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第二季开播前一个月我写一篇文简单梳理了下七八九卷的脉络。
后来我越看越不满意,因为那篇文通篇是流水账,基本上是看过小说就能了解的东西,没提炼出什么干货。
所以这回我又将七八九卷复习一遍,重点是以前没看懂却跳过去的情节。
第七卷还好,第八卷没看懂的情节当属雪之下在事件“解决”后的郁郁寡欢。
小说看头一遍时没太在意,直到最近重看小说后我发现雪之下的失落的原因,比我想象中的复杂。
认为一色不适合学生会长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至少光凭这一点还不至于令她失落。
雪之下自己想当学生会长,应该也是一个原因。
这条的起因又能细分出想摆脱姐姐的阴影、想不依靠大老师解决问题、获得更好的帮助他人的平台,等等。
这条我曾经以为是正论,但很快我推翻了:因为雪之下如果真想当学生会长,她大可以跟一色竞争,她的能力加上叶山的推荐,最终获胜很有把握,而且我的上一条的推论也能站住脚了。
可是她没有,可见这条至多只是次要原因。
想到这里思路就卡住了,我只好反复读第八卷找线索。
一开始我陷入了思维盲区,以为雪之下的情感只能从雪之下的话语中解读出来,所以有雪之下的对话我看得特别细,结果是徒劳无功,尤其是雪之下陷入失落时说的几句话,简直是渡航故意不让读者看明白。
直到我不经意间瞟到这一章末尾的两句话:“相互理解这种,那个错觉真是毫不留情的虚假。
从那个幻觉清醒的时候,不知道会是多么失望呢。
”(第八卷第八章)如果“失望”指得是雪之下的话,那么雪之下失望的原因就是不能“相互理解”了。
问题这是不是正解呢?
还要仔细想。
大老师不理解对雪之下的失落说明他还是不理解雪之下的,至于雪之下,她是否理解大老师?
也是不理解,两个人在第七卷就已经产生隔阂了。
第七卷结尾雪之下对大老师生气,表面看是雪之下对大老师不解决问题,只是将问题搁置的做法很不满,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在B站看到一条评论,大意是雪之下对大老师在学园祭时两次仗义执言非常欣赏,觉得大老师和自己是同类,直到第七卷她发现大老师不是她想象得那样;雪之下的生气不仅是冲着大老师,也是冲着她自己——她觉得自己看走了眼。
这条评论促成我重新转变思路。
以前我把雪之下想得过于理性,事实上她也是人,为人处世不可能一点个人情感都不掺杂——如果真能一点情感不带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对长期独身一人的她来说,发现同类时的欣喜和发现大老师不是同类的失落也是合情合理的。
就第八卷而言,雪之下和大老师没能相互理解,前提是没有相互沟通,当然包括由比滨。
三人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可是三个人各自为战,不和另两人产生联系。
大老师和雪之下都有不愿与人沟通的坏毛病,连基本的沟通都保证不了,相互理解就是空谈了。
而不愿主动沟通的雪之下却期望大老师理解自己,跟自己同声共气。
这是雪之下的自私。
一开始我还挺难接受这种观点,但是想到小说中没有传统意义的好人坏人之分,我也就释然了。
这种观点成立的话能给雪之下带来更加人性化的色彩(当然也很容易招黑)。
在此基础再结合第八卷开头平塚老师对大老师说的“你没有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第八卷的故事脉络一下子就清晰了:第八卷中的委托人是一色,可是一色真的是需要帮助的人?
一色是个添麻烦的人,她自以为的麻烦是她自己招惹出的,不帮她可能才是真正帮助她。
真正需要帮助的是侍奉部,是修复在秋游时三人之间的裂痕。
所以说,巡学姐设想的方案可能真的是最佳方案:三个人齐心协力去完成委托。
能否帮助一色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个人能重拾信任。
可事实上三个人连正常的沟通都保证不了,齐心协力更是无从谈起了。
也就是说,无论大老师的计划成败与否,当三个人都各自为战起,这个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这个悲剧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价值观的冲突是个引子,更重要的是侍奉部的两位决策者之间都不善于沟通而引起的分裂。
而雪之下,不能主动跟人沟通却要求大老师了解自己,是否能解读成对大老师的过度信赖而导致了高估大老师的能力呢?
结合从第七卷起,渡航有意将大老师“拉下神坛”的倾向,他人对大老师的重新评估也是理所当然。
而对大老师过分信赖而高估大老师,又何止是雪之下,是否也有次元墙之外的我们呢?
