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了流浪狗应该有的形象,美化了极端爱狗人士的所作所为。
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养了一街的宠物,这个已经不是离谱的问题了。
没钱,没时间,没地方,没食物,没预防,没扎结。
我寻思你们父母还在世的时候也没见你们家养了这么多。
果然还是父母见了双人打系列。
爱狗养狗绝对不是一时兴起。
伪爱狗电影还是赶快滚。
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会导致他人失去工作流落街头成为流浪汉呢?
注:此笔记乃我一贯风格,啰嗦的废话+无重点无中心的乱侃。
啊,果然我是陷入欢乐儿童剧的怪圈里了。
叫嚷着要看点深沉的电影,结果连续一个星期不断想着预告片的场景,终于在这个周末拉着某人飞快的奔去看了。
因为之前逛街的缘故,所以是在城中心的一家影院看的,比平时贵了整整一倍。
结果号称不太爱看电影纯粹是够义气陪我来的某人笑的比我还开心。
那那,结束放映以后仔细一想情节,真是漏洞蛮多的。
不过我爱这电影,爱狗狗们,爱对“家”这个温暖的字有执念的那群孩子。
想必好莱坞一半以上的特技狗都出动了,群狗狂奔真是吸引眼球啊。
环肥燕瘦,任你挑选,每只狗都有不同的性格,爱狗的人定能在此片中获得高度愉悦。
但也并不是说除去狗就一无是处了。
全片都很注重强调“home"这个词,两个主演的家,狗狗的家。
小演员的演技很出众,姐弟分离那里我差点就哭出来了,当然合适的配乐也是关键。
看大屏幕就是好啊,色彩鲜艳,狗狗的表情,小演员眼睛的特写让影院里不时充满了感叹声(说俗套一点就是“萌”),大概每个帧都可以截下来当桌面了。
那譬如说有个笑点就是,片末的时候那个黑人叔叔(囧,记性不好,名字给忘了)从高处走出来的时候,喧闹的人群发出了“who are u"的疑问,此人左掏掏右掏掏,最后掏出一个徽章,“social service",人群静止了一秒钟,然后集体无视此人。
这,这,叫职业歧视不?
我发誓那刹那人们的目光直接固化为一个字:切。
结局嘛,当然是皆大欢喜嘛。
感叹了一下小黑妹你好漂亮,男二我看你顺眼了。
然后出来以后与某人的对话模式大致如下:- 一起出去租房子吧,养狗吧- 好啊- 我想养那种,这种,那种。。。
- 我也是。。。
- 可是狗其实很难养好诶- 对啊。。。。。。
- 我们出去住吧,养狗吧- 好啊。
- 为咩都这么可爱啊可爱啊可爱啊啊啊啊。。。。。。
此对话与“小男主好聪明好厉害”穿插循环了近二十分钟。
然后,恩,还是第一次听见电影完了有观众鼓掌的。
儿童们都看得很欢乐啊,咳咳,我们大人也是。
废话就这样结束吧。
又:说说预告片,迪斯尼的啥啥先生,当以下对话发生以后:- please let me in.- no.据统计影院里至少有三处在重复此对话,包括我= =。
那,就列进list好了。。。。
我的bolt还没看呢!
先说标题..恩..那个狗厕所,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哇那个金碧辉煌的消防栓啊哇还有配套淋浴措施啊小男孩的所有创意都很是搞笑啊天才小设计师一枚社工大叔的最后那次演讲,赚走了我一大票的眼泪水啊虽然..没有养过狗狗,不过狗狗的电影啊书啊看的倒是不少狗狗的忠诚,可爱,我想还是等到我真正养了狗狗才能真实体验一次吧还好还好,最后是完美结局收场看到姐弟的那对摇滚寄养父母的出现...我囧一记...然后,推荐这部片子给了我的小妹妹看虽然看字幕对她来说有难度...
整个电影就是典型的美国轻喜剧线路,惯用的恶搞和夸张表现手法。
一开始Friday可爱的形象就直插内心,“夺取热狗“的情景铺垫一下子就让观众进入了导演要的效果:轻松。
后面,就开始导演的一个个精彩情节,两个寄人篱下的姐弟、一群流离失所的机灵狗;姐弟的热心、开朗、善良,流浪狗的可爱、机警、呆萌,不断的反复对比交织,形成强烈的反差。
同样是无家可归,寄人篱下,两个化学催化剂在外界的不断压制下,在观众看来反而充满了无数珍贵的情结。
每一个关于狗的电影,总要有追逐主人的经典场面,就如同警匪剧必须有追车、爱情戏必须有误解一样,一只狗奔跑在荒原上、大街上或是穿梭在人群里,才能真正的把电影推向高潮。
只是这部电影有点夸张,结尾处无数流浪狗奔跑在大街上的场面,路人止步、警车让道,总之要和之前的众狗落网、姐弟分离形成强大的反差!
结尾处,没家的姐弟、流浪的狗都找到了归宿,在Dave念着每一个狗狗的名字和来历时,所有的观众都会被感化,就会联想起加菲猫的坏萌、精灵鼠小弟的机警、小黄人的呆萌、冰河世纪三人组的惺惺相依。
不足之处在于,如果能够有一两首美妙的背景音乐作为衬托,那简直就是更美妙了!
