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给两星,但是女主角挺漂亮,就多给一星了。
虽然观影过程把我唬住了,但是看完了回头一想,发现漏洞太多了!!
(毕竟劳资看完了CSI全系列和《犯罪心理》全季,对于罪案的知识是长了不少的。
)男主的女儿从美国回来不事先联系自己的爸爸而是莫名其妙(歹人有什么魔力操控在美国的女儿不联系自己相依为命的爸爸情况下回国,并且通知歹人自己回国的具体时间地点……)就被歹人绑走杀害??!!
发现被分解后又缝合的女尸,凭什么断定是同一个被害人的遗体??!!
几十年尸检经验的男主居然看不出来??!!
两个被害人的血型肤色,身高体重三围以及肢体截断的创口,都吻合一致毫无破绽??!!
作为法医的男主可以随随便便进出保管重要物证的实验室??!!
保管物证的房间都不上锁都不设监控??!!
男主几次单独见被拘捕的歹人,还提出对歹人进行精神鉴定,一个法医(博士)有这么大的权限??!!
……网上还有人说该片编剧超神,劳资笑了……
大逻辑对的,小逻辑致命不可能的错误。
这点不如《老男孩》。
可是,结局,太要命了,心受不了,太痛苦了。
虽然,本身如果是真实事情的话,从一开始,解剖就有不应该发生,就不会视而不见,(参考美剧,犯罪现场鉴证)。
但是,作为报复的内容,太残酷,太虐心,只有死,才可以解脱,人人走到哪一步,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脱。。。
人的心如此的热,犹如核弹爆裂。
有如此的冷,冷到冥王星辰。。
我好冷,好冷。。。
两位主演的表演相当精彩,女主角好漂亮。
开篇的悬疑设置的相当到位,尤其维纳斯碎尸那块真精彩,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但就在享受悬疑的刺激时,影片陡转直下,赫然变成一部复仇剧情片。
心里这个郁闷啊,往后看的心不在焉。
平心而论后半段的复仇剧情设定也相当精彩,但片头悬疑设置实在太精彩了,两段怎么也无法糅合在成一段,真真有种虎头狮身的感觉。
如果不要后半段,电影一直悬疑到底,那肯定相当精彩。
或者不要前半段,从一开始一直复仇到底,估计也不会让人失望。
唉!
可惜了,电影本来可以更好的。
PS1:教授解剖那段直让人头皮发麻!
PS2:首尔首席解剖专家竟然看不出尸体是拼接的吗?
导演为了效果连逻辑都不要了吗!
动作是戏剧要素之一,这篇影评试图从“动作”这个角度,把两个同为“重出江湖”的电影进行剖析,希望对编剧和导演工作有一些帮助。
看完《不可饶恕》后,发现和今年的《飞驰人生》在故事设定上有相似之处。
《飞驰人生》的故事梗概:“曾经在赛车界叱咤风云、如今却只能经营炒饭大排档的赛车手张驰(沈腾饰)决定重返车坛挑战年轻一代的天才。
挑战年轻一代的天才。
然而没钱没车没队友,甚至驾照都得重新考,这场笑料百出不断被打脸的复出之路,还有更多哭笑不得的窘境在等待着这位过气车神……”套用到《不可饶恕》上:“曾经在西部叱咤风云、如今却只能养猪的火枪手威廉.芒尼决定重操旧业为赏金去杀掉两个牛仔。
然而因年迈枪法已废,甚至连骑马都屡屡落马,这场笑料百出不断被打脸的复出之路,还有更多哭笑不得的窘境在等待着这位过气战神……”动作是有目的的行为,动作线是一系列目的实现过程。
在电影剧作中,“动作”一词并不是角色的身体行为,而是戏剧中为了某个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行动。
这个动作是有目的性的,为了谋个目标、任务、意图的行为,才是动作。
芒尼的动作来源于让两个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如果不是猪接二连三的病倒,如果不是两个孩子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已经金盆洗手的芒尼不可能重操旧业。
动作线指动作发展的轨迹或路线,冲着某个结局而去,从启动到发展到结局。
