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一旦被定义为“粉丝电影”,似乎就已足够让大部分人提不起劲儿来了。
但是我得说,我更愿意把它称为Chick flick,小妞电影。
人生一直很普通的女主角,忽然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观众看着她一边耍宝逗趣,一边真情流露,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解决一系列困难、澄清一系列误会之后,她的生活进入一个新阶段,收获一段浪漫的爱情,与(通常一开始总是互看不顺眼的)男主角携手走向美好的结局。
《律政俏佳人》、《公主日记》、《初恋这件小事》、《失恋33天》……所有瞬间击中少女心的故事,多半都是这样的套路。
而且,不同于欧美范儿普遍奔放的爱情关系,《黑粉》自带一股韩系小清新,没有多复杂的感情线,男主角壁了个咚、握了个手,女主角还在旁边拍照当吃瓜群众,在我们反应过来之前,初恋对男主角而言就彻底没了存在感。
剩下的,就是女主角这个咋咋呼呼闯进他生活的黑粉,疯狂作妖、喊打喊杀。
这真的是个挺招黑的女主。
三观不正、牙尖嘴利,还自带中气十足、字正腔圆的语言优势,相对于男主角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更显得咄咄逼人。
仇恨可以多大程度蒙蔽人的双眼,我们从女主角身上就能看出来。
她仇恨明星,因为没停下来回答她的提问,她就恶语讥讽,却看不到这里是电影节的红毯,流程紧凑、人声嘈杂;她仇恨娱记工作,写新闻毫无考据精神、给公司惹麻烦了也全无悔意,也不关心自己的报道是否给当事人带来伤害;我甚至觉得她仇恨自己的出身,所以用华丽浮夸、没有逻辑的故事来包装小县城里父母的爱情。
袁姗姗把黑粉女主角演得有点歇斯底里。
能和她稍微抗衡的也只有男主角摔手机时那惊鸿一瞥的狠劲儿,除此之外,其他人物的情绪都是缓慢内敛的。
袁姗姗在戏外采访中自嘲,自己身为黑粉最多的女明星,演了一个黑粉。
这让我觉得她戏中的癫狂,有种不可语的悲壮。
导演用来让观众和男主角对女主角黑转粉的手段,应该是女主角孤身在大上海打拼、追求作家梦想的设定吧。
但是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有多少梦想浮在空中?
若没有超群的实力和机遇,就可能被现实碾成泥。
那我是被什么打动,开始喜欢她的呢?
因为女主角开始惨了啊。
不知道谁说过,想让主角招人喜欢,就得让他们不好过。
于是女主角被朋友婉转地赶了出去;担任经纪人时被推到狂热粉丝中伤到手;坐小船时被指使去摇橹;游韩国时被喂食超级辣的小吃;以及节目播出后在机场被围堵、辱骂,孤身一人穿越激动的人群。
当然,男主角的日子也跟着变惨,最搞笑的是手铐play那一段,两人的关系变得既滑稽,又亲密。
在互相算计的过程中,他们俩都没占到便宜,却慢慢地以心交心。
男主听了女主的梦想,把房子借给她住;而女主从这以后再也没有怀抱恶意地对男主大喊大叫。
女主自身的转变也渐渐明晰了起来。
一旦没有了偏激和仇恨,她做错了事,就会乖乖认错道歉;虽然可能是职业习惯,仍然会尾随偷拍,但是也会立刻上交手机删照片;只有一言不合就跳起来暴打这一点从始至终没变,说不清是耿直,还是冲动。
(其实我觉得,说完“你知道我为什么被这个公司开除吗?
