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斯诺登

Snowden,斯诺登风暴(港),神鬼骇客:史诺登(台),斯诺登档案,The Snowden Files,Sacha

主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谢琳·伍德蕾,梅丽莎·里奥,扎克瑞·昆图,汤姆·威尔金森,瑞斯·伊凡斯,尼古拉斯·凯奇,爱德华·斯诺登,斯科特·伊斯特伍德,罗根·马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斯诺登》剧照

斯诺登 剧照 NO.1斯诺登 剧照 NO.2斯诺登 剧照 NO.3斯诺登 剧照 NO.4斯诺登 剧照 NO.5斯诺登 剧照 NO.6斯诺登 剧照 NO.13斯诺登 剧照 NO.14斯诺登 剧照 NO.15斯诺登 剧照 NO.16斯诺登 剧照 NO.17斯诺登 剧照 NO.18斯诺登 剧照 NO.19斯诺登 剧照 NO.20

《斯诺登》剧情介绍

斯诺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斯诺登2004年应征入伍、后被派遣到伊拉克战场,因不幸在训练时双腿受伤,斯诺登退役回国后应聘加入中情局。之后,他又进入国安局工作,并意外发现政府在“9·11”事件后对公民电话和社交网络实施大规模监控计划,于是泄露了大量机密文件。事发后,斯诺登遭当局通缉,便逃到香港。此后,他几经辗转逃至俄罗斯寻求庇护。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人无泪呆瓜兄弟实习医生格蕾第十九季旋风管家第四季惊奇的传闻2:反击1122好夫妇1923第二季沉重的心不良帅之大蛇灾警界英豪不求上进的玉子卵舱一代谎话连篇浪花梦之阵戏梦北碧霓虹恶魔鲤鱼小姐南希·德鲁和隐藏的楼梯群花绽放,仿如修罗沉默的教室夏洛克:未叙之章第五大道第一季赌王家族圆盘皇女花儿与歌声机动战士高达NT沉睡的真相蝙蝠侠和超人:超凡双子之战卡特高中猫和老鼠:胡桃夹子的传奇九州天空城之时光回转

《斯诺登》长篇影评

 1 ) 当你在看电影《斯诺登》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

美国真的偏爱真实事件改编的题材,相对于华语片来说,传记片确是他们擅长的一个电影类型。

传记片相当于文学世界里面的报告文学,因为真实,自带一种超越作品本身的神奇效果。

这样敏感的题材,普通导演姑勿论能否驾驭这样的题材,单单是有胆量和能耐敢于拍摄这样的题材并且能够通过审核,已经不是一般商业片导演能完成的。

奥利弗·斯通就是这样一名能人所不能的导演,对于禁忌主题的开发,这名导演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魄力。

看着这样一部自揭短处的美国电影,看着片中提到的那个国家“美国”,仿佛那只是一个虚构捏造的代号,否则这样的电影怎么会有机会上映,并向它的子民陈述一个当局犯错的过程。

我想这就是自由的真正意义,即便当权者未必是真的民主、开明,甚至是反面,那里的公民们对于自由和权利的争取和维护意识,已经根植内心并蔚然成风。

它像一颗颗种子在公民的心中深植发芽,即便面临当权者的荼毒和收割,荒芜之后,新芽重出,永无断根之日。

当权者没得选,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有得选。

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的记者将这样重大的国家甚至是国际机密公诸于世,一开始你会惊讶斯诺登的勇气,他就这样十足相信了这几个人,压上了自己和家人的身家性命。

到最后,我们发觉记者没有让斯诺登失望,没有让那些正在处于监视下的民众失望,他们真正实践了——发表“世界领先的自由派声音”。

不禁感叹,这样无惧强权的记者真是令人赞服,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记者。

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斯诺登在揭发美国当局监视计划布局时,才不至于以一人之力去对抗一个国家。

有些职业自带光环和使命感,像医生、记者、教师、律师、军人、政府官员、奥运冠军等等。

他们除了跟普通人一样,要遵守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之外,整个社会对于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是饱含着期望和依赖感的。

