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说是港片最后巅峰,其实是回光返照如果第一部就及时收手,是类型片的经典。
可惜后面续了两部,还是在第一部很完整,原本也未规划后续作品的情况下,导致原本的剧情多了许多bug第一部 警匪片第二部 黑帮片第三部 精神分裂心理片这一部最精彩的人物自然是杨锦荣,亦正亦邪,极具个人特色,不过多少有些照着第二部的阿孝来刻画的。
你看阿孝,以为是没什么手段的二世祖,人家藏着呢,雷厉风行给你把事情办了;阿荣呢,你以为他是黑警吧,人家的确是有些不讲规矩,但是好警察也在做好事。
很多观众爱看黑帮/反派那些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不过也是很多编剧把正派人物写得过于呆板,阿荣则是给人一种爽感,好人也可以狠辣阴险,方式方法不重要,最后要促成一个好结果,毕竟你的对手未必光明磊落,你在那讲程序正义,相当于白送人头为什么还有媒体黑黎明演技,明明很强。
这么复杂的人物,也得有演技才能撑起来刘德华真的和谁搭戏,都是被比下去的那个,给了他飙戏的空间,但演得像个破大防的疯子。
尽管当时的确疯了,但他认定自己是阿仁的情况下,行为应该是像阿仁一些,而非那样大喊大叫发了疯一样陈道明真的很尴尬,大陆演员和香港演员不是一个演法,年轻一代还好调教配合,这种上了年纪的戏骨基本自成一派,在其中真的是格格不入这类合拍片还是找大陆女演员好,毕竟女性角色多为花瓶,无足轻重。
男演员混在里面,不搭真的很尴尬陈慧琳这次成了唯一女主,可惜没有第一部亮眼什么六大影帝飙戏part,只不过是影帝级演员们同台,但那个台搭得并不好,整体剧本有些弱剪辑夹杂着顺序、倒叙、插叙,阿仁死前、阿仁死后,看得不仔细就很容易混乱因为刘建明疯了,加上他是第一主角,很多视角是从他这里来,所以会显得杨锦荣像个黑警,多少是一些叙诡刘建明一直是个坏批,路是可以自己选的,但他一直选择爆人头别人可能不会记住你,但第二名一定会记住第一名韩琛这一部搞阿仁的方法,也是上一部阿孝搞他的方法重演对于第一部剧情有许多细节上补充,这一点不错,但是补得越多,越容易出问题,有时候适当留白,反倒更加精彩。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种他们自己的解读所谓的想当好人,只是求个心安理得“对不起,我是警察”一语双关,他只负责抓你,后续的判你,以及你所谓的回头是岸重新做人,不归他管
還記得當年預告片寫在最後的一句——全城同道期待好電影!
《无间道》预告片 梁朝伟、刘德华经典卧底战_哔哩哔哩_bilibili——1905電影網分享2002年《無間道》預告片 2002年上映的《無間道》,港片最引以為傲的電影系列,橫掃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金馬獎,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共15個大獎,被國際影壇捧為香港警匪電影的巔峰作,更是奧斯卡最佳電影《The Departed》的創作原型,地位超然。
故事的創意突破,史詩式的視野,和演員的精彩演出,深深刻印在觀眾腦海中,光芒廿載,從未褪色。
——中國香港重映海報 為紀念《無間道》二十周年,寰亞電影不惜工本,使用先進的4K數碼復修和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環迴技術,把原版電影拷貝的聲畫質素大幅躍升,並定於首部曲開畫的同一天,即今年 12 月 12 日, 讓《無間道》、《無間道II》、《無間道III終極無間》重新公映。
影迷除了可重溫經典神作的金句與精彩場面佈局外,更可在大銀幕上,享受4K超高清和杜比全景聲環迴,體驗「完美版本」的全新視聽效果。
——北美重映海報
——法國重映海報
——香港部分院線贈品
——台灣部分院線贈品1
——台灣部分院線贈品2
——台灣部分院線贈品3
——部分院線贈品實物照 《無間道》電影自首映以來,延續傳奇,重鑄經典,救市之作,影迷樂見,繼而蜚聲國際,享譽海外,授權翻拍,影響深遠,電影衍生周邊包括:小說、漫畫、電視劇、翻拍電影和同人創作等不一而足。
雖然,《無間道》似乎與ACG無緣,僅僅是出過官方漫畫(尚算是與動漫相關),但不可否認「無間道」IP的全球影響力,與其首屈一指的時代情懷,會與其擁躉人數一樣,隨著時間逐漸壯大,時無間,空無間……
《無間道》電視劇版劇種:警匪;集數:共3季 每季12集 x 45分鐘;導演:洪金潑、梁國斌;主演:王陽(內地)、羅仲謙、朱銳(內地)、蘇麗珊、羅家良、廖碧兒、劉松仁、梁靖琪、艾威、郭政鴻、曾志偉、姜皓文、任賢齊(中國台灣);內地愛奇藝網播日期:2016.12.21;香港無線電視台首播日期:2018.01.22;出品方:愛奇藝 & 寰亞傳媒
戲裡人未老,劇外二十載
以下視頻為中國內地觀眾製作的同人音樂短片杀人放火金腰带 修桥补路无尸骸_哔哩哔哩_bilibili——來自B站U內地設計師KEkekekekeke_k創作的視頻作品被片方採納為20週年宣傳片 2002年12日5日《無間道》重映優先場,有觀眾問導演劉偉強:點解當年揀蔡琴的歌《被遺忘的時光》呢?
劉導說:「好多年前我哋玩音響嘅人,都會攞呢隻碟嚟試機,當然首先因為蔡琴嘅歌聲好靚,而且佢呢張碟嘅質素好高。
當我知道要拍一場劉德華同梁朝偉,喺HiFi舖相遇嘅場景,我專登去搵一首歌放喺呢場,其實連歌詞都好配合到佢兩個人戲裏面嘅身份。
當時好多人都唔知道,呢首歌將會爆紅,影響咁深遠。
」有觀眾問劉導會否另外再剪輯導演版?
劉導說:「唔會,依家已經係最好嘅版本!
