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多少会有个主题,只要主题还算清晰,多少你就会有个潜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到底想看到什么?
这也就直接决定了你对这部电影的直接评价。
对于评分,人是再自私不过的主观生物,把自己的意向强加于他人之上更是中国式特色,我是不在意的。
电影就我的角度来看,很不错,我想看到的作者也已经表达出来了,所以我自己给高分,至于别人我是管不到的,推不推荐我更是不在意,你爱看不看😁。
剧本主题大概是想说,源于一些老生常谈的原因,上帝想洗牌地表的生物(类似诺亚方舟的故事),所以搞了一场生化危机,并在之前已经准备好了一批天选之子及动物,打算重启文明。
线索很明显:起雾前电视新闻说瑞典和一个啥欧洲国家地震了,很奇怪云云,说明不是一地一城,都有份;女儿说某某病友曾经以第一个斯坦伯格症患者身份为荣,女主跟老年夫妇介绍该病现在很常见,说明这十来年都在选秀,超女和快男都准备好了;天选之子们已经开始性启蒙,都想谈恋爱了,下一步就自然到了交配繁殖的季节,文明开始重启,插一句,都是女孩主动,新文明应该还是以母系文明开始;天选之子们在阳光下的伊甸园快乐奔跑,暗示未来雾会散的,不散怎么有阳光,没有阳光怎么种田;男主活女主死,暗示旧人类男性被留下来辅佐天选之子们生存,毕竟还小,扶上马还得送一程,旧人类女性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留下来继续繁殖吗?
显然违背上帝的本意。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20年10月某期。
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呼吸》是两年半前在法国上映的电影,在豆瓣还不到6分,最近引入中国放映,时局变换,观众心情亦变,虚构故事和人物心境也不再那么遥远。
看很多豆瓣短评质疑此片的视角局限,我意识到差评来源于人们对灾难缺乏想象力。
好莱坞模式化大片长期展现的是全方位上帝视角,我们习惯于看到灾难从起因讲到结尾、从普通一家讲到将军总统、从衣食住行讲到医疗军警,《呼吸》却是局限于三口一家及邻居老年夫妻五个人活动视角的电影,观众不习惯,但这种不见森林只见树木的角度,正是灾难中真实的人类你我他之处境。
灾难之下,停电停交通停通讯,人只能看见自己和房间。
逃上屋顶的他人,暴乱群众,好警恶警,活狗死鸟,都是主角们目之所及的其他树木。
导演的思路,大概是把五个各有特质的普通人放置在突降灾难的环境里,看看会发生什么。
导演连普通人憋气时间都算得刚刚好,不是《战狼2》水下打斗那样超现实的憋气时间。
罗曼·杜里斯,是法国影坛中青年男演员里的中坚力量,虽年过四十才凭《新女友》提名法国凯撒奖,但他的表演自然,毫不夸张,有说服力,可喜剧可悲剧,可深情忧郁可跑跳动感,像梁朝伟那样容易让人遐想他即片中之人。
从十九岁入行,他与法国老中青几乎所有优秀女演员都合作过,本片也是与“邦女郎”欧嘉·柯瑞兰寇合作。
我见证他从饰演愣头青或忧郁青年,到目前频频饰演慈父,从文艺片演到法国主流商业片,再到好莱坞饰演配角——非英语国家所有一流演员在美国的角色困境。
罗曼的演技,是稍有文艺性的商业电影的保障。
我不担心他演父亲,他会时刻担心患呼吸疾病而住在隔离舱内无法逃生的女儿,会在致命浓雾笼罩的巴黎执行一个个保护家人的短期任务,让脸部和身体呈现疑惑、紧张、焦虑、惧怕,这位文艺片常客游刃有余,而那些上房顶、落水、酷跑、飙摩托的戏,正值壮年的他亦能驾驭。
这对十几年夫妻的感情有递进感,两位演员对此都很明确,片头他们有些隔阂,两人在后面戏份里彼此身体相对时的状态也说明如此,这是法国人即便在商业片里也不会放弃的、高于好莱坞的情感细节刻画。
老年夫妻在深知儿子已死之后欣然在家等待死亡,也是欧洲价值观里动人的生命观。
中年夫妻为女儿“白忙活”,正是灾难时人最可能的处境,没人知道事态会如何发展,这也是关于亲子关系的隐喻。
狗的几次出场,都是物种不会灭绝、人类尚有转机的铺垫。
此片有“灾难元年”的意味,故事可继续讲,也可就此结束。
这应该是一部打着灾难标签儿的环保题材电影。
嗯……剧情还很简单确实也有很多坑,不过我给4星吧。
一是,这个电影的idea不错:一开始是小女孩在花田里跑的场景,象征着女孩儿对自由自在的呼吸渴望,然后随着男主出场引出了他的女儿——因为空气污染不能正常呼吸而患上了罕见病败气症,所以一直要住在净化舱里呼吸净化空气与世隔绝,灾难来临带来不明气体,正常人不能在这种气体里呼吸,但败气症患者却可以,最后却是健康的爸爸男主开始住进净化舱,女儿则可以在外边自由自在呼吸,结尾再次出现小女孩在花田里跑的场景,这次则象征着爸爸(人类)想要自由自在呼吸的渴望,有反转也有首尾呼应。
