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海德

하이드,Hide

主演:李宝英,李茂生

类型:电视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4

《海德》剧照

海德 剧照 NO.1海德 剧照 NO.2海德 剧照 NO.3海德 剧照 NO.4海德 剧照 NO.5海德 剧照 NO.6海德 剧照 NO.13海德 剧照 NO.14海德 剧照 NO.15海德 剧照 NO.16海德 剧照 NO.17海德 剧照 NO.18海德 剧照 NO.19海德 剧照 NO.20

《海德》长篇影评

 1 ) 如果今 敏拍写实电影的话

1普鲁斯特曾经说过,通过看女人的胴体来理解欲望,就像小孩通过拆解钟表来理解时间。

但是,如果只是没有可供理解的欲望呢?

如果没有寄托前行,在任何人眼里,你都将只是个瘾君子,是个Loser。

你自己也只好认为自己是那样子。

这大抵是埃斯基尔·沃格特(Eskil Vogt)上一部参与编剧作品所要讲的道理。

这部作品名例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最后一年十佳片单的作品,名为《奥斯陆,8月31日》(Oslo, 31. august,2011),导演约阿希姆·提尔(Joachim Trier)。

阿希姆·提尔的上一部作品,也就是处女作《重奏》(Reprise,2006),是沃格特与提尔初次的长片合作,在更早以前,大约在此五年前,他们还在提尔的最初两个执导短片中进行了合作。

《重奏》讲的是两个不同年轻作家的境域,反应到现实中,提尔和沃格特的创作或许还进行了自我代入。

当然,这只是种猜测。

这对挪威电影人搭档的下一部合作作品,将是(第)一部英文片,《比炸弹更响》(Louder Than Bombs),提尔和沃格特共同编剧,在纽约史坦顿岛拍摄,这是约阿希姆·提尔执导的第三部长片。

“通过看女人的胴体来理解欲望,就像小孩通过拆解钟表来理解时间”,就像这句《奥斯陆,8月31日》中的引用,《盲视》中失去视觉的女人又将通过何种途径去了解人的表情(情绪)?

在色调明亮鲜活的绝望中寻找希望,《奥斯陆,8月31日》延续了提尔处女作《重奏》的风格,现在,我们看到的沃格特自编自导的处女作《盲视》,似乎也是这样,当然,就电影的主角本身来说(盲女作家或盲女作家养成……包括跟提尔合作的那两部电影,主角都是类似陷入困境的作家角色),是不可能看见色调的,因此,影片中的色调都将是视觉化的虚构。

2《盲视》利用旁白来引导递进剧情,这点跟《重奏》中的感觉如出一辙。

总体来说,旁白是一种混淆视听,是为了让不可靠叙事以不令人察觉的方式融入。

而不同于《重奏》中的旁白,《盲视》的旁白又来自主角(盲人)这个不可靠叙述者之口,这就更加暗示了不可靠叙事成份。

这种第一人称的旁白,有点像最近《黄金时代》中不同的第三方在镜头中的旁白对剧情递进所作的影响,也就是说,这样的旁白或多或少是带有迷惑性的,至少是主观的。

但这样不确定性的旁白却能为戏剧本身带来一种接近舞台剧质感的提升。

但片中的不可靠叙事并不完全都是旁白,旁白只是一种引导机制,待到不可靠叙事的部分自行生长的时候,影片中就以一种空间异动来暗示,就像咖啡馆/公车的五分钟(2732min)、以及紧接着的中断插曲的转场(转至盲女作家敲键盘暗示虚构性)——这种空间异动,通常也表现在剪辑中不同场所的切换对接,但更显著的特征还是一种视觉化奇观的展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到后面的五分钟高潮(7580min)迎来了眨眼般的效应:在你眨眼之间,是否存在前后两个不同世界?