当然,这一点可能是我的过度解读。
二第九卷是愈合裂痕篇,而解决方式正好是和第八卷相反的:第八卷大老师不主动沟通,而第九卷主动沟通;第八卷三人各自为战,第九卷三人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而且第九卷的重点并不止这些,渡航在这一卷里郑重抛出了“真物”这个核心价值观。
关于“真物”的准确定义,贴吧里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
就我而言,“真物”这个词是否能准确给出一个定义,我是怀疑的,具体看原文:“我想要的,一定不是想要互相理解、想要变得融洽、想要一起交谈、想要待在身边这种东西。
我并不想要被理解。
我明白自己并不被理解,也并没有想去得到理解。
我所追求的,是更加严苛而残酷的东西。
我想要去理解。
想理解。
想明白。
想明白后安心下来。
想要得到安宁。
因为不明白的东西非常让人恐惧。
想要完全地理解——这是非常自以为是的、独断专行的、傲慢自负的愿望。
真是浅薄地令人厌恶。
心怀这种愿望的自己实在是恶心得无以复加。
”(第九卷第六章)这是大老师第一次将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追求表达出来,只不过他没有说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东西,只是将这个东西形容为“更加严苛而残酷的”,而且这个东西也不是终极目标,大老师想通过这个东西获得“完全的理解”。
“但是,万一,万一彼此都这么想的话。
如果双方可以互相强加这种丑恶的自我满足的话,如果真的存在能够容许这种傲慢的关系的话。
”(第九卷第六章)大老师通过这段话说明自己也期望遇到同类,这是大老师期望的最好结果。
可是——“我知道这绝对是做不到的。
我明白这种东西是绝对无法触及的。
吃不到的葡萄,一定是酸的。
但是,我并不需要什么如同谎言一样甘甜的果实。
充斥着虚妄的理解和欺瞒的关系,我并不需要。
我想要的,就是那酸味的葡萄。
就算满是酸涩,就算苦似黄连,就算味同嚼蜡,就算苛毒无比,就算如同空中楼阁,就算只是镜花水月,就算仅仅是期待也不被允许。
”(第九卷第六章)这是大老师预想的坏结果。
大老师认为好结果是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得到“彼此都这么想”的好结果,那么结局就是大老师单方面“完全地理解”对方,而对方厌恶、鄙视他。
但就算如此,大老师仍然想要“去理解”,因为理解以后自己就能“得到安宁”。
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否“恶心”暂且不论,但确实是一种未经他人允许的、单方面的自私行为。
“‘就算如此,我……’‘我,想要真物 。
‘“(第九卷第六章)“真物”这个词在此出现了。
应该说,除了“真物”的确切定义以外,大老师的追求以及这么做的原因都交待了。
获得“真物”其实是达到“完全地理解”的跳板,“真物”不是最终目标,“完全地理解”才是。
因此“真物” 会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就雪之下而言可能是她的黑历史,而由比滨呢?
像她这样没有黑历史的人,她的“真物”又是什么呢?
所以“真物”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存在,想达到“完全地理解”需要它,但是何为“真物”不仅因人而异,又难以琢磨。
能看出三个人都不能真正理解何为“真物”,此时由比滨为打破僵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起去!
……小雪说了自己不明白。
大概她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我也完全不明白。
但是!
但是,就这么不明不白地结束是不行的!
只有现在的,那样的小雪,我是第一次见!
所以,现在必须去……’”(第九卷第六章)虽然不明白,但是不愿意不明不白地结束。
行动可能不会有好结果,但是不行动就会停滞不前。
而后面这段话更是一锤定音:“‘所以说,好好谈一下的话就会更加明白一些的。
可是,大概就算如此也还是没法明白。
而且,可能一直都不会明白,但是,总感觉对这些是能明白的……。
果然还是不怎么明白呢……但是,但是啊……我啊……’由比滨的脸颊上,一行清泪突然流下。
‘我不想,就这样下去啊……’”(第九卷第六章)由比滨此刻的言行消解了三人对目标的未知所带来的疑惑,也阐释了行动本身有时比行动的目的更重要的道理。
后来平塚老师对此有补充:“‘看到即使受伤了,扭曲了……以及被玩弄了也还是尝试着的人,会有种美感。
在他们身上有种货真价实的价值……我并不讨厌这样的人。
’”(第九卷第八章)过程比结果重要;追求到的结果即使不理想,追寻的过程也是有其价值的。
而且大老师预设过,无论“去理解”的结果好坏,他都会接受。
第十卷中这一情景再次出现,只不过主角换成了三浦:三浦因为叶山迟迟不公布志愿,加上一系列情感方面的危机,令三浦迫切地想要更多的理解叶山。
应该说这个桥段是渡航针对第九卷大老师的行为的注解。
相比敏感多疑的大老师,三浦头脑比较简单,言行比较直率,比大老师容易解读。
而这样一个与大老师格格不入的人有了与大老师相同的诉求,渡航通过这两人的殊途同归,和盘托出了他想告诉给读者的东西。
“‘但是啊,三浦。
叶山之所以不肯说,不就是因为不想让你知道吗。
再这样下去的话搞不好他还会因此厌恶你哦。
’’即便如此,你还是想要知晓吗?
