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来处是归途

来处是归途,Being Mortal,又一夏

主演:唐小然,张鸿敬,李坤棉,时晓飞,原文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山西话年份:2020

《来处是归途》剧照

《来处是归途》剧情介绍

来处是归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外地晋剧团工作的夏天一番周折后调回到本地工作,这样她便可以帮助母亲照顾已经患阿兹海默症十年的父亲,却没想到母亲竟因她的归来而感到焦虑。随着父亲病情的发展,原本以为自己会给父母带来温情的夏天才慢慢体会到生活的重量,却没想到命运的钟摆又向她袭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断桥最后得分遇见你时风好甜地狱厨房另一个地球铁人料理:传奇争霸战澳洲乱世情我独自升级大小姐才不会玩格斗游戏循环初恋送终人致命失职星汉灿烂·月升沧海我和我的兄弟们不安感第三季我的非凡父母一路向暖又是努力的一天呢第二季罪城苏布拉第二季魔法奇缘魂断秦淮变脸女神告诉我!辣妹子酱OAD特别响,非常近往事苍茫落笔皆是想见你天生亡命徒鹿特丹大轰炸异种致命钥匙第二季

《来处是归途》长篇影评

 1 ) 男性导筒下的女性视角,阿兹海默症主题下的现实主义影片,有想法的作品

整体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后半段增加了虚幻的内容。

较多以女儿夏天的视角描述了父亲患有阿兹海默症并恶化后,父亲的行为和衰弱的过程,以及母亲、姐姐姐夫、外甥女、男朋友等不同关系人的态度和变化,和自身在其中的所感和压力。

兼有各个视角的辅助表达。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绝大部分篇幅都刻画得非常扎实,细节非常考究细致,情绪也都顺理成章,所以特别能引起共情。

比如父亲失禁去洗手间,母亲不让女儿清理把她赶到洗手间外面的戏份,就我照顾过父亲住院手术的女儿的角度,觉得很真实。

视觉上,家里玄关和客厅以隔断为中心,形成的左右对称结构是非常好的构图,使得孩子进屋捡球的那个镜头有种奇妙的氛围感。

而导演显然也非常偏爱长镜头,而且非常难得的规避了手持的方式,让画面表达和呈现上非常流畅,以父亲拉在裤子里那场戏的众多场景的调度最为出色,高中教室的一段设计也非常让人惊喜(虽略显炫技)。

几处呼应也很好。

小孩子和皮球的两次出现,一次是父亲寻根,一次是父亲归根,在我心中这个设计属神来之笔。

两次出现的寿衣,一次是父母共同取衣,一次是两人最终的和衣同眠。

几处超现实的虚幻场景,除了病床前梦境的部分表达了内心不能说出的潜意识我比较认同外,其他的都带有明显的刻意感会使得原本非常卓越的现实感有所削弱(比如公园里走入迷雾中站立起舞和半夜裹窗帘等,虽然可以理解其想表达的含义,但确实觉得过多了),我觉得这么现实的电影做好足够细致的现实刻画让观众从中体味那份心酸和无奈和期望是更上乘的。

最后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地府场景,确实意想不到,但是否必要和适宜我说不好。

几位演员中,最欣赏母亲的演绎,自然、真实、有说服力。

而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父亲的表演也是贴切的,他所做的“犯傻”行为从开始看着会笑出声,到后面变得越来越沉重,这个氛围感的传递是到位的。

