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选择地选择he结局的动漫来看,没有选择看电影版,毕竟自己接受不了虐的。
(果然我只适合看甜甜的纯爱番,啊哈哈)。
感谢一部分动漫在虐的时候戛然而止,至于漫画,虐就让它虐去吧,反正我也不看。
剧情呢,也算是有些许老套,不过我还是喜欢看。
男主性格超喜欢的,我愿称之为理想型。
自立,有思想,有目标,能吃苦,乐观,认真努力。
不过我也很喜欢男二。
自古以来,男二都是留给观众来心疼的。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心疼恋爱番的男二。
初中入坑的第一部动漫——《守护甜心》,我坚决站在几斗亚梦一线,至于王子唯世,管他呢。
主要是这部电影的男二,太会了解周围人的心情了叭。
他在意着周围很多人,表面嘻嘻哈哈,实则心思细腻。
救命,这么体贴的男孩子,能懂你的心思,还能逗你开心,这一点上是强于男主啦!
杂记:女主的名字取自她喜欢的作家的一部作品——《一月后,一年后》,下面是这本书里的一些摘抄。
夏天落在巴黎头上,就像一块石头一样,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感情和习惯一如既往。
六月强烈的阳光使他们抬起了像夜间动物一般发疯的脑袋。
有一天你会不再爱我有一天,毫无疑问,我也不会再爱你我们会再次陷入孤独,一样的孤独又一年的时光逝去了2022.4.17
精致而又烂俗的恋爱故事,导演及编剧组有女性成员确实能让观众更加共情,在心理学的角度,二人情感的变化是合理的,但就剧情而言有些刻意了,甚至是狗血,比如男主被强行撞飞,摔断腿体验女主作为残障人士的难处,强行让二人互相理解,我相信关于解决豪猪困境有更合理更日常的方法。
人设比较讨喜,但女二就太强行工具人了,有点为了感人而强行拼凑爱的奇迹了。
对比2008年的真人版,人设更多了一层薄薄的虚幻美感,动画版是真人版的排毒后的纯爱故事,剔除了真人版中描绘的性,真人版中二人最初的羁绊和性上的互相需要是相关的。
动画版较真人版淡化了人性中的弱点、自私、恶意。
使得男女主之间的关系更加纯粹。
现实是不存在奇迹的,但想象中存在。
现实中,爱情何时永远过,两个独立个体生命交融的那一刻,他们互相填补了对方的空虚就足够了,因此真人版的结局是他们爱过。
想象中,爱情是存粹的,不受双方条件的不对等的束缚,他们更是灵魂上的伴侣,love you forever,因此在动画版里他们爱着。
看过真人版或原著小说的,大可不必看动画版,你就把它理解成导演借了大IP的壳的全新故事就行了。
看过动画版的你也不用去看真人版,毕竟动画是让你相信爱情,真人版是让你审视爱情的。
恋爱大师和分手大师哦。
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R级片的。
萝莉不是贬义词,是一种可爱女孩的代称,可爱女孩也不是说软弱和卖萌,而是先天的条件是白嫩嫩,个子娇小,性格是小动物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且对大动物的依赖和直白的撒娇。
这部电影看完基本就能理解为什么直男喜欢萝莉了。
他们之间的深度交流很顺滑,因为是不同物种,很多经验是一起完成,成长。
所以一起成长到一定程度,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这有点像童话故事一样的开头。
但童话故事一般只做开头。
过程其实和任何普通人一样。
非要说他们的爱情生活肯定不一样,那可能是萝莉到了50岁还是可爱的,因为个子不会再发育。
结尾部分乔西的绘画故事非常美轮美奂,如果出书,我肯定买。
歌也很好听,但不会下载来听。
首先人家的定位而言本身就是天真纯粹的二次元世界,在一个虚构世界中寻求超脱真实世界的美好无可厚非吧,而基于此动画版对真人版原著有极大的改变,本身就没必要将其作为同一部作品而比较。
基于上述所言,并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要在虚构美好的二次元世界中追求真实,为什么看不到有人在《你的名字》中去说其并不真实呢?
有些人的评价我并不是很看得懂,是不是以后我看虚假美好的爱情故事时都要以不够真实而给他低分呢?