影片就将这样的效果很自然地表达出来了,将依据不可靠叙事所牵引出来的平行世界交融在了一起……这么说来,人眼本就是剪辑利器,最原始的剪辑设备,不是吗。

另一方面,除了旁白和恰到好处的配乐之外,影片还有大量的声乐留白,这样的留白出现在现实中也出现在虚构中,甚至说出现在旁白中(如果我们忽略掉它的声音属性,将它以文字想象的话)。

这种留白就像是影片结束之后出现的黑幕白字,是一种深淀,是对飘逸形式感的稳固,同时是纪录片模式的,是予以现实感的提醒。

除了配乐和留白的感觉相去甚远之外,不可靠叙事,还有特别是将倾向于心理活动的幻觉、幻想、以及虚构视觉化的手段,另外如对场所、及窗户、玻璃等的意象(包括像咖啡馆/公车五分钟那样的场所对心理状态的暗示,还有像48分那段脱光了贴着窗户镜头远去这段及其后这段相应的极具暗示性的电影院彼得·博格丹诺维奇的电影《面具》片段),都会让人不禁想起今 敏。

会让你联想,如果今 敏拍写实电影的话,大概就是这样的效果。

这比之前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黑天鹅》(Black Swan,2010)——典型的今 敏式心理活动视觉化的表现手法的模仿(关于今 敏式的视觉化的心理表现手法的论述可参见横田正夫的《今 敏监督动画作品中的视觉化的心理表现手法》http://read.douban.com/ebook/1332495/)——更加贴近今 敏的感觉,只不过前者惯用的不可靠叙述者是作家,而后者是偶像明星,前者给人的感觉清冷,而后者火热。

在今 敏处女作《未麻的部屋》(Perfect Blue)中,虽然影片的层次着实会让人一不小心就犯迷糊,但是通过解读影片的影像剪辑还是可以大致分清这三方面:真实线,其次就是乱入的各方对未麻的从未发生过的想象部分(特别是狂热粉、同时包括未麻本人),最后就是以想象形式在现实上演的部分(倾向于一种表达形式,可以理想为梦想与现实的交汇);如果加上剧中剧,那就是又一重更深的虚拟现实了。

就结构上,《盲视》的情况也有似于此。

3由圣丹斯协会(Sundance Institute)主办的2014圣丹斯电影节(2014 Sundance Film Festival)于2014年1月16日至26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盐湖城、奥格登以及圣丹斯等多地举行。

电影节将世界电影竞赛单元(World Cinema Dramatic Competition)(圣丹斯独立电影节第一次增设“世界电影竞赛”单元是2005年的第21届)的最佳编剧颁给了《盲视》,算是一种肯定,也希望这不是写而优则导的埃斯基尔·沃格特的唯一绝唱。

 2 ) 一个盲女臆想出的淫乱世界,却也让人沉迷深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影天堂(ID:dianyingnews)英格丽失明了。

完全失明,什么都看不见。

每天送丈夫出门上班后,她就摸索着泡一杯咖啡,然后坐在窗边的椅子上发呆。

有时候,一呆便是一整天。

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能感觉到丈夫出门后又悄悄回来。

不出声,就那么坐在另一张靠墙的椅子上,偷偷观察着她。

丈夫似乎还有了外遇。

他虽然口口声声赞美她的肉体,但晚上宁可敲击键盘,也不想跟她亲热,无论她怎么主动和诱惑,他都无动于衷。

反而在网上跟另一个女人聊骚。

且聊天内容不堪入目。

网络那端的女人名叫艾琳,跟前夫离婚后,从瑞典搬到了挪威的奥斯陆。

丈夫和这个女人很快就见面了。

俩人对彼此印象很好,相谈也甚欢。

然而,正在饭桌上娇嗔害羞的艾琳,眼前突然一黑,接着彻底失明。

之前她也有失明的迹象,如今与别人丈夫约会期间双目失明,丑态百出,算不算是报应?!

原以为艾琳失明后,丈夫会对这个女人失去性趣。

可俩人还是回了艾琳家,上了床,滚了床单。

一夜情后,艾琳怀孕了。

男人却提出分手并建议她把孩子拿掉。

原因是她一个盲人,照顾不好孩子,再者,即使生下来,她也永远不知道孩子的模样,无法亲眼看着孩子成长。

这个男人就是一彻头彻尾的混蛋,是个好色又没担当的渣男。

不仅玩弄了艾琳,还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妻子英格丽。

他跟妻子说要出席公司庆功会,实际上却跟几个男女躲在一间房一起开了个淫乱趴。

看到这,你是不是很同情眼盲的妻子英格丽?

她独自一人在家,行动不便,无人陪伴,还遭到丈夫背叛。

可事实真就如此?

