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被抛到了连蛇鼠都不存在的荒岛,我要挣扎着活下来,但也许我没有活下去的能力与运气。
生命如此渺小,却又如此的执著与顽强,理念与信仰支撑着人的灵魂。
生命的岔口,人生的岔口,DO OR DIE,我们需要的是勇气与信心。
找到了TOM HANKS2000年的电影《CAST AWAY(荒岛余生)》,断断续续地看完,心里有说不出的震撼!
一个信奉“THE WORLD IS ON TIME”的FEDEX员工CHUCK,终日奔波,饱经风霜。
在一次速递中遇到了空难,潮水将奄奄一息的他带到了一个荒芜的小岛,他开始了鲁滨逊式的生活,整日以椰子和螃蟹为食。
绝望、孤独,他甚至想到了死,唯一的伙伴就是血迹排球WILSON,唯一的浪漫就是用夜晚用手电筒照着自己未婚妻KELLY的照片。
1500天同生命的斗争,让他选择了逃出小岛的尝试,但海水冲走WILSON将他击倒了。
一艘大船经过,画面上多了一只求生的手。
面对绝望,CHUCK只能发出痛人心肺的呼喊。
而当他钻木取火成功时,希望与兴奋随着火焰越涨越高。
我懂得了什么叫置死地而后生,处亡地而后存。
我懂得了希望对人活下来的意义。
原来我以为无法自拔的除了爱情还有牙齿,现在我懂得,牙齿可以自拔,而爱情万万不能。
人生充满变数,也许你日夜憧憬的理想在真正实现的时候失去了味道,就像CHUCK幸运回来之后面对的一切。
身份吊销,女友已为人妻,美味的龙虾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感觉,一按就可以喷出的火苗曾是自己千辛万苦找到的“老朋友”,一切的一切曾经都是愿景,而现在是那样的CONFUSING。
还是很欣赏CHUCK的话:I'm so sad that I don't have Kelly, but I'm so grateful she was with me on that island. And I know what I have to do now... gotta keep breathing, because tomorrow the sun will rise. Who knows what the tide could bring.
励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完成它,需体验人最深处的恐惧与渴求,并最终让它趋向光明。
最为困境的时候,人会回归动物的本质,与自然相抗并且将环境加以利用,但人与动物终究有相异处,即欲望不同。
动物能够仅为了一顿饱餐或者一场逃生而付诸所有,人却不仅仅满足于此,人还要有情感,将情感建设起来,称之为信念。
电影中,Chuck的信念寄托于他的未婚妻的照片,以及他搭乘飞机前曾向她承诺的很快返回的誓言,他历经荒岛生存的四年,仍旧保有此种信念。
即使在那片荒岛,那块海域之间,他一直看不见人迹。
从一开始他听见任何响动便会呼救,至他终于在海水中找到一具同伴的尸体,再至他习惯了暴风雨与海浪,人的特质渐渐从他的体内消褪。
他一开始专注着的衣物不再起作用,他的发须开始漫生,他的眼前除了一只以他的血画上人脸的排球再无东西可供他对谈。
四年并非一段短的时期,他也在对孤独的处境作出反抗。
他在石壁上刻字,绘画,与排球聊天并为它取名字,最后他带着它一同真正地踏上逃生之路。
Chuck回到人烟拥挤的都市,在别人面前回忆荒岛。
他提到一个词,把握。
他需把握风、雨、雷,因而他才能适应环境并且脱离环境。
他还提到,继续活着,是他的权利。
只有历经生死危机的人,才能够明白生命的可贵。
没有人在皮肤完好,吃饱喝足的生活中会感觉到危机,进而也不会感觉到自己生命流失的迹象。
而他曾在身体各处留下大片伤痕,流落不少血液与眼泪,当他回到正常生活,穿得体的衣服,有精美的食物,他开始重新考虑过去曾一度视而不见的生活的幸运。
他会很快适应原本就属于他的生活,但他同样需要一段过渡期。
在很长一段时期,他会深深思索他在荒岛的时间,那带给他的震动将一直影响他的生命。
Chuck的未婚妻最终属于他人,即使未婚妻的心仿佛一直属于他。
他不再如四年前一般自信张扬,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他开始出现大段的沉默,眼睛灼亮,却也同样令女人着迷。
因此,不需担心他的情感生活。
他会懂得调适。
就如同他在漫无边际的海面失去了一直相伴的排球先生,他趴在木筏上低喃对不起,因为他终究不能奋不顾身地前去抢回它。
放手,并不是因为不需要,而是清醒地认知到距离。
Chuck能够在荒岛上活下来,脱离不开他的智慧。
如果一个人只剩下恐惧,将很难发掘到自己的智慧。
而一个人若在恐惧之余拥有信念,那么,能够被挖掘的生的欲望将化解危机。
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一定可行。
所以,请善待自己的恐惧,也请不要浪费信念。
当男主角像个孩子失去知心玩伴一样,在残缺的木板上蜷缩着身体失声痛哭,哀嚎着“Wilson!
