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谎言之躯

Body of Lies,叛谍同谋(港),谎言对决(台)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罗素·克劳,马克·斯特朗,格什菲·法拉哈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08

《谎言之躯》剧照

谎言之躯 剧照 NO.1谎言之躯 剧照 NO.2谎言之躯 剧照 NO.3谎言之躯 剧照 NO.4谎言之躯 剧照 NO.5谎言之躯 剧照 NO.6谎言之躯 剧照 NO.13谎言之躯 剧照 NO.14谎言之躯 剧照 NO.15谎言之躯 剧照 NO.16谎言之躯 剧照 NO.17谎言之躯 剧照 NO.18谎言之躯 剧照 NO.19谎言之躯 剧照 NO.20

《谎言之躯》剧情介绍

谎言之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罗格·菲利斯(莱昂那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曾是一名穿梭于炮火硝烟中的战地记者,如今他受雇于CIA,成为美国方面潜伏在伊拉克的特工,随时追踪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阿尔萨里姆(Alon Aboutboul 饰)。他的上司爱德·霍夫曼(罗素·克劳 Russell Crowe 饰)在遥远的美国坐镇,他凭借手中的电脑掌控大局。 通过一个不愿当人肉炸弹的恐怖分子的供述,罗格得知阿尔萨里姆正在策划新一轮的恐怖袭击。在接下来的冲突中,罗格的助手不幸身亡,自己也多处负伤。就在他还未康复之际,又被霍夫曼派往了阿曼。另一方面,对手不断散播与美国军方达成合作的谣言,这令身处虎穴的罗格顿时陷入莫大的危险之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消消气第五季八犬传你是我的吸血鬼家族荣誉感谢生命中有个你爱情蛙跳跳归还者的魔法要特别绝战香炉寺香港强奸奇案之割喉谁先说分手人潮汹涌某个旅人的日记爱情的尸检报告尝试第四季告别摩门寒季之火红蝎子3之妖惑人心我愿意如果还有明天野兽家族第四季金甲恋人回乡逗儿值得爱皮特·戴维森:哥就是帅皇嫂田桂花无暇顾爱乡村探案之外来者超自然事件之坠龙事件我的另一面激情跳水梦

《谎言之躯》长篇影评

 1 ) 看过两部电影之后

利用下午工作空闲时间看了两场电影,一部是最新版007,一部是好莱坞新片《谎言网》,前者我给她打4分,一部与大多数好莱坞动作片没有多大区别却与以往的007不同的电影,因为失去了特色。

看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原因是,根据智利媒体,影片中有大约四十分钟的内容是在智利北部拍摄,写那篇文章的作者的自豪感就像我们中国人成功主办了奥运会一样。

结果看完影片,我发现“nada que ver con chile”和智利毫无关系,尽管一部分外景是在智利北部沙漠拍摄的。

    至于美国大片《谎言网》,我给满分7分。

虽然也是一部大团圆结局的影片(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喜欢大团圆结局的电影,也许是因为中学时代读过的叔本华的《生存空虚说》对我影响太大)。

这一部比007好看多了,更主要的是她让我进一步思考了电影的意义,电影的未来之类无边无际的东西。

电影结束,我在脑子里对自己说:la pelicula no va a cambiar este mundo, pero si esta haciendo un mundo entero,电影不会改变世界,却在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什么题材不能被电影再现,也没有什么秘密和禁忌是电影不能表现的。

这一艺术形式将成为未来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说今天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的话(显然没有,正如影片《谎言网》所表现的,在伊拉克以及这个世界的几部分地区,人们的生活还没有进入像美国那样的“文明世界”)。

战争不会消失,饥饿和贫穷也不会消失,但是,我相信,电影会像电视机一样慢慢普及并影响(如果说改变是不可能的话)这个世界和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们。

    走出电影院,阳光明媚。

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们,我有一种在电影里的感觉,这是每看完一部好电影之后的感受。

在我置身的这部电影里,我不仅仅是主角,还是导演,我不能说我这部电影是最精彩最好看的,但是我可以说这是一部只有我能够导演和主演的电影,我要一直导下去演下去,尽管结尾将于绝大多数人的影片一样,但是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看完两部电影之后的下午,这个世界似乎没有任何改变,包括我的世界和我的电影。

但是我知道,改变是会到来的。

就像风,你看不到,但是树叶在动,也像树,你听不到树根生长的声音,但是你看到的几十米高的树就是这样的成长的。

       2008/11/24 圣地亚哥

 2 ) @ Body of Lies @

1 每次听到Ferris说Hani,就想到了Honey2 感觉Hani很有型3 感觉Ed长的很像Who?

