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分裂片,要拍的好,拍的引人入胜很难的,导演很不容易的,我觉得很棒!
这姑娘骗了被人,更骗了她自己,他只是个LES而已,这有错吗。。
哎
手法有些老套。
很多要素让人联想到经典恐怖路数,虽然没有出什么新意,但是它忠于经典的保守风格也有一种古典的舒服。
在这种处理上没有做作的痕迹也是一个成功。
我觉得从一开始到真相大白之前,无论情节镜头和节奏,都非常的好,在艾里克斯家中的杀人场面,即干脆又自然,情节也交待得一干二净。
我觉得恐怖片在一开头开诚布公的要比卖关子来的高明的多。
它没有什么秘密,它直接告诉你,两个女孩,一家人,一个入侵的杀人狂。
没有别的可深究的了,攻击,或者逃跑吧。
杀人的方式也非常自然,古典的割手掌、割喉、斩首,用的工具是普通的菜刀、家里的橱柜……以至于电影接近尾声突然出现把电锯时,我失望的一下子泄了气。
让人泄气的不止是那把电锯,还有突如其来的真相大白,啊,原来玛丽是精神分裂者,杀人狂是她的幻觉,原来她爱着艾利克斯,为了得到她而杀死一切造成阻碍的人。
原来电影开始时的坦白不过是障眼术,其实是一部委婉的有蹊跷的片子。
它沿着古典的明亮的道路走着走着,突然拐向心理悬疑的幽境,使自己披上了流行的外衣,这么做的结果使得片子断成两截,到最后的吻简直有日韩恐怖片的影子了,温暖的,纠缠后的女人的占有欲。
我不是反对心理悬疑片,只是为一部眼看着要成为圆满的、经典的恐怖片自己搅了自己的前程而感到可惜。
我是多么希望在一片心理学衍生物的恐怖之海里有一朵唯美的、纯洁的经典恐怖片的浪花。
再转一个我觉得不错的影评吧:《高压电》:“持续六十分钟性高潮”的恐怖片近两年还没有哪部欧洲恐怖电影是像《高压电》(Haute tension,又名《爱定你杀定你》)这样,在比美国所有的类型恐怖片还要血腥和暴力的同时,影片本身还弥漫了一种独特的欧洲风味。
影片刺激的不仅是观众的视听感官,还更通过一种最极致和残酷的方式来表达了影片创作者对人性与性爱两者关系的看法。
这部制作于2003年的法国电影,200多万欧元的制作成本谈不上大制作,故事并不复杂,表面上看甚至可以说是单线索的。
两个大学女生,玛丽和艾里克斯一起开车到乡下艾里克斯父母家度假,深夜一个神秘杀手开卡车出现在艾里克斯家门口,用最残忍的方式残沙了艾里克斯的父亲、母亲、儿子,甚至家里的宠物犬,艾里克斯却被单独捆绑和囚禁起来。
而被惊醒的玛丽在目睹了一桩桩的惨剧之后,在狭小的空间内一直试图躲避着杀手,并试图营救被杀手开车带走的好友艾里克斯。
玛丽能救出她的好友吗?
还是这一切并不是观众想象的那样?
