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魔幻,是不是现在美国拍电影,都必须严格卡着政治正确来拍啊?
主角退伍军人,冒着生命危险为这个国家服役,然后政府一句找不到你的个人资料,感谢您的服役,就没有然后了??
这几年的出生入死全当放屁??
赔偿金也没有??
可是在后来的追逐战中,FBI仅凭一个名字就找到了主角,知道了他曾经服役过海军陆战队,还说他是战斗英雄,那为什么主角去领赔偿金的时候,那边却说查无此人呢?
原来你们就是这么对待战争英雄的,我理解,海军陆战队退役士兵编号如果涉密,普通单位查不出来是有可能的,但是查不出来,他以前是个兵总能查到吧,进特种部队之前的原部队应该可以查到吧,他退役了啊又不是还在服役,啊查不到就不给人家发补偿金了??
真就一句感谢您的服役,就完了?
我还以为结局会关注退役军人的赔偿金或者是就业的问题,结果啥也没有,就搁这里叠BUFF呢?
女主,同事问了她去不去看刚刚救下的孩子,她嫌搭档嘴碎,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而已,对出事故的人来说是很大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就是平平无奇的一个工作日而已,结果结局她回到医院调走了影片开始救下的女孩资料,去女孩的病床旁边看她,女孩握住她的手说不要离开我,女主哭了。
What????
怎么导演你是让女主通过她刚经历的警匪追逐大战,意识到她以前对待病人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她就是应该去探望每一个她救的人??
有病吧你??
还有男一男二哥哥弟弟,我真他妈不想说啥了,这就是兄弟情??
你都抢银行了大哥,你开车别过多少辆警车?
你知道多少警察会受伤甚至会死?
真就是只要没死在我面前就不算死,在我面前死的都不行??
淦!
你兄弟,哥哥,都能为了你不被杀,给你暗号一起做掉想要杀你的人,还说他不是亲弟弟?
他就是我的兄弟!
你却偷偷的在身后,为了一个绑架的护士开枪杀死你哥哥??
我真???
啊???
最后回忆起小时候的事儿,刚才开枪打死你哥哥的时候你咋不想想呢??
你哥哥是以为你被护士打死了他想帮你报仇才要杀护士,你就在身后偷偷开枪打死你哥哥??
你没事儿吧??
你被枪击了,哥哥说刚才怎么救警察的就怎么救他,他可是我弟弟啊,我真他妈为哥哥感到不值,淦!
到了桥下,哥哥让你下车,你不下,你说不会丢下你一个人,怎么你忘了你为什么要来趟这趟浑水了是吗,你忘了你的妻子得了癌症需要钱吗,哦,这时候她妈的兄弟情深了,完完全全忘了得了癌症的老婆孩子是吧,你没事儿吧???
你是个退伍兵,你就不能先拿着钱,离开这里塞给你老婆,让你老婆赶紧走,到时候会联系你的,你先拿着钱去治病,出国出州都行啊,走正常的交通工具会被查到,那就黑车黑船啊,你反正有钱了啊,闹出那么大动静,肯定知道交战的双方在什么地方,兄弟你是特种兵,偷偷摸进去找你哥哥不难吧,这时候再去帮他不难吧,你这样干还有可能就一个呢??
麻了,电影里面各种政治正确看得我想吐,前几年还有暗黑结局呢,异星觉醒还把外星人带回地球了呢,按照后续的发展,渔民打开返回舱的门,导致异形又加餐了,落到了海里面,c这可是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了,怎么到了如今这种结局都不能有了??
必须是罪有应得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就不能是哥哥弟弟都平安。
妻子孩子都有救,那个警察也根女柜员谈恋爱了??
浪费时间,两个小时,我还不如去看美剧呢,淦.
《亡命救护车》看到不少其它影片的熟悉场景,有些视觉疲劳但打分不至于那么低,相反地我倒觉得这个故事并不乏味,特别是后半段,救护车女郎是个亮点转换了不少观影的愉悦,动作场面不错只是少了新的创意,疲于奔命的绑匪黑白组合表演上合格也符合情理,流畅与悬念上还是比迈克.贝的经典《勇闯夺命岛》、《世界末日》、《逃出克隆岛》逊色一个层次。
看了大部分评论,发现我想说的大家也都说了,只有一点,我觉得这片子完全是抹黑黑人的片子啊!
