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片《非分熟女》导演、编剧曾翠珊,在fb 声明,近日在国内播放的《非分熟女》,剪到只余66 分钟片长,她本人无参与任何修剪程序, 「对于故事的原意完全被扭曲,感到震怒,以及极度的痛心。
」曾翠珊在声明中指,作为《非分熟女》的编导,只会承认片长108 分钟的导演版,以及90 分钟公映版是她参与的创作;换言之,修剪成66 分钟的版本,比一般放映的版本短了近3 分1。
《非分熟女》由蔡卓妍、吴慷仁等主演,蔡卓妍凭该片获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戏中包含不少情欲场面,宣传时亦提及是蔡卓妍从影以来最突破或最大胆演出。
不在香港生活过的人是不能欣赏这样的片子的,很真实、也很揪心。
这个地方太局促、压力太大,所以很多人都不正常,也包括性方面,女主就是这样的吧。
只有遇到像男主这样有烟火气的人,才能找回生活的原貌,这大约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吧。
女主的原老公的刻画有些单薄,不能很有说服力地展示他们是如何走到哪一步的,大约不止生活压力,也有女主的工作性质(医生)有关吧。
一个女人不能同男人完成那个过程,本身说明她没有真的接受他。
在今年的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评选中,两位女主角都靠三级片获得了提名。
最终,内地影迷的老熟人蔡卓妍、阿Sa却与影后失之交臂。
这是她继口碑之作《稚妓》之后,再次错失影后殊荣。
综合评判下来,阿Sa的确输得心服口服。
首先从演技本身来看,阿Sa在片中的表现毫无突破,只能算中等水平,并没有打破她以往的人设,和故事的融合感比较勉强,没有将受困于性压抑的女性状态表现出来。
另外,为了票房和帮助阿Sa冲击影后,发行方在前期的宣传上大打情色擦边球,用挑逗眼球的方式,试图吸引观众注意力。
结果,用力过猛,带歪了观众的观影期待。
目前,《非分熟女》在网络上得分仅仅只有4.8分!
简直惨不忍睹!
阿Sa开始接这种三级烂片了?
其实并非如此。
网络上的4.8分来自60多分钟的内地“删减版”,而原片长度达108分钟。
整整剪掉40分钟左右内容,先不说影迷期待的大尺度场面,最后连故事都说不通,观众不怒打低分才怪。
在看过《非分熟女》的粤语完整版后,胖哥表示,这片子给到7分以上是没问题的。
导演和编剧曾翠珊拍得相当用心,从文本层次搭建,人物内心刻画,以及主题闭合上都做的非常细腻,绝非单纯吸引眼球的情色商业片。
《非分熟女》的确既谈了情,又讲了色,但影片的主题却相当前卫和积极。
影片和去年另一部大热的港片《翠丝》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剧本和叙事上远比其出色几倍。
两部影片都讲述了社会“性少数”群体的压抑和解放。
《翠丝》是跨性别者对于社会歧视的反击,以及自我性别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非分熟女》则刻画了女性,性压抑者所遭受的歧视和偏见。
影片一开始就突出了“食色,性也”的文本结构,通过食物的“吃”和“做”来隐喻和互文男女之间的性关系。
影片里,结婚5年的小敏(蔡卓妍 饰)居然还是处女。
她惧怕性关系,即使面对从同学时期就相恋的丈夫,她也无法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排斥。
来自性上的压抑,导致她在生活、工作、婚姻上节节败退。
经营了一辈子餐馆的父亲因为她的婚姻问题在医院卧床不起;婚姻走到尽头,丈夫已经决定离婚,而且在外面有了新欢;并不喜欢的工作,加上生活的压力,让她的工作漏洞百出,上司对此大为不满;最后,一切回到原点,她坠入谷底,只能回到父亲的餐馆,一方面为了保住家业,一方面可以转移注意力,希望可以重新开始。
这时,从澳洲留学旅游香港的厨师家豪突然从天而降,希望通过自己的厨艺改变餐馆的经营状况,同时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
在做饭与试菜之间,家豪与小敏渐渐互生情愫,食欲的打开,仿佛让小敏获得新生,尝试着与家豪有更为亲密的身体接触。
