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总有那么多“狗尾续貂”的续集,因为太多,所以续集烂一点司空见惯;再考虑到《无间道I》的剧本就已经让人拍案叫绝,因此趁着热乎劲打造一部“还算过得去”的续集,不算难事。
只是真没想到,刘伟强+庄文强+麦兆辉创造出了一部足以匹敌第一集的续集;单纯从本子上考虑,这一部不像前作那样注重技巧,反而更体现了深度。
虽然没有刘德华和梁朝伟压阵,但是余文乐和陈冠希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而曾志伟和黄秋生,确实是这一部续集中真正的主角,只是他们都被吴镇宇抢了戏。
这一部II,印象最深刻的是吴镇宇。
考虑到吴镇宇演这样的角色不止一次了,只是没想到他这一次的演出,完全超越了之前的同类角色。
吴镇宇的特点,是带有神经质的演出,越是平静的时候越是癫狂,越是癫狂的时候却很冷静,经常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这一次,吴镇宇隐忍到最后拔枪,终于到了无法再忍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命运。
这本身也算是无间道的一种诠释吧。
曾志伟扮演的韩琛,从一个听话的小弟渐渐长成大佬,这一系列的改变在这一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尤其是在最后的晚宴上,独自一人回想起离世的太太,两行伤心泪映在璀璨的烟火中;而一转身,又要和宾客把酒言欢,各种变化的苦痛,只有藏在心中。
忍到底,方可做老大;忍无可忍,则命运结束。
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也许只有相信命运无常,做好当世的人,才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
刘建明于屋村长大,年少无知时加入了黑社会。
他心里有个喜欢的人:Mary,老大韩琛的女人。
他听从Mary的话,刺杀了倪坤,加入了警队。
刘建明对Mary说:“放心吧,Mary姐,我不会让你出事的。
”Mary:“你说话要算话。
”刘建明:“一定。
”当Mary差点被杀害的时候,刘建明及时出现保护了她。
Mary独自离开,要去泰国寻找韩琛。
刘建明打了个电话:她今晚要去机场。
电话那头,是倪家人。
刘建明在机场给Mary打了电话,Mary抬头发现了他,电话铃响着,她没有接,转身离开,然后一瞬间被车撞倒。
如果Mary接了,结局会不会改变呢?
第二部的结尾,刘建明遇见了一个喝醉的失恋的女人,他听到她的名字,微微一笑。
第一部中,当第二个Mary知道他卧底的事,选择了离开,他打电话给她: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要恢复他的身份。
跟她保证,要她回来。
在天台上,他跟陈永仁说,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想做个好人。
而陈永仁的回应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
他绝望的时候,另一个卧底拯救了他,为了秘密,他选择了杀人灭口。
他以为从此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好人了。
然而现实却不允许。
他饱受折磨,最后只能绝望的大喊:我只想做个好人,你们为什么不让我做好人!
陈永仁刚从警校被赶出去,回头看了一眼,那里站着即将成为警察的青年。
陈冠希饰演的青年刘建明,也位列其中,他心里想的是:我想跟他换。
满分溢出。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比第一部低,在我看来和第一部不相上下。
如果说第一部里重点放在警察和黑帮两股势力的角逐上,因而情节更集中,看起来更爽快,那么第二部就是细致地刻画黑帮内部的种种纷争,警察和黑帮的复杂关系,加之放在97回归的大背景之下,这个故事就显得尤其意味深长。
而这么多这么复杂的社会内容,没有一句旁白,没有一行解说字幕,全靠密密麻麻的细节和有条不紊的剧情编织起来,浓缩在短短两个小时内。
演员、配乐、剪辑、镜头也实在是太好了,每一个部分单拎出来都可以写长长的一篇。
很多人把片尾陈冠希那倾国倾城的抬眼一笑奉为经典,那时候配乐是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刘建明初遇他的女友mary,怎么看都很浪漫。
但这个镜头让我觉得心惊。
上一个mary是谁?