不,并非如此。

事实上,这一切的荒唐和不可思议都是女主英格丽的幻想。

失明后,她变得焦虑又敏感。

眼睛看不见,脑子却更加活跃。

她总觉得丈夫对自己不忠,幻想躺在自己身边的丈夫正在跟别的女人云ooxx。

艾琳是她虚构出来的情敌。

埃纳尔也是女主幻想出来的人物。

埃纳尔是个变态单身男。

人长得丑陋又邋遢,喜欢偷窥,还有特殊性癖好。

他每天穿梭在城市街道,视奸每个从他身边走过的女性。

有时还偷偷跟在人身后,细嗅女人身上的味道,触摸女人金色发梢。

他住在艾琳隔壁楼,每晚都能看到洗过澡擦拭身体的艾琳。

他还刻意跟踪过艾琳,并故意制造机会跟对方搭讪。

为什么女主要塑造这样一个猥琐男?

为什么艾琳被塑造的那么凄惨?

为什么这两人就不能幸福的在一起?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幸福啊!

因为女主太脆弱和不安。

失去视力后,她内心充满了恐惧,以至于让她开始怀疑自己拥有的一切。

而艾琳的遭遇便是她最大的恐惧。

她怕失明后的自己被嫌弃,被抛弃,怕丈夫不同意眼瞎的自己生下腹中还未成型的孩子。

电影《盲视》的导演是曾荣获金奖编剧的艾斯基佛格。

这是他首部长片作品且一鸣惊人。

横扫国际各大影展,拿下柏林影展最佳欧洲电影奖、日舞影展世界电影单元最佳剧本奖,以及入围挪威奥斯卡七项大奖。

《盲视》透过独特的叙述结构,用影像来表现人的抽象意识和思维,将幻想与现实无缝对接,完美呈现了一个盲女的精神世界。

盲女在黑暗中对抗孤独,在孤独中寻求安慰,最终现实和幻想世界在空间、人物达到一种“共视”的相遇。

盲女也摆脱内心的脆弱和偏执,勇敢走出家门,再次面对这个充满危险却又精彩纷呈的世界。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你能多些幽默感。

 3 ) 《盲》:愛,讓人盲目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編劇艾斯基.佛格(Eskil Vogt)自編自導的《盲》,一如片名所示,故事主角是一位名喚英格麗(Ellen Dorrit Petersen飾)的盲眼女人。

不過,與其說導演關注的是生理性的盲,我倒認為電影中的盲多了一個層次,是心理上的盲,尤其是指在愛情裡的盲。

電影伊始,英格麗站在門口送丈夫出門上班,看似親暱且溫馨的夫妻日常舉動卻在兩人幾乎零互動之下進行,彷彿預示兩人關係的疏離。

丈夫走後,英格麗倚靠觸覺為自己泡了一杯茶,並在窗邊的椅子上坐下;一旁的舊茶包提醒著我們,這是英格麗日復一日的生活。

由於英格麗的眼盲,其他的感官遂變得更為敏銳,讓她得以接觸周遭事物。

在英格麗靜得異常的一天裡,各種聲音格外突顯。

就像《聽風者》強化聲音,突顯盲人的聽力一樣,即使再細微的聲音都能進入英格麗的耳朵。

這些聲音點綴英格麗的日常風景,卻也反映出她的孤寂與不安。

些微的碰撞聲,讓敏感的英格麗以為早已出門的丈夫仍在家,有趣的是,她的下個動作竟是打開收音機,讓整個空間充滿聲音。

這個舉動令人不免猜想,英格麗是否意圖遮掩所有聲音,害怕她的想像會化為真實?

「什麼是真的並不重要,只要我能清楚想像就行。

」或許是孤寂與不安吞噬英格麗的理智,也或許愛的激情本來就使人盲目,想像逐漸掩蓋過真實,電影的敘事也不斷在兩者間跳躍。

導演以兩對男女的交錯,反映英格麗的真實世界與想像世界,紊亂卻巧妙的剪接讓觀眾頓時如墜五里霧中,摸不清何者為真、何者為假。

透過這樣的表現手法,觀眾得以輕易感受到英格麗的心理衰弱,甚至是分裂。

從電影的脈絡來看,艾納(Marius Kolbenstvedt飾)和艾琳(Vera Vitali飾)既可看作她筆下的人物,也能視為她自身分裂後的投影。

片中,英格麗對丈夫騷首弄姿,極盡挑逗之能事,在展現性欲的同時卻又自嘲:「就算是自己的太太,被盲女口交應該很怪吧?