I'm sorry!”的时候,每一个观众应该都很难不被触动吧。
一个人在荒岛孤独的岁月,靠着女朋友的照片,和“wilson”也就是一只排球奇迹班活下来了,他勇敢睿智,同样也脆弱,他尝试过自杀,他暴走过痛骂全世界,最后他克服了,真的离开了荒岛,然而代价是失去了陪伴四年的挚友,这只血手印排球知道他太多太多的心里话。
然而残忍的现实并没有就此终结,回到美国回到家乡却要面对女朋友已为人妻为人母的事实,经历过生死折磨多年的男主角最终释怀了放下了。
荒岛余生,一次让人辛酸成长的历练故事,谢谢汤姆汉克斯的敬业演出。
虽然今年才二十多岁,但我感觉今年是我最孤独的时候,恰在此时我看了这个电影,写下这篇影评。
电影看完,最后一幕,主人公站在分叉路口,就像今天的我一样。
我看到的这部电影不是关于求生的电影,而是关于孤独与选择。
当Chuck流亡到小岛上,他从原来忘我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了,而被迫与自己独处。
人们往往愿意把自己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避免清闲下来,因为当人一旦清闲下来,并且独处的时候,内心深处便会发出叩问,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便犹如进入无尽的深渊,永远没有尽头,并且越陷越深。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到底存在吗,我也一直在寻找,我不敢肯定。
最近听到法律老师罗翔的视频中说:“为什么害怕独处?
当你独处的时候,就会听到你内心深处的声音,这个内心深处的声音会不断地逼问你,你这一生到底想干嘛?
你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的,当这个声音不断地逼问你的时候,你感觉烦躁,你就会觉得焦虑,因为你耳边始终有这种声音,所以你就会堵住耳朵,你说别说了,当这个声音沉静的时候,你又会感到空虚,感到迷茫。
你始终是在迷茫、空虚和焦虑中,周而复始。
那大部分人就会选择拒绝心灵深处的追问,于是就会选择用忙碌来对抗这种声音,娱乐、工作、放纵。
不断地忙碌来对抗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
那只有你能够真正地回答你心灵深处那种追问,你才能够真正地享受独处,你才能够享受这种宁静,但这是很难的。
我感觉我有答案,但我不愿意告诉大家,这是我自己心里的答案,我但是我希望我能够笃定这份答案,让我能够平静,能够独处,能够不惧怕独处,能够享受的独处,能够在忙碌中有从容和安静。
”我们真的能找到这个答案吗,罗翔能够找到就意味着我们也能够找到吗,是否当你找到时,青春已经过去,路边的花儿已经错过,亲近的人已经不在?
我不确定。
胡适在文章《答某君书》中谈人生的意义:“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都说人生如梦。
人生固然不过一梦,但一生只有这一场做梦的机会,岂可不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梦?
岂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过这几十年吗?
”胡适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人生的意义不是想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当你做过之后,意义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我曾以为这便是我要的答案。
但是,要不了多久,我又会不可避免的重新陷入了对人生意义的无尽拷问中。
当你没有一个方向的时候,迷茫不可避免,人生的拷问也无可避免。
所以我们真的需要独处吗,或者说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独处吗?