芒尼为了让孩子过好日子而重新成为赏金猎手,过程中遇到了自身身体素质今非昔比,警察局长小比尔力量强大,目标猎物被重重保护,两个同伴一个近视一个身死……经历了重重困难后,最终芒尼杀掉了猎物拿到了赏金。
这是整个电源的主动作线,除此之外还有几条次要动作线:妓女、戴维、斯科菲尔德小子以及小比尔,甚至包括道具人物英国猎手BOB,以及瘦皮猴都有其清晰的动作。
动作=欲望+努力。
人物的欲望就是人物行为的动力,这种欲望产生原因来自前史和意外。
芒尼前史曾经是一个杀手,金盆洗手后变成一个养殖户,但意外是养的猪纷纷倒毙,面临两个孩子的生存问题,芒尼不得不再次出手。
电影中人物有两种欲望,内在欲望和外在欲望。
内在欲望是名利、金钱、成绩等世俗成就,而内在欲望往往是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满足。
芒尼的外在欲望是拿到钱,这和《飞驰人生》中张弛的欲望一样。
芒尼和亡妻有两个孩子,张弛也有一个养子,他们的内在欲望也都是亲情。
同样都是亲情,我们很容易与芒尼共情,却很难与莫名其妙收留了一个养子的张弛共鸣。
《电影中人物有两种欲望,内在欲望和外在欲望。
内在欲望是名利、金钱、成绩等世俗成就,而内在欲望往往是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满足。
芒尼的外在欲望是拿到钱,这和《飞驰人生》中张弛的欲望一样。
芒尼和亡妻有两个孩子,张弛也有一个养子,他们的内在欲望也都是亲情。
同样都是亲情,我们很容易与芒尼共情,却很难与莫名其妙收留了一个养子的张弛共鸣。
《不可饶恕》中芒尼后来的内在欲望是和朋友一起历经患难后共富贵,以及为死去的朋友报仇,而张弛的内在欲望一开始是为了孩子,到后来是为了梦想。
但梦想是欲望中曲高和寡的一种,对于非赛车爱好者而言,往往难以共情。
有些梦想类的电影往往把梦想转变为“成为更好的自己”,例如《爆裂鼓手》,这样可以获得更大面观众的共情。
人物欲望的实现能力来自前史。
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如芒尼的欲望没有前史,比如他之前只是一个文人,那么即便是猪都死光了,也不可能突然变成杀手。
假如张弛不是退役的赛车手,而是一个厨师,那么观众也很难相信他能实现赛车的梦想。
芒尼想获得赏金的实现能力来自他之前的风云战绩,他内在欲望友情的实现能力也来自于和戴维曾经的战友情。
欲望的产生要来自一个意外。
电影在一开始首先要很短的时间展示一个日常平静的生活,接下来马上出现一个意外来打破这种平静。
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观众就会有了好奇“事情接下来如何发展?
”这个意外并非完全没有逻辑的随机事件,而这个意外是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转折点。
平静生活的意外一定是要带主人公去他本来拒绝的地方,其实是情理之中的意外,而不是随机的偶然事件。
比如,芒尼的平静生活是和孩子一起养猪,突然遇到的意外是中了一张彩票,或者是一颗陨石掉到了农场里……这种偶然性的随机事件对于后面“不得不重操旧业做赏金猎手”毫无推进。
所以欲望产生的意外必须是能够推动核心剧情前进的必然事件。
换句话说,这个意外必须出现,试想:如果芒尼的欲望不遭遇意外,没有遭遇猪瘟,斯科菲尔德小子到家后邀请他去杀人,他立刻满口答应……那么观众就会迷糊为什么退隐江湖多年的芒尼突然要重操旧业。
这个意外是一定是一个外在的事件,而不是主人公坐在菩提树下突然顿悟觉醒,意外一定要通过其他的小人物来引发。
小人物的出现就是为了翻转大人物的,大人物不可能自己翻转打破平静的生活,突然决定去北方干掉两个牛仔挣一笔钱。
内在欲望需要有内在阻力,物欲望的阻力来自于反派,反派可能是坏蛋也可能是自己的心魔。
如果人物一有欲望,然后就毫无阻碍的立刻实现,那么观众看上去就不会产生任何快感。
所以喜剧来自于冲突,而冲突就是来自于人物的欲望和反派的阻力。
芒尼有内外两个欲望,这两个欲望是同步的,不是毫无关联的。
芒尼的内在欲望是与朋友戴维一起完成任务共同富裕,面对这个欲望最大的阻力就是朋友的离去乃至死亡,所以才有芒尼的灵魂黑夜。