是刘建明心爱的女人,也是他老大的女人,最后被他自己在愤怒之下出卖,惨死在他眼前。
mary这个名字几乎意味着他所有被光鲜身份盖住的黑暗故事:他的卑贱,他的爱而不得,他的狠毒下作……而这时候他抬头,在灯光里看着眼前这个mary,年轻单纯,和他熟知的那个全然不同,对他的黑暗过去一无所知。
他的脑海里在回响着那一句“是谁……在敲打我窗……”,他第一次听到时,令他又敬又爱的mary姐在问他:“你很中意这首歌?
”这个片段如果不联系前面的故事来看,那它除了展示陈冠希的美貌之外,毫无用处。
电影特别厉害的一点在于,里面所有角色的情绪都在不断累积,从不间断,更不宣泄,直到最后一刻,每一个镜头都承载着此前所有内容的强度和张力——但是绝不崩溃,因而观众也就没有丝毫放松的机会。
这样好的镜头数不胜数,挂一漏万,见笑见笑。
从某些角度而言,无间道2甚至比1还要好。
这是一部黑社会的黄昏史诗,堪称香港黑帮电影的绝唱。
btw,标题取自我最喜欢的一首辛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觉得很合适。
许多年前看过无间道1,当时可能是年龄小没看懂,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最近无聊豆瓣找到无间道系列的电影,把无间道1和2都看了一遍,3还没有看,目前对我来讲,2比1更好看(因为我个人比较偏好那种描写细腻情感类的片子),吴镇宇的演技自然不用说,吴镇宇和余文乐之间的兄弟情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下面我会从我自己理解的角度解读这段兄弟情(我说的是我自己理解的角度,理性讨论没问题可是不要杠,更不要骂,一个电影不至于,下面我会用演员名字代替剧中的名字,防止大家看着麻烦)。
在剧中吴镇宇第一次见余文乐是他们的爸爸被杀,吴镇宇通知弟弟回家,吴镇宇当时说“爸爸之前有话,如果有一天他出事了,要通知所有子女。
”这句话乍一看似乎没问题,父亲被杀,吴镇宇身为哥哥遵从父亲的遗言通知自己的弟弟,可是仔细想一下,似乎没那么简单,首先作为一个黑帮大佬留这种话的可能性有多大?
自己都死了,自己的葬礼上来的不是朋友就是仇家,让一个已经离开家好多年关系不太好甚至都改姓的孩子来参加葬礼,如果为孩子着想不想打扰他的生活大概率不会说这样的话,当然,毕竟是自己的孩子留下这话也是情理之中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父亲没留下这话吴镇宇却这么说,他的目的是什么?
余文乐早年就离开家并且已经改姓证明和这个家的人关系都不好,而吴镇宇通知弟弟并且还让余文乐的上司看到,在我觉得,就是为了阻止他弟弟成为警察。
他们家是黑道起家,虽然余文乐改了姓但是改变不了血缘,一个黑道家族里出了一个警察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父亲在的时候吴镇宇可以不管,可是父亲现在不在了,黑道势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凭他们的关系,难道让余文乐成为警察后天天查自己?
到时候怎么办?
杀了余文乐?
我相信吴镇宇办不到,或者说还没到那个地步,可不杀他自己的弟弟天天跟自己作对。
怎么办?
只能让他当不成警察,只要余文乐当不成警察,那他对这个家就没有威胁,这时候我想吴镇宇和余文乐其实没什么兄弟之情,毕竟这么多年也没生活在一起,也不是一母同胞,互相对双方更谈不上好感。
后来余文乐被开除出警校成为卧底,第一件事就是进监狱“镀金”他的黑帮身份,然后余文乐在黑道混的不错,吴镇宇主动找他希望他回家帮助自己,我觉得这时候吴镇宇找余文乐是真心的,吴镇宇一直想洗白自己家的生意,在这个过程中总要有人接手家里黑道的生意,余文乐是最适合也是唯一合适的人,毕竟他们是亲兄弟自己家的生意还是找自己人最放心,但是吴镇宇不是傻子,他也在试探,吴镇宇叫余文乐回家吃饭,用纸条引诱余文乐,看余文乐的反应,果然余文乐上钩了,而后他又说要谈一笔生意,让余文乐跟着去,其实严格说,那件事(委托国外侦探查父亲的死因,爆出黄秋生指使韩琛老婆杀害他爸爸的视频)算是生意吗?
