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部分不够硬,但细品之后还是挺上头的,有一股子希腊命运悲剧的意味——即便人可以在无尽的平行宇宙里自由穿梭,因而拥有了无数次重新选择的机会,然而人生还是不可能完美。
不知道第一季会怎么终结,不知道第二季又会怎么拍,希望多来点哲理探讨的内容,鄙人属实爱看!
感觉这部剧的风格介于漫威和DC之间,漫威过于无脑爆米花了,而DC又过于暗黑沉重了,科幻片就该又爽又有哲学范。
这部剧的方向走对了,但完成度一般。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唯有善才能抵达善,唯有真才能求得真。
平行时空看得太多了,而当叠加态薛定谔的猫加上东方哲学时,科幻故事里更多了人生思考。
凌乱而美丽的人生中,勇敢做抉择去选择自己人生的人才能抵达爱的圆满彼岸。
最近看过最值得推荐的电视剧,感觉这一季已经很圆满了,不知道第二季会有什么惊喜。
开头的音乐挺瘆人,积木上渺小被无意操控却影响巨大的玩积木的人给予满满无力感的人类。
E1:一副怀才不遇的颓废窝囊劲儿,为了家庭自己牺牲了多么巨大,挺讨厌这样的设定。
为了对比衬托也太夸张了,自以为天才,别人一张口就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了。
你能,你清高,抛下一切,非要体验不同的生活,也不问别人同意不同意,就想着弥补自己的遗憾。
E2:不是医生也知道去医院啊,这话说的,只有科学家知道去医院?
对于没选择的道路有时候会有一些好奇,这样的理念是好的,很点题,物理学家返回课堂也没有多惊艳。
选择变可以理解,这咋还价值观大变。
你俩变化不大,瑞安这体型太考验了。
一个毫无心理负担,一个前一秒还说必须回去,就开始卸下负担,好在编剧够狠,为了留悬念,直接杀死女主。
E3:小黑哥的谎言挺溜啊,只有自己是自己人,做错了还假装发脾气。
够理性的都,啥都不算事儿。
之前一点儿没想到,这把小黑姐给诧异的。
你在这边小酒喝的挺美,不管不顾另一个自己死活。
这密集恐怖症啊。
E4:这个角度看的真像韦德啊。
看到自己被杀,就非得看一眼。
就非这么随机,挨着时间来不行。
也没见做标记,就是挨个试,那家伙咋精准把这家伙送回来的。
先出来这么一会儿,冻的这么狠。
制造出来极速后的每个人都可能跳跃出来,幸好时空无限多,要不在楼道里就互相杀了。
E5:不合理啊,里面空间无限,这点儿海水就满了,就算流速快,咋盒子还往下沉。
和心情一样,为什么非要多出那么多门,就是为了迷惑。
心理学还是派上用场了啊。
布莱尔不离开的理由,死活想不通啊。
E6:女主怀疑这个眼神太绝了。
不忘初心有多难,一松懈就很容易歧途啊。
都给你说了,她也这样觉得吗?
无由来的自信,这下好了。
有些矫情,但又说的不好反驳。
E7:这咋突然像素还高起来了。
对啊,每个世界钱不一样,这两个咋住宾馆的?
E8:找个制造不出来这个机器的世界把他送过去不行,人家可没想着杀你啊。
这集咋这么乱,终于遇见,感觉房间都变了,前后脚就情绪一样?
知道这个地儿了,也不知道换个地儿。
接受的很快,下手更是快准狠。
感觉像摆烂了,遇见的第一个就行。
E9:刚说了不知道去哪儿了,这又说说有人都知道要去哪儿。
来到坦白局,男主不够坦白啊。
地球不够你一个人住的,那么多摄像头、那么多人不会被发现?