 3 ) 可爱的Ridley Scott

Ridley Scott是个很有社会责任心的导演。

在“黑鹰坠地“里,他用“让美国人死的重于泰山,让索马里人死的象苍蝇群“的反话,向观众解释美国人的战争有多荒谬。

在“天国王朝“里,他把阿拉伯人萨拉丁的形象树立的高大完美,与捧着圣经砍人的骑士团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部Body of Lies里,他推出了阿拉伯形象大使Hani,让以为世界上只有英伦出绅士的美国人对约旦人大增好感.......但Hani的扮演者还是个英国人,真是没办法。

我觉得Scott想利用这片子吓人,告诉美国中西部吃炸鸡喝可乐的美国共和党的胖子们,恐怖分子不按照规矩玩儿,最先倒霉的就是你们,而不是什么DoD, CIA或者NSA之类的人。

人家顶多用卫星看看你们的热闹。

不信?

电影里欧洲已经被炸得骨头渣滓乱飞了,堪萨斯还差的远吗?

我相信Scott老头儿是好心,谆谆善诱,而且风骨常在,专啃“反美”这根硬骨头。

相比之下,那个热爱全人类的斯皮尔伯格,似乎更关心犹太人一些,专啃“犹太人受难记“这种题材,司马昭之心也。

片子最后我认为有个bug,放在论坛里了。

喜欢钻牛角尖儿的欢迎去看。

 4 ) 谎言?——多重的拷问

对内心的冲击多余感官吧,纵使在多年后第二次观看,也丝毫未减弱那种影响力与呼唤感。

对战争的拷问。

爱莎带小李子去见姐姐那段,可以明显看出姐姐克制下的愤怒,对伊拉克战争的愤怒,对一个强权国家的愤怒。

对人性的拷问。

人与人之间信任真的完全存在么,上级下级之间,同盟者?

最后一次小李子去交换人质,在被圣战份子拖上车时,上司只是弱弱地sorry一句。

最后是倒是这个上司一直不信任的约旦地方情报局把他救了出来,的确一切都只是设计,连交换人质也是设计,设计中至少还是设计了救的这个步骤。

这或许不光是对某一些形式,制度,方式的讽刺,更有一些思考吧。

对宗教的拷问。

此起彼伏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对无辜贫民的伤害,对生命的肆意践踏,对所有异教徒的不能容忍,却还要冠之以名为“圣战”,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宗教本该是让灵魂有处安放,教人向善。

当指向排除异己的屠杀和沦为私欲和政治控制的武器时,已只有宗教的外壳了。

有人说影片中爱情浪漫片段有些破坏反恐片的氛围,我并不赞同,反而是一丝暖色,在乱哄哄的爆炸和复杂的情报战争中显得平静而简单。

人是复杂的,复杂如CIA的情报探员却也有向往美好,渴望爱情的心。

谁又不能理解呢。

当然对影片的感受远不止这一点点,不过择一些来分享。

看电影的感受还是很主观的事,或许你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无论如何,值得一看。

 5 ) 谁才自作聪明?

既然是评老片,咱也就不求此评能够”让读者在短时间内知道书或电影在各方面的优劣“,哈哈。

================若是想要品味英语片子的台词,就会去买碟,在播放电影前调出英文字幕。

幸运的是,虽然是在这边买美国片,碟里仍总会附有英文字幕——只不过一般都会在这个字幕选项后面加上一个附注: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听力障碍者专用)。

在这边呆了这么久,果然还是个听力障碍者呐。

否则,第一次看此片的时候应当不会错过片中在后台运筹帷幄的上司霍夫曼(罗素·克劳)对于在前线奔波卖命的手下菲利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一句关键性的指责:——Don't be a smart aleck。

——别自作聪明看到这句后,就觉得宁愿被戴上听力障碍的帽子,调出字幕来看也值了。

不仅因为这句让咱终于知道怎么地道地表达”自作聪明的2C“,也因为这句让咱觉得自己找到了导演想通过本片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本感想的标题。

先看看,这台词是什么场景说的呢?