这样的期望具体来说,表现在医生应该救死扶伤、记者应该追求真相、教师应该有教无类、律师应该维护法纪、军人应该保家卫国、政府官员应该廉洁为民、奥运冠军应该为国争光……与本片《卫报》的记者相比之下,近年来一些只为追求销量和热度的记者们玩弄着眼球经济的伎俩,把耍着颠倒黑白移花接木的手段,其行为之低劣使整个记者行业蒙羞,这样的人只能称为“伪记者”。

唱衰纸媒的言论甚嚣尘上,都说纸媒会隐没在互联网的狂潮之下。

但有一点,无论纸媒是否会消亡,可以肯定的是记者这个职业不会消失,他们只是换了一种传播真相的途径,用公众号发布、用推特发布、用网志发布……最感动点睛的一幕出现在影片末尾,斯诺登通过视讯软件在TED这个平台作直播,主持人与现场观众与他作交流。

他的目光清澈,面容皎洁,他的整个人发挥着光芒(使用柔光)。

字幕交代他的女友林赛也搬去俄罗斯与他同住,片尾滚字幕的时候,展示了不少斯诺登与林赛真实的生活照片,不少网友发出感叹觉得他们真人比两名主演都要好看。

是的,他们是美丽的,而我们的愿望都想保护这样美丽的人。

作者:cherie chik文章编号:CF040日期:2016年11月29日影评公众号:wordshowu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2 )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这是我看了之后的第一感受。

棱镜是利器,美国政府身怀这门利器!

哪怕它研发的初衷是为了反恐,但当它的使用没了监督,那么政府就会不自觉的用来谋私,监控国人,侵犯民权,以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

哪怕是以民主自由标榜的美国政府也不例外!

所以没有监督不要相信任何承诺,没有问责不要相信任何宣传…… 斯诺登到底是叛国者还是英雄?

我们到底要安全还是要自由?

没有自由的安全与动物园里的动物有何分别?

棱镜可以是反恐利器也可以是自由之障,关键看他的使用者是否处于民众的监督和问责之下!

 3 ) 我们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什么

因为一篇影评去看了这部片子。

说实话,之前对于斯诺登,只是通过新闻,叛国,间谍,逃亡,云云。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像别人说的,他背叛了自己的国家,谁还敢用他?

叛国,已经和这个名字划下等号。

我此前,一度也这样以为。

原谅我。

然后,今天看了片子,确实有了另一番想法。

影评用哥白尼去比喻他,纵火者,有点夸张,其实也不夸张。

电影里,斯诺登说,从前,人与人的交流,通过网络,是平等的,即使你是教授,我是学生,各抒己见。

但后来,一切都变了。

我说的话,你说的话,都要思虑再三,因为我们说的话都会被监控!

都会被看到!

都会被搜索!

这还是美国!

一个号称世界最民主的国家!

如此下去,他们所一直捍卫的价值将荡然无存。

所以,他选择反叛。

他说,我现在不会不安,因为我无须再担心未来。

这或许是乐观的判断,但他已经尽他所能。

其实,我甚至无法理解,这样的人为何真的会出现。

然而他的确出现了,还真的干了,犹如盗火者。

如影评所说的,在我们大多数人只关系自己一日三餐的时候,在大多人只八卦明星的时候,还有人,关系着人类的命运和明天。

鲁迅先生说,这是中国人的脊梁,我说,这是人类的脊梁。

放弃高薪厚禄,放弃家庭,放弃爱人,放弃生活,只为一个理想。

试问谁人能做到。

凡人如我,只会为后代创造所谓物质条件,其实,这真的重要吗?!