直接放外边不行,等着人家主动发现。
人生复本 在国庆几乎每天一集的节奏下终于在国庆尾巴结束了 十年来最好的科幻片 没看过原著 不能评价 但是就剧中而言 未免不足居多平行宇宙这个概念在最近十年 早已不是什么新的题材 (对,感谢漫威吧)本剧在此主题上引入了情绪可以影响下一个进入的世界概念 就我而言未觉得多少新颖 主角们演技都达到预期 (女主真的是少有的这个年纪颜值不崩的明星之一了)虽然个人觉得平行宇宙的男主性格可以更霸道一点 毕竟是霸道总裁人设对吧 音乐 人物 剧情 演技 氛围 每一个东西都是不错之上 但是综合在一起确没有多少火花 像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 多少失去了内核的意义 当然就如标题说起片子本身不错 若是美剧看的不多 也是很新奇的 但如果影视看的多的话 未免有些鸡肋了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叫“爸爸回来了”,是第39课,班里调皮的同学在39和标题之间加上了“个”字,于是“39个爸爸回来了”这个笑话,我也就记了快三十年吧。
没想到在Dark Matter里面看到了不止39个爸爸回来了 。
开头几集总有一种【我国观众嗑着瓜子不耐烦地心想不就是穿越么我们都拍好几百年了你们怎么还不云里雾里故作玄虚】的感觉。
看到后面觉得是披着科幻的外衣在讲处理人际关系——会爱的在哪个宇宙都能爱人,不会爱的即使失而复得之后还能得而复失。
或许并不存在对的人,比如正主Jason和Amanda、和那个世界的Daniela都相处融洽甚至差点好上。
虽然不喜欢贴标签,但绑架者Jason可能是“直男癌”代表——我觉得好就是好/我都道过歉了还想怎样/爸爸有钱就是任性想怎样就怎样……但换个角度,这个Jason在学术和商业上获得了成功,正主Jason虽然在大学当教授,但每天面对浑浑噩噩的学生,很难说是不是在浪费生命,而且对于没有获奖也是真的难过。
只能说是有得有失了。
心理咨询师版本的Amanda有个推断也很妙:其实你是不是渴望到那个走廊去,你是不是有承诺恐惧症,碰到问题就想一走了之。
一下子竟不知道她是不是在说我。
永无止尽的走廊和两边的门这个比喻很形象,而且“因为大脑无处理解更复杂的运转机制所以只能用这个视觉形式呈现”这个理由也很贴切。
不断找出口那集感觉是气候组织宣传片,洪水、极寒、原始森林、火山各种极端气候。
最开始绑架的时候,绑架者Jason只是让对方想着“what else you could have been”,但并不必然代表能去到他来自的那个世界呀?
不过绑架者可能也无所谓对方去哪儿了。
随便从一个宇宙里拉一个Ryan回来太好笑了,关键是出来之后也不把门封死?
按照绑架者Jason的说法,在不同宇宙中穿越,钱币会被识别成假币,那其他Jason和Amanda在别的宇宙都是怎么花钱的?
还好吃好喝的。
还有一个问题,绑架者Jason是怎么做到来去自如的?
毕竟跟选择Daniela在一起的世界多了去了,是怎么做到每次都能精准回到正主这个世界的?
最后正主Jason能想到在饭店抽烟这招,其他Jason想不到吗?
以及对于母子俩来说,所有回来的人都是被绑架的人,根本无所谓正牌冒牌,她是怎么做决定的呢?
先到先得吗?