年轻演员基本合格,台本感和刻意的文艺性有时略有点重。

总体来讲,我有很多情绪感受,也破防了,且是同类型片里我较为喜欢的一部。

但这部电影的许多表达手法也势必存在争议,最终还是要见仁见智。

不过男性导筒下的女性视角,做出电影中的表达,我觉得是难得的。

 2 ) 来处是阿尔茨海默,归途是权力关系

上周日参加了电影《来处是归途》观影会,我非常喜欢,可惜广州市区没有任何排片,惟一的影院都得到顺德交界才有。

豆瓣上有不少骂声,说片子讲了很多问题却没有聚焦,蜻蜓点水,我则不是这么看,毕竟没有谁家的生活天天都是tvb电视剧吧。

何况,其实刘导演已经表达了对很多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就看你有没有这个素养与基础了。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患、病患长者与照料者所衍生的问题,包括不记得亲人、容易走失、大小便失禁、流食、轮椅无法上楼得靠背等等,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真实,恐怕是得经历过的人才能够拍得如此全面吧,你完全可以当纪录片来看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个过程,在中国不被伦理和法律所允许的安乐死问题,其实对于患者本人和家属都非常需要和有用。

而戏中的长者非常平淡地接受着这一切来自命运的安排,寿衣早已备好,并“策划”好了应该如何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回到来处。

不淡定的反而是女儿夏天,如果那一刻她真的把父亲的氧气关掉,父亲舒服了,她也解放了,但下半生也需要面对故意杀人罪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这种纠结,恐怕是很多键盘侠所不能理解的。

而这下其实她已经有点抑郁状态了,也希望社会上有更多人可以给抑郁症这个群体多些理解吧。

影片去除污名化的,还有“婚外情”,希望大家少一点指责与批判,其实不过是一段经历与其它亲密关系相同生命周期的感情罢了。

虽然母亲一直劝说着不要碰结了婚的男人,爱情就像煮菜要控制好火候,但夏天就是追求着那种荷尔蒙带来的快感和激情,这是一个女性基于自由的选择,这是在影视作品和大众传媒中,少有的有女性的声音,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和欲望,很赞!

当然会令不少观众感到不适,试问如果那句话出自一个直男口中,是否会变得顺理成章很多?

夏天、秦牧、“渣男”的爱情观在某种程度上映射着时下年轻人的快食面爱情,因燃点的欲望+催婚压力而在一起,夹杂着买车买房的压力,再因现实困境(婚外恋、夏父病情等)而随手可“该扔的都扔了”,与父母辈那种相伴一生,携手而去的无性别灵魂爱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导演也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只是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模式,供大家自由选择。

不过这也是有点理想化的状态,现实中很多这种体制内办公室恋情(无论婚外还是单身),更多的是互相满足利益需求,与权力关系息息相关,性满足反而变成了次要的存在。

说到权力关系,在影片中提到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领域的权力关系,撞破了领导与同事“好事”的下场是被扣上莫须有的污名帽子,当权者随手就可以左右一个螺丝钉的前途,这事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如此“成也萧何败萧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所以闺蜜夫妻要想尽办法去讨好领导,送礼不够,还得想是不是要去给领导的母亲当护工。

在现实生活中,远比影片更残酷。

第二个层次是私领域的权力关系,全片都是女性撑起一片天,既要工作也要照顾家庭,秦牧想帮忙却还是生理性不适。

这不是赤裸裸的现实么,多少家庭里的男性只需要等吃就好?

嗯,这其中还点出了长者性需求这个议题,哪怕是患病中的迟暮直男,都很希望可以得到性关怀。

虽然有点刻板印象了,但不能不说这是现实,直男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哈哈哈。

也许是我过度解读了,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一段,在青梅竹马的闺蜜结婚那一刻,夏天除了高兴,还有失落:“过去她説‘我們’都是指我跟她,今天之后,‘我们’代表的是她和老公,我有點不適應。

” 导演说他没有想过要表达同性恋,至于这是什么情感,你们看完自己判断好了。

反正这种几十年的感情也不一定必须有个名称,更加像是一种习惯吧,也许就是从此灵魂缺了一角。

不得不再赞一下导演的乡土情结,他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所以片名是《来处是归途》,吃山西地道的食物,职业是晋剧演员,死去之时也要回到老屋,希望呼吁大家多回到家乡去。

片中老人们说的是地道山西话,年轻人却不说了, 这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方言退化现象。

我相信对于广州人来说非常熟悉,有多少广州土著家庭的零零后一代连听懂粤语都成问题了!