我们要为他们留下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理念,是信仰,是他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

 4 ) 草稿

对这个事件很好奇,把《斯诺登》和《第四公民》看完了还怕有遗漏,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才敢来写观后感。

1.《斯诺登》和《第四公民》的区别:1.1叙事重点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斯诺登》作为现实题材的的改编电影,对斯诺登的成年、工作、恋爱生活进行了更艺术化的描写,大概介于3-8年的时间跨度内。

能够展现更广阔是视角、更丰富的情感铺垫和容易被接受的行为动机,但是真实性相较而言就稍弱一些;《第四公民》则以纪录片的方式,更真实的记录了泄密前的准备、过程中斯诺登与记者面对面的沟通、主动曝光个人信息后天翻地覆的生活,时间跨度大概在事发前的10天到事后的1-2年。

电影基本以80%酒店小房间对话+10%黑白字幕+5%空镜头+5%事后群像构成,手持摄像机时常对不上焦、各种晃动,从观影体验上来说真的跟看盗版光盘似的,至少盗版光盘还会有电影配乐。。。

但是如果关注事件本身的前因后果,则此纪录片应该为最完美反映当下斯诺登本人的想法一个作品,甚至超过其他书籍。

建议先观看《斯诺登》,有个相对全面的感受,如果有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欲望可以再去看《第四公民》作为信息的补充。

1.2行为动机《斯诺登》,为了照顾观众观影体验,同时让斯诺登更丰满,选择以爱情为叙事线,以患得患失为切入口,以“深爱的人被侵犯”为直接行为动机,最终用小爱之名推进了“大义”之事;《第四公民》中斯诺登对自己的行为动机解释主要为“公权和私权的对坑与平衡”思考后的结果,他认为NSA在使用这些技术能力的时候已经极大超过了“对抗恐怖主义的原本宗旨,出现了未经审核未经授权便可以开展对无公共安全威胁的群众进行监视监听的行为,出现用以打压他国竞争对手,获得政治及经济优势的行为。

让我惊叹的是他在面对时斯诺登在《第四公民》里的展现了非常稀有的理想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他极力避免其英雄主义行为可能会对群众关于事件注意力的分散,反倒加深了其个人英雄主要)对普通观众来说似乎有点过于圣人化了,进而变得难以感同身受,所以《斯诺登》中的处理方式可能容易引起情感共鸣;2.斯诺登的行为结果其实理性来看,只要人类可用的资源依然有限,且国家的概念存续,则国家间的竞争显然不可避免,参考历史,集权(或者披上民主外衣的集权)显然有更大的政策延续性、国民动员能力去创造竞争力更强的国家3.斯诺登是否是英雄忽略掉十分的单纯和过于理想主义,相信假如斯诺登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考虑——圣人,但事实是站在他的立场来看,最后一步可能会伤害其国家的利益

 5 ) 电影恐怖台词

《斯诺登》2016: “炸掉永远阻止不了恐怖分子,每个大脑总会有成千上万个想法” “不,我只是不喜欢抨击自己的锅家”“这也是我的锅家,而现在它手上沾满了鲜血”……“不,我不抨击,我是在质疑我们的正府” “外国情报监视法,FTSA法,我们尊重这个锅家的第四次宪法,我们按照宪法来处理各种问题。

但是有时候,有些问题需要用秘密法律来解决,所以我们不会让嫌疑犯知道我们在监视他们,这种法律过程是机密,这就意味着你不会在像纽约时报这种报纸上读到这些事” “我是你最好的学生,我的价值何在”“20年之内伊拉克会成为地狱,什么都会变得无所谓了,恐怖主义是短期的威胁,真正的威胁来自中锅、俄罗斯、伊朗,以结构化语言和恶意软件的形式。

没有了你这样的人,这个锅家将被在网络空间中摧毁,我不能让你们冒险参加可笑的由沙子和石油引起的战争” “你不必同意每个政字家都是个爱锅者这句话” “他们会告我监控罪,他们还会说我将锅家安全置于危险之中,他们会将我恶魔化,还有我的朋友们,我的家人们,然后他们会把我送进监狱,这是最好的情况了”“那最糟糕的是怎样”“如果我没有任何媒体掩护的话,我会被CIA逮捕,然后用被在法律之外的方式逼问” “在我每一天工作的早上,我会先设置一个定时备份系统,叫做Epicshel£ter,如果有任何紧急情况,比如恐怖分子炸平了在中东的大使馆,或者NSA部门的话,这个安全程序能保证我们不会失去任何数据。