Joint Custody太逗了,倒是可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过三观系统可能会崩溃。
彩蛋:第三集全家一起玩的桌游应该是Clue(妙探寻凶),里面有个角色就叫Miss Scarlet
Clue好像经常被欧美剧提到,可能因为太老牌太家喻户晓了吧
Deadloch里也提到过
看了IMDB,Constellation 群星评分是6.8,Dark Matte人生副本是7.8,烂番茄上也是如此。
但我还是觉得总体而言,C比DM好。
DM是单线叙事,一次就能看懂(何况两个世界还以响指过场),后面有点无聊,回归了传统叙事,核心就是回家。
Constellation 是多线叙事,而且不止主角回家一个诉求,还有其他几位对此的阻力;穿越的也不止是女主,还有同事和两个老宇航员,再加上女儿,可看性丰富很多,两个空间多次叠加使得惊悚感十足。
1.平行宇宙概念虽然两部剧集都是探讨平行世界的概念,但呈现方式和侧重点有很大不同。
首先两者在量子力学方面流派并不相同:Constellation:采用哥本哈根诠释 (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代表人物是玻尔(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核心观点:1.量子系统在被测量前处于概率叠加状态。
2.测量导致波函数坍缩,系统进入确定状态。
剧集是通过科幻背景来探讨这个观点,围绕解开太空任务发生撞击事件展开,底层逻辑是量子力学波函数坍缩的概念,探讨观测者效应对现实的影响,有展示量子叠加状态(比如女主回办公室看到元世界的同事在收拾遗物,老宇航员在船上杀人为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女主偶尔觉得左眼疼)。
更为注重平行世界之间的纠缠,这两个世界是稳定的,只是偶有交涉。
比如A世界女主在太空返回时忽然进到B世界,B世界女主帮忙按按钮,以及太空与现实世界的衣柜之间突然建立的通道,通过小木屋实现了不同世界之间的交集(录音机的通话)等。
Dark Matter:采用多世界诠释 (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代表人物为休·埃弗雷特三世 (Hugh Everett III),核心观点:1.每一个量子测量事件都导致宇宙分裂成不同的、非相互作用的平行宇宙。
2.波函数永远不会塌缩,而是不断分裂,所有可能的量子状态都能在某个平行宇宙中实现。
故事设定在普通的都市生活,涉及量子力学概念主要是MWI,不同选择导致不同的平行现实(蝴蝶效应)等概念,探讨小决定如何影响大局,并最终指向了探讨"最好的可能人生"这一概念。
着眼于选择,强调的是人们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分裂出不同宇宙。
那个坏Jason有一次从别的世界回来,开门时愣了一下,镜头给了门把手特写,似乎花纹有所不同,大概是导演想强调虽然看似回到元世界,实际上可能并不是(也就是对应每次选择都会诞生新的世界)。
2.情节设定Constellation:当然首先得承认,第一次看观众很可能都是一头雾水,因为前两集就已经是多条时间线+两重世界交替进行(甚至开头几分钟就已经展示两个世界),多线并存,还有俄罗斯女和迈克同样也是有穿越需求的;而且两个平行世界镜头切换没有任何过渡,如果不是女儿辫子和红蓝帽子区分,确实稀里糊涂,但这么说也有明显好处:1.足够的悬念勾起观影兴趣;2.让观众自己拼凑不同现实中的线索也饶有乐趣。
Dark Matte: 相比之下单薄很多,就是单线推进(坏人要破坏,好人要回家),一个核心为爱情故事的科幻+冒险片。
而且看到最后三集,除了多个自我出现那一霎那有些惊艳,其他都是搏斗追逐场面,要不就是和家人的场面(但老实说,感情有多好也没怎么铺垫),有点让人疲劳了。
其实在小说里,主角还试过一段绝望时光,就是靠乞讨度日的,我觉得这段其实拍出来挺好,但剧集里砍掉了。
3.人物塑造Constellation:宇航员的智商还是在线的,不过我觉得两个女儿(尤其是蓝色世界)焉得更好。
其他几个配角也不错。
Dark Matter:主角有点呆啊。
妻子和儿子都是工具人。
心理医生还可以,但也明显是凑数的。
4.镜头语言Constellation:用冷色调,营造出太空的孤寂感和科技感,这一点反正在我这里是加分的哈哈。
Dark Matter:几个平行世界都没有给人特别惊艳的感觉。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彗星来的那一晚》,完成度很高,剧情紧凑且富有悬疑。
女主是逐渐意识到他们存在不同的平行世界,类似于量子叠加态的展开,探索了多重世界、个人选择与命运安排,最后直接杀死自己真是太强悍了~当时写的群星的评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846848/
虽然挺多bug,比如其他盒子怎么会凭空出现在科学技术未达到的世界……按说应该选一个门出去,是白洞作为出口……就像空间缝隙一样出去,但是在没有开发相互盒子的时代,是回不来的。
而且从第八集开始,回来那个世界的选择,又会分裂出一个新的世界。
所以回到的应该还是1v1的状态。
其实这个结局也是万千结局中的一个。
为了剧情我们可以想是最初的那个最后完成使命结局圆满。
但应该仍有无数个残缺的可能。
另外,量子力学还有个重要的事实。
我们在观测离子时是有轨迹,但是不观察的时候就成叠加随机态。
这个和人的意识又不相关。
比如,人主观选择会分离新的平行宇宙吗?