黑人男主抢完钱后拿出一付救世主的面孔,不跟自己兄弟一条心也就罢了,最后居然还把视己如亲兄弟的哥哥干死了,不得不令人怀疑他一开始就为自己留下后路了,如果结尾黑人也死了我会多给一星,看完这片子我决对不会跟黑人做朋友,也不会相信黑人是正常人,因为他们真的反人类啊!
Luigi案之后再来看这片,原来开头的保险拒付是个大重点。。。。。。
超多剧透 接受不了这几条故事线的,看这部电影会看得很不爽。
1.受过良好教育,争取不伤人命,对兄弟绝无怀疑的匪二代死亡。
2.妻子生病,家庭没有收入来源的老兵失去义兄弟,自己入狱3.原来冷清冷面的社畜在被劫为人质后同情其中一个劫匪,帮他偷钱,而且开始对工作对象(需要急救的病人)富有同情心感觉这三条都是一些观众的“毒点”,没有逃出生天还大义凛然的黑社会,匪徒无论借口品行身份通通受到制裁,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同情,主角主动投降,情绪失控,内部互斗,使得一部无脑爽片有了和题材不太协调的道德和社会内涵。
片尾观众情绪松弛的点只有在急救员看过病人松一口气时才能得到。
在回忆杀那一段情感非常矛盾。
总觉得片子剧情设计暗指一些社会矛盾,否则无从解释这些安排的用意,非要用兄弟一人杀死另一人来解决,模糊阵营的善恶而突出行为。
强行解释的话,影片的中心其实是“少死人”。
无论是匪徒一伙,警察,还是路人,所有导致伤亡的行为都被批判。
肇事者丹尼死了;对车上人命漠不关心的警长死了;无故屠杀警察为乐、企图杀死人质泄愤的匪帮死了;以及不肯援助老兵家里患者的国家机器最后无法找到丢失的钱。
所有“好行为”都受到了称赞。
尝试保全人质的匪徒兄弟,尝试营救人质的探员,对病人很关心的菜鸟;等等。
嗯,莫名的具有教育意义。
所以,如果能get到点,那就是好片;如果get不到,但镜头看得很爽,那就是爽片;如果审美疲劳又被剧情恶心到,那就是烂片。
过度解读一下:亡命救护车,与其说是救那名受伤警察的救护车,不如说是为了救那名母亲而亡命搞来医疗资源。。。
——搬运一下我个人在两兄弟回忆童年的地方感动了,这片子你不感动也可以,毕竟那个点和“爽片”预期差挺多的。
但是不能小瞧它的情节,它情节的安排是值得看重的,这些问题必然是存在于现实中的。
隔了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产品引进,这种反而更难理解。
也就是美总统选举、Luigi刺杀案后我才发现或者说确认,它剧本编成这样就是有意而为的。
在这种时代你怎么既爽得起来还能真情流露,嗯,大概也就只能这样了吧。
看片之前没注意导演是谁,从B站某影视营销号推荐而来,因为解说视频只有几分钟剪的全是原片的精彩场面,看着还是挺火爆的。
首先这肯定是商业类型片毋庸置疑,好莱坞最擅长的项目之一。
不用看就知道大概套路:飞车、追车、撞车、枪战、爆炸。。。
果不其然这些元素一个不少。
明明主角是犯罪份子,偏偏学国内搞主旋律那一套,悍匪不专心抢银行跑路,还想着救死扶伤?
男主小白与小黑虽然没杀同车的警察,甚至还救他,但一路追捕他俩的警察可是死了不少(追车炸了不少,不死也只有半条命了),导演你告诉我,这是哪门子的政治正确?
敢情不亲手开枪杀死的警察就不算杀警察是吧!
这片剧情乍一看是挺爽的,老美几大执法部门联合一路追捕黑白二人悍匪,还让他们差点逃脱,你们平时跪杀黑人的本事哪去了?