二是,中间穿插的感情戏也让人感动,虽然很朴实,但确实动容。
那对老夫妇,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两个人相处很平淡没什么特别的场景,老奶奶很温柔平和,老爷爷也从来不吝啬表达奶奶对他的重要性和言语上向老奶奶进行爱的诉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上即便对方说的不对,另一方也能很温柔的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另一方也很舒服的听对方的……羡慕这样的相处,而不是有一方强制认为自己干啥都是对的,对方不听自己的就是强势太有主意。
男女主的感情戏中,我比较喜欢两个场景:一是女主最后去看女儿的时候对女儿说的话:我爱你上你父亲和生了你,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这句话让我蛮震惊的,因为女主说的是“我爱上你父亲”而不是“我遇到了你父亲,你父亲,他很爱我,这辈子我觉得很幸福,能遇到这么爱我的人值了”,或许这才是爱情吧?
潜意识里是付出,是给予爱,才会幸福吧?
二是男主回来看到妻子的尸体,大叫一声,取下面罩满脸泪水,但又怕对讲机对面的女儿听到异常,独自一人起身去了阳台…更多的不是心痛,而是爱人的离去再也见不到了那种不舍吧…
偶然的惊喜,人性的感动,散落的缺口——法国电影:呼吸 Dans la brume (2018)影评 先说打分的原因:4星是推荐,所以···我选4星,但并不代表整个电影拍摄值4星,5分的话大概3.4分吧,整体豆瓣评分我觉得还是很合理的。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请至少看完几分钟的解说后看本影评···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该部电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短见:1.对本片的定义2.该片的亮点3.电影中的人性分析4.影片中的剧情漏洞和不太合理可以弥补的不足5.电影可以带来的思考、价值和感悟1 对本片的定义多个网站给出的分类不尽相同,大多数第一个都是科幻片,我觉得从电影片名都知道这不尽合理。
首先应该是灾难剧情片,其次恐怖片(而非惊悚片),温情家庭片,然后后面的就只是擦边了:科幻片,剧情伦理片,悬疑片···对于科幻片的定义,我觉得没有那么重,这种败气症的设定并没有那么先进,毕竟新闻还有说有人对wifi过敏,有一些病确实是要一直待在特殊的无菌室或者无菌隔离仓中。
所以科幻是对于这种特殊雾气的设定。
2 该片的亮点这部电影看完,虽然没有其他悬疑片看起来那么吃力,浅显易懂,但编剧、导演还是设定了一些巧妙铺垫,整体逻辑还是很通顺的。
①在男主与戴氧气面罩的贝卡森先生刚开始的对话中就提到最近污染很严重②在男主出去寻找氧气罩的时候,狗的出现代表了希望,同时为女孩能够无影响的生活做铺垫③看到有人评论说到一个巧妙的铺垫:女主说她相信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说明了这个特殊的毒雾也会有相对应的“反作用力”,特殊的“疾病”。
而且老人和女主谈论病情时也指出这种变异类的疾病新生儿越来越多。
(这个剧情我找了下,在男主第二次测量毒雾上升高度的时候她们聊天的背景声音,第一次看的时候都没注意到)
④爆炸之前的明火铺垫⑤开始时男主对男孩女孩的感情开玩笑···本片以为女儿换隔离舱电池为时间线,夫妻俩做了全部的努力。
男主在跟女主聊天时提到了“不能越过那条线”,这是灾难片的精华之处,当人类文明社会受到重创,死亡率和存活率不能得到一个好的掌控,社会将会越来越乱,恶性循环。
当然本片中只是些许体现了这个方面,而且收音机里政府的指导还是不错的。
同时配乐好评,在不同情境下给出的BGM挺符合当时气氛的,尤其是男主女主氧气瓶只剩一点,男主女主煽情的配乐。
本篇带来了许多的感动,比如开头女主为一个努力的学生补课;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期望(尤其是顶楼的吕西安先生对儿子雷米的希望,我相信他感动了很多人),老两口历经风风雨雨依旧爱得深沉;救援队舍生忘死的帮助镇上的其他人,有没有新冠武汉救援队的影子?
