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的存在,是因为研究所林世恩失去的儿子。
作为“克隆人”,每天都是日复一日,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宿命,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别人”,其实他早就可以反抗,只是因为“妈妈”林世恩,在后来遇到了“闵基宪”,两人之间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为了救治脑瘤的“闵基宪”,徐福愿意付出自己的身体,因为他觉得这样生命才有了一些意义。
而“闵基宪”也只是一个被摆布的实验体,当徐福知道一切的计划后,怒火迸发,摧毁了一切,最后终于在死亡中得到了解脱。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没想到,孔刘也翻车了。
遥想他的辉煌战绩,《熔炉》《鬼怪》《釜山行》《男与女》《82年生的金智英》,八分都是底线。
不过这次,孔刘似乎是没押对宝。
今天要聊的就是孔刘、朴宝剑两大男神主演的科幻电影——《徐福》。
首先得强调,此徐福非彼徐福,跟中国古代忽悠秦始皇长生不老那人不是一回事儿。
朴宝剑饰演的徐福,是一项基因工程实验的结果。
实验发现,徐福的细胞分裂速度极快,四舍五入可以理解成为,他拥有永生的超能力。
不仅如此,他的骨髓里还有治疗人类各种疾病的蛋白质,因此是非常珍贵的实验成果。
孔刘扮演的是一名患了恶性脑瘤的杀手,他接到了护送徐福去一个秘密基地进行研究的任务。
徐福的骨髓或许能帮助治愈自己的脑瘤,因此孔刘也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然而,就在转移阵地的路上,徐福竟然遭到不明身份人员的暗杀。
冷酷大叔杀手+年下奶狗就此开始了他们的逃亡之旅。
情节实在太无聊,这里就不花笔墨详细讲了,聊聊编剧导演是怎么浪费孔刘的演技和朴宝剑的帅脸的。
虽然有强力卡司加科幻的噱头,但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像是经典作品老梗嫁接出来的。
比如杀手大叔和不谙世事的少年,这个组合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
但孔刘和徐福建立起同盟关系的过程也太玄学了。
分明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孔刘不知不觉就担起了照顾徐福的任务。
徐福被追杀,他也毫不犹豫为徐福挡枪。
强行搞兄弟情,恕我嗑不动这对兄弟。
逃亡路上,从小在实验室的虚拟环境里长大的徐福,第一次走进现实世界,与社会进行近距离接触,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这个设定则可以对比惊奇队长布丽·拉尔森的封神之作《房间》。
一般这种情况下,人物和环境的互动大有文章可做。
比如布丽·拉尔森的儿子以往都是通过小小的天窗看天,当第一次有机会领略天空的广袤,他呆住了。
这个镜头当初也是我年度最震撼镜头之一还有刚进入普通家庭的正常生活,男孩儿需要克服的问题之一就是走楼梯。
虽然像正常孩子一样会走会跑,但男孩之前生活的环境里没有楼梯,因此对于他来说,上下楼梯都是一项需要重新学习的技能。
对一个没见过天地的孩子来说,世界太大了 我们再看《徐福》里面,倒也有几个让人会心一笑的情节。
比如因为衣服太怪,徐福频繁引人侧目,孔刘就带他去买新衣服。
换了一身运动服,徐福还不满意,自己看上双小白鞋,暗示孔刘付钱。
跟着孔刘亡命天涯,第一次吃泡面的徐福惊呆了,世间还有如此美食,一顿吃了四碗。
乖乖用手捂着盖子等面泡好的小动作太戳人了乍看是有反差萌的,但细品这些细节发现,它们并不准确。
徐福对世界的好奇太流于世俗生活表面,而不是对世界本身感到惊异。
对比《房间》里的小男孩,对开阔环境的惊讶,对楼梯等一切现代生活的工具感到陌生,这才更像是封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
徐福给人的感觉顶多就是土了点,基本上没有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让人非常出戏。
因此影片徒有一个看起来很厉害的设定,但缺乏让观众沉浸的剧情和细节。
以至于后来当片中人物谈起永生的危害时,我甚至有点想笑,感觉他们跟闹着玩似的。
观众压根没入戏,不相信永生这个话题,你就叭叭讲永生的危害,这就像我高考前在清华和北大之间很难做抉择,纯属是想多了。
虽然《徐福》试图对“永生”这个问题进行价值判断,这个出发点是非常严肃的。
但也很可惜,设定成了陪衬,没怎么讨论明白。
影片里,人们有两个争论,一是“永生”本身该不该存在,二是永生的徐福算不算人。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人们是无法预见永生泛滥的后果的,他们只是主观臆测,永生会助长人类的贪婪。
最终电影也并没有回答“永生该不该存在”这个问题。
至于徐福算不算人,在观众和孔刘眼里,徐福肯定是人。
但因为有特殊的基因,他有了能够治愈他人疾病的能力,身上有非常重的工具属性。
再加上他本身也不是自然分娩出生的,因此反派认为他不是人。
我认为这一层的讨论就是没有戏剧冲突强行制造戏剧冲突。
在以往的观影经验里,创作者甚至给复制人赋予人格和情感,试图探讨他们是否算人的问题。
比如《银翼杀手2049》到了《徐福》,活生生一大小伙子站在观众面前,强行说他不是人。
而徐福也没有证明自己是人的意思,跟利路修似的,一心只想下线,看得人满头问号。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么水一片子,四舍五入居然也有俩小时。
之前在聊《喜欢的话请响铃》第二季的时候,我就说韩国不是一个有科幻传统的国家,强拗的话容易翻车,《徐福》更加强了我对韩国科幻的怀疑程度。
前有扑街的《胜利号》,后有演了个寂寞的《徐福》,我不自觉也为裴斗娜和孔刘主演的《寂静之海》担心起来……
我们当然不难理解韩国频繁试水科幻片的逻辑,毕竟《寄生虫》在奥斯卡一举夺魁,韩国电影界有了跟国际接轨的念头,如何体现接轨?