当然,《非分熟女》强调的并非那些大众“期望”的接触,影片的主线是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解放,以及性权力的把控。
影片中,最为香艳的镜头反而不是那些激情戏,在我看来片中的激情戏一点不超纲,而且不激情。
反而是几场“做饭”的戏看得人欲望膨胀,打开了五感。
而全片两场激情戏都在厨房发生,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另外一场戏,家豪利用各种食物教小敏“识味”,男人不断把食物递到女人口中,女人蒙眼尝试,一个主动,一方被动,但相互之间甜蜜无比。
食欲刺激了情欲,两人的关系就像弗洛伊德所描绘的那样,从初级的口欲期,往更深层的欲望蔓延。
食物是对女性精神压抑的排解,那么片中多场钢管舞的戏份设计就象征着女性身体上的解放。
除了男主角家豪,影片还设计三位关键的二级人物,一位是小敏的老同学,一个教钢管舞的酷女孩。
她引导小敏尝试学习钢管舞,不为其他,只是希望改变小敏内心、压抑的性格。
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小敏开始感知自己女性身体的存在。
她的衣着从棉麻性冷淡风逐渐变为颜色艳丽的阳光型,而且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气质。
即使同样身处餐厅中,旁人都能感受到她从内由外的微妙改变。
那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解放带来的灵魂复苏。
除了落脚小敏的自我解放,影片还将她放置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展现偏见,然后剔除它们。
两个男性二级人物就是社会层面对于女性压制的功能性角色。
首先是小敏父亲。
父亲一辈子在厨房,却不允许小敏当厨师。
乖乖女小敏听父亲的话,安心读书,工作,结婚,买房,全都顺从,结果自己的心理问题却无法获得父亲的安慰,只有埋怨和歧视。
另外一个痴迷小敏的男性路人,天天来餐馆吃饭,属于闷骚型。
已经彻底解放的小敏邀请他作为自己第一个脱衣舞表演的观赏者。
结果跳到一半他就尴尬离开。
第二天要求小敏嫁给他,不要继续在餐厅工作,他养她。
觉醒的小敏感到很愤怒,没有妥协,她认为餐厅工作并不“低贱”。
在家豪的引领下,她成功做出了父亲因为味觉退化,很多年不敢再做的招牌菜。
父亲认可了她的厨艺,懂得女儿的心思。
一个有点李安《饮食男女》味道的温馨结尾,小敏继续跳着舞,然后开始系统学习厨艺,原来耳濡目染的她从小就想做一个厨师,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影片落幕,小敏突破了性的压抑,突破了男权,也突破了父权。
这正是从社会到家庭,再到精神上,一层又一层给女性建造的囚笼。
《非分熟女》无论是剧本,还是叙事,人物关系,都脉络清晰,推进顺畅,结尾有力,是一部带有强烈女性气质的细腻影片。
从该片的超低分,剪辑版,还有宣传,却恰好反应出了与影片主题相违背的现实。
宣传期的关键词,钢管舞,大尺度,限制级,还有情欲戏,全都把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定义为“欲女”。
标签化,符号化,粗暴又简单,无理又蛮横。
而删减版更是不看主题,只看画面,就做出的“保守”决定。
两个极端,无论是宣扬,还是规避,其实都是对于女性符号化的偏见造成的。
从银幕到现实,这一切正在严重伤害女性们,而作为社会镜像的女演员们首当其冲。
阿Sa目前在香港中生代女星中已经具有跻身一线的地位,但这部小成本《非分熟女》之后,你会惊讶的发现,她几乎无戏可演。
你有多久没有在大荧幕上看到香港女星出彩的戏了。
再说说内地女明星。
近日,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的一段“中年女演员感言”引发轩然大波。
她感叹,中年女演员没有好机会,希望台下的导演、制片人看到自己和女性同行们。
她说,宋佳不敢结婚,姚晨不敢生娃,女明星都怕“老”。
只能一次又一次在大银幕上装年轻,充当花瓶。
她最后还强调,“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希望大家给我更多机会!
