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恶搞(也可以说是致敬)的最高境界 ,一部反套路的无厘头法国喜剧电影,每当说起法国我们的印象还停留在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家,法国的爱情片,法国的文艺片,但是没想到法国把喜剧玩的这么高级啊哈哈哈!
片中突如其来的熟悉片段,突如其来的熟悉音乐,真是太喜欢了。
本片导演以前也自导自演拍过法国版 《城市猎人》特别有意思,值得去看特别下饭。
不出意外,这部法国电影,将会是我今年最喜欢、最推荐的一部喜剧片。
—《谁是超级英雄》—看标题、再看类型,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超级英雄”的搞笑电影,海报也是整了个山寨版的复仇者联盟,感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果然还是爱超英电影的),通篇下来,电影全是“料”,有致敬也有恶搞,观影过程中,可以不断发现新的乐趣,剧情紧凑,结尾还有反转,真的很值得一看。
对于国外的喜剧片,我总感觉和自己是存在“文化代沟”的,哪怕是《宿醉》、《预产期》、《热带惊雷》、《阅后即焚》、《你丫闭嘴》、《鸟人》等比较有名气的喜剧片;甚至是《冒牌天神》、《逃狱三王》、《谋杀绿脚趾》、《两杆大烟枪》等经典喜剧片,也只有个别的点,可以博我一笑,剩下的都是一些我难以消化和get到的点,比起这些比较纯的美式喜剧(暂且这么归类吧),我可能更青睐那些把“屎尿屁”作为笑点并且贯彻到底的电影,比如《独裁者》、《王牌贱谍》、《肉罢不能》等等;还有一类稍微特殊点的喜剧片——黑色喜剧,例如《热血警探》、《蛮荒故事》、《在糟糕的日子里》等等才是我的菜。
最后再推荐两部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两部国外喜剧片,《有希望的男人》(捷克)和《少年犯》(英国)。
创业未半,队友全灭!
不过不要紧,镜头扫过,那些超级英雄以凡人之躯矗立,没有超能力,却有大心脏!
扛起该有的责任,做他人的英雄。
至于拯救世界,留给大英雄们吧。
平凡人的伟大就是在能力范围内担负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超级英雄”!
法式幽默的风趣就是,“你看出这是谁了吗?
我可什么都没有说哦”
看这种类型的片子不求什么大道理,单纯图一乐就行了,当然,要是严肃点对待,也好过别的无脑爽片亦或爆米花云云。
当超英轮番轰炸影迷的眼球时,对于剧情特效的要求便会提高,一旦美的享受赶不上阈值,势必会怨声载道。
这时候,反向操作来波恶搞定会使人如沐春风哈哈,当然,个人并不觉得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只要处理得当,仍旧是根植于艺术上的创作。
毫无疑问,玩不出花样的烂梗是最为失败的搞笑手段,如果不能在脑洞上领先一筹,故事内容又非精巧自洽的话,怎么看都难以取悦大众。
这部作品的用心程度就显而易见了,既要把一众角色搬上荧幕,还要考究能力特质,最重要的是以简短的时间嗅出幽默,仅是这些,就够导演编剧吃一壶了。
当然,光凭借鉴还不够灵魂,既然是刻画男主的逆转属性,还需勾勒出情感色彩来升华主题,于是乎反派、失忆、恋情、亲友和家人的矛盾交织缠绕在一起,最后疏解,真的是填补了走心的空洞。
所以,三星给初印象,另送一颗表示鼓励。
respect ,乐呼呼的看完整场电影,那些意外、整活现场让我捧腹,真的太久没有看到这种电影,真的要换换口味了,看完主角还是导演,还特么拍喜剧出身,我只能说声抱歉,没有早点遇见。
这片子致敬了,漫威,dc,甚至那个斯坦李也算进去了,太会来活了,当然结局也很happy,自然过渡,花活点缀,氛围感到位了。
近来猛看法国喜剧片,而且都一班人马演的,搞不好过几天都记混了。
