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该片改编自作家张洁的同名小说,于2002年上映。
我在2005年9月的时候,在网上翻到这部影片,一看影片的名字,我即知肯定会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然后当我才看到影片的前五分钟,就已经哭到崩溃。
彼时,爷爷刚在那年八月去世。
今年算来,爷爷走了五年了,奶奶走了一年。
或许本篇算不得是评论,只是写下了当下看完片子后的一切感觉。
今晚看的时候,我就像是在看生前的奶奶,她每一天的日子,爸爸每日的照顾,她的孩子气与固执,她的不配合治疗。
片长九十多分钟,基本上我是三分之一在流泪,三分之一在笑,三分之一在沉默思考。
中途妈妈进来,我跟她讲了下这部片子,想到最近外婆渐渐衰弱的身体,我和妈妈都不禁有些悲伤。
我从小是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平时都是奶奶和爷爷在带我。
几个孙女中,奶奶最疼爱我,她的疼爱以至于在后来成为了溺爱,我的性格部分成因便是来自于奶奶。
奶奶是个很豪爽的女人,按她自己的话说她的一生有四个支柱:烟、酒、麻将、我。
她跟我说她在17岁时开始抽烟,这一抽便是六十多年。
我仍清楚记得,在她临终前两天,她还费力地从爸爸手里拿过烟去抽,我们那时也都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抽烟。
果然在那之后,她逐渐陷入昏睡状态,来人时叫她,她只能很微弱地动下眼皮。
我没有守到她的最后一刻,就像我没有守到爷爷去世前的最后一刻一样。
在奶奶去世前两年开始,我每晚回家不管多晚,都会守住与她的承诺,在睡前去看看她,然后我会在离开她房间关灯前在她布满皱纹的额头亲亲她。
因为小时候,奶奶总是会这样亲我。
大概是0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因为工作上受到的委屈在外面醉酒,回家之后,我径直到了奶奶房间,她醒来看我满脸泪水坐在床边抽烟,她向我要了一支烟,我们两婆孙就这样沉默着一起抽烟,这也是唯一一次和奶奶一起抽烟。
奶奶走后,我没有像当初爷爷走时那么崩溃,可能是她病卧床榻已经很久时间了,我们在照顾她的时间里,也被辛苦与煎熬磨疲了。
所以我只在奶奶火化时酣畅淋漓地哭了一场,从那之后,没有再流过泪。
然而,今晚看这部影片,将我对她的不舍与想念,内疚与后悔,全部牵引出来,几乎崩溃。
想到奶奶爷爷,再去想到爸爸与妈妈,心里充满了恐惧。
我经常和哥哥说着不要长大的话,其实这样的话并不是说要永远当孩子,而是另一种坚决要留住爸爸妈妈的想法。
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我与爸爸的关系是在我工作后才开始慢慢融洽起来,而在这几年里,他几乎是对我倾注了他能够做出来的所有的关心、呵护与宠爱。
爸爸对我在生活上的照顾可谓是真的无微不至,每天早上起床到卫生间,我的洗脸水已经放好,牙刷上也挤好的牙膏,他还会在冬天里将漱口杯里的水调到温热,洗脸水也会保持在刚刚好的温度。
妈妈则是我认为这个最伟大的母亲,她为我可以说是支持了全部,理解了全部。
当我说我可能是同性恋时,她说如果实在分不开那就这样吧;当我说我要做单亲妈妈时,她说那我们一家人都要努力给孩子挣奶粉钱和教育经费;当我说我爱上不该爱的人时,她说知道不该爱就要去收,实在不能收就去躲开;当我说我未来可能不会在成都生活时,她说只要能够自己幸福,在哪儿她都支持;当我今晚散步时跟她说我万一走上万念俱灰出家的路时,她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你就走你觉得应该走的路,不用担心我和你爸爸。
穷尽他们的一生,都在为我操心与劳累。