’‘我想知道……就算那样我也想知道……因为我只能这样做。
’她的眼瞳湿润着,声音颤抖着,但,她的回答是坚定的。
”(第十卷第四章)大老师通过问话确定了三浦的诉求与自己是相同的——心里明白会遭到厌恶,但还是想要知晓对方。
说来很有趣,在第七卷三浦曾警告大老师不要触碰海老名的底线,但在第十卷她却试图触碰叶山的底线。
也就是说,不去触碰底线是虚伪的和谐,触碰底线会导致关系的崩盘。
三浦的选择其实是将第七卷中被搁置的问题重新抛出来了。
三试着做个假设:假如户部向海老名告白后,会发生什么?
我们知道海老名肯定会拒绝他,而拒绝之后事情会如何发展?
户部说过他动了真感情,所以说他不会轻易放弃,会继续想办法追求她,很可能会将海老名的黑历史挖出来,到那时才是小圈子崩溃的时刻。
也就是说,大老师阻止告白不是因为告白本身的危害,而是担心告白之后可能发生的更可怕的事。
但是换个角度想:挖出黑历史会导致激烈的冲突,但是若能迈过这道坎,会不会让双方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进而双方的关系会更加融洽呢?
可能性是存在的,只不过实在是太低。
很多人心里都有小秘密,而小秘密之所以是小秘密就是因为人们没有信心他人能接受它。
大老师是处事理智的人,自然不会为了这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而无视可能性更大的人际危机。
因此,大老师在第九卷回到侍奉部说的那番话是将第七卷自己亲手斩断的可能性又捡起来了,只不过对象由户部换成自己。
当然,户部与海老名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二人的关系日后会如何发展还是未知数。
正如第九卷平塚老师说的“答案你就自己想吧”,他们的未来都是未知数。
遥想最初大老师写的那篇作文,将人际关系视为虚伪而丑恶的,到第九卷他依然坚持这个想法。
一切的人际关系包括真物,可能是虚无缥缈的,甚至真的是虚伪而丑恶的,但是追寻这一切的姿态,如雪之下和由比滨的相拥而泣,三浦在侍奉部的泪的告白,都是光辉而美丽的,这种姿态可能比最终的答案更加宝贵。
这,我认为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真物”。
这一季的核心是雪之下救赎大老师,如果说鹤见留衣事件是大老师真正想采取的行动方案,即事了拂衣去。
那么爆破相模南就是大老师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自爆这玩意不是上瘾,而且没有办法的办法。
体育祭推棒子大老师玩阴的被取消成绩,但起码他从心理上战胜了叶山凖人,第二季的大老师变成了被别人各种玩,想来如果不是本作超高的质量很多人估计早就跑路了。
怎么说呢,新的一年吧,修学旅行可算来了。
叶山的小弟黄毛打卷,看上了海老名。
这俩团体本来处的就挺好,而且女生团里大姐头久美子是叶山的铁杆,二号宰种海老名上线。
暗示大老师再玩一出自爆卡车,那俩人像他妈二傻子一样还是看不出来这是个套。
经历了俩人处心积虑的撮合那俩人,眼看黄毛要上演经典的表白被拒,大老师一咬牙,冲上去自爆了。
海老名当时什么反应,半天没反应过来。
你平时也不和我们一起玩,叶山的面子那就是鞋垫子。
怎么现在来了英雄登场了。
海老名不忍心,不忍心你当时怎么能下那么狠的手呢?
经此一役,大老师成功混了个里外不是人。
还和小町发生了冷战。
黄毛如果表白,肯定是两个群体以后怎么相处都是问题了。
叶山和久美子也是心知肚明,最后请了大老师背黑锅,矛盾就在于大老师真的有必要背这个黑锅吗?