」他還透露明年將推出《無間道》電影系列的4K Blu-ray版(4K藍光影碟)。
寰亞電影特別發行《無間道》三部曲全球限量電影原聲配樂3CDs套裝。
由香港金像電影配樂大師陳光榮創作,亞洲愛樂管弦樂團和Nicolaus Esterhazy管弦樂團演奏,亞洲愛樂合唱團和匈牙利合唱團參與合唱。
配合緊湊劇情,每個音符緊扣劇情推進,帶動觀眾情緒,營造緊張氣氛和加強戲劇效果。
在第一幕毒品交易中,正邪角力完美示範。
除了劇情和影像,音樂在某些塲景也擔任重要角色。
蔡琴一曲 “被遺忘的時光” 連結兩個命運軌跡不同的主角。
又如黃 Sir 被拋落樓身亡一幕,響起馮曦妤哼唱插曲 “再見 - 警察”,天籟之音般為黃之身故惋息。
影迷回想這一幕時,這段音樂往往同時浮現在記憶中。
《無間道》全球限量電影原聲配樂3CDs套裝將於12月16日在K11 Art House 公開發售,於12月16日在Festival Grand Cinema及各大影音店公開發售,戲院售價每套港幣二百九十元正。
德國壓製* 此配樂大碟尚未發行數碼音樂* 《無間道》三部曲電影原聲配樂彩膠大碟快將推出十二月十六日推出為免向隅,請從速訂購
無間道Infernal Affairs (DISC 1)曲目:-無間/ -跟他交換/ -再見…警察/ -標/ -三年又三年/ -我在夢中見過你/ -他是一個好警察/ -有內鬼/ -行動取消/ -我是警察!/ -我最信的是你/ -我揀做個好人/ -再見…警察…再見/ -道/無間道II Infernal Affairs II (DISC 2)曲目:-1991/ -無間II/ -我想做好人/ -抬頭/ -哀/ -4 殺/ -Cry/ -殉/ -出擊/ -我認罪/ -兄弟/ -奠酒/ -交數日/ -Forgive & Forget/ -Additional/ -Black Hawk/ -1997/無間道III Infernal Affairs III (DISC 3)曲目:-終極無間/ -入道/ -被遺忘的時光(主唱: 蔡琴)/ -道別/ -忠奸人?/ -局/ -再見/ -策劃/ -追蹤/ -我想醫好你/ -摩斯蜜碼/ -同道/ -催眠/ -比個機會我/ -分裂/ -下場/ -無間地獄/
已有數碼音樂版本的多首主題曲:無間道Infernal Affairs 電影主題曲《無間道》粵語/國語;主唱:梁朝偉& 劉德華;收錄於梁朝偉個人專輯《風沙》(2002.12);無間道II Infernal Affairs II 電影主題曲《長空》粵語;主唱:黃家強 & Beyond;收錄於電影原聲帶《無間道II》(2003.10);後收錄於Beyond樂隊精選集《The Ultimate Story》(2005.1);無間道III Infernal Affairs III 電影主題曲《自作自受》粵語;主唱:李克勤;收錄於譚詠麟 & 李克勤組合專輯《左麟右李》(2006.7);無間道Infernal Affairs 網劇主題曲:《無間道》粵語版/《我們的最後》國語版;主唱:任賢齊 & 梁漢文;收錄於任賢齊 & 梁漢文組合專輯《無間道》(2017.4).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官方網址:https://www.hkiff.org.hk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刊《無間道》影評摘錄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刊《無間道Ⅱ》影評摘錄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刊《無間道Ⅲ終極無間》影評摘錄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及訂票手冊《無間道》專欄 《無間道》20周年三部曲插畫版明信片,由香港設計師WalkerMachine繪製。
影片三部曲4K修復版將於12月12日在香港重映,觀眾只需購票即可獲得,集齊三部曲明信片可拼成一幅全景圖。
值得珍藏:
不能再有的陣容,變奏無窮的佈局 華語史上最矚目的電影系列
——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無間道》20週年紀念三部曲馬拉松式提前放映電影套票
来自香港插画师WalkerMachine的影評:「出嚟行,預咗要還」 電影人物的死亡,可以為說明一個前設,或交代一個後果,死亡在電影世界必有因果。
因果和報應是兩碼子事,後者由善惡主導「冥冥中有主宰」,但前者是純客觀的邏輯推論,是「因為」然後「所以」,是數學。
在繪畫這《無間道》的20周年紀念圖時,因為希望盡量把所有角色放進去,畫着畫着我就驚覺原來三部電影中的絕大部份角色都不得善終,不禁在腦中計算一下,為何他們要死。
「儍強儍㗎嘛!
」 作為古惑仔,儍強很懂得箇中生存之道。
「而家你食翅你上位喇」儍強其實頗懂看琛哥眉頭眼額,不過他的精明比「恰如其分」又剛好少一點點,安份守己,忠心不二,本應是標準打工皇帝。
但他不只對老闆忠心,他對朋友也忠心,明知「邊個遲到邊個就係二五仔」,但千鈞一髮之際還是本能地先保護仁哥離場,故事紋理上他就是因為對陳永仁的兄弟情,忘了自己古惑仔應有的求生本能,而枉死。
「對唔住,我係差人」 陳永仁一直執著其警察身份,自知三年又三年的臥底生涯中已做了多少不光彩勾檔,如果「警察」不代表正義,那他「十年都嚟緊頭」的犧牲便無任何意義。
這也是他不能放過劉健明的原因,如果從實際角度出發,既然黃sir和韓琛已死,他大可以和劉健明找出一個互惠互利的合作方案,更何況陳永仁應該最能理解「以前冇得揀,我而家想做好人」這句話的重量。
但陳不能容忍自己效忠的警隊中存在劉健明,更不可接受自己和劉變成同一類人。
對於這刻的陳永仁,最重要就是和劉代表的一切劃清界線。
但這份對警察的完美想像,也直接做成了他對大B(林家棟)的盲點,「你阿頭係韓琛嘅人!
」,陳就是沒一刻懷疑大B可以是劉的夥伴。
陳永仁死因,是他對正義和警隊的美好想像。
「做女人好簡單,個男人好,我做乜都得」 但韓琛沒有要求過Mary姐幫忙。
事實上那時的韓琛明明是個面面俱圓,在各路人馬間如魚得水的韋小寶。
Mary姐卻自行策劃暗殺倪坤,可惜韓琛沒如她所願乘人之危奪取倪家生意。
同時她少看了年輕的劉健明 —— 這個可以為她殺人,死心塌地的「兵」原來反面了就是絕對的恨。
Mary高估了自己的形勢,兵行險着,在賭枱上輸了性命。
「你係咪真係會幫我?
」 韓琛有沒有一刻懷疑過年紀輕輕的劉健明出賣了Mary? 我想他有,但眼前的劉已獲得警方 (黃sir) 信任,變成旗下最有價值的臥底。
韓自信自己仍有能力操控劉,但後來他也暗付「原來你唔係擔心我,係擔心你自己啫劉sir」。
韓琛雖然挑通眼眉,但劉健明先發制人,韓不蠢,錯在重要關頭慢了一步。
「我都話你今晚會殺我㗎啦」 倪永孝冷靜而狠毒,每一步都精準無誤,本來論實力財力對付韓琛都綽綽有餘,但他把Mary殺了,反而把韓琛變成一個無後顧之憂的對手。
如果他留了Mary活口作為人質,韓琛就沒戲可唱,但急於為父報仇的倪永孝行早了這步棋,從而為自己製造了韓琛這隻復仇鬼。
我沒宗教信仰,我信的因果,是物理的。
好人有時遇到惡報不是因為好人冇好報,而是他做好事時錯估了形勢;惡人沒得到惡報不是時晨未到,可能是他做壞事做得實在太高明,或因為整個世界壞了,以至奴才做壞事也變成了正事。
「個世界唔應該係咁㗎,做人唔應該係咁㗎,琛。
」 不過今次小弟獲得MCL院方邀請去繪畫這套無間道20周年紀念咭,則明顯不過,是我平時好事做多了,得到好報(哈)。
《無間道》出品方寰亞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官方網址(中文版)https://www.mediaasia.com/Zh-hant
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開幕電影A:
由古天樂、劉青雲等主演的《明日戰記》自2022年8月5日全國上映以來,歷經3個月的院線鏖戰,破釜沈舟,影片終於迎來流媒體平臺正式上線,在B站、騰訊、優酷和愛奇藝等國內主流平臺全網上線,同時還在海外 Netflix 面向全球上線;有資深機甲科幻迷評價《明日戰記》,對於華語科幻這一領域來說是有開創性的,填補了目前的空白,並且特效質量堪稱中國特效電影天花板;10月10日,《明日戰記》在中國香港電影市場的票房突破6801萬港幣,超過韓國電影《釜山行》(6800萬港幣)在當地的票房,登頂香港影史亞洲電影票房冠軍;截至12月1日影片下映,《明日戰記》在香港市場票房打破歷史記錄,累計已突破8100萬港幣,成為香港地區國產電影的歷史票房冠軍,在內地市場的票房更超過6.7億元。
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開幕電影B:
期待更多優秀港產片的全新公映和載譽歸來…… (以上圖文與視頻資料搜集于網絡,原創侵刪,禁止轉載)
《无间道》系列真的不单单是警匪片而已,导演想表达的东西真的非常多。
《无间道》1和2是警匪与卧底的故事,惊心动魄。
《无间道》3则是加入了非常多的其他元素,两条时间轴同事开展,还穿插了以刘建明精神病视角的部分,所以如果对1,2剧情不是非常了解,很容易看晕,一定要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与事实不相符处于臆想,什么时候是正常时间轴。
从我的角度来说,《无间道》1是关于卧底的经典,《无间道》2是关于黑社会的经典(和《跛豪》《教父》相似),《无间道》3则是把所有的事串在一起,可以表达的东西太多,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了,但单单论情节的变换,轴线的烧脑,第三部绝对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1,一直作为隐藏轴线的无间道。
讲的天道轮回(昂...其实我对佛法不是很了解,无间道具体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我说的道,是因果轮回)。
就像他们一直说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尤其是在第三部里面,时间轴线的安排,处处突出了因果联系,最后还是一段第一部的开局,一个轮回昂。
2,精神病的视角真的真的是非常的赞!