那就是拍国际上最有影响力、最能直接体现工业水平的类型电影,也就是科幻片。
但在我的理解里,电影类型和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并不是说电影工业发达了,各个国家就都能拍好同样的类型。
世界上公认欧美人更擅长驾驭科幻题材,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海洋文明成长起来的人,对家园以外的地方的向往更加强烈,航海家们终其一生都在找香料遍布、黄金满地的东方。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科幻影像里那么多东方元素,他们刻意用陌生、有反差感的东西体现科幻的非日常感。
但东方人安土重迁,缺乏冒险精神,对家园的重塑、保护观念非常强,我们的文化土壤很难孕育符合欧美式科幻风格的作品。
而像《胜利号》和《徐福》又太想跑步踏进现代化,向欧美科幻靠拢,以至于迈歪了步子,失去了本土特色。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坐直身体,搬出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接地气的案例。
《流浪地球》里,人类带着家园遨游太空,这就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达叔salute前段时间戚薇主演的《你好,安怡》,主角身为机器人,也仍然保持着非常强的家庭伦理观念。
其实细论起来,韩国绝对不能说是没有科幻,不管是奉俊昊的《汉江怪物》《雪国列车》和《玉子》,还是《信号》《火星生活》等剧集,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品。
众所周知,现实题材是韩国非常擅长的一个门类,而这些影片的的共同特征,也正是借科幻外壳隐喻生活里的种种,对现实充满关怀。
还有比列车更好的隐喻阶级差异的意象吗!
比如《汉江怪物》借怪物入侵讽刺无能的政府,《雪国列车》里对阶级问题赤裸裸地展示,《玉子》则让资本家、“上等人”成了彻头彻尾的小丑。
《信号》和《火星生活》也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
这些都是结合韩国本土文化传统创作出的科幻作品。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为了科幻而科幻是不可取的,它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方式,而非呈现的结果。
之前看过一个孔刘的采访,他说之所以接下《徐福》和《寂静之海》,是因为看到了作品里对人类的怜悯。
大概一开始确实有吧,但通过现在的成片我实在是没看出来。
可能《徐福》的创作也跟这图似的讲道理,但凡给孔刘、朴宝剑两个大帅哥安个韩国特色的奇幻设定都比现在来劲。
硬拗科幻,还要加永生设定,出国门左转先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拉片一百遍!
球球各路大佬,别再出现浪费神级演技和颜值的惨案了。
我们明天再见,拜了个拜。
徐福 (2021)5.92021 / 韩国 / 剧情 动作 科幻 / 李勇周 / 孔刘 朴宝剑这是一部动作片、科幻片、剧情片。
要说它是一部烂片吧,我从头到尾也就睡着一次,醒了倒个带也就一气呵成看完了,算不算全程无尿点?
反正真的没去CC!
如果说它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吧,好像又显得杂乱无章!
从一开始动作片切入进去,老外被暗杀,男主出场,为了自己的性命,接受任务,护送男二,途中遭遇伏击,在男二的帮助下逃脱,赶到基地,又被自己人追杀,然后发现根本没有可以相信的人,于是和男二躲到了海边…画风一转,俩人“基情四射”,开始探讨人生,分析生死,整片立马变成了蕴含哲学思想的剧情片了!
当然,一开始影片也交代了,男主是得了“胶质母细胞瘤”也就是大脑的恶性肿瘤;男二是科学家创造出来的不死之人,而且还具有帮助平常人生存的特殊能力!
最终男二说服了男主,陪他去了心碎碎念的教堂,看了他被制造的原型,他“妈妈”因为车祸而亡的老公孩子,特别是她的孩子“庆润”,看完之后发现自己无处可去,于是还是只能回“家”——船上的研究所。
回到船上才发现代表政府的一帮人和代表国外资本侵入的资本家都已经守候着他了,而他的“母亲”也因他而亡…导致画风再次反转,瞬间变成科幻片,男二也直接化身“万磁王”,基本团灭了两帮恶势力!
最终也发现,他的存在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最终要求男主杀了自己,如愿,gameover!
本片作为动作片,一板一眼,中规中矩,没有出彩的地方,倒也不至于让观众嗤之以鼻;作为科幻片,也缺乏想象力,都是惯用套路,没有看点;作为剧情片,想探讨一下生与死,但是这么有深度的话题又岂是你三五对白能表述清楚的?
显得过于肤浅!
本片片名《徐福》是男二这个实验体被起名“徐福”,引用中国的徐福为了帮秦始皇寻长生不老药而成了不死之人,我真怕这棒子们一激动又把徐福说成是他们老祖宗了,呵呵!
不过本片有两段对话,个人觉得有点意思,分享给您:一,“什么是武器?
武器的本质是恐惧,是因为武器而死的恐惧感,不死的技术,在惧怕死亡的人们面前就是超强的武器!
”有点道理呵!
二,男主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提出了自己到底“是想要活着还是怕死”,有点深度!
至于演员,男主有点眼熟,应该是棒子的一线影星,叫啥名不记得,演得过得去,也没啥出彩的!
倒是男二,据说也是韩国一线小鲜肉,片中的表演倒是可圈可点,把一个具备人类情感又知道自己是非人类的实验体演绎的真实感人!
给你们看剧中一个表情,你们看出来细微变化了吗?
就这一点,够国内小鲜肉们好好琢磨了!