”海清的话再度表征了女性在社会、职场,生活上遭受的偏见。
内地银幕上不需要“熟女”,只要年轻漂亮的花瓶。
各种剧都是男性视角的“霸道总裁”,古装戏都是妃子围绕一个男人争斗,一地鸡毛后,所谓的心机算尽,不过为了证明自己在男权体系中能够生存。
大女主的戏,在内地几乎绝迹。
而《非分熟女》中对于女性觉醒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女性视角,有点模样的大女主。
正在消失的香港女星,演不上戏的内地中年女星,都呈现出女性在性别和年龄上遭遇不公。
看看好莱坞最近的变化,在看看拥有顶级话语权的女星年龄构成,你会发现好莱坞的女星“越老越吃香”,中年女明星把持着顶级的资源和声望。
再看看韩国和日本。
这两个盛产年轻女团的国家,韩国中生代女演员主演的电视剧近年来备受好评,一众70后的韩国女演员几乎“霸屏”,作品热播屡获大奖。
不要小看我们银幕上的镜像世界,它是我现实的投射,观念的反应,意见的表达。
今天是这群女星哭诉,明天是更多女星没戏演,而下一个,就是你们。
为什么想看这电影?
可能是多多少少还是喜欢阿sa,毕竟有她的电影看了不少,以前的《千机变》《我老婆18岁》,这几年的《原谅他77次》,《雏妓》都有看。
而这次看到她也有些相对出位的表演,比如跳跳钢管舞什么的,就还是想看看。
分割线,以下有剧透。
——————————————————————————故事挺简单的,就是阿sa饰演的一个结婚5年的女人可能因为有些生理或者心理上的原因,都没和老公成功为爱鼓掌,一开始老公还挺体谅的,比如让老婆为他打飞机阿~后来就自己看看爱情动作片,可是时间长了却真的忍受不了,要离婚。
然后阿sa饰演的小敏就被离婚了。
碰巧又碰上她父亲突然中风生病,做护士的小敏又因为工作出错被放假,她不得不承担起父亲的茶餐厅。
而茶餐厅又面临着经营危机。
小敏一边就照顾着茶餐厅生意,一边又开始努力破处。。。
去参加化妆舞会party遇到前夫阿~去用交友app阿~跟以前好友学下钢管舞阿~反正就真的感觉她很努力破处。
突然吴慷仁叔叔饰演的神人就出现了,一个在欧洲学厨的台湾人,竟然来香港一家破破烂烂的茶餐厅做厨师。
当然是有追求的啦!
因为他小时候妈妈经常带他过来这里吃。
之后两个人就开始了破冰(通过做饭)-成为好友-为爱鼓掌的过程。。
其实我觉得与其说是情色片,不如说像是包裹着情色外衣,实际想表达的是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在挣扎:小敏从小就不喜欢茶餐厅的食物,不喜欢油烟,不喜欢在厨房亲密的继母和父亲,不喜欢吃辣,更一直都是一个跟随父亲意见去过自己人生,缺乏自我选择的女儿,她的“破处”是她人生意义上的一种成长,如果还是处女,她在自我认知中还是未成长的,所以这个破处的过程对于她来说,在心理上意义要大于生理上的;而对于家豪(吴叔叔演的),父亲早早离开,母亲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父亲,他能寻找到的关于家庭的信息,就寄托在小敏父亲开的茶餐厅两道菜的味道上,所以他才要去茶餐厅做厨师,费尽力气做辣椒油,做那两道菜,终于他做出了小时候尝过的味道,也明白了自己一直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之间有感情吗?
从电影里看,是炮友的成分多些,但吴叔叔和另一位女演员之间也有情色戏,但在与小敏做过了之后,似乎又真的不理前炮友,不听她电话。。。
所以只能说是一种“比较有感情的炮友关系“?
毕竟吴叔叔饰演的家豪在走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小敏,说“可以去找他”,无数的厨房戏中品尝味道,教授厨艺,还有为爱鼓掌,都多了几分真心 --可能现代社会中大家对于未来的期待都有些渺茫,抓紧眼前的才最好,小敏和家豪都没想过长远的事情,没想过两个人的关系,就先睡了再说。
(私以为在厨房做这个设定有点搞笑啦,哪个茶餐厅厨房会那么干净??