」顯示兩人之間的疏離,或者至少可以說眼盲(殘疾)的英格麗為自己設立起框架。

如同她全裸貼在玻璃窗上,即使已將自己完全展露出來,仍存在一道透明/看不見的隔閡。

因此在她的想像世界裡,艾納只能藉由上網看各式的A片、窺視、跟蹤這些方式來滿足性欲,就連躺在身旁的丈夫,英格麗也認為他在上聊天室和別的女人調情。

英格麗的想像幾近病態,不過激情本來就是理性的對立面,哈洛德.柯依瑟爾(Harald Koisser)和歐依根.舒拉克(Eugen Maria Schulak)的共同著作《愛、欲望、出軌的哲學》(Wenn Eros Uns Den Kopf Verdreht,2005)提到:「占有欲、執著和嫉妒盤據了日常生活,抹煞了自在平靜的氛圍,而那卻是溫柔和愛的存在條件。

」愛是雙面刃,既能使人美麗,亦能醞釀出嫉妒、偏執和恐懼等情緒,不僅如此,愛還能瓦解我們,使自己不再是自己;至少不是熟悉的自己。

在丈夫的要求下,英格麗/艾琳就算心中不願意,最後還是出席參加宴會,卻是以怪異的服裝和妝容現身。

這一幕暗示我們:倘若為了愛而迎合另一半,反而會看不見真實的自己,最終只會顯得怪裡怪氣。

電影末尾,英格麗為了去藥局買驗孕棒,終於走出家門,這象徵著她跨出自己所設下的框架,願意去探索、感覺這個世界,而不是只躲在家中。

人唯有透過感覺才能認識自我,此舉更讓英格麗得以整合自我、找回自己,並開啟與丈夫互動的可能。

因此當英格麗自慰時,一旁的丈夫不似先前只顧看著電腦工作,而是直視著她。

觀看,讓彼此存在,這也是愛的前提。

愛,早已不是什麼特殊的命題,艾斯基.佛格卻透過「盲」作為譬喻,輔以細膩的敘事手法、獨特的劇情架構和巧妙的剪接,賦予愛情故事一個嶄新的面貌。

 4 ) 一种无能

重新审视每一个角色,如果希望通过人物来建构剧情,在《盲视》中,必然会是失意之举。

关于时间、空间、剧情的剪辑与构筑的精妙,《盲视》已被交口称赞。

既敲断真实叙事的连续性,又无缝地将虚构接驳,我们看到了电影“训练”观众的另一种可能,复杂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讲故事的人。

一个盲人的世界,她到底在乎的是“看”到什么,还是“想”到什么呢?

以“盲”作为电影的客体—— 讲述盲女Ingrid的故事,又以“盲”作为主体 —— 盲女Ingrid讲述了臆想中的故事。

这种选择是故意增加了影片叙述的难度,让剧情更复杂混乱、迷离不清。

在劳拉.穆维(Laura Mulvey)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中,她提出了“窥淫癖”(scopophilia)的观点,“窥淫”指的是出自观看的性愉悦。

个体具有一种想要观看他人的性欲本能,而这种意识集中的观看可以引起特殊的欲望和满足。

男性的凝视(Male Gaze)带来视觉的快感( Visual Pleasure),女性的角色担当承担凝视的对象。

但在本片中,女性作为主角,尽管在视觉画面上仍然展示了“裸露癖”的责任,但因为想象的加入,女主角Ingrid通过创作故事而拥有了“凝视”的能力,这种能力决定剧目中的男性角色看见什么,不能看什么。

但这种主动选择,是否就能躲避男性欲望的投射与侵蚀?

失明的世界,到底是更好还是更坏,是缺陷还是创伤,是一种无能的惊喜,还是一场关于想像与现实的博弈?

