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我高中时期看过的,片子偏文艺,却也充满浪漫与悲伤的基调。
全智贤很美,安静干净,有一种不落俗套的纯澈感,而男主更是我喜欢的,隐忍,坚毅,高冷,却也很man.带着成熟男人的魅力。
他们的相遇很奇妙,些许是缘分使然,亦或许命运捉弄,她成了他错手伤害的无辜,至此改变了她生命的轨迹,她不能够再说话,或许她也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不知道当韩式的爱情故事遇到了香港的警匪冲突会成为什么样子,揉合了《爱有天意》的意外,《触不到的恋人》中的邂逅,《无间道》中的矛盾,刘伟强用他的《雏菊》告诉了我们答案。
前阵子刚刚夸奖了彭浩翔,结果现在又觉得刘伟强也蛮不错,香港的这一辈导演可比大陆的强多了。
去年的《头文字D》,在用速度飙车的同时,刘伟强把拓海的初恋处理得如青苹果般的羞涩而感伤,一个男人总是因为自己的梦想和女人才成长,但是比起《雏菊》,在保持擅长的正邪对抗和枪战火拼的同时,刘伟强把这种唯美的纯爱感觉发挥到了极致,有谁会想到,这个向来是以暴力为标志风格的香港黑帮导演,同样能够细腻到如此的程度。
《雏菊》是一部结构有些缓慢的电影,刘伟强不厌其烦的把镜头拉近又升远,仿佛流动的水一样,自然而不留痕迹。
云从天边轻轻的掠过,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心广场,没有大都市流光异彩的庸俗和世故,古老的中世纪建筑默默的矗立,见证着岁月的沧桑,空气中有若有若无的清香,感觉有些暧昧,情绪有些惬意,惠英正支开画板,4点15分,一个男人走了过来,拿着一盆盛开的雏菊,“你可以给我画张画吗?
”,一切就像美梦成真,惠英感觉自己一直在等他,虽然她不知道,在广场不远的高楼中,有另一个男人正在默默地观察着她……在同一个时间纬度上,同一个空间的经度,交织在某一点上,每一个人独特的视点,就是一个故事。
我总觉得这始终是电影最神奇的地方,它可以让同一件事情,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影片采用了韩国电影中常用的多视点叙述的方式,只是在以往的影片中,比较常用的是双点叙事的方式,由男女主人公分别叙述所经历的故事,这样的结果往往会有一些向左走,向右走的遗憾的美丽缺憾。
而《雏菊》则采用了三人视点加内心独白的方式,在揭示了每个人内心情感变化的同时,于是《雏菊》的空间不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三段式的感情娓娓叙来,三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联在一起。
影片同样采用了切割时空的方式,一方面把所有的矛盾冲突在同一个画面中尽情宣泄,无形中扩大了影片的表现空间,另一方面让观众拥有了最广泛的视角,可以同时观察三个人不同的反应,做出自己的判断。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惠英,这个期待着爱情的女孩不知道,开始和结局都早已写好,虽然她不知道故事的结局,但却设计了故事的开始,惠英像所有的女孩子那样想象着自己的爱情,因为有人会为她搭一座木桥,因为有人会为她送上一盆盆的雏菊,她感受到了这种默默关心的爱,而感到特别的幸福,她一直在期待,有个男人,带着雏菊花,仿佛毫不经心地如期出现,并且接连准时出现在惠英的面前,她认定了他就是她要等的那个人。
作为国际刑警的正宇,抓捕和侦察是他生活的全部,因为特殊任务,而利用让惠英画画来监视,第一次也许是偶然,第二次成为了一种习惯,第三次……,他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女孩子,他也知道惠英同样爱着他,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告诉她,其实自己并不是那个她一直等待的那个人。
朴义,这个照顾花草,喜欢古典音乐,懂得梵高和莫奈的杀手,细腻的就象一杯浓浓的黑咖啡,因为惠英,而陷入了一场默默地守护和爱恋中,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告诉她,其实自己就是那个给她送雏菊的人……一场意外的枪战后,有人失去了声音,有人选择了离去,有人勇敢的出现。
在那场正宇回来看惠英,而发现惠英和朴义在一起的场景中,一扇门,隔出了两个世界,门外的惠英用卡片问正宇,“你好吗”,所有的等待都化作了这几个字,正宇一遍遍的向惠英道歉,“对不起,是我害了你,我对不起你,我没有给你幸福!