而且导演真的特别用心,每一个精神病视角切入切出,都有一些细节或情节上的提示,表明另一条线路的开展,让人并不是很无脑。
最后揭露刘伟明的实际所作所为,与他幻想中的对比,也让人唏嘘。
原来杨sir的许多作为,也是能够解释得通的,并不是非人的直觉与侦查。
记得前年的《暴疯语》,昂...也是精神病视角,但如果看过《搏击俱乐部》那就感觉《暴疯语》是渣渣。
因为《暴疯语》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医生治疗病人。
但是《无间道》3不一样,这是包含了各个角色冲突,个人情感矛盾,还有错综复杂背景,和无比专业的侦查手段的电影,这样的疯子发起神经来才会有看点。
3,昂...里面貌似切了陈永仁和李心儿的相识片段。
甜到爆...这狗粮我吃了。
4,杨sir真踏马帅到爆,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真是可怕。
最打动人的还是结尾那会杨sir和沈澄唏嘘的时候,原来,杨sir也有沧桑感慨的时候。
那时候才真正树立起一个鲜活的形象,之前都太理想化了。
最后?!?!?!
其实我感慨不是很多昂。
只是看的唏嘘。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只是想做自己而已,却一步错,步步错。
突然想起倪坤的话“拿起容易,放下难”,最后他们还是死在了放下的途中,或许说他们从开始做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最后的轮回了。
10岁的小朋友喜欢把世界分为黑与白两个部分,于是人生有意义的事就变成了除恶扬善。
20岁的小伙子会把这个善恶的标准做一些修正和扩容,更加宽容但世界还是两分的。
三十岁以后,黑与白之间多了一大片灰色,是非似乎不再重要,因为一来看不明白,二来说不清楚,三来懂得了世事艰辛后发现所谓的恶人其实也是人。
等到了四十岁,如果一个人还大谈善恶是非那么这个人必然一事无成!
因为四十岁的时候但凡有点儿成就的人手上都不会太干净。
中国有一句话叫:“自古兵匪是一家。
”没有韩琛的帮助,刘德华不可能升官升得那么顺利,没有刘的帮助韩琛不可能做大。
兵匪勾结自古就是升官发财之道。
古时的县官都知道,把匪剿尽哪里来的兵饷?
有兵有匪相互配合,维系平衡其实是兵,匪还有所谓的百姓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而这个局面其实便是社会一切一切的真相——黑与白的合作!
黑与白之间的合作在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因为人们不想遵纪守法而是法规永远落后于人们的需求。
守法的人和犯法的人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大家其实都不过是找一条路子过好日子。
在《无间道2》里吴镇宇曾经很深情的说过,当初爸爸开个小赌场几毛钱几毛钱的赚。
对于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和边缘的人,如果走正路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所以他们犯罪,其出发点其实无非是混口饭吃,或者给自己的孩子混口饭吃。
对于这种要求你很难说他们就是错的。
至于后来发展壮大,甚至跟警察对峙。
这其实从逻辑上也说得通,当初他们艰苦的时候没有从政府得到任何帮助,如今为什么要配合政府工作?
我无意于给黑社会洗白,只是说一切看似大逆不道的事情都有其合理性。
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作用不是维持正义而是保重合理分配当前有限资源的手段,也就是维系黑与白平衡的手段。
比如当人作为一个国家最有用资源的战国时期有女子15岁不嫁父母问罪的法律;工业革命前靠人力为主来劳作的时候女人穿裤子都是犯法的;至于对同性恋的打压和迫害在比拼人口的时代似乎从来都没有断绝过。
总之,在某一个时代看似非常合理的法律和道德,在未来都可能被人嗤之以鼻。
法律所代表的正义根本就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之所以有法律就是为了让某些“违法”的大量消耗社会资源,或者收益率低的行业和行为被控制。
但记住,是控制!
不是禁止!
因为偷盗,奸淫,吸毒,暴力这种东西是人本性中存在的因子,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完全禁止!
越是这种屡禁不止的东西越证明其合理性。
比如你就没听说过那一国有法律禁止人喝钢水的,但你也没见过任何人喝钢水。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无非是想说一个三十多岁的警察,一个亲手杀过人的警察,一个早年砍砍杀杀混迹江湖的人不可能把"做好人"看得那么重,更不可能死个人就精神崩溃。
而这部在刘精神分裂基础上建立的故事,由于逻辑上站不住脚,所以实在算不上好看。
其实如果一个正常人在刘的这个状况,恐怕暗自得意的成分要远大于失魂落魄。
恩来同志干掉顾顺章全家的时候也不过就是抽了一支烟。
人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无论做了什么错事都可以找到开脱的借口,连偷东西的小孩儿都知道说:“我那时候是真的饿了!
”像刘这种人怎么可能想不开呢?
有一部电影叫《上帝之城》里面很写实的描述了贫民窟里的故事,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血洗了一个一家旅馆,并把自己亲哥哥用枪打死。
这才是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杀人其实是很有趣的事。
剧情和整体故事结构有很多人分析过,不表。
我主要谈谈人物塑造这个角度。
以前,我一直是将陈刘这两个角色,作为一对镜像来看待的,这也是为什么会赞同andy演技较次的原因。
作为镜像,每次对手戏都落在下风,肯定会被吐槽。
但是现在来看,我完全推翻了镜像这个看法。
或者说,表面上两个人的卧底身份互为镜像没错,但是深入下去,会发现刘建明比陈永仁要复杂得多。
这种复杂一方面是立场带来的,一方面是性格造就的。
陈永仁作为正方卧底,立场上肯定也有艰难之处,但这主要是操作层面,在精神上,陈永仁从来没有真正的动摇,他对自己的警察本质是有着深深自我认同感的,虽然也会找上司抱怨当了太久古惑仔快忘记自己是警察了,但是他对于自己是代表正义一方完全没有过任何怀疑。
因为韩琛对他并不好,他没有什么要为韩死心塌地卖命的情感动机,贩毒罪大恶极,他同样没有道义上的摇摆。
陈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痛苦主要还是来源于工作上的复杂带来的压力,毕竟孤身入虎穴,一不小心就有杀身之祸,这种压力是他有暴力倾向,被黄警官安排看心理医生的根本原因。
简单说,陈永仁的痛苦是工作压力产生,这种痛苦本质上与投行的分析师工作到凌晨猝死是一个类型。
刘建明就不一样了。
按照剧本的设定,刘建明的能力比陈永仁要强很多。
因为同样是卧底,陈永仁一直不被老板信任,刘建明则深受警局高层器重,在片中也处处能体会到刘建明在日常工作中完全游刃有余,他是一个精英的设定。
如果去除卧底身份,刘建明这样的人就是日常生活中大家羡慕嫉妒的对象,长的帅女朋友漂亮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人生赢家对吧?