影片剧烈的血腥镜头和暴力场面让这部影片在今年六月北美上映的时候被MPAA评为NC-17级,影片中的确不乏断头、割喉、电锯将人切得粉碎的镜头。
但其实影片最震撼人心的其实并不只是这些。
《高压电》其实是借用了《德州链锯杀人狂》《万圣节》这样的经典恐怖杀手电影的风格元素,同时又使用了类似《第六感》《小岛惊魂》的“沙马基兰式”(因这位印度裔的美国导演拍摄了一系列如《第六感》《天兆》《灵异村》这样类似叙事模式的惊险电影而得此名)叙事方式,即在影片最后十分钟给观众一个完全颠覆性的故事转折,彻底让观众巴不得把刚才过去的一个多小时画面用最快速度在内心闪回一遍,获得视听和内心的双重快感。
《高压电》的故事中玛丽这一人物的设置,其实和美国《致命ID》《搏击俱乐部》有惊人类似之处,都是人物的多重人格成为全片最大的叙事转折。
《高压电》在影片最后十分钟,就像《搏击俱乐部》一样,让观众通过监视录像机看到,其实杀手和玛丽是同一个人。
而诱发出玛丽另一暴力人格其实就是玛丽对艾里克斯的迷恋,在影片前二十五分钟异常平静的叙事里,导演就铺垫的种种玛丽迷恋艾里克斯的细节。
正是这种想得,又很难得到的同性之爱,最终让玛丽最终人格分裂,并亲手毁灭掉了她自己认为的一切阻碍。
而且玛丽自身的两种分裂的人格之间相互争斗,并且玛丽希望自己能在最危难的时候解救艾里克斯,而彻底满足自己对对方的占有欲。
本文前面看似夸大的标题,其实看完全片发现其实并不为过。
影片中,当晚入夜,玛丽在偷看艾里克斯洗澡后,寂寞一人回到房间,痴痴想念自己心中的爱人,忍不住开始自慰,在自我陶醉即将高潮的时候,却突然被闯入的杀手打断。
所以,由此的确可以说,此后整夜杀戮的血腥梦魇其实就是玛丽沉湎于自己性爱幻想不停歇的高潮阶段,只是将生殖的快感化成人性最原始的暴力。
正是创作者这种具有创意性的寓意转换,让这样一部像美国经典恐怖片致敬的欧洲电影不落俗套,出人意表。
所以称其为“持续六十分钟性高潮”的恐怖电影,其实贴切得很。
这样一部具有成为经典潜在可能性的欧洲恐怖电影,过去两年中轻松发行了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成绩。
而恐怖惊悚片,特别是以年轻人为主人公的此类题材电影,不仅在欧洲,在北美好莱坞都是市场上份额很大的一部分。
特别是最近两年,以好莱坞为例,惊险恐怖片屡屡成为票房收益大户,或许有的单看票房直接数字并不见得过亿的“重磅炸弹”电影,但从投入产出收益比来说,此类电影却是排在最前面的。
单看今年好莱坞,从一月份至今,在所有北美地区每周末票房排行首位的电影中,此类恐怖片就大致在十部左右,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而且这部《高压电》今年六月终于在美国全线上映时,首映周末竟然争取到了1300多块银幕,这对于一部NC-17级别的电影来说,已经是可以称得上是令人吃惊的发行规模了。
好莱坞或者是全世界的片商为什么对恐怖片如此热衷?
当然,基本上所有人都有被惊吓或被刺激的内心潜在欲望,恐怖电影是一个最好的心情情感释放和放松的渠道。
但说到根本,主流电影这玩意儿终究还是一本商业经,片商的选择永远把利益摆放在第一位。
比如《高压电》这样的恐怖暴力电影,首先是作为电影消费主体的年轻人最趋之若骛的商业电影类型之一,它温情浪漫电影一样,都是年轻人谈恋爱、消磨周末时光最好的选择;其次,这样充满暴力画面的恐怖电影是很难像其他电影一样直接在电视网上播出,即使播出也会被删减的风味全无,所以这也促使了更多观众只能进影院去享受真正的恐怖;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过去几年里,全世界DVD音像市场急剧扩张,很多电影都是DVD收入超过的影片票房收入,恐怖片就是首当其冲,加上前面两点原因,恐怖类型影片的DVD也是音像市场上最热销的品种。
所以,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对《高压电》这样的恐怖片的消费热潮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而且,不管这恐怖是来自欧洲的,还是来自美国的,人们对受惊吓的渴求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
剛剛是看了一下影評,才知道原來和《隔山有眼》是同一個導演,兩部都是我非常喜歡的片子,這一部會獲獎,我一點都不感到奇怪。
直到現在多少片子層出不窮,這一部的記憶仍舊最深刻。
取代不了的經典
电影很不错啊 哪画面不错 过程也不错 怎么只有7.1 这部电影很经典的 完全值得一看 就不剧透了 也没啥好透的 过程很好
当你爱上一个人,却无法表达倾诉,你内心的痛苦,肯定无法想象,特别是你时时刻刻天天和你爱的人在一起,那份煎熬,更是难以形容,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她是你的……闺蜜!