……”惠英发不出一个音节,她只能用力的拍打着门,来表示她希望他能够留下来,但是正宇还是走了,朴义在屋里,心爱的女人却在屋外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尽管有无数的理由可以告诉她,其实他才是那个人,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爱一个人,也许最高的境界,就是在他知道当爱情中陷入了巨大的苦痛中,唯一解决的方式,不是离开惠英,而是继续深爱着惠英……4月15号,在惠英举办画展的那一天,两个男人,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一个继续坚持成为她的恋人,一个选择放弃成为她最好的朋友,而是一个男人再也不会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一年后的阿姆斯特丹的广场,又是一场枪战,鲜血染红了灿烂的雏菊。
雏菊在花的物语中表示心中有爱的意思,对于三个错爱在一起的男男女女,他们的心中都有爱。
对于爱情电影,所能唤起的可能更多的就是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它没有什么深奥的主题,甚至很多剧情的设计有些俗套和雷同,但是我还是被它无可救药的感动。
喜欢全智贤在里面的表现,这部戏的对白并不多,完全靠演员的表现来支撑,因此比起《我的野蛮女友》中的表演,这个有着邻家女孩子般亲近感觉的女孩子,渐渐的发出耀眼的光芒,感觉她就像盛开在田野中的那一朵朵的雏菊,只为自己而放声歌唱。
错爱,爱错。
缘份,轮回。
当你要过河的时候,为你架一座桥的男人,一定是一个爱你的好男人。
---题记序幕雏菊(Daisy),讲述了一个街头女画家和两个男人的故事。
两个男人,一个是警察,一个是杀手。
“又下雨了,不喜欢带雨伞的我,像这样每次下雨总要找避雨的地方。
可能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反正弄湿了也没人担心我。
所以没有雨伞也无所谓。
”惠英,一个25岁的女孩子等待着自己的初恋。
为了画雏菊,她总要过到一个小河沟的对面,一根树杆横在河沟上,人走在上面总是战战兢兢。
一次不小心掉进了河沟里,弄得全身湿透,自己的画包也随着河流飘没了踪影。
心有余悸的她再次来到河沟的时候,发现河面上架起了一座小桥。
桥的栏杆上挂着自己不见的画包。
是谁?
是谁在暗处注视着自己?
她每天都经过小桥来到对岸画雏菊,为4月15日的个人画展准备着。
作为答谢,她留了一幅画,一幅洁白的雏菊,放在桥栏上。
她相信他会收到。
从此,她每天都能收到一个陌生人送来的一盘雏菊。
而她从来没看到过这个人是谁。
警察有一天,正好是下午4点15分,他出现了。
带着一盘雏菊,坐到她的面前,让他画像。
熟悉的雏菊就在眼前,他就是那个自己一直等待的人吗?