也算,毕竟是花钱找人调查父亲的死因,但要说不算也不算,可是吴镇宇说是“生意”,这话听在卧底余文乐的耳朵里却是一种“信号”,结果大家都知道,吴镇宇利用余文乐拿着录像带啪啪打脸警队,然后呢?
回来后当着余文乐的面杀了罗继,这是什么?
赤裸裸的警告,吴镇宇人狠话不多,但是也算是给余文乐警告了,我想这时候吴镇宇知道了余文乐是卧底,余文乐也知道了如果下次他再这么做吴镇宇绝对不会放过他。
在往下想想,吴镇宇为什么要设这么一个局来警告余文乐?
用录像带的内容在黄秋生和余文乐之间制造矛盾,杀了身边的卧底,段落余文乐所有念想,可能他是真的想让余文乐彻底死心,踏踏实实的帮助家里的生意。
再多想一下,这个时候如果余文乐做出了特别极端的事情,比如出卖家族,出卖他,做了违反吴镇宇底线的事情,吴镇宇会不会干掉余文乐?
我觉得看情况,如果这个时候真的触到吴镇宇的底线的话我觉得他会杀了余文乐,首先吴镇宇本身就是个杀伐果断的人,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而且他还是个家庭观或者说是家族观念很重的人,很有家族族长的风范,他的格局很大,看事情的角度是整个家族的角度,他在乎家族里的每一个人,但是前提是这些人不能损害家族的利益,因为他做的所有事的所有目标都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如果有人触犯了这个底线,我想即使是亲兄弟,即使是余文乐他也会干掉他,但是这种是特别极端的情况,只要不是极特殊的情况我觉得吴镇宇应该是大概率会用其他手段惩治余文乐,比如可以直接把他送到国外,不让他在沾手家族的事情,对于吴镇宇会不会杀余文乐这件事,在这个时候我觉得看情况,感觉五五开吧,我也说不准,毕竟这时候他们的感情还是很一般的,至少我觉得他们还没到后来的那种兄弟情。
这时候有个细节,吴镇宇走出门遇到刘建明杀他的时候,余文乐救下了他,从余文乐角度来讲,我觉得他是本能,从吴镇宇的角度讲,可能他想的就比较多了,当时余文乐保护吴镇宇中枪受伤而吴镇宇第一反应不是看余文乐的受伤情况,而是迅速起身看向杀手的方向,按理说吴镇宇家庭观那么重的一个人,自己的家人救自己受伤了应该第一时间看余文乐,可是他没有,也许情况突然这时候他是懵的,但是最本能的反应更能反应出当时吴镇宇对余文乐的态度。
不过这也不是一件坏事,我觉得是从这次以后吴镇宇对余文乐的态度变了,即使表面没有太大变化至少在心里他对余文乐的态度变了,再后来黄秋生因为感觉愧疚两年不敢联系余文乐,这两年余文乐也做的不错,具体的细节片子里没说,不过我推想,这两年其实是余文乐真的走到吴镇宇内心的两年,吴镇宇是把余文乐当成了真正的亲人,从家人的角度讲吴镇宇是个好哥哥,他做的所有事都是为整个家族着想,也许他内心也是孤独的,毕竟黑道是刀头舔血的日子,所有的的血腥都要他自己扛,依他的性格即使再艰难他也不会跟家人说的,身边唯一能帮助他理解他的人就是余文乐,让吴镇宇觉得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他不是孤独的一个人。
如果说之前我拿不准吴镇宇会不会杀余文乐,在这两年后我可以肯定的说,即使余文乐做再过分的事情吴镇宇也不会杀他,毕竟这时候他们真的有感情了。