好吧,女同只是影片的一个设定元素,其实这个片名已经透露了影片最大的转折点,爱之深,又无法得到宣泄,那就只能选择毁灭,我还是喜欢影片的其他译名,血色月亮,颤栗,更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恐怖感,而不像如今片名的那样不明所以。
恐怖片的最高境界,就是表面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可是深入想象,就会起鸡皮疙瘩不寒而栗。
回到影片本身,从血腥程度来讲,影片完全不逊色于好莱坞的血浆片,各种杀人场面很直接,砍头、割喉甚至切割人体….,作为一部法国电影,我表示有点过了,完全颠覆了我对于法国浪漫电影的观感。
至于剧情,电影的设定还是不错的,两个女孩一起相约到其中一个的家中游玩,夜晚来临,突然出现恐怖变态杀手,女孩的父母和弟弟先后惨遭杀害,一个女孩被绑架,另一个奋不顾身想要营救,影片的大半部分和普通变态杀人魔影片毫无不同,而转折点是在警察到场之后,通过观看监控,我们突然发现,所谓的杀人魔竟然毫无踪影,加油站的员工,是被一个女孩用斧头砍死的,至此观众终于明白,这特么就是一精神变态人格分裂症患者啊,好吧,我们也终于明白电影片名的由来,爱定你,那当然就要杀定你。
这片虽然给4星,但情节的逻辑性有问题,转折的太突兀,所有的画面,杀人魔,破卡车,深夜拜访,卡车追逐等等的一切,特别是影片开头的杀人魔拿个人头意淫,都是在明确的提醒有杀人狂存在,后面这么的一转折,等于把前半部影片的内容完全抹杀,导演如果在前半段增加一些暗示提醒,也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看到结尾,我们虽然惊诧于事情的因果,但脑筋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类似的人格分裂电影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那部希皮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其他的诸如《致命ID》,《搏击俱乐部》等也不错。
这本来是一部可以打四星甚至更高的作品:女主角出色的演出,导演残忍又干净俐落的剪辑和执导手法,都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杀人前的宁静有些冗长,但这都是为了替后面的暴起做铺垫的,之后的过程几乎是一气呵成。
最后的反转可以说是最大的亮点,也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点。
女主角的双重人格的转换,一开始让我们吓了一跳(因为压根就猜不到是这样子,还以为是普通的变态杀人片子),但随后来的是不解,这一点豆瓣中很多人提出了质疑。
如果导演能够在影片后面圆一下前面的梗,我想这部片子会再上一个阶梯。
这样拍得好像导演到后面没什么要说的 :勇敢的女主角杀死了残忍的杀人犯,救出了好朋友。
于是到后面就硬是套了个结局,但是前面那么多伏笔又说不通了。
喜欢开头和结尾那句”再也没有任何人夹在我们中间“,女主角的病态的占有欲表漏无疑。
试想,如果对你说这句话的个年轻英俊的男人,这不是现在言情小说里流行的男主”狂霸拽“吗?
具体形象可以看某某篇小说中的总裁、王爷、皇帝。。。
这句台词用的是跟《致命ID》一样的梗,《致命ID》中也是用一首小诗首尾照应,同时点亮整部片子的线索。
总之,这部片虽然经不起推敲,但适合那种喜欢刺激又不喜欢动脑思考看电影的人群,要不然看完还要思考其中有多少BUG还不吐血身亡。
PS:女主角外在条件很好,偏偏喜欢一个身材样貌都不及她的女二,还为了她精神分裂杀人全家。
当然,这不排除女主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
如果没啥看了,还是可以混混时间,看到最后还有个小反转。。
但是大叔是完全是什么情况。。。
也不像是精分啊。
不纠结了,就是杀就对了。。。
女主身材可以。
额,这个影评怎样才能凑到140字啊。。。。。。。。。。。。。。。。。。。。。
,。
,,,,,。。
,,,,,。。。。。。。。。。。。。。。。。。。。。。。。。。。。。。。。。。。。。。。。。。。。。。。。。。。。。。。。。。。。。。。。。。。