而且吴叔叔都说了“腿好痛”)值得一提的是林德信(林子祥和叶倩文的儿子)饰演的阿谦,让一个大帅哥去演个羞涩宅男真的有点别扭,这就是一个完全和家豪相对应的角色:不喜欢小敏做茶餐厅生意,不喜欢小敏跳钢管舞,他喜欢的是那个真正的小敏吗?
还是说只是那个他脑海中的温柔的形象 --茶餐厅收银员?
当然我真的明白他作为一个男生的想法,但我觉得他又是无比矛盾着的,喜欢小敏的形象,想和她结婚,想每个早上和她一起起床,却又想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人。
当然我个人觉得这角色的塑造意义真的不大了,纯粹为了加戏而加戏。
总的来说,有吴叔叔的肉体一颗星,阿sa相对出位一点点的表演半颗星吧,最近见的比较多的郭奕芯饰演的前炮友半颗星,另外可能一些女主yy在化妆舞会阿~表演钢管舞的一些画面拍的还算好看,也半颗星,几个绿叶演员的表演,比如叶童阿,刘永什么加起来可以半颗星。
但故事真的是讲的一般啦,美食也一般,如果是剧情派或美食派,甚至情色派的朋友,都可以不用看了。。。
在看这部电影前,一度曾经被评分和评论劝退,但真正看完之后想为它伸冤:它的评分因为删减版而被大大看低了。
虽然被诟病剧情简单,但其实也完整,可以看出想传达的主题,女性怎样打破身上的枷锁,破除凝视,找到自己的自由,无论是性也好还是人生选择也好,在几年前算是很前卫的了,可惜。
看到有些人疑惑为什么小敏和前夫就不行,和男主就可以,而为什么和男主做就能解决一切,其实不是的。
这本质上是一个和男主的相处中被尊重、被看见,从而自己开始掌握主体性的过程。
小敏从小就是乖女,什么都听父亲的安排,而结婚后前夫刚进房间就急吼吼想要发生关系甚至等不及换衣服,后来问她要不要尝试也是没有怎么做前戏就想插入,甚至到了后期蒙面舞会上,前夫也不曾看见真正的她。
虽然电影的开头是小敏在自慰,可是她有多少程度是为了取悦自己,又有多少程度是试图服从男人的意愿来挽救失败的婚姻呢?
从小顺着父权社会的大流,自我早就不知迷失在何处,却因为童年阴影和不被尊重导致的性“冷淡”还是偏离了所谓幸福的航道,又怎能不感到挫败呢?
没有什么是一顿烤鸡不能解决的(和男主这段关系的互相拯救,虽然在我期盼里可以写得更好一些,但我是能get到男主对小敏的触动。
男主是个很有自己原则的人,着急出餐也要在菜上面撒一把葱花保证卖相,采购蔬菜宁可自己补差价也要选最对的食材 (虽然这里也体现出设定有一点点扯淡),而与此同时又对美食对世界充满了感受力,会专门回香港来茶餐厅打工找回童年和有着父母记忆的味道,会以最夸张的表情欣赏很街头的美食,会忙里偷闲跑去海边欣赏日落。
这两点结合起来让男主看起来不那么“正确”但又自由,对当时还缩在厚厚的硬壳下,以洁癖与拒绝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小敏来说像是撬开了一小个角,足以让她对着男主鸡汤发言时偷偷翘起嘴角又小声嘲讽“老套”。
无意间窥见男主和他人发生关系,是目睹了男主的性自由,而钢管舞朋友也展现了类似的不受拘束,让小敏也开始逐渐尝试打破自己的保护壳,去交友平台聊天约人等等。
而为何跟男主进展如此之快,其实很简单,男主一开始就是对小敏有吸引力的,虽然一开始小敏的动作和眼神都克制而拘谨,但还是能看出暗暗涌动的吸引力,在给扣肉按摩那段尤其明显。
和男主发生关系,重新遇见老朋友去学钢管舞,和上交友软件,进入从小被视为禁地的厨房,都是小敏剥去所谓“恰当(proper)”外壳去真正感受世界接纳自己而做的尝试。
导演在采访中说: 「這電影是開宗明義談女人 尋回自己的SEXUALITY!