我的身体不好,从没有练游泳后,长年累月都在吃药,家里经常是妈妈在厨房里为我熬药的场景。
在没有上班时,爸爸会在他出门工作前把药热好然后端进我的房间,看我喝完再离开。
最近开始上班,爸爸又总会在每天两点准时出现在我工作的写字楼下,为我送药过来。
而这些,他们为我做得太多太多,每一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事情与呵护。
但是反思自己为他们做的,为他们付出的,实在感觉汗颜。
其实我经常在那一个个当下跟自己说:珍惜与父母这几十年的光景,经年之后他们只能留下灰烬与记忆,要至情至孝地对待他们。
可是每一个当下发这样的愿,却总是不能做到。
发脾气、赌气、离家、争吵、不理不睬,可能是我这么多年对他们做的最多的事情,然而他们从来没有怪过我。
前一段时间里,我的情绪处于崩溃边缘,不怎么吃东西,不怎么说话,总是在抽烟与流泪。
一个晚上,我终于在爸爸妈妈面前崩溃,哭泣嘶吼抓扯自己的头发,妈妈用她瘦弱的身体使劲地抱住我。
等我平静一些后,爸爸跟我说了一些话:妹妹,我们不求你这辈子要有钱有势,不求你要怎么照顾我们,更不求你辛苦挣钱来照顾家里。
我们求的不外乎就是你好好活着,再辛苦也好好活着,不要再去寻死,不要再背着我们做出自杀的举动。
你的抑郁症我们很清楚,所以一直以来从不去碰你的那条线,外面风雨再大,你回到家里,爸爸一样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妈妈一样把你的身体照顾得好好的。
工作不顺利,不怕,我还可以养你;情感不顺利,也不怕,你最后肯定能找得到好男人;身体不好,还是不要怕,我们动得了一天,就会照顾你一天。
唯一的希望就是你好好活下去,即使有天我们不在了,你带着你的孩子和你的家庭也好好活下去。
那些话,数日以来一直在我内心最深处徘徊,我想,今生有这样的父母,是我几世修来的福报啊。
也是在爸爸那些话后,我的情绪突然之间好了起来,努力将消极、死亡、绝望这些字眼从脑海里拔除。
爸爸妈妈,我或许做不到活得很好,但我会发愿一直活下去。
即使在未来遇到再难的事再悲伤的情况,我也会捱下去,因为我发愿此后将你们的话背负在我的肩上、心里、灵魂中。
爱情友情也好,事业也罢,不过是漫长时光中的尘埃,轻轻地一弹,都会烟消云散。
你们现在五十多岁了,也在慢慢走向衰老,甚至死亡,而生命中又有太多无常的事情难以去预料,所以我们相处的时间在我们的一生中,并非最多。
但与你们的感情,却是贯穿我整个人生的全部支撑与依靠。
所以,我还是如此发愿,绝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发生,我必定会珍惜与你们的每一时刻。
回想陪伴我二十多年已经离去的爷爷与奶奶,我能做的只剩下回忆,只能希望他们在那个地方一切安好。
而于父母,我没做的太多,要去做的也太多。
话已至此,说再多也无意义,只能去做好,去好好疼爱你们。
最大的前提,也就是活好我自己。
我爱你们,请千万身体健康,外出平安。
学校的电影文化节,开幕式上放的第一部电影。
一早便知道是张洁的原著,但并没有看过。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刚开始就看到斯琴高娃歇斯底里哭泣的面庞。
影片放映了一小会儿以后,四周开始窸窸窣窣,不停的女生抽泣的声音,撕面纸袋的声音,擤鼻涕的声音。
母亲太老了,80多岁的年龄只能让我想起我的奶奶,但又的确是妈妈,感情游离在这两种亲人中间,却酝酿出更加复杂的波动。
虽然是亲情片,却又不时地被剧中后现代结构式的幽默所逗乐,然后又不时地被母女二人的温情煽动,一切水到渠成。
很多次看到斯琴高娃那么暴躁那么不耐烦地对待母亲的时候,确实觉得很过分很过分,可就像导演马俪文说的,冲突和矛盾正是电影戏剧化的张力所在,难道温情的亲情片还不够多么?