再后来就是吴镇宇希望洗白家里的生意,黑道的生意就准备让余文乐来接手了,可是洗白失败,最后被黄秋生杀死,死之前无意中发现了余文乐衣服里的卧底装备,这一段可以说是整部片的经典片段了,吴镇宇发现了卧底装备,翻看后又赶紧拿衣服盖好,有个细节,当时吴镇宇抬了两次头,第一次看到卧底装备后赶紧拿衣服盖好,当时他的这个做法我觉得是本能的反应,可能当时他想的只有,弟弟是卧底,这里有黑帮的人,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弟弟卧底的身份,要不然会有生命危险,然后头歪了下去,本来其实这就可以结束了,但是吴镇宇马上又抬起头看向余文乐,紧接着又歪下头,这次彻底结束了,第二次抬头看向弟弟在我感觉他是想说,既然你是警察,那么你一定要保住那些被韩琛抓住的家人,也许这时候只有这个弟弟能救他们了,但是那时候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最多就是抬头看向弟弟,然后什么也做不了。
说到这想起之前看评论,说吴镇宇没有把余文乐当家人,要是当家人的话为什么要让他沾手黑道生意?
为什么要不给他找个正经生意做?
我的理解是,余文乐也许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首先黑道这条路是余文乐自己选的,其次家族里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是正经职业,整个家族里唯一跟他一样的只有这个弟弟余文乐,在家族生意洗白的过程中,他不可能让自己那些正经职业的兄弟姐妹沾手黑道的生意,就算是让他们接手也不一定能镇的住那些黑道的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吴镇宇那么聪明,果断,这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余文乐,毕竟黑道的生意交给谁也不如交给自己的家人。
另外在吴镇宇的认知里是需要有人为这个家族做出牺牲的,可以推想一下,吴镇宇的兄弟姐妹四个,为什么只有他接手了家族的生意?
他心里就真的心甘情愿的接手黑道生意?
也许他也想做个普通人?
但是没办法,他不做他的兄弟姐妹总要有人站出来,如果放弃可能之前得罪的人会把你整个家族毁掉,吴镇宇没的选,同样余文乐也没的选,没有理由,如果有理由就是你生在黑道家庭里,这都是命。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黄秋生杀吴镇宇有点公报私仇的味道,手里有证据,周围一堆警察,打死吴镇宇不是唯一的选择,而他非要一枪打死吴镇宇,可能是想为胡军报仇的吧。
没忍看完整,因看到中间已经无可救药得爱上那个倪家二少,但又知他会死,更加不敢看,深怕看得入迷了会更伤心。
直接跳到了他和曾志伟、黄秋生,一声枪响,他倒下了。
他弟弟扑过去扶住他,他看见弟弟的监听器,看了弟弟一眼,默默放回原位。
眼泪已是止不住流下来,掩面而泣。
曾经的教父里帕西诺的新一代教父让我深深着迷,而吴镇宇的这个倪永孝,颇有教父的风采,心狠手辣而又心思缜密,完美。
就此开始对陈永仁和黄sir心生恨意。
香港國際電影節 《無間道》三部曲 20週年 4K修復將就、快產,作為香港電影工業的特徵,多數時候只可謂粗糙,被人詬病。
20年後,第一次在戲院看[無間道三部曲],馬拉松歷時七個鐘。
當年乘勢追擊,一年內完成三部曲,也是創舉。
如今4K修復,第一印象,諸位影帝或油光、暗沉、坑坑窪窪的臉。
