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线串起近代小史。
对话语言极其优雅。
影视效果一流。
质疑爱伦坡,理解爱伦坡,成为爱伦坡。
不适合寻求治愈的人,适合寻求最后一击击溃自己的人。
每个孩子以及每个孩子代表的阶级,族裔,他们的死因都深藏意味。
死神才不是什么反派死神身上居然最有人性。
希腊神话的当代版。
不容错过
官方实锤了Verna的身份:在官方的维基频道上确实是一个恶魔,原文见下Verna is a shape-shifting demon. Described as the executor of fate, she returns to Roderick and Madeline decades after their initial meeting to massacre the heirs of the Usher fortune at the height of Fortunato's power.
改编自哥特侦探小说鼻祖爱伦坡的经典IP,由《鬼入侵》编导迈克·弗拉纳根进行解构并再建构,期待值拉满了!
不知道这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会为这部作品注入怎样的活力呢?
改编的台词之中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表达呢?
看了一集的小编马上收集了一些实用又有趣的表达,一起来看看吧!
1 the Pym Reaper
死神皮姆,在这里编剧将原本的死神一词 the Grim Reaper 中间换成了律师皮姆 Pym 的名字——由星战老角马克·哈米尔饰演,是亚瑟家族中的不败律师,因而获得了这么一个称号: the Pym Reaper 。
说到西方的死神 the Grim Reaper ,人设为骷髅形体、身着黑斗篷、手持镰刀以收割(reap)生命。
剧中皮姆律师也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物,编剧这把玩得6啊再看下一个跟咱死神律师有关的:2 a blast
“收到死神皮姆发的文件,真是令人愉悦。
”这里的 blast 意指 an enjoyable and exciting experience 欢乐而刺激的经历,用在这里起反讽的作用,谁想被皮姆发律师函呢🙃
3 beg to differ
“玛德琳不这么认为。
”表示不赞同,也可以直接说 differ ,比 disagree 更委婉,语气更温和;还有一个词:object ,侧重对某一具体计划、行为或做法等表示反对,语气强烈,剧中 the Pym Reaper (皮姆律师)在法庭上提出的反对,正是该词的名词形式:
beg to differ 语气就更为礼貌婉转了。
4 Period
就此打住,就这样,话就到此。
简洁有力的表示已作出决定、不想再讨论某话题了、不再多说,本意是指句号这个标点,想象下给这件事划上句号是不是挺形象的?
同样表示打住,剧里还有另一个表达:5 skip the soapbox
soapbox 一词的说法源于以前人们自带肥皂木盒(当作垫脚的台子)到公园去发表演说,美剧中也经常看到领头人会站在一个小台子上发表政治抗议,soapbox 就是指这个台子,引申至人激情澎湃地发表观点(get/be on your soapbox)这个意象,口语常说 Get off your soapbox !(下台吧!
)表示打住,像剧中的说法也可以这么用。
6 painkiller 止疼药
把病痛都通通消灭的东西,就是止痛药,这个 XX killer 的表达不仅实用而且很有意思,例如除草剂 weed killer ,蚊香 mosquito killer ,还有一个师奶杀手 lady killer(这个说法是不是就这么来的?
)说到 killer 就让我想起一个双关语的笑话:serial killer 和 cereal killer (两者发音一模一样),可谓是英语脑筋急转弯必选题。
剧中还有一处提到 killer :
这里也是像 lady killer 一样指的是精彩、极吸引人的意思。
7 get ahead of oneself
“我得意忘形了。
”get ahead of oneself 指太开心了以至于不知所以,高兴过头忘乎所以的感觉,想象下当你的行动跟不上思想的时候,可能就达不到目标,要缓缓了。
8 mole & informant
剧里借角色给我们上了一节词语辨析:同样是指告密者,mole (原意是鼹鼠,引申为潜伏的间谍)指渗透到我们之间的外人,而 informant 是我们之间将信息外泄的人。
9 Right behind you.
“你先过去吧。
”我马上就过来/就在你后面来,非常实用的口语表达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说:I'm coming up ! / Coming right up ! / Be right up !