影片从说明想像的技巧为开端,失明的女主角Ingrid重申,记忆会模糊,会衰退,需要用想像来训练,来创造。

在她所创作的故事里,辫子男Einar是个性瘾成癖的独居男子,靠黄色录像发泄欲望,与真实世界的女性产生距离。

如果目盲是将Ingrid与现实世界隔离的物理原因,那么辫子男作为与其对立的身份-男性,相反的生理设置-强壮、健康的,而出现在故事里,则是她最直观的心理投射,对自身缺失的需索及渴求。

大楼里的窗户,是连接本剧虚拟与幻觉的开始。

眼睛经常被喻为心灵的窗户,窗户也是窥淫癖这个行为的最好日常通道。

这些都是与“目盲”这个主题紧紧相连通过窗户,主人的生活轨迹被一览无余。

辫子男也通过窗户开始窥视Elin ── Ingrid所创作的“女主角”。

影片随Ingrid想象的故事继续发展,Elin与女儿的对话值得玩味,不希望女儿察觉自己的孤单,于是编造老朋友来访的谎言,但当女儿深入询问下去,如朋友的名字,职业等,Elin开始慌张失措。

这也恰恰验证了影片开端所讲的“越多关于细节的想象,才能让想象变得更真实。

” 想象不可能空穴来风,它一定是基于我们的记忆、现实再创作,每一次从女主角的故事回归到现实时,我们就会得知,她的职业,所看的综艺节目,正在听的音乐,甚至是手中的红酒,都成为了臆想故事里的元素。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道:“欲望已变成了记忆。

”当现实与记忆有差池,欲望便受到了最无奈的阻隔。

Ingrid对辫子男的描述是,“互联网无法让他体会触摸那些胴体的感觉,抑或是被触摸的感觉”。

这也抒发了Ingrid的焦虑,其实恰恰来源于她的记忆。

因现实的变迁(新公寓,新环境),记忆变得不可信,不可靠,每一次都需得到第三方的确认,才能继续前行。

于是想象成为了一处避难所,她可以突破边界,随意擅改。

另一方面,当丈夫Morten向她介绍自己的建筑模型时,当她拒绝参加他的庆祝派对,我们又能看到,想象带给了她新的恐惧——未知。

这种游走在主/客体之间的影像逻辑,话语的多样性,叙事的结构让建立在性别差异的文化定义变得不可界定,这无疑是个有野心的尝试。

本片在2014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的编剧奖,Eskil Vogt在与约阿希姆共同创作《奥斯陆,8月31日》(Oslo, 31. august)时已颇受关注。

北欧风格的冷语者,抑郁的孤独美学,在描绘后现代的人物心理挣扎上,Eskil Vogt已驾轻就熟。

但如何将艺术片拍得不“沉闷”,其实是一个比拍商业类型片更大的挑战。

电影节作为一个涵盖了观影、评选、明星效应、商业发行,甚至是政治语权的一个多维平台,是调和独立艺术制作与影视产业的特殊渠道。

欧洲三大电影节一向钟情艺术电影,但总被诟病其曲高和寡。

美国的圣丹斯电影节近年受关注的程度不断攀升,不仅来源于平艺近人的评选模式,设立观众评奖, 另一方面,也一直被称为是艺术导演转换跑道执导主流商业电影的跳板。

《盲视》虽然气氛冷峻忧郁,但充满悬念的剧情拼接让人能紧跟其中,而最后的正面结局也让整体的压抑得到缓和,正如剧中Ingrid最后所说那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世界,有时是黑暗中的光明倒影。

本文发表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5 ) 爱与焦虑

这是一个有关焦虑和爱的故事通过描写一个盲人的心理活动“没人想和一个有焦虑问题的人交往”所以,片中丑陋 可是同样有焦虑问题的英格丽,注定首先成为了女主的信仰寄托 相信他,从而丈夫亦存在信任的可能前后对比可以通过对“丈夫偷溜进来”的心态的转变。

关键的转折点是丈夫对孩子光临的明确欢迎这似乎是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关于维系家庭的共同的主要工具梦是伪装过的潜意识欲望那白日梦(写作)呢?