反观《飞驰人生》张弛的外在欲望就是夺冠,内在欲望是为了梦想,但这个内在欲望所遭遇的阻力均非内在阻力,只是一些偶然事件:没钱、没车、翻车、队友退出、石子等等。
这些阻力都是一些随机安排的意外,而非主线情节上的意外。
人物的翻转必须是在核心剧情上的翻转,而不是一些随机事件导致的翻转。
例如领航员意外翻车,道路上意外有个石子,这些意外的阻力,更容易让观众感慨只是“运气差”,而并不是无法逃脱的“命不好”。
欲望的阻力有好多层次,从外部阻力到内部阻力,再到内心阻力。
电影主要扣人心弦是因为冲突的存在,而大冲突就是来自大欲望和大阻力的落差。
如果人物内在欲望不足,且相应阻力也不足,那么观影感受就大打折扣。
《飞驰人生》的失败之处是反派不够坏,阻力不够大。
作为反派的林臻东必须要做一些事情给张弛压力,但是并没有,而是给了张弛帮助。
给张弛压力的都是欲望的阻力有好多层次,从外部阻力到内部阻力,再到内心阻力。
电影主要扣人心弦是因为冲突的存在,而大冲突就是来自大欲望和大阻力的落差。
如果人物内在欲望不足,且相应阻力也不足,那么观影感受就大打折扣。
《飞驰人生》的失败之处是反派不够坏,阻力不够大。
作为反派的林臻东必须要做一些事情给张弛压力,但是并没有,而是给了张弛帮助。
给张弛压力的都是毫无征兆的意外。
《不可饶恕》中芒尼决定重出江湖,结果打枪不中靶,骑马摔下马,这些阻力都比张弛的穷和赛道上的石子更让人揪心。
梦想作为内在欲望,最大的阻力应该是被权威的人怀疑,被实力打脸,导致自我怀疑,以及距离成功一步之遥时遭遇失败。
例如《爆裂鼓手》主角在严师的否定后放弃了打鼓,登台表演却失败了。
例如《喜剧之王》主角与一个个当演员的机会擦肩而过,自己演出《雷雨》却没有观众。
人物欲望的转移会产生趣味,人物欲望的实现目的产生主题。
电影是以丰富性著称的,人物如果只有一个欲望就会显得单调,所以电影中人物欲望发生转移时,观众就会体会到观影愉悦,这种愉悦就是所谓的人物成长、人物弧光所带来的。
观众通过移情,和主人公共同实现了一次欲望的跃迁,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和慰藉。
《药神》中主人公从一开始挣钱的外部欲望最终跃迁到救人的内部欲望,就让很多人在爱上主角之余获得了观影快感。
《不可饶恕》中芒尼一开始的外部欲望也是为了挣钱重出江湖,而最后的欲望则是为了兄弟重出江湖大开杀戒。
观众感受到了主角从为了钱到为了情的转变,从而获得了观影快感。
芒尼一开始的内在欲望是为了孩子,而在与戴维结伴去争夺赏金的时候,内在欲望则逐步转移成为了朋友,所以友情才是《不可饶恕》的主题所在,当戴维惨遭毒手时,戏剧冲突到达顶点。
反观《飞驰人生》一开始的内在欲望是为了孩子,但当开始筹款以及最后赛车之时,只有外在欲望而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内在欲望。
人物欲望的实现过程产生戏剧。
《不可饶恕》戏剧的起点是为孩子生活而重出江湖,戏剧的终点是为兄弟复仇而大开杀戒。
电影中没有拍摄的前传,他是一个无情杀手,为了爱情金盆洗手与孩子过上了养猪的幸福生活,但是遭遇猪瘟眼看孩子饥寒交迫,不得不决定重操旧业做赏金猎手,不幸的是兄弟在行动中被杀,于是为了给兄弟复仇再次变身成为一个有情有义的冷血杀手。
人变成了尸体之后就不再是人了,而是证据剧里面解剖的场面也太真实了吧,但是解剖的人连个口罩都不带嘛(真的是牛逼的承受能力)疑问:遇到自己的女儿被绑架了这种事情,难道不应该先稳着犯罪的那个人吗(毕竟他已经进去了),然后联合警察一起调查自居的女儿在哪里吗。
毕竟他的名声和威望都不错的,警察应该都会尽全力去找她女儿。
这不比一个人找来的强。
而且反派说的那个话也不值得信任啊,那么危险的杀人凶手脱罪了难道不是对自己女儿更危险吗。
(果不其然吧,女儿早就死了)但是男主真的一点不犹豫就开始给反派脱罪了啊。
找到和犯罪同伙,一个人去追,这不是去送人头吗。
最后的反转确实是很精彩的,但是前面的剧情还是有一点不太合理,连女主都猜到了男主的女儿可能藏在了哪里,男主居然猜不到吗??