而片中无人机天上地下的穿梭视角的炫技镜头是挺带感的,但是,但是也就仅限于此了。
故事长达2小时多,对于快节奏的犯罪动作片来说简直是噩梦。
没有悬疑、阴谋、煽情等等这些加持,仅靠一路逃亡追车这些戏份实难支撑起这么长的剧情。
看到1多小时后差点睡了一觉。
到了豆瓣才看到原来导演是鼎鼎大名的爆炸贝呀!
迈克尔先生跟尼古拉斯先生越来越惺惺相惜了,此生与大师封号无缘了!
相比之下,另一位迈克尔先生在业内能封神,这位迈克尔先生不脸红吗?
我一直以为只有咱们国内影视圈里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混子导演和演员,没想到好莱坞也有。
爆炸贝再不努力,后辈导演们甩他几条街是轻轻松松了,《惊天营救》系列就是很好的例子。
为啥豆瓣评分这么低?
感觉整部片子细节还是很不错的。
一部另类警匪片,混合了公路片的叙事特点,故事简单,情节推进却利索。
虽然不太没啥深刻的思想。
但是还是挺好的。
片子最后,急救员甩开警官去抢救男主人公那段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男主人为了救自己的孩子铤而走险。
那个受伤的警察也选择了宽恕男主人公,也令人感动。
这简直是我看过的所有劫案类电影里最无组织无纪律的一次行动了。
3200万,如果不是美联储调现金,都不会在银行出现这么多现金。
那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要如何策划呢?
你可是上过刑侦学校并是家传黑社会的狠人啊。
结果你带去的人是:一个穿着拖鞋吃着棒棒糖,拿着钱出错门;另一个一直一脸不屑,出门就朝警察开枪,你在后面一边喊一边拽,根本就不理你,自顾自的继续枪战;再有就是你弟弟,你弟弟今天来找你借钱,你拉他就来了,他知道你的计划么,他有什么准备么,什么都没有。
有计划的行动是最忌讳临时变动的,但你居然临时拉人。
此外出发前一刻司机才知道换车,而且这个司机似乎也在枪战里玩嗨了,直到被击毙没有接上任何一个人上车,撞了一堆东西,外加一个同伙。
再加上留守的小弟也是一副没头脑的样子。
真让人奇怪这个黑帮是如何生存到现在的。
以上是剧情的荒谬,然后是人设的。
同伙外面喊着该出发了,Danny还在劝弟弟参与,不知道的以为是要出门蹦迪呢。
而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弟弟在本片就相当坚定,反复横跳的相当坚定。
Anson说你现在停车,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停车。
”;车开到桥下,小弟在喷漆,Danny对弟弟说,你赶紧走吧。
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扔下你。
”;逃到贼窝,贼头既没有要杀他们,也没有想多要钱,就是要把人质留下,这个时候又又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留下他们。
”;最后看见弟弟奄奄一息,气愤不已的Danny决定和枪击弟弟的护士同归于尽,却被弟弟抢先一步击毙,就是因为他曾经对护士说过“我绝对会放了你。
” 而不知道这个被颠了一路的警察和护士是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发作。
他们是造成一切的始作俑者,甚至警察的伤都是Will开的枪,结果居然就像他是英雄一样。
他是救了你的命,但你之所以需要人救命可都是因为他啊。
而震惊还不止于此,护士最后把一叠钱放到婴儿篮里,可就是板上钉钉的共犯了。
似乎情感是凌驾一切的,法律、道理、专业在情感面前都显得毫无地位。
而更可怕的是这情感的建立完全不合情理。
而为了彰显这次经历让她一下子具备了丰沛的感情,在这次惊心动魄的大劫过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去看再前面的一起救援里的小女孩。
下面是不是打开花名册,照着营救顺序一个一个去关怀一下呢。
整部片子看着让人十分分裂,当两个人都坐在前座瞪着眼睛看着空中的直升飞机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后面还有人质了。
你们心也太大了。
而这种心大的情况在本片中一再上演,护士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后面看着受伤的警察,直接打电话和警察聊天都没人管。
而制造了这么大劫案,和警察枪击了这么久的Danny,居然对于杀警察这么谨慎。
作为策划者,这起案件中所有死伤的警务人员是不是都会算在你头上,你这么执着于自己不杀警察是不是有些太不拿自己当回事了。
Michael Bay似乎更在意飞车爆破,在追车的过程中,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毫无必要的撞车场面。
明明救护车并没有做出如马拉多纳般的急停急转假动作,可警车一个个的都撞出去了。
而片中所有人物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没有一个展开说的。
兄弟俩的故事只有小时候的闪回,他们一个接手黑帮,一个报名参军,是如何分道扬镳的,两人的情感回路是怎样。
而一众配角就更没有着墨了,Cam的药物上瘾过往、Monroe和狗的故事、Anson出场时候明显是和同性恋人在做心理咨询,而鉴于他和Danny的同窗情谊,又酒后失踪,他俩关系又是如何。
似乎与追车无关的都没必要赘述,但其实一切都能让这场追车更丰富,我们要视觉效果,但不是光看视觉效果。
飞车可不仅仅是满天飞的火星和零件。
永远可以相信迈克尔贝的动作片!