究竟是其不好还是跟风呢?
这就不得而知了。
哎哟,没想到真有人在动漫里面追求真实呀,你咋不去看纪录片呢。
🤣🤣🤣🤣🤣🤣
逃离规训,摆脱别人“称之为”的东西,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作为宇宙数十亿星系之一的银河系中百分之一星球上的一个短暂的生命,每一位个体,都可以重新定义自己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意义。
一位“脑瘫”少女的追梦记01 我只是在想……你的眼里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风景乔西(Josee )以绘画、书籍和想象力的生活在自己构造的世界里。
她因脑瘫失去行走能力,从小轮椅就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天,乔西的轮椅失控从斜坡冲了下去。
在摔下的那刻,她与刚好路过的大学生常男(Tsuneo)相遇,并被常男接在怀中。
常男是一名主修海洋生物学在职学生,成绩优异,他将所有时间都花在兼职工作上,在一家潜水店打工。
喜欢橙仙鱼(Clarion angelfish)的他, 梦想有朝一日,在墨西哥的海水中追逐一群橙仙鱼。
意外救下乔西后,乔西并不领情,并生气地说,常男是一位占她便宜的变态,还怀疑常男在跟踪她。
(常男的家和她的家在同一个方向)乔西的祖母不久后慌乱地出现,她询问是不是常男救下了乔西,看到常男手中的便当,便邀请常男前往家中吃饭。
餐桌上,常男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乔西的祖母向常男介绍了乔西,她的真名为 “久美子”,不过她喜欢以乔西自居,但当常男叫她乔西时,她却很反对,脸上也露出一抹红色。
在这期间,常男给乔西送喝的水时,被乔西泼了一脸水。
原因是他说了一些话,这些话刺痛了乔西,常男忽视了乔西身体上的不便,说了一些冒犯的话。
乔西的奶奶,得知常男需要钱后,向他提供一份高薪兼职工作——白天照顾乔西,服从乔西任何要求,前提是未经允许不能将乔西带出家门。
然而,乔西性格孤僻、说话不太中听,总是刁难常男,让常男尽苦头。
比如让他跪坐在她的门前(看他能坐多久)和数起客厅里榻榻米上的格子数。
乔西还将常男称之为“管理员”,在这过程中,常男忍受着乔西的小脾气。
一天,常男像往常一样来到乔西家,叫乔西时却没有回应。
常男走进乔西的房间,在乔西的卧室看到了许多乔西的绘画。
在之后,乔西的祖母说乔西不见了。
乔西的祖母和常男分头去找,最终常男找到了乔西,乔西想要去海边,希望常男带她去,虽然中间有些小冲突,最终常男还是带她去了。
前往的过程中,她惊奇地看着车窗外,到了大海边,她不顾摔倒,在沙滩上,爬向海水边,只为了证明海水是不是咸的。
“哇,飞机”和“哇,这是海”。
乔西的反应,暴露了她的障碍。
这时常男才知道,有些人触手可及的事情,对乔西来说多么困难。
他抱起了她,在海水嬉戏,这件事后,他们的关系更加近了,他每次也“隐瞒着”乔西的祖母,带着乔西去见识外面不同的世界——一切对乔西陌生又惊奇(殊不知她的祖母早就知道了)......他们去了动物园,她第一次看到老虎,她虽然害怕,但却没有表现出来,因为有他在她身边。
他们去了一家书店,在这里,她看到了书的海洋,她看到了她最喜欢的作者“弗朗索瓦丝·萨冈”的其他作品,在这里她通过借书,结识了书店的员工,一位新的朋友,两人都喜欢萨冈的作品,“乔西”这个名字,正是来自萨冈的作品《奇妙的云》中的女主名字。
故事讲到这里,在书店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乔西被一位小朋友要求讲述一本美人鱼的绘本故事,在书店乔西展现了自己的绘画天赋。
之后,影片进入了转折。
常男获得去墨西哥留学的奖学金,乔西的祖母不幸去世,暗恋常男的另一位女生,将这一件事告诉乔西,她请求她放过常男,这刺痛了乔西。
在一次常男找乔西时,乔西在雨中坚持自己离开。
过马路时,她的轮椅再次被路障卡住不能动弹,担心的常男在赶去时被车撞到,醒来时,双腿受伤,被告知可能终身留下障碍。
与此同时,他的奖学金也被告知可能错失,这一系列打击下,让常男难以接受。
02 心里有翅膀,你便能飞往任何地方,无拘无束乔西被自责折磨,在这期间,她反思了很多,她不相信常男会从此一蹶不振,她开始转变,她求助于书店的朋友,开始学习绘画,最终以她和常男的故事,完成了她的绘本作品。
并在书店一群儿童面前试讲,而常男的好基友,也将常男带了过来。