想到了能去看自己的“原型”时的表情变化不管怎么说,作为一部没去CC的电影,推荐指数最起码得及格,⭐️⭐️⭐️
完全是低配版的《魔女》,差不多是基因改造,只不过研究目的是长生,超能力是附加值,没有魔女那种高能决斗,没有太华丽的特效,也没有太充实的剧情。
全片更偏向于灌输鸡汤,全程围绕着活着,怎么活着来开展,有点无味。
很喜欢的点就是取名于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取名徐福。
朴宝剑演的跟阿泽感觉很像,只是稍微冷酷了一点,没有太大的演技突破。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科幻动作电影《徐福》(又名《永生战》)讲述患上脑瘤的将死之人闵基宪(孔刘饰)的最后一项任务,是保护永生人徐福(朴宝剑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4月15日全球院线、网络同步上映,我有幸在12号第一时间观看了神秘场。
(本文有剧透,介意者勿看。
)
徐福之名,借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典故,寓意永生。
徐福不仅是克隆人,更是唯一成功的基因改造人,有着“刀枪不入”的超能力,可以凭意念左右周围的能量,被视为有着巨大的破坏力的“武器”。
电影的逻辑十分清楚,一开始就交代了武器来源于恐惧,人类畏惧死亡的恐惧,使人产生了永生的欲望,所以要研发出一个可以让人长生不死的武器。
徐福就诞生于这恐惧与欲望之中。
但徐福的基因太过强大,细胞分裂速度过快,需要每24小时注射类似抑制剂的药品,注射的痛苦使徐福青筋暴起,周而复始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检查身体、吃饭、注射。
另外,徐福不需要睡觉,也不知道如何睡。
遇见闵基宪之前,一直过着似人非人的日子。
闵基宪接受保护徐福任务的原因很简单,贪生怕死。
他曾经出卖朋友,看着朋友在他眼前沉入水中,却为了自己活命逃跑了。
现在他就算什么也不做,最多只能活一年半载,而保护了徐福,他就可以接受临床试验:从徐福的身体提取骨髓等方法治疗自己。
运输途中,闵基宪和徐福被一群雇佣兵劫车绑架,并开始了逃亡之旅。
类型上算科幻片与公路片的结合。
闵基宪带着徐福逃到一个普通的市场,徐福好奇地观察着他从没看过的人间,还第一次吃了泡面,两人等待支援,等到的却是来灭口的人。
闵基宪下意识随手拿起一把叉子,挡在徐福面前。
毫无悬念的,冲他们开枪的人被徐福撂倒了。
原来要转移徐福的计划是个陷阱,实际上要交给美国人、销毁徐福。
闵基宪被当棋子蒙在鼓里,这下他们只能再回研究所了,尤其徐福因为一天没有注射而吐血。
但他却说一定要去一次蔚山,理由却死活不说,气得闵基宪头痛发作、晕倒在沙滩。
徐福把闵基宪帮自己买的衣服盖在他身上,孤零零坐在海边,他不会睡觉,只是一直坐着,看着海面。
闵基宪醒来,两人面对大海交心,临走前徐福吸引来四面八方的石块,堆了一座石头山。
徐福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命运。
去了蔚山的骨灰堂,徐福看到了原版的自己,妈妈接受不了儿子的死亡,才创造出了一模一样的、不会死的徐福。
徐福不仅是永生的武器、亲情的替代品,他还是个会独立思考的人。
他常常问一些抽象的问题:永远是什么?
——就是没有尽头。
死亡是什么?
——就是永远地睡着。
人为什么睡觉?
那不是短暂的死亡吗?
——因为他们知道隔天还会醒来。
电影借不谙世事的徐福之口,讨论生死的永恒命题。
具体地说,导演想要讨论的是人意识到自己难逃一死而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了诸多可怕的“欲望”。
情节与台词简单,内容却很深刻。
似人非人的徐福,面对沿途的风景,说:“真美,这样活着。
”将死的闵基宪认为自己生不如死,活在地狱中,却仍然害怕真正的死亡来临,分不清是因为想要活着?
又或许只是怕死?
开始便将两人设计成“永生”与“将死”的对照组,不仅是生与死,更是时间的长短,“永远”与“即将”的对照。
在影片的结局,两人的处境形成了对倒关系。
这是电影较为成功且有趣的看点。
具体结局如何展现的对倒就不先透露了。
另一个看点是影片的摄影,画面很美,比较特别的设计是出现了不少鸟瞰角度的镜头,这种镜头常用来表达“宿命”的意涵,也有悲悯的意味。
还有大远景,体现两人的孤寂、孤立无援的境地。
当然,看点中少不了刺激的大场面,激烈枪战、飞车追逐、肉搏、爆炸等等动作场面,凭良心说,这部科幻片特效做得很用心,出来的效果也不错,在影院观看真的是大片既视感!
尤其,看大银幕看孔刘演戏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
众所周知他是个挑剧本眼光很绝的演员,从《熔炉》、《鬼怪》到《82年生的金智英》,选择《徐福》也自然有他的想法:“《徐福》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难,电影关于人类面对死亡与人生的描述,让我对于台词和表演都更加慎重。
”
纵观,韩国的科幻大片还处于起步阶段,年初的《胜利号》不失为一次尝试,我认为《徐福》更进了一步,在特效为主的科幻大片的追求之外,融入公路类型,商业中带有一点点文艺片的气质,体现在更多地渗入哲学思考,探讨人类的恐惧与武器的关系,永生与将死的对倒关系等,值得一看。
人类既害怕死亡又害怕永生,所以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活着究竟是为了特殊的意义还是单纯的害怕死亡?
在面对正义和死亡两难选择中,你会选择哪一个?
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不会改变?
电影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主人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因为它创造了一种极端的情景,让所有人直面问题,无法回避!
1988:看德善怎么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阿泽徐福:看孔刘怎么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徐福我总算明白了,原来这是又看了一季爸爸去哪儿啊!
可能也是因为最近韩国电影看多了吧,感觉角色之间都没有异质性了。
你朴帅哥永远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冰山帅哥,你阿加西也永远是正道的光化身的沧桑成熟阿加西..剧情没有逻辑,人物行为没有动机。
孔刘都能二话不说冲上去替朴宝剑挡子弹了,原来就因为给朴泡过四碗泡面..就这?
就这??
简单来说吧,这电影就是一整个的索然无味。
给爷看困了,欸寻思着至少还能看看俩帅哥的脸自娱自乐一下吧。
可为什么、感觉这次他俩都没有以前帅啊!
朴倒也还好,孔刘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浓厚的过眉刘海啊..死期将至的沧桑大叔,要说角色需要的话,哪怕熔炉里的发型也能比这好点...(所以说,成熟男人一定要把眉毛和额头露出来才行啊doge狠狠无语住..