是对内在刺激的反应刺激越重,表达越荒谬对盲人来说 臆造一定会令代入感越来越真实盲人,没有常识,也就没有常人的判断能力和孤独有类似之处,与社会有天然的割裂层都能表达出日常的一定程度的无聊也都会寻求内心深处的安慰因为触觉的减少,所以盲人的感觉会更加真实这是因为 信任感建立的艰巨,足以发达了她们的感知能力从另一面亦重复了我的认定:眼神本可以看透本质只是现代人更愿意在常态下当它作标签过滤器“我也不知我能撑多久”想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道德思考:当一个家庭遭遇不幸时,你宁愿按部就班接受可预期的毫无生机的悲凉死寂,还是家庭的某位成员以某种“不怎么道德”的方式首先寻求解脱,从而令家庭重现可能的生机?

传说中,某些成功人士,他们的第一桶金,在道德层面上都是多多少少不清不楚

 6 ) 难能可贵的自我娱乐技能

当孤独成为不可避免的生存状态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学学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玩耍。

显然Ingrid是这方面的高手,整部Blind都是她的自我玩耍,玩得开心,玩得刺激。

聪明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失去视力的Ingrid更能够肆无忌惮地专注于自己的欲望。

丈夫,单亲妈妈,猥琐胖大叔,都是她的欲望玩偶。

在最后Ingrid和丈夫对峙的情节中,丈夫冲她大吼,“这就是你所想象的?

把所有事情都和性联系起来?

”一股子不屑。

当然丈夫的质疑实际是她自己对自己的质疑,就如同开篇猥琐大叔手淫过后把A片删除掉一样。

面对欲望,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还是其他的什么欲,满足之后的我们都会稍微自嘲一下,“平时装得像个人一样,真到这事上还不是跟条狗没有什么区别。

”人嘛,都是“贱贱”的。

为什么Ingrid会想象丈夫出轨?

不仅仅因为失明过后丈夫对她不再亲热,而是从一开始这种想法就根植于她的心中,和所有人一样。

他会和陌生女人聊骚,和她吃饭上床。

当然,这个女人的胸要大。

这时候Ingrid强大的幽默感来了,还有什么比捉弄自己丈夫更好玩的么?

大胸女突然失明了,甚至做爱的时候会睡过去,然后她怀孕了,打扮的跟只发情的火鸡一样出现在丈夫所有同事面前……她玩得不亦乐乎,高潮过后便是理智来袭,回到了二人对峙的情节。

片子结尾说,“我们会变得好起来的,只要他别再那么无趣了”。

无趣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也许比失明还要可怕。

一个有趣的人,比如Ingrid,即使失明了,也可以过得很好,她享受自己独处的日子,这是许多睁着大眼的庸庸百姓一辈子也无法体会的,Ingrid知道她比他们幸福多了。

 7 ) 一朵脆弱而敏感的幻想之花

失去视力的事实,以及伴随而来的生活、婚姻等各种焦虑,在不安、猜疑、自卑和欲望压抑的浇灌之下,孕育出一朵脆弱而敏感的幻想之花。

一如很多欧洲小众片,手法是大胆的,创意是不拘的,画面是梦幻的,意识是横溢的,然而跟着女主跳跃穿梭在漫无规则的意识中,无疑也让观片过程也是痛苦而恍惚的。

当然,能把意识流的东西如此成功的搬到银幕,已经是强大画面语言能力的体现,该片无数的奖项就是证明,但是,犹如对被众多追捧的意识流文学类似的个人看法,低俗如老夫,始终认为没有真实的故事框架而构思其上的意识流,终归缺乏世情之坚实基础的飘渺妄想,不免落了下乘,看罢让人心里空落落,而后弃之如旧履,遗忘于时光,不复再阅或思量。

