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卡明斯基
Ich und Kaminski,Me and Kaminski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加斯帕·克里斯滕森,阿蜜拉·卡萨,杰拉丁·卓别林,德尼·拉旺,布鲁诺·卡索玛斯,耶迪斯·特里贝尔,简·德克莱尔,卡尔·马克维斯,薇薇安·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5
简介:康明斯基(加斯帕·克里斯滕森 Jesper Christensen 饰)是名震画坛的传奇画家,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老去的他选择隐姓埋名离群索居,渐渐地,人们忘却了他的姓名。塞巴斯蒂安(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是一位极度渴望成名的艺术评论家,他决定通过撰写康明斯基的传记来替自己挣一个好前..详细 >
无聊
绘画转场好康 剧情结构没得救 可能所有资金都放在了开头和结尾的绘画动画上8
画家爷爷年轻的时候 长得有点像Bowie啊
《再见列宁》的导演,他无疑是精通绘画的,可惜他的品味太现代了,基本上就是毕加索往后的,跟我的欣赏范围基本上直接取补集;一开始还以为卡明斯基是康定斯基的另一种翻译,但是看了几幅画之后发现不是一个风格;尽管虚构了一个非常真实的艺术家形象,但是内核还是经典的老少搭配,有点像有有剧情的《脸庞与村庄》;男主的幻想太出戏了;不懂有的电影为什么要加上章节
没看懂
论记者的职业修养/想起分析张爱玲生活垃圾的记者/年轻人的雕虫小计在漫长人生面前其实很无力/重见旧爱确实是毁掉旧梦的最佳方式
阿尔卑斯山好美啊!!
神叨叨的老头和青年记者的游记,结构松散,需要有耐心才能看完。
其实还蛮好看的,提威克式的剪辑配上世纪初艺术界的伪八卦和画风乐趣加倍,主要当编剧不再执着于讲完整故事,德式没睡醒式编剧法反而更有故弄玄虚的效果(另外,这又是一场认脸大会
不能说不好看,但距离“精彩”总是差了那么一口气,这应该就属于那种“有佳句无佳章”的作品
电影里的台词给了这部电影最好的诠释:反正生命里大部分时间也是浪费
全片節奏有點慢 看了三次才看完
如痴如狂,带着野心和贪婪。一个功成名就,一个渴望成名。一无所有,那就扔掉它吧。
德法人的思维都很跳跃。
开篇对于男主角不羁而急功近利的描绘很生动,而他将要了解的对象是失去视力的著名画家,这个设定充满矛盾让人好奇。当其他与画家有所接触的人对画家的评论和画家本人的话都有所出入时,更是让人好奇真正的他是怎么样的。之后画家朋友和画家的双方唯一指向曾经的恋人,成了解剖画家真实过去的关键。为了被描绘成缪斯的女性,画家与作家各怀鬼胎,一个想要了解独家信息一个想要重温过去,踏上了前往法国北部的溯源之旅。之后的路程和其他富有魅力的公路片一样充满意外和惊喜,伴着极佳的风光,两个开始逐渐抛开自己的目的了解彼此。两人终于见到了画家过去的缪斯,依然气质出众的她已经忘却画家渴望回忆的种种,退化成可爱但俗气的老人,完全失去了过去的灵气。唏嘘的结局不止是时间对于人意外塑造的感叹还有对同段时光的不同回忆这个情绪私人性的思考。
故事有些散 画面好看 作家上山那段的景色想起海蒂与爷爷 结尾五味杂陈 特雷泽到最后也没叫对他的名字
艺术气息很浓厚,剪辑很跳跃,故事讲的有点温吞,盼着卡明斯基死的记者表现不够明显,世俗也好,年轻也罢,感觉都不够。卡明斯基的固执和任性到后来的成佛入道也显得不够明确。整个电影看下来就是稀里糊涂的就成佛入道了。对于一般观众来说,没有艺术修养,不是搞艺术的人,就不要看了。
这个虚构传记片,太给力了!片头早年生活的影像回顾和片尾近现代各个西方绘画大师作品的戏仿,真得很用心啊,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传记作者内心戏非常真实、可爱!
一段随时会让人想下车的“在路上”
超可爱。视听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