In/Just a minute !
10 have some dignity
“别内斗了,要点脸吧。
” dignity 是美剧常见词了,做人就讲究一个尊严嘛,保持自尊/体面 :retain one's dignity ,失去尊严: lose/beneath one's dignity 。
留点尊严就是剧中的表达 :have some dignity 。
11 make no mistake
“毫无疑问,我们会找出是谁的。
”用于强调自己所说的正确性(尤其是对严重或危险的事提出警告时),语气严肃,表示(对于这一点)别搞错/别误会/毫无疑问,其他类似的口语表达(语境较轻松):No doubt. / Without a doubt. / Without question.Definitely. / Obviously.
第一集看下来真是直呼过瘾!
尽管不是浓郁的哥特风,但能依旧吸引人看下去!
如果本期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麻烦点点赞支持一下吧!
|本文作者:Carina|审校编辑:Wind|总 编:大风哥Wind
提到美国奇幻恐怖文学,爱伦坡和洛夫克拉夫特是两座绕不过去的高峰。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游戏和大众传媒的助力,洛夫克拉夫特以及他所创立的“克苏鲁神话”体系逐渐被大众所知,而在最初深深影响了洛夫克拉夫特的爱伦坡却依然十分小众。
埃德加·爱伦·坡不过就在最近,Netflix上架了一部名为《亚瑟府的没落》的美剧,本剧对爱伦坡的多篇作品进行了整合和现代化改编,看完之后让我这个也曾那个读过一些爱伦坡作品的观众大呼过瘾,想要跟大家一起从两方面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由于此前的中文译本一直将爱伦坡的那篇作品翻译为《厄舍府的崩塌》,且本剧豆瓣条目也是如此,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仍然称这部剧为《厄舍府的崩塌》。
1.影视化新思路熟悉“克苏鲁神话”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大IP还有一个外号就是“影视化改编坟场”,原因在于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都是写于上世纪前期,如果改编完全还原原著,往往达不到原文中洛夫克拉夫特想要表达出的效果,所以才得到了“坟场”的称呼。
而克苏鲁神话的另一种改编方式,就是将这个体系中的怪物设定单独抽离出来运用到电子游戏等内容中,但这又往往会令没有了解过克苏鲁神话的人群产生误解,以为洛夫克拉夫特只是一个能写出各种奇怪设定,但却并不恐怖的二流小说作家。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但相比起来,对洛夫克拉夫特产生了深深影响的爱伦坡在作品影视化改编上的难度要更大。
因为爱伦坡的作品大多出现在19世纪,他笔下的那些古老的故事更难被今天的观众所认同。
而且,作为开创了多种文学形式的巨匠,爱伦坡的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艺术评论等多个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即使是在他的恐怖小说里,也总是充满复杂的情节和心理描述,用充满诗意的修辞去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波动,这为影视化改编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然而,正是看起来非常艰巨的这么一个活儿,却在《厄舍府的崩塌》这部剧里被漂亮的完成了。