电影中的Chuck在荒岛上,他靠着和皮球Welson对话才能生存下来。
他两次因为Welson的丢失而精神崩溃到大哭。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天生就应该在人群中,必须要有交流,要与其他人产生联系和关系,才是符合生理的。
张楚有一首歌《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因为所有的人都告诉你,你要享受孤独,学会独处。
就像所有人到告诉你社会的险恶,你要学会怎样的冷漠与虚伪,但没有人告诉你学会幼稚和天真,你学会了应对社会的技能,但却失去了纯粹的快乐。
所以生活应该怎么过,要怎样应对孤独,怎样应对独处,怎样心态平静而又充满动力,怎样踌躇满志而又看清自己,我们始终在追寻答案,始终在向前,有时你步步回头,却无法停止你的脚步。
---"你说过你会很快回来的.""对不起.""我也是."---"我爱你.""我也爱你."---"你永远是我一生中的挚爱."一次意外.分隔两地.生死未卜.因为彼此是对方的唯一依赖.他活下来了.她崩溃了.多年后的重逢.他失去了她.她没有忘记他.可是又可以怎样.得知他遇难.只有她知道花了多大力气去接受这个事实.只有她知道那是自己有多脆弱.只有她知道只有他一直是她唯一的爱.死不能复生.日子还是要过.不能让其他活着,关心自己的人担心.所以选择再婚.生孩.所以选择隐藏自己的痛.原来他一直都在.甚至是因为自己才存活得.多想把一切抛开.多想一切可以重来.多想....可惜一切太迟.然而.他说:"我想你要回家了."他多次想轻生.但连怎么死去.都不能自已.无人陪伴.无人倾诉.无限的夜晚.寂寞.孤独.该怎么熬.他只有一个寄托.一只装有她照片的表.他知道她一直都在.他认为她会一直等他.于是活着.于是勇敢划出大海.于是.失望.这就是生活和显示给他的回应.他终于回来了.但是一无所有.他理解她.他知道他本可以不顾一切抢她回来.他没有.他不想再一次毁掉她的生活.要多大勇气.多深的爱.多理性.才可以说出"我想你要回家了."抓在手里的东西.该如何放手.how to catch.how to release.when to catch.when to release.责任.很现实.当一个个生命进入自己的世界.背负着一个个责任,自己将不会是自己.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无法听从心声的生活.我无法想象.但若我是他.我会选择放手.毕竟我来迟了.毕竟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在.毕竟你已经有了她.我们曾经相爱过.也就够了.然而,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好好地.最后.我庆幸.此时此刻.我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尼可拉.
威尔森是一个普通的名字。
我所说的这个名叫威尔森的人出现在太平洋中一个没有名字的荒岛上,他长着圆圆的白脸,脾气很好。
他总是一声不响,对于命运逆来顺受,并不抱怨什么。
他只有一个亲人名叫恰克,他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恰克,一刻都不曾分离。
在恰克钻木取火,点着了第一缕火苗的时候、在恰克用篝火烤熟了螃蟹幸福品尝的时候、在恰克准备用30英尺树皮绳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在恰克造好一个木筏即将远航的前夜、恰克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时候、甚至包括恰克对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诉说衷肠的时候,威尔森都陪伴着恰克,永远耐心地倾听。
即使恰克一时暴怒,抓起他从洞口扔进了大海,威尔森依然忠心耿耿地漂浮着、等待恰克后悔莫及地跳进海里找他回去。
威尔森陪伴着恰克开始了不可预测的航行。
一个接一个巨浪迎面袭来,恰克大喊着:威尔森!
坚持住!
威尔森果然坚持住了。
一日复一日,烈日的暴晒、暴雨的肆虐、鲨鱼来了,又走了,天黑了又亮了。
终于有一天,威尔森无力地坠入海中,等到恰克醒来,才发现他已经越漂越远!
他是他唯一的伴侣啊!
恰克毫不犹豫地跳下海,一边呼唤着威尔森的名字,一边奋力朝他游去。
然而距离实在太远了,恰克害怕失去他们的木筏,于是回头来拉着木筏一起追逐威尔森。
可是威尔森还是越来越远了,恰克再也无力追赶,他喊着威尔森的名字,喃喃哭道:威尔森,对不起,我对不起你…… 恰克孤苦伶仃地躺在被海洋折磨得快要散架的木筏上哭泣,他喊着威尔森的名字——因为失去了威尔森,他从此就是一个人了!
威尔森,一个普通的名字,一只生来洁白的排球,就是这样被赋予了生命,成为流落到荒岛上的恰克唯一的伴侣。
他被恰克画上了脸——其实那张脸不过是恰克受伤了的手被血浸染后盖在排球上的血手印;他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都是血印被擦掉了两小块后露出的白色;他的头发是岛上的一些草叶儿;他没有胳膊、躯干和腿脚。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恰克也一定如此坚定:威尔森是有思想、有灵魂的。
难道不是因为他的陪伴,恰克才更坚强和更勇敢的么?