恋情开始,她说出了关于桥的故事。
他不能承认是那个人,也不能不承认,因为他已经爱上了她。
而她,至从见到他以后,再也没有收到过雏菊。
“见面了,也用不着送了。
”她自己解释着。
他,郑宇。
是国际刑警,。
在广场上和惠英见面时,引来了一批仇家。
惠英受伤,从此失去了声音。
他因伤回了韩国。
惠英等待着郑宇,他相信他一定会回来,为他的离去找出各种可能的理由。
终日的思念和等待,压过了失去声音的痛苦。
她并不怪他。
她依然在街头作画,希望能看到他再次出现。
杀手泥土最能吸取火药味,一个灵魂中充满火药味的杀手开始养花,种花的时候能让他暂时忘掉火药味。
养的是雏菊。
他,杀手,朴义。
他杀了第一个人之后,在乡间避祸的时候就遇到了她。
每当她出现的时候,他就在远处静静地看着。
他因为她的落水而架了一座桥。
他因为想看到她,每天悄悄地去为她送上一盆雏菊。
“给您送花来了。
”然后离去。
他租了一间房,只因为可以看到她在街边作画;他翻阅各种画集,只为有一天和她聊天时能找到话题;她喝咖啡,他会在远处端起酒杯遥指向她;她挥手和人告别,他也会在远处含笑挥手。
她看不到他,他却为她的一举一动深深着迷。
他从来没有试图去靠近她,只是默默地在远方守护着。
“为了生存在这个世上,所要遵守的原则是保守秘密。
保守秘密就要说谎,一个谎言不断引出其它谎言。
秘密就是生命,为了保守秘密,我尽量不与任何人交往。
”至到郑宇的出现,代替了他的位置,他知道自己该退出了,回到自己的生活。
当他离开租的房间的最后一刻,为了保护惠英,他开枪射杀了袭击郑宇的仇人。
纠缠郑宇离去,朴义以画像的名义第一次坐到了慧英面前。
开始进入她的生活。
天天接送她。
惠英也“讲述”了关于桥的故事。
而朴义始终没有承认是自己。
惠英心中只有郑宇,面对朴义的关心,只感到抱歉,痴痴地等着郑宇的回来。
当她第一次为朴义画像是,萦绕着头脑里的映像却是郑宇,她不得不请求朴义重画一张。
郑宇因为搭档的帮忙回来了,当他看到自己位置被朴义代替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他故作大方般,以一种近乎交际性的语调和姿态向惠英道了歉,她因为自己而失去声音。
然后离开。
他甚至没有清清楚楚的问一下惠英,又怎么知道惠英一直在等着他呢。
这似乎是男人的通病。
就算离开,也一定要问个清清楚楚。
为了找出当日在楼上射杀自己仇人的杀手,郑宇和搭档决定在4月15日这天,出钱让那个杀手来杀自己,以便把这个组织一并摧毁。
警察与杀手两个男人,爱上了同一个女人。
当她身边有对方存在的时候,他们都选择了退却,去成全对方。
朴义,曾经有三次可以杀掉郑宇——他的情敌——狙击枪的镜头中就是郑宇的头部,就算是他的客人拿钱让他杀掉郑宇的时候,他都放弃了。
因为,他知道,惠英等待着郑宇,他不愿她伤心。
郑宇,在4月15日惠英开画展的时候,他可以抓朴义回去,不过他希望他们都能去参加惠英的画展。
结果,他被朴义的组织派去的后补杀手杀死了。
结局朴义和惠英生活在一起,惠英仍时时刻刻怀念着郑宇。
当朴义对她越好的时候,她感到抱歉的同时就送他一幅画。
朴义学习着看唇语,只为方便地和她沟通。
平静一年的生活最终被打破。
组织上要朴义杀最后一个人,不然会对惠英不利。
要杀的人正是郑宇的搭档。
惠英在朴义紧锁地皮箱里发现了要他杀掉郑宇的文件及组织上下的最后一道命令。
她用枪指着朴义,疯狂的怒吼着,开枪,晕倒。
当她再次醒过来时,她看见了朴义留下的字条,以及她曾经放在桥栏上的那幅画,那幅洁白的雏菊。
“惠英,谢谢你让我留在你的身边,你给我带来的幸福时光,我会永远记住的,现在我把这幅画还给你。
忘掉所有悲哀的回忆,去找一个有资格接受这幅画的人,值得你爱的人,幸福地活下去。
我会过得很好的,再见!
”惠英奔出房去,奔过那座木桥,在路边拦车,为了去阻止朴义,也为了找回自己的爱。
杀手,朴义端起了熟悉的狙击枪,瞄准了街头上的目标。
突然,惠英跑到了目标的身边,四处张望着,嘴里无声地呐喊着:“住手,住手,能看到这幅画吗?
给我带来多少幸福。
这幅画,不是我给你的吗?