」所以,這部電影的重點,從來都不是怎樣做,和誰做,而是為什麼要做。
甚至是,作為一個女人,面對著被強 加諸於身上的各種枷鎖,如何透過情慾解放,讓自己的身與心重新找到 自主和自由的可能。
而男主对小敏无疑是尊重的、耐心的、温柔的,对比电影中三组亲密戏份:小敏和前夫、男主和姜店老板、小敏和男主,就能发现男主和小敏的亲密,一点点循序渐进,逐步推动,先是照顾好小敏的体验,加之眼神交流,再逐步由慢到快,和另两场的区别一眼便知。
话说回来,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英文名,the Lady Improper. 对“be a proper lady”这句话的初印象,是当时看Pygmalion, 看着一群绅士老男人教一个卖花姑娘如何言行举止假扮一个"proper lady", 父权下老男人们想把各式各样的女人改造成他们洋娃娃。
女性意识觉醒以后,对这个词过敏得如同中文语境里的“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
到底谁给了他们权力决定什么是proper的, 恰当的,安分的,有女孩子样的呢?
知书达理做一个体贴的妻子,结婚买房生子,最好儿女双全?
真是受够了。
电影的结尾,小敏对着阿谦“我们可以结婚,我可以养你,你就不用再做茶餐厅了”的提议,淡淡地说了句“我不觉得茶餐厅有什么不好”,其实也不是真的要做一辈子茶餐厅,也不一定要独身或者一直做爱,只是受够了父权对女性欲望与自由的枷锁,再次点题非分与"improper", 给父权话语下的“安分”带来收尾一击。
导演关于剪辑修改的自述导演剪辑版,有一段关于是谁摘下小敏口罩的更改,由男主取下变成小敏主动取下。
特别触动我,新时代女性,时时刻刻要警惕不陷入陈旧的视角,随时掌控好自己的主体性。
除此之外,这个电影的镜头语言和色调都非常细腻,不愧是女导演。
sa和吴慷仁的演绎也相当不错,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阿sa神态的变化。
电影一开始的小敏,眉头和眼神都透着拘谨和疲惫,而大半张脸的表情都藏在口罩的保护下(前疫情时代),到了电影后半段,逐渐变得明媚起来,和男主的一段还有在舞室的一段,甜笑得如此动人。
舞室剧照,好美好美当然,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不止我这里提到的这些,剧情细节上和其他主题表达上也有一些瑕疵经不起推敲,但不妨碍我把它当作一部被看低了的女性佳作来欣赏。
希望能有更多好的女性演员女性导演拍的优秀女性作品,也愿每个女性都有Improper的自由。
做个自由的"非分"女人
主要是女主一个人的故事,只关乎她的成长。
男主在这里是工具人,男主爸爸是,甚至收房租的地主也是工具性地涨价,让男主说出“你该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女主的成长是全世界给她的礼物。
不管是公司被开除,还是爸爸的住院,男主的出现,男主的离开,父亲的理解。
全都是最好的意外。
所以我会称之为童话。
女主人生的重新开始,是从诚实面对自己的欲望开始的。
过去面对强权的父亲,不允许进入厨房,和听话的整个人生,都让她十分压抑。
不管是面对爱,还是面对性。
后来的丈夫,5年的无性没有性生活,加上女主当时嫁给他是可能也不是爱仅仅是顺从父亲的意志,无爱无性,坚持了5年应该只能仁至义尽吧。
(这告诉我们婚前性行为的重要性,教育片)所以,小敏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欲望,心理和生理的。
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吃辣,喜欢什么味道。
虽然俗气,而且一点也不超脱,我觉得我们对于自我的定义,就是从“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开始的。
对世界的感知,一部分是从仔细分辨每一种味道开始的。
当我们小时候第一次品尝世界,理性还没有发展足够成熟可以仔细分辨,所以我们的世界观和自我定义总是被亲人左右和影响。
但是当我长大,重新审视这种习以为常的世界开始变得尤为重要。
我是谁?