失去他,也正如失去了一位朝夕相伴的亲人,否则恰克也不会痛楚如斯。
再没有任何人,像威尔森那样了解恰克在荒岛上度过的五年岁月;也再没有任何人,能像威尔森那样给了恰克勇气和希望,艰难然而执著地活了下来,重回人间。
汤姆.汉克斯主演《Cast Away》(《劫后余生》,又译作《漂流者》),主人公恰克是快递公司职员,在公务旅行中,飞机失事坠入海中。
他被冲到一座荒岛上,历经艰难终于活了下来。
5年后乘自己扎的木筏漂流到海上,终于被救回人间。
排球威尔森是被冲到岸上的包裹之一,其它一些包裹——有的是一双冰刀,被用来做了砍椰子割鱼肉的工具;有的是一条裙子,丝网饰物被用来做成捞鱼的网;还有一堆录象带,被用来当做绳子……——这些包裹都被用来物尽其用,最后一个没有被打开的包裹成为恰克履行快递员职责的最后信念。
当恰克回到人间,发现未婚妻已嫁入别家,成了母亲之后,把这个包裹送到目的地就成了他唯一的目的。
不过在所有的人物中,威尔森——一只排球演员,成为最打动我的性格明星。
在没抱有多高期望的情况下打开了《荒岛余生》,似乎就注定要接受一个惊喜。
查克原本是一个工作忙得没时间陪未婚妻的美国佬,快递公司飞机的一次失事把他扔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
在短期的挣扎后,他所有得到快速救援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不得不展开了生存持久战。
他从喝椰汁到捕鱼捉蟹,从钻木取火到燃起普罗米修斯盗取的不灭的火种,从孤身一人到每天与怀表里未婚妻的照片以及“威尔森”(他画在排球上的人偶像)相对而言。
四年以后,他终于成功造出一艘简易的木筏,借助于改变方向的季风,漂流到陆地附近,被大船上的人发现救起。
然而回来以后,物是人非。
尽管没有时间陪伴却彼此深爱的未婚妻,以为他早已落难,早已嫁为他人妇;原先的同事也不再把他当成原来的“强人”看待,而只是看作一个“幸存者”。
适应了岛上的生活,他反而失去了在文明世界的一切。
当他把唯一一件在岛上也未拆封的快递,隔了四年的时间送到主人那里的时候,他在这个有着天使翅膀图案的盒子上写了一行字:“这件包裹拯救了我的生命,谢谢。
”然后迷路的他,无助地站在了空旷的人生十字路口上。
看完以后才注意到,这部影片是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阿甘正传》的导演和主演。
印象深刻的是下面几个场景:1.查克在岛上用自己制造的第一个火种燃起熊熊大火。
“看看我有什么!
”这时候的心情,应如他后来的自述:“我有的是力量,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2.查克因为偶然的一次恼怒,把威尔森踢出洞外。
随后的极端孤独让他在深夜里千寻百觅,终于把威尔森找回。
他把自己手割破,重新用鲜血画出威尔森的脸孔。
3.岛上。
查克决定修筏逃离的前夜。
面对四年来朝夕相对的威尔森:“威尔森,你还醒着吗?
我也是。
你害怕吗?
我也是。
”4.回漂的艰苦途中。
一个暴风骤雨的晚上,查克在历尽搏斗疲惫地睡着了,没注意到拴着排球威尔森的绳子已经松动……天亮了,他去追赶威尔森,面对最后的咫尺距离却无能为力,心中充满了痛悔和懊丧。
5.送回唯一没有拆开的、带有天使翅膀图案的快递。
文字:“这件包裹拯救了我的生命,谢谢。
查克·诺兰”6.重又一无所有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是命运把他扔到那里的吗?
Cast away(扔出)的目的地不是荒岛,而是这个陌生得让人心里发毛的荒芜之地。
P.S.唯一没有拆封的包裹里边是什么?
影片始终没有给出答案。
后来放出的一个官方彩蛋说,“这是一部太阳能防水的卫星电话。
”…… ……——恶搞;抑或献给残暴的命运之神的最后一首赞美诗。
http://yuhc.yo2.cn/go/480674.html
看了这么多生存类电影、电视,积累了很多认识,我开始认真设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孤身流落大洋中的荒岛,那么该如何面对困境。
因各种荒岛条件不一,难以分别叙述,以下要点基于本影片男主角所流落的荒岛。
1. 要建造标记大洋中的小岛,如果周边时不时有船经过,那么肯定很快被营救,既然没有很快被营救,必然因为地理位置上,很少有船会经过这里。