放眼整个上半年的韩影市场,由李勇周所执导的《徐福》着实属于重磅之作。
孔刘、朴宝剑两大人气男星担任主演,前者近十年来凭借《釜山行》《熔炉》和《82年生的金智英》等高分佳作,屡获票房佳绩,国内国外两开花;后者则依仗着经典韩剧《请回答1988》吸粉无数,在青年一代的韩星中拥有极高的人气。
《釜山行》
《请回答1988》 再加上本片打着科幻+动作的商业类型片噱头,怎么看都不像是一部口碑会扑街的烂片。
然而该片甫一开分,便以6.1的平庸成绩让人大跌眼镜。
难道两张对粉丝通吃的英俊面容,丝毫起不到吸睛作用吗?
《徐福》说实话,《徐福》的确算不得烂片。
但它总是在该夺人眼球之际屡出昏招,令人叹惋之时又尬点迭起,既浪费了两大男神的倾情演绎,同时也对不起韩影领域好不容易出现的科幻主题。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一项科学研究展开。
在未来,人类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成功克隆出一位拥有永生能力的男孩徐福。
虽然他只有10岁而已,但由于其细胞分裂太迅速,样貌已然和二十岁的小伙无异。
朴宝剑饰演徐福徐福不但被研究人员断定将会长生不死,而且由于其脑电波远远高于常人,因此拥有着改变周遭物体的超能力。
他如同《X战警》中的万磁王那样可以操纵金属,亦或者如凤凰女那样可以凭借意念随意控制物体。
然而,徐福对于人类来说,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乃是他的干细胞如同万能药,可以医治世间百病。
将其比作“当世唐僧”,似乎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一场蓄谋的恐怖袭击,打断了科研人员对于徐福这个永生体的研究。
由于研究所所长被恐怖分子暗杀,政府高层决定将徐福转移到其他安全之地。
孔刘饰演的闵基宪,成为了这一转移任务的首选。
和永生不死的徐福截然相反,闵基宪恰恰临近生命大限。
脑癌造成的病痛折磨,会让他时常陷入幻想和间歇性晕厥。
而闵基宪之前的上司安部长——政府特务机关头头,深知闵基宪目前最急切的需求,便是治愈脑癌,让生命得以延续,而徐福身上的干细胞恰恰可以解决。
两个人,一个是生来永生,因肉体可拯救万民病痛而存在;而另一个是死期将至,求命数能稍稍延长而苟活。
徐福和闵基宪的命运,便这般被捆绑在了一起。
影片的主体部分,便是闵基宪作为前特工精锐,不顾一切,带着徐福排除万难,试图将他送回目的地,并希望自己可以从他的干细胞中获益。
因此,徐福,这个从小生活在实验室,从未经历世俗生活的懵懂少年,却在跟随闵基宪的逃亡过程中,逐渐被市井烟火气息深深吸引。
他会因为服装店的新奇衣服流连忘返,同样也会对最普通的桶装泡面百吃不腻。
而闵基宪这个看似只知一味苟活的潦倒特工,也向徐福袒露出过往的不堪和梦魇。
曾经出卖同伴,甚至连累其被活生生地溺死,这些苦不堪言的负罪感令他时时感喟。
当两人最终结成新的情感纽带时,却遭遇到政府当局以及商贾财阀们的围追堵截。
前者要的是徐福的命,而后者要的是徐福的血,只有闵基宪想要徐福好好活着。
然而,影片最后留下的是一个让人悲悼的痛苦结局。
当徐福向唯一关心其生死的闵基宪绝望地道出:我还有什么地方可逃呢?
唯有一死,才能结束人类对我的种种恶意相待。
由此,闵基宪便成为了徐福这个永生人的终结者。
如果单从主题和人物设定来看,《徐福》一片其实可延伸探讨的内容很多。
借由影片中的研究员之口,我们得知,片名“徐福”乃是从我国古代的传说而来。
相传秦朝年间,方士徐福向秦始皇上书,称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神仙居住。
于是,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前往东海寻觅长生不老药,可最终音讯全无。
而有些史书甚至将徐福记载为日本人的祖先。
影片之所以选用“徐福”及其传说,便是为了象征“永生”这一概念。
十六年前,在成龙、金喜善主演的电影《神话》中,甚至还出现过徐福这一角色,让长生不老和流星陨石相结合。
《神话》影片中类似的象征性指代,还有那艘用来作为研究基地的轮船,以西方《圣经》神话中的“诺亚方舟”作为名号,其用意更是不言自明。
抛开这些表面上的神话寓指,《徐福》一片更有思辨价值的其实是这样三个问题:永生人的神性和奴性,生与死的对立和辩证,以及对权力的恐惧。
要知道,古代的君王将相寻求长生之术,说白了,是登顶高位之后的“加冕”。
不管是秦始皇企图长生不老,派遣方士寻找仙药;还是明嘉靖皇帝整日修道,琢磨成仙,他们怕的是死亡带来的权力陨落,忧的是生命的有限不能匹配尊贵的无限。
然而本片中的徐福,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克隆人,一个连研究员都不会将其当做同类的试验品。
他和历史上的徐福一样,都是工具。
只不过,后者是秦始皇寻觅长生的手段之一,而前者则是商贾财阀抵达永生的手杖,帮他们迈过生死这道鸿沟。
正因如此,帝王的永生之梦越是遥不可及,则越是显得神性耀眼无比;而克隆人的永生之梦越是唾手可得,则越是显得奴性惨白无光。
不过,影片中更多的着墨点还是放在徐福和闵基宪这对大叔少年组成的CP上。
他们相悖的生死命运,不同的生命感受,才是影片企图探讨的话题。
在这一块,影片还特地加重了闵基宪生命的负罪砝码,让他承受着迫害同伴的愧疚感。
以至于闵基宪在面对徐福时,总是有那种不忍直视的躲闪。
客观来说,孔刘还是准确地抓住了闵基宪面对徐福时的矛盾情感,这里面掺杂着对永生人的惊讶、渴望、愧疚和逃避。
尤其是孔刘眼神中的躲闪,对于从徐福身上“借命”的动机,他总是怯生生不敢直言,这里既有人性的幽暗面,也有犯罪感。
但更多需要探讨的,应该是徐福对死亡的认识,对将死之人的怜悯和共情。
影片第三个有意味的着力点,则是韩国电影一贯的,对于集权的质疑和敌视。
包括国家特务机关一味听从美国政府的驱遣调配;以及商贾巨富依仗财力,组建雇佣兵任意妄为。
这样无畏的深度,便是韩国电影近二十年来,之所以能够赢得国际声誉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说完这三个极具思辨价值的话题后,我们又不得不遗憾地感叹,《徐福》在这三点上的处理其实是全面溃败的。
除第二点中孔刘的演技还算可圈可点之外,其余本该利用剧情的澎湃张力,题材的波谲云诡促成的丰沛情感和思忖厚度,尽皆付之阙如。
比如,在徐福作为永生人的无奈层面上,你能看到的只是干瘪的语言侮辱,以及寡淡的生活经历。
研究员一开始便调侃徐福并不能算作人类,甚至将从他身上抽取干细胞和从猪身上抽取胰岛素相比拟。
再比如,闵基宪在得知徐福平时的生活只有检查、吃饭和读书的时候,顿时语塞。
这些看似折射出徐福作为实验体悲惨生活的桥段,只会让我们对徐福产生恻隐之心,却难以对现代生物科技的道德伦理怀有反思和质疑。
要知道,在美剧《黑袍纠察队》中,当众人得知所谓的“超级英雄”只不过是生物科技公司流水线上的产物时,那份资本裹挟下的恶臭,消费时代的虚伪,全都被掀个底朝天。
《黑袍纠察队》但是在《徐福》中,你看不到这种辛辣而刺眼的批判桥段。
徐福为什么会被研制出来?