很可惜,这些都是假的,都是泡沫。
如果说陈永仁肉身在地狱之中,但是拥有一个战士的geming浪漫主义,精神上随着剧情深入越来越完满。
刘建明则是肉身处于极乐世界,但他心知肚明这些根本不是真的属于自己,他心知自己本质的污秽卑劣,他要是真的冷血无情,对自己反而会比较好,心安理得的坐享荣华富贵就可以了。
但是刘建明这个人精神上比较软弱,也可以说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管是跟随韩琛,还是后来背叛杀死韩琛,乃至到第三部里面处心积虑想做回警察,他的每一步思想转变,都是被外力迫使的,并非他自己的选择。
因为性格上的弱点和能力上的精英,刘建明一直处在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他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一直在变,他没有可寄托的所在,这是空虚,又担心自己身份暴露,也担心自己被韩琛抛弃,这是恐惧,而且工作关系,他不可能像陈永仁那样摆出玩世不恭的姿态,整个系列里,刘建明一直没有找到发泄这种精神上痛苦的途径,恰恰相反,他需要精心维持一个精英专业专注,彬彬有礼的假象,以他的能力他可以做到,但以他的性格,他根本难以胜任,这就是说他身处无间地狱的原因。
不管想向正反哪一方努力,他都会遭遇自身的强大阻力,他始终无法战胜自己,只能被动的被命运推着走,不断的挣扎。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刘建明这个角色,比陈永仁要难以拿捏和把握得多。
这里回答开篇的问题,为什么andy在跟tony对手戏的时候,气场总是落在下风?
这是正确的啊。
敲黑板。
因为刘建明精神上对于陈永仁就是处于弱势的,邪不胜正啊朋友,更何况这里的反方本来就不太愿意当反方。
你要他怎么压倒正方?
压倒反而错了。
然后把目光投向电影。
在这个系列里,tony的发挥是比较稳定流畅的,可以看得出,演员对于他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陈永仁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套路,在这个基础上,tony的发挥无懈可击。
andy呢?
这很奇妙。
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对于刘建明这个复杂的角色,andy的想法也是比较犹豫的,他绝对不像tony那样,非常自信而且坚定的知道自己要呈现一个什么样的陈永仁。
andy则有些纠结,因为刘建明实在太难把握了,andy对人物的塑造也是有一个相当的认知历程。
一开始他其实不知道刘建明是什么样的,所以在第一部的某些部分,刘建明会显得有些生硬,不够自然流畅,因为andy也在不断的深入刘建明的内心世界。
抱歉,第一部我看的次数比较少,可能不够准确。
也可能是我对andy的偏见,我总觉得这么难的角色,他不可能一开始就很自如。
但是不管是不是这个原因吧,andy表现出的迷惑却正好切中了刘建明的暧昧,即使是刘建明身上那种微妙的不自然的感觉,也是非常符合人物性格,处境的。
这几乎是不可演绎的,这超出了表演的范畴,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息,唯有演员本身的精神状态与角色高度一致,才能不依靠任何表演,来完成这种人物的气质。
我倾向于andy在第一部有一点歪打正着,如果他是真的做到了跟刘建明合一,那我唯有叹服。
再说这也是没法验证的事。
不过不管怎么样,到了第三部,andy彻底领悟了。
因为剧情的变化,第三部的刘建明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显性化发展,也可以说andy完全想明白了,所以刘建明身上那种失魂落魄却又强装镇定的状态,andy从一开始的庶务部电话就表现的很好。
到了停车场和黎明的对手戏,andy流畅的展现角色身上的不自然的紧绷感,但是这种不自然本身又非常自然,因为没有多余的眼神和动作。
必须提醒,刘建明不是普通的说谎者,普通的说谎者会眼神闪烁,刘建明是一个精英警官,他完全可以压抑自己的情感,唯一能流露的就是andy展现的那种微妙的不自然,一点点装腔作势,一点点的外强中干,以及全然的内敛。
上面讲到了刘建明缺乏自我身份认同,可是到了第三部,他第一次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想成为陈永仁。
他羡慕陈永仁,向往陈永仁。
但是因为过去的黑历史注定了他只能用加倍弄脏自己的手的方式来靠近自己的目标。
手段与目的南辕北辙,他又是一个精神不够强硬的人,所以逐渐走向崩溃是顺理成章的。
第三部andy要演绎的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从轻微症状到完全堕入深渊的过程。
坦白说,还是地狱级的难度。
因为你可以很容易的扮演一个疯子,也可以很容易的扮演一个正常人,但要一个正常人来呈现如何一点点的疯掉这个过程,很难。
而且刘建明不是普通的疯子,他是一个很理性的疯子。
理性来自能力,疯狂来自精神,这矛盾的二者始终在他身上统一。
所以这个过程必须很有逻辑。
观众可以观察到andy是如何演绎这份矛盾的裂痕越来越扩大的过程。
到了刘建明在医院出现幻觉,被李医生带到诊所催眠这段剧情,已经是明显的精神分裂症了,刘建明是何等聪明之人,你们以为他不知道自己已经疯掉了吗?
他当然知道,他只是没办法控制自己。
但是他的理性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走向末路。
所以在诊所,有一组andy和tony同场景对照,可以看到,tony表现陈永仁,虽然痛苦,但是并不空洞,andy表现刘建明,看似镇静,但是眼神已经完全虚无。
在整个陈述的过程中,刘建明都一直保持着这种失神,这就是我为什么说andy已经完全理解了角色。
他知道刘建明是如此聪明,聪明到知道自己精神已经崩溃,聪明到知道自己已经蒙着眼睛走到穷途末路,所以这个时候andy演绎的刘建明不是矛盾的,不是挣扎的,挣扎已经结束了,这里只有虚无与绝望。
然后闹钟响了,刘建明猛然惊醒,这个地方andy的处理也很有逻辑。
他是如梦初醒一般,所以他的肢体语言是猛烈的,但是其实他并不意外,所以他并没有大惊失色或者手足无措,只是淡淡的问李医生发生了什么。
他当然知道的。
刘建明没有杀李医生灭口,也验证了剧本设定刘建明不是心狠手辣之徒的证据。
很多人说刘建明也喜欢李医生。
其实不是的。
刘建明在这个阶段并没有余力去喜欢一个女人,李医生对他来说是一种远期救赎的象征。
因为李医生认可陈永仁,所以刘建明幻想有朝一日可以在李医生这里得到一种身份上的认同。
回到警局,这个片段刘建明是完全幻觉的,他彻底把自己当成了陈永仁。
镜子里出现陈永仁这个画面,就是说要明明白白的告诉观众这点。
但是镜头给到andy的时候,andy的表情不是简单的微笑,而是一个大喜过望又略带狰狞的笑容。
他真的完全理解了刘建明。
太到位了。
当一个表面自负,实则自卑的人,一个以卑劣手段爬向光明的人,一个矛盾挣扎一生的人,快要到达彼岸时,在看到虚假的曙光时,他会是何等的快乐,又是何等的扭曲。
看到这里我突然特别难过。
为人物的命运。
也为大众对andy的误解。
他真的触及了角色的灵魂,真的是此处应有掌声啊。
但是大家却一直说他演技平平。
太遗憾了。
世间知陈永仁者多矣,懂刘建明的又有几个呢?
最后一段的高潮,自然是水到渠成。
整个系列人物性格的压抑和内敛,终于在最后一刻汹涌澎湃的奔流而出。
是一段哈姆雷特式的自白和质问。
质问这个世界,也质问自己。
到底还是没有答案。
到底还是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
又一次,手上占满了鲜血。
最后的泪水是人物对自己命运的哀悼。
他终于认命了。
所以,说刘建明这个人精神上比较软弱,真的可以吗?
其实是陈永仁被艺术美化了,英雄是没有弱点的。
刘建明只是比较真实,现实中的人,哪里会那么坚定那么理想呢?
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的徘徊和寻找自我罢了。
至少刘建明一直想逃离自己的宿命,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
我实在没什么资格说他软弱。
只是想叹气。
最后那声来自Mary的枪响,其实并没有必要。
不需要用这个来加深他的悲剧了,在最后落泪饮弹时,他已经承认了自己的惨败。
对命运的惨败。
已经完成了。
这件艺术品。
陈永仁之死,是一个传统的古典英雄悲剧,它很美,很悲壮,刘建明之死,他不是英雄,也无法成为一个恶人,可是为什么这个悲剧升华了整部作品呢?