面色上疏於打理,映照當年大家靠演戲搵食的辛勤勞累。
好似起床洗個臉就來開工,根本也不怎麼化妝。
這種打工人的倦態,無心插柳般契合了片子沉鬱的氛圍,所有人的舉手投足本質也有隨性的瀟灑與酷。
加上劉偉強鋒利精準的色調變換和運鏡調度。
如今看來歷久彌新,現代而又質樸。
[無間道]的空降,基本定調了港產警匪片此後的時裝氣質,又不丟在地的本性。
慨嘆港版[教父];解析三部曲各有註解的佛教意味;大家演技怎樣好呀;和馬丁翻拍版孰優孰劣。
談論解讀早多如牛毛。
我的重溫感受。
尤指首集和續集,班底一流和成片一流,商業定位,票房飄紅。
種種高質和光環,倒推回去,設想肯定有很多計算,有很多製片意識的滲入。
結果,就是讓你一次再一次,收穫創作動機的至純粹。
寫個香港故事,探討忠奸難辨的警匪世界,身份認同焦慮。
之後野心再大,舊勢力追尋新時代的自身定位;江湖道義在新秩序下的斷然失色;港人的流離和復歸;對新體制不避諱的警惕意識,個體徬徨的狀態。
商業得來,似乎只為香港而拍,就是拍給香港人看。
那麼宏觀,這樣好的香港史詩。
20年過去,沒有再看到,之後也不會再出現。
在无间道1里,我一直记得的就是韩琛那句:“警察说他是警察他就是警察……”(傻强死后播新闻社团里一片混乱的时候,搞不懂为什么《无间道正序版》里要掐掉这句?!
)在无间道2里,忘记不了的第一句是玛丽姐对刘建明的最后一句话:“以后永远都不要让我看见你!
”……于是,她真的永远都没有在看见刘建明。
因为她被三叔的车撞死了。
而在这个世上,真正的永远不要再见,就只有死亡了。
许多关于刘向孝爆料的点评都认为,出发点是因为刘当时的年少轻狂,喜欢的得不到就要毁掉她,这样的冲动情绪的驱使。
可是我并不认为当时刘去打那通电话是冲动的,我觉得他是想的很清楚的,永远不要再见,怎么永远不要再见,要怎么样才永远不要再见……只有这样了,他坐在车里,拿着电话和对面的玛丽姐对望,很平静,很平静的等待,接着面对“永远不再见”的那刻发生。
我想,刘是真的爱着玛丽姐的(大胆猜想一下,玛丽姐可能是刘的初恋,带他走上这条道),玛丽姐说韩琛出事了要为韩琛做点什么,他就做点什么,玛丽姐说永远不要再见,他就做到真正的永远不要再见。
我也想,在和刘对望的玛丽,应该也些许感觉到了,电话铃声的结束,就是“永远不要再见”了。
(在道上混的,总有“经验”的。
)心甘而情愿,就算玛丽到了泰国能为韩琛做什么呢,代替韩琛被泰国人杀掉,也就等于被倪永孝杀掉,既然结果一样,又何必拘泥在哪个地点发生。
就是说,永远不要再见,也是不管怎么样,永远不会再见了,不会在一个世界里了。
无间道2里,让我忘记不了的第二句台词是,天桥上,阿孝对阿仁说,“今晚劳工会让我参加回归晚宴,如果这次成功了,我们倪家从今以后就可以抬起头做人。
”我觉得这很点明陈永仁为何一直在爸爸被警察杀,哥哥被警察杀后,还在做卧底的中心原因。
阿仁做卧底,强调自己“我是警察”,就是为了阿孝的那句“我们倪家从今以后抬起头做人……”。
这和法律,和道德善恶都关系不大,重点是他乃至他们倪家一直向往的社会角色,而这也是阿孝藏好阿仁胸前的无线电窃听器后方才咽气的缘故。
没错,在夏威夷的全家会被灭门,阿孝在和韩琛见面时就料到了,所以为了倪家,他要藏好这最后一条命脉,为了倪家以后能抬起头来做人,他不能让阿仁是卧底的身份在韩琛面前曝露。
看到不少评论质疑并认为陈永仁在第二次面对杀害自己亲人的黄sir,还为黄sir做卧底,认为他就是影片中标榜“遵纪守法”的一面旗帜,而且标榜到傻X了!?!