是当前线的一次反恐行动以线人的曝光而失败时,总在美国遥控的上司千里迢迢奔赴了约旦首府,与手下汇合。

这是两位巨星在片中难得同时出现会在一个镜头里的一场戏,因为咱感觉导演有意要渲染反恐行动中后台操控与前线实战的矛盾——从电影海报就可以看出来:手下在”明处“,是被战火硝烟烘托的”明“,爱德一身便衣,神色焦虑,是握枪的执行者;上司在”暗处“,是为保护机密而设置的”暗“,霍夫曼衣着讲究,面容平和,是发令的决策者。

他们虽是合作关系,总是通过卫星电话接触,互相插科打诨,看似亲密,实际上却不无行为模式上的分歧,不可避免的分歧。

若咱的这个想法是对的,那么这一幕,霍夫曼跑到前线的一幕,导演让两人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时的对抗,无疑将这种貌合神离推到了一个小高潮。

具体来说,这个”神离“,就”离“在互相认为对方自作聪明,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

看看两人相会,讨论如何与反恐行动当地的情报机关头儿哈尼(马克·斯特朗)打交道时的一回合舌战:菲利斯:哈尼根本就不信任你,霍夫曼。

阿拉伯人只帮助他们信得过的人。

我们必须赢得这种信任,懂吗你?

霍夫曼:……我才不管什么民族间信任感缺失。

我才不关心哈尼信不信任我。

最后哈尼会对我感恩戴德的,这是我想看到的结果。

菲利斯说的是好的过程才能导致好的结果,霍夫曼强调的是有好的结果,过程什么的见鬼去吧。

具体来说菲利斯穿梭于险恶的第一线中,仍然希望打信任牌,霍夫曼稳坐于冰冷的监视屏前,不择手段,只谈最终利益,无论是他自己的还是美国人民的。

所以菲利斯与哈尼第一次见面就主动与哈尼分享信息,摆出诚意,保证不搞猫腻;霍夫曼与哈尼第一次见面就威逼利诱后者与他合作。

菲利斯和哈尼一起去与哈尼会面的一幕,菲利斯亲切地对哈尼喊道”Hani pasha“,菲利斯之前专门去打听到哈尼喜欢这个称呼;霍夫曼和哈尼手还没握完就马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典型的霸权式作风。

菲利斯至少表面把哈尼当朋友,霍夫曼则只是把哈尼当做是达成目的的一道需要克服的障碍及可利用的工具。

把眼光移开这个小高潮,在片子的另一个地方,菲利斯会为线人的牺牲伤感,霍夫曼则在菲利斯质问他如何抚恤那个线人家人时来了句很有张力的:I didn't know the man. 很好奇字幕组怎么翻译这个简单的know的,不过无论是结合后文翻译成”我都不熟悉这个线人“,还是残酷点翻译成”我都不知道有这个人“,皆可看出霍夫曼根本不把线人当人,而只是榨干了奶就可以宰了的奶牛。

最关键的又在于,菲利斯会觉得执行任务时给他的心灵和肉体上烙下的伤疤告诉他自己的方法论是对的,他的上司不过是个颐指气使的2C,而霍夫曼也有理由相信自己才是掌握着大局,他的手下被硝烟蒙蔽了眼睛,熏坏了脑子。

纵观全片,这样的对比以及其中的矛盾不在少数。

总结起来,就是信谊 Vs.利益。

哪个才是真智慧,哪个才是小聪明?