当然没有啊,我想办法把这事搅黄了或者让黄毛爱咋地咋地。
也算是完成任务了。
大老师为啥这么做,为了守护海老名的伪物,为了报答叶山第一季最后唱的那回白脸,说到底,因为大老师太温柔了,即使是自己受伤,也不愿意祸害别人。
和第一部前三分之二暗地里阴人成为了鲜明对比。
我不做人了,jojo。
面对大老师不当人的举动,雪之下和结衣做出了相同的反应,心疼啊。
好好的一个人为啥这么糟践自己。
这还不算完,为了改正大老师的心态,二人统一战线。
这里来点题外话,海老名姬菜,无疑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我需要朋友,需要人际交往,不希望其乐融融的景象被打破。
我就要找个局外人顶包。
一开始她也没报多大希望,大老师自爆他是震惊的,咱俩一年说不了一句话,你为了我还这么玩命啊。
可是震惊归震惊,海老名就是想平安度过高中三年。
宁愿选择伪物,也不表露真心,一毕业各玩各的,现在积累点人脉保不齐以后能用得上,而且作为腐女,真正能接受她的群体并不多。
毕竟这会大家还得一个锅里搅马勺。
里子面子我全要,本来没有大老师自爆,她就狠狠心祸害黄毛得了,奈何黄毛背后势力自己惹不起,所以拿大老师出来挡枪,咋说呢,枭雄本色吧。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疑了。
这也对上了第二季的主题,伪物。
后面的一色彩羽,玉城,叶山都是伪物的忠实拥趸。
给自己造一个梦,希望它永远不会醒,这可能吗?
显然不可能。
所以大老师要给这几个哥们上上课了。
还有一个点就是久美子,万事不求人,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美丽。
可以说是月之眼计划的成功者了。
我倒觉得这大姐还挺有意思的。
海老名的事情讲完了,下一个搞子是一色彩羽。
想选学生会长,又怕别人说闲话,最后来了一出卧龙吊孝。
那点心思大老师一下就看出来了。
只是雪之下要借着这个由子趁机发难。
我要搞新和联胜。
大老师这会等级低,还没觉醒存护命途呢。
为了守护侍奉部的和平,大老师干了两件事,说服一色,帮一色完成选举,一色只能算个搞子,毕竟她一个听人劝,二一个有事她也真上。
其实这里大老师还是偏向于一个人解决问题,他兴冲冲的告诉结衣和雪之下,你俩不用选了,一色稳了。
却看到这俩人面如菜色啊。
这回可真是一战打出十年和平了。
仨人直接分成两派搞美苏争霸了。
实际上这个事好解决吗?
好解决,大老师直接告诉雪之下,我需要你,你别参选了。
事情就解决了。
女人心,海底针。
大老师兢兢业业,换来了三个人关系进一步下降了,这一天天的比上学都累。
下一章节就应该是大老师对一色彩羽负责到底了。
也是全剧再一次发生重大转折,这一战必将名留青史。
下次再说吧。
任何人或事物除了客观存在外,还会在其他人心灵上留下投影。
任何事物的客观存在是无所谓真物伪物的,但留下的投影非此即彼。
换句话说,任何人内心对世界的认知,由真物和伪物构成。
于是,任何人的世界都存在真物吗?
我很希望自己可以给出肯定的答复,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人,或者绝大多数人的世界,是由伪物构成的。
因为真物倘若不被自身认知,将注定永远作为伪物存在。
哪怕有盲目乐观的成分,我也愿意相信任何人都存在找到真物的机会,至少冥冥注定有一种或几种事物,对其而言是最可能成为真物的存在。
于是,真物于一人而言多多益善吗?
