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的感觉
The Sense of an Ending,谜情日记(港),回忆的余烬(台)
导演:赖舒·彼查
主演:吉姆·布劳德本特,夏洛特·兰普林,哈丽特·瓦尔特,米歇尔·道克瑞,马修·古迪,艾米莉·莫迪默,詹姆斯·维尔比,爱德华·霍尔克罗夫特,比利·豪尔,弗雷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本片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的同名小说,该小说曾获2011年布克奖。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生托尼有两个好友,三人爱读书也热衷于谈论性,常聚在一起调侃戏谑。后来博学睿智的艾德里安也加入了他们,他的加入让这个小圈子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成年后的托尼结婚又离婚,退休后他的生活平静无扰..详细 >
Boring as hell.电影和小说是两种媒介,不能混用,各有魅力。
太隐晦。movie.douban.com/review/8770421/
2021.05.11武汉到北京西G516。啥玩意,看不下去。
略有语焉不详之感 依旧可以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变成了一首温婉的眷歌,苦涩的味道都被爱中和了。她送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徕卡相机,他便开了一间徕卡相机的维修店。前妻虽然说着you’re on your own now却并没有放开他。艾德里安磨人的哲学问题被擦去了。最后他在怀旧的忆思里tie up loose ends.
读完小说兴冲冲来看电影,这是什么?
Billy小哥太可爱了嘤嘤嘤,他为什么总演这样的角色(但是正合我胃口)
本来很喜欢这种治愈系碎碎念的电影,只是这个悬念太弱鸡了,我还以为男主记忆中隐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惊天大秘密。
怎么讲,小说里的故事是讲完整了,但小说花了大量篇幅来抽象思辨“不忠实叙述”,这部分在电影里的缺失(也确实不好拍出来)大大削弱了本来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东西。或者说,这本来就不是一部适合影像化的作品?我乔阿文金发美颜盛世,虽然戏份真的好少……
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
假如缺少了托尼那些自省的、迷惑的与焦灼的呓语,原文本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很喜欢巴恩斯的这部小说。巴恩斯是聪明人,他在本书中探讨的关于历史和记忆,所给出的一些新的视角很有意思。其实我们情感在遭受创伤之后,生理会自动屏蔽创伤性记忆;而心理则开始对其进行更改和掩饰,以此来保护自己;后者往往会由此而重新建构自己的记忆,我们成了别人。有我很喜欢的兰普林,开心!
很不错的对人生和记忆的解读,记忆模糊了真实的人生.....
节奏和调调很舒服
和想象中的一样无聊。。。
太棒了,虽然没有原著好,但是剧本也很精彩,演员也很棒
非得用这么一个故事来讲记忆的利己、历史的失实,真相的难以捉摸吗?真相难以捉摸就非要用一个莫名其妙没头没尾的故事来表达吗……表达观点的部分和故事的部分,这两部分太割裂了
弟弟
在原著小说中,只能通过对历史的哲学解构搅混真相,而在电影中通过几个特写就暗示了刻意掩饰起来的真相,这一点电影艺术完爆了文学艺术。事实上,行为并不必然导致结果,某些负载于人的一生的心结并无必要,每个人都只需和只应承担各自行为的责任。
感觉改得大有问题。原作基本是前半段极其精彩 充满了妙语连珠 以记忆棱镜的不同观察面带来的反差和思考为落脚点,而后半段虽然有些失控并且有些戛然而止,但作为整体还是问题不大。但在电影中,不仅故事环境改动得太现代 太温吞 一度让我以为是部家庭剧 原作的残忍丝毫不现 不过老年人生活还是深得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