 8 ) 梳理电影情节,太乱了,幻想和现实傻傻分不清

剧透剧透剧透【纯幻想】女主幻想了辫子男和他的种种癖好,辫子男是个内心极为孤独的人,为引起他人注意假装星战迷、因为722爆炸枪击案别人注意他而感到快乐。

辫子男代表女主的孤独和对性的欲望。

然后又幻想了Elin,以及生活的一堆琐事,代表女主失明后对婚姻的担忧和怀疑,所以幻想的Elin也失明了。

然后交代了一下辫子男暗恋Elin。

一直偷窥她,在超市放音乐吸引Elin注意。

【现实中幻想】唱片掉了被丈夫接住那段是女主的幻想,幻想丈夫坐在后面一直看自己。

还幻想了拿识别颜色的机器去识别丈夫屁股。

代表了女主渴望与丈夫亲密生活。

幻想自己上街走路(然后脱光了贴在窗户上没理解)【两种幻想并行】要命的是,女主幻想了现实中的人物,也是整个电影交代的内容。

幻想丈夫建议辫子男上网约炮(这段里一会在餐厅一会又到列车上,原因女主自己说的:“当我想到写什么的时候,故事就变得没有逻辑,我应该构思一下的。

”所以是女主的幻想混乱了一下造成的)后来女主闻丈夫的衣服,做出了“很臭很难闻”的表情,丈夫真的去健身了,说明已回到现实,现实丈夫给她介绍建筑模型,女主答应丈夫去参加party,然后两人睡觉去了。

女主临睡前幻想了丈夫在网上勾搭Elin。

女主想着想着竟然给了丈夫一记肘击!

说明女主已经有点分不清幻想与现实。

滚床单后有一个小低潮:女主内心开始自责、丈夫输入完又删除的“我们努力了好久…”我觉得是基于现实的,交代他们一直想要个孩子但是没怀上(为结局做铺垫)以上的幻想都来源于女主“我失明了,我老公会不会背着我干坏事”的内心写照。

之后基本是幻想现实双线发展,丈夫也分为幻想丈夫和现实丈夫。

双线发展也混淆了幻想和现实,比如女主犯困睡着了,辫子男也睡着了,Elin在滚床单进行中也睡着了。。。。

女主发现自己怀孕,Elin也怀孕了,并且是幻想丈夫的。

现实与幻想开始交融。

最后到party部分,现实party是丈夫公司庆祝,幻想party是个淫乱的性爱party。

现实中,女主穿新裙子不合身(做铺垫),拒绝了现实丈夫的party。

待在家里幻想了Elin穿了件不得体裙子去party找幻想丈夫算账。

【幻想混合现实】性爱party败露,Elin痛心离开。

女主现身大骂:“我当初为什么要嫁给你,我当初是怎么想的!

” 幻想丈夫变身,成为现实属性丈夫,并质问女主:“你发什么神经,你觉得我喜欢玩这种角色扮演吗?

” 吵了一架,剧情又一转折,场景转到女主与丈夫初识的餐厅,现实属性丈夫说:“你真的认为我会带其他人来这里吗?

我爱你,你明白。

”女主找酒,现实属性丈夫继续展现暖男性格:“你怀孕了不该喝酒。

”并让女主看现实中自己的糜烂模样,女主顿悟,原来丈夫一直爱我并没做坏事,我自己太糜烂了应该做出改变。

随即现实属性丈夫消失。

辫子男喜当爹抱走Elin,代表欲望与怀疑走向正规。

(party这部分全发生在女主的幻想中,现实属性丈夫与现实丈夫是两码事,一种出现在幻想中,一种是现实中的真•丈夫)【现实】女主从幻想中醒来,在幻想中经历了怀疑—混乱—醒悟三个阶段,决定重新做人,换好衣服来到外面去药房买验孕棒,丈夫(也就是真•丈夫)得知后一脸灿烂的暖男笑容说明了一切。

最后,女主继续坐在洒满阳光的窗前幻想,Elin牵着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站在阳光下与辫子男挥手。

代表女主重新做人成功,成为了妈妈也会得到丈夫的更多关心与爱。

电影结束,皆大欢喜

 9 ) 《盲视》观心

(第六十八期)大隐小众电影小组观影会

当我们不能向外观察时,才开始转向内心的审视。

这原来是一部心理片,通过虚实参半,如梦如幻的镜头语言刻画出女主的内心戏。

其实也可以书就说整部电影都是女主的内心戏,是自己和自己斗争与接纳的过程。

导演用一种印象派似的或动漫分镜似的技巧,通过快速闪现与切换场景营造环境的氛围,女主一边写自己的故事,一边演自己的故事,一边回忆渐渐消失的自己的过去,即出现了三个时空的交错,处处都有伏笔和溯源。