但是当有访客来的时候,我就得把这些都放到一边了,NSA想通过展示我们的能力来让日本人印象深刻,他们喜欢无人机传回的图像,他们知道我们想让他们帮助我们监视日本公民时,他们不太高兴,他们说这是违法的。

反正无论怎样,我们还是监视了整个锅家,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当我们浏览他们的系统的时候,我们控制到了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从小项目开始,比如发电厂,大坝和医院,我们的目的是,如果有一天日本不再是我们的同盟了,那整个日本就会停电。

而这不仅仅发生在日本,我们还会安装恶意软件在墨西哥、德国、巴西、澳大利亚,中锅我能理解在中锅安装这些,或者是俄罗斯和伊朗,委内瑞拉什么的,但是,在澳大利亚装就有点想不通了。

我们也被强制拥护那些世界领导和工业大佬,跟踪那些丑陋的交易,性丑闻,还有外交照会,让美国在G8谈判中得到好处,或者逼迫巴西的石油工厂,或者帮助那些第三世界不被支持的领导者上位。

最终,事实就是,无论这有多不公平,这根本不是跟恐怖主义有关的事,恐怖主义只是借口,这是关于经济和社绘控制,而你唯一在保护的就是霸主地位的正府” “当你坐着意识到世界有多大的时候,你也会发现NSA监视着世界上所有手机,无论你是谁,你的每天都被存储在数据库里,等待着被人翻阅。

他们监控的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锅家,也不是公司,而是你” “你有没有想过,在二战之后都过了60年了,而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是没有发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为了世界的利益而使用权力创造秩序。

如果没有全世界的情报局日以继夜的工作的话,我们如何能阻止原子弹战争,恐怖袭击和网络攻击呢”“那样我们就要登记无数人的生活吗”“他们在消费的时候就已经被登记了”“是的,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这不是自愿的,我们没有给他们选择,他们只是接纳了一切”“大多数美锅人不想要自由,他们想要的是安全,就是这么简单的交易罢了……,如果你想安全的玩最新的玩具的话,那你就必须付出代价”“但是人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做了这样的交易”“现代战场在哪?

士兵”“到处都是”“战争的第一条规则是什么”“永远不要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任何一个外界的人知道了,国会也知道了”“那敌人也知道了”“斯诺登先生,这就是世界现在的状态,保密就是安全,安全就是胜利” “NSA和FBI每天都直接从九大网络引擎收集数据,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脸书、美国在线、网络电话、油管、还有苹果公司,文章里说到他们下载一切音频、视频、照片、电子邮件、文件夹和日记来追踪人们”

 6 )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这是我看了之后的第一感受。

棱镜是利器,美国政府身怀这门利器!

哪怕它研发的初衷是为了反恐,但当它的使用没了监督,那么政府就会不自觉的用来谋私,监控国人,侵犯民权,以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

哪怕是以民主自由标榜的美国政府也不例外!

所以没有监督不要相信任何承诺,没有问责不要相信任何宣传…… 斯诺登到底是叛国者还是英雄?

我们到底要安全还是要自由?

没有自由的安全与动物园里的动物有何分别?

棱镜可以是反恐利器也可以是自由之障,关键看他的使用者是否处于民众的监督和问责之下!

 7 ) 三年后,这个连美国政府都惧怕的世界级网红终于要重出江湖了

三年前,斯诺登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

这个震惊了世界,打脸了美国政府的网红从此被贴上了各类标签:英雄,叛徒,异见者,爱国者等等。

三年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终于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他的故事,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充满争议的神秘男子。

上周四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 (Oliver Stone) 现身圣地亚哥动漫展。

这一次,他带来了新片《斯诺登》(Snowden)的最新预告片。

斯通说:“《斯诺登》是一个远超生活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现在就在我们的鼻子底下发生,它影响着我们在座的绝大部分观众。

”当天,斯诺登本人还特地用Google Hangouts视频连线了现场,他“开玩笑”说美国政府也可能正在看直播。

回到电影本身,其实这部电影拍摄的过程非常艰难。

首先,斯诺登的题材异常敏感。

在前期,因为自我审查和公司董事会的强烈阻止,这个项目被所有美国电影公司拒之门外。

之后,斯通从法国和德国融到了拍摄资金,还找来了发行过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 的开路影业 (Open Road Films) 负责宣发。