我倒认为,黄sir也好,陆sir也好,叶sir也好,杨锦荣也好,就算那个好像是香港警界一哥的梁sir也好,对方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阿仁要让倪家以后能抬起头做人!
陈永仁从来没有叫过倪永孝一句“哥哥”,就连“孝哥”都没这样称呼过,一直都称说“倪先生”。
或许,开始他的确想和倪家划清界限,但是在父亲死后,他进入倪家后,和阿孝相处后,在这个“黑社会”混迹过后,这句“倪先生”更多了一层含义——保护倪家。
保护自己的家。
所以,从来也没见过阿孝因为阿仁一直叫他“倪先生”生气过,阿孝也根本不生气,这就是血脉之亲吧。
一种不言而喻的惺惺相惜。
香港的警匪片之所以让人觉得好看,是因为除了那些风风火火的激烈械斗外,里面还参杂着这个社会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利益再与人的关系。
谁为黑,谁为白在一个个细节中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变成一个悖论。
黑即是白,白即是黑,此世无间。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特别无聊,结果是恶补了一大堆的dvd,现在想想,大部分都已经忘记了,只有很少的影片还能在记忆里找到一些碎片,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又比如无间道2。
在看无间道2之前,我最先看的是无间道1,然后是终极无间,也就是无间道的最后一部。
在初识第一部的时候,给我最大的震惊就是这还是香港电影吗?
在抛弃了快节奏的对白与无聊搞笑的枪战之后,导演刘伟强在进行一场冒险,不过很幸运,他成功了。
一部彻头彻尾靠情节和演员的精彩演技来争夺观众眼球的电影在香港电影市场上真的是一个异类(要知道娱乐性对于香港电影是多么的重要),在看到黄秋生在没有任何预兆的前提下轰然落地的时候,我知道,一个传奇诞生了。
终极无间的结尾是躺在轮椅上的刘德华,整部影片都围绕着作好人这一主题,然而最后他还是失败了。
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刘德华在监视黎明的时候,隐形眼镜突然出了问题,他痛苦的掰开自己的眼皮换新的隐形眼镜,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在想男人的辛苦。
就在我连看两部无间道,心中还充满疑问的时候,无间道2解决了我的所有问题。
影片一开头,在摇晃的镜头里,一个少年身穿风衣去杀人,在粤剧声中,一个中年模样的黑帮老大在几个鸟笼的背景中出场,然后被枪打死,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自然;陈冠希对刘嘉玲的迷恋,让我们了解了他与曾志伟之间复杂的感情,这中间又夹杂着那首在第一部里经常出现在刘德华梦魇里的那首歌: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拨动琴弦……;黄秋生的出场也是很有戏剧性,他的一句台词:杀人放火金腰带,修路架桥没人埋,揭示了他嫉恶如仇的性格,也给他的被杀做了一个铺垫。
整部影片应该说更像一部黑帮片,我再看的时候脑子里不自觉地就想起了《教父》,但是无间道显然是香港版的教父,地域色彩明显,而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吴振宇的悲剧似乎有一些叫人向善的意味,但是他在自杀前说的那句话: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又给人一种宿命的感觉。
整部影片的色彩偏向于暖色,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虽然我们已都知道故事里主人公们的结局,但是对于他们的前世今生依然着迷。
影片的结尾,97年香港警察更换警徽,整个拍摄使用了一种纪录片的手法,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种感觉在《玻璃之城》里似曾相识,而这正是香港的一段历史纪录。
无间道1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无间道2让其变得更加丰满,而终极无间则是一个新故事的发展。
相比较来说,我更加喜欢无间道2。
http://emlary.blogspot.com/
剧中陈冠希的表现真不错,眼神,纠结什么的都表达的很好,看过之后就再想,要是没有XX门事件,现在陈冠希也应该是香港影坛一霸了吧,毕竟和谢霆锋也没啥区别(在我来看)。
就是点太背了,相信不少明星都和他差不多,电脑里不知道有多少呢,只不过,陈冠希点太背,被当成典型了。
可惜了。
吴镇宇啊,太帅了吧,模仿《教父》那段,那眼神简直看不下去了,喜欢死了。
最后吴镇宇家人们抱在一起,说对不起帮不了家里忙,他的家人说,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没事,真挺感动的,我要是余文乐那个角色一定不会不帮家里人的吧。。
最后吴镇宇死的时候,发现余文乐是卧底,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啊,余文乐想冲上去打人,到底是要打曾志伟还是要打黄秋生呢?