两个老人给予男主和女主很多的帮助和安慰,也都体现了两个老人强大的善良立场,是电影感情线的重要支撑点。
3 电影中的人性分析本片的男主人性把握的十分到位:人死不能复生,在灾难来临时,更要对活着的幸存者怜悯。
在与警察的搏斗中是人格的真实反映,虽然可能有破绽,但是警察在灾难面前依旧有冲突,同时又是获胜者的身上,我没有任何同情心,这是为了保命,即便让警察丧命依然合理。
而在影片末尾骑车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的男孩,男主并没有想,下意识的闪开,这就是人性。
所以男主是集责任智慧、担当、优秀丈夫和优秀父亲于一体的优秀人物。
男二吕西安先生是一个十足的法国绅士,毋庸置疑。
在灾难面前给予老伴安慰和信心,关怀儿子,活在当下,面对困难施以援手,且对男主和女主有很强的信任感,就说明他平时的为人就特别值得尊敬。
他脖子微缩略显佝偻的身躯真的很让人感动。
有个影评说的很感人:人类可能是唯一的动物,能够在灾难面前放下恐惧,去选择跟爱的人一起结束。
女主理所当然地体现出了对丈夫的爱和对女儿的爱,这里一定要说两遍爱,因为这两种爱真的是不同的啊。
说实话本剧中女主故事虽然不出彩,但真的很难演。
女孩萨拉算是女二了吧,很真实的表演。
在去找防护服之前,很多人应该都觉得在危急关头先不要管其他人了,先管好自己的事情。
导演让女孩告诉我们:如果我自己一个人在这,你会不会想让他们父母来看看我。
是啊,这是真实的最纯洁美好的人性。
假设抛开男孩女孩是小情侣的设定,如果真的所有人能够这样想,那应对灾难的时候,效率可就真的提升不知道几倍了。
在面对母亲不戴氧气罩的情况下给自己换电池,当然下意识地一直要问你为什么不戴氧气罩,你快回去。
我相信不论是谁都会这样问,因为你的妈妈可能因为你就快要牺牲了!
在女主丧生之后女孩的悲痛和对父亲的不理睬(我想不出用什么词可以形容),真实体现了此时她的心理状态,她到底应该怪谁,怪她父亲还是怪她自己,还是怪一个不知道的人,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还有一个感动的地方,女孩说 这都是我的错,男主说 你怎么能这么说,我不允许你这么说,你妈妈听到会伤心的。
那是她的选择,不是你的错,她知道她在干什么)···女孩的剧情除了引出时间线和主题,依旧体现了女孩本来该有的稚嫩、纯真和青春期爱的期盼。
这是一个五人演绎的电影,但是女三Ms.吕西安相对戏份较弱,就不探讨了,但我觉得是个很温和的妻子,我想要!
在灾难到来的时刻,法国这个小镇上依然有很多温情存在,人类是群居性动物,如果世界要毁灭,我们同样要把握好最后的时间,把爱带在身边。
4 影片中的剧情漏洞和不太合理可以弥补的不足结合其他小伙伴提出的漏洞,简单总结一下:①在男主去贝卡森先生家找氧气的设定,是不应该这样把命就堵在一次试探中,应该有计划性的一步一步做,正赶上今年两会的举办,第十四届政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聚焦十四五规划。
且有一个优秀的瓣友提出可以制作简易空气存储器,毕竟男女主智商足够高,当然如果电影可以这样,那就显得没那么恐怖了,有点不太好圆。
②为了去找防护服就把两次氧气罐都用上两个人一起去显得男女主不明智,其次路上没有使用现成的交通工具来节省时间也是不明智的,当然可能那种紧急情况下没想到?