当斯通接到电影项目邀约时,他的内心也是忐忑不安。

直觉告诉他这是个烫手山芋,一旦接拍,势必会引起舆论。

弄不好他还会被扣上叛国贼的大帽子。

斯通一向迷恋政治题材。

他导演的《野战排》Platoon (1986)、《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刺杀肯尼迪》JFK (1991)、《尼克松》Nixon (1995)、《指挥官》Comandante (2003) 等等都是好莱坞经典的政治电影。

但是对于《斯诺登》,他非常担忧,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题材。

毕竟,这一次牵涉的可是全世界的人民。

最后,在德国制作人莫里茨·伯曼的劝说下,斯通在2014年1月悄悄见了一次正在莫斯科政治避难的斯诺登。

正是这次会面,让斯通立刻被斯诺登吸引。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斯通在心里默默为斯诺登加上了两个标签:顽强,坚定。

“斯诺登仍然是一个谜。

我们尽可能地交流了很多,他也非常配合我们。

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我们目前所不知道的,他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再来揭秘这些事。

”除了和斯诺登本人接触,这部电影还整合了英国卫报记者卢克·哈丁的《斯诺登档案》,斯诺登俄罗斯律师安纳托利·库齐利纳的虚构小说《章鱼时代》以及早前纪录片《第四公民》。

但是,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纪录片。

囧囧有神的囧瑟夫这一次将为这个世界级网红带盐。

导演斯通认为囧瑟夫是扮演斯诺登的不二人选。

2014年刚开始写剧本时,他便找到了囧瑟夫。

囧瑟夫平时就是一个喜欢各种挑战的怪咖,他的戏路是宽到可以让路人闭嘴惊艳的。

近年鲜少出演大片的囧瑟夫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影视公司的运营和参演独立影片上,比如前段时间的《云中行走》The Walk 2015。

出演斯诺登也正好符合囧囧最近走的路线,于是他愉快地接下了这项重任。

另外,最重要的理由可能还是囧瑟夫忠于自己的判断。

在他心中,斯通导演是美国电影界第一爱国者。

为了支持导演的立场,囧瑟夫甚至把自己的部分片酬捐给了美国民权同盟。

采访中囧瑟夫还提到过他非常欣赏斯诺登身上的乐观态度:“关于科技,关于未来,以及科技将如何提高民主政治和人类的生活状况,斯诺登都表现出非常乐观的态度。

”有趣的是,虽然《斯诺登》的男主是囧瑟夫,但导演透露电影的最后斯诺登本人也会以某种形式出场,本色出演哦。

据说这短短的一场戏从各个角度共拍了九条,也真是苦了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斯诺登了。

导演吐槽:“那真是难熬的一天,我和川普叔拍戏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痛苦。

”纳尼?

宇宙第一网红川普也演过斯通的电影?

原来在《华尔街 2》中,川普饰演了一个小小的角色,后来公映版中被无情剪掉了。

回到《斯诺登》,这是一部很奥斯卡的影片。

除了囧瑟夫,配角也都非常实力派。

从扮演斯诺登女朋友的当红小花旦谢琳·伍德蕾 Shailene Woodley,到扮演《第四公民》纪录片导演的梅丽莎·里奥 Melissa Leo,都是混过奥斯卡的大咖。

而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这次也会客串一个情报官员的角色。

电影选材的野心就更不必多说了。

影片呈现了斯诺登的十年传奇:由于腿部受伤离开军队,22岁的斯诺登便加入了CIA美国中央情报局。

25岁时,他又转入NSA美国国家安全局成为数据承包的情报专家。

30岁入境香港曝光了棱镜事件,披露了NSA通过各大科技公司监控全世界人民的私人通讯信息。

从此斯诺登成为了美国全球通缉犯,踏上逃亡之路。

斯诺登与女友琳赛的感情线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据英媒2013年的报道,斯诺登在泄密前有个稳定的女朋友,两人本打算结婚。