因为这才是人性。
在《无间道》第一部和第二部中,刘建明都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个机会,我想做好人。
”乍一听,好似他是因为世事无常而没有机会做好人,但细究起来,刘建明其实有很多机会。
这里梳理一下刘建明的人生轨迹。
在他还是个青葱小伙的时候,因为暗恋HD头目韩琛的妻子Mary而自愿加入帮派,成为混道的古惑仔,抛弃了自己的好人身份。
但结合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社会的风气,结合年少气盛的不成熟和冲动,这也情有可原。
第二个阶段,还是为了Mary,刘建明听从韩琛的安排,进入警校成为卧底。
在这段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Mary之死。
为了让自己的丈夫成为香港HD第一把手,Mary派刘建明暗杀了原老大倪坤,从而引来了倪坤之子倪永孝的报复,此时韩琛却远在泰国,刘建明借机向Mary告白,这有点儿趁人之危的意思,但Mary断然拒绝了他。
在Mary准备飞去泰国的机场门口,刘建明坐在马路对面的车里给Mary打电话,Mary也看到了他,但Mary没有接听,转身走了,没走几步就被倪永孝安排的杀手开车撞飞。
这一段很有意思,刘建明坐在车里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他怀揣着被拒绝的恼怒威胁自己的心上人:你若不接我电话,我就不会保护你。
在这个阶段,他没有机会选择做个好人吗?
不是的,而是他不愿意为了没有回报的爱情做好人。
第三个阶段,也是导致刘建明精神崩溃的阶段——陈永仁之死。
此时,刘建明拥有了美貌的妻子(意外得知他的黑历史正在走离婚),即将出世的孩子,刚刚搬了宽敞的新家,他也立功升值了,前途一片光明灿烂,这个时候,也是刘建明对于“做个好人”的渴望最强烈的时候。
但在他“做好人”的路上,还有障碍——韩琛安排的其他卧底。
所以他殚精竭虑,步步为营找出了他们并一一杀害,而且还要快,这种高强度的压力对于他的精神摧残是很大的。
但刘建明没有想过,一个真正的好人,会做这些事情吗?
若真的幡然悔悟,想要从头再来,刘建明首先要做的就是自首,协助警方找到卧底,为自己的过往赎罪。
他想做好人,但行为上却是个侩子手,思想与实际的剥离让他的精神终于崩溃。
他得了精神分裂,将自己幻想成纯粹的好人——陈永仁。
刘建明不是没有机会做好人,他只是不想付出代价地去做好人。
无间道被称为那时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为低迷了许久的香港市场带来了曙光,刘伟强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他在2003年曾说过:这可能是最好的时代,这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我们电影的革命年代。
而《无间道》与之前香港电影呢种剧本未准备齐备,就已经开拍,片场上靠口述、“递纸条”拍摄的这种文化不同,光剧本就是第五稿,制作费、卡士都到了某个水平。
《涅槃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电梯门一开一合,夹着陈永仁的尸体,地上的血迹慢慢散开,刘建明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结束了,虽然这方式未免有些悲壮。
《无间道》的结尾我相信是很多人心中永恒的经典。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陈永仁、刘建明他们只是人,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是警队的精英,一个是黑帮的翘楚,一个想做回真警察的假黑帮,一个不想做真黑帮的假警察。
当他们被选择去做卧底时,他们还都那么年轻,与其说他们选择了这个职业,不如说是这个职业选择了他们。
不同的命运,相同的选择他,陈永仁,黑帮大佬的私生子,赤诚之心,游走于黑白之间,注定孤独,注定不被人理解,注定无法安宁。
随时眼见的鲜血暴力,巨额财富以及无法忽视的煊赫权势,他必须平静理智接受父亲被自己敬爱的上司所谋杀,黑帮大佬的儿女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出来混,迟早都要还”。
他们平静接受这一切,带着清透的目光,带着对家庭的关爱。
终日黑白无间之间的行走令他崩溃、令他怀疑,所以,他渴望一种安定,渴望一种一定是对的的观念在心中所坚持。
于是他选择进入警校,成为一名正义的化身,警察。
所以,可以流血,可以牺牲,可以痛苦危险,只要无需挣扎在黑白之间,无需永远受着无法解脱的折磨和痛苦。
可是,有些人生来就无法普通,在警校时的优秀,让他俨然成为了警队的明日之星,可是偶然间身份被揭穿,他心中所想的正确坚定的路注定变得复杂而不简单。
为了做个好警察为了自己的选择于是他必须做坏人,他必须在黑帮做卧底,必须忍受自己的各种暴力,心爱的女人对自己绝望而离开与人结婚生子,他学会了成日的说谎与演戏。
他从来都不知道原来选择了成为好人就必须学会成为坏人,说谎,杀人,放火,出卖身边的朋友。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快十年了,在正邪黑白善恶之间的挣扎永无止息。
在他崩溃之际,出现一个人,他可以在她那里得到从未有过的安眠,可以安稳入睡,无需装作另一个人,出卖身边人,看着身边的人流血甚至送命而这些人前一秒钟还与自己兄弟相待,手上的鲜血怎能使自己安稳?
每天使用的是被修改过多次的假身份,一如每次写个字都要赶紧划掉,不停说谎,这是需要多么好的记性以及意志力?
然而这个聪慧美貌的女子身边,他能暂且安睡,也是片中最后的温情底色,感动、迷人、又有着淡淡的忧伤。
他,刘建明,被现任黑帮大佬收养的孩子,他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黑帮提供情报,他经受各种训练进入警校打入警察内部,他的命运也许从爱上呢个不该爱的女人开始就注定了不停出卖身边的人,看着自己的兄弟流血,反正不是兄弟死就是自己死,没得选择,当他还在警校时,当他出卖自己最爱的女人开始,他心中就种下了出卖背叛的种子。
可是什么是正义?
什么又是邪恶呢?
阿伽门侬所有的赏赐也抵不上阿喀琉斯的赫赫战功,他爱上的几乎不惜用生命去爱的,恰恰是命里就么有的东西。
一如他那么羡慕的纯洁警察的身份,他少年时在警校看着陈永仁被革除,他心底的声音在呐喊:我愿意同他交换!
他宁愿自己有简单的身份,也不愿意每日演戏挣扎黑白两道之间。
这折磨胜过一切无可比拟!
佛家把人称为“有情”总归是有情所以才受尽万苦。
此时的他已经爱上了自己的新身份,在这戏袍里着得太久不想脱下,他想和自己的过去彻底切割,赢得尊重,做一个单纯的好人。
杀死了昔日的琛哥,洗掉了黄Sir电脑里的陈永仁档案,他以为他终于可以拿到身份永远做好人了!
他能够周旋在所有人其间游刃有余唯独在自己所爱的女子面前疏忽,爱令人羞耻,他请求一次机会,他还想与心爱的女子结婚,他还想要自己的孩子叫自己一声“爸爸”,可是,天台上阿仁那句“对不起,我是警察”击碎了他全部的梦。
梦醒了,发梦太美,他根本都没明白,在黑白之间,为了生存的斗争永无止境,他已经不可能脱身。
电梯口,混入警察内部的黑帮枪击了阿仁,卡在电梯中间,三次踢开电梯,看得人心里忧伤,此时的刘建明,已经没有选择,只能最后的最后举着警官证走出电梯,继续演戏。
在一个权力和暧昧的世间,一个忧郁而邋遢,一个光鲜而聪慧,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通常认为邋遢忧郁的是坏人,光鲜聪慧的是好人。
两个人初次见面坐在一起听蔡琴的歌,一些说唱机跟喇叭,精妙的情节设计,自然到位的优质演出,这两位注定是对立的人比肩而坐似兄弟,唱机里悠远的歌声十分有底色,音乐,场景,表演都是深厚的,像灰尘在光线里洒落,难以言喻的真实和厚重。
兄弟情傻强与阿仁当日刘健明告密琛哥抓内鬼,精心布局,想抓出内鬼,傻强用自己的性命换了阿仁的性命,他傻,但是却快乐,临死前,他对阿仁说“琛哥说,今天谁没有出现,谁就是内鬼,我没有讲你去按摩了?
