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千禧曼波

千禧曼波,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Millennium Mambo

主演:舒淇,高捷,段钧豪,竹內淳,竹內康,钮承泽,陈顗亘,徐慧霓,彭康育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英语年份:2001

《千禧曼波》剧照

千禧曼波 剧照 NO.1千禧曼波 剧照 NO.2千禧曼波 剧照 NO.3千禧曼波 剧照 NO.4千禧曼波 剧照 NO.5千禧曼波 剧照 NO.6千禧曼波 剧照 NO.13千禧曼波 剧照 NO.14千禧曼波 剧照 NO.15千禧曼波 剧照 NO.16千禧曼波 剧照 NO.17千禧曼波 剧照 NO.18千禧曼波 剧照 NO.19千禧曼波 剧照 NO.20

《千禧曼波》剧情介绍

千禧曼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生命的消耗像是一首风驰电掣的摇滚乐,以热情洋溢的节奏,疯狂起始,然後又在某个浑然忘我的时刻,曳然而止。电音感官的放纵、暗夜生涯的浪荡、过渡爱情的沈沦、江湖义气的不归路,都是多少热血灵魂曾经走过的无悔无憾。 一个年轻女孩活在她自己的异世界里,写着虚幻颠簸的年轻故事。迷幻的时序,跳跃的空间,所有事件都在若有似无的混沌里进行。 女孩名叫Vicky(舒淇 饰),带着五十万存款,跟小她两岁的双鱼座男小豪(段钧豪 饰)拍拖。小豪是无业游民,以极度自私的方式爱着Vicky。他精准计算着她下班回家的时间,检查她的各种帐单与手机通话记录,并且嗅窥她身上的气味,然後在发现不寻常的蛛丝马迹之後,歇斯底里地发怒,让猜疑迷惑了年轻冲动的心智。 两人这样互相折磨着,不平衡的恋情难以长久。Vicky为了养小豪而在酒店当公关,她有一群玩伴,带她在PUB里认识了捷哥。捷哥年长而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绿林好汉海盗船长黑胡子水果硬糖变种人:幽灵战姬小屁孩日记金装律师第九季大汉天子Ⅲ马东的假期远方机动战士Z高达Ⅱ:恋人们我的故乡晋察冀克罗克特先生黑暗宇宙波特兰迪亚第二季梅赛德斯先生第一季百家拳之关门弟子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迷雾回家爱与怪物不尋常日常—中元不信邪系列最后的法师与晨同光别有动机咏春女屠夫决胜时刻狂野的夏季心动倒计时回娘家抗癌的我

《千禧曼波》长篇影评

 1 ) 二十一世纪的不完整

《千禧曼波》中,侯孝贤导演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二十一世纪的Vicky和豪豪、捷哥、竹内淳的感情纠葛。

“缺失”贯穿了整部电影,既是爱情的遗憾,也是二十一世纪的不安。

Vicky和豪豪的爱情是千禧年充满冲突的典型代表。

“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你是从你的世界掉下来的,所以你无法了解我的世界。

”豪豪对Vicky的爱是纯粹的,也是自私的,也许豪豪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会是一场以离别结束的爱情,但他爱Vicky,太爱了,所以选择用怀疑,争吵来掩饰自己的不安。

“反反覆覆,像咒语,像催眠,她逃不掉,又回来了,她告诉自己,存款里还有五十万,五十万花完了,就分手吧”,Vicky对于豪豪的态度也很矛盾,想逃离豪豪,但又习惯的豪豪的爱,也习惯了爱豪豪,纵容豪豪,但最终Vicky还是离开了豪豪,就像离开了熟悉留恋的二十世纪一样,豪豪像雪,太阳一升起就会化,二十世纪又何尝不是一场大雪,人们在阳光下不安地走向二十一世纪。

Vicky对于捷哥的感情更偏向于依赖,被豪豪打了找捷哥,出来玩找捷哥,分手了也找捷哥,捷哥是Vicky的避难所,给Vicky脆弱敏感的内心以安慰,也是Vicky在现实世界的引导。

在Vicky极度依赖捷哥的时候,捷哥离开了,Vicky的生活像是被中断,也像是刚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不适应,Vicky被时间推着往前走,Vicky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

“那时候是2001年,全世界都在迎接二十一世纪,庆祝千禧年。

”Vicky像是与全世界异步,走不出二十世纪,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

竹内淳是日本人,Vicky在去夕张寻找捷哥的时候,和竹内淳相遇。

台湾的二十一世纪离不开日本,Vicky去日本寻找的不仅仅是捷哥,也是在寻找过去,追忆过去。

Vicky在日本看雪,开心地把脸埋在雪里,是Vicky对过去的留恋,不舍,也带着一些释然。

在夕张,Vicky踏出了接触现实世界,接触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步,看行色匆匆的路人经过时,她也许对未来已经有了打算,就算没有准备好,她也要做个平凡人,融入进二十一世纪了。