我这么认为,是别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真的当我排除一切因素并用自我纯粹感知开始认识世界或是用理性分析得出的结论?
我为何是我,这个边界和框架才由此再次划定。
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排除小时候十几年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们是我的一部分,并且我接纳他们。
但是我不希望自己不清不楚囫囵吞枣地接受,而是分辨微毫,然后批判地接受。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对自己现在的人生有觉知,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样,是如何来到这里,现在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这种自动性,和反思性,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而真正能够评判自己生活的,只有自己,和自己一以贯之不断进化的价值观。
中国人向来是对性这个话题讳莫如深的。
好姑娘不谈,不许谈,然而它又真是地存在着。
对性的了解和解放,可能是中国人自我觉醒的小红旗。
所以那么多电影都用性来说这件事,也不光是中国人,《黑天鹅》某一方面也在讲这件事。
不要羞耻地谈论性爱的欲望,不要羞耻地展示自己的身体,引诱,吸引,散发性感的荷尔蒙,这是自我解放的高地。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在这种自我探索和解放中,找到自己是谁。
不会轻易被他人或世界左右,然后自信地面对一切。
气死人花钱看的片子还是删减版的,足足砍了半个小时!
我真是服了,完整版90分钟,我们能看到的只有66分钟。
看的奇奇怪怪的,亏腾讯优酷他们还好意识标明情色类。
我可去他的吧!!!!!!!!!!!!!!!!!
而且还要凑字数才可以发布评论,我怎么凑的够?
你告诉我?
我就这一个不满的,啊sa多美,演技也好,男主我也喜欢。
删减版,导演说未参与制作。
曾翠珊声明本人曾翠珊为《非分熟女》的导演及编剧, 近日于国内播放修剪成66分钟的版本,本人并没有参与任何修剪程序, 对于故事的原意完全被扭曲,感到震怒,以及极度的痛心。
作为《非分熟女》的编导,本人只承认《非分熟女》的导演版 ( 108 min ) 及公映版 ( 90 min) 为本人参与的创作。
曾翠珊
多少段看似正常的感情,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你以为的幸福生活,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幸福。
很多人为了维持表象,只能带着面具生活。
但生活带来的痛,却只能自己默默治愈。
小敏(蔡卓妍)结婚5年,却还是一个处女。
结婚那天,当阿权将她抱在酒店的床上时,汹涌的激情忽然戛然而止。
剧烈的痛感让她无法进行下一步,阿权也只好败兴而归。
之后的生活一直如此,无性的两人之间一直横着一道横沟。
很多次当小敏推开门看到手动的阿权时,只能默默的闭上了门。
无性的婚姻就是缺少了灵魂的婚姻。
婚姻就是这样,一道小裂痕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放大,更何况无性这样的大裂痕呢。
阿权终于无法忍受,选择了离开。
小敏深爱着阿权,想要努力挽回这段婚姻。
她的包里随身拿着玩具,想要提起自己对那方面的激情。
但这样的她并不开心,只能通过大块吃肉,填补空荡的灵魂。
更加悲剧的是,在父亲的生日聚会上,在一众亲戚朋友面前,她的玩具掉了出来。
尴尬的场景,也让大家知道了她的婚姻。
一直伪装的美好,一下子变得支离破碎。
当面具被揭开,恐惧与伤口赤裸裸的展现出来。
多少人戴着面具生活,就是为了维护心中的一点点自尊。
只是当这一点自尊都无法再保持时,生活便不再体面美好。
小敏的性冷淡,多多少少跟童年的经历有关。
母亲早逝,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爸爸跟另外的女人甜蜜。
莲姐(叶童)其实对爸爸,对她都很不错,但小敏一直无法接受。
跟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孩子一样,小敏的成长,也是被爸爸安排下的成长。
爸爸说好好学习要考大学,她就努力用功读书去考;爸爸说该结婚,她就找了男朋友结婚。
成长按部就班,唯独缺失了自我。
这一点,相信很多人会有共鸣。
去努力学习上父母期待的好学校,去学父母认为的好专业,想方设法去做父母承认的好工作,在一定的年纪被父母催促着结婚生子……但那是我们真正喜欢和想要什么吗?