”傻强一心把阿仁看作兄弟,甘愿为他而死,只是临死前问他究竟是不是警察,我想此时傻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阿仁眼神忧伤,无一言答,也许,傻强这般认定一件事情不用怀疑不用担忧不用再变,即使死了也是最幸福的。
黄sir与阿仁的当黄sir说出25号生日时,阿仁眼里的感动,当黄sir死前六个月收到阿仁送的满月酒红包时,嘴角不经意的笑意,黄sir死亡钱,两人在电梯前的分别,也许他们想过那会是最后一面,可是死亡真正发生时,阿仁的震惊难过悲愤以及不可说,从这时开始,没有人在知道自己的身份,从这时开始,他黑暗世界中的一点点亮渐渐熄灭了。
黄sir与韩琛多年前,韩琛还不是老大,他是一个对老婆好回到警署专门与黄sir吃饭的人,然而,终究,正魔殊途,黄警官为了在警局站住脚,动用了黑道的关系(韩琛的老婆)除掉了倪坤这个头痛的角色。
倪氏家族的老三为了报仇,同时为了巩固倪家的地位而复仇,杀了其它的三合会会员。
唯一漏网的就是对倪家忠心耿耿的韩琛。
可是深爱的女人被倪家老三杀害(其实这里是被刘建明杀害),自此韩琛通过与泰国和黄警官的关系取代了倪家,坐上了三合会的老大。
此时,黄警官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养虎为患,双方都在暗自里计算着自己的同时也在计算着对方的牌。
双方都很想用自己的牌干掉对方的牌,于是陈永仁和刘建明就成为两张主牌。
这两张牌从此在“无间”的地狱里穿梭,行走,赤身裸体,永不超生。
陈永仁死了,和他一样的黄sir也死了。
韩琛安插在警局的卧底们都一一的被杨锦荣除掉了。
就算刘建明最终还活着,还能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也、只有他这个活着的方式任然行走在无间的地狱里。
阿仁、杨锦荣以及沈澄三个人的初次见面,两个卧底,一个边缘人,惺惺相惜,有些感情不需要时时的联系,只需要那一面就知道我们是朋友,而且是过命的朋友,因此当两人知道阿仁的死亡时,二人在天台见面,“人他妈都死了,这还有什么用。
”“有些事,还是要去做的。
”沈澄点头,这是警察的职责,也是对死去朋友的交待。
爱情阿仁与may这是一个很爱他的女人,当阿仁听到女友说:“我跟你在一起四年了,去警局保你也有十几次了,每次让你和我家里人吃顿饭,你突然跑去砍人,我不想我们的孩子以后也这样啊!
”他心里在想什么,我是一个警察,可是身不由己从而言不由衷,后来7年之后在街上,面对误解自己的爱人,面对自己并不知道的女儿,此时的他内心一定是极其痛苦的,可是他没有解释,他也不能解释,“还在道上混么?
”“是啊”一个男人,选择把所有痛苦自己背负“妈妈,我今年六岁了啊”此时的他已转身离开的阿仁,留下的只有作为观众的叹息与感慨。
阿仁与李心儿第一次见面:陈永仁被黄志诚安排去看心理医生,阿仁对黄Sir的命令一向尊重。
因为他时刻都记得他自己是个警察。
“监禁?
不是说治疗完就没事了吗?
” “知道了。
不好意思。
” “黄志诚这个王八蛋。
” 陈永仁溜掉。
第二次见面:李心儿告诉他将对他治疗六个月,实施催眠疗法。
他表面答应,可是说了两句真话之后,然后开始顺着感觉胡说八道起来。
第三次见面:陈永仁继续跟李心儿捣蛋, 第四次见面:李心儿被陈永仁搞到扭伤手臂。
陈永仁替李心儿推拿胳膊,李心儿握住陈永仁的手说:“你知道吗?
你总是撒谎,我很难帮你。
”陈永仁愣,然后微笑,扬了扬眉毛。
也许从这一刻起,两人开始了真正的沟通。
第……次见面:长Kiss。
陈永仁被闹钟唤醒。
他记不清刚才发生了什么,去问李医生,李心儿指着他的脑门说:妄想症。
不知道哪一次,阿仁被催眠后告诉了李医生他是警察,李心儿也许信也许不信,不管怎样不管是真是假,阿仁在李心儿是放松的,他每次去诊所,一个睡觉,一个打游戏,互不打扰,却又安静祥和,他是真的快乐吧,在她面前,无需扮演,更无须出卖,油腔滑调,不用刻意掩饰,轻松美好。
刘健明与mary一次普通的询问,这是一个失恋的醉酒女子,只因为她的名字与他心中的那个女人相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到达了婚姻的门口,由于一盘录音带,一切都变了,他在她心中不再是那个熠熠星辉的警队新星,他不再是她的英雄,最后她对他说“我写不下去了,他有28种性格,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想此时他是恨得,他恨他夺走了他的幸福他的生活他那一颗想做好人的心。
刘健明与mary(刘嘉玲)为了她,他可以只身一人去干掉倪坤;为了她,他可以忍辱负重,只因为她希望他帮助自己爱的男人,他即将结婚的未婚妻,叫Mary;为新家买的音响,是当时她很喜欢的;可以说,他几乎一切都始于她,她是他一切无间轮回的开始。
可是爱之深,恨之切。
当她毫不犹豫拒绝他而去泰国找自己的爱人时,他心灰意冷、心如刀割,他给倪永孝家告密以后,又打电话给了她,最后一次希望她回心转意,但是并没有;既然得不到,那就毁掉,她的死是他背叛的开始,是他堕入无间轮回的源头。
无间道中的每个人,都是悲情角色,都是在无间轮回中苦苦挣扎的普通众生。
豆瓣上《无间道》三部曲的评分一部比一部低,但我却认为《无间道3:终极无间》是最好的一部(第一部排第二)。
有人说《无间道》就已经是成功成熟的作品,《无间道3》没有必要拍出来。
但恰恰相反的是,《无间道3》是必要且必然的结果。
无间道系列的主旨,是堕无间道者终受万劫折磨,永不超生。
但是刘建仁在《无间道1》中,直到最后,才真正开始堕入到无间地狱之中。
也就是说,这才是正正铺排好背景之后重头戏的开始。
经过第一部的框架构建,第二部的补充说明,终于,全系列的精华、想表达的内容,在第三部中正式展开。
也是因此,决定了《无间道3》只会有一个走向。
对于《无间道1》,我对其评价一直是“代表时代的电影”,《无间道1》创造了太多香港影史乃至于全部华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有内鬼,终止交易”的表情包、天台对峙的经典镜头、“对不起,我是警察”和“我只是想做个好人”……但《无间道1》本身更多是塑造了一个信心的警匪结构一个新型的卧底类型片,而一切深入的角色转化、人物内涵、价值表达和文化思辨都是通过《无间道3》来呈现的。
当经过电影里十多年的跨度,从倪家兴衰开始的江湖一丝一线,最后汇聚成了浩园里的五座丰碑。
所有的铺垫,情怀的堆积,最后并发给观众的则是更浓烈的情感冲击。
《无间道3》讲的是,在陈永仁殉职后,刘建明在心理压力和环境外力双重作用下逐渐人格分裂并最后彻底崩溃被捕归案的故事;同时引出为了正义游走在黑白边缘的保安部主管杨锦荣以及不能拥有姓名的公安卧底“影子”沈澄在陈永仁死前相交结缘的一段往事。
而对应标题的“终极无间”,无间道的罪与罚,具化为,刘建仁内心既想当一个好人——陈永仁人格,但同时又要不择手段隐瞒自己身份并且在警队中争权夺利——刘建明人格两个人格的交替和对立,导致结果他人格分裂。
在无间轮回中痛苦挣扎,连绵亿劫,求出无期。
《无间道》用的是香港电影典型的双雄叙事模式,但是无间道系列的真正的中心人物只有一个——刘建明。
为什么?首先看主角阵容,无论是陈永仁亦或是杨锦荣,他们的确存在行为与真实身份对立的冲突,但他们都没有真正受到无间道的折磨。
无间地狱,不死不灭,无寿之意象,而陈、杨都通过死亡获得了解脱,并且是作为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光荣牺牲。
这也是无间道系列对结局的一贯定位,死,反而是更好的救赎,而真正堕无间道的恶鬼,将永远无法解脱。
而韩琛、黄志诚甚至是倪永孝都根本不存在双重身份的矛盾,也自然不存在无间道了。
唯独是刘建明,他一直活着,一直贯穿整个故事,不生不灭无间轮回,从头到尾都在苦苦挣扎,而到了终极无间则直接接受了最大的惩戒——无间道。
这也是最后,刘建明自杀依旧不直对脑门开枪而导致纵使危殆也死不去的原因,他的宿命便是无间道,终究是无法逃离。
那陈永仁作为同等重要戏份的男主角,他充当的是什么样的作用呢,又或者说,为什么最后给人的感觉是双雄。
这是因为陈永仁最后将内化成刘建明的向善人格,并永远无法分离。
这时我们来看一下刘建明的人格分裂过程:第一次人格分裂的暗示出现了电影一开始,接到离婚电话后刘建明幻想和真实的对比,可以看出刘建明处于严重的压抑,是崩溃的边缘;然后就是失眠和焦虑;直到读完心理医生对陈永仁事无巨细的病历后,一直以来都想和陈永仁换的刘建明开始产生陈永仁人格;到了最后,在医院,陈永仁人格甚至杀死了本我人格。
陈永仁是很容易让人共情的角色,因为他是一个英雄,他伟光正,他放弃一切都不会改变警察的信念。
但刘建明不是,他相当边缘,古惑仔、精神病、杀人狂、计划通,每一个身份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结合在一起,作为在无间地狱中受难的逻辑自洽角色出现了。
是隐忍得甚至温柔,一句句“吓到你了?