亦非如此。
一个人的精力注定有限,长期维持对事物的高精度理解并对未来作出预判是相当耗费精力的事情,令人无暇寻找更多可能。
从这个角度而言,“发现许多真物”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对任何人而言,其认知的世界必然以伪物为主(甚至100%),那么如何面对伪物便是首要问题——事实上,“一个充满伪物的世界”的认知恰恰是寻找真物的必经之路。
伪物不代表普遍意义上的“不好”、“错误”,它只是不真实——你不理解的不真实,随时间会消失、改变的不真实,给你带来长期痛苦与压抑的不真实。。。
相当数量的伪物在有其可取之处,只不过真物是太小的一个子集罢了。
因此用全面否定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伪物无疑是错误而消极的——一方面,人置身世界之中,而伪物在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注定无法改变,否定其一切相当于放弃了世界的太多美好与可能;另一方面,任一真物必然由伪物转变而来——也许由于你的成功理解,或是由于你把握住时间的脉搏,再或是心态的转变。。。
倘若过早放弃一切伪物,就注定永远失去了拥抱真物的机会。
总结一句话所谓的真物是你从心中得到的感受。
不是用话可以来表达,去感受的。
看完了这部动漫,总感觉心情有些说不出的沉重,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在嫉妒着八幡精彩的青春年华——以自己的方式履行着该承担和不该承担的责任,围绕着他的,有女神,有校草,有可爱学妹,超萌妹子,温柔姑娘,清纯正太……是的,都有些嫉妒,感到沉重——和他相比,我的青春是否太遗憾了些,我的青春是否不够精彩,我的青春有些太过平淡了吧。
接下来继续思考,我才发现了我心情沉重的真正原因——他的青春和我的青春产生了共鸣。
细想,每个人至少在一个小范围内都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些的这些,也是和这部动漫中一个一个的人物极为相似的,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动漫中找到与自己青春的共鸣。
其实,青春本来就是充斥着遗憾的吧,等有朝一日,八幡人至中年,娶了媳妇,有了孩子,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想起雪乃、结衣甚至是一色,恐怕也会产生一种突如其来的想流泪的冲动罢。
青春就是这样,最美的便是仅属于青春的遗憾。
趁着青春,去享受青春,幸好,我的青春还没结束。
看完第一遍之后,二刷的感觉很不一样,因为把一刷时的很多不懂得地方都搜索了一下,阅读了一些春学分析,所以,二刷在很多时候,就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共情力。
我觉得这部番与原作小说似乎和《Clannad》有那么一点类似,看似讲校园、看似有那么点白学、看似有那么点开后宫,但讨论的确实关于青春、友情、亲情、爱情与自我认识的问题,真的有一些值得反复咀嚼的东西,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春物有那么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正好在二刷时想到一些,权且写下一些零碎的所思吧。
记得在大老师和雪乃去团子家的那一幕里,从团子与岳母大人(误)【我永远喜欢由比滨结衣.jpg】的互动中,我们看到了团子家里那有爱、和谐的亲切氛围,而且,岳母大人(误)和团子一样,真是又温柔、又美丽,又善解人意,以上种种,雪乃和大老师,尤其是雪乃,应该也是有羡慕吧。
而Clannad里的古河一家,秋生大叔,早苗阿姨与渚,不是什么富家豪门,可其中洋溢的真情与温馨却那样让人向往与感动,他们都是温柔、善解人意的人,而再看回春物,团子的家庭关系与古河一家的相似度应该使比较高的。
想起来,早苗阿姨在渚去世、朋也沉沦的五年中,是以怎样的、让人心疼的温柔与坚强将外孙女汐抚养成一个懂事到让人心疼的好孩子的呢?
我想起那个月夜,古河家,汐睡得很甜,一定是进入了童话般的梦乡,秋生叔与早苗阿姨坐在门口的月光下,早苗阿姨终于在秋生叔的肩旁哭了出来,朋也悄悄地坐了起来,朝向岳父岳母,默默地致以了最真心的抱歉与感恩。
真的,从团子身上,我真的看到了早苗阿姨的既视感,我想,团子在未来,也一定会成长为早苗阿姨那样温柔、善良又足够坚强的女子的。
而只要看过Clannad的,又有谁会不喜欢早苗阿姨呢?
而大老师与雪乃,我有时在想,是不是和《心灵捕手》,也就是《Good Will Hunting》(马特·达蒙、本·阿弗莱克与罗宾·威廉姆斯强强联合)中的威尔有那么些相似呢?
因为少年时不怎么幸运的个人经历,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以自我保护的处世态度,对这个世界有一些超过多数同龄人的不一样的特别见解,别说,虽然是一个波士顿的问题少年,另外两个时另一个半球的千叶“问题”少年,相隔几万里,但我觉得还真是有些相似呢。
他们都是真正需要等待心灵被救赎的人,而走出自我封闭的消极王国,真的不容易。
但是,这样的两个人,如果能在他人适当的帮助与彼此的互动下真正走出封闭,迎来释怀的话,他们会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毕竟,他们有着类似的心路历程与自我封闭的经历,其在被治愈后的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共情力或许真的是团子这个本来就善良又温柔的女生所届不到的,或许,从一开始的故事设定上,团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注定了要走一条届不到的、让人心疼的路。
而大老师所追求的“真物”到现在其实都不太好理解,但忽然想来,同样是《心灵捕手》中,威尔与好友查克在工地上的对话,威尔与肖恩医生那相拥而泣的场景,是不是也正是有着大老师所追寻的真物的影子?