对不起,对不起,我没认出来,但现在我知道了,你就是我一直等待的人。
”朴义一句句读着她的唇语,放下了枪,来到她身旁,“对不起,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不配。
对不起,我伤害了你。
郑宇,很抱歉我救不了他。
我真想还给你属于你自己的幸福。
对不起。
”一道光,朴义的后补杀手,在高楼上举着枪指向朴义,惠英扑了过去,子弹穿背而过,溅出血,洒在了洁白的雏菊上。
朴义一遍遍重听着惠英的电话自动答录音,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一遍遍响起。
这是惠英留下的唯一的一段录音。
复仇,朴义和组织的头目面对面扣响了扳机。
画面闪回,回到了以前避雨的场景。
惠英,朴义,郑宇同在一个屋檐下,混杂在人群中。
惠英画板上的油彩落在地上,混在雨水中,五颜六色扩散开来。
最喜欢这个画面,真的很美。
雨停,惠英离去,郑宇和搭档跟着离去,留下朴义举起一盘雏菊,对着天空,那一句“给您送花来了”再一次响起。
天国,朴义给惠英送花去了。
很明显导演和编剧的意思就是:女主角喜欢的是朴义。
再看一编开头和结尾。
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大雨过后就是晴天,喜欢我的人他会是一个守旧的人。
影片里爱听古典音乐的朴义就是守旧的人。
而且一开始女主角的感情就一直是属于为她修桥送她雏菊的朴义。
中间之所以爱上郑宇是因为她认为郑宇就是为她修桥送她雏菊的人。
影片中间郑宇问他为什么喜欢他就因为他自制的泡菜吗?
然后慧英说了为她修桥每天4:15准时送她雏菊的事,郑宇知道说的不是他,但他已经爱上女主角了所以没法坦白……所以慧英爱的一直都是朴义,而郑宇只是因为误会。
最后影片又回到开头,“未来是可以改变的”意思是朴义鼓起勇气去见慧英跟她表白心意!
结局是美好的!
过程是凄美的。
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
那一条清新的花,静默地开放在路边。
直到有一天,不经意一个视线扫过,突然发现它在那儿。
象温和无害的、温暖淡雅的春风一样,柔软了本已僵硬的男儿心。
故事通常是这样发生的,邂逅、爱恋,然后又将以遗憾收场,留下那种残缺的美。
明明已经触及到了美丽,又始终不让人得到。
所以,就总不能忘怀它吧!
那一缕花香,一直飘在旧梦中,是个残留不醒的梦。
看完《雏菊》,我走去楼梯间吸了两支烟。
我想爱人的方式太重要,以至于有时它决定了爱情的去向和终局。
住在船上的杀手,船舱顶棚遍种白色菊花,小小朵,风来闪一闪。
而他羞怯英俊,上唇略短,眼神试探游移,像等待宠召的孩子。
他爱上野地里作画的女子,她贞静洁白的模样。
因她一次失足落水,他修了一座木桥送她。
呵,多么非凡,在这个普遍流行男子送情人钻戒示爱且上面的钻石只有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时代。
据说,在人的想象力还没有丧失殆尽的古老岁月里,男人爱上女人,会有更为奢侈的表达方式。
可能他会为她炮制一种酷刑,发动一场战争,或是送给她一个城邦,为她亡一次国。
在王小波的故事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它最后的踪迹——当薛嵩爱上红线,他醉心于为她制作刑具。
刑具坚硬而温柔,其上雕有繁美花纹,不具备任何束缚效果,它唯一的作用只是表达爱情。
杀手租住小广场旁的公寓,暗中观察她。
女子在广场上替人画肖像赚钱,没有生意时坐在阳光里裹着披肩打盹。
当她跟同伴饮咖啡,他便也隔住窗户举举手中玻璃杯。
当她跟同伴挥手告别,他也向着她的背影摆一摆手,看着她踢踢踏踏走远了。
他怯懦于靠近。
只能采取隐忍的感情方式。
后来,她以为另一个男子是他,于是爱上了别人。
你看,这个故事,一开始已是差错,必是不会有太好的收梢。
果然,最后她得知真相,为他喋血殒命,死在他的怀中。
其实他们深爱对方,但他跟她平白地错过了那么多时间。
此情可待,只是当时惘然。
这样的电影,一年中看到一部足矣。
而余下的日子我仍要继续观看血腥恐怖跟暴力,不要再试图用纯情打动我。
2006-5-18
我的公众号:逍遥兽
阿姆斯特丹的郊外就像一张明信片,正面是那一片片雏菊绽放的美丽与宁静,而背面就如同那个叫惠瑛的姑娘的感情生活一样苍白。
《雏菊》能在韩国取得超高的票房,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导演选择了全智贤,她很适合这个角色,有点抑郁,有点孤单,有点清纯,有点平凡,分明就是个艺术家,25岁还没有初恋,却可以开自己的画展。
看电影时有的人为惠瑛掉了眼泪,我也想顺势宣泄一下,但却不知在哪段情节时开始哭为好。
可能全智贤自己都不知道该为这电影里的哪一段感动。
惠瑛她爱得究竟是谁?