不好意思”作为口头禅;是克制得甚至癫狂,“两日两夜没和同事见面”苦心孤诣研究保安部;是深情得甚至无情,得不到的宁愿谁也得不到但最后千帆过尽最放不下的依旧是她。
刘建明一直是长不大的孩子,这也是用陈冠希和刘德华来饰演的精妙所在。
恋母且自我中心,驱使刘建明行动的一直是外力。
从对mary的感情而杀黑帮老大,接着移情成自我保护的害死mary,再到受韩琛的威迫,最后的不择手段保密。
他的每一步都是被推着往前走,既是宿命的决定,也让刘建明逐渐丧失自我,行尸走肉,堕无间道。
一切都是归根于选择,韩琛在最一开始就说“路怎么走,你们自己选择了”,刘建明一直在做选择。
不想去当警察,如果和mary姐说一下,自然可以不去;如果一早告诉mary姐韩琛的生死不打那通电话,杀戮也不会那么重;如果不帮韩琛而去自首;如果直接恢复陈永仁的卧底身份;如果像杨锦荣所说的再“小心点”;如果没有痴迷于陈永仁……太多的选择,而到了最后,选择所带来的后果,都要自己独自承受。
即便没有人可以惩罚刘建明(真相一次次被掩埋、内部调查奈他不何、最后也还是精神分裂免受判刑),但终究人在做天在看,无间道会给你最严厉的惩罚,良心上的惩罚,自己对自己的惩罚。
《无间道3》的音乐、镜头、剧本、表演、剪辑、导演,无一不是上乘。
陈光荣的配乐带出的绝望和宿命感,让每一幕都苦涩写实。
刘德华、梁朝伟、黎明、曾志伟、黄秋生、吴镇宇都或多或少给出生涯最好的表演。
剧本多线叙事且作为系列终章完美收官,把主旨表现得深入且强有力。
无间道的剪辑也决不凌乱,全部采用的按需插回,当主时间线进行到重要剧情时便自然的转回到与之对应的时间线上。
像一开始刘建明在上司问他“要不要请假和mary去玩”后转到接到mary的电话;刘建明陪李医生去诊所联系上陈永仁第一次看心理医生……这样剪辑下,整部影片的信息量高度集中,没有一段是不必要的,并且隐约给刘陈两人进行对比。
但各方面都做到极致的《无间道3》始终没能拯救香港电影,但指的是拯救不了相关电影市场。
97年金融危机积重难返,电影产业寒冬资金短缺水深火热,表面喧闹身子单薄,再也经不起大流水线快节奏产出的产量奇迹。
但电影人的心中火焰仍在,精品佳片仍然偶然呈现。
到了03年,沙士疫情肆虐人人自危,电影院不再上座;张国荣梅艳芳芳华绝代的离世更加加深产业阴霾。
每一条导火索最后堆积成炸药桶本身。
好莱坞输出技术上乘,大陆华语电影市场兴起资金充分,内忧外患下,电影人再无还击之力,蹒跚北上。
香港电影的消亡,体现在下游电影院电影市场上的削弱,不代表香港电影人的消亡。
又或者,香港电影的精神,不过是被同化进中国华语电影之中罢了。
而《无间道3》正正体现出香港电影的灵魂与标杆。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华语电影人包容并济,广泛吸收香港电影人才,港片风骨仍历历在目。
回顾2019年,《少年的你》背后又一个完整的香港团队,本土电影《过春天》聚焦单非少女探究两地身份定位,无一不体现香港电影那仍脉脉跳动着的生命力。
正如无间道歌词说的那样“又再回到起点,从头上路。
”
看了庄文强导演的《无双》,突然开始对港片产生兴趣,记起实验室的朋友曾经称赞《无间道》系列,而我居然一部都没有看过。
十一假期结束返校的高铁上开始补这经典系列。
从豆瓣评分已经可以反映三部影片得到了观众的极高认可,自然也不缺我这点儿称赞。
可一下子看完了这么精彩的故事,各位演员如此精湛的演技,互相飙戏,不写点儿什么总觉得缺憾。
《无间道》一共有三部,共同叙述了一个故事,第一部的故事讲述陈永仁的死,第二部更类似于前传,第三部则是最终的收尾,同时还有对陈永仁去世前故事的补充。
由于这三部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而故事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最终呈现的作品几乎没有大bug,前面的伏笔后续均能呼应,各个细节基本无错,可见制作组的用心与细心。
在好的剧本基础上叠加如此的诚意,还有演员们最棒的演技,这三部影片必然是经典。
看完整个故事,陈永仁与刘建明必然是主角人物,但此外,相爱相杀的韩琛与黄sir,斯文而又阴狠的倪永孝,护着陈永仁与黄sir的陆sir,戴着金丝眼镜而行事狠辣的杨锦鹏,还有两个Mary,李心儿医生,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极大的冲突,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故事的走向。
是这些均极具特色与魅力的人物构成了整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陈永仁与刘建华】两个人是相像的,均做了近10年的卧底,每天自己与自己演戏。
这样的苦楚与心酸二人最能体会。
然而又是极为不像的,陈永仁即使一直在黑道,心中却一直坚守“我是警察”的信念,他即使偶尔抱怨,但从心底里他愿意为了成为一个好人牺牲许多。
而刘建明不同,我一直觉得他是爱自己更多的人,被Mary姐拒绝后,既然自己得不到便毁去,这样的人是可怕的,即使刘德华饰演的时候人物脸上常带着和煦的笑容,但内心一定仍然是阴狠的。
做了许久的卧底,他不曾想过要做个好人。
直到女朋友Mary恰巧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与他类似的主角,他同时也面临着可能被揭穿卧底身份的风险,他开始思考,是否要做个好人。
我仍是觉得,刘建明想要做个好人的起由,仍是为了守护住现有的安逸生活。
而至后期,他看到同为卧底的陈永仁即使身处黑道,内心仍那么光明,可以大声无愧地说出“对不起,我是警察”,他一定是羡慕的,羡慕陈永仁的坦荡,而自己虽然看上去是个光明磊落的警察,内心却如此阴暗,以至于他在第三部中将一部分的自己想象为陈永仁,最终精神分裂。
陈永仁与刘建明各自卧底的分岔路口
叶sir去世,陈永仁在路边偷偷敬礼送殡
Mary对小说人物的描述恰是刘建明的内心
陈永仁问李心儿,我想,他想让喜欢的人知道自己是个好人吧【陈永仁与黄sir】黄sir让Mary姐杀了倪坤,永仁的父亲,在第二部末尾更是亲手击毙倪永孝,我想阿孝是倪家唯一让阿仁感受到亲情的人,我确实不懂,此后为何阿仁还愿意继续为黄sir做卧底,并保持了那么好的关系。
可能是阿仁心中一定要做个好人的信念,让他继续将卧底做下去。
看了影片我发现,阿仁大多时候是没有表情没有言语的,即使回复他人的问题,也是简单的点头与只言片语。
可能作为卧底,少说少错,维持一个沉默寡言但能干的形象。
只有在黄sir面前,阿仁可以回到真实的自己,埋怨责备,甚至有些孩子气。
面对黄sir作为生日礼物送出的手表,心里一定是开心的仍要说着你知道我平时不戴表的。
可明明之后每天戴着那块表。
是啊,平时需要演戏,应该只有在唯一知道自己卧底的黄sir面前,才能卸下提防与面具,展现真正的自己吧。
黄sir这是应该是玩笑话吧,可是之后他真的先输了
这里听说是黄秋生即兴喊了即将离开的阿仁,梁朝伟楞了一下也还是接着演下去。
两人的最后一面
阿仁真的很难得笑这么开心
黄sir坠楼,阿仁的眼神
这张纯粹为了对比突出梁朝伟的演技呀!!!