”后立刻一拳挥向男主死对头这里简直苏死了)我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小妞,从一开始不顾事实真相总是一通乱写,到最后为了保护当事人而牺牲自己作为记者的职业名誉。
99分钟的浪漫故事结束于他们在三万英尺高空的秀恩爱,而我看得很高兴。
对灿烈的角色着墨较少,因为阿姨我其实饭的是正直少女徐贤那一代。
可能是粉丝属性的加成,反正我觉得徐贤饰演的初恋女神每一帧都美得无可挑剔,柔光四溢的脸,轻慢慵懒的语气和神情,就算有心机,也不失优雅体面。
我觉得这也是留给男主角的尊严。
若曾经的初恋变成心灵丑陋、行为不堪的人,至少观众也会质疑男主的眼光吧。
还想吐槽影片里狗仔们的选择性眼瞎。
凌晨男女两人从私人住宅里戴着手铐出来不拍,在酒吧弹琴跳舞不拍,半夜在路边的长椅坐着聊天不拍,甚至女主把项链摔到男主身上也不拍,偏偏拍同一场景里男主朝男二挥了一拳。
是怎样,狗仔们对基情满满的画面才比较敏感吗?
现代版的灰姑娘与王子的童话故事,袁姗姗笑得感觉她是在做梦,在梦里给自己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与Mr.Dream的爱情故事,并且不甘于一见钟情式的平坦之路,相信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runs smooth。
现代灰姑娘标配不是后妈,继姐,水晶鞋,而是个性,善良,打扮后美的底子。
P.S.当记者尤其娱乐记者还挺好的,可以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的偶像,有没有迷妹为了爱豆而想当记者的?
但明星是讨厌狗仔的吧?
粉丝和偶像最终在一起的故事,虽然最初是黑粉,但最终还是恋爱啦,玛丽苏浪漫轻喜剧,有些地方很狗血,但是还是可以的,男主颜值还是在线的,有些地方也很好笑。
两个人由最初的互相厌恶到发现彼此的闪光点再到新生爱慕,满足少女幻想。
不过有些情节略无聊,多一些浪漫有趣的地方比较好。
感觉女二在这部剧里的颜值还是很可以的。
我本来想打个四星的,看了这么多一星我决定必须给五星!
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其实我也不算是什么粉丝了吧,所以客观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还可以,作为快餐片。
男主角很帅,帅到作为女人我觉得单为看这张脸花钱也可以,毫无死角的颜值啊;搞笑的部分也很搞笑,俩人去开手铐那段笑死我了。
至于爱情主线,也算交代完整了,虽然剧情还是很老套。
不过爱情这回事,无非是两个人发现彼此聊得来,又对彼此的肉体有兴趣,天雷勾动地火,就这么发生了。
大同小异。
黑粉嫁给明星这个剧情当然听起来就很羞耻(说实话这也是我为什么拖到现在才看),不过言情片,只要男主帅得一塌糊涂又爱女主爱得死去活来(虽然这部片里其实也不算)还要什么逻辑。
朴灿烈是第一次尝试大银幕,演技我就没什么要求,看完倒觉得还行,不尬。
袁姗姗的演技我觉得还不错啊,不知道为什么好多人骂。
不过这两年她也没什么消息了,莫名其妙的,于正把她好不容易捧红了又不管了?
还是后来改捧别人了?