实际上不会,因为人的主观选择是命中注定会出现,他不具有随机性。
应该由量子态做出的随机选择,才有可能分裂出平行宇宙。
现在科幻片都喜欢包在一个家庭剧的外衣里吗?
之前的瞬息全宇宙也是。
最后一个小tips科技带来的技术革命,有时候还是要仔细评估了才好。
人生是由无数选择构成的,尤其是那些重大选择,上哪所大学,选择什么职业,和谁结婚,这些选择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在某个时刻,我们可能会好奇,如果做了另外的选择,人生会是怎样一番不同的光景。
杰森·德森最重要的选择是在27岁,女友丹妮拉意外怀孕,他选择了结婚,将重心偏移到家庭。
他也有可能选择继续做科学研究,于是丹妮拉和他分手。
不同的选择,产生了两个平行世界,每个世界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
直到某一天,两个杰森的人生有了交集。
这是美剧《人生复本》的故事背景,改编自美国作家布莱克·克劳奇的同名科幻小说。
《人生复本》旨在表达,人生只是千万选择中的一个复本,每个选择都是对的,每个选择也都是错的,没有任何选择是完美的。
杰森A在结婚之前,有一个研究计划,想为一种宏观物质制备量子叠加状态,因为孩子出生后的健康问题,杰森A将关注点放到了家庭,失去了科研经费,只能在一所三流大学教授物理。
杰森B成功了,他创造出了一个宏观规模的可转换量子环境,巨版的“薛定谔的盒子”,能让日常事物存在于量子叠加状态中,包括人类。
选择了结婚的杰森A,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恩爱,儿子优秀。
选择了事业的杰森B,成为了让人尊崇的科研天才,但他后悔曾经的选择。
他满脑子都是那条没有走过的路,这成为了他心中最大的执念。
当科研成功后,他通过“薛定谔的盒子”,找到了另一种选择,替代杰森A成为了丹妮拉的丈夫,并把杰森A丢到了自己所在的世界。
因为他认为,杰森A和他一样,满脑子也都是那条没有走过的路。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杰森B预计的那样发展,杰森A只想回到原来的生活,只想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
杰森A和杰森B的女友阿曼达为了躲避追杀,逃到了盒子中,进入了量子叠加状态。
量子叠加状态的两个人处于一条长廊,一条无限的没有尽头的长廊,这是“有可能发生的现实的横截面”。
眼前的长廊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试图用视觉来解释某种我们大脑还没进化到能理解的东西——一个五维概率空间,也就是量子叠加态。
量子力学的“平行宇宙”认为,所有可能存在的现实都存在,一切有可能发生的事都正在发生。
我们过去可能发生过的一切,都确实发生了,只不过是发生在另一个宇宙。
长廊里的门连接了无穷无尽的平行世界,而这特定的世界来自两个人的选择,开门那一刻的情绪和感觉被反射到了推开门的世界中。
恐惧、走神、潜意识的欲望,都会影响并入侵门后的世界。
进入盒子的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第一个进入的布莱尔经历过惨痛事件后,不敢再进入盒子,她选择在因自己而毁灭的世界里独自生活,等待准备好的那一天,重新再进入盒子。
杰森A世界的莱顿,被杰森B蛊惑后,迫不及待进入了新的世界,去寻求新的刺激。
阿曼达迫不得已进入了盒子,但是她不知道要去往哪里,刚开始只是跟着杰森A寻找他的家,后来她选择留在一个科技和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世界。
杰森B进入盒子后,强制替换了杰森A的生活,刚开始一切都很美好,但渐渐地,事情开始不受他的控制。
他费了很大劲才走到了这一步,既有事业又有家庭,但却不是他想象中的十全十美人生。
杰森A经历了一系列险境寻找回家的路,见过了不同版本的丹妮拉、查理和自己之后,开始明白:正是生命中的不完美造就了另一种完美。
小说《人生复本》中,杰森A是故事讲述者,也是唯一的主角。
剧版《人生复本》,杰森A和杰森B都是主角,双线叙事,两个杰森的人物弧光都是清晰且引人入胜的。
杰森A焦虑、绝望、一心想要回到原本的世界。
当最终需要和无数自己竞争的时候,因为爱,他默认了丹妮拉的选择。
杰森B前后的变化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也是这部剧超越小说的关键。
最初,杰森B是自私的、自以为是的。
随着故事的发展,杰森B内心有过挣扎。
在得知自己行为的后果后,他意识到,自己研制的盒子,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所有的杰森A、丹妮拉、阿曼达、瑞安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一切。
杰森B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开始寻求救赎,试图弥补过去的错误。
这种复杂的角色塑造让剧集更加丰富,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性、爱、道德选择和自我认同的深刻思考。
非常忙碌的两周里见缝插针看完了一部精彩的美剧——《人生复本》,英文是“Dark matter”。
没读过原著科幻小说,据闻剧集改编相当成功,较之于原著更加出彩一些,我也就不去找小说读了。
看多了各种穿越剧情,无论是往古代穿越的国产剧还是往未来穿越的欧美剧都已经显得乏善可陈。
而这部,简直就把四维概念的时间维度穿越秒成小儿科了。
五维层面的“跨越”在你想象中是怎样的?