没明白.....刘嘉玲真的好美。
无间道上的起点,光怪陆离的众生。
穿过深幽悲凉的乐声,应声而倒的江湖大佬,是街头巷尾最平凡的伯叔模样。
悲恸中的次子只在轻描淡写中杀伐决断。
“出来跑,迟早要还。
”杀人越货的大佬,好似参透生死的圣人。
背负祖业追寻光明,却似在承担任重道远的使命。
清瘦儒雅的样子,扶着眼镜温柔的笑。
暗流涌动的生日宴上,裹藏的是一家人亲昵的幸福。
生死恍惚间摸到的窃听器,是不可置信?
还是验证怀疑?
看到了真相后,是悲伤绝望?
还是疑问无解?
却还是妥帖收好,守护着一家人的亲昵。
身边从无言语的跟班,举枪时不曾惊起一丝波澜,却在亲见着对方倒地后,眼角里透露出那一丝狠绝,是为着自己?
还是敌人?
吹着口琴的三叔,杀戮中弥漫着浪漫;倒在血泊中的女人,可曾以为自己就要见到丈夫?
摊开的牌面上是心照不宣的默契;警察公墓的礼敬是传达着不曾有过犹疑的信念。
对身旁之人的恨意,不会蒙昧心底的正义。
乐声响起。
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却刚刚开启。
擦干心底最柔软的泪,觥筹交错间去守护新的天地。
拥有着“锦绣前程”的警官,始终在一个名字间轮回。
这一次,谁是天使?
谁是梦魇?
前传,剧情上扩充了人物形象,整体上略差于第一集。吴镇宇带了个眼镜,展现一种深沉下的杀戮,骨子里头的“教父”范,倪永孝这形象多年以后依旧无法让人忘却。为吴镇宇这么优秀的演技派凭此片无法夺魁金像奖感到相当惋惜。8.3
2022.11.29(及前一晚分两次)重看。陈冠希的角色让人脊背发凉,骨子里透出非常自私的恶,对人命极其冷漠,得不到的就毁掉,即便对刘嘉玲暂时不舍,也能很快自洽,日后自得其乐。“中规中矩的好片”就是所有都做得很对,但并没有什么惊喜可言。情节跌宕,但跟《教父》一个路数,都拍脑袋想做成啥那就必然可以做到,只有想不到,重点不是如何达到目的过程,而是各种关系的牵绊与制衡。剧情有点中二,经不起细推,但爽文就不是让人推敲的。2016.1.19说:那可真是每个人脸上都能捏出水的年代,每个角色都很生猛,演得到位,看着爽。俩小嫩鸡其实跟刘梁不是很像,但很符合角色,都演出了自己的心思。节奏很抓人,剧情跌宕起伏,整体看下来感觉得到一种一气呵成的气儿。香港好演员太多,演黑帮警匪真是游刃有余,加上这样有趣的叙事结构和黑色气质,确实挺棒
无间道的前世今生...吴镇宇实在是太有味道了...
为什么前传都不怎么精彩
一切都是因为陈先生...我一都没怎么看..