③男女主因为一条狗逃亡的剧情显得不太合理,首先在与狗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躲在车里,路上跑的时候女主突然调头没有给出合理的原因使得男主坠河,这个设定就特别明显得只是想设定一个高潮转折给人戏剧感。
④在生化实验室发现明火的设定虽然在很多灾难片中都有涉及,但我觉得还是尽量不要这样直接铺垫,显得很傻。
在有灭火器的情况下,即便时间有点紧急,你可以先尝试灭一下火,毕竟你还是要生活在这附近,灾难面前的二次灾难可能会变得异常的大,因为此时已经没有消防员了。
你可以急忙的尝试灭灭火,然后人火急火燎地离开之后镜头再给一个小火苗萌生引起大火爆炸的剧情应该更为合理,而不是男女主傻傻站在门口等着爆炸。
⑤女主为了给女儿换电池不戴氧气罩下楼的戏表演的不够真实。
这里不是指剧情不合理,在不制作简易氧气存储器的设定下,剧情是合理的,但跑的也太远了点,表演不够真实,没看出憋得无法呼吸,满脸紫态。
同时,巧合设定下男主在女主回去的路上回来看到女主倒地,第一时间难道不是赶紧拔下氧气管塞给女主进行抢救吗,如果是时间有点长了导演也应该拍出来,其次回到顶楼也没把女主带上来,让她一直在楼梯上嘛?
⑥另外女孩的梦,两次在晴朗天气下的丛中愉悦的奔跑还有一次多个人一起奔跑,没弄懂是想表达什么。
⑦影片最后男主在隔离舱里的拍摄显得格格不入,有点像被关在笼子里,昏迷的时候女儿也没有陪在身边,好人没好报,是个悲剧!
5电影可以带来的思考、价值和感悟灾难面前,人性依旧存在,为什么生活在(中国)一个非常非常和平的年代,依旧经常体会到一些奇葩物种的奇葩操作。
老年人竟然讹上一个尚未工作的孩子,父亲能把自己亲生女儿给强奸,身为医生、教师或者警察的不作为,滥用职权···这些职业是多么高贵,他们的情怀让那条凶恶的狗给吃了···父爱和母爱作为社会情感非常特殊的一类,真的一直打动我的内心,希望全天下的父母能够少操心,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在这个国家养老体系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独生子对二老的渴望真的只是想让你们过得更快乐一点···末尾处老两口放弃挣扎而选择随心结束是个十分浪漫的剧情设定:“没必要,我们的终点就在这里,我不想没有儿子一个人活,我们有过美好的生活,谢谢你。
”两个小孩子在灾难面前依旧相互奔赴,体现了人类对爱的最纯真的反应。
故事主题,女孩的“基因缺陷”能够适应特殊的自然环境变化,这会寓意这一轮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好啦,就这些吧···一上午没了
观影日记 2018年9月16日观影状态:忙里偷闲观影体验:一头雾水法国电影《Dans la brume》(呼吸)作品类型:灾难主要演员:Romain Duris、Olga Kurylenko、Fantine Harduin故事概述:讲述巴黎遭受神秘气体(地下喷出的)袭击,当地居民陷入恐慌,其中有这么一对夫妇(Mathieu、Anna,已经离异)为了营救女儿Sarah(患有罕见疾病,不能接触空气,长期生存在“胶囊仓”内),两人出入于“重重迷雾”(属于有毒气体)之中。
结果,女儿获救了(这个说法不准确,应该是Sarah对于这个气体完全免疫,所以她跟随着小伙伴一起走出了胶囊仓);Anna在缺氧条件下为胶囊仓换电池,挂了;Mathieu被送进了胶囊仓,重获新生。
(奇葩故事)上映时间:2018年4月4日在法国上映
法国的灾难片,风格相当另类,逻辑相当凌乱,主题相当脱俗。
观前展望①难得一见!
法国人拍灾难片,搜索了一下脑中的记忆体,似乎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次算是开眼界了。
②童星当道!