轻松愉快的夏日爱情小品,节奏缓急得当,国产爱情剧难得的不拖泥带水和过分煽情,剪辑和后期的综艺感营造一种特别的幽默氛围,几个“打脸”转场都是影院的爆笑点。
因为影片格局比较小,也不需要什么大场面的调度,但是对外滩、首尔的远景处理都很漂亮,大量粉丝在场哄闹的戏份也基本上杂而不乱。
全片多采用多用侧面角度刻画情节,发布黑粉信息时显示了网上评论,报道公布后镜头切给了路人和粉丝,多线交叉混剪更清晰,比平铺直叙感染力更强。
摄影基本功不错,构图四平八稳,色调明快,服装造型与人物性格、处境相吻合。
平心而论说几处欠奉之地,小成本制片和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总是不乏值得日后提升的空间,不吹不黑,说一些建议:a. 心态转变稍显突兀。
因为故事以女主视角出发,对后准刻画偏少,男主对女主的感情变化铺垫不充分,人物弧光不完整,b. 其实黑粉这个题材可以挖得更深的,当下的粉丝心理是可以写成论文的大话题,影片篇幅和倾向限制浅尝辄止,男女主人公发挥空间不足,c. 有几处感情没到位配乐先行,强行渲染气氛略生硬,d. 中国演员的专业台词水平不如韩国演员的中文水平来得惊喜,e. goof/bug:撞车戏拍到了车内摄像头&剧情设定后准单人出道但在韩国访谈时提到了“队友”。
整体而言全片瑕不掩瑜,叙事流畅,后期剪辑和特效加了不少分,简单的情节里带着不少小惊喜。
虽不见得是什么名篇巨作,但闲来无事约上三五好友去影院看这一部夏日消暑小品绝对值回票价。
如前所述题材限制男主发挥空间不大,但作为首次在中国担纲主役之作奔波两地拍摄加亲自后期配音、演唱主题曲诚意满满,多处特写镜头细微的情绪变化也清晰可见,这是一张禁得起大银幕考验的脸。
小学六年级,电影厅都被我们小学生包围了,那时候zzy生病没和我看,然后就不知道怎么约上黄zy了,那时候特别傻逼 感觉遇不上zjjun了,哭唧唧的,恋爱脑,现在觉得那男生就是小混混,暗恋的,整天跟人在六年级群里聊天什么的,最后一次好像是在橙光书店的斑马线旁对上眼 感觉他认出我是群里那个人,然后呢就是和lqw不知道怎么聊天说上荨麻疹和一点点的被他听见了,和视频漏出一点点头发,就不想喜欢了就是累了不好看了我不想喜欢了,然后初中那会和不知道谁逛东港城看见了lyc和他就那会初中我认为是我最好看的时段看见他就是呢,直觉,我觉得他好像眼神会勾丝对我,然后觉得就那样吧,感觉就是恩,释怀了哈哈哈哈哈,等以后再看电影说说gdm和绿色书包吧,我六年级和初三上册是我少女心爆棚的时候其他都是邋里邋遢摆烂的时候,现在想想xjj也就是个小混混没什么出头的感觉,脸又不是很好看,就那样不值得喜欢
其实一般除了科幻大片之外我是不愿意去影院看的,因为觉得不值得,但是这回冲着灿烈的颜和袁姗姗的励志觉得应该去影院捧个场,结果,要不是因为心疼票钱,真的是刚看一半就想走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影院产生这种想法,当时心里还想,豆瓣评分的时候可以给零颗星吗?
开头女记者方淼淼完全是无厘头的咆哮,我真的很反感这种,觉得特别白痴,但是到后面有一幕是他们刚从机场里出来,当淼淼面对记者的那些提问的时候,她终于站到了自己当年的对面,站到了后准光鲜的这面,才知道一切并没有自己所看到的那样表面。
这个时候对这部电影的感觉稍稍改观了。
所以就一星吧。
灿烈真的好可爱啊好可爱……袁姗姗其实也挺美腻的,但是吧,这俩不太搭啊- -|||但是主题曲什么的都还不错,恩,灿烈好萌啊好萌……
有些网友莫名其妙了吧??!!!
在这儿显示什么高水平审美???
一部无聊时用来打发时间不用带脑子就可以看的玛丽苏轻松小电影,凭什么要拍成大片???!!!
想看不狗血的电影出门右转好吗?
这部看名字就不是高雅情趣的观众看得上的电影,为啥非要点进来看?
考研还要长篇大论秀一秀自己的高级审美和自己所知道的有效的几个有关电影艺术的词汇
我居然翻到了2016年自己在手机里写的短评。
现在PO一下吧~所以,和黑粉结婚了好看的点1.朴灿烈美颜盛世!
灿烈在这部电影里的每一帧画面我都可以舔屏好久好久。
2.题材奇特,画风清奇!
之前根本没有过有关黑粉结婚的题材。
在这一点上就和普通的国产青春片有了明显的区别。
(起码不是恋爱就怀孕,怀孕就堕胎的脑残片一样。
)不能接受的点1.女主人设太失败第一.既不是百分百的白莲花,也不是百分百的妖艳贱货,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产物。
作为一个出身哈尔滨小县城的普通女孩。
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这不是天真可爱,是百分之一百可以确定的蠢!