费心半天,人早就死了。
真的是精心设计的复仇啊,没想到解剖的居然是自己的女儿。
这个剧情确实牛逼
故事过于震撼,希望不是真的。
·········很多朋友质疑,四肢和躯干不属于一个人,顶级法医竟然分辨不出来?
先说结论:尸体只被换了头,四肢和躯干是同一个人,都是女儿的。
为什么换头没被发现,脖子肯定会有一些色差和粗细差别,而且缝的也不贴合,但就算是同一尸体切开也不可能缝的完好如初,不贴合才是正常的。
为什么要切四肢,是为了掩盖换头,如果单独缝合头,很容易被怀疑是否同一具尸体。
四肢只是切开,但肯定能对上,不然很容易看出来不属于同一具尸体。
特地拿走右手,也转移了注意力。
手指的美甲也能说明尸体是女儿的,尸体指甲是修剪过的,上面画着图腾。
法医去酒吧女家里时候发现了她高中时跟朋友的合照,也特写了图腾美甲,但这是十一年前酒吧女高中时候的美甲。
酒吧女不可能还用这个美甲,肯定是长指甲,深红色美甲,和她现在的朋友类似。
合照是酒吧女和瘸子姐姐的,酒吧女是一个伪证者,污蔑了死者,不会对死者有悔意,也不敢面对死者。
酒吧女肯定不会留着这张照片,照片其实是瘸子姐姐的遗物。
瘸子把照片放在酒吧女家,为了让法医发现。
因为瘸子姐姐死的时候正是这个美甲。
女儿尸体手指的美甲,也是瘸子画的。
法医当年解剖瘸子姐姐尸体,现在解剖女儿的尸体,她们有着相同的美甲。
瘸子一直在提示法医想起自己做过的事。
对奸杀姐姐的三个富二代,瘸子和他兄弟很早就完成了复仇。
对做了伪证的法医和酒吧女,瘸子和他兄弟一直等到了法医女儿成长到和她姐姐相同年纪。
两个同样年纪死去的少女,法医当年污蔑了瘸子姐姐的名节,如今亲自玷污了自己女儿的尸体。
何等残忍的回忆,何等残忍的复仇。
漏洞太多了!
另一具女尸呢?
一个风尘女和一个小女生的躯体能一样?
教授女儿死因?
怎么被绑架的?
十多年不见正常吗?
上飞机之前,飞机落地不打电话的?
早早就闯到那个小屋里了偏偏看不到关键的?
为什么又是拐杖又是铁杵?
电锯上本来有谁的血?
遗失的手术刀没下文了?
一只残肢就那么杵在沙土上没人看见?
犯人在警署怎么和他兄弟自由通信的?
外人多次殴打嫌犯真的跟没事一样?
杀人犯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的是有分身术吗?
关于剧情确实在最后让剧中人接近崩溃。
比死更艰难的事情是饶恕。
姜教授一开头就说了他认为任何杀人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最后他自己用实际行动立挺了自己的观点。
只是影片在最后一刻揭晓的时候反倒牵扯出前面的一连串无法理解的事情。
难道恩雅和教授女儿的血型身高,皮肤状况,脂肪容量,四肢大小,头颅匹配能精确到比双胞胎还匹配么?
这个大大的疑问在教授崩溃的那一刻我就更加迷惑了。
一般来说这样的截肢案,即使因为切割工具的不同或者是造假就如同赝品一样,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真钞和伪钞拼接在一起那还是张伪钞阿,更何况这世界除了亲生子女或者同胞姐妹,还真没谁能和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有着一模一样的DNA,躯体和四肢的匹配程度作为一个常年做法医解剖的工作者来说,辨识其是否为同一具尸体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常识吧。
我只能讲在这一点上实在是太扯了。
首先,观影中我一直有一个这样的思考:这部片和我昨天刚看的《守法公民》很相似,他们都是因为家人被害但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审判而产生的复仇过程,甚至于克莱恩做的要更残忍一点,但为什么在影片前面很长时间我对克莱恩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但是对李圣浩却是负面的?