他的命运将会如何?
都只是蜻蜓点水地走了个过场。
原因则大抵还是,有钱人造出异形种,用来满足私欲而已。
至于更深层次的有关永生人的存在对于普通人的意义,则被那位美国官僚的对话一带而过:死亡才会让生命更有价值,而永生会让人类社会失去秩序。
如果本片仅仅围绕这句话细致地展开,说不定真的可以将其拍成如《银翼杀手》或《人工智能》般的全新科幻经典,从而探讨人类和仿生人、人工智能等超人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
但这部影片终究只有做评论家那般提纲挈领的风格,却没有用丰满的剧情细节和新颖的影像形式进行填白的能力。
而恰恰正是这一点,才是优质科幻片极为稀缺的才情。
如果仅仅是少了这一点,其实尚能拍出一部及格资质的科幻电影。
很可惜《徐福》没有做到。
影片的主线故事按照公路片模式展开,表面上,是大叔闵基宪保护小鲜肉徐福;实际上,则是徐福治愈闵基宪。
徐福缺的是个体认同感,作为那位母亲已逝儿子的替代品,他找不到在伦理关系中的位置;而作为一个永生实验体,他生来便是为了治愈其他人类,自己则从未找到生命形式的归属感。
而在这段旅程中,徐福既没有感受到永生的痛苦,更没有领悟到死亡的恐惧,他之所以最后选择自杀,只不过是自己不容于世间,而非永生不容于有限。
这便让影片中的“永生”话题彻底失去了意义,只要徐福是个异类,他所遭遇的一切敌对挫败似乎便能够成立。
至于闵基宪这个角色,在这段旅程中更是没有丝毫变化。
他从最开始的颓废苟且,到最后亲手终结徐福的永生,你看不到他身上背负的罪孽有所消弭,也同样摸不透他对于生与死有何新的体悟。
他成为了一个看似满怀正义、却最终一事无成的旁观者,这无疑是索然无味的。
除了这些情节设计、人物情绪的落点有着明显的问题,《徐福》在一大堆细节的打磨上同样也毫不走心。
徐福的母亲为何突然举枪对着财阀?
她是打算为儿子报仇吗?
可如此真挚的亲情之前又怎么毫无铺垫?
民众对于永生人的看法如何?
毕竟,不管是《流感》还是《恐怖直播》,这些出色的韩国商业电影都懂得如何挑起大众对于某一特定事件的看法。
尽管这些情绪常被处理的稍稍过火,但终归在情感张力上有着极具煽动性的表达。
《流感》
《恐怖直播》反观本片,除了政府当局、财阀,以及一些科研人员之外,你看不到民众的画像。
对标其他韩国商业大作时,着实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这些毛糙不堪的问题,不禁让人想到奉俊昊导演的《汉江怪物》和《雪国列车》。
这两部都是标准的韩式科幻片。
前者通过极具政治隐喻的变异怪物,挑起民众的恐慌,并揭露政府丑陋不作为的底色;后者则是在极端的未来世界中,将社会阶层的分化,照搬到永动的火车上,让我们目睹一场血淋淋的自下而上的政变。
《汉江怪物》
《雪国列车》奉俊昊借西方科幻片的类型,浇韩国社会问题之块垒,令人刮目相待。
他让我们看到,韩国科幻片并不需要对美国那些好莱坞大片亦步亦趋,它完全有能力走出自己的独木桥。
而让人遗憾的是,《徐福》在这一类型序列中,无疑是一部失败之作。
正如同前段时间的《胜利号》一样,它是如此的平庸糊弄,让人看不到丝毫的诚意。
甚至于韩国本土电影最基本的格调素养,也被这样的平庸消弭殆尽。
作者| 花无宴;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幻类型在韩国电影体系里发展很快,像韩版银河护卫队《胜利号》这样的电影也开始冒出来了,这都建立在韩国特效团队电影重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回到《徐福》这个科幻电影,一开始对这个电影期待是因为这个名字,记得很早就有公众号说韩国人又开始剽窃中国人物,把徐福这么一个历史人物也据为己有了,抱着这个期待看完了电影,个人观感就是电影质感和网飞投的那些概念先行的科幻烂片一样,可能这部电影的特效和文本还超过了诸如猎鹰演的《末日激战》等等欧美制作。
因为这些年韩国电影发展很好,看完以后一度觉得自己没看懂不太敢喷这片子,二刷之后种种剧作逻辑不清的问题层出不群,注意力也严重缺失。