黑粉的套路太过于简单,简单到近似于脑残!
特别是带着蓝色牌子去画保姆车的那一段,简直不能忍!
赤裸裸的“滚出娱乐圈”牌子大剌剌挂在身上,粉丝不打你打谁?
女主全程智商就不在线,也只有是主角光环的男主可以忍受她的作了…2.男二还是有点推动情节的作用的,女二是用来干嘛的?
就那么几个镜头…(女二中文发音还是没有问题的,看了不出戏。
)
刚被朋友送的票去看了一下、今年看了电影里面比较轻松搞笑的一部电影、以前没有看到过种类形的 、男主真的好帅啊、花痴脸、<图片1>
剧情我最后看明白了,但是过程很沉闷,导演还要再提高
装腔作势得太厉害了…
快看睡着了
印度电影拍得这么一般真是难得,其实题材还可以,只是表达的不到位
是我喜欢的调调,有《看不见的客人》的感觉,没想到是印度电影
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其实故事本身还是挺好的,节奏和叙事没把握好,演技也有些差强人意。中间女孩感叹现代教育是生产机器真的是莫名其妙,也不是她说的不对,就是和整个电影的主题和氛围太不搭了
什么玩意
纸上谋杀2017,优酷电影名是《生死游戏》,几个人的谈话拼凑成一个故事,慢慢给出线索恍然大悟,故弄玄虚全靠叙述,没什么精彩部分,简单概括就是阿勒弗利用塔斯科约来琴妮和科德,引出他的创造者达玛……车站讲故事的人就是阿勒弗,听故事的纳丝是阿勒弗爱的女孩,琴妮医生设计出了完美的婴儿,电脑工程师科德经常改造阿勒弗的大脑,塔斯科是抄袭作家,达玛是基因设计师~阿勒弗的创造者,故事里的有些一笔带过的想法还算脑洞大开,买DNA,改造基因婴儿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整个形式很有意思,很小成本,但是故事讲的还行。
电影名在youku上看是生死游戏,以为很有趣,结果文艺范太重了
纸上谋杀
不敢相信评分这么低。开头好吸引我,节奏也适中,整个故事说的够隐晦也够明了!最近看到的最好的电影
片头挺好看的,节奏不行,介绍人物和背景花了太多时间,给后面的冲突戏份留笔太少,eleph(只记得后面四位)的戏份纯属多余,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作家和三位实验者的对话交代出来,比如主控质问工程师怎么搞砸的,接着讨论eleph的意识和思维状态现状。剧本估计是先写结局再往前推的剧情,所以eleph的行为很刻意,如果主控只是勒令作家封口,他能怎么找到主控?枪杀作家后警方立即到场,出警能这么快吗,而且涉及机密,主控也不一定会被逮捕吧。不太明白医生和工程师为什么一直杵着不走,主控行为不可捉摸一直在威胁他们,他们不怕主控枪杀三人然后伪装现场吗,工程师的手枪也可以圆上三人冲突戕害的逻辑。点子不错,细节不行。
⋯⋯⋯⋯ 我盡力了
大概猜到,但是还是没看懂
纯粹靠蹩脚的英语对话撑起的印度悬疑片,80分钟都显漫长。印度的类型片水准依然飘忽不定。
不喜欢这调调,没看懂
开始比较扑朔迷离和没意思,,随着作家作死的谈话进行,,事件剥茧抽丝的刻画出来,,车站里男给女讲故事,,讲了啥就是发生了啥,,最后一通电话扬长而去,,完成了他利用他人的手为自己报仇,,远程遥控的绝美谋杀。
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但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轻悬疑推理,有基于前沿科技的大脑洞猜想,也有基于科技应用而引发的道德、伦理、法制问题的探讨。另外:爱情(感情)是机械人生的一抹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