这本绘本她扮演的美人鱼变成人,常男扮演了要去光之国长翅膀的精灵,在这过程中,美人鱼遇到了老虎,精灵为了救她失去了翅膀。
在书店试讲的乔西,不知道常男的到来,她渐渐投入到试讲中,孩子也被她的讲述吸引,最后,她讲述了一个精灵虽然失去身体的翅膀,但心灵的翅膀一直都在,不会阻碍到达光之国的故事,除了飞行,他们可以乘船前往,最终精灵会实现他的梦想。
故事结束,家长、孩子、乔西书店的朋友、常男和他的基友纷纷鼓掌。
常男在她的鼓舞下,开始坚持康复训练,腿也一天天的康复。
03 不能那么娇气,要独自面对老虎而乔西,当一天在家中做饭时,见到一只常来蹭饭的野猫,乔西说:“野猫可不许被惯坏哦!
”随后,给它切了一盘食物。
随后她也愣住了,她想到了自己。
——不能那么娇气,要独自面对老虎。
一天,乔西消失了,而逐渐康复的常男在来找乔西时,发现她不见了,于是乔西的朋友都在找她。
最终,在乔西和常男第一次见面的地点,乔西因意外轮椅再次失控滑下坡道,在要摔下时,她再次被常男接住。
之后两人相互表白了爱意,并在一起。
乔西和常男并没有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最终,乔西决定边工作边成为了一名画家;而常男也踏上了留学的道路。
最后的一幕,给我的触动很大,乔西坐在轮椅上,她目睹着自己的房子被拆迁,但是我想这是乔西走出家门,拥有更多人生可能的开始;而常男留学假期期间,出现在了乔西的面前,她的“管理员”又出现了。
在这个过程中,她从她的梦中跳出,来到真实的世界,并在真实的世界中拥有喜欢的职业、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一个新自我的诞生——“脑瘫”少女也可以拥有别样人生01 打破”不完整”的标签,发现自我的价值看这个电影时,眼泪在打转,这部电影,是意料之外。
它探讨了自我价值的概念,特别是身体残障的乔西,一次又一次地面临自己的“不完整”时的想法时,她要拥有更多可能,首先要打破的是这种“想法”。
在国内上映时,除了显示乔西是一位腿脚行动不便的残障少女外,观众所不知道的是,她还有着另一层身份是国内观众几乎未发现的。
这个电影由日本作者田边圣子的短篇小说改编,故事中的女主角“乔西”,在原著中还有着另一个身份“脑瘫”人群,这是她无法直立的根因。
在原著中,乔西曾提到自己被诊断为脑性瘫痪,通常被称为脑瘫(英文cerebral palsy ,简称CP),不过在动漫电影中,似乎淡化了这些。
笔者最近正在关注这一群体,对这一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有一点了解,这里结合这个电影和大家一起重新认识他们。
关于脑瘫,不少人对他们有一个误解,认为“脑瘫”人群多是智力存在障碍,但有所不知的是,脑瘫多表现为肢体障碍,多数人群智力发育与常人无异,电影中的“乔西”是很好的代表,她的绘画天赋被很好的展现,这让笔者不由想起日本的另一部电影《37秒》,同样描述的是一位脑瘫漫画家少女的故事。
对于“脑瘫”人群而言,身体存在的部分障碍,并不影响他们追求多样化职业和梦想。
02 需要家和社会改变对有“特殊需求”群体的认知这其中还有障碍是来自于家和社会,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乔西对于海和鱼、对动物园和老虎的好奇,对于飞机的好奇,很少出门与外界交流的她,对一切既非常的新鲜,又非常的敏感。
从她与人的交流中可以看到,一切不易察觉的话,都可能让她进一步关闭与外界的交流。
除此之外,一些细节也值得关注,就像电影中乔西所大致描述的她想去神社,但是台阶让她遥不可及;她在出行时,轮椅从手动到电动的变化;她在出去时,遇到的人群中的不友善;她在购买票时,因为障碍无法完成的窘境;她在乘车时,乘务员当下无障碍通行坡道的帮助。
种种情节的展现,除了社会对于残障人的多元和生存空间缺少关注,同时也能看到友善的一部分,鼓励同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勇敢迈出。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在想,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很多人可以无障碍的出入各种公共场所,比如我可以去电影院看一部讲述残障人士故事的电影。
但是像电影院这样的场所,又有多少能让有特殊需求自由出入的通道呢?