而我们这座十二年前经历过粤语保育散步的城市,却没人能把这种状况如此拍出来,此处我强烈心痛了一下。

刘导演说,他拍电影不为赚钱只为圆梦,我听着就觉得心疼,投进去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虽然有情怀,但没人想扔钱进咸水海吧,我想这大概是独立电影导演们的阿q精神,然而我还是很希望多些人能去支持一下,目前这部片子的票房和排片都不尽如人意,我想大家会觉得值回票价的!

 3 ) 山西本土,一点都不土

虽说片名来自那句流传很广的话,但是的确贴切合适。

在有限的行程里,选片成了问题,最要看的蓝色列车让我极其失望,这部山西本土电影,一下被海报打动,能想到是关于家庭的题材,也不管可能出现的太原惊雷买了票。

其实我担心片子又闷又土,可是,没有惊雷,满满都是惊喜[跳跳]太原话贯穿始终,就像我每天流窜街巷听到的一句句,一声声,格外亲切,好像闻到烟火气,邻里邻居不见外。

故事结构完整,节奏舒适,两位老人的表演让我要鼓掌!

老太太的数落,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头儿不省心灰溜溜,沾了屎和尿的生活总是那么不好闻也不好过吧~细节到位,老头换洗衣服,连屁股上的“屎”都很逼真,老头儿演的松弛动人,好极了好极了!

电影一面呈现衰老的父母,面对自己的功能消失很抱歉,最后连抱歉也不知道了,活回出生时的模样,一面是像正常生活的儿女,女儿和男友同卧一床照顾生病的父亲,两人情欲点燃,一阵喘息后还是默默归于平静,只有模糊的带着氧气罩的父亲在伴着机器的声响艰难的呼吸着~很丧啊~母亲在做饭时关不住的水龙头,意味着生命的流逝,父亲的离开,最后老两口相继死去,走在废墟上的魔幻处理充满寓意。

所以我说这真不是一部我以为的土片儿。

对了演秦牧的那位男士,长得(其他)(漂亮的意思),有味儿[色][色]这次看了六部,整体很满意,基本没有踩雷,开森。

 4 ) 中国式家庭的选择与无奈,电影直击人心~

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符合人们对传统中国式家庭心理期待的影片作品。

我之所以这样觉得是因为不论从家庭成员到人物心理特点还是家庭情感的处理都十分传统、深沉。

从片子的细节来看的话,夏天的父母把老年人的困苦从到到尾地展现了出来。

父亲的阿尔兹海默症把一家人的生活带进迷茫之中,只有走出黑暗才能重新获得生活的一丝希望。

大女儿是现代子女面对养老问题只是用钱来解决,这在中国当下是一个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相较于姐姐在家庭中关爱的缺席,二女儿直面对原生家庭中的痛苦,比较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

我觉得影片中的隐喻更多是她的心理诉求吧!

 5 ) 需要此作

某某买了外网的戏剧节资源,我也看了一下。

这个片子整体上压抑着的表演情绪很到位,在随处可见的夸张的表演中这种格调实在已经是很难得了。

故事改编自李艳蓉《等待》,小说原著没有看过,这里聊聊剧情。

丁涛先生在《戏剧三人行——重读曹禺、田汉、郭沬若》中数次明白无误地批判我们的文学传统已经被简单化地归结为“批判现实主义”,这是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创作者们的偷懒现如今变成了一个很令人头痛的普遍现象:感觉没有必要谈的则坚决不谈了,如同老舍在《茶馆》当中张贴的那某句告示一般了。

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有不少人没有能够走出五六十年代以来的一些基本论调,导致我们在主流文艺界所看到的东西是一遍遍一模一样的:几十年来的讲述风格是差不太多的,只是部分东西变了变。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

 6 ) 写实电影走起~一部电影让大家心中有爱,奥利给!!!