于威尔与查克的关系,不需要什么废话,不需要什么迎合,从小玩大的真兄弟,要什么扭扭捏捏的复杂心机?
查克知道威尔天才般的才能,最后在工地上对威尔说,你要是多少年后还和我在这里喝酒吹牛打棒球我就踢烂你的屁股——不是真兄弟,没有大老师所言的“真物”,查克能对威尔说出那些话?
于威尔与肖恩医生来说,肖恩医生在翻阅了威尔的资料后,深知这个孩子得痛苦过去,深知这个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的难言之隐与不容易,于是,肖恩医生选择了去用真心倾听威尔的诉说,哪怕是威尔依然有叛逆,也绝不放弃,最终,威尔在肖恩医生敞开真心的关心与治疗中,走出了封闭的王国,与肖恩医生相拥而泣——It's not your fault,It's not your fault , It's not your fault!
肖恩医生在治疗的最后关头对威尔说的这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
我想,那种真正的互相理解与不用伪装就能知晓心意的境界,也许就是大老师所追逐的“真物“吧。
希望大老师和雪乃这对病友能真正卸下多年封闭的心防,以乐观与积极的态度去正视世界,正视人生,迎来久违的释怀,毕竟,“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希望团子的人生幸福快乐,遇到一个真正去爱她、懂她、疼她的男生,我一直觉得,在这个故事中,最让我触动的人,就是团子了,一个男生,这辈子如果能在某一天遇到团子这样的女生,能和她走到一起,能和她互相倾诉衷心,我觉得,这个男生这辈子,真的无憾了。
我永远喜欢由比滨结衣!
比企谷八幡 喜欢独来独往,存在感超低,在他人眼中,男主就是不好相处、尖酸刻薄、性格乖僻的一类人。
因为孤僻的以及不擅长和他人打交道的性格被人疏远。
进入到奉仕部后遇到与他一样独来独往的雪之下雪乃,和温柔可爱的由比滨结衣。
一直封闭着的内心由于由比滨的闯入悄悄地改变着。
当男主的身边出现了雪之下和由比滨这两缕阳光之后,他的生活似乎改变了,至少多了两个与他共事的伙伴。
可是,当男主听到妹妹说自己冒着出车祸的风险救下的狗的主人是由比滨时,当男主知道撞他的那辆车上坐着的是雪之下时,他醒悟了,他发觉其实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有变过,那两个人带给自己的,只是为了赎罪的虚假的幻象罢了。
然而他并不知道,由比滨虽然一开始是为了赎罪,但逐渐地真心喜欢上了男主,她的那份温柔已经从“对谁都可以展现出来的温柔”变成了对男主独特的心意。
他也不知道,雪之下也一直是真心以待。
可是男主的做派就是以损坏自己的形象为代价,以达到构筑男主口中的“谁也不会收到伤害的世界”,然而那个“世界”并没有包括自己。
雪之下雪乃和由比滨结衣非常不妥这种做法,不知道是讨厌这种做法本身还是不愿意男主一次次地为了他人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声誉,个人更偏向于后者。
不知何时开始,除了妹妹一无所有的男主也有了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守住奉仕部,或者说守住和两人在一起的时光。
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他不想承认曾经那个自持孤傲的自己也有了向往的、想要去守护东西。
所以当想要保护重要的人的时候男主找不到借口,而最懂他的妹妹小町给了他“就算了为了小町吧。
”这样一个理由。
当男主意识到原来自己是想保护她们时,男主已经完成了一个蜕变。
雪之下雪乃 坚强,自立。
旁人眼中安静文艺的美女,长辈眼中的乖乖女。
然而却并没有被人真心以待过,每个人靠近她都是因为她外表而带着好感的,而没有人想去了解她的内心。
某种意义上和男主是一类人。
看似身边很多朋友但其实身边没有一个人。
从小就步姐姐的后尘,想成为姐姐一样的存在,一度憧憬着姐姐,但她讨厌那个看穿自己没有自己的主张的姐姐。
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主张(当学生会长)却不肯付诸行动,不愿意承认当学生会长是自己的主张,而认为是步自己姐姐后尘的一种行为,因此她不想做这种模仿姐姐的事情(这里和男主不愿意承认自己也拥有了想要守护的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不容易有一个委托可以让自己顺其自然地当上学生会长(实行自己的主张)却被男主截了胡(男主想要守护“奉仕部”自然不能让雪之下去当学生会长)。