棱镜事件爆发后导致他们的婚姻计划搁浅。

上周在圣地亚哥的特别放映场上,斯诺登特意表示了对斯通的感谢。

感谢导演展现了他们的爱情,也给了前女友琳赛一个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

场记并没有从预告片中看出导演斯通本人明显的主观表达。

可能相比于政治教育片,导演更希望观众能看完电影后独立进行判断。

预告片中斯诺登把数据藏在了魔方中。

在离开NSA过安检时,他把魔方随意地丢给了保安,若无其事地过了安检门并顺利带着数据离开,这戏剧化的一幕开始了网红斯诺登的传奇之路。

随后的情节在香港迅速展开:当时斯诺登离开美国后第一站便选择了香港。

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的言论自由,媒体集中,他的曝光可以受到高度关注。

另一方面是因为香港有130个国家驻港机构,去哪里躲避都很方便。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比较有趣的是斯诺登爆料过NSA曾入侵中国网络系统,时间长达4年。

而相较于NSA在全球范围内的61000个“黑客行动”,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据披露,代号棱镜的秘密项目可以接入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

因此所有用户的音频、视频、照片、电邮和文件都可被美国政府监视。

事件爆发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起诉棱镜侵犯言论自由及公民隐私权,违反美国宪法。

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实,整个世界都震惊了。

时至今日,棱镜事件还未完结,斯诺登仍在俄罗斯境内政治避难。

但是网红就是网红,斯诺登2013年及2015年被两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2015年9月6日,他还获得挪威 “比昂松言论自由奖”,当时一把空椅子代其领了奖。

现在斯诺登在俄罗斯境内过上了相对平静低调的生活。

据说他现在在某大型网站从事网站维护工作。

今年4月,不甘寂寞的网红斯诺登发布了一首动次大次单曲《EXIT》,是与法国著名电子音乐制作人让·米歇尔·雅尔联手打造。

关于这首单曲,斯诺登在《卫报》发布的视频中说到:“作为不是很酷的工程师,自己可以参与文化项目很让自己吃惊。

”很显然,现在的他依然非常开心。

 8 ) 我们不应该停止反抗

让我头皮发麻,浑身发麻的是,影片最后本人的出现…或许我们永远不应该放弃反抗。

世界需要保护和尊敬这样的人。

我不懂什么政治,也永远不想去搞懂!

但我知道,美国是可怕的,不是人,是这个国家。

如果放弃反抗,那么明天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很高兴我喜欢的演员Scott Eastwood and Joseph Gordon-Levitt and 尼古拉斯凯奇………他们参与拍摄了这部纪录片……为他们感到骄傲……为斯诺登感到骄傲~~~

 9 ) 看完第一反应就是把电脑的摄像头贴上了

网络时代是如此方便,方便的让人可以即时通讯,一个电话很多事情都能搞定网络时代是如此脆弱,脆弱的人的一举一动都能通过你的终端来察觉你每天走了多少步,你喜欢的餐厅,你想买的东西,你的偏好,甚至于你的隐私艳照门是因为电脑的维修而斯诺登告诉我们即使你的终端就在身边你的信息却会被黑客完全知晓美剧中用这些来破案而专业人员则可能用他来做一切必要的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不喜欢一举一动有人看到,相信没有人喜欢打着gj安全的旗号,来做一些事情,毁灭的不仅仅个人的安全感,还有很多......

 10 ) 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

“斯诺登事件”就话题性而言无疑是震惊世界的,被搬上荧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电影《斯诺登》以传记的形式将这一风口浪尖的人物事迹作了一个基本的梳理,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事件以及背后的博弈想必看一部电影是远远不够的,但作为一名观众以及被政府窥探隐私的民众,电影带给世人的思考无疑是沉重的;美国并不是天堂,但美国也绝不会是地狱,正因为美国有斯诺登这样敢于坚守公义与自由信念的无数斗士,才使得这个国家变得如此强大,在此,祝福斯诺登,以及对追求客观正义的各大媒体致以崇高的敬意。

