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布谷鸟
Кукушка,布谷鸟,春天的杜鹃,The Cuckoo,Kukushka
导演:亚历山大·罗戈日金
主演:安妮-克里斯蒂娜·尤索,威勒·哈派塞罗,维克托·贝奇科夫,Mikhail Korobochkin,Aleksei Kashnikov,Denis Aksenov,Aleksei Panzheyev,Aleksandr Kuykka,Vladimir Matveyev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萨米语,俄语,德语,芬兰语年份:2002
简介:1944年的秋天,芬兰士兵维伊克和苏军少尉伊万在身处绝境之时,被神秘女人安娜从死亡线上救回,并带回自己所居住的如世外桃源般的住所。三人虽然语言不通,却很享受这样宁静的生活。停战的消息传来,三人生活无法再继续下去,面对心中涌现的感情,维伊克和伊万再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详细 >
芬兰男大学生很聪明,智慧力量勇气耐心无一不缺,像那个女人说的,你这样很受女人欢迎。至于傲慢的俄国人,拍的缺点大把。朴质的女人,外界的战争好像与她无关一样,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面,可能也是种幸福。语言不通的交流很好玩,鸡同鸭讲,也亏了能懂个十之二三。
一流的想法,二流的手法。
一个爱好和平的芬兰狙击手,一个厌恶法西斯的苏军少尉,一个少数民族妇女,三个言语不通的人在战争的边缘,冲突和溶解,摈弃了传统战争对于是非判断的切入点,在最后的希望里,爱与和平的渴望,可以超越一切。
这个女人实在是顽强到让人无语,
怎么跟闹着玩似的呢,战争也真就跟领袖之间闹着玩似的。
只是对最后的结局有些奇怪。为什么要那么处理呢?
虽然互不了解 但最终他们和平相处
三个人,两男一女,因为战争暂时住在一起,深山老林湖水边,各自语言不通,半懂不懂地过活,言语之间就有不少有趣的内容,而且猎户女没有那些礼俗规矩与民族仇恨。
因为三个人语言不通 立场不同 所以冲突及和谐就此展开 生活方式 沟通误解 协同生活
最后他们了解彼此,不再战争。
友邻的想看列表里面有,想起大三我们在彼得堡的教室里跟着老师一起看过这张碟。当时的俄语真是,只能记住女主招魂,还有在小木屋里生猴子。。
喜欢这种有张力的感觉
二战末期,一个芬兰大学生德国兵,一个死硬苏联人,一个定居于河边说是丈夫四年前被抓走当兵然后四年没见过男人的女人,怎么可能?旁边不是还有公路,怎么会没见过男人。利用喝酒的水位升降,自动木质捕鱼陷阱是一个值得记住的点。
在电视上看的 招魂的段子极赞
当停战的通知单飘落到地上时。一切的仇恨恩怨都神奇地消失了。喜剧元素与战争的残酷特性相交,极端环境下的互帮互助,苏联红军,芬兰士兵和一个本地原住民。喜剧特点正是在语言不通的境况下产生误解的笑料。荒诞的对话为残酷的现实平添了一些幽默感。小成本影片,没有过多刻画战争,而是在几人的言语之中展现。角色刻画很棒,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民族为了一个共同的生存目标。停战之后,离别之后可能再无法相遇,可他们却为安娜留下宝贵的痕迹。
从两男一女鸡同鸭讲语言不通的奇妙关系,变成布谷鸟安妮向两个孩子诉说她与他们的父亲相遇分别的故事。与其说是女人,安妮更具有自然般的疗愈能力和包容心性,救下互为敌营的男人们,照顾他们的起居,化解开他们的仇恨,最后还能豁然开朗送他们离开。
一个女人四年没有碰过男人,突然有一天一下来了两个,一个俄国中尉,一个波兰 二等兵,他们三个人语言不通,经常鸡对鸭讲,后来女人和二等兵做爱了,美丽的叫床声柔软了二等兵,也让误会加剧,最后女人的温柔融化了一切,之后男人们还是离开了,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电影开始时候还是很写实的,二等兵中弹之后就开始超现实了,死亡之路遥遥,女人遵照先人的方法,用尽力气去呼唤,终于救回爱人,然后她在他眼前又投入了另外一个爱人的怀抱,木房子里又响起了女人清脆嘹亮的叫床声,她是战场上的布谷鸟,她在呼喊着自己的春天。
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一切都以表情肢体动作来判断意图,奇妙的一段旅程,顽强独立的女性成就了两个男人的和解,但说真的太过夸张
故事简单却温馨 整体感觉还可以 取景加分
安妮的住处是一处孤岛,也如一座乌托邦,隔绝了枪声刀影和炮声隆隆,也隔绝了时时刻刻的胆战心惊,带来短暂的和平与安宁。即使语言不通,难以交流,在世外桃源般的静谧氛围下,语言的巴别塔缓缓崩塌,渐趋走向心灵的和解——没有化解不了的仇恨,也没有建立不了的友谊,敌人与朋友不过是在立场之分,摧毁了人造的铁墙,你我皆是同出一脉的兄弟。安妮说“虽然世界并不完美,但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了”。是啊,这世上从来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从来不存在坏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