两人谁才是smart aleck?咱是不确定的。

导演无疑也是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片中两人既有因自己的方法论而成功的时候,也有被自己的行为方式误导过的窘况。

无论这是不是导演有意避免在演员列表升起的时候惹得某一方支持者破口大骂,咱感觉导演至少应当是在提醒咱们:永远不要忘记去反思这个问题——对于涉世尚浅,未体会过社会复杂的小子们如是,为了避免受伤碰壁;对于历经沧桑,深得”只有永恒利益“之真昧的老油条们亦然,为了避免人性泯灭。

P.S. 最近看了朋友给《笑傲江湖》拟的英文翻译,再一次觉得咱中英文的融会贯通果然还是太水。

又去看了福尔摩斯2诡影游戏,除了惊诧于其腐女向外,亦进一步体会到英语好电影中台词的精妙和字幕翻译的不易,故而在豆瓣首评忍不住以离题的百字牢骚开头。

若是能够引得各位拍砖,并向咱引荐些更高更妙的台词,那就太好了。

 6 ) 标准好莱坞功底电影

我选(盗版)片的时候就是想看的一部比较好的好莱坞电影 -- 关于一两个人在一个庞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有些复杂的故事,兼有想表述一些不太简单的立场,加上一些敏捷生手、生离死别、枪林弹雨、死里逃生、个人感情、等等等等的必要好莱坞元素。

这部电影符合预期,并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一部严肃的电影,而是一部包装的不错的娱乐电影。

像任何有争议的大历史,中东是个好题材。

看了一些之前的评论,认为这个电影因为题材的关系变得过于复杂(甚至有些过于严肃)。

我就在中东,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听到电影里的几句阿拉伯语,倒是很亲切。

再加上一些其它原因,我倒是觉得这个电影显然是观点最被淡化。

我看得很有劲,甚至有那么几分钟在琢磨,我也许可以在路上认出一两个特工,找一份特工的兼职什么的。

那两个amman和dubai的航拍镜头,真是好莱坞的专业功底。

(记得,碟中谍拍上海的时候也是那个角度。

)然后,那些平房集市的俯视镜头,就更不用说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西方人由于各种非旅游理由出现的街市的代表。

一句话,摄影水平体现了好莱坞的职业水准。

达到的效果就是,让这城市看上去很有资本主义色彩,同时让人觉得复杂不容易理解。

恐怖组织是没什么想像的余地,就是地下通道和黑白摄影机。

不过,那个约旦的特工老板,谈判和做事方法就和纽约的意大利黑手党一样。

那个坐在美国家里,出差两次的老板,又是很典型的貌似有能力的政客型中情局行动执行官。

至于那个主人公,编剧想让他成为执行奇异任务的情感复杂立场不清的正常人,从而把剧情引向了好莱坞式的复杂。

往简单里说,这个结局也没什么太大的意外,主角没死就没意外。

这些那些,少不了好莱坞最著名的前面的情节一定有下文的原则。

不过,好莱坞电影奇妙的是,就算什么你可以摸出十之八九的路数,这个电影还是可以看看的。

所以这是个成功的路数。

还有一件事情,dicaprio可能以后也就会演这一种角色了,不停fword的,同时又可以很善解人意很绅士的,肯定很聪明的这种。

这次让他讲阿拉伯语倒是挺有意思的。

(只要西方人一讲什么语言,就好象这个语言背后的文化全都被理解一样。

)想想他最早最早的who's eating gilbert grape和后来的catch me if you can和很张狂的aviator,mmmmmm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拿奥斯卡。

 7 ) 战火下的真实

很喜欢片中的每一个鲜活的非美国人。

那些生如草芥的,或娇艳如花的。

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与生活的希望都在与此。

如果你不怎么喜欢Leonardo DiCaprio和Russel Crowe的话,看看Hani大叔也不错~

 8 ) maybe everybody use and be used, but at least u can quit this game

这个片子其实结构有点问题。

拍戏的场景倒是跑来跑去,GPS定位也能惊你一把,还有各色中东帅哥(各个几个镜头就惨死了),吸引了太多不必要的注意。

作为一个完全不懂行的局外人,我倒觉得如果砍掉一些不必要的枝节,集中在一两个城市(别让主角回美国兜那一圈),让该死的人死掉就好——这点上导演开始做的很好,先让主角亲手杀了线人,然后助手又被轰的骨头渣子四散。

但后面就开始拖了。

但给主角那两锤倒是干脆利落。

不过我始终怀疑,他们提刀就要把他给办了是不是为了戏剧化需要。

anyway,其实这片子主题很明确,这一切,这战争,这反恐,具体到每个人其实也不过利用与被利用的游戏。

上司利用Leonardo做任务加业绩,Leonardo利用线人收情报往上爬,而最帅的迪拜警察局长则利用Leonardo来搞出职业生涯最大收获。

作为游戏棋子,你的生死和感受一点都不重要,没人在乎,若你死去,抱歉,但这游戏依然在继续。

可能你摆脱不了这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但你至少可以不玩这游戏。

于是Leonardo就老子不玩了。。。

但是CIA成员可以这样放任自流在中东吗?