作为执导了《鬼入侵》、《睡梦医生》等恐怖片的导演,迈克弗拉纳根在这部剧里既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还能将爱伦坡的诸多名篇甚至是诗歌都融合在其中而丝毫不显得突兀,而且爱伦坡作品中的那种对于死亡和孤独的阴郁感也表达的十分到位。
在忠于原著还是自我创新的问题上,这部剧也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因为爱伦坡的这些名篇都各自成章,所以主创团队一个虚构出来的家族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然后再用每集一个著名作品的方式,对爱伦坡的经典作品进行改编。
而且,深入到每个故事的改编中,我们也能看到用心之处。
比如第二集改编自《红死魔的面具》,原著中是一群贵族对肆虐的红死病漠不关心,躲在遥远的城堡里终日狂欢,最终,一个戴着血红面具的陌生人出现在宴会上,当面具被揭开时,这座城堡里无论多么富有或高贵的人,都无法逃脱死亡的收割。
而到了剧中,这个故事则被改为了在一群犯罪分子和目中无人的富二代共同组成的银趴上,戴着骷髅面具的红衣女子送来死神的召唤,酸性液体从天而降,带走了几乎所有富贵之人的性命。
可以说,这部剧里每一处对爱伦坡原著的改编,都做到了在创新的同时又还原了原著。
对于原著粉来说,这部剧里处处都是惊喜,自己熟悉的各个桥段一一浮现眼前;而对于路人观众来说,这部剧也完整的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让他们既看到了爱伦坡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又不会觉得有多诘屈聱牙和故作深沉。
我想,这部剧无论是对于爱伦坡还是洛夫克拉夫特作品的影视化改编,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后面有没有人会学着这个路子继续进行改编,很值得期待。
2.正义只在故事中实现在这部剧中,厄舍家的主心骨是罗德里克厄舍和玛德琳厄舍兄妹,这对天资聪颖的兄妹靠着出卖良心和与魔鬼签订契约,从一穷二白到接管制药厂,最终凭借着成瘾性极强的止痛药打造出一个超级富有的帝国,而他们的止痛药也带走了无数普通人的生命。
最终,契约到期,魔鬼前来收割走了所有厄舍的灵魂,而那个庞大的制药帝国也分崩离析。
而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剧里的厄舍一家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剧里最后的恶有恶报,却只能停留在故事之中。
1913年,一个名叫亚瑟赛克勒的男孩降生于美国纽约,聪明的他一路成长,最终成为了世界医学领域内的顶尖专家,并且率先创办了医学类刊物,还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和捐助了许多科学机构,促进全世界医学和基础科学的发展。
亚瑟赛克勒不仅致力于医学的发展,也是醉心于艺术品收藏和捐赠,出资支持了全世界不少的博物馆、艺术馆,今天北大校园内的赛克勒博物馆,就是当年亚瑟赛克勒资助成立的。
亚瑟·M·赛克勒1952年,亚瑟赛克勒与两个弟弟一起共同创立了普渡制药公司。
到了80年代,这家公司研发出了强效镇痛药”奥施康定“,这种止痛药虽然在治疗疼痛方面作用显著,但也有着很强的成瘾性。
赛克勒三兄弟对此,赛克勒家族领导下的普渡制药却选择了掩盖事实的做法,一方面,他们给权威医学专家们提供巨额资助,让他们在公共媒体层面为奥施康定站台;另一方面,他们大量雇佣销售人员对基层医生发动进攻,通过贿赂等手段打开下沉市场,让奥施康定成为底层人民止痛的日常用药。
奥施康定的盛行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普渡制药的财富飞涨,二是以奥施康定为开始的阿片类药物滥用成为席卷美国的灾难。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单单2017年美国因滥用镇痛药物导致的死亡人数就约为47,600人。