父母以他们的方式爱和影响着孩子,期望用他们的经验来缩短你的奋斗历程。
只是经验这个东西真的很难感同身受,此刻没吃的苦,将来可能会用其他的方式让你吃到。
男友离开,工作被辞退,在亲戚面前丢尽脸,而爸爸也因为经营的荣记茶餐厅的事被气得住了院。
小敏的生活陷入了一团乱麻。
无奈之下,她接手了爸爸的荣记茶餐厅,也遇上了她的解命者。
家豪(吴慷仁)是在离异家庭长大,一直跟着妈妈生活。
他从小一直跟着妈妈在荣记吃“老少平安”和梅菜扣肉,后来跟随妈妈去了国外成为一名厨师。
母亲去世后,他一直怀念着这两道菜的味道。
于是选择回来,正好成为了荣记的厨师。
小敏沉默寡言,家豪活泼开朗。
再冷漠的人,也抵不住厚脸皮式的主动纠缠。
家豪拉着小敏去买菜,拉着她去拍照。
白天一起经营餐厅,深夜一起探讨厨艺。
小敏冰冻的生活开始溶解,在彻底放下阿权的夜晚,家豪顺利与小敏发生了关系。
虽然有些痛,但小敏过关了。
小敏也开始突破自我,去参加学习钢管舞。
从开始的僵硬不协调,到后来的流畅自如。
小敏在舞蹈中找到了自我。
只是,家豪的活泼,当然不会是只对一个人的活泼。
就像渣男对女生的好,从来不会专一。
家豪跟卖菜少妇的暧昧,让小敏吃醋了。
于是老实男人阿谦成为了小敏的宣泄口。
在家豪面前,小敏故意接受了阿谦的花,然后跟他一起看电影,甚至还邀请他去看自己跳性感的钢管舞。
只是当阿谦当真向她求婚时,却被拒绝了。
老实人的悲哀就在于此,不是在当备胎,就是在当备胎的路上。
当然,恋爱是需要浪漫的,毕竟哪个人会不喜欢惊喜呢。
只是老实人真没必要强求那不属于自己幸福,找一个真正愿意跟自己好的人,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家豪在与小敏及其父亲的相处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决定回妈妈的家乡开一家茶餐厅。
小敏也发生蜕变,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在被迫关闭茶餐厅后,仍然继续研究着厨艺。
成长就是这样,苦痛之后,破茧成蝶。
这部《非分熟女》于2019年上映,蔡卓妍凭借本片提名了香港金像奖影后。
当然,如今的金像奖含金量已经没那么高了。
整体而言,本片的质量只能说是一般。
豆瓣评分4.9分,虽然很多人是因为内地删除版66分钟的缘故打的低分。
但即使未删减版看过后,本片依然是乏善可陈。
蔡卓妍人到中年,在寻求着突破,但这条路确实不好走。
从《雏妓》开始,到《非分熟女》,影片都是打着蔡卓妍大尺度来宣传的。
其实这两部影片除了题材外并没有多大尺度,蔡卓妍的表现也很一般。
戏路转变并不是只有情色这一条路可走,如果不是实实在在去体验和融入角色,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突破。
虽说本片打着真实故事改编,但导演和编剧并没有深入研究过主角的内心,更多角色性格与情节只是编剧赋予而已。
观众看过之后就会脱节,不能感同身受。
感动自己容易,感动别人很难。
导演和编剧如果只是自臆式拍摄作品,只会带来一部部烂片。
多一些生活体验,多从观众角度去考虑,请认真对待拍摄的每一部作品。
短评太少好多话没说话。
这里继续,从开始的性压抑,与世界的格格不入,拒绝外界,这种内心的挣扎最后都回归到小时候的父母的问题,这部电影虽然不多的镜头反应父母问题,本质上最后表达的还是探讨原生家庭的问题,虽然后面的情节有些流于套路化,男孩回法国了,女孩从新变为人妻,多少有点狗尾续貂。
但不能否定这是部优秀的作品。