而张洁和她母亲的情况的确如此,所以她一生都在忏悔。
她说,人的一生就是经历一个不断失去所爱的人的过程。
我们都无法避免,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留有遗憾。
到底是一个导演的处女作,虽然比起《我们俩》稍显不够从容,但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用心和用力。
是关于妈妈的电影,是现在不会再有的纯文艺片,每个人都可以在影片找到自己想要的,和自己情感契合的。
然后在结束时感悟到生命的轮回,会更善待那样一个常被自己忽视的群体,足矣。
妈妈永远是温柔多思、敏锐善感、放旷式育女的妈妈,生命中的主心骨没有随着自己越加严重的白内障而把身体精神自我填埋;女儿永远是在辛苦遭逢的婚姻之中,必须控制住作为作家的尊严和情绪,却往往打翻夏蝉将母女之间的性格砥砺,和五味杂陈的人生意蕴予以丰富的展开。
夕阳垂落,泣血残红。
母亲辞世,女作家诃仿佛一夜间失却了世界上最令人着迷、最像橡树般给予生命安全感的宠溺,突然明白过来世界上最疼她的人,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白云千载,忙于收拾自己事业果实和平衡家庭的诃仿佛再度看到母亲老态龙钟的意态,恍惚之间似乎又挺立坚毅,随和乐观之外而将人生大快朵颐的随性。
但是几乎失明的视力让她意识到手术的重要性。
脑部手术虽则成功,视力很快恢复,但是由于缺乏锻炼而导致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脑萎缩的泣血彷徨,母亲并没有沉溺在自我悲剧的硬核中,她的林林总总的试图不给女儿增添麻烦的行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厉鳞智者般的诃却也情绪化如斯,作为家庭实体的女主人的诃做出了种种努力,给母亲买回跑步机锻炼身体,然而对于母亲来说,这些都是苛刻,碎裂的山河梦和原本充满复杂张力的母女情,变得尤为迫切凄清。
诃的丈夫完全没有照顾岳母的责任心和期待值,诃的繁杂苦闷乃至内心的崇高逼仄,都在千难万险中陪同母亲一同度过,疲倦也镌刻着诗意,母亲的明朗与豁达让女儿感受到真真正正家庭的意味和审视,母亲做手术前剃光了头发,当后来诃为母亲梳理时,似乎已经预示着一粒孤星凝霜陨坠的结局。
女作家的各种角色的审查和变换都带有清高的知识分子色彩,而在母亲面前,诃的急躁和偏激成为母亲的一种内心的负担。
狐疑般的挑战蕴含着虚假的哀兵必胜,凄惶的夜早已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母亲是平凡而普通的,但是她具有怀抱明丽收获和睦的体认,面对女儿诃的经常性闪燃的脾性她选择了尽量的顺服和体谅。
诃就是母亲过河的一叶扁舟,登高的一把扶梯,在浮云遮望眼的俗世纷扰中还是输给了命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囫囵吞枣是母亲的小小心思和偷懒的譬喻。
母亲终于过世了。
朝如青丝暮成雪,灯下伤心人。
诃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与名利物质都将毫无声息的随母亲而去,她在幻视中看到了母亲对她说话的殷勤。
诃这辈子咄咄逼人,也是浸淫富贵浅表的个中人。
然而当诃看到留学回来的女儿的时,她的心一定被痉挛着的折磨刺穿,音波的自我辗转回旋让她不知所措的迷茫着,她已经被母亲的死磨去了锋利,失去了自我价值观的实现的青云,女儿的笑靥成为诃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生死之间,胜负瞬息万变。
面对死亡,至亲的飞花散玉般的好处才渐渐彰显出来。
生死哲学叙述的是以真挚的爱成就镇纸般的舐犊之情,温煦与小河的清圆将渗析到灵魂命脉的生命体系中,让人变得不再尖刻游移,也给人来人往的浮世绘增加一点空间和人情味。
未知死焉知生,母女之间坎坷龃龉之爱最终化为润如酥的蜜糖,诗意而感伤。
“你也成人了,书包也挺有出息的,我也没有什么牵挂的,时间长了,就好啦,我不是也一个人孤独了一辈子吗。
”“妈,是不是让书包回来看看您呐。
”“她在美国刚立足,来回的飞机票得花多少钱呐,而且还耽误她学习,我想我再活个三五年没问题,是不是?