滥用镇痛药物如今已经成美国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打开这扇地狱之门的,正是普渡制药生产的奥施康定。
奥施康定其实在一开始,对于奥施康定的成瘾性问题就引发了少数人的质疑,普渡公司面对这些疑问的处理方式也简单粗暴,那就是砸钱,要么花钱收买你闭嘴,要么花钱找律师打官司让你闭嘴。
但当奥施康定所引发的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已经形成滔天巨浪的时候,普渡制药才发现,这次砸钱已经不管用了。
2021年,面对过度推销导致药物滥用等多达2600项指控,普渡制药最终承认了所有指控,并且在赔偿受害者83亿美元和解费用后宣告破产。
然而,普渡制药背后的赛克勒家族却几乎毫发无损的顺利抽身,并且有消息指出,一手主导了奥施康定推向市场的理查德赛克勒早在普渡公司认罪前已经通过合理的法律方式转移走了140亿美金的资产。
目前,虽然美国仍然有不少州政府没有放弃对普渡制药的索赔,但由于其已经倒闭,法律程序进入了更漫长的处理阶段,而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大门,则永远也关不上了。
其实近些年来,关于这件事的影视作品也在不断涌现,比如《成瘾剂量》、《疼痛杀手》等,各大艺术机构与博物馆也进一步和赛克勒家族划清界限,从停止合作升级为主动对其“除名”。
但从朴素的道德观出发,依然难以让人平息怒火。
而在这部《厄舍府的崩塌》里,我们看到了几乎是1:1复刻赛克勒家族的厄舍家族每个人都遭遇了极为可怕的死状,我想,这也许来自对赛克勒家族犯下罪行却逍遥法外愤愤不平的主创团队的一种实现正义的方式吧。
只可惜,这种正义也只能在故事中实现了。
#厄舍府的崩塌# 鬼入侵团队+爱伦坡小说改编我一整个爱死“长久不愈的疾病总算结束了,终于战胜那名为活着的热病”最喜欢第一个(意料之内的震撼)、第五个(华丽的慢镜头)和第六个死亡(清醒之下的凌迟)有钱人的帝国是如何运作的果然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想象不来的。
有钱人的子女背负的最大诅咒或许就是要做出些超越父母,或者能让家族姓氏不再专属父母的事业来,最终可能也掏空且压垮了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开篇第一集“这么轻轻一倒就是你的两倍年薪,不尝试下你年薪的味道吗”(让我秒仇富里面Madeline Usher和Verna的台词都很好品,诗歌也是。
最后的最后,我想到的是皮姆“抛开股票期权房地产,真正的财富,你有什么?
你没有家人,没有子女,没有在意的人,但人人都有心爱之物,这份爱里就含有筹码”“no……我没有筹码,我不会被人当筹码,我这70年从未被男人或女人当过筹码,这点我不会让步。
事情也快结束了,我想我会坚持走到最后一步。
”他只是整个故事的配角,但我能理解他,自己的某些坚持哪怕邪恶也好,愚蠢也好,都不会让步。
一个能以一敌六的律师,却没有想逃脱(他有机会),也没有为自己辩护一句,坦然认罪接受老死狱中的结局。
厄舍府的崩塌缝合了好多爱伦坡的作品,看到后面反而从单纯看剧变成了带有目的去观察谁的行为对应哪部作品了小弟派对的死呼应红死魔的宴会被猩猩杀死的小妹和莫格街谋杀案有一点点关联,凶手都是大猩猩还有游戏投资男对应很经典的黑猫,当时看的时候还担心他伴侣被他杀了不过还好没事黑人女一直听到心脏工具的机械声应该是泄密的心之前一闪而过玛德琳和乌鸦对视了一开始从棺材里爬出来反而变成了兄妹的母亲还有那个喜欢给健身操老公安排剧本的大姐的项目叫金甲虫大姐觉得那个和自己穿着一样绿衣服逐渐取代自己的女人性转了威廉威尔逊,但是为啥在发布会误伤砸到小妈呀小妈挺可爱的惨惨的。