放弃一切做对的事情,这样的生活可以拍成一部电影。
一对孤儿放弃去好的收养家庭,只想留下来照顾所有的流浪狗狗,不求结果,不想能够坚持多久,只是觉得理所当然应该这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这是人性。
作为人,最需要的去做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从根本上感到快乐。
但是大部分人好像忘记了去这样选择。
让还记得这样去选择的人变成了电影传奇。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人性?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选择幸福的能力?
美国电影总是一再地告诉你,选择人性,永远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
你一定要相信。
也许是因为最近烦燥的事情太多了....总是跳着看完这部片...自己喜欢狗 也养了只金毛...可是看这部片的感觉还是不如.Marley&me...难道这个就是长大了???童心被社会磨灭了??
一直很喜欢看这类型的片子:狗狗、情感……这么多的狗狗,看的我是时而开心,时而难过。
哎,忽然想到自己小时候养的那条狗了,但是现在地方条件不够,所以不能养。
喜欢这部电影,推荐
从小就喜欢动物,植物,无所不喜欢,无所不爱。
似乎所有的动物在我眼里是奇特的,充满灵性的,何况是狗狗和猫猫呢嘿嘿。
感觉里面的主角就是我和弟弟的翻版,曾经偷偷地瞒着家人养着各种小动物,鸟儿啊,蜂蛹啊,老鼠啊,鸭仔啊狗仔啊猫仔啊,貌似--种类繁多到记不清了·······有些小可爱还是爸爸买来送给我养的--看到“Hotel for Dogs”兴奋得不得了,狗狗好多,满屋子都是^0^,貌似自己也随着剧情过了一趟狗狗瘾,啊有机会也要满屋子是猫猫。
回到小时候吧,开明的爸妈给我和弟弟的“放养”,让我们过足了有小可爱们的夏天,谢谢爸妈哈哈
如果你也喜欢小狗,你一定要看这部电影。
可爱的星期五和好多好多的小狗,充满梦幻的旅馆,各种各样奇幻的发明:狗狗厕所,狗狗浴室,狗狗健身房,自动的餐桌······从一开场,你就会喜欢上星期五,圆溜溜黑乎乎的大眼睛,自动升降的小篮子。
后来加入了几个同样喜欢小动物的年轻人,大家一起建起了一个梦幻般的旅馆。
可是成年人的世界总那么现实,于是梦想与现实开始交锋了,当然,和美国喜剧电影一般的套路一样,最后大家温馨结局。
也许你会觉得这太过于乌托邦了,怎么可能是现实呢?
但请你不要说这是骗小孩子的,因为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温情这样的感动,不是么?
本来刚开始看的时候,对女主还挺有好感的。
结果弟弟女友看到的时候惊呼说以前在Chapter书店里工作的时候见过她。
好像是为了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来书店做签书会来着(她是那部电影的女主角)。
说她态度傲慢,高傲得不得了.同事们找她说话跟她打招呼眼睛斜着看都不回应的。。
结果越看她觉得她越讨厌了。。
星星完全给Friday和Bruce小弟还有Phoebe了!
看到片尾那些狗狗的主人们和狗狗们的合照,觉得温情无限!!!
P.S.:记起来了,是“Nancy Drew”(南茜朱尔)
很算用心的电影呢,我可知道调动狗狗有多累~而且!!旅馆要不要这么高度自动化!!
两个缺爱的孩子把渴望的爱移植到流浪狗身上,相互取暖。内容太理想主义,虽然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机关设计是最出彩的部分,但是也是最经不起推敲的部分。全体汪酱演技真的好到哭,都在怀疑是不是本汪出演的了。
好多狗狗!最惊喜的是 Phoebe!!!
有意义么?
太可爱了!居然还有菲比,脱线风格一点没变。
3
一对没人收养的孤儿却收养那么多的流浪狗,在我们这个经济为主导社会,爱心是多么奢侈的字眼。一部夸张的充满喜感也感人的影片离,折射出一个国家制度所呈现的人性。
我是有多喜欢看儿童片?
好多狗狗好多狗狗好多狗狗好多狗狗好多狗狗好多狗狗好多狗狗好多狗狗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萌死了
我们买了它就要照顾它们一生,一辈子的承诺这是~
虽然太不靠谱了,但是狗狗都好萌!!
乱搞一气 但小朋友勇于改变制度的notion挺好
和狗狗一起的日子,是最开心的时候。一个旅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至少,这是一个温馨的家。请善待你的宠物,莫让它们老无所依,漂泊天涯。
狗狗们都太萌了,那么多名犬成为流浪犬太戏剧化了也~Emma Roberts还是很养眼的~
爱狗人士没有理由拒绝。
姐姐笑得很青春啊~~~
一部低龄片,也算影射了孤儿领养问题。
@哥哥家 同他一起
好俗烂片,狗不错。
非常套路爆米花电影,女主挺顺眼但有点无聊。奇在一天随意看了两部电影都有唐钱尔德…上一个是卢旺达饭店,妈妈说看的不开心就选了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