主演导演还是一个人,菲利普拉肖,名字就挺欢乐,他对法式喜剧的理解绝对是天生的,片中很多桥段实际上都挺老,甚至短视频上一些超英变装集合拍的也不差,但要看出新意很难,尤其是在不到90分钟时间内笑点密集,还要有深度,不能为了笑而笑,总要给社会点正能量,难实在是难。
《谁是超级英雄》讲述一心想当演员的失忆症loser,注意男主本身就有失忆症,车祸只不过短时间诱发,并且更重。
男主接到超英电影邀约,苦练格斗技巧进组拍摄,为赶时间探望父亲,驾驶道具车肇事失忆,很古早的桥段,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以为自己就是超级英雄本尊,按照剧本准备营救妻儿与反派决战。
妹妹和损友一路追赶,老爹嘴上说最狠的话,关键时刻都要保护儿子。
与一般喜剧不同,密集的包袱过后,误会消除非常快,戏份不多的反派很快束手就擒,结局时男主与旧爱重归于好,电影如期上映,父亲终于退休。
低俗而不下流,甚至每一部拉肖的喜剧都有演员露点,但没有色情味道,这就很难得,火候把握可谓精妙。
法式喜剧总在男女之情上做文章,本片算是相关内容较少,不过也依旧加入损友与损友母亲跨年龄恋爱,损友追妹妹求而不得,老爹坐属下发明的防打盹新车被爆菊等。
但是故事立意却难得三观很正,父亲望子成龙,儿子背负期望,男女之间既是失忆也割不断的爱情,别说看完挺感动。
好比一碗螺蛳粉,闻着很臭,吃着却香。
不得不佩服自导自演的拉肖哪里来这么大的脑洞,如果内容在正经一点,真有点路易德菲奈斯的感觉,也许未来真会成为法国一代笑匠。
好的喜剧片不需要大呼小叫的咯吱观众,只要表演到位,包袱管够,大家会买单的。
当年带儿子看了很多许冠文的喜剧,冷面笑匠名不虚传,如今一个人看法国喜剧(实在不好意思和儿子一起看,每次他出来我都要暂停)。
希望拉肖今后拍片能老少咸宜,大小通吃,多拍些合家欢。
全片最污的镜头非蜘蛛侠倒挂接吻的经典场面复刻,看玩笑出眼泪的同时三观尽毁,以后不能直视类似场面。
最没想到的是片头曲模仿漫威居然异常悦耳,以至于片中每一次响起,我都调大音量。
PS:生活很苦,看场喜剧,日子也就过下去了。
单纯图一乐,要是严肃点对待,也好过别的无脑片超英轮番轰炸影迷的眼球时,剧情特效的要求变高,这时候,反向操作来波恶搞定会使人如沐春风哈哈,当然,个人并不觉得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只要处理得当,仍旧是根植于艺术上的创作。
毫无疑问,玩不出花样的烂梗是最为失败的搞笑手段,如果不能在脑洞上领先一筹,故事内容又非精巧自洽的话,怎么看都难以取悦大众。
法国警匪演绎致敬搞笑片。
一个演员好不容易获得一个角色,为了去看父亲出了事故,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误认为自己是蝙蝠侠,为了营救自己的爱人与真劫匪相遇,引发的一连串搞笑的故事。
真是笑破肚皮,真的好久没看到过这么搞笑的电影,自然而然地搞笑,绝不强行。
不过少年儿童不宜,毕竟有很多限制级的语言和行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男主是个广告演员,一次试镜一个角色没有被选中,但是被选中的演员出了事故不能演,他成功上位。
但是一天他突然得知自己的父亲出了事,就开着剧组的车子去看父亲。
但是因为道具引爆了车子后面的道具人,让他出了事故失去了记忆。
但是因为演戏对他的印象深刻,他就认为自己是个英雄,要去救被小丑抓走的妻儿。
他赶到小丑的家,发现自己的妻子已经成为了小丑的妻子,他只得把孩子偷走了。
为了救妻儿,他和路上遇到的女孩抢走了抢劫犯的钱,于是被抢劫犯一路追杀。
男主遇到了自己的妹妹和伙伴们,大家一起打败了抢劫犯,并帮助父亲抓住了劫匪。
最后和父亲也和解了,并重新找回了女友。
全片看到了《蜘蛛侠》里的经典倒着接吻的镜头。
看到了《复仇者联盟》里的一众英雄一起战斗的情景。
还有很多的隐喻和暗喻的场景,比如吃蝙蝠得新冠,比如巴黎圣母院着火,比如阿汤哥被射中等等,比比皆是。
笑料很足,无厘头的场面也很多。
男主的女友很美,蓝色的眼睛忽闪忽闪的,让人心旷神怡。