第一,是因为影片设置的角色问题,在守法公民的叙述中,克莱恩是以主角的身份活动,让我们有很深的代入感,比如开始的戏份是妻子和女儿被杀,直接引起观众的同情。
但李圣浩在片中一开始就是作为反派的身份出场的,直到影片进行大半后,才说明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此时,观众的印象早已建立完成。
第二,克莱恩的复仇路线是犯罪分子到审判者,但本片中最开始呈现的李圣浩的复仇路线则是从证人开始,到解剖报告正确的法医,不合常人复仇的逻辑,直到最后才揭示他很早就杀了犯罪分子,让我们印象改观。
第三,守法公民中的尼克开始的作为确实是错误的,正是因为他直接导致了犯罪分子的逃脱。
但本片中,影片之前告诉我们姜教授并没有做错误的事情,他作为主角是正义的。
第四,守法公民中,克莱恩并没有伤害到尼克的家人,这样我们对他的认同感加深。
而李圣浩绑架了姜教授的女儿进行威胁。
第五,李圣浩没有克莱恩那么厉害,在狱中掌握一切,外边还有个帮手。
BUT在影片结尾处,我觉得李圣浩的正义性应该要大于克莱恩,不论是他杀人的目标还是动机,都显示了他的正义性,除了杀姜教授女儿外。
李圣浩杀姜教授的女儿,这个行为不太合逻辑。
李圣浩杀的人都是和案件直接相关的,他作为一个正义的复仇者,仅仅为了让姜教授悔恨,就在一开始就杀了他女儿,这个行为没有很强的逻辑支撑,导演如此设置,完全是为了把李圣浩的正义性减弱。
可以说是为了结尾的反转而牺牲了很多逻辑和细节。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李圣浩这个复仇理由设置的要高明很多,守法公民中只是达比被脱罪了,但帮凶做了替罪羊。
本片中,李素金不仅受到了名誉上的侮辱,并且没有犯罪分子承担相应的过错。
这个更令人气愤。
另:本片bug众多,甚至于经不起第二遍推敲,比如尸体适配性、帘子、警察智商、随处留指纹等等,但是我觉得还是能打到8分左右。
一部精彩的惊悚犯罪片,一个变态杀人狂极为冷静聪明的策划了一系列的复仇,甚至连男主的自杀都在他的设计之中。
恨一个人到了一定的极致就演变成一场策划了13年的复仇计划。
最后十分钟又是剧情反转和惊爆的画面。
玫瑰花瓣里的尸体告诉了观众真相!
虽然看完很心塞,但影片真的很赞!
震撼的结尾,扭曲的人性,韩国拍的犯罪复仇影片真的很好看的!
韩国电影真是充分说明了有演技的长得都特别丑这个点。
棒子真他妈善于搞这种纠结到死的剧情。里面无论好人坏人都有他们充分的理由你甚至根本不能绝对地说谁好谁坏。最后李胜浩那一招太他妈狠了。做假证就让你做个够。你想侮辱别人就先侮辱自己女儿吧。PS:PPS上面这电影的字幕真猥琐。谁做的啊。
「寬恕比死更難」真是一點也沒錯
一星给结局 一星给胴体 整个片子硬伤太多
CC-D9
千万别得罪韩国人
有些拖沓 但结局确实赞
平庸的剧情,刻意的结尾,为了震撼而震撼。你以为是昭和年代啊,X个尸就那么容易,但读者就是乐此不疲啊……
薛景求总是演这么苦逼的角色啊(PK 那家伙的声音 )。。最后10分钟大亮!连我自己都起鸡皮疙瘩了。。还有 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有点干扰我司考的决心呐!!好律师!!怎么算好律师?我X!!
聚焦点好 拍摄好 演技好 但是漏洞太大 从司法部门到解剖技术 都让人实在无语
无言的结局
作为韩国首席解剖师对肢解每一块连DNA都不验?太假了把..
看得人无精打采呀,整个过程都特别套路化,编剧跟表演都气死沉沉没有出人意表的地方,叫人意外的是薛景求,他这次的表演太平了,缺乏说服力
豹尾力千钧。
片头部分还是很有悬念的,不过到了后面,越看越觉得是七宗罪的翻版,
主要是太长,不然这结局毁一半。
什么卵乱七八糟拼凑!也就解剖能看个一分钟
这才算复仇~痛苦承接给别人了~自己也绝望~
有些假,但是够撼。
些许坑爹,2.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