最多也只是远远经过,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船本身发生了故障会临时停泊。
很多流落荒岛的人都经历过明明有船远远经过,但即使大叫也无法让船上的人听到,本来千载难逢得救的机会就白白丧失了。
所以建造标记让船上的人能够看到很重要。
最好是在岛屿的最高处建一个标记,标记要足够大,让远处的人能看到,此外,标记要足够与大自然景观区分开来,让人一看就知是人建造的。
另外要足够稳,不能够被风吹倒——可建立一个三棱体,或得是状如金字塔的四棱体。
材料只能是树干,比如说椰子树杆。
如果最高处有泥土,那就妙极,挖三个1.2米左右的坑,把三根树杆插入,在树杆的另一头捆绑起来,就成了一个醒目的大标记。
如果最高处是坚硬的石头,就不好办一点,可以垒三个石堆,足够重,然后堆在三根树杆底部,起到稳定作用。
或者是三根树杆的底部杆头,都用其他三根树杆连着,形成一个基座。
事实上四根树杆的金字塔形可能更好,因为内里空间更大,这样在内部空间外铺上一些遮盖物,可作为一个休憩之处。
当然你的主要休憩之处是在沙滩,这只是个临时备用的地方。
另外,在三棱体周边或者是旁边清出一块空地,或用挖壕沟,或用零石头块或用堆木杆的方式打出能够从空中俯视看到的求救信号,SOS,或者是HELP太难做,最好直接弄个箭头形状,指向沙滩上的住处。
2. 保存火种火的取得比你想象的要困难,钻木取火这种方式有问题,手不断地旋转速度有限,并且不好用力,有时会停顿使得功亏一篑,所以千万不要用钻木取火的方式,而要使用另一种方式:一个木块上凿出一条槽,槽一端放些干草,然后用另一条木棍的底部去沿着槽道来回摩擦,这种方式更好用力。
但无论如何每次生火费力甚巨,并且如果下了雨最需要火的时候反而无法生出,所以如何保留火种至关重要。
必须得在某个有遮盖处保留火种。
最好的状态是堆在火上的木头像炭一样在蕴热而不燃的状况。
(我的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99735345我在B站做了许多宏观经济、商业分析、投资研究相关的原创视频,欢迎关注)3. 建造储水处。
储水处大有用处,一来解决喝水的问题,不必靠天(下雨喝水),二来,有储水处就可以养鱼,这样就建立起了储备粮食之地,在一个没有动物的岛屿里,能吃的肉类只有鱼、虾、蟹,鱼可以放在水中养活。
这样有时捕得多了就可以先养着,粮食慢慢有余,对自己在荒岛生活规划大有裨益。
有时因为天气、时令的原因捕的鱼会特别多,有时自己生病了根本没力气去捕鱼,这个时候这个小鱼塘就派上用场了。
如何建储水处是难点,一般只要有塑料或者是飞机残骸中的铝块等不会渗水的物质都能基本上解决。
但如果没有这些物件也有其他办法,比如树桩可以挖出一个盆状,或者是用把一根根小木条们或木板用绳子绑起来做成一个方形无盖盒子,然后内里周边铺上树叶等不漏水的东西,也可以做成。
4. 编绳子前面无论是做标记还是建储水地,都需要绳子。
绳子从哪里来?
事实上,有了绳子,可以将木头与木头想链接、木头与石头相链接,可以说绳子就是这个小岛的水泥与钉子,起到粘合、建筑的功能,给荒岛的“制造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以后编木筏也要用到绳子。
所以除了收集粮食,平时的工作就是编成百上千条大大小小的绳子,可以从藤条、椰丝等收集,想办法编很多小条,然后小条连在一起编大条的,以备各种用途。
事实上,木筏只是其中一个用到绳子,还有另一个绳子派上大用场的,那是鱼网!
一旦编了鱼网,捕鱼工作会大大减轻,你的日子开始轻松起来,每天夜里布网,早上起来就有鱼吃了。
练习几天,掌握撒网位置与形状;甚至可以在浅滩处围一个鱼塘,鱼进了鱼塘还以为自由自在,你只需要把门关上,都是你的食物。
5.一定要记日子。
要找一个石头,每天一划。
不是每周一划是因为人是每天一睡的,并起起床时间未必划一,睡觉醒来就划上,划上后当天就不靠近这块石头。
如果每周一划可能会忘了去划这样就不能起到精确计量时间的作用。
如果划上后还靠近石头,因为一个人待久了,并且生活内容单一,容易没有时间概念,可能划上也以为没划上,这样一来可能会多划,造成时间计量不准。
记日子相当重要。
这是因为气候的周期是一年,你必须熟悉这个岛屿的气候特点,然后加以利用。
每年的多少月份海浪大,什么时候多鱼,什么时候吹什么风?