第二部是拍得很好的简化版黑帮故事。
为了让陈冠希和余文乐有发挥空间,强行给他们加了太多复杂背景,搞得人际关系贼混乱,看着费劲。对话写得干梗倔脏,谁说话都那么不受听。吴镇宇太行了,独自把这个乱糟糟的剧本拉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
3.5,比较无感陈永仁的塑造是近乎崩坏的。且不言琛哥不可能留仇人的弟弟在身边,单说阿仁,“我是警察”这种空洞的正义很难成为将他塑造得近乎六亲不认的合理理由——更何况警察本身也处于灰色地带。这与BA中白洲梓的困境是类似的——vol3.4对阿里乌斯小队的补完让vol3.3中的她显得冷血到近乎忘恩负义(她自始至终没有给过纱织一句道歉,甚至在以为自己杀了她之后第一反应竟是为自己回不去与日富美的日常而痛哭),而无间道第二部对阿孝的塑造又让阿仁显得吃里扒外。要说区别,就是小梓的行为起码具有足够的正当性,而且vol3.4多少试图找补了一下她的人设。虽然我本来对梁朝伟那个角色也无感就是了。最喜中段阿孝坐在警局中运筹帷幄搞死手下四个头目那一段平行蒙太奇,很带感吴镇宇演得确实不错,想看边水往事了评分:B
虽然吴镇宇的倪永孝确实很棒,但这部前传看完是失望的,人设的补全反而让人物变得拧巴奇怪。特别是陈永仁,当警察的动机不再那么让人信服,第一部中向警校校长遗体敬礼的一幕那么经典,前传却完全丢开这个点。黄志诚和韩琛的关系还勉强过得去,但张耀扬的这个角色实在是浪费演员,全程花瓶,可以说整部电影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对于这版“少年无间道”我感觉两位男主角再演技还是有一定欠缺。也或者对于港片儿的一些表演不太理解所导致的。感觉第二部比较失败
第一部虽然看起来复杂却是个简单的故事,第二部故作高深,也几乎推翻了第一部的所有人设,黄警官不是个好警察,韩琛原本没有野心,要做好人的刘建明妖气十足地摧毁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单纯的悲情卧底陈永仁硬按上一个黑帮背景,所有人都仿佛跟第一部的不是同一个人,更别说有了这层关系的陈永仁如何还能去韩琛那里当小弟?吴镇宇演的是好,但这个角色感觉也并没有什么意义。就记住了刘嘉玲很美。为了拍而拍的续集。
单独挑出来没一场戏是能看的。糟糕的肢体动作、夸张的神情、烂俗的台词、不搭调的配乐、无意义的倾斜镜头、错乱的剪辑点。各种雷点满满。而且不觉得迈克柯里昂式人物放在港式黑帮的格局里太大材小用了吗?白瞎吴镇宇的演技了
四星半;大牌卡司各有亮点,角色阐释不平面有层次,人性化的立体形象,光这一点就见高低,看到的不仅仅是打打杀杀利益分配,更多的是人在各环境里的适应、纠结、成长、转变,以“人”为“本”讲故事、带动剧情,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当剧中人物都“活”起来,你会被他们感动。
看过这个开始四处找吴镇宇的片子看
把buff都加在陈永仁一个人身上也太假了吧……无间道1、2,又名《警察一败涂地》
我是看了元元敢给三星我才敢给二星的。之前一直没敢说。怕人家说我没品位,现在想通了,谁怕谁啊!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嘛!
陈冠希再帅也没感觉啦!根本坚持不下去啊!后面半部直接拖快进了啊!
比1厚重,败笔出在阿仁这个角色,余文乐的演技太差了,被陈冠希秒杀,人物也立不起来,写成倪家的孩子,无论怎么解释,最后被琛收留都是BUG。三星都给吴镇宇,拉高了整部的档次,确实有教父的味道,但剧情配不上吴的演技。
无间道系列是用来看配角的,可惜廖启志,杜汶泽,张耀扬全都没有戏份,光给俩屁孩演了。就黄秋生烧车那场戏还行。吴镇宇就不说了,这部肯定不是他最好的。97末世情结真是看厌,文艺正能量的要死
三部中也就看得进去这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