片如其名,果然绝大部分情节都在救护车上。
警车、直升机、装甲车在城市道路上的追逐戏实在是过瘾,警匪之间的脑力与心态的对决也是一大看点。
影片从一件犯罪案件引发男主Will在亲情、友情、道德、法律、人性之间的纠结,他想做一个好人,即使为国奉献之后却被国家抛弃他依然坚持这一点。
即便因为种种原因他被迫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还是处处为了保全他人着想。
英雄也是普通人,也拥有种种无奈和多面性。
亡命救护车 (2022)5.62022 / 美国 / 动作 犯罪 / 迈克尔·贝 / 杰克·吉伦哈尔 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豆瓣上这部电影评分偏低,只有5.6分,在短评中用户普遍提到了无人机拍摄的镜头晃动与的飞车手术的夸张,这些确实有待改进,但是它仍然不乏大量动作场面与精彩镜头描写。
这部电影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犯罪抢劫片,它同样带有亲情友情与责任感。
影片虽然有大量的动作大场面,但是它依然存在很多细节构造:作为军人的哥哥在正义与亲情来回选择犹豫不决,不停地念叨着自己的家人们,更凸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危难时刻的真实反应;作为弟弟最后没有选择一个人离去,而是帮助哥哥共同反抗黑帮,与之前自己不顾一切只是为了钱的对比,则是亲情写照;作为医护的女主,在对比写照上面更加明显,在众人不愿意抢救几近死亡的哥哥时,特别是FBI特工对她强调没有责任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自己的责任感。
同样在影片开头在同事一直担忧小女孩时她对同事说忘记工作的一切,与影片最后她去看望那个于影片开头出车祸的小女孩,也是对比。
电影最后,兄弟二人幼时拔枪对射的童趣场景既暗示了本片的主题,也同样从侧面烘托出兄弟二人的结局与深厚的亲情。
受伤的警官在指认枪击他的凶手时,并未说:‘他就是凶手’,而是说:‘他救了我’,将影片的情感渲染上升到了顶点。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从不同角度出发获得的反响也不同。
这部电影是犯罪片,但不仅仅是犯罪片,同样也是情感片,在观影的同时,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从动作场面的拍摄去判断这部影片的好坏,这也只是一部分,情感的共鸣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从情感出发,这部电影同样不失为一部好作。
白人男主角简称白哥,黑人男主角简称黑哥故事概括下来就是“你的黑人兄弟不会别的,就会在大事上给你埋坑”,黑哥一个军人,没保险,没工作,没钱,给政府打电话也没钱,老婆癌症快死了,这个背景下去抢劫。
白哥因为黑哥,不杀警察,不杀护士,把救他们脱离追捕的帮派灭了,结果黑哥被那个他“善心大发”一直护着的护士打了一枪,属于是活该了。
白哥后面为了救黑哥开到了医院,黑哥醒了第一件事是给白哥一枪,真是好兄弟以下全是个人主观输出:黑哥脑子有病想当好人,我觉得可以,那你就别来抢劫,你就老老实实的继续持续找不到工作然后看着你的老婆癌症病死就可以,又来抢劫又要跟个大善人一样护着两个定时炸弹,说他是刹臂都算是抬举他。
白哥脑子清楚,被自己的“好兄弟”黑哥一枪崩了,只能说算半个。
立场不坚定,啥事干不成。
就以这黑哥的所作所为,如果这样人放抗日时期铁定是个叛徒