《斯诺登》短评

比近年來相關題材的紀錄片偽紀錄片拍的都好,斯通不愧老司機。Trump曾雲:死刑在等著他。不管平時怎樣百變,料想國家安全這個終極政治正確上,身為保守派是萬萬不敢含糊的。

8分钟前
  • 无能狂怒人
  • 力荐

斯诺登揭露美国通过网络监视公民隐私的行为确实很勇敢,结尾真人出演确实震撼。影片叙事很平。有句台词很讽刺“人民不在乎隐私,更在乎安全”。给人印象最深的镜头是他成功绕过了安检,往外一步步走,阳光一点点照亮整张脸那里。

10分钟前
  • 少年派的崛起
  • 还行

挺斯诺登的一方人等拍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到底可取不可取?此外,本人真是,好帅!

13分钟前
  • 理想青年
  • 还行

资深爱国者、极客、害羞的男孩,斯诺登的每一个侧面说起来都挺有意思的,但被电影用最土最了无生机的方式粗浅表现。可惜了囧瑟夫,在模仿口音和细节动作上花费的苦心有目共睹,但无奈整个电影就是一场落伍的灾难。

18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结尾真人出镜算是个彩蛋吧。

22分钟前
  • 豆瓣松鼠
  • 还行

在LA出差,赶上ArcLight放,这样的故事能在影院看到,滚屏完了后面还有40分钟采访,全体鼓掌10余次,整个3小时10分钟的观影体验特别嗨。囧瑟夫依旧会演,Arrialexa65拍摄,4k放也给观影体验增色不少。

27分钟前
  • 林克
  • 力荐

之前看过《第四公民》,觉得该片已经没有神秘感,它不过填补了我已经脑补过的部分。奥利佛·斯通一直热衷于批判现实主义,但他的创造力与阴谋论,都已经不那么合时宜了。

28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这部电影拍成什么样,都会被斯诺登的勇气所感动。

33分钟前
  • 屿山
  • 还行

平庸的剧作 连演员都没什么发挥空间 作为传记片 角色的心理立场并没有塑造起来 相比之下 直面事实的第四公民更值得人们去思考 囧瑟夫历史最丑扮相

35分钟前
  • 蟹黄酥
  • 较差

乏味 冗长

39分钟前
  • Dodov
  • 较差

有条短评什么鬼,神他妈“POI就是建立在棱镜事件的灵感上拍”,POI是2011年播出的,棱镜事件2013年才曝光。明明是正儿八经的预言了棱镜事件的神剧,怎么就变成借鉴了:D 还喷别人智商exm???

43分钟前
  • 豪华肉酱面
  • 还行

感觉没有那味。。。这么大的事件,交代的如此平淡。。。

48分钟前
  • 龙王良马
  • 还行

5/10 这么精彩的真实事件竟然可以拍得这么无聊

52分钟前
  • 沐樱
  • 较差

隐私和安全真的不能并存么?

56分钟前
  • 暖晴
  • 还行

不了解斯诺登事件的具体情况,但这部电影叙事简洁,让我对事件始末有了基本认知。他从爱国者到叛国者,是对一个满口谎言的政府的信仰崩塌的结果。片尾彩蛋交代了棱镜事件后,奥巴马政府口头承诺结束收集国内私人信息的行为。但是你会相信?反正我不信!PS:2023年了,美国监听全球的丑闻与爆料依然持续。

1小时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斯通老爷子真是廉颇老矣。这么个题材给拍得不温不火、说教味浓郁。比起纪录片《第四公民》可是明显不如了。

1小时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1小时前
  • 阅片无数
  • 还行

人们需要的是安全,而不是自由!其实我们都默认罢了。信息焦虑让我们怀念未知的单纯。

1小时前
  • daangel
  • 推荐

两星半。他所激起的巨大回响,远比他的经历要精彩得多。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斯通在本片后就一直没有新作了,其实回想起他早年的那些电影也有许多问题,以《亚历山大大帝》为分水岭,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前半生为了理想投身越南,又用后半生去反思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一晃便是七十多年

1小时前
  • 熙德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