后面在房间里到处找那个女人要杀了她像威廉威尔逊要决斗杀了那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最后敲碎了最后一块镜子消灭了对方自己也死去了 莉诺在给她母亲放蛇坑与钟摆,一部改编爱伦坡的老电影后面那个废物绿帽癖大哥不停给他躺在病床上的老婆乱用药,最后开始拔牙就明白过来是对应贝蕾妮丝了最后大哥在建筑爆破中被腰斩就是陷坑与钟摆最后一集终于点出蒙特亚葡萄酒了,一开始就觉得男主和上司的关系很符合还有一些人名的对应,那个处理事情看起来很令人安心的老头艾瑟皮姆应该是亚瑟戈登皮姆,黑人侦查员奥古斯特杜邦是莫格街谋杀案里面的那个侦探的名字剧里出现了几首爱伦坡的诗,有印象的是海中之城和安娜贝尔李整个剧的主线,罗瑞克和奥古斯特对话过程来自地下室的敲击声,钟摆,雷声等还原厄舍府的崩塌原著讲故事的场景还是不错的,爱伦坡书粉狂喜
爱伦坡作品搬到现代背景也拍得有声有色的,美国哥特的浪漫基因碰撞多元文化倒也不算违和。
首尾Eliza、Rodrick和Madeline之死对应 《厄舍府的崩塌》,Prospero 《红死魔假面舞会》,Camille《莫格街凶杀案》,Napoleon 《黑猫》,Victorine《泄密的心》,Tamerlane《威廉·威尔逊》,Frederick 《陷阱与钟摆》,Rufus《阿芒提拉多的酒桶》,《金甲虫》意象一闪而过,拔下的牙齿让人想起《贝蕾妮斯》。
更不必说那显而易见的原句台词,《亡灵》、《乌鸦》、《梦中之梦》、《安娜贝尔李》…大体而言这些作品被串联得相当不错,诸如AI和Cleopatra这样的细节也都一一回收,所以作为坡粉观感很舒服,仿佛观影过程也是一种文学解谜小游戏。
从恐怖故事角度出发倒算不上出彩,虽然氛围渲染得不错,但惊吓场面还是较为依赖jump scare,死法和造型设计倒是也都挺有意思,只不过出现得多了也就没感觉了,无非“哥们姐们又来老爹这儿刷脸啦”。
大体气质偏向于古典恐怖,毕竟有原作故事打底,起码俩老头在老宅里喝酒讲着有关死亡的故事味道就很对。
角色的塑造也还是不错的,女性角色都要比男性角色出彩一些。
Verna大概正是那只乌鸦,而在这里乌鸦便是死神——她并不是无情的屠夫,时隔多年前来索取她的报酬,在带走Usher家的孩子之前总还会给出选择,只可惜这个家族早已朽烂,也唯有那位名为Lenore的少女能在回到天使怀抱之前得到些许慰藉并且安然离开。
Verna的确是美丽的、慈悲的,倒是很贴合爱伦坡对于死亡的描绘,从这点出发她真的是一个顶顶浪漫的角色。
而Madeline从 《厄舍府的崩溃》里的鬼魅幻影变成一个真正的狠角色也令人惊喜:她可能是 Cleopatra ,她不允许男人压过她,她聪明、骄傲、果敢、狠辣,很多时刻她做出卑鄙的选择,但从结果来看她总是胜者。
或许Annabelle Lee是她的对照组,因为这位红发美人就是传统定义中“贤妻良母”的化身,心存正义并理想主义但又柔弱而惹人怜爱(我觉得Madeline x Annabelle Lee的GL真的很好吃),怪不得Rodrick没有与其他露水情缘再婚,颇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
而Lenore就是Annabelle Lee的延续,美好而纯洁的女性却心碎、坠入死亡的怀抱,齐活了,这就是爱伦坡笔下的至美。
因为放到了现代背景这个家族狼人杀(x)的故事的确很《继承之战》,也很明显地能从角色的族裔性向设置上感受到自由派口味,这些设计本不会影响故事的走向,所以我觉得能让Usher家的孩子以及Dupin是少数族裔和LGBTQ都是可爱的可能性。
当然也能在大段化用爱伦坡诗作的台词里寻找一些社会思考,比如Madeline饮下杯中酒时那段慷慨陈词…嗯,很棒的台词(但不支持资本家甩锅哈)与一流的表演。
所以说Rodrick的财富不仅没能喂养孩子们反而把他们挖空榨干,但倒霉的犟骨头Dupin却能回到他那由爱意滋养支撑的家中,而倒下一个Usher家族总还有千万个Usher家族垄断着什么压榨着什么扼杀着什么。
你们资本主义坏啊!
总体看下来还是蛮喜欢的,一下想起了《征服者爬虫》:这出戏真是五光十色——啊,常记心头。
千万莫忘!