这并不是个例,多数场所应该都是如此,在无障碍的道路上,国内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特殊需求的群体,到底能不能融入社会,是双向的,对于脑瘫群体而言,他们也可以有体面的工作,只不过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生存,但是需要社会收回偏见,给予包容和融入的条件和机会。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当我们将他们同视为创造者而言,将他们也视为价值的创造者,他们于社会而言,并不是负担,而是与多数人群习性不同的另一类人群。
未来,是一个越来越多样的世界,脑瘫之外,自闭症、心智障碍者、抑郁症...等等在所谓健康人看来行为怪异的人越来越多,据报告显示,在中国拥有脑瘫儿童超过180万,自闭症人士超过1000万,心智障碍群体2300万...
我们难以说是不是还有新“特殊需求”的人产生,在越多元化的今天,我想需要我们展现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社会不是应是多数派或资源掌控者定义的,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意义。
希望新世代合力打破规训最后,不止从去“标签化”和“标签”所代表的污名化开始,也需要我们从意识到在部分“规训的社会”中,人的身体被驯服和控制,产生“社畜”时;人也要警惕“精神”被控制和驯服,让本该服务人们的互联网产品,由于中心化的推荐机制成为“社畜”的“精神食粮”。
当互联网愈加便利的今天,可以看到的是,一切都似乎在被规训,人并非越来越理智。
某道贩卖焦虑的碎片化知识、某音根据用户喜好定制的同质化视频、一些分辨不清真假的营销信息、一些定制化的广告推送、各个互联网公司都在推行的信贷服务...我们看到的世界,并没有因为互联网这个桥梁越来越拥有广阔的视角,在到处宣传记录美好生活的产品上,也看不到,深处困境的人逐渐走到深渊,却很少有人去注视。
雪山崩塌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就像全球频发的自然环境一样,在改善的过程中,人人有责,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关注,那些身在困境的人。
不然改变的世界,为谁准备呢?
乔西的虎与鱼 (2020)6.32020 / 日本 / 动画 / 田村耕太郎 / 清原果耶 中川大志
#乔西的虎与鱼#不想睡觉也想吐槽先说好的地方:画面优美,人物没有崩坏变形。
乔西画的绘本好看。
结局是好的,没有被现实打败。
开始吐槽:1.首先这个宣传海报就很奇怪。
这个高饱和玫粉色和这个充满张力的字体也太出戏了,强调画面优美的治愈电影一下子俗了,像本00年代小学读物。
再看日版的颜色字体,真的很想知道中文版海报的字体和颜色是咋回事???
模板在这抄都不会了吗。
2.剧情过渡很不自然。
虽然没看过韩剧和小说,但是这个剧情有好多地方衔接得让我觉得很不顺畅。
奶奶死好突然,女二找女主好突然,结局男主救女主好突然。
3.日本近些年的治愈动画都喜欢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不喜欢点明主人公心理活动,要从他的动作他的行为去让观众猜测体会他真实的想法。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这个含蓄的表达方式真的适用于在这个剧本里面吗?