影片围绕着Vicky和豪豪的情感线,延伸出了Vicky对捷哥和过去的依赖,二十世纪是过去,二十一世纪是未来,缺失是生活里的美,带着遗憾走向未来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 ) 爱是双刃剑,伤害自己最深

舒淇喜欢的导演里面,包括了侯孝贤。

侯导的几个片子,都是她在主演。

可以说,也算是侯导捧了她吧。

老妈说:你看人家舒淇,总是给人乖乖的感觉。

确实,尽管她的角色总是有着叛逆,有着强大自我,甚至有些偏离正常的轨迹,但是很难说她就是一个“坏女人”,挺多就是一个“任性小女孩”。

舒淇在这个电影里,认识两个对她重要的男人。

小豪和捷哥。

上面有哥哥的小囡,本来就是无惧无所,因此可以用青春作赌博。

年轻漂亮,因此敢爱敢恨。

认识小豪,两个人在一起。

很难说这算不算不爱情,但是年少轻狂的时候你怎么懂得什么是“爱情”。

在一起,很舒服,分不开,一方面因为习惯一方面因为不知道离开了能走到哪里。

于是,他们在一起。

有“洁癖”的小豪,对于她有些过激的行为,可以解释为他对于她偏执的爱,不成熟的爱,尽管他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对她造成致命伤害。

爱,时间,有时候给人刻骨铭心的痛,有时候给人片刻的欢愉,很难说,是一分钟的高潮给人的快乐多些还是漫长岁月享受平淡给人的宽慰多些受不了小豪的“闻气味”“检查钱包电话卡”这份偏执,受不住他身为男子却不敢担当的懦弱,她被捷哥吸引。

捷哥不必小豪,或许对她更多的是哥哥的照顾,给她带来父爱的感觉片子中隐约暗示,她有哥哥,有妈妈,但是未提及父亲。

母亲哥哥的溺爱,让她能够这般的随心所欲,但是或许这一方面也说明了父亲这个人物的缺乏。

制服店她认识捷哥,忍受不了小豪的“极端”,她顺理成章跟捷哥在一起。

平淡,但是却走向正规。

没有起伏的爱,但是从捷哥的顺从,关心的眼神,和带着她跟小弟一般的混迹,看出他对她的爱恋,更多是对女儿,对妹妹的感觉。

豆子出事儿了,捷哥出面解决,只告诉她一人他去了日本,她追随过去,却一直没有收到捷哥的任何音讯。

于是,她去了夕张。

感受竹内兄弟和他们家人那种“温馨”,最后的一幕夕张那边的门栏,时而又黑色的鸟,不知道是不是鸦,飞过。

大雪,老片子的过时海报,鸟,无人,无云,无声……剧本中捷哥后来给她打了电话,给人中恋人走到终点的感觉。

但是电影给人留了更多的悬念,侯导或许就是想要含蓄一些,他们好了吗?

你要是把这个片子简单的看成2男一女的爱情纠葛,你就小看了侯导了。

千禧曼波,千禧年来临,新年与旧物,强烈的对比,在这一刻,你觉得在不在一起还重要吗?

新年过后,一切未知或许有答案,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是人心的变化,却最重要。

关键是:她明白些什么,她自身升华了些,她感受到这种变化,她不在是一秒前,新年前那个她。

整个故事是在讲述,是在独白,讲述过去的故事。

那就证明这些,都是回忆。

她现在已经长大,回顾曾经,有没有实质的结果对于她来说,也就不重要。

而这份感觉,这种经历,才是她最看重的吧。

这片子跟以前的片子有些不一样,更加的有些“商业”的感觉了虽然老侯还是喜欢架上机器,任演员自己表演,镜头的转接没有那么重要,就仿佛你生活的时候,你的眼睛眨了但是画面不会因为眨眼发生天大的变化。

生活不是相片,不是一张一个模样,总要有岁月的沉淀。

胶片就应该记录这些,好比人的思维,断断续续,然而“蒙太奇”让他们有了含义,变成一种定式,没有想象空间,也就不好看了。

喜欢看侯导的片子,就是喜欢他记录的方式喜欢他处处的悬念,喜欢他埋设的伏笔,其实一点点小小的细节都可能会是跨几场的一个重要线索这样的片子,你漏掉一个画面可以,但是漏掉一个镜头就不成……

 3 ) 迷离都市下的超时空对话

#TGC 电影的整体风格还是蛮喜欢的,感觉杂糅了非常多风格,首先是新浪潮风格的作品,整部电影的感觉让我想起了戈达尔那部《随心所欲》,非线性叙事的呈现非常好。

其次写意和写实的交织感则让我想起了罗伯特奥特曼,大量的长镜头,松散的叙事节奏和现代都市生活的迷茫(当然要是这部分镜头的使用和节奏很雷同小津和沟口也是没有问题的,甚至从刻画个体在特定历史或社会背景下的情感状态也类似),而其中视觉呈现的出的疏离则是很有安东尼奥尼作品的质感,尤其是色彩的呈现,还有利用环境来映射角色的内心也雷同。