人群不停追逐“幻影”,伸手捕捉,永远失望,绕圈回旋地兜来兜去始终回到同一地方,剧中情节多的是恐惧和罪恶,有的是疯狂。
爱伦坡书迷绝对不能错过的一部剧集,每一集都是对爱伦坡最负盛名的短篇的致敬,小儿子的派对,死神着红袍到来,致敬了《红死病的假面具》;第二个死去的白发被猩猩所杀,暗示了《莫格街凶杀案》(好像是这个名字);第三人的死就更明显了,《黑猫》,不过我原以为会把他的男朋友砌进墙里致敬原著;黑妹医生的改编是我觉得最牵强的,明显是参考《泄密的心》,但是改动太大,也改的不好,有点没头没尾了;然后是大儿子的死《陷坑与钟摆》;还有一个女儿的死我没太看出致敬了什么,只能通过她的公司名字看出《金甲虫》;最后是老厄舍杀死胞妹,自不必多说,致敬的是同剧名小说《厄舍府的倒塌》。
然后公司前老板的死也致敬了一部短篇,名字忘了,是把仇人(邻居?
)砌进了酒窖里。
总之,剧本身质量中等,但在爱伦坡迷眼里绝对是一场好戏
男主罗德与魔鬼用自己的子孙后代换取了财富与地位,在精神上信仰却被逐渐侵蚀;与之相反的是,被他抛弃并杀害的妻子李,她的善良和对内心信念的坚定正是她难以被替代的精神财富,可惜她的孩子们被父亲用金钱所诱骗,并且给他们灌输互相斗争的意识来促进他们成长,其实他对他下一代子孙的教育以及对爱人的残忍,正是他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的枷锁。
原生家庭对于他的影响深远,以至于他从小都想要取代资本家,并超越资本家,对自己的孩子用残忍的方式鞭挞,对于陪伴他的人也是一种利用的关系,所有的一切都不及他在董事会和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于金字塔尖来的重要,哪怕是踩着千千万万的尸体上过去,他也要让他的“医药帝国”屹立不倒。
这个剧整体故事性很强,叙事是从男主与律师的座谈开始的,倒叙进行,娓娓道来男主的一生,但是对于结局全员死亡不是很满意,尤其是善良的孙女一心想着要救母亲。
这个结局仿佛在说上帝只是在一旁驻足旁观,即使恶魔的剑指向正义的人也无法阻止。
Karma is the devil's contract…以前是《鬼入侵》还有《鬼庄园》,之后还有过《午夜弥撒》,这次这部,个人觉得可以叫做《鬼催命》…那时而神秘女子时而黑色乌鸦的存在,她并不是罪魁祸首,只是一个执行者,一个信使而已…如果用没有灵异元素的语言讲述,这是一个一个刑事案件嵌套在一起的故事。
比如说,多年前被老板引诱的秘书生下了一对兄妹还住在老板隔壁,而她天生的遗传性疾病让其最后的日子里面并不好过在兄妹面前死而复生还杀掉了他们的父亲…比如说,这对兄妹成年之后鬼使神差的进入他被杀父亲生前的公司无论是妹妹的主意还是哥哥心中的默许,他们一起联手不单单打败了联邦调查机构还把公司掌权的高层封进了新公寓的地基之内…再比如说,随后的几十年中,他们顺风顺水的,制药公司以生产止痛药剂发家,这个过程中无数人受到影响,或者是滥用药物或者是药物成瘾,为此家破人亡的,妻离子散的,浑浑噩噩的,一睡不醒的…再比如说这对兄妹的亚瑟家族逐渐壮大,虽然妹妹没有子嗣,但是哥哥却拥有六个子女(有些人会担心zzzq不要担心这里给了一个说的通的理由,因为他的私生子们都是不同的母亲,所以,他的子女们不同口音不同相貌不同肤色也就理所当然了嘛)…这么多年,他们做过的亏心事儿一定少不了,刑事案件也罄竹难书吧…再比如说,他的这些子女在一周之内相继这样那样的失去生命…而这些刑事案件最后却也都是不了了之,因为最后这个家族的掌舵者也死掉了,象征他们存在的亚瑟府也成为了断片残垣…亚瑟家族的血脉彻底消失于这个世界…亚瑟帝国的剩余财产被亚瑟最后一任妻子继承,成为一个慈善基金会的启动资金,随后这个慈善基金会做了不少事情…医学上的故事呢,亚瑟家