《星际穿越》提供过一种思路,Cooper像翻阅书架上的书本一样“查阅”不同的时空。
而《人生复本》提供了另一种 —— 一条没有尽头的走廊,两侧布满了门,每推开一个就是一个平行时空,而推开的那个人那一刻的思维、恐惧、潜意识决定着门后的世界。
如果这已经足够疯狂和不可思议,我们再来思考一个已经不仅仅是理论物理,而是进入哲学范畴的命题 —— 你可曾后悔过你人生某个时刻的某个选择?
相信每个人都会回答yes。
那么你可曾想过,假如那个时刻你做了你以为没选而懊丧不已另一个选择,此刻的你是不是一定会更加快乐幸福?
再继续,薛定谔的盒子和里面那只猫人尽皆知,量子叠加态和多重宇宙同样人尽皆知。
再大胆一点,假如有一个巨大的薛定谔盒子,像个电梯,你自己就是那只猫,可以进去进而去到那个无尽头的走廊,推开一扇门进入另一个你不曾选择、而平行世界中的另一个你选择的时空,你会过上曾经羡慕的生活吗?
好,至此,唯一的障碍就是 —— 那个时空里还有一个你自己了。
《人生复本》就是这样一个集合了烧脑、科幻、温情与惊悚的故事。
按部就班的男主在做一名平庸的物理教师,事业平平经济普通,但拥有深爱的妻子和懂事的儿子。
当年意外怀孕的女友找他的时候他决定承担责任组建家庭,两人都一定程度上放弃了事业。
直至多年后他的好友拿到了或许本该属于他的类似诺贝尔的物理学奖。
那一晚,他被绑架了。
你一定猜得到是谁 —— 另一个时空里自私选择事业而放弃爱情的他自己。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又会被自己的选择和之后的道路重新塑造,改变性格,改变命运。
所以男主A在进入一个比他自己还要幸福的时空之后虽然萌生绑架这个自己取而代之的念头,但还是做不出男主B做的事情。
这种巨型盒子相当于人生有了后悔药 —— 毕竟你过得不爽就可以随时去和那个选择“对了”的自己交换。
可是,交换了人生就会幸福吗?
答案是大大的NO。
你依然会很快开始不满足,再度做出以后会懊悔的选择。
失去的未必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 人生永远不可能完美。
非常想分享这一个截图,在最后,副本jason送走了母版jason,他坦言,自己很渴望获得那些错过的人生,渴望既要又要,渴望获得那些年错过的家庭生活和爱人。
殊不知,这些东西的获得绝是偷换来的,是需要付出时间的,换言之,是需要你“牺牲”某些个人利益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不可能明白在自己的生命中为别人腾出空间和时间的意义的,“失去”并没有教会他们什么是真正珍贵的东西,只有即便“偷”都“偷不来”的时候,他们才明白,自始至终他们缺失的不只是所谓的家庭和爱人,更加缺失的其实是接纳平庸,为别人的伟大让路
老天,内容不够没必要撑这么长时间的
在世界末日等一个永恒,愚蠢的人类怎能扳倒支配者们
做作廉价认真自恋得像是大学生作品和房间的集合
老影迷阅片打卡~(照例贴几张截图)
不好看
看不下去,职业技术学校影视班学生毕业留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