片中完全由女主创造的两个人物,一个丑陋、有性瘾、害羞、却内心善良,一个年轻、漂亮、有性吸引力、却丑态百出,他们都是女主内心的投射。

她怜悯焦虑害羞的男性角色,给了他善良的心肠,而嫉妒年轻讨丈夫喜欢的女性角色,给了她百出的状况。

导演把女性内心的细腻、敏感、不安、焦虑、恐惧、纠结、患得患失和胡思乱想都较为深刻的表现了出来,让人欲罢不能最后发现,去和自己内心的念头博弈,揣测他人的行为和意图,都是行不通的。

而接受自己的想法,并全然投入其中,也不失为一种解脱的方法

 10 ) 盲女的心路

最近看了一部很小众的电影,盲视一位容貌一般身材绝佳的妹子意外失明天天在家枯坐,性的欲望时时刻刻冲击又担心家庭的分崩,丈夫的变心于是开始构思小说天天宅在家中看A片的某男与丈夫聊天的某女都是自己人格意志的各种化身片子最最绝妙的地方就在那些阴冷灰白的背景当最后晚宴的一幕幕出现,幻化出各种场景真是让人击节赞叹,不知道似真似幻女主演技也很赞

《海德》短评

今敏式风格,阿特伍德式文本。完全『盲』的声响导向剪辑(坐在咖啡馆,有公车经过便瞬移上车;家中醒来下雨,便瞬间进入雨中;本无人的房间,空气流动如呼吸就成了人)。失去视力后如影随形的不安,与有了孩子后突如其来的放肆,说到底也都是『盲』。

3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用将想象部分具化的形式来表现盲人的纤弱心理,随着女主角心境的变迁,在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命运也会转变,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派对那场戏,女主角的自我投射可见一斑。值得称赞还有片子的剪辑,虚实不断交错,令人拍手称赞。

5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结尾让人有点小暴走。反正其他没懂。女主的眉毛感觉很瘆人。

10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还行

14分钟前
  • 老苞米
  • 还行

什么乱七八糟

17分钟前
  • 張小澈
  • 较差

逼格太高..欣赏不能

22分钟前
  • 小胖丁
  • 较差

跳跃

23分钟前
  • 天涯孤客
  • 还行

那些少儿不宜的镜头拉低了本片的逼格

27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最大贡献是剪辑,形式上甚至有些突兀生硬,但能如此流畅地将现实和虚拟对接,且并无牵强感,实属难得,至少探索到了拍摄意识流动行之有效的途径;整体结构也较出彩,从女主叙述逐渐扩升为全知,从后窗式情景推拉到另一层面的叙事,直至所有层面的人物发生交集;又一部脑洞片。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CTN地,电影拍成这样都不如高数课本有意思。

32分钟前
  • 打遍天下不还手
  • 较差

将一个人因不安全感产生的幻想拍得如此真切,甚是牛逼

33分钟前
  • 曾于里
  • 推荐

猜忌、不安中的情欲幻想

37分钟前
  • water
  • 还行

盲人的脑洞都这么大么?

41分钟前
  • 磚家
  • 还行

实质就是一个盲女的不安全感

46分钟前
  • 擦肩而過™懶
  • 还行

没看懂,演员也丑哭了

51分钟前
  • 向阳逐光0811
  • 很差

影片想要强调的并不是视觉的盲视,是心灵的盲视,是我们在脆弱时的不自信与灰暗面。没有人可以爱我们,没有人可以接纳我们,只是当我们勇敢一步,打开天窗,或许在投进的阳光里,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我们也值得幸福。想象,现实的转换剪辑值得称赞。

54分钟前
  • Morgan
  • 还行

看着挺神乎的,但是也很累,对这种电影欣赏无能。不过倒是能体会电影要表达的盲了的女主内心的不安、矛盾和恐惧,用这种手段来展现是挺好的~

59分钟前
  • 白夜行走在1890
  • 还行

呃,评论这么牛的电影,木有看下去,我觉得是,电影不是英文的原因。。。

1小时前
  • 高筱筱
  • 较差

想象与具象的深度对话,幻想与现实的亲密交流。从坠陷自我困境的臆测和沉默,到探视内心世界的观察与剖白,再到攻克灵魂围城的自由和述说。从身体跳跃到呼吸,从视觉蔓延至触觉,细腻的,孤独的,自觉的,动人的。

1小时前
  • Muto
  • 力荐

本来也就是《改编剧本》《登堂入室》的类型,但两性关系描写太棒,上了一个台阶。

1小时前
  • cj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