【黄sir与韩琛】第二部开始,二人还是朋友。
彼时韩琛只是倪坤的小弟之一,内心仍有忠义,也有相亲相爱的老婆。
随着老婆被杀,自己也差点被忠心守护的倪家所杀,他不再信任他人,与黄sir也不再能有从前单纯的情谊,二人更多的是相互试探、利用、对抗。
相爱相杀CP。
第二部末尾,黄sir将办公室中倪永孝的照片撤下,代替以韩琛的照片,新一任黑道Boss上马。
黄sir与韩琛发现自己身边被对方安插了卧底这部电影我真的要吹爆各位的演技啊!
梁朝伟,虽然仍有自身演绎的特色,但丝毫没有任何违和感,眼神、表情全部很到位。
在此对比下,刘德华饰演刘建华真的是被碾压的……第二遍看第一部更是加深了对梁朝伟的爱以及对刘德华的嫌弃(对不起华仔呀……)余文乐与陈冠希,两位年轻演员。
余文乐饰演的阿仁更加寡言少语一些,与梁朝伟赋予的痞气有些不同。
但年轻时有一份别扭与生硬也是可以理解。
某些片段也是有气势与帅的。
下一部我就要看《志明与春娇》!
陈冠希,真的是帅的!!!
第二部末尾的那一低头的温柔懒了没有截图……不只是颜,演技在众影帝对比下也蛮不错,虽略有生硬但也有蛮多亮点。
陈老师虽然颜已经不太能打,但我还是要跨一波陈老师的!
年轻的时候又好看又会唱歌还有演技,真是上天的眷顾啊!
黄秋生与曾志伟,吹爆!
对飙戏太精彩!!
吴镇宇,为了你我一定要再看一遍第二部,在倪坤去世后的晚上不动声色用几个电话解决底下人蠢蠢欲动想要反抗的那段帅爆了!!
后面戴着眼镜斯文又阴狠的模样就是小说中的腹黑男主角呀!!
黎明,第三部的出场让我惊艳,其实他的形象与第二部中的吴镇宇有些类似,但看起来更为文质彬彬一些。
第三部有好几场人物众多,黄秋生、曾志伟还有陈道明等老戏骨同台飙戏的场景,但黎明没有丝毫逊色。
(讲真第三部里面的陈道明还是蛮奇怪的!!
听着粤语再忽然听到国语,emmmmm……)极力推荐!
完!
杨锦荣必死的理由除了广泛说到的那几点,还有一点,杨在刘办公室抬头对着监控用普通话说了句“兄弟,你是对的”,如大家所言,这话是说给影子听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监控连着他自己办公室电脑,我想那个时候已经暗示了他会死,或者说他料到自己会死,甚至说为了揪出刘而抱了死的心:要钉死刘,一盘录音带或许并不足够,自己当饵,事儿才能成,刘才能死得透。
如果不是这个理由,我想不出杨锦荣为什么要对镜头给影子留这句话。
假设这个局做得完美且顺利,刘建明被抓定罪,结束后影子会来杨办公室看这段影像记录吗?
他和杨sir好去给阿仁上柱香庆祝揪出全部内鬼了,还看什么监控。
既然不会,杨锦荣好好说这句话干嘛,没有意义。
杨写报告最拿手,做到保安部头儿,他的思维和格局,他会自大到不小心被爆头?
他和影子一起做局,他不知道刘建明的精神状态?
正因为他们知道,所以杨才会去放录音带,所以刘才会入套,那么他会估不到一个精神出问题的刘建明在被压垮的最后一刻会不受控?
答案很明显,他知道,只是他要这么做。
所以,杨锦荣那句“兄弟,你是对的”是遗言,而他死,就是“证言”。
返回到阿仁死后第十天,天台上,杨锦荣对影子说:“有些事,还是要去做的”。
是阿,有些事,要有人去做。
虽然剧情有点忘记了 但大中华地区一半的大牌都来了吧 太豪华了
也很不错啦。杨锦荣虽然也是diao炸天的人设,但是性格上远不如倪永孝有棱角,立体感不够强。沈澄的故事没讲透,可惜了陈道明。
有点乱
无间道1还行,2也不错,3就……就他妈是个琐碎的多视角抒情同人文啊(摔)。
有点多余吧
烂!
…两影帝的演技是我睡着又撑起来的唯一动力……P/s黎明看多了觉得演的有点木,不过一出场的时候杨锦荣绝对是我的型啊!!!!…………………
无间道续集。“出来行,唔系你爆人地头,就系人地爆你头。”
1是丰碑,2也精彩,3真的很普通,纯粹是为了续集而续集,但也不是说很烂。加入了人格分裂和无间地狱的折磨,赶工的剧情显得很粗糙,如果人格塑造能再深入一点更好,有些没必要的大牌纯粹是来扯蛋的。7.4
道明叔+
无间道,三部曲一样的精彩。
8.2/10
没有这部就好了
认真看下来,还是不错的,虽然里面有些地方。。。。。
无间道的终结篇,其实就是原版无间道的续作,第二部是前作,第三部是续作,这也是一种模式。但这部续作其实才完美地诠释了所谓“无间地狱”的意义,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惩罚,永远徘徊在心魔之中,不得自拔。剧情也是三部中最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一部,让人不得不开动脑筋判断着每一个细节的暗示和逻辑,全篇用插叙和人格分裂的幻象的手法很好地达到了导演的目的,剪辑编排十分合理,味道十足。无间道,这三部作品堪称香港黑帮电影的丰碑之作。
看到评论有人说,刘德华确实想做好人,黎明为什么这么冷血。我只想说,如果刘真的想做好人,就应该忏悔,而不是为了掩盖而继续作恶。或许黎逼他逼得太紧,但即便没有黎,但凡将来有谁对刘有一点点怀疑,相信刘都会这么做。黎想要的不过是还原真相!
刘德华全身一股用力过猛。
还是编剧。
给阵容的星星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追忆阿仁,不如说是追忆梁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