我要有个……山高水低的话,你不要让书包回来。
她回来也拉不住我,冒着坐飞机的危险,何必呢。
你告诉她,你告诉你的书包,她听你的话,姥姥在九泉之下就安心了……”“妈……”“别哭啊,别哭,你就当它是件小事一桩,我不能死,我不能死,我死了你怎么办呐……”27:00从机场回家的途中,谁都没有开口。
我的不安也使我问不出来那个让我一直想问的问题。
昨天是回来的第二天,虽然我什么都没有问,但却越来越害怕去奶奶家,面对那个现实。
在晚上的时候,很艰难地开口问了妈妈,她还是扯了谎,掩饰了过去。
虽然我不太相信,但似乎比之前,多了一线的希望。
谁都没有告诉我实话,但我对我一直在意的东西怎么会没有感觉?!
昨天还是去了,一切为了掩盖现实的假象被逐步地揭开,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证实我最糟糕的猜想。
爸爸和姑姑都不要让我太激动,不然奶奶更难过。
我站在阳台上,心里不知道该怎么办……很难过很慌乱,但却又有心理准备……告诉自己不能哭的很大声,但却被悲伤环绕。
这是一种别人很难理解的感觉。
止住了眼泪,就去安慰掉眼泪的奶奶。
过了一段时间,把话题转移到别的上面,在爷爷的屋子里,和说话的时候,没有再去想别的什么,提起爷爷之前的事情,也没有再感到悲伤,因为我一直觉得爷爷只是呆在另一间屋子里罢了,他从未离去……晚上妈妈也来了,一起回家的时候,听着爷爷走之前的事,眼泪就开始流,但却像是在听一个很真实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偏巧叫爷爷罢了。
晚上回到家,一切如常。
等到一个人呆在屋里的时候,才像是被人打开的开关一般,发觉,爷爷是真的不会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不知道在黑暗里坐着哭了多久,伤心,但又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爷爷走了也算是一件让他解脱的事情,但我却又不想让他离开。。。
哭累了,就睡着了。
清晨的时候,做梦梦见了爷爷。
爷爷瘦了,样子是像我离开的时候那个样子,穿着姑姑买的棕色毛衣和在家里穿的蓝裤子,走路的样子很矫健,又变成了我小时候他雷厉风行的样子,但是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像是在安慰我,告诉我他现在很好,不用我担心。
梦境身在其中的时候,没有觉得很荒谬,一家人在奶奶家,爷爷那时候似乎应该是病重的那一天了,但却又突然生龙活虎地走来走去了,我很悲伤地看着他,爷爷一脸淡淡的笑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笑着。
突然姑姑们说,这也许是回光返照,快,去,让爷爷挨个给说句话。
我们大家都站在爷爷屋子的门前,爷爷坐在床上,笑着看着我们,我第一个过去的,我刚跪下抱住他的腿,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想说爷爷别走,却哭醒了……心情是难以名状的难过,看了一眼表,5:25。
我留恋那个梦境,却再也回不去了。
我躺在床上,回忆是眼泪的催化剂,灰蒙蒙的天空,像是永远不会再亮了……如果我可以回到小学,我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不再为了看电视而跟爷爷吵架,我一定九点之前就上床睡觉,什么都吃不再挑食。
爷爷,我知道你现在一定不再介意我之前的那些任性的小错误,但你为什么没能再让我任性一次,让我看你一眼你再走啊……爷爷,我在国外过得还不错,虽然有一段时间过得很懒散,但我下次回去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我把自己照顾得也还不错呢,爷爷,你之前没有想到过吧。
家里人都没有告诉我,我也知道虽然我再三嘱托过,他们也是不会告诉我的。