个人很喜爱小演员Fantine Harduin(曾出演《Happy End》),她的纯、她的真、她的美,这些特质,在这个腐朽的世界中已经很难找寻了。
③法国浪漫!
一看到法国电影,潜意识中立刻将其与“浪漫”一词联系了起来,这种混搭“浪漫+灾难”会产生出何种效果?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观中随笔①清心寡欲的灾难片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没有震撼人心的画面冲击、没有山崩地裂的特效加成,只有法兰西的独特韵味——清新、淡雅、理想主义。
整部作品的主线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情”。
父母对于女儿的情,邻居之间的情,女儿与患友(小男友)的情。
以情动人,以感情线拉动故事线索,层层递进。
②逻辑堪忧的灾难片影片的部分设定严重偏离了正常的逻辑范畴,让人看不懂a,为什么患有罕疾的女儿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入“毒气”之中?
于情于理,皆不合矣。
b,为什么狗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存活下来?
同样是哺乳动物,人却不能?
费解。
c,为什么没有空中救援?
只有地面营救?
这是什么操作?
③莫名反转的结局看到最后,哥们被故事的结局惊呆了。
如此莫名、如此生硬、如此简单粗暴。
病人成了正常人,正常人成了病人,这个反转,在逻辑上,完全讲不通,说白了,就是导演编不下去了,最后搞出个“故弄玄虚”,意淫而已,升华主题。
(手法拙劣、操作低俗)
观后感悟①对于影片自身的感悟看灾难片还是要认准“好莱坞”这个品牌,大气、真实、热血。
法国人不合适拍这个,太文艺、太清新、太内敛了,与这类题材格格不入。
②对于影片内容的感悟寓意的影射a,破除定向思维影片最后的反转(患病女儿及其患友可以在“毒气”中毫发无损、自由自在;正常人则正好相反,置身其间,无法生存),这个设定预示着什么?
简而言之,“定向思维”不可取,跳出固定思维,尝试拨云见日。
b,爱情最美影片中的爱情场景不多,但足够令人回味。
比如:Mathieu与Anna的激吻;老夫妇安静的躺在床上等待毒气的侵入;Sarah与小男友牵手迈向鲜花盛开的未来...
这一段段的场景,唯美至极,让人完全忘记了影片的题材,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喧宾夺主”冲淡了作品应有的基调,但是,或许正是这些桥段的存在,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让观众在失望之余,找到了一丝心理安慰。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
简评终。
编剧★★★☆☆(设定不算俗套,但叙事模式太过“小清新”,相当别扭)导演★★★☆☆(拍得过于清新脱俗,背离了此类题材的要义)演员★★☆☆☆(魅力无限的Olga Kurylenko加一星,小童星Fantine Harduin加一星)剧情★☆☆☆☆(bug比较多,完全经不起推敲)视效★★★★★(太唯美了,这哪是灾难片?
这是风光片!
)音效★★★☆☆(法兰西的浪漫,法兰西的执念)不推荐
其实我特别好奇,那两条狗为什么就没事,鸽子都交代了…………………………………………………………………………………………………………………………………………………………………………………………………………………………………………………………………………………………………………………………………………………………………………………………………………………………………………………………
电影总体拍的还不错,想法十分的吸引,但有些地方拍的匪夷所思。
如:那得得病的女孩不能呼吸正常空气,却可以呼吸有毒的空气;没有介绍,这雾是什么东西;剧情不够曲折等。
画面效果也不错,有一点像全球风暴和后天,而且法国也很少搞科幻片,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但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人憋气能憋得那么久吗?