如果她真爱上了警察正佑,又怎会仅仅因为他不是给自己修桥送花的人,而在瞬间爱上了杀手朴义。
可能导演编剧们急功近利地为了突出结尾那种遗憾的美,而忘记了什么是爱。
如果真的是爱上了一个人,再怎么错恐怕也无法抹杀那种爱。
王菲有首不流行的歌叫《如果你是假的》,歌词里唱的是"...如果你是假的,思想灵魂住在别的身体,我还爱不爱你;如果你不是你,温柔的你,长了三头六臂拥抱你,还甜不甜蜜..."。
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当什么都改变的时候你才会明白是不是真正爱上了谁,才会名明白爱一个人容不容易。
惠瑛的初恋没有爱,只有她用自己的艺术细胞给自己营造出的浪漫,她觉得给她送雏菊的人就是她的王子,雏菊花就像惠瑛的水晶男鞋,她拿着鞋要找到能穿上它的人,而不管那人是不是自己要找的的爱人。
雏菊是一部绝对的悲剧,编剧本想往文艺片靠拢却一不小心靠近了莎士比亚。
两位男主人公都付出了真正的爱,而谁也没如愿的得到惠瑛,不知道两位帅哥是否明白,我们美丽的女主角还不太懂爱,她爱上的仅仅是那一盆放在门外雏菊,而不是两个人中的哪个他。
关于“卡农”的描述,流传着一段美丽的文字: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特点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如同原本平凡而枯燥的生活,沿轨迹不停反复……卡农,灰色的乐轨和两个声部,独立而交融。
随着时间的流逝,收集彩色的乐符编织成玫瑰色的奏鸣曲,反复却不单调。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生活。
直到最后的一个和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夜晚,看了《雏菊》,在卡农的伴奏声下,敲打这片麦田。
阿姆斯特丹的纯净天空,郊外大片的黄花地和蓝天碧草,女孩温柔的脸和美丽的眼,男孩深情而默默的爱。
潮水般的恶评丝毫不能损毁我对它的美好印象,他们纠缠于怀疑女孩那样的爱是如何得来,那男孩又怎可如此不计代价的守护她——在我看来,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呵,在爱成了稀缺品甚至奢侈品的年代,这种感情早就被尘封了吧。
它不是生生死死、朝朝暮暮,它是温柔地锲入内心深处的浪漫,如同雏菊的花语——心底的爱。
女孩在明媚天空下奔跑,当她踏过男人为她建造的桥,笔尖点下那片绚烂的黄色,爱便在心底生根发芽。
它本是博大的,不用经历人世间的纷纷绕绕;它亦是很纯洁的,未必度过野火的历练才是真。
我喜爱那纯净而明媚的眼神,它随着女孩的画笔点染上了爱的颜色。
有爱必有伤,相遇必定会有别离。
女孩子守候的,是每天必然会送到门口的、一盆金黄色的雏菊,仿佛童年的梦幻。
直到有一天,在广场为人做画的她,看见警察端着一盆金黄色的雏菊坐在了她的对面。
从此,爱情开始萌生了。
她怎知,眼前的男人并非她从小扎根于心的真爱,他不过是带着缉毒的任务,用她来做掩护。
真正爱她的,是那个男孩——守护她的杀手。
比起冷酷的警察,他如同孩子一般浪漫而纯真。
他为年轻的她造桥,使她不再渡河时失足落水;他为了她开始喜欢凡高、莫奈;他在广场边住下来,只为了能够每天看见她作画,然后在她离去时悄悄向她挥手作别——尽管这是她从来也不曾知道的。