族,从兄妹的母亲开始,有一种遗传病,成年后发病,会出现幻觉,会幻听,还会有各种诡异行为,据说和血液和心脏有关,而他们的母亲就是这样死去,还可能会死掉之后短暂恢复生命体征,然后再死去,所以,亚瑟家族的第三代成员乃至第四代也许就是一周之内相继发病死掉的…灵异版本的故事呢,魔鬼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候选人,与自己签订契约,去在这个世界上经营因果,而亚瑟兄妹的成长过程一直被魔鬼关注,直到他们人生的第一个高潮,1980年时候的酒吧之夜,他们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桩罪恶…魔鬼派出了自己的信使,神秘的女子,她来到酒吧,与兄妹交谈,开出了自己的条件和要求,可以让兄妹一生几十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在时间到了的时候,兄妹两人连同他们的后世血脉会一起消亡…兄妹答应了契约,几十年打造了亚瑟帝国,过上了物质财富堆积的生活,而亚瑟也有了庞大的后世家族成员,但是六个子女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问题…然后魔鬼派出了自己的信使,合同的执行者,神秘女子回来了…她是小儿子impat上面的神秘闯入者,见证了穷奢极欲的派对最后成为人间炼狱,收割了小儿子…她是生物实验室的女保安,也是大猩猩,成功的死掉了社交公关达人的半边脸颊…她是神神秘秘的宠物店店员,也是神神道道的黑猫,让游戏玩家最后坠楼…她是应召女郎,窥到了大女儿内心深处让其最后自我毁灭…她还可以让另一个女儿对于机械心脏从信心满满到毫无信心,最后杀人又自杀,她还直接安排了大儿子的"电锯惊魂"死亡…最后的最后,她收割了兄妹二人,亚瑟家族公墓前,她做了最后的悼词…这笔交易明显还是魔鬼是最大赢家嘛…总得来说,拥有"剂量成瘾"类型的故事内核,制药公司商业帝国止疼药剂救人也害人,也拥有"爱伦坡材料",小说诗歌俯拾即是,这两种元素合理结合,串联出一个中等偏上的材料作文,看的很过瘾,个人对于主创"活学活用"爱伦坡元素的做法很喜欢,有着地方细节很还原,有些地方改编又很大胆,而且融入不少现代问题与观点,每一集的开篇就说了这一集的爱伦坡元素每一集结尾处字幕滚动时会延续剧情时候的音效,每一集故事即是独立成章,整个八集却又是一个完整的两天时间线的故事,有着让自己会心一笑的地方,比如说,那位调查员最后在公墓前说自己要回家去看自己的丈夫了,再比如说,亚瑟兄妹的妹妹,这个角色个人真的很喜欢,这种赤裸裸的坚定的个人意志的执行者即使面对魔鬼依旧面不改色甚至可以努力去想各种漏洞去补救,让人佩服,相反的,亚瑟从青年时期到老年时期,每次看起来犹犹豫豫但是最后坏事不都是他自己先做的么,然后亚瑟兄妹的妹妹不要孩子,亚瑟家族的那位律师也不要孩子,他们都知道那句话,"牵挂是软肋",最后三集中,爱伦坡诗句和词句密集,听着很过瘾,整个作品前后呼应首尾衔接,浑然一体,而且鬼入侵团队的作品居然加入了一点点墨菲那种美恐的嘲讽味道,倒也不算违和,个人评分9.0分,推荐指数五颗星。
走流程了有点。绿色大姐那段就很无聊
属于是混改了
胡编还低端,两集弃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到最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反正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想不到是部这么有社会责任感的恐怖剧集,直奔《成瘾剂量》而去了。吸引我看下去的是每集死一个人的设定,谁是下一个?会怎么死呢?花式作死的场面总是挺爽的,但是要忍受冗长无聊的对话,这些台词才开始听上去挺有逼格的,不过到后来就会觉得厌烦死了。