我也预想过最糟糕的情况,但却没想到事情会发生的这么快……爷爷,我知道你也不会埋怨我没有陪在你身边,你也一定会觉得飞机票又贵又不安全……今天是充满泪水的一天,突然意识到爷爷不再是我触手可及的世界,但手指却依旧能够回忆起我走之前爷爷握着我手时的温度和力度。
胡言乱语地写下这些,但是真正的感受,哪里是能写的出来的……脑内一直在重复着一句歌词:“我想你依然在我房间,再多疼我一遍就走……”就像狮子王里面所说的,以后的路终究还是得要你一个人走,眼泪流干了便不会再流……
我本来以为,这只是部普普通通的小成本大陆煽情影片。
但是我错了。
姥姥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家接受高考前的冲刺,以至于,我都没能来得及看到她最后一面。
虽然就在同一个城市,15分钟的车程,却成了我们最远的距离,这是至此,我仍然埋怨我母亲的。
但是看完这部影片,我诚惶诚恐的是在无情长大的我和同样衰老的母亲。
我做梦了。
梦到我的母亲也变得歇斯底里了,我恐慌的泪水里除了不知所措,就是有一天将要失去她的事实。
每次回家,我都抱着我的母亲,亲吻她的头发,和她说话,但是眼泪却不让她看见流过我的脸颊。
这里面的第一个细节,是斯琴高娃回到母亲家,小阿姨说她来了,母亲略显笨拙的去抢电话听筒,当然,这再电影结尾也有相呼应的,但是我觉得,太强调就变得乏味了。
第二个细节,是母亲得知自己要住院做手术,前往邻居住处到别,话说出后的那一次稍稍的拭泪。
第三个细节,是公公婆婆在车上堆得满满的给母亲捎来的吃的。。。。
。。。
很多细节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不得不感谢导演给我们带来的时时刻刻的感动。
我觉得故事最感动我的地方就是手术前,母女俩在病房里的对话。
一颦一笑都不见表演的色彩,仿佛你就是他们的亲人,你就站在旁边,你就忍着泪水生怕母亲看见会害怕。
演员演的真的很好。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可她给予我的一切,我还没有回报完,在她生命的最后,她仍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真希望能用我十年的寿命去换她一年的平安,可惜一切都不可能。
张洁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不陌生,可也说不上熟悉。
我读过的她的小说都是她早期的作品,而且大部分我已忘记。
对于《无字》,以前我的好友看完了厚厚的几本。
我的老师说:她笔下的女人总爱上年龄比她大好多的男人。
这个电影让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女性视角,爸爸多年前已离开,老公和她貌合神离。
她有一个孩子,是女儿。
我不知道男人们能不能感觉到,那种强烈的女性气息,专横而又寂寞。
高高的墙竖起,好像别人进不去那个世界。
我不知道斯琴高娃为什么要那样刚硬而剧烈,剧烈到有些生硬。
但听到她的母亲说:如果她有个山高水低,要她不要太伤心。
说是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说是自己不也就这样孤独了一辈子。
还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我妈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事的时候不知说过一个事实,那就是当她发现她怀了我的时候,爸爸并不同意要孩子,但是妈妈觉得年纪不小了,坚持了下来。
难受,呕吐,争吵。
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生下了我,白白胖胖,爸爸也爱上我。
所以随着经历的增多,我越来越相信,我这一辈子就该为我妈妈也做出牺牲,去爱她。
因为我的父亲我一直不觉得他是一个有担当的人,无论从前还是现在,他都没有保护好我的妈妈。
以前我不懂,现在我觉得,既然你不能保护,那我就要来保护。