刚刚和老公追完了这部电影,演夏天爸爸的老戏骨演技太棒了演出了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痛苦,表现出患者内心的挣扎感与无力感。

影片多方位地塑造相关家庭角色的形象,两代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深受对方影响。

我觉得家庭可以包容所有的弱点与失败,但同时也可以创造无尽的美好与温情。

其实正是因为家庭亲情纽带的联结,才让彼此的心获得更多的支撑与力量。

不论迷失方向或陷入困境,心中有爱的人总是可以获得前行的动力与方向!

让大家不畏生活的艰辛,勇往直前,come on

 7 ) 夏天~一个敢于担起责任的好菇凉,好想抱抱她!

这部影片很nice ,成功塑造了一位迟暮之年的妻子形象,一位平凡却伟大的母亲形象,她坚强又脆弱,是爱情和亲情、责任驱使她守望着自己的灵魂与家。

还有夏天, 她给我的印象很深。

夏天因照顾父亲而辞去原本的工作回到本地晋剧团,80后的她仍然单身,只能通过迷茫的未来给自己希望。

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时,却因父亲的特殊情况而遇到阻碍。

这个善良的姑娘为了亲情毅然决然地放弃爱情,尤其是在父母双双离世后,孤独感与无力感渐渐完全笼罩了她,结局还是充满遗憾的。

 8 ) 暖心好电影,关爱老人身心健康,正能量的一波!!!

来处是归途做人不能忘本!

这部电影是我看过最接地气的良心作品,山西一个普通家庭在因父亲换上阿尔茨海默症打乱了平和的生活,女儿、母亲和亲人面对这场变故扛起应有的责任!

怎么说呢?

这是一部涉及生死话题的电影: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样家庭伦理的题材我本人是非常粉的里面有特定视角进行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塑造,映射了广阔的社会群体,主题蛮给力的!!

 9 ) 来处即归处

这部作品使我很好地体会到了当代艺术作品与观众产生的互动性与交融性。

周围叔叔阿姨的对电影的反应扩充了一些电影本身的寓意与内涵。

所以这是一次非常棒的观影体验。

这是现实主义题材类的电影优势。

从作品内容上看,我特别喜欢三次“换裤子”的情节设计。

第一次是妻子换裤子,父亲在哭,这表现出来夫妻关系中丈夫对自我能力丧失的痛苦;第二次是女儿换裤子,父亲和母亲在哭,这表现出来亲子关系中父亲的威严形象的崩塌和母亲脆弱心理的完全暴露;第三次是秦墨换裤子,夏天在哭,这是恋爱关系中女性独立形象的塌方。

当然。

如果最后一次换裤子改为换尿不湿或者纸尿裤,会强化剧情递进性,与医院里护士/医生教母亲和夏天叠隔尿垫的情节呼应起来。

但是我觉得有一些小细节可以完善一下,比如:小学课堂上历史老师说下课的节点可以加一个下课铃的音效,这样可以削弱演员的表演性增强他们的信念感;另外夏天第一次去秦墨家的时候从秦墨父亲与秦墨的对话中,观众了解到秦墨与夏天已经交往五六个月了,但是整部影片观众都很难通过服装的季节变化或者室外环境特写镜头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性;如果夏天对秦墨解释父亲有“阿尔茨海默病”会比“老年痴呆”更温和一点。

还有还有,我很冒昧地猜测导演一定是很温柔,因为无论是婚外恋还是养老送终的问题,导演都处理的很清淡,让我想到了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

当然,我不否认这只是导演的青涩的习作。

 10 ) 值得我们去深思

《来处是归途》是讲述了关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父亲的日常,母亲照顾长达15年,女主夏天为了帮助母亲,从外地调回老家晋剧团工作,进而生发出整个家庭围绕父亲而产生的焦虑和重压,并重新审视着生存和死亡的意义。

这部影片让我感觉很真实,告诉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太多的家庭面临如此艰难现状,人到中年以后就会有一种无力感,不论我们是面对自己感情、工作,还是照顾病人的老伴和子女更不易,仿佛这一切都只能是被动的等待和被动的接受。