在我看来这个剧本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乔西和女二很爱男主想让他留下又想让他追逐自己的理想,男主很喜欢爱怜悯乔西想要留在她身边但是又渴望去完成从小到大的愿望。
乔西很想迈出脚步独立生活追逐自己的理想又害怕这个社会。
乔西喜欢男主又害怕男主对自己只是怜悯。
女二原本想要男主留下却看到男主消极沮丧后的失望和想要改变男主却无能为力的无奈。
这个剧本的出彩处本应该也是在这些多重矛盾上。
如果想要全部含蓄的表达出这些势必要花费更多的功夫去展现细节,但是这个电影时间太短了舍弃了很多篇幅。
导致主角的感情矛盾爆发不出来,观众们情绪也酝酿不出来。
所以现阶段主流的平铺直叙形式不适合这个剧本。
“含蓄”牺牲掉的是丰富的心理活动,也牺牲掉人物立体丰满起来的机会。
乔西的坚强与执着少了铺垫单从动作行为上看就显得非常无理取闹和任性。
女二对男主感情的铺垫少了就显得非常莫名其妙和恶毒。
奶奶对女主的保护铺垫少了就显得非常的顽固。
感觉画面的光影和bgm在前半段没有跟上。
开始就是治愈系标准的阳光明媚天空清澈,但是奶奶死了的时候,乔西得知男主要留学的时候画面还是明亮的,这情绪这氛围根本渲染不出来。
感觉”就是用治愈系主流的新海诚滤镜模板套在这个剧本上。
画面很美,但是哪哪都不对味。
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很失望的,明明可以做好的,但是却没做到。
对比2009年治愈流的《夏日大作战》节奏紧促、人物性格饱满、剧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再看近年的治愈流《天气之子》《乔西的虎与鱼》。
什么时候默认变成只要画面美丽就能被治愈了?
动画的技术上没啥新的突破,剧本倒退,画面再美心灵无法触动就不能治愈。
反而需要花几天甚至一个月去治愈被剧情伤害的心情。
究竟是一些曾经有名气的人在吃着老本和粉丝红利,还是商业化的模式“逼迫”着大家违背创作的本心?
这个现状令人感慨唏嘘。
这是一部商业片,但也只能是一部商业片。
评论全是原著党,只要和原翻拍作不一样就打低分。
这样的人难评。
,,,,,,,,,,,,,,,,,,,,,,,,,, ,,,, , , ,, ,, ,,, , , , , , , , ,,,,,, , , ,,,吧 , ,,,
身边看过动画版《Jose与虎与鱼》的朋友,好多都给了6.0分。
作品堆砌了大量的青春片要素,充满“设计感”的情节带来的感动,生硬得让人难以下咽。
但如果将它作为真人版的补充,带着想弥补遗憾的心情去看这部片子,倒也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Jose与虎与鱼》是典型的“男孩遇见女孩”式的爱情片。
特别之处在于女孩Jose双腿残疾,并受到奶奶的过度保护,以至于很少能有机会和外界接触。
角色们的行为逻辑和主要冲突,都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设定之上。
其实从动画版的第一幕开始,在看见男主潜入水中拍摄各种各样的鱼的时候,我就确信这次一定会迎来happy end了。
标题明明是《jose与虎与鱼》,真人版中去看水族馆却白跑一趟,根本没有出现过“鱼”,也算是对遗憾结局的暗示。
动画版不仅看到了鱼,男女主角最终也走到了一起。
角色的对等故事的主要角色,除了相互有好感的男女主之外,还有喜欢着男主的女二号,和喜欢着女二号的男二号。
与真人版中明显的三角关系比起来,动画中的女二号就被边缘化了,以至于她在Jose面前的情感爆发与宣战式的发言,都显得十分脆弱无力,观众们除了知道她是个“好女人”之外,并不会再有什么别的印象。
真人版用了“两位女角色互相扇耳光”的情节,让她们放下了身份和社会地位,“品学兼优善解人意的大小姐”与“说着方言的任性残疾人”之间,建立起了“女人和女人”的最纯粹的对等关系。
卸下了一切伪装,露出真实面目后的争风吃醋,就变得非常有说服力。
相比之下,动画版在女主与女二之间的关系构建上,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动画的导演和编剧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对等”对于人际关系构建的重要性。