万一被捉去,掏出情报怎办?

退休也要跑去对自己和国家都安全之地嘛。。。

好了,题外话时间开始。

我始终怀疑制片是不是钱多的没处花,所以拉着剧组跑了无数个城市,就是为了让主角搞一个失败至极的骗局,把无辜的工程师和自己给赔上?

还有罗素,你请这个胖子来到底要干嘛?

就他那个表演,二线明星完全可以搞掂掂,而且肯定还比他好。

Leonardo那张南瓜脸配胡子就是tmd悲剧。

其实我写这篇东西就tmd全是为了贵气 Mark Strong啊。

结果看完了我心潮澎湃一google,立刻就tm幻灭了。

秃头和痴肥果然是任何男人的大敌啊!!!

不管怎么说吧,我发现中东还是出帅哥的。

我一直自我陶醉说给水瓶渐渐肥,应该也帅哥一枚。

anyway,帅哥我也享受过了,贵气才是key啊啊啊。。

旁白:你就自我安慰吧你!!

 9 ) 后一半掉价

两个中午把这部片子看完,怎么说呢,或许是我不够专心,或许是翻译不够到位,以及音频、视频不同步的问题,有些疑惑,有些失望。

从画面上看,大场面有了,枪战、爆炸紧张刺激,利用高科技的定位、追踪、设局强大直观,不拖泥带水;从背景上看,中东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了,旱迹的荒漠、热闹的集市、平民的家庭真实质朴,不矫揉造作;从演员阵容上看,演技派和票房保证都有了,特意增肥的罗素·克劳和坚持走硬汉路线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可圈可点,饰演Hani的Mark Strong也凭借独特的贵族气质抢走了不少风头。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镜头的运用一般倒是其次,关键还是故事本身没讲好,把一个原本可在角度和深度上大有可为的题材浪费了,尤其后半段,存在叙述上的脱节和情节上的不合理,大大削弱了电影的观赏性、可信性和思考性,使之沦为平庸而俗套的三颗星电影。

首先,利用建筑师制造假恐怖袭击,目的是吸引Saleem的注意,挑战他的权威,刺激他的情绪,诱使Saleem去找建筑师,从而主动暴露藏身地。

但结果是,计划成功后,这么绝妙的初衷就被抛到太平洋上去了,Ed告诫Ferris不要管建筑师的生死,而不是对建筑师进行严密监视之类的活动守株待兔,岂不怪哉?

试想Ferris听从了Ed的话,是不可能抓到Saleem的,建筑师铁定会死,他自己也很可能因此暴露,这不是设个局给自己套么。

其二,Ferris在片中应该是一个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领导能力的非常专业的秘密特工,但不知为什么,越到后来越却表现出他的天真、单纯、缺心眼、感情用事,就像个刚从CIA培训学校毕业的新人。

对Aisha一见钟情不说,在执行秘密任务期间还能抽空谈个不能拉手、拥抱、kiss、ml的纯精神恋爱,连家长都见了,乍一看还以为是部爱情喜剧呢。

本想算了吧,就当是调味料好了,却原来根本没完,当发现Aisha被绑架,Ferris立即丧失了应有的冷静和理智,变得急躁焦虑,慌不择路的向Hani求救,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一古脑说了出来,而后又抱着自投罗网就能换回Aisha性命的想法将自己置于险境,还差点因此丧命,简直一代情圣。

但这未免也太韩剧了吧,他们俩也就见过不到5次面而已,每次在一起的时间也很短,感情竟能深到或者说热烈到如此地步?

被Jack附身了吧!

最后,Hani与Ferris在病房的谈话令我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Hani设的局。

如此出乎意料应该是最出彩的地方了吧,可再一想不对啊,Ferris是被Hani的人送到荒漠的,怎么会被Saleem的人接走呢?