如果说许鞍华是老一代的香港导演的女性电影人代表,代表那一代人对于香港一种底层无语的气与神的描绘,曾翠姗不遑多让,作品细腻出成熟,带兼具有现代性,对时下多变社会年轻人内心更多深刻的理解感受。
繁华热闹的香港,又有多少个空空飘荡的虚无的灵魂,都市的寂寞无从诉说,没人理解,也看不到,阿sa的角色,很好的呈现出这一氛围,压抑寂寞空虚无力,想起迷失东京里那个迷离女孩的眼神。
相比内地女演员们忙着轧戏,捞金,代言,跑综艺,能看到香港新一代女演员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努力与追求,没有烂的角色,只有烂的电影,这波我给阿sa点赞,她配得上一座金像奖最佳。
好看!有时拒绝不是真的拒绝,只是因为太知道自己想要多大的感动/多深的深情/多渴望的爱,而暂时遗忘了自己,迷失在一种情绪里,而真正的走出,也许正是顺从身体的意志先行动起来。幸运的话,身边还有一个愿意接招的好人。
3.5星,没有很拉啊……这电影怎么可能只有5分?剧本有点太按部就班了,很像是先写了一个主旨然后往里套内容的感觉,开篇几条线崩坏的设计太习作了。吴慷仁真的很帅,有点子性张力在身上。阿sa真的给人的少女感太强了,一开始看的时候各种不舒服,但两个人感情升温之后还是不错的。娇和sa的演技都很好,但是没有好剧本让她们发挥,蛮可惜的。
我看的为什么是66分钟,无语
同样是打着大尺度的标签,但另一部片子SF明显的更有寓意和深度,而这部就存粹是一部烂俗的情色片。看了下提名,原来金像奖组委会也认为这个片子就影片而言毫无价值。并且个人而言选角就不合适。至少阿娇在气质上更合适一些颜值也更让人想看下去。
被治愈,受感动阿Sa给我一种很少女的颜值,在压抑自己,同时向往改变突破的感觉这部片她演得很好啊
就算是未删减版也不咋样,没啥看头
麻烦各位评论之前先弄清楚自己看的是60分钟版还是90分钟版。。。
食色,性也。蛮女性主义,拍得也挺细腻自洽,虽然不是什么杰作,但真的一定要看完整版,腾讯版删了40分钟,太夸张……
还算合格。后面感觉没有围绕人物性格来说,啥事儿都有点太刻意了。
最近在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算是爲了吳慷仁去的電影院吧。P.S.還沒坐下就看到隔壁位子的人在嘖嘖有聲的親來親去,無敵尷尬。
让人很放松的一部电影
挂着个情色的名字想讲一个有内涵有意义的故事,结果场面不如五十度灰,五十度灰只好还可以截图欣赏,至少还把成本都拿去做配乐了,这个呢?像煮汤煮出潲水一样
曾翠珊《非分熟女》,5/10。太拧巴了,第一次从女性角度感受性压抑。
看的是完整版。曾翠珊很努力地要“成熟”一点,但一不小心就矫情了。居然没有看出来演父亲的是刘永,邵氏当年最帅最风流的乾隆皇帝。
主題異常模糊的一部戲,感覺情色只是一個賣點,為了色而色,完全沒有point。女主演技十年如一日,毫無驚喜。和秦蓋蓋說幸好這不是我第一部去戲院看的三級片,不然第一次的回憶那麼不美好真的很衰。
比起主打的情欲噱头 更吸引人的反倒是港台混血中内涵的别样乡愁和身份认知;叶童的角色居然第一眼还没认出来 英语片名翻的有点意思
我很喜欢的一部文艺片,食欲与性欲的结合,情感细腻丰富,喜欢男主角的不羁和阿sa的美丽和细腻的演技
香港天后和台湾视帝果然擦出令人惊艳的火花
三星留给未来将要看到的108分钟版本。题材对我来说有一些吸引力,阿sa的演技真应该学习学习阿娇的《前度》。。。ps1:那个叫郭奕芯的,好像有点好看。ps2:未来已看未删减版,算了,我还是善良,不改回两星了……
家豪身材又好,体力好,还有情调,比女主原来的老公好多了,所以女主才肯为她破处😂吴慷仁和林德信我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