为了让男女主实现对等,为了打破“你不会理解我的感受”的隔阂,专门给男主安排了一场车祸,并让他也体验了坐着轮椅被对方照顾时的感受。
在相互理解之后,Jose似乎也解开了心结,两人的关系实现了决定性的进展。
名为梦想的退路在真人版中,Jose虽然经常沉浸在爱情的氛围中,但她的头脑是清醒的,知道这样的关系不会长久。
而男主却十分自信,认为自己不会败给现实中的阻碍。
但这段感情还是以失败告终,我们不知道他究竟是输给了现实,还是输给了自己。
男主对Joes的情感到底是爱情还是同情,也成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动画版为两人都准备了名为“梦想”的退路,让角色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让观众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爱情会输给现实”的结局。
男主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可以将原因归咎于去墨西哥留学这件人生大事。
至少这样能让他相信,他的心意自始至终都是真实的。
Jose就算离开男主,也不会像真人版那样穷困潦倒无依无靠。
她有稳定的工作可以谋生,也有对绘画的追求。
她也可以让自己相信,她对男主的感情并不仅仅是依赖。
幸运的是,他们并没有选择这样的退路,而是借着梦想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并收获了好的结局。
显然导演计划将这部分作为故事的升华,不过这种“工具属性的梦想”,换成其他事情也成立,并没有什么值得展开讨论的地方。
总结作为一部日式的青春片,作品是合格的,强行拿loundraw和金子雄司碰瓷一波新海诚,估计也能吸引不少人买账。
在改编过程中也加入了一些高明的设计,比如用流浪猫来展现女主的内心活动,这种将内心活动实体化的手法,很适合去塑造少言寡语的内向角色。
但从引起观众共鸣,以及故事的说服力的角度来看,作品还是有所欠缺。
当然,经历过太多冰冷的现实之后,我还是愿意花上两个小时沉浸在这“精致的青春幻术”中的
对我而言,评价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节奏和主旨。
《乔西的虎与鱼》在这两个方面做到了流畅和明确且正能量,于我就是一部好电影。
尽管许多情节就像契诃夫的“枪响理论”一样,阅片无数的观众们早都能猜到剧情的发展,但在这个随便就会被哪部电影气的几天睡不好觉的环境里,能看到一部三观不歪的电影,实属不易。
细想来,《乔西的虎与鱼》其实就像安徒生的童话。
随着影片的推进,我和我的同龄人们恰好能哽咽的品尝到儿时的童话一步步融进现实的辛酸。
而许多观众如果和我一样拥有不满,我想,大体都是来自于我们和男主角的共鸣。
原生家庭的悲剧,为生活而打数份工,服务对象还尽搞些有的没的不说人话,因为善良而车祸丢了留学的未来,临近毕业的男主角本应该顺利过上美好生活反而跌入了谷底,从而开始自暴自弃,这些我们都经历过。
电影处理男主角承受这些莫名其妙的灾祸和女主角“反复失约”这种戳恋爱关系痛点时,的确演绎的有些粗糙甚至狗血。
不过,就像我不会去纠结《海的女儿》里的美人鱼为啥不把王子干掉而自己逍遥快活一样,我就想看看这些事情发生之后,他俩是怎么做的。
很显然,电影交了一份美好的答卷。
故事的最后,两个二十几岁的小青年认识到了社会就是如同“老虎”那样残酷,可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他俩携手做“鱼”,能游向共同的大海。
这样的互相搀扶,是我想写给爱情的模样。
毕竟……谁又不喜欢大你两岁还会画画的漂亮姐姐呢。
2020日本动画片《乔西的虎与鱼》,根据日本小说《Jose与虎与鱼们》改编,豆瓣评分6.4,IMDb评分8.0,于2021年8月20日引进国内上映。
动画版的《绿皮书》+《触不可及》+《沦落人》。
这三部影片都是将两个反差很大的人放在一起产生情谊。