你就是个渔民,需要预知天气安排生产,以及冒险,因为你迟早要出海的。
此外,你要感知时间的流逝,一方面也是在确定“社会”的时间流逝,时间流逝是一种抽象的跟社会的联系。
另一点,你也要感知自己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变化的变化。
6. 要出海。
并不说要离开岛屿去寻找大陆,你已经造了鱼网,捕鱼轻松,晒了海水取得了盐,食品味道还过得去,虽然吃久了也难受,你的体重并没有多少下降。
如果你真的想飘洋过海去寻找大陆,在方寸间的木筏里,取得的食品更稀少,又缺水,个把月可以,如果真的飘4、5个月还未找到大陆,死去的概率更大。
所以,出海并不是要彻底离开岛屿。
这是因为,这个荒岛之所以没人来主要是远离航线,所以你出海的目的是寻船而已。
你出海寻船应该可以大大地提高你被发现的机率,由原来的千万分之一可能可以上升到十万分之一。
出海的另一个好处时,你可以带上你的鱼网,捕捉到更多的不同的鱼类。
当然,为了防备鲨鱼,你还得事先准备武器。
这时你对天气的把握有助于你降低出海的风险。
一开始可以选择出海1公里,后面可以到2公里,5公里。
记得别太冒险,觉得天快黑了赶紧回来。
如果你在5公里外看到一个浮出水面的礁,那你就走运了,这将是你另一个立标记的位置,这时一定要立个箭头标记,立别的标记可能真被认为是路过荒岛的人宣示到此一游的行为艺术了。
另外,立的标记时时刻刻可能会被大浪打得无影无踪。
但是这个也确实没什么办法,等大浪后每次出海时都要顺带一根做标记的木桩。
7.保护自己的衣物。
衣服、裤子,在如此潮湿的地方,不用三年就会烂掉。
所以更应该爱惜,好在在大洋中温度常年如一,只有昼夜温差而已。
所以凡是在白天,尽量只穿一件裤子(最好是内裤)。
衣服不能用来保护尖刺之物对自己的伤害,只能用来保暖,并且在水中,穿得越多反倒越不利。
8. 解决最困难之处是:无聊。
在荒岛中只有你一人,时间一长,时间本身混沌起来,人的头脑可能都晕晕乎乎,并且一个人实在太寂寞。
可能一个人还没饿死就已经疯了,即使没疯也不正常了,哪日回到社会也是个病人。
所以,既然目标是好好地活着回大陆,那么就精神正常地回大陆。
1)如果在岛中能够捕获到哺乳动物则大妙,比如鸟、老鼠等,这样可以圈养起来,当作宠物养。
2)连哺乳动物都没找到,那么可以创造有一个或多个可对话的东西,把他当朋友一样多说话。
你甚至可以创造多个有社会化背景的角色。
不过这个要小心,不要构造太庞大与深邃的世界,以防自己深陷其中得精神病。
3)使整个岛屿在空间上有意义起来,你至少有两处可住,岛屿顶部的标记处,以及海滩的凉棚,时间一常,不妨多建造几个住处,规定什么时候住哪里,赋上某些意义,比如生日的时候在哪个地方住等。
4)最重要的是,记住没有什么比这一条更重要:想办法写字,写字是一种无比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比你直接对一个物品说话要好得多。
你可想办法写小说,记日记,通过写字来思考你想要思考的一些题目:比如为金庸中乔峰的武功利害还是张无忌的武功利害;林黛玉与薛宝钗哪一种女孩更值得取?
信风带是怎么产生的,用太阳如何判定时间;商业模式是如何构建的;波动率交易的要点;利率曲线的内含;克林顿家族对美国的控制手段有哪些等等一些问题。
但是如何找到写字的地方是难点,沙滩是个不错的选择,你可以找根树枝然后在沙摊上写,写了可擦。
但缺点是无法长久保存。
可以做块木板,然后用碳写字,好处是可以躺着写,这样可以在晚上篝火旁写,但缺点是木板很小。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把一周要事用简要的方法记录在能够长久保存之处,这样做最重要的作用是你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东西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时间流逝的迹象;只是记事而不是记想法是因为想法天马行空,无法找到太多地方来长久记录;此外记周志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如果你真的得救了,这些记录以后或许可以作为出传记之用,给世人启发之余,也可以赚点钱。
(我的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99735345我在B站做了许多宏观经济、商业分析、投资研究相关的原创视频,欢迎关注)
22年前的电影,又重温了一遍,看到了一些以前没有看到的。
要是现在拍check肯定会在岛上遇到更加血腥更加残忍的事,缺胳膊断腿,掉下悬崖幸而未死之类的。
导演在表现一个人四年荒岛生活的残忍的时候,表现的很克制。
要是现在拍估计check获救下飞机后,看到女友的背影就结束了,但是导演在这里加了25分钟的戏,这才是影片最残忍的地方,导演一点也不克制了,把生离和死别统统的在这里发泄,让人肝肠寸断,最后两个人坐进车里,想,不如两个人一起跑掉算了,但是,还有现实——“你该回家了。
”多么残忍的一句话,说出这句话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决心。
最后的最后,check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人活着,要多少物质?
人可以最低限度的物质条件活着,可以没有大龙虾,没有寿司、加冰的饮料。
人汉克斯在岛上四年,靠吃椰子(天然的泻药)、螃蟹(没什么肉)和生鱼,不照样活下来了么?