终于有一天,警察的出现让她看见了幸福的希望,杀手在这时选择了沉默离开。
终于,一场枪战令她受了伤,杀手那时将枪口对准警察,不过是害怕伙伴们横飞的子弹误伤了身边的她。
警察因为受伤回国,而她也终于失语,在惊吓和疗伤中静静等待。
在她需要他的时候,他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她的面前,抚慰她的伤痕,开始了朝朝暮暮的守护。
她用写下的纸条告诉他:对不起,你真的很好,但我心里已有别人了。
他点点头,说,我只是想成为你的朋友。
不需要名分,这样的守护,已令他心满意足。
终于,受不了良心谴责的警察回来了,向她道歉,说利用了她的感情。
三颗受伤的心,已不知道谁被伤最深。
但一切都有浮出水面的一天,警察后来在一次意外中死去。
杀手的秘密,终于被她知道。
在广场上的最后一次枪战中,她为他档住子弹死去。
他亦与杀手集团同归于尽,为她和自己复了仇。
三个人终于又回到了一起,就像他们曾经在同一个屋檐下避雨欢笑,就像她走过了无垠的田野和漫长的一段生命之路之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原来远在天涯的爱总是近在咫尺,只是人们往往失去时才明白。
这是一场的追逐的游戏,就像卡农的旋律,激荡的浪花让人驻足,分流的小河让人迷路,然而那旋律依旧如同爱情与人生,朝着永恒的轨道奔跑、飞逝,一去不复返。
不是追着具体的哪一个人,他们追逐着的是自己心底的浪漫,遗落的纯真,就好似年轻女孩画中、那片徜徉而怒放的雏菊。
雏菊,心底的爱。
人生如此,爱情如斯。
它们也同那金黄色的花朵一样,遇见骄阳,吸吮雨水,在最美丽的时刻怒放,在盛开过后凋零。
转身而逝后,留给麦田一个温柔的侧影,映照着卡农击弦的和声,响彻心扉,触动心房。
这样的悲欢人事,如似水流年,始终发生,一直存在,从未停止。
当人们在尘世间纷纷路过时,恐怕只有自己心底明了,多少年华在凋零后知晓,多少往事在清醒时落泪。
微信公众号:dong_chenyao董辰遥
一个习惯了独自生活的女人从不带伞,下雨了就躲到屋檐下,隔着雨幕眺望潮湿的天空,期待着自己的初恋。
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似乎总会降临在这样因寂寞而美丽的女人身上。
雏菊是小小的向日葵。
梵高画向日葵,她画雏菊。
提着颜料画笔,她一次次欢快地穿越小河上的独木桥,直到有天落水。
她不知道有个男人早已习惯了在远处注视她。
她落水的那刻,他像孩子一样冲动地跑出了躲藏的范围,跑进了贴近的距离。
他淌入河水中捡回了她的画包。
在她没有勇气再过那座独木桥的时期,他想给她一个惊喜。
他为她搭了一座桥。
桥刚刚竣工的时刻,他看见那姑娘远远地过来。
穿着背心的魁梧汉子对工人伙伴们喊道:OK!
Guys!
Let's go!
恋爱中狂热付出的男人,如盛夏的太阳充满激情与力量。
他像个普通的工人乘车从她身边经过,看到她欣喜的表情,听见她在风中呼喊的感谢。
坠入爱河的男杀手啊,像最稳重的男人守着深沉的秘密,又像最幼稚的孩童难掩心头的狂热。
成为一个伟大的爱人不容易,他做到了。
爱一个人,就让自己变成她。
扛枪装弹的手拾起了画笔,研究起莫奈,印象派。
他种下温柔的雏菊,悄悄地送给心爱的女人。
旧的来不及枯萎,新的花已经到了。
正如他的爱情健康地新陈代谢。
你会爱上这样一个杀手吗?