雪之下很坚强,因为没有人在她身边,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解决,不懂得依靠他人,可是由比滨那份温柔和男主真挚的坦白也让这样的雪之下作出了改变,她开始懂得依靠他人的意义,慢慢地开始依靠真心相待的两人......这就是雪之下雪乃的成长。
由比滨结衣 “迎合他人”一类人的缩影,在自己的社交圈子不断地为了他人的满意而不得不迎合他人。
这样的她,也被雪之下雪乃所改变。
一直温柔,一份可以融化男主冰冷内心的温柔。
故事一开始就默默地喜欢着男主,她的温柔悄悄地动摇着男主那颗不愿意与外界接触的内心。
同时她也被男主不曾向他人表露的稍稍傲娇而平淡的一面回应着。
细腻的她也察觉自己有被好好地回应着,这份回应对于在社交圈子里只知道逢迎他人的由比滨结衣来说,弥足珍贵。
一直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她,有一天也会如她的希望一样被某人所依靠、所需要。
比其他两人都重视三个人在“奉仕部”的时光。
以至于为了保护“奉仕部”,以自己的方式选择牺牲自己在“奉仕部”的位置和雪之下竞选学生会长;以至于察觉了雪之下对比企谷的心意之后,仍然对她保留最初的那份真心。
从一开始的一味迎合他人改变为有也会顾及自己的想法,最后怀着可能会亲手破坏三人现在的关系的觉悟表明了对比企谷八幡的心意,这就是由比滨结衣的成长。
最后,每次看到男主对小彩加脸红的时候觉得超想笑,不要被他攻陷啊八幡!
哈哈哈哈哈哈把持住啊八幡!
最后的最后,其实我是八幡X由比滨那边的
首先,看完很心疼团子,一放下手机就想到的那种。
很崇尚大老师,高智商情商,面对问题不乱阵脚,有勇气自爆以保他人。
与生活中很容易尬住,不善与人打交道的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
个人感觉性格部分像团子,总希望能维持住局面,大家都能和气一团,因此付出的比较多,更希望得到想要的东西。
也是因此代入感更强吧,对团子也是由衷的喜欢(生活中要是能碰到这样的女孩该是多幸运)准备二刷,春物绝不是我现在看的那么肤浅,或者说想找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不想让别人的评论牵着鼻子走了。
同时也感慨呀,高中那样的日子刚过去居然开始感慨了,真的好奇怪。
总觉得有好多东西没有发现,很多事情都误解了,但也不能重来了,可能这就是青春吧。
我的青春果然有问题。
曾经见过一篇帖子说大老师在户部告白的事件的结果是最完美的。
就事件本身来讲,大老师的方法有他的道理。
但是,我很想对那位朋友说,这个办法称不上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理论上讲,存在一个更加完美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户部若向海老名告白是会失败的,失败之后呢?
户部会不会去调查海老名的过去?
如果户部走到这一步,那么现充组很可能就此崩溃。
大老师正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天才出手的。
但是,户部若是了解到海老名惨淡的过去,他会不会帮助海老名解决问题,让海老名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
如果户部真的能做到这些,会不会让两人真正的走到一起?
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实现的几率只存在理论上。
大老师的做法有他的不得已,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标榜大老师的做法是完美就是不对的了,毕竟“完美”也只是在理论中讨论的范畴。
大老师的做法其实是为了维持现状而做出的妥协。
维持表面的和谐是错的吗?
大多数人认为是对的,包括大老师也一度认为是正确的。
可是站在他身边的是两个“不妥协”的人:雪乃的处世原则中没有“妥协”,结衣则是吃够了“妥协”的苦。
尤其是雪乃,认为她“矫情”“矫枉过正”的人恐怕有不少。
不过,正是有了“不妥协”的执拗性格,迫使大老师开始自我反思,促使大老师认识到自己一度偏离了轨道。
“真物”对大老师而言可望而不及的,他想要,却因为顾忌他人的感受而畏缩不前。
是不是很像海老名的黑历史呢?