看了豆友的讨论,我比较赞同Hani与Saleem做交易的说法,虽然搞不清他们具体是如何联系上的、Kareem起了多少作用、用来交换Ferris的pay到底是什么,但至少这条脉络通了。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观众为了说服自己看懂故事而做的推测,真相究竟如何,我认为在电影中做个交待还是必要的,否则就如少了块拼图一样,这个故事是不完整的。

 10 ) 台词选 答案并不重要 因为事已至此

I and the public know what all schoolchildren learn ,Those to whom evil is done Do evil in return---W.H.Auden那里是不是我们的归属,答案并不重要,因为事已至此,我们疲惫不堪,一切永无止境,我们甚至无法自我安慰,幻想敌人于我们同样疲惫。

因为他们没有听着,告诉你一件很重要的一件事,工作对一个人来说并不重要,我是说,不是最重要的```不,我只是想要你知道我的感受,我对你的理解

《谎言之躯》短评

雷导的片子我都很喜欢,这个也不错,有反恐谍战的质感~喜欢Leonardo的声音,扮肥版Russell挺出彩的,让人印象深刻~看花絮,就那个北非外景地,雷导拍《角斗士》、《黑鹰降落》、《天国王朝》加这个都用了四次了,真赞,美国之外的地儿一个导演都用那么多遍了,好莱坞工业啊!

8分钟前
  • Aboo
  • 还行

名字取得好,内容无亮色

13分钟前
  • 熊院长大人
  • 还行

Hani演得很好,充分表现了高手在他面前都很单纯。本片最大的硬伤就是那段感情戏,莱昂纳多前面塑造的聪明精干的特工形象到最后竟为了救那个女人就无比轻易的葬送了。当然,这次美国人把自己放得比较低比较谦虚。小莱展示了真男人的帅。

15分钟前
  • 莎会长
  • 推荐

大片,有点没懂,这莱昂很幸运啊,都是和老牌民星对手

17分钟前
  • 较差

我已经对这个SB导演彻底绝望了。

22分钟前
  • 最烦装逼
  • 较差

场面真实,节奏紧凑有序,时刻保持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不过最后部分男主角的所谓良心发现和英雄救美又落回了俗套

25分钟前
  • 珷玞
  • 推荐

Ridley Scott是一个有自我反思精神的导演。电影的角度独特,算是告诫美国人,不要老是这么自大。

29分钟前
  • 爱是寂寞人
  • 力荐

片子好看,演员出彩,翻字幕的高人功力深厚……谎言之躯直指所谓美式人权与民主的虚伪,践踏道德与人性底线的反恐,捉襟见肘的反恐,其本身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恐怖行动。

3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此类题材拍多了 就会变成最无聊的那种

35分钟前
  • 飘飘然
  • 较差

两个大咖影帝,三线间谍悬疑,一堆围截爆炸,结果七拼八凑出一部大闷片。

37分钟前
  • 砚小朵™
  • 较差

其实这片子代入感很好(不理解DiCaprio 制造傀儡首领情节的意义所在),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是抱着看枪战片的期望来看的这部电影,所以这个只有及格的分数就可以理解了。

40分钟前
  • qckf2001
  • 推荐

中规中矩的反恐片,固然比不上反恐王国,比之辛瑞那也差了一些。唯有gid这个包袱抖得还行。

44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最爱类型片...还有帅帅迪卡...

49分钟前
  • pksky
  • 推荐

三星半。小李手被砸看着好疼。。

53分钟前
  • 冬叶
  • 推荐

催眠大片。alone

57分钟前
  • 金木犀
  • 较差

剧情紧凑,表演到位,有典型的美国英雄的浪漫主义情结,或许是为了放大谎言的作用。

1小时前
  • Ricker
  • 推荐

反恐电影里完全被低估了的一部,如果ridley scott有机会再剪一个加长版出来,一定可以秒杀同题材的其他电影。

1小时前
  • W.
  • 推荐

动作戏比较少,也没有什么大场面。不精彩。

1小时前
  • 梦之安魂曲
  • 较差

特工头子演的最好 不是澳大利亚人的那个特工头子

1小时前
  • 圈圈叉叉圈圈
  • 还行

还以为是打着反恐旗号彰显个人英雄主义,最后发现只是大佬手中的一个棋~

1小时前
  • env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