度。权责分离,讽刺制度,人无错,制度其实也没有错,因为世间是不可能没有矛盾的。可以属于道德困境的一类片子
真切地感觉自己也随之死去了。普优的秘方究竟是什么啊?用了这么多长镜头居然让人毫无察觉,说它无聊琐碎吧,却不忍心快进,一眼望穿结局,又觉得结局永远不会到来。演员也选得好,没有肩膀,两臂垮塌,肌肉像腐烂的真菌,像永远在死去的路上。
冗长
Appropriate, organized, transparent and clear. Nicely done with a good plot. Appreciated the dark humor.
#罗马尼亚新浪潮# 罗马尼亚新浪潮自此作横空出世,它拥有未来罗马尼亚及受其影响的作品(多为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几乎所有特征:取材于现实生活事件、粗糙业余的手提式摄影、冷峻严肃的色调观感等等。作为一部拥有真实电影风貌的剧情片,《无》还下启了保加利亚的纪录片新浪潮,代表作《索菲亚最后的救护车》更是深得其真传。普优的画框从来不是一个自指性的封闭系统,其同质性的画内外连续空间绵延相接,不绝于目,老人辗转于4所医院希冀于得到救治的情节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压缩,当老人被送至第二家医院时,摄影机再目送其离开之前稍作休息并对准另一对前来看病的老夫妇,从而暗示独居老人的遭遇是罗马尼亚社会的常态化时间,不是导演特意挑选出的奇异孤例。(详见长评)2022.7.12
【阿姆EYE】再次证明好电影不一定需要高成本和精致的视听语言,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犀利的写作实现强力的表达,结尾的术前准备即入殓的过程,而纵观全片,又可将老人患病无医可靠类比为罗马尼亚国家本身病入膏肓。能在罗马尼亚和伊朗新浪潮的电影里看到许多感同身受的窒息细节。两年后的《四月三周两天》则在本片的模型上,以更精简的笔法和更冷峻的视听手段登堂入室。
细琐。细琐到不能再真实的细琐。由第十分钟开始,浮躁地双倍速浮光掠影也未觉得紧凑。到最后,我明白了正是这样冗长的两个半小时单调累积,才足以让人的心境产生一点微妙的质变。那个变化就是当你看见摊在桌子上一堆毫无生气和尊严可言的肉体时,冷峻和思索顿生。
节奏好慢啊...加上很烂的翻译,总之看得很不爽
太无聊
医疗系统余制度的不完善,让就医变得如此艰难,各地区医院之间几乎没有接洽沟通非常荒谬。而老无所依也显得更加无奈可悲。 7.8
生命诚可贵,病翁无所医。
看的好累。
赤裸裸
8分,独居老人生死攸关的漫长煎熬,很催眠但很好,运镜和调度非常精妙,情节十分荒诞,却也十分现实
看别人穷国家的落后体制很过瘾是吧。
医疗资源紧缺
看到一位医生如此对待一名病人 我感到很寒心
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