最大的亮点是那个女孩。
不是流血 不是电锯 不是les 不是变态就是那个女孩 有严重的人格分裂却拥有清澈眼神和短发。
她在床底下捂住自己不让自己出声的战栗。
她从壁橱里看见女孩的母亲的绝望的眼神,跪在她身边听见她问为什么。
她看那女孩惊恐的眼神说我会来救你。
她在地下厕所聆听脚步声的绝望。
她打电话时的声嘶力竭。
她在森林里与杀人狂周旋的虚脱。
她在监控录像里的抽搐。
她最后的我爱你。
监控录像出现的时候你不会震撼,你只是奇怪当那个杀人狂复活的时候你才会突然明白她才是一切恐怖的根源。
之前视觉的冲击褪去。
恐惧来自于她不断地与自己周旋然后又惊异于自己的残忍。
我看到细节。
一开始的梦境。
杀人狂手上的尾戒。
被绑架女孩从头到尾不可置信的眼神。
有人会说有很多不合逻辑然而一切看成是她的幻想就很简单。
她就是把人杀了想带着那个女孩走当她是杀人狂的时候他就力大无比嗜血 丑陋 找一个50多岁的老头来演其实要比从头到尾不正面描写高明得多。
尤其是最后镜头快速在这两人之间切换的时候。
杀人狂还是以被她杀死时的姿态。
觉得特别好。
不过要是最后吻女孩的是那老头就太恶心了= =要是只是一对男女恋人的话会大打折扣她觉得女孩的家人是阻碍她一直觉得性别也是夹在她们之间的阻碍之一她一直说“没有什么在我们之间了我猜想当她是杀人狂的时候 一直有意识到另一个自己的存在他在便利店说过一句话”Tom 你在看什么最后的设计也很喜欢那种只能从外面看见里面里面看不见外面的墙 本来就很有意思。
她脸上的疤也很好看。
我随便说说。
本以为是惊悚逃脱片,虽知道是精神分裂者片,影片最后还不忘吓一下观众,感觉导演在拿捏恐怖来吓观众,首先在麦田里,女主角下去找另一个女主角没发生什么事,都感到意外,其次,那个精神分裂女主角孤零一人坐在秋千抽烟也没发生什么,这两个地方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电影发生矛盾冲突的地方,最后看完才知道这个男人婆精神分裂了
影片前80分钟完全沉浸在法式的电锯杀人狂中,后10分钟原来是人格断背啊,卧槽你这转的也太快拉吧,细想来你这整个过程硬伤也太多啦。
看完后貌似被耍了的感觉,就好像三打白骨精打得正欢结局却是孙悟空想干掉他师父,意外确实给人惊喜但在剧情上你也要合理啊,挺好个星球大战非得加入指环王元素。
记得前一阵有一个咒怨是否恐怖的帖子争论不休,有一个吧友说的特别好:他在今天同类型的影片来看也许算不上吓人,但在当时的角度来看确实是精品。
但血色月亮在当时的角度来看也是个烂尾楼。
muse的歌是亮点
剧情太单薄。情节经不起推敲。导演想玩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局,没想到弄巧成拙,让我觉得这片子很可笑。
双重人格,相比同类型的片子(如搏击俱乐部)简直太烂了,毫无说服力。
这剧情也太乱来了吧
被提示之后猜到结尾,毕竟双重人格类故事市面上已经太多了,法国电影对拉拉题材情有独钟。
差~
画蛇添足的典范
没看之前一直以为海报上是个男人。电影在最后十多分钟翻盘之前都是挺好的。
aa叔爱muse,再也不敢听了
想给三星半,故事的不错,处理的不行,漏洞处理的太差
猎杀+精分的烂片猎杀的不够紧张刺激,精分的十分牵强做作。哎,感觉被愚弄了似地
这个电影给我们的启示:手淫过度容易心理变态。。。。宅男宅女们请自重。。。。
这是我看过的最生硬的精神分裂,前面也没有什么铺垫……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一个人再怎么精神分裂怎么也没法开两辆车吧。简直太失败了,就这个结局完全吧片子毁了,毫无逻辑可言了。
在看的过程中某个闪过的念头没想到真的就是影片的结局,不过这样一来前面的情节是否有许多处就说不通了呢?但除开这个,影片的气氛营造十分出色,干脆而残忍,有些片段血腥暴力得让人抓狂 P.S.我最怕见到割喉、断头这些了......尤其是藕断丝连之类的
感觉还不错,虽然又是精神分裂。喜欢恐怖血浆片的可以收藏,但我真困了,备注,完了再看
真的挺一般的。
对蕾丝无力
早就知道了电影的结局,只是想看看会是怎样表现的。
毒姐妹。
过度手淫会人格分裂,所以,请节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