影片是以女主夏天的叙事视角表现出居家养老问题,老年痴呆症问题。

力图从女主人公夏天的情感体验出发,表现人生中的种种无可奈何,男友面对情感的现实表现出的懦弱,害怕拖累几乎想和她分手,闺蜜的结婚宣告了少女时代的结束,为照顾精神失常和衰老的父亲逼着自己快速成长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其中有三次“换裤子”的情节设计让我最为感动,第一次是母亲给父亲换裤子父亲在哭;第二次是女儿看到母亲的不易主动换裤子,父亲和母亲在哭;最后一次是女主夏天的男友秦墨在帮忙换裤子,夏天自己在哭;这无疑暴露出患病的老父亲不易,对自我能力丧失的痛苦,父亲的威严形象在女儿面前的崩塌,母亲发此内心的呐喊“你别再折磨我了”的脆弱心理完全暴露,以及在恋爱关系中女性独立形象的塌方。

都是活生生的现实与无奈。

父亲也不想拖累家人和子女想自杀,老伴看似子孙满堂,但是在面对疾病和死亡的路上也只能孤独前行,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很难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影片中多次运用现实与梦幻的结合的电影拍摄手法,有个别幻境有点让人不明寓意,是年迈的父母尽管爱和孤独,是意在发挥观众想象?

引发观众思考?

到底哪条路才是我们真正的宿命?

短短的90分钟足以撑起一个的情感历程,引起观众的共情。

《来处是归途》短评

3.5

4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与昨天的《野马分鬃》完全是两种观感,尽管也充斥着大量的长镜头,但本片却显得异常残酷、凝重,相比于温情与浪漫,生活的不堪和苦涩被赤裸裸的呈现在观众眼前,随着父亲病情的加重影片也愈发令人窒息,让人不禁扪心自问,假如换做自己,会如何面对这折磨人的生活?有趣的是导演并非完全遵从写实主义的手法,而是加入大量超现实的符号隐喻,亡故多年的哥哥拍着皮球,烟雾缭绕中女主与父亲起舞,以及水中漂浮的女主形象,都让影片具有了更丰富的解读空间;表现手法上影片多次在同一镜头内完成虚实空间的转换,尤其是女主角和男友回学校的一场戏,镜头在旋转摇移中将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勾连,与《雨月物语》里那个虚实相生的长镜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在与父母的温情中猛然惊醒,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同样在这一刻惊醒,回归不堪的现实。

9分钟前
  • 真的不想熬夜
  • 推荐

台词和表演都不是特别好,很影响片子质感。台词太突兀,父亲真的演的特别好,其次是母亲,崩溃时候见人就怪的样子和我妈一模一样。女儿普通话有点尬。姐姐姐夫秦牧的台词更是一般。女主太像王子文了也。有点立意不明,片子开始好久才发现是在讲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和家人。 有两次魔幻镜头,一次是在公园里推着父亲进入烟雾里,一次是女主房间里卷到窗帘里。第二次还好一点,第一次过于突兀了。倒数第三个场景,院子里全都是以前去世的人,一下子被吓到了那个场景。一句话,老爷子演的最好

12分钟前
  • 多多肉酱
  • 还行

_020女主太有味道啦//时间跨度应该不止一年吧?但是导演一直选择每年的夏天,女主的穿衣打扮很有夏天气息,还有泳池,女主也叫夏天,父亲是老夏,夏天和冬天,外部是夏天,内在却是冬天//对我来说很沉重,仿佛是进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预防针,几次感觉要看崩溃了//父母在有来处,父母不在只剩归途//一些烟雾梦境球的尝试,联想到了《小伟》

14分钟前
  • 莲蓬头
  • 推荐

镜头感不错,叙事差些,过于刻意,有些别扭牵强,不舒服。尤其是最后的魔幻结尾太突兀,作为作业还行,但作为电影成品太牵强,像是半成品

15分钟前
  • Bushmaster
  • 还行

看的心有戚戚,伺弄病人部分特别具象,诸多细节好评。只是超现实部分大可不必(然而为何最新评论清一色的五星?