直到杀手的位置被警察取代。
警察出现了。
女画家误以为警察就是那个神秘的送花人。
杀手默默吞下心中的疼痛与不甘。
依然在远方默默守望。
导演剪辑版中,两个男主的出现顺序是这样的:警察——杀手——警察+杀手。
直到杀手出场前,没觉得警察特别丑,而杀手出场后,你立刻明白,他才是真正的男主角。
所谓刷脸的世界是这回事吗?
全智贤是哑了又不是瞎了,这两个男人二选一,怎么会选到警察的呢?
更何况,这个故事里,帅的男人和对她好、陪在她身边的男人是同一个人。
唯一的解释就是,女主角以为警察是送花的人,所以对警察付出了先入为主的爱。
事实上,杀手比警察高,比警察帅,比警察性感,杀手爱听古典乐,爱看老电视剧,眼睛永远发着孩童般的光亮,笑起来嘴角歪歪的魅力四射,杀手为她学画画,为她送花,为她搭了一座桥,而警察只给她捎过一盒泡菜。
警察来看望女主,女主把杀手关在屋内的一场戏,虐得无以复加。
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用唯美的氛围,文艺的腔调,高超的叙事,掩盖了故事狗血的本质。
主导情感线索转折的重大事件是两起突兀的枪战意外,略坑了些。
女人还是笑起来好看吧。
故事前半段女主一直带着微笑,阳光灿烂的婴儿肥,拍得很美。
后来怨妇化了就有些不能直视了。
我一度觉得女主根本配不上杀手的爱,好在最后女主为杀手挡枪献身,扳回了一局……影片的原声带值得一听。
配乐出自香港音乐中坚力量陈光荣之手。
哀伤、悠远、浪漫、辽阔的旋律,为影片增色不少。
《无间道》的配乐正是他的作品哦。
很早以前就听过《雏菊》。
从第一次在公交车电视上看到介绍,就十分想看。
时间匆匆,真正捡起来看,却是昨天的事。
这个故事在我心中留下的,是悲伤美丽的恋情。
男杀手孩子般的笑脸,女画家风中奔跑的身影,草地,野花,油画,阳光,雨。
故事缘起于他为她造的桥。
每个藏着秘密的人,都有爱的权力,可惜难有守住爱的运气。
爱上了他们三个人。
先是她。
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女孩子,抱着花笔穿行在雏菊的花丛中描绘着自己的春天。
掉下圆木桥,拼命去抓自己的画板。
先是他。
为了任务利用了她,几个星期以来坐在她的画摊前让她画一张张自己的素描眼睛却看着她身后的世界。
先是他。
为了她掉下圆木而奔跑,而造了一座稳固的木桥。
听到她的感谢而露出了高兴的笑。
为她种植了满院的雏菊,送到她去的每个地方。
在屋子里面和广场上的她碰杯,在她的背后挥手,陪伴着她,清晨黄昏,黄昏清晨。
一直隐藏着自己的爱。
深深切切。
然后是她,开始了第一次的爱恋,全是因为他不小心落在画摊前的一盆雏菊。
然后她告诉他关于自己的等待,关于那座桥的等待。
然后是他。
发觉自己爱上了她。
跑去她的家,看她画的自己的素描。
听她讲曾经出现在他心中的那座桥。
并一再宽许她的“错爱”,他没办法承认,也不能够不承认。
只得开始他们的摸棱两可。
却深深深深的爱。
然后是他。
发觉了他的存在。
开始痛苦挣扎,徘徊失落。
她不在是自己的了。
为了爱她,给了他重重的一拳。
发觉他的优秀,发觉他的身份才可以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时。
他不再送雏菊给她。
因为他从来都不曾那样自私过,爱从来不是自私的。
接着是她。
在广场上依然给他画着只属于他们的素描。
本应就这样一直开心的活下去,却在枪战里受了伤。
失去了声音。
在他消失的日子里面又开始收到了雏菊。
她坚持不学习手语。
她依旧在以前的位置上画着画。
然后碰到了他,却画成了他的样子。
她哭泣。
他无措。
然后一起开始漫长的等待和追寻。
她听着自己的留言电话里默默无声,然后一阵盲音。
她躲开他,流泪痛哭。
接着是他,在广场上的枪战里把她的伤怪在自己身上,千方百计的回到了她的城市。
却看到了她身边的他。