它就摆在那里,可是谁都不敢碰,即使是关心、爱慕海老名的人也不敢。
触碰了它,有可能解决其中的问题,也可能什么都做不了;可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也可能只会收获海老名的厌恶。
前者是理想,后者更可能是现实。
大老师曾经不愿户部走到这一步,他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他决定沿着户部有可能走,却没去走的道路走下去——虽然对象不同。
“就算思考也都是苦恼,那就挣扎着去烦恼吧——若非如此,一定是得不到真物的。
”(第九卷第五章)静老师如是说道。
也许走遍荆棘只能收获痛苦,可是也希望能继续向前走。
就算满是酸涩,就算苦似黄连,就算味同嚼蜡,就算苛毒无比,就算如同空中楼阁,就算只是镜花水月,就算仅仅是期待也不被允许。
“我,想要真货。
“(第九卷第六章)既然有了目标,就不要停下你的脚步。
动画中有处细节其实是不该删的——那是在第十话,会议刚结束不久,静老师来了一小会儿,他对大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看到即使受伤了,扭曲了……以及被玩弄了也还是尝试着的人,会有种美感。
在他们身上有种货真价实的价值。
……我并不讨厌这样的人。
“(第九卷第九章)我个人是将这句话看作是春物这部小说的文眼。
记得“青春是伪物“这句话吧?
就算青春真的是虚伪而丑陋的,但是追寻着青春的身姿中并不乏光辉的身姿。
就算不知“真物”为何物,就算得不到“真物”又有什么关系呢?
去爱,去思索,去受伤吧,但请不要放弃你的固执、勇气和思考等等,这些“货真价值的价值”。
或许,这些“货真价实的价值”对于大老师而言才是真正的“真物”。
看了这个剧的我想了一下,中国文化思想果然博大精深..难得糊涂。
大老师、雪之下、团子,他们都太过清醒了。
清醒的他们不得不为了自己重要的人努力,坚持,甚至牺牲自己。
这部剧表现的可能不是你我平凡的青春,但是我们都曾为了身边在意的人去碰那一面无形却又无法逾越的墙壁。
这面墙壁它太高了,准确的说它高到“只要还是人类就没法跨过”;这面墙壁它太顽固了,就算你愤怒到拳打脚踢,对它造成的伤痕也能在倾刻间被“气氛”修补如初。
那孤独是什么?
假如你和小伙伴同时喜欢上一个人,假如你看到这些随波逐流的愚民在主导形势,假如你不想变成你眼中的垃圾...你只能孤独,你注定孤独。
谁让你看得这么清楚,还有点有些“愚昧”的坚持呢。
你活该,你的做法实在荒唐。
大老师的做法的确很惊艳,但有谁会像他一样“自爆”呢。
你愿意放弃你到现在为止的付出吗?
每个人眼中的“真物”都不同,大老师也可能找不到这真物。
最新一卷他也开始怀疑自己,问自己是不是能和这些家伙呆在一起,真物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也许就是一种和自己和解的过程,你我都曾经历过。
那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青春”“校园”“爱情”。
这三个词组合起来并不会特别惊艳。
想来也是读到博的人了,但看他们这群高中生却总是会在尝试对比带入的时候产生一种上升到不真实的羡慕感。
看大春物其实是在看作者强大的内心对白,全篇不沾爱字,甚至连剧中空气都总是凛冽的,大老师不断的歪理邪说更是句句锋利,尽管是歪理,却意外很能服人。
大老师确实有着一种让人倾慕的人格魅力,尽管那种受过挫折后对命运的狂暴反抗似的不断强调“一个人”的地方是令人捉急又无可奈何的。
看了下b站的最后一集评论区,发现有很多人试着想把自己带入到这部番里去,说自己性格或是与结衣很像或是和雪乃很像或是和大老师很像如何如何,不过实际上我觉得更多的人还是处在他们中间的。
我很难完全肯定其中某一个人的全部性格,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执着,或称偏执。
但是这种略显极端的性格展现却又是动漫的一大魅力,毕竟现实中这种畅爽而淋漓尽致的情绪展现是难得一遇的。
看春物,比起剧情,更像是在品情绪。
第一遍看的时候是在大一还是大二,当时比起这些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更多是不断在结衣和雪乃间纠结。
但第二遍再看的时候,同样是那么痴迷、狼吞虎咽地重温了两季的内容,但这次更多是在尽情的体验和享受剧中情绪的流动。
纯甄的、浓烈的、纤细的、不同口味的情绪流是那么的甘美,令人如醉如痴。
不多说,等20年第三季。
:-)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