正常的来说啊,20秒人就会眩晕,60秒人差不多就嗝屁了,但电影里上下楼梯至少要个差不多一二分钟,何况还要换电池呢,有一些不科学。
不过电影里面也有很感人,那就是那两位老人的选择和母爱的伟大,雾气上来时,男主角想给老人们也拿呼吸面具和防护服,但老人们却不要,防护服选择了安详的迎接死亡的到来死亡的到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雷米已经死。
另一个是那位女主角孩子的电池快没电,为了孩子他不付一切代价,冲下去给她换电池因为没有带呼吸机,所以上楼的时候她偶因缺氧而死了。
这部电影我可以给他打的4.8分,因为场面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也有很多打人的地方,而且他还让我懂得这一个道理:住在楼下可能不一定好。
本次曝光的雾来了片段中,马蒂厄在一次地震后出门查探情况,全城警报响起,乌压压的鸟群四散逃离。
前方街头有一股黄色浓雾从地下喷出并迅速扩散,吸入气体的人们瞬间丧命。
见此惨状,路人们拼尽全力往反方向狂奔,却难逃被致命迷雾吞噬的命运。
整个片段在简短时间内集中呈现了灾难来临时的毁灭性过程,并将人们的恐慌感与紧迫感表现得淋漓
这片子好像20年引进过一次,正好对应目前的口罩问题,今年8月23日晚上10:20央六又放了一遍,写评论时刚关电视,简单谈谈感想。
1.这个片子是灾难片,主题是老生常谈的环境保护问题。
不过法兰西导演手笔不大,喜欢搞一些小而美的东西,所以想看画面特效的都歇歇吧,这不是美国大片。
2.看到十一点多点我都要尬死了,为了等结局强撑着困意看完。
这里面不合逻辑的事情太多了,看片不能带脑子。
比方说为啥宠物犬吸毒气挂了,疯狗反而没事,没事就没事吧,男主还被疯狗追了半条街跳河了。。
女主不用湿毛巾或者塑料袋套头,跑下楼直接换电池,最后英勇就义,真是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不合逻辑就不合逻辑吧,偏偏导演还想夹私货,黑一波法国zf,男主跳房子回家时候还杀了一个抢劫的警察,这么拍要是没鬼谁信呢,呵呵呵。
3.影片结局也够雷人了,导演能想出来雾霾不影响患病女孩,只影响正常人的特性,真是牛逼克拉斯,影片结尾爹地住进隔离仓,女孩正常生活,想暗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还是普通人破坏环境最后都会沦为囚徒?
导演给观众老爷出了道阅读理解,直接给本片从俩星拉到三颗星,其实本篇要是剪一剪精华部分,保留开头结尾,当一个讽刺短片也未尝不可。
总之吧,这导演是不是参观过德特里克堡实验室,早知道两年之后全球闹口罩,才拍了这个玩意出来,咱不说电影本身艺术性有多高,最起码这片拿到今天还是值得讨论的。
电影频道下午重映《寂静之地》,晚上重映《呼吸》都是能带动话题度的电影,如今的大环境,也就六公主敢头铁这么玩啦,让人佩服至极啊。
CCTV6
在btbtt论坛上下载到的种子,很不错,好看!
爱情亲情元素比灾难更给力。
7分。很特别的末世灾难片,欧洲人拍出来的果然和老美不一样。挺好看的,结局在意料之中,却还是颇有感触。
其实拍得还不错,就是设定bug太多。既然上层(还不是非常上的上层)就有正常空气,怎么也不至于在近地面如此狼狈,多的是办法把上面的空气储存一点带下去,至少换个电池不至于憋死。
只能看到屋顶的巴黎街区真是法国的浪漫 结局???
法国编剧也死干净了么?这个结尾也太缺乏想象力了
果然不行。
隔壁韩国就是抄的这个吧。前面还挺精彩,结局有点烂
法国科幻片有法国特色,都是人的感情为主
没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
5.8分是人们对灾难没有想象力。灾难里,个体就是只能看到自己眼前几个人。被好莱坞洗脑的,以为什么都得是上帝视角。Romain Duris依然是法国最棒文艺片小生(已大叔)
有点像低成本的《天赐之女》,但是最后收尾好突兀,感觉是拍到一半忽然没钱了……创意不错,可惜国内不让拍,不然我们这边真是太应景了……
一部充满温情大爱的片子,没有一般灾难片的大场面和恐慌,但从一个小家庭和两个老人的患难中体现出人性的伟大。
呼吸机是什么鬼 = =
发生在自己的城市,看起来真的触目惊心,全程真情实感的呼吸困难。如果有天巴黎变成了这个样子,那真的是人间地狱了。看完片子赶快趴到窗户旁边,看到一切如常,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一部另类的末日电影,出发点很吸引眼球,完成度也很高,父母永远都是在为孩子牺牲。
太会拖时间了吧?导演
当人们在高处看致命的烟雾时,一切看起来都很美丽,可是当人们在烟雾之中时,却是致命的。
虽然无聊,但是迷雾题材还是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