20分钟前
  • 王绛绿
  • 还行

女主的表演真的是“表演”,每一个反应动作都经过精心的计算和安排,毫无可信度,相反几位中年演员的表演反而更吸睛。台词处理上也有很大的问题。虽然可能是有导演的经历在?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非常地“假”。 看到现在忍不住再加一句....Amour不是那么好拍的

24分钟前
  • 空山夢月
  • 较差

独生女所面临的老龄化家庭重担,成了阻挡生活向前的荆棘,然而亲情无法斩断,爱情只好多余。饰演父亲的老演员功底出神入化。

28分钟前
  • 熱煙帶雲
  • 还行

比较陈旧,不是在技法上,而是在观念上。能够感受到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已经尽可能藏拙了,但在吃饭还有护理等戏份上还是有点露怯。另外为啥我下的版本还有马赛克?院线版不会也有吧……就大离谱。爷爷之前就是老年痴呆个人生活无法自理,不认得人,还把全家人累得团团转,所以片中的情节都特别能理解,但是情绪上却有点无法共情。还是拍得太浅了,尤其是母亲的角色,着力点远远还不够。

32分钟前
  • 太贺
  • 较差

女主像更加干瘦的王子文……

35分钟前
  • 一点四七
  • 较差

短片剧本硬拉长的

38分钟前
  • 陈年老浪
  • 较差

【2020年10月13日-「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从山西出发Made-in-Shanxi」-小城之春厅-全球首映】很平常的家庭故事,唯独公园烟饼那场戏有些突兀,而且最后一场戏多余了,女儿给父亲洗澡是全片亮点。两位老人演技很自然;年轻演员台本痕迹过重,没有生活逻辑。掌机的情绪节奏控制太差。

43分钟前
  •  
  • 较差

作为第一部可以了 毛病很多 想法可爱

45分钟前
  • 面团
  • 推荐

散漫而莫名其妙

50分钟前
  • 宆亗
  • 较差

来自家中有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普通家庭,我能感受到女主的那种无奈,也能感受到父母的那种无力感,父母不想给孩子带来负担,不想麻烦孩子,但有的时候,往往事与愿违。解脱不仅仅是生病者灵魂与肉体的解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解脱,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爱,感受良多,期待......

53分钟前
  • 是你的陳祈安呀
  • 力荐

意外的很喜欢大量的心理,蒙太奇和超现实主义元素。像是女版的小伟。

58分钟前
  • 正阳
  • 推荐

阿尔兹海默综合症,老年痴呆,临终关怀。一个普通的家庭,每个年中儿女遇到的老人赡养问题。想起年迈的父亲,终日面对封闭的砖瓦房,相比护工,家人照顾胜却无数,身体的疾病却抵挡不了亲人耐心逝去。整体节奏平稳,爸爸演技不错,女主恬淡佳宜,几段魔幻场景,水形物语,朋克蒸汽,有老师看完直呼对标哈内克的《爱》。

60分钟前
  • 抛开书本
  • 推荐

每单独拎出一个主题都可以讲的很好,但魔幻现实主义介入,让内容被形式掩盖。全片有佳段但不成佳章,导演的表达欲和野心,导致影片整体连贯性的折损,影像叙事的主观意愿需要好好把控,这有时候和能力无关,关乎个人选择的第一顺位,什么是创作者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把摄影机推向它,聚焦它。

1小时前
  • Nora
  • 还行

特别特别真实的一个议题。拍的很现实,没有提前说的话,还以为是纪录片。老头的演技真的绝了。哭的那段真行!不过大女儿的演技确实尴尬。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在面对生活,面对残忍的事实。不管怎么样,都得生吞下去。还有冷不丁的魔幻梦境,可以看出是角色的背离,但有的确实有点突兀有点不知所云。不过新人导演如此细腻认真已经很好了!

1小时前
  • 周左中右
  • 推荐

最后几个分镜太棒了,空手打麻将,躺在漫水房间的床架子上,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味道。

1小时前
  • 爱跨栏的东郭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