说说缺点,徐福的超能力在这里已经是至少是漫威电影宇宙里猩红女巫级别的,这样的超能力者的来源竟然是克隆和基因修改感觉概念上真的老套,这且不说,片中各路人马对徐福能力解释就仅限于肉体永生,脊髓液可以让人永生,仅限于医疗层面,没有一个人对他的超能力感兴趣,可以理解导演想讨论的局限在永生这个议题上,可是回想下好莱坞电影中一般都会黑一把军方或者政府,想要武器化或者大批量生产,但是这里似乎所有人对徐福能力都是毫不在乎,我原本期待黑美国人又又又想掠夺我们大韩民国重要科研成果的桥段也没有出现,甚至美国人代表的官员也不是经常在诸如《铁雨》这些电影中出现的那些满脸写着大国沙文主义的脸谱化角色,说的话似乎听着也有一定道理,仿佛美国人并不是幕后黑手,可以说这是反类型也可以说导演似乎是认可这套价值观,但结局徐福逼着孔刘打死自己,一方面逻辑上是不是合理先不讨论,这样一个超级能力的超级人类一枪打肩膀就死亡,那之前说他可以一直抽脊髓液是因为他永生,那就是说明他有自愈能力,虽然没有交代但是这样的死法也特别草率,那如果我是孔刘我直接跳进那个大坑,你徐福是不是还会把着了火的车推进去,戏剧冲突那这一刻就是终点,可能是我自己理解能力低下,反正我也不太能理解徐福一心求死的动机。
然后是徐福母亲死亡,我对她理解是在做了这么多以后发现不能真正挽回儿子,或者造出来的徐福不是自己儿子以后,电影给过一个打开抽屉有把枪的镜头,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觉得她是想自杀,再到后面闪回刺杀轮椅大佬被爆头,如果说就是为了一心求死呼应主题,你可以选择自杀,刺杀大佬的动机是什么?
还有之前一直没有让大佬和母亲同框也没有交集怎么就突然刺杀了,我能想到解释就是为了一方面塑造大佬是个坏人另一方面是为了徐福为母复仇用轮椅挤死大佬铺垫,确实没有什么逻辑错误但是设计的好不好也需要商榷。
整体剧情脉络就是典型的算法计算,多少分钟发生危机一,逃出生天哥俩出现矛盾,卖萌换装,卖萌吃饭,危机二出现,到和解高潮结局,整体的剧情就是经典三幕剧格式,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工整且完整,但是你说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就是二刷之后发现了那么一层作者性表达也可能是我的过度解读,但是在韩国导演那么关注政治的环境和背景下,我认为也不是不可能。
我认为徐福这个人就是在隐喻北朝鲜,拥核的北朝鲜,整个电影出现美国但是没有出现任何朝鲜符号,而徐福超能力就是核武器和核技术,拥有核技术可以造福社会,但是核武器在威慑敌人同时拥有强大的破坏力,美国人来谈判就是完成朝鲜去核化,主角代表的韩国人在去核的道路上逐渐和朝鲜兄弟形成共同体手拉手走向新时代(还真有手拉手段落),如果是这样我反而可以磕到这么一对兄弟情,男主保护徐福也可以理解韩国人也希望和朝鲜一样拥核,有核武器才能不被大国欺压,你朝鲜被中国欺压,我韩国被美国欺压,合起手来才能拥核自立,严肃说这些年大量韩国电影反映对朝鲜意识形态的正面肯定,对拥核的肯定,研究院代表的势力可以理解金家王朝,但是我理解是代表我们大天朝,此处不便多说,最后结局也是消极和黑暗的,得了脑癌的男主,象征着现在韩国社会顶层政府代表的公权力开始烂掉就像癌症晚期一样,最后亲手完成了美帝的去核化工作的男主最后也会死去而且命不久矣,整个朝鲜半岛在没有核武器和核技术加持下,只能任人蹂躏践踏永无和平统一的一天。
对于最近苦于没有好片可以看的朋友可以推荐一下,主要是看看我们和韩国类型片差距在缩小,我也相信未来电影重工业发展上,下个十年会是我们领先韩国的开端,但是整体电影行业上受制于审查环境,很多题材我们不能拍,中国会不会有下一个《杀人回忆》,我不能确定但是科幻类型大家是在差不了太多的赛道上比拼,我不会对三体有太大的期待,因为现阶段是工业也达不到要求一定是一个扑街的项目,甚至是《流浪地球2》能不能超越前作我也不太看好,在这么一个热钱充斥的时代,导演掌控力在资本面前影响不大,像郭帆导演这样007超级敬业导演可能导演力和热情专注可以投入项目开发,但是毕竟羽翼未丰,看看流浪地球大家记住是吴京还是郭帆,就能大概想到这样导演的话语权能有多大。
未来我们一定能超越韩国,追赶好莱坞,但是现在还是让大家都干好自己的工作。
4月15日上映的韩国科幻电影《徐福》,借鉴了中国传说典故中的“徐福”原型,讲述了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基因改造的克隆人的故事。
《徐福》的剧作触及了普通人或都关注过的话题:为什么人总是想要追求永生?