有一些惊喜,很短小的体量,对于现下的一些现象明喻暗喻都做到了。也是值得一看。
有意思的配乐感
同排一位奶奶不停捂眼嗷嗷叫 很影响观影体验
表面上讲网红“无痛症”的超能力,骨子里还是对互联网时代下人心麻木的讽刺。不惜杀人维护地位的网红却不关心粉丝,甚至对粉丝敲诈的终极幻想是上床。不图财的记者却明里暗里在用自己原生家庭的苦来贬低网红为什么赚那么多钱。男私生饭登堂入室,只为求得女网红巨幅海报一吻。私人助理向钱看齐,背地里也会下意识往餐食里吐口水。互联网看似拉近了人的距离,却又蒙上了一层滤镜。以至于人走上了马克思口中的同位者嫉妒之路,贪婪的吸取他人的活力来补充自己精神的贫瘠当然我相信最后女网红的眼泪不是假的,因为冰雪下的乌鸦奇迹复活,大抵是导演想留下的最后一丝温暖了。也算是抢先看了金鸡开幕片,立省80块。
两星给Adèle演技
dupieux晚节不保,连他都陷入不够疯魔的自我重复
还行吧 疯疯癫癫
Toujours absurde, mais peut-être le film le moins drôle ou le plus triste de Dupieux, et avec quelques touches de satire, il a bien réussi.
imagine film festival 2025第一部,不如之前看过的同一位导演的扬尼克,不够疯癫,阿黛尔好适合演angry woman,一开始没认出来是她
Dupieux继续他的风格,各种夸张各种恶搞。这部感觉有点简单:把讽刺对象(成瘾的短视频)的形式借来,但感觉并没能有什么超越(且不说短视频市场应该早不是这么单向度了…)。Sandrine Kiberlain演的这个善良而讲道理的记者在这一坨荒谬之中实在显得太另类,仿佛只是个衬托荒谬的工具人。Adèle Exarchopoulos演技过硬!
又续上了UGC卡,来看的还是家门口的影院,在舒服的座椅上睡了一小会儿,也不耽误情节,来巴黎已是两年。
未免也太单薄了。
很庸常的莫名其妙,遠沒有預告片好看,全程沒有笑。女記者的理性、溫柔、完美和女主角的戰鬥、偏執、甚至反社會就像兩組對仗。讓我覺得這是世界上距離最遙遠的兩種人格。
很棒很简单很当下的电影,首映的时候QD怎么都不肯剧透,说了一些有的没的,真的是充满了惊喜。一直到结尾都嬉笑怒骂,一个接着一个看着傻的笑点很多,但其实隐喻和明喻都更多,大量输出,还夹带了讨论创作者本源的问题,很喜欢,而且adele真的演的很棒。PS:首映整场观众基本都是青少年和很年轻的观众,有个不到20的男孩看完走在我身后和同伴说,这是QD最深刻的一部片,因为这个我有点烦。ps:片中录音机竟然用的是TP-7
🤪
衷心祝福Quentin可以找到一个可以给他写电影下半场的,后半段全靠Adèle撑着
@Pathé Montparnos
大网红在互联网凝视下被迫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开头紧张的钢琴键奏和被消音的对话配合很好;Adele把压抑怪诞愤世嫉俗的劲儿诠释的很好。台词简单清晰,适合练听力
令人不安的电影,不理解为什么算喜剧。什么是influenceur?你既财务自由,为何仍然拍自残视频?怎么,你答不上来?——因你只是一只被无限膨胀的自我吞噬的怪兽而已。什么是粉丝?——一群对着你的图像发情,与你绞索上的身体留影的selfie怪兽而已。渴望认同,社媒时代每个人都成为渴望认同的怪兽。每个人都是无痛症患者。没有感觉也就没有心。于是杀人与自杀都显得如此苍白、干冷、无机质。钢琴轰然坠地,乌鸦破土而出。鸟儿鸟儿,愿你转世能度过精彩的一生。
疑似罗马电影节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