我在给2003日本版和2020韩国版做影评时,没提到《绿皮书》,而本片我则引入了《绿皮书》,是因为女主和奶奶雇佣男主的剧情,很像《绿皮书》。
怪不得日本在2003版、2020韩国版后还要再推出动画版,动画版和原著小说、和两部电影版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下半部分,动画版改编出了全新的结局,将伤感的原著结局改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圆满结局。
下半部分的男主遇车祸残疾剧情是原著小说和真人版安全没有的,是动画版的大胆改编再创造。
即便是取材于原著小说的影片上半部分,也和原著小说、和两部电影版有很大差别。
动画版淡化了女主的厨艺,男主多次去女主家,不是贪食,而是女主奶奶雇佣他照顾女主。
动画版的女主家庭不错,虽然不是富人,但完全不是原著的那种贫困家庭。
所以动画版没有了慈善机构修缮房屋的剧情。
原著小说在后部分女主才看到了大海,而动画版在开篇不久就看到了大海。
老太这个角色,原著中是收破烂捡垃圾的下层百姓,是女主的收养者,而动画版则是女主的奶奶,退休在家的中产阶级。
两部真人版都是重爱情片,故事中部二人确立爱情,并有肌肤之亲、亲密行为,而动画片版则是轻爱情片,二人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感情朦胧阶段,直到结尾高潮戏才明确表白。
对“虎”的处理上,动画版有些像2003日本版,男主带女主到动物园看老虎。
在“鱼”的处理上,动画版是三部电影中“鱼”元素最多的,几乎贯穿始终。
动画版的结尾最后添加了浪漫的彩蛋——男主没预先通知女主,国外留学回来,给了女主一个大大的惊喜,也给影片画上了浪漫圆满的句号。
总结来说,动画版借用了原著小说的部分内容,去掉了原著小说的伤感现实意味,失去了原著小说“面对现实”的故事精髓,将原著小说改编成了一个少男少女的浪漫爱情故事。
每個細胞都在吶喊 渴望大海與自由。薩岡。與虎彼此凝視。失去妳蹤跡的絕望如同在塵世中迷失。心のつばさ。
骨头的作品 值得期待。主要也是原作感觉挺适合用漫画的方式呈现的
动画的制作似乎更优于故事的写作 如果只是动画版这样的表达会感觉平平
原来是骨头社的……看完片尾,十几年不追番,发现staff基本上一个都不认识了,还好有川元利浩,不过画面设计是啥职务!?
电影院看的。不谈真人电影珠玉在前,单看动画,7分比较合适,6.5有点低了。画风非常喜欢,氛围感也还不错,大阪口音可爱。有几个情节确实甜啊,有被甜到。
动画版就比较偶像剧化了
这是乔西的管理员吧,哪里是虎与鱼
骨头社之外就…故事改编的中规中矩happyend
先不说情节推进生硬,中间加入恒夫车祸受伤的一段,无非是以此方式让恒夫体验Jose的生活,看见她的世界。这暴露了本片的立意,错过与重逢之间互相见证对方更广阔的世界(头尾呼应的两次邂逅)。吊诡的是,明明改编的是同一个原作素材,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立意,都和实拍版完全唱反调。实拍版是关于从充满纯粹的自我世界中走出,不断见证那危险的他者而不止步于你与我的世界,相比之下,仅仅只是关于你我互相走进各自的世界的动画版难免会让人觉得过于保守。
给生活和爱情都找了很多理由、让其变得顺畅和圆满的动画 而真人版电影里有不合情理的尖锐突兀,丑陋、真实,诗意,浪漫。
整片不及最后那几张美人鱼的绘本。还有,既然你跑不起来,那就让我们一起爬吧,这种情节。。。
残念,没有真人版好
很甜很清新的爱情故事,中途我还一度以为是悲剧的,其实bad ending也挺好的
美术还是可以的
和真人版好不一样啊 是个有点残酷的童话故事 不过看了动画版我总算明白“虎”的含义了(真人版应该也有提过只是我忘了……) 中川大志还真是有一副帅哥音呐
想看的别看了…浪费时间…
什么垃圾
比喻过于直白,后段的矛盾冲突设计过于刻意 2.5
最喜欢乔西讲自己的绘本那一段,故事中的故事,隐喻中的隐喻。
前半段完全走生活爱情节奏真的非常吃;但后半段真的不知道在搞什么鬼,最气的是为啥要把宫舞这条线放进来最后直接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