我们丰衣足食,却依然在不停地买这个买那个,我们真的需要吗?
我们要出行,一定需要保时捷吗?
大众也可以吧。
为啥还要买保时捷呢?
因为它给我们荣耀的感觉。
但是荣耀的感觉真的是“天然”的感觉吗?
它是被群体生活所培养、激发的一种感觉吧。
与此类似,食必求甘美,衣必求奢华,住必求辉煌,妻必求貌美,等等,都是社会生活给人造成的影响。
如果独居,我们还会需要这些吗?
我们应该更需要其实用性而非其档次吧。
爱人也应该是能带给我们安宁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吧。
这段话谈的是我们该如何看待物欲和伴侣。
那就是,我们应该冷静地发现,“物必求奢侈”心理是攀比的产物。
很多焦虑也是这样被激发的。
但是,如果人失去了爱人该怎么办?
人是需要别人陪的。
陪我们一辈子的人就是我们的爱人。
汉克斯在岛上的四年就是“伟信”陪着的,虽然它只是个破足球,但是,汉克斯面对它,也有了被人陪伴的感觉,聊天对象也有了,不会那么孤单。
而汉克斯之所以想回去,一部分是因为回去可以活的安全,不会像岛上的健康条件这样差。
更大的原因是要回去找凯莉。
结果呢,凯莉已经和别人结婚了。
如何面对爱人已经和别人结婚生子?
曾经有美好的回忆呢,而且依然相爱呢。
没有办法,爱不一定能够在一起的。
人家已经结婚生子了。
孩子的成长需要健康的家庭,健康的教育和表率。
如果凯莉抛弃现任丈夫,那会显得很自私。
丈夫和孩子都是无辜的。
所以你们虽然相爱,却不能够重逢。
如何跨过这道坎呢?
面向未来吧,谁知道下一个海浪会打过来什么东西呢?
人要从一而终,这种价值观是羁绊内心的最大枷锁吗?
应该不是的。
不能放手是因为真的相爱。
不能牵手是因为真的不可以。
何不看开一点。
把这段感情看做人生的一个阶段,我们还有下一个阶段。
人如何面对“活着”?
如果不能决定自己在哪里活着,甚至不能决定在哪里死去、怎样死去。
我们该怎样看待“活在人群里”?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活着”?
活着,就要明白自己随时会死去,若不是强大的现代技术撑着,人活着真的很危险。
但技术不应该成为我们肆意放纵的温床,也不能遮住我们的双眼,我们也不要以为在自然和命运面前自己很强大。
明白自己其实处在死去的边缘,连自由呼吸都会觉得享受。
就会明白,自己白手起家,最想要拥有的是哪些东西。
毕竟明白了自己的无力感,肯定会先追求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啊。
就不要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
既然随时可能失去眼前拥有的一切,包括亲人、朋友和爱人,当然是善待他们啊。
管好自己的嘴,别伤害了他们又自己后悔。
生命的头等大事被我好好地对待了,其他的事情还有啥好焦虑的呢?
那么活着就要从容,包括死亡在内,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不适的。
从容地奋斗,从容地学习,从容地工作,从容地和朋友相处,从容地和爱人相处,从容地和家人相处。
因为从容就是智慧,就是舒适。
从容而坚定,就是活着最理想的状态。
不慌张,不自卑,不盲目,不放纵,不肤浅。
要坚持,要敢于担当,要换位思考,要落实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我们就不会后悔这一辈子。
这都是陈词滥调了,但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
3.5.