永生之后,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
撰文丨张哲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欢迎关注。
科幻新片《徐福》上个月在韩国上映。
从电影手法来说,它或许乏善可陈,两位人气男星孔刘和朴宝剑的加持也无法令它增色。
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浅尝辄止,《徐福》的剧作仍触及了一些哲学话题的探讨。
并且,那是每个普通人都或多或少关注过、思考过的话题——永生。
只要接受片中的科幻设定,理解剧情并不困难。
朴宝剑饰演一个由科学家研发的实验体,外表和一般人类相同,却拥有人类所没有的基因。
那些特殊基因令他能永生不死,除非遭受外力袭击(比如车祸或枪击)。
也因为这样的特性,他的细胞和蛋白质不断地被提取,用以治愈人类所有疾病,令人类真正掌握永生的秘密。
他被科学家命名为“徐福”——毫无疑问,是向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派去海上寻找不死药的那位方士致敬。
1秦皇汉武痴梦不断追求永生因欲望无尽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人的生命有尽头。
余英时在他的哈佛博士论文《东汉生死观》里论及,西周时人们通常只祈求尽量长寿,但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变得更贪心。
公元前522年,齐景公说“古而无死,其乐若何”,以表达对永生不死的希冀。
余英时提到,战国末期“毋死”的观念已经流传甚广,比如《韩非子》中记载有人献不死药给楚王,也有人教燕王修炼不死之道。
秦始皇的贪念更进一步。
他不仅希望找到不死药,更想让自己成仙。
根据余英时的观点,在秦始皇之前的时代,仙的概念完全是彼世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先割断世俗关系才能成仙,而这种割舍与世俗的权力与皇位相抵牾。
如果真的成了仙,真的永生不死了,却再也无法行使世俗的绝对权力,再也无法享受权力带来的富贵与尊荣,那么成仙与不死对皇帝来说究竟还剩下什么意义?
求仙与不死的观念出自何处,学界未有定论。
但《东汉生死观》指出,无论认为它们是从海路引入的陈寅恪,或是认为它们源自移居海滨的羌人一族的闻一多,还是认为它们出自中国本土的日本学者们,都赞同这些观念的生发与沿海的齐地有莫大关联。
徐福正是深受这些观念影响的齐人。
他奉秦始皇之命,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带足三年的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出海寻找不死药和仙人。
但空耗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后,仍一无所获。
其他受命的方士也一样,全都无功而返。
这样的折腾终于令“天下怨恨”,秦始皇最后也不得不接受自己身而为人的命运:必须死。
据《史记》记载,直到病重期间,秦始皇仍然非常厌恶谈论死亡,群臣中没有人敢当他的面提死亡这件事。
秦二世而亡,汉取而代之。
在汉代,对永生不死表现出最狂热兴趣的君王是汉武帝。
通过余英时的梳理,读者不难发现,无论是规模、范围和程度,汉武帝在追求永生方面的努力都不亚于秦始皇。
众所周知,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举措,巩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
越大的权力会导致越大的欲望,假如皇帝一旦实现永生,生命没了尽头,欲望的黑洞也将因此需要源源不断地填充。
从这方面来看,后世经常将秦皇与汉武并称,的确十分得宜。
2不死药带来大麻烦文艺作品想象的永生,往往都不美好追求永生并非只是古代中国人的幻梦。
在古希腊宗教、苏美尔神话、凯尔特神话、爱尔兰民间传说、北欧神话、基督教经典及民间吸血鬼传说中,都有永生的元素。
到了现代,永生更是常常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和流行文化里,这里仅举几个例子。
波伏瓦的代表作《人都是要死的》,书名几乎可以看成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家子产的四字箴言“人谁不死”的隔空回应。
这部小说讲述1930年代法国女演员雷吉娜邂逅了意大利人福斯卡,后者爱上雷吉娜后说出了自己的秘密:他是一个永生人。
《人都是要死的》,[法]波伏瓦著,马振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1月。
福斯卡出生于13世纪,吃了埃及的不死药后,永生成了他的绝对优势,对手们因此在城邦征战中逐个落败。
后来福斯卡先是当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顾问,又进犯美洲,并在大草原探险。
他历经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成了赌徒、决斗高手和著名化学家,但他并没有为这些看似丰富而精彩的经历而自豪,反倒是在此过程中逐渐对永生产生了恐惧,对生活越来越漠然。
法国七月革命后,绝望的福斯卡独自走入森林,沉睡了六十年后被人发现,并送往精神病院。
以小说而论,这个角色不够丰满,有点立意先行,大概是为了论证存在主义而刻意塑造的形象。
事实上,波伏瓦在写这部小说的同时,正忙于整理萨特的演讲稿《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然而不可否认,她笔下福斯卡的心路历程仍有相当的说服力。
尽管没有读者达成过永生,但谁都能感受福斯卡的变化,从对永生的狂喜,到备感厌倦,最后几乎是绝望:“时光摧残时光,我双手永远是空的。
一个陌生人,一个死人。
他们是人,他们活着。
我不属于他们同一类。
我没有一丝希望。
”《徐福》的编剧让永生人主角最终茫然地说出“我也想成为有意义的存在”,未必没有受到福斯卡这类角色的影响。
倪匡在卫斯理系列中也不乏对永生的探讨。
《不死药》是该系列较早的作品,讲述某个小岛产出不死药,引发人们因贪而生的阴谋、争夺和厮杀。
这部作品中,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不死药的设定。
倪匡笔下的不死药并不像福斯卡所服用的埃及不死药那般神奇,它无法达到绝对的永生,且存在不少副作用。
首先,必须长期持续饮用,否则人就会变傻;其次,它虽能让人不死,却也夺走人的生殖能力。
这样设定大概是作者不自觉的妥协:一个小岛上三百个土人,喝了不死药岁月静好,永远都只是三百个。
否则世代繁衍,子子孙孙,岛上早就站不下了。
再说万一神药流向全世界,世界要变成什么样子?
外力若能致死,必然导致永生人互相残杀,血流不断,那么永生的意义又何在?
假如外力也无法打破不死魔咒,于是人人不死,但人人都没有立锥之地,只好去征服火星征服宇宙……故事这样编下去,格局未免大得太无边际。
关键是,这样的不死药真的给人带来幸福了吗?
另一类永生更为科幻。
以2017年的美国电影《无尽》为例,人们陷在时间循环里再也无法脱身。
与其说达成了永生,倒不如说是求死不能——他们像福斯卡一样找不到存在的意义,因而一遍遍用各种方法自杀,却都失败了。
唯一想主动进入时间循环的是男主,编剧借他之口吐槽:“难道我是第一个想要获得永生的人?
历史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你想想,被困在这样的循环中,和回到家后无止境地循环一天又一天,直到死亡,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这当然是针对当代生活而发的愤懑之辞,却也证明了即使在男主这样最乐观的人看来,永生也不比会死好到哪里去。
电影《无尽》(2017)剧照。
3科技不应凌驾于伦理之上死亡令生命有意义,永生会让人类灭绝在《徐福》中,朴宝剑饰演的活体不死药是有情感的。
他一边说出“一想到死就会很害怕,但也很害怕永生,我们到底要相信什么才能不害怕呢?