因为我脑海里的所有记忆,都是我妈妈接送我上学,带我去医院,给我开家长会,为我做一切。
我不能不孝的说我没有父亲。
可是在我日渐长大的过程里,他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
有的时候心里苦涩甚至觉得自己是单亲家庭。
妈妈的家。
姥姥姥爷八年前相继去世。
大舅不在这个城市,并总是出国工作。
小舅精神有病,自顾不暇。
她没有亲人,没有化妆品,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享受,没有家,在我看来也没什么丈夫的呵护,她有的只有我。
所以我现在,在飞了二十个小时才能到的地方,想到她,心中柔软抽痛。
有时候想,独生子女就该有牺牲为了父母。
但自己想想,不是为了别的。
她对我,我对她,都是最重要的。
她的生命在我这里延续。
为了她我要过的好,我也要让她过的好。
每次想起我的母亲,我几乎不能自已的流下眼泪。
他是我心中永远的柔软
《世界上最疼的那个人去了》 一部母女情感的电影。
不说片子好坏,但很感人。
很多地方都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
人都觉得我坚强,但其实一看到别人的眼泪就会忍不住的那种。
这完全是遗传了妈妈的, 某天我发现,即便没看到别人掉泪,我也很容易就哽咽,声音中带上了压抑着的哭泣。
吓我一大跳,这分明就是妈妈的习惯。
是我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潜伏在我体内的基因吧,随着我一起长大,慢慢成熟,最后成型?
母女之间,最尴尬和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女儿亲眼见证母亲一天比一天加剧且不可阻挡的衰老趋势,而女儿对此完全的无能为力,从最初的惶恐和不知所措到心伤心痛 到最后无奈的接受,即便接受了,仍会在想到这个问题时,心痛如割:若母亲走了,还有谁来疼我?
我还能是谁的孩子?。。。
想起外婆去世的时候,妈妈哭得那么伤心。
我还纳闷,妈妈平时老跟外婆大着嗓门说话,有时老不耐烦外婆的唠叨。
我觉得是妈妈跟外婆并不亲近。。
母女,毕竟是母女。。。
当发现母亲的第一缕白头发,发现母亲穿针时需要把针线隔得远远的,发现母亲很多次在自言自语说要买老花眼镜了,发现母亲脸上多了很多皱纹。。。
你知道这个趋势会走向哪,有一天母亲头发会变成花白甚至银白,有一天她即时戴上老花眼镜也穿不了针眼,要像小时候外婆叫我们帮忙穿针一样找外孙女来帮忙,有一天她脸蛋两颊会凹陷,眼皮会下垂,额头上会出现老人斑,手背上会青筋突起,腿脚会变得不灵活,记忆力会下降,变得爱唠叨,唠叨是因为她不再关心自己而只关心子孙,唠叨是因为她忘了刚才已经说过了同样的话。。。
看完《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如何去面对母亲的衰老,如何同母亲一起和她的衰老和平共处。。。
给妈妈的信2006年2月18日星期六丙戌狗年正月二十一 从今天开始我再也没有和您说过一句话。
我心里回想着昨晚和您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睡吧!
明天就好了!
您闭上了眼睛进入了昏睡,整整一个晚上您都很安详。
我们期待者明天到来,期望有奇迹出现您可以恢复健康,或者和平时一样也行。
早上您呼吸沉重的沉睡让我们都很不安,请来了医生告诉我们留心观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诊治方案。
其实早在十个月前我们就拿到了您的诊断书,我们知道您一直都不是很相信西医,我们这次也不相信,所以换了一个又一个医生,一家又一家医院,完全一致的答案,肾功能衰竭,只有两个月。
当时我看着医院中的您的背影我......................... 十个月来我们战战兢兢害怕每天都是最后一天,不知道那天真的来临我们该怎么办?