片头曲好听挺奇怪,明明是搞笑电影,桥段除了一些很老套但是很有用的(换手机备注、真假枪混在一起、草台班子漫威、原来本来就是前女友、上车不等人)外,有一些总是有意或者无意给人一种诙谐下的残忍的针扎感。
按通常理解的纯纯娱乐,好人是不会杀人的,至少不会“误杀人”的,更不会因为搞笑而客观造成死伤。
而主角们的各种行为常常有附带损害,包括电死/淹死警察,砸死小孩,盗窃准备接老人的救护车等,这些对我而言都刚好是戳中大腿的针尖,烧一百个巴黎圣母院都不会有这种针扎。
本来桥段觉得挺好笑,但是段子的结果竟然是无辜的人死了,于是就有一些笑不出来了,脑袋里就想着警察到底死没死,小孩到底被砸死没,脑袋被这些非主要内容给充满,而再看到主角漠不关心继续着其他桥段,就会让人很撕裂。
思来想去只能认为这就是故意的,要么是法式幽默有这么一个派系,要么就是为了呼应“谁是超级英雄”的题,草台班子的英雄行径都有各种附带损害,真英雄们客观造成的死伤还数的过来么,是不是早就是可以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罪犯了,到底谁是超级英雄?
2000:2022年,喜剧动作电影《谁是超级英雄 |Super-héros malgré lui》没有设想到的故事剧情设计上很用心上下左右恶搞了不少大家比较熟悉的超级英雄法国式的幽默感又回来了我确实是很久没看这样的电影了
打电话通知错了蝙蝠侠的扮演者那段确实是尴尬又好笑其实主角这样如此挣扎的失败演员故事加上失忆虽然并无新意但故事好看又好笑
还有就是低俗桥段比比皆真是一直在高速公路上下徘徊恶趣味满满
还有一点我没猜到的就是女主的剧情最后的狗粮猝不及防而且女主还是蛮好看的说比那些负责搞笑的男闺蜜们强多了(捂脸)
每个人都对致敬超级英雄好评如潮也许是刚看完007对于诠释最后一部007还有巴黎圣母院的设计表示超级好笑而且下半段笑点集中爆发非常的赞结尾的小反转也不错还有天花板级的植入广告让人大跌眼镜就是应该过不了审(尴尬)
蜘蛛侠那段同样也过不了哈哈哈哈哈我是小签签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法国的城市猎人味道很正
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SCB Jungs
从精神层面的多向度分裂。几天之内从瑞士这个弹丸之地酝酿出的风暴实为内爆的前兆,是社会规模的,综合性的,断层的,于秩序性切割的崩坍。实际上,我们无法稳定真正的纷争,而是在不断延缓的其衰减的速度而已。为何能在虚构中隐藏着真实的写意性与隐喻性,值得深思。
欧洲/难民/“为什么南斯拉夫人能进去?”/饮弹自尽的女警
3.8收尾乏力,女警的片段非常扯淡,片子从一个小时以后有些失控,但整体来说,它描绘的是欧洲高度发达后必须面对的荒凉和无以为继。欧洲片虽然颓唐,这种描绘末世的死的沉默和混乱却很少有。开头风景、性爱戏、出租车对话的拼贴非常精彩,结尾的演讲与人们删除自己暴行的混剪,让人着实感觉心里荒凉。
城市发展与现代文明的副作用与焦虑感在无形的笼罩之下终将以某种方式爆发……
其实没有说的那么糟 非常有趣的是影片把瑞士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反转 最后南斯拉夫一家进入欧盟边境 而瑞士有钱男不能非常有讽刺意味 looting/moral degeneration/xenophobia/PTSD的女警刻画的也非常仔细 在2020年是真实上演的事情
3.5,我比较认可本片制作团队采取集体意识的创作模式,形式上就有约10个导演和编剧
自然景色、交配、夜間計程車。瑞士。多線敘事。難民議題,集結且逐漸變大的暴風團。集體恐慌、仇外、狂歡。不太能當災難片看,可能更像是政治寓言。十個青年導演聯合工作完成的影片,有點難想像幕後的工作方法,但結果應該是失敗的,零散而無趣。
瑞士家园
摇摆中立的瑞士也许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