充满期待地抢了个press场,咋说,大中午的,都不觉得在阳间😂😂😂全片蓝色,冰雪,雾气,晦暗,空房间……全是情绪和氛围。也不是没有好的地方,乌鸦不错,要么被啄要么咬死。因为亲人死亡而贪恋冰冷的爱,也很强烈。总体上,故弄玄虚,空洞无物。
不是我的type,有点如梦似幻了,但是像这类片子感觉很容易得奖,押一个
#Berlinale75女主演演这么卖力,豆瓣演员表不往左拉都看不到她。引入部分是迷人的,可惜元素堆砌太多,又是传说又是元电影又是女同的,反而忘记了创造多点角色之间的连接,以至于两个演员完全不来电,故事也显得故弄玄虚…
和露西儿前三部作品一样的问题,故事太过悬浮空洞,这次甚至不再晦涩不明,而显得有些肤浅。但另一方面,电影气氛的营造却是极好的。在令人目眩的光影和空灵的配乐中,分明能感受到和冰雪女王一样的孤寂与壮美。但这并没有有效的人物塑造作为支撑,人物的情感走向也突兀了些。
有点为难我们晚上十点场的人了🙏
开头结尾透过水晶看冰雪女王的世界真的好美啊,最后感觉二十分钟吧,童话和现实的交织,冰雪女王与母亲的联想,特别好,但前面对我来说略有些漫长
#75th Berlinale# 主竞赛l银熊奖-杰出艺术成就奖欧美导演眼中的雪女传说?奇幻与悬疑,现实与虚构并置的古典舞台剧,一幕又一幕精致构图编织成的绝美幻梦。投影仪闪烁漂浮的七彩光影、纷纷扬扬的雪中城堡、晶莹剔透的钻石连衣裙令人着迷,但诡谲的配乐和沉闷的氛围作为主基调很容易让人昏睡,两星给玛丽昂•歌迪亚。
@Berlinale2025 刚开始女孩还没有进入Lucile Hadžihalilović那代表性的封闭而诡异的空间,而是处于偷窥的位置,至少构筑了一个舞台与舞台之外的分界。但这个分界的存在只是建立了Cristina和女孩的初步关系,为符号的形成做下铺垫。然后她就进入了这个剧场,乍一看挺有趣,现实、元电影、幻觉以及梦境都在这个场景发生,但他们如何发生?故作高深的方法被重复使用,我们看不到女孩和Cristina在其中行为的任何逻辑,只是被一个更抽象的、没有任何必要被解读的存在操纵,套壳安徒生《冰之女王》的故事,重复Lucile的过去。
花了两个小时看一种氛围,一种情绪,一种感觉…
2.5 雪这样拍还蛮有意思,但叙事节奏有点迷,小女主有点接不上Marion的戏。总之Marion太美了
大半夜零下几度就看了个这……女主偷感很重(大概也因此不被迷惑)。当然南蒂罗尔山景和马良挺美的。
+
2.4/10 #Berlinale75 如同那穿越雪山刺骨的寒风般空洞,充斥着无法使人沉心凝视的姿态和面孔,黑暗童话徒有空壳地把可幻视为模特台走秀与服化道展览场的主要部分掩盖住,从母亲尸体的冰冷到另一种爱情/伤痕的冰冷,通过乏味的物体进行幼稚的串联,母亲的项链珠或是冰雪女王衣服上的吊坠。穿越棱镜的光投射向虚无缥缈的远方,片场的野鸦似乎正是这部迷惑作品的写照:预设的危险,刻意人造的悬疑,故作玄虚的心理恐惧,但在底层文本的缺失中全部失效。令人尴尬地反复使用走廊景深/车内正反打/人物追踪镜头,一种调度上的枯竭。冰雪在这里都丧失了魅力,似乎只有冰面上起舞的黄衣女子还残存着这部电影的最后一口气,然而她依然痛摔在冰场上。完全不明所以且言之无物的糟糕之作。
蛮美的,看的这些里唯一一部让我觉得有片刻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的电影。女孩儿演的也蛮好的,就是感觉差点劲儿,但是这种类型的电影差一点就差很多…
2021年在圣塞主竞赛看其上一部作品就觉得空洞至极,这部加个加个更,法国影视业钱再多也别一直生产试听垃圾呀
Ouverture de la rétrospective Lucile Hadzihalilovic à 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avant-première en présence de la réalisatrice et de l'équipe de film. 白雪公主的故事本来到底是啥我完全不记得了,这个版本里加了一些元电影的元素还算有趣。道具服装很用心,真假冰雪世界做得还挺好。不过这个情节真的是,眼看大明星和刚出道演员之间的扭曲关系就要破裂,非要撑到最后才破裂,然后把故事主旨完完整整地揭示出来读给大家听……也许新时代真的需要这样的童话读给小朋友,但关键是我觉得小朋友应该也没那么傻,可能早就根本不向往白雪公主了……
#Berlinale75主竞赛 苏联1967年的《冰雪女王》确实很慢,但很好看啊。本片慢成这样是要闹哪样?浪费了挺有意思的设定。最后幸亏感情破裂,差点以为是乱伦女同,吓死。
berlinale75# 内核空洞、看似严肃的表演和摄影风格除了让人感觉更加尴尬和虚无以外,还让人产生为什么要浪费这个钱来拍电影的想法。
@Berlinale 这是一部有特色的电影。节奏摄影剧本表演做到了统一。可能很多观众坐不住,因为节奏缓慢不说,几乎没配乐,剧情也肯定看不太懂,整部电影那个静到不行。这也算是一种风格吧。我想了一个下午是该讨厌它还是喜欢它…那就如冰雪女王的信徒们盲目地热爱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