我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从早上开始我们轮流在床边和您说话,大家都很无助,其实也很无知,更是无能,我们到最后谁也不敢把结果告诉您,大概您也是理解我们这些懦弱子女吧,一直也是闭口不谈后世料理。
现在每个人都在那里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告诉您。
我看着一个一个亲戚来到家里,来到床前,又一个一个走到客厅中坐下,我心中很是恼火,你们是不是都在那里等着最後的结果。
我想把您叫醒赶他们走,您快醒来吧!
我想把您扶起床,咱们走吧!
离开他们,让他们找不见,我想现在让世界末日到来,我想就这样依偎着您一起变冷。
下午17时,舅舅摸了摸您颈边的脉搏,告诉家人穿衣停床,从那时开始他们就不许我再碰您,因为您的入殓仪式开始了。
我跪在水晶棺旁边,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棺内的您,我在口里默念:您动一下,动动啊,我好把您扶出来。
您躺得好安详啊,比所有时刻都要安详。
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斯琴高娃演的太过用力,影片转景又太过突然,实在无感。
气氛压抑,用力过猛
很温情的电影,斯琴高娃的独白很是煽情,让人反思。但不大喜欢斯琴高娃在剧中的神经质。
我看的痛哭流涕 其实面对死亡 我们都一样 爱是一种轮回从妈妈 到女儿
在感情面前,一切太轻。电影一般,点不对。
斯琴高娃的表演有点过了。
★★★ 虽然是典型的有点俗的大陆亲情片,但还是不能不感动。
首尾呼应
没咂出味道来,一直期望很高的。电影的转场还是非常好的,就是静静的画面暗下来到另一场。只觉得斯琴高娃演的这闺女怎么这么坏呢,打着想要母亲多活些时日的借口,那么折腾老人家。没有被感动,很奇怪。或许对白的收声效果和我电脑不时跳出来的窗口都影响了我观赏这部电影的心情。
感觉两位女演员都是本色出演
倆星星全獻給老太太...
一个情绪不稳定的神经病文艺女作家如何折腾她老妈的故事。
如果我在外婆去了的时候,看此片还不能让我感同身受的话,注定它是失败的,而马俪文的处女作只成功了一半,至少我的共鸣到老太太剃发后戛然而止了,因为我没看到该有的情节转变,一如既往地平铺直叙,和斯琴高娃的夸张跳脱的行为格格不入,尽管首尾呼应寓意深刻,但整体水准不及之后的《我们俩》
一直不喜欢斯琴高娃那样子的表演。。觉得太做作。。
7,那一年马俪文还叫马晓颖,她的起点是真的高,处女作能拍成这样不简单,后来又拍出了我们俩,我以为她要成为中国抒情文艺片的扛把子,没想到她后来的片子能烂成那样,哎,唯有一声叹息
第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很多感触, 重温的时候才觉得好.
太婆去世后的某晚妈妈和外婆一起看这片,外婆看到一半的时候拒绝继续看下去/妈妈告诉我因为她想起了太婆。10年后,我终于看了这部电影,眼泪决堤。有些爱是不必言语的,她担心你为她花太多钱,怕自己给你添麻烦,但又如此依赖你,如同一个孩子。用最柔软的心去陪伴母亲,只要她在,你就永远不会心慌。
各方面都难以下咽。整体可以归纳为:传统孝道下自虐自嗨文化一览。
由于父亲的突然病逝,女主角开始关心起母亲来,给母亲动手术的一个故事,洗澡,喝酒,一些抠的细节的争吵,买假发,很真实,但过于煽情
看似斯琴高娃的表演有些过,实则现实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