他不知道她的等待和悲痛。
接着是他。
为了保护她,他开了枪,不忍看到她难过,子弹终于没有打向他。
他继续送着雏菊,他终于鼓起勇气坐在她的画摊前,一次又一次接她回家。
他开始渐进她的生活,陪着她一起等待,看她写下她心中的别人造的桥。
看她写下自己的抱歉。
他依旧执着着守护。
终于她等到了他。
门里是她的守护。
门外是她的最爱。
她关上门,面对着他,听他说绝情的话,自己泪流满面。
看他转身离开,疯狂的拍打着门,发不出一个音节来挽留,来挽救。
终于他在门外忍着心痛说下了分别的话,转身离开,独自坐在她曾经绘图的广场上回忆,神伤。
他不想带给她再多的伤害。
终于他陪着她等到了,他在门里,听着他的无情,她无助的敲打。
他心如刀割却不能做些什么。
独自一个人,忍受着煎熬。
却不能告诉她,自己才是她应该爱的人。
他笑着看向回家的她。
然后离开。
最后她总是送给她画他的素描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最后她发现了他的黑色郁金香。
最后她发现他才是她最初的真爱,可是最后她为了保护他死了。
是为了赎罪,还是为了真爱。
说不清楚。
最后他死了,只是为了找出伤害她的人,把危险引向自己。
然后他发现是他。
不动声色的保护了他。
可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最后他为了救他带他离开了那里,却还是不能够挽救她爱的人。
他愧疚,懊恼。
却什么也不可以做。
承担着她在他面前的声嘶力竭,疯狂的摔东西。
他装做若无其事。
却比谁都心痛。
他死了,为了替他们报仇。
只是为了他们。
简单,却伟大的爱。
她为了那座桥开始等待。
等待了两种不同的爱。
他为了任务,开始进入她的生活,彼此相亲相爱。
成为了正确的错爱。
他为她造了桥,在远处默默的看着她,清晨黄昏,黄昏清晨。
送来一盆盆白色的雏菊。
她曾经站在他的坟前。
怀念。
并努力抓住自己身边的他。
是朋友。
出生入死。
他站在她的坟前。
回忆。
那一段段幸福快乐的日子、有她的日子。
还有笔下的雏菊、草丛、自己和他。
是不是还会有人站在他们的坟前。
追忆。
追忆那些在雏菊花瓣下折射出来的无数个幸福的时光。
有她,有他和他的日子。
那只是爱。
简简单单。
简单的等待,简单的执着,简单的付出。
然后等着我们,在胶片记录的故事里,简单的感动。
并为他们庆幸。
曾经拥有过的幸福时光。
全美人演的最好!!还有阿姆斯特丹的阳光.
画画的故事杀手的故事音乐也很感人
伤感的爱情,永远是主题
喜欢
哎呀,我好这一口
无聊 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 假文艺的片子还加了一堆根本没有动机的人物关系…..很乱
一定是我看的版本不对,一定是
「雏菊的花语,是隐藏在心底的爱。」
三傻大闹阿姆斯特丹
反正我是一点共鸣没有 一点感觉没有 个人觉得很垃圾
哪個龜兒子給我說的好看?!
呜呜。
韩国的爱情加香港的动作总觉得有些牵强和不伦不类,不过也不苛求什么了,无所事事的日子里,也只能松懒的看看这样恬静内敛、唯美动情的爱情电影聊以自慰…
风光片
如果演警察的是玄彬赵寅成那确实还需要挣扎一下,郑雨盛顶着这么一张脸给你鞍前马后居然还有人能无动于衷!
喋血双雄还要苦心经营恋爱,我还是去看城市之光好了。
不太能理解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
惠瑛的初恋没有爱,只有她用自己的艺术细胞给自己营造出的浪漫,她觉得给她送雏菊的人就是她的王子,雏菊花就像惠瑛的水晶男鞋,她拿着鞋要找到能穿上它的人,而不管那人是不是自己要找的的爱人。
全智贤演技不错 忧郁少女不违和
雏菊花海很美,爱情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