延续《鬼入侵》手法。主题依然是大家庭,不过这次是相反的。
最喜欢的剧集总会在年末查漏补缺时出现。没法说有哪里不好,改编的形式非常妙,结构很精巧,并不觉得刻意更觉得像一首韵律和谐的诗篇。角色够抓眼,玛德琳和安娜贝尓和死神女士你们一家搞个大三角我会全然爱上。用光很讲究,音乐普通但倒也没有无聊到处处惊悚,总之观剧体验极佳,两个晚上哐哐看完还顺便多吃了一大堆零食贴膘。
我反倒觉得这一部是麦克弗拉纳根结合了爱伦坡原著阴森扑面的气质下做出的最有趣的商业改编,一改他以往超长待机的铺垫式叙述,重点直接就放在了开头,他让你看见这座大厦的坍塌,然后再从地基构建,我们回溯每一个子女畸形的人生,然后回到最朴素的善恶有报。诚然坡神的作品变得只剩下了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但是仍然饱含十足的诚意,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乌鸦和黑猫,游走在这些罪人的阴影之间。算是近期看到的暗黑类剧集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了。(我倒宁愿你借爱伦坡的壳讲一个哥特式继承之战也不想再看一部靠一只吸血鬼感染村庄就去讲宗教伦理的无聊志怪了。)P.S.卡米尔到底做错了什么啊,她又美又聪明还一直在帮家里人收拾烂摊子最后还被自己姐姐搞出来的烂摊子挠死了,她两个助理后面相爱抛弃她我真的差点大笑而死。
4.0分。
台词谁写的他妈的是怎么做到画面这么阴森死相惨烈这对话又山水又是星空搞人煽情的
网飞拿着美恐的大数据拍了爱伦坡短片
爱伦坡的成瘾剂量之美国恐怖故事之死神来了……也不能说不好看但看完以后开始质疑自己为啥要看这个(……)
第二集结尾你知道这个剧 holy shit!第六第七WODEMAAA!但你从头到尾只在乎那一个人的名字 玛德琳!
《成瘾剂量》的社会议题叠加《继承之战》的桥段,此为内核,再涂抹上一层哥特的黑灰油漆,此为外表。一集死掉一个人,猜测谁是家族内鬼,神秘女人贯穿全剧,总体而言,有点哥特氛围,有点心理惊悚,有点超自然,有点内心自我审判的幻象,看下来离阿婆更近,却就是离爱伦坡很远。
今年最惊艳的美剧之一,渐入佳境,后半程径直令人想起当年《鬼入侵》的观感。以一个家族两周时间的坠亡录,将爱伦坡众多经典恐怖故事融为一炉,又明晃晃加入大量当代社会议题——从药物滥用、资本权势、阶层问题到性别平权“一锅端”。真是一场层次丰富、风格邪魅而又颇具野心的叙事/视听/议题表达的“设计大赏”。魔鬼的事业,从来都是人类既有之物。
充满了zz正确的剧,男男,女女,黑人,亚裔,就差个跨性别了,一家子精神病,全靠幻觉推动,剧情稀巴烂,在这上面倒是很用心
这是在干什么?两集弃
看不进去 弃
作为一部恐怖剧集,里面唯一让我觉得恐怖的是我在观看过程中展现出的强迫症似的对恶俗的忍耐力和对结局的窥探欲。相比起《鬼入侵》,主创江河日下的创作力没有让我感到惋惜,相反是他们原创性的消解和对话题性的追逐让我觉得恶心。
混搭风的爽剧,有钱人的花样死法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心情复杂,像看网飞翻拍亚当斯一家的《星期三》。爱伦坡审美不好拍,忽略原作的话也是合格“电子榨菜”,恐怖不足,娱乐有余。但脚趾头想也知道要是没有原作光环哪来那么多热度。还有都说了弗拉纳根你不要写剧本、专心导演拍戏,术业有专攻,网飞又不差你那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