”,一边痛苦地泪流不止。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害怕死亡是极容易感同身受的事。
因为死亡便意味着永久结束,永久分离。
无论是面对亲友的死亡,还是自身走向死亡,都是无法逆转的悲剧。
既然永生是死亡的反面,为什么还要害怕它呢?
根据前文的分析,如果一个人真的达成了永生,此后就必须不断征服,不断填补欲望的黑洞;或者像福斯卡那样,不能创造也要毁灭,总之要拒绝一切存在的东西。
否则,就会陷入日复一日的虚无,彻底迷失存在的意义。
《永生的信仰和对死者的崇拜》,[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著,李新萍/郭于华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
此外,一个存在不死药的世界必然是所有可能的世界里最糟糕的。
如果不死药是少数人的绝对特权,将会导致他们对普通人的严重奴役,普通人的有限生命会失去价值。
如果不死药是稀缺商品,其暴利将引发空前疯狂的追逐。
那要是秉持平等原则,将足量的不死药分发给所有人呢?
很可惜,这会导致人口呈指数级暴涨,人类在填满地球的每一寸土地后,将设法不断殖民其他星球,直到填满全宇宙。
除非吃了这不死药的人是像《徐福》里设定的那样,存在仍能被外力杀死的罩门。
不过那样的话,人与人的厮杀恐怕将比史上任何一场战争都更惨烈。
这样看来,永生之所以难以实现,不但是个难解的科技问题,更是个无解的伦理问题。
时至今日,少数科学家仍未停止研究永生的努力,希望通过各种新技术,例如3D生物打印、改造人、人体冷冻、暂停生命、基因改造、基因修复、克隆人、分子工程、纳米医疗、人工器官移植、抗老化药物等,来接近乃至实现真正的永生。
其实在《徐福》中,西方科学家已经对生命革命发出严重警告:“人类是唯一知道自己不可避免死亡、并且害怕死亡的物种。
因为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死,所以才会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如果没有死亡,人类的生命就没有终结,那么他们所追求的就只剩下满足贪念和欲望。
也就是说,永生会导致无法满足的欲望和无尽的争端。
”
电影《徐福》剧照。
死亡令生命存在意义,而永生让人类走向灭绝——看似矛盾,实则振聋发聩。
正因如此,在目睹了人们为了争夺自己而陷入疯狂后,为人类带来永生秘方的徐福感叹“只要我还活着就永远不会结束,只有我消失的那一天才会结束”,选择走上自毁之路。
这出悲剧仿似一记警钟,提醒人们有限生命的可贵,也提醒人们在科技腾飞的时代,面对生命伦理仍应谨持谦卑。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作者:张哲;编辑:李永博;青青子;校对:危卓。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欢迎关注。
是在谈恋爱吗,是在谈恋爱吧
原来世界上有如此不需要演技的男主角,呕
已经开始和坦克对干了 还有 命根子不要在别人手上
表演这么差我是完全没想到的,孔刘几段大吼看着不像愤怒和激动,反倒像个智障;朴宝剑完全把冷漠演成了面瘫。剧本更糟糕了,包裹着烂俗鸡汤的弱智科幻故事,大概是《读者》都不会要的剧本。摄影还不错。
拍到最后拍成漫威了。
想法还是有的,但总体太一般般
到底是披着科幻片外衣的文艺片,还是披着文艺片外衣的科幻片,真的很迷糊,剧情老套,连打斗戏都很老套
2025
算烂片
1.5;开头几分钟就有不好的预感;过于范式和消费明星资本;生而为何VS求生之生命的意义;资本VS体制(双方代言人的人设都过于浮夸和出戏了),反抗的“底层”的乱入+“试验体”的暴动,或许可以代入“平民反抗”的叙事,却是以“大义灭亲”结尾,真是讽刺又虚假,而且莫名其妙。
其實電影主題很深刻也很諷刺人類到殘忍 都演的很好不用質疑,阿加西還是那麼可愛,寶劍也是完全用力,好想再看一遍!!
朴宝剑是不是就准备演这种高分低能的人设一条道走到黑了??搅基就好好搅基,别整那乱七八糟的。
看了下导演从《建筑学概论》后就再无新戏,执行能力果然有些生疏,既想做成科幻商业片模式,又要探讨生命的意义,两边还都没做到位,只能看到朴宝剑一会儿苦思冥想存在真谛,一会儿如同X战警大杀四方,那些财团和国际势力的背景显得土鳖又儿戏,孔侑这个角色也没有多大发挥余地,只能像没什么本事的万磁王跟班一样演演苦情戏。
孤胆特工保护超能少年,救赎后安然面对死亡。狂妄贪婪的人类,不要虐待不当回事的禽兽和宠物,当心被反噬。
电影想通过口述来上升到人性哲学的高度,结果却是失败的尝试。
落魄癌症大叔和呆萌永生少年的逃亡之旅,主题混乱、节奏缓慢、逻辑不通,完全是两位男主的颜值支撑我看完了全片。如果他俩相爱了,起码能打三星吧,可惜,太可惜了!
有些人类想永生所以造了个实验体,然后有些人类又不想永生又想干掉实验体,然后实验体表示特喵的你们是要玩我吗,那我就干掉你们全部。。。神经病!
24.11.19 如果人不死了,那人类就不会有恐惧,只会剩下欲望。徐福是秦始皇派去求长生不老术的。
我現在才發現,豆瓣對於台灣電影(特別是恐怖片)跟韓國電影都是特別嚴苛要求,真不知道為什麼了 🙄🙄🙄
朴寶劍小鹿一樣的眼神真是夢迴1988讓人憐愛 孔劉為什麼現在大小眼那麼明顯 雖然劇情虎頭蛇尾 但卻有魔力讓人沉浸(第一次被朋友拉去jp看電影 裏面場有夠大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