时代感的映射与日本几次的交互感觉都是台湾区域性的特点,感觉其中也是有迹可循的。

视觉上,大量的长镜头十分舒适,镜头运动缓慢也是类似开场嘉宾所说的《海上花》的质感,运镜时焦距的把握也很不错。

只有两场戏感觉焦点不太对,感觉不像刻意为之,构图上大量的利用墙壁分隔空间,压抑的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利用不同空间来展示的隔阂也非常不错。

两场与杰哥一起时抽帧的戏感觉还是对于梦幻的呈现,嘉宾也说了“迷幻”后的呈现效果不少。

开场的戏印象很深,以升格手持搭配上那个隧道和旁白来带你走回到10年前的质感。

听觉上,旁白是来自十年后的她,以第三人称的未来视角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同时也在与现在的我们对话。

配乐的使用也非常好(实在太喜欢这家影院了,在候场的时候影院就响起了这部影片的配乐,之前放《苏州河》之前影院内放的音乐是Miles Davis的爵士)。

 4 ) 没有超雄男主的世界

最近越来越在进行对过往某些审美观念的持续性反思。

比如观看一些文艺电影也是思考上的偷懒行为。

因为并不强求观众跟随某个节奏思考反刍剧情,简言之看个意境就够了。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中要操心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为何不能看些伤春悲秋的小布尔乔亚电影,暂时构建起远离现实的安乐窝?

好了,扯远了,说回电影的超雄男主。

电影的前半部分一直在描述Vicky和此位超雄男宝的纠缠,好的,按照国际惯例,文艺电影里男主的歇斯底里和破碎都是有原因的,得靠导演的循循善诱和观众的自我意淫,让男宝的形象得到先抑后扬的升华,从而变得无比光鲜了起来,从一坨屎变成了一坨具有破碎感的屎。

直到结尾部分Vicky说感觉豪是会化掉的雪人那样的悲伤,我才后知后觉体会到哦男宝坏事做尽但似乎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Ok,这样男宝在前半部分的do drugs,no consent sex,靠Vicky陪酒供养房租,带着一群朋友来家大声喧闹,家暴,偷翻私人物品等种种在现实里可被称之为reg flag的行为,就因为这种莫须有的悲伤和所谓的“我们不在一个世界”再次得到了升华。

他do drugs没钱工作,哄堂大孝偷了爹的Rolex表,那是因为他有一个破碎的心灵,没有人、乃至身边的爱人,都不懂他高深莫测的内心世界。

乃至评论区的观众看了都有人哀哀哭为男主找补,将敏感脆弱偏执这类词汇用在了这位男宝的头上,咱女观众对超雄男宝的母性真是淋漓尽致。

咱一直说不能用社会世俗道德的眼光看待文艺片,这点我暂且同意。

但没有人告诉男导演,不要把自己那种男人至死是少年的ego投射在文艺逼电影里,似乎没了男宝虐女情节就无法拍摄一部成功的文艺片。

但这也反过来表现了父权制文艺中心的匮乏和狭隘。

好的,那为什么我多给了一星呢?

一个是因为舒淇确实很美很灵而且本色出演,另一个就是全片里的日本部分才是真正升华了电影。

日本作为又贴近又神秘的邻国,一直给我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特别适合作为本土文艺片的海外布景(好的,一些本人早年的青少年情结);另一个是片尾Vicky和杰哥带着隐忍克制的爱意才真正比较动人,again,虐恋不需要侮辱女性才能成立。

 5 ) 迷失与诗意:《千禧曼波》的都市焦虑与侯孝贤美学探索

《千禧曼波》是侯孝贤电影美学与创作生涯的一次重要体现。

以下从侯孝贤的创作背景、电影美学特征,以及《千禧曼波》的独特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创作背景:侯孝贤的转型与都市化表达侯孝贤以对台湾乡土文化的细腻刻画闻名,早期作品如《冬冬的假期》、《恋恋风尘》和《悲情城市》关注的是台湾历史与乡村生活。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的作品逐渐转向城市化题材,更关注现代都市中的疏离与孤独感。

《千禧曼波》正是在这个阶段诞生的,它延续了侯孝贤对人性深层次探讨的同时,融入了当时新世纪背景下都市青年文化的迷茫与困顿。

侯孝贤通过《千禧曼波》探索台北这座城市的氛围与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以虚无主义的情感为基调,表现出新千年初期台湾社会快速发展的文化焦虑。

2. 电影美学:侯孝贤的风格与《千禧曼波》的独特表现(1) 镜头语言:长镜头与静观的力量侯孝贤擅长用长镜头和固定镜头捕捉细腻的情感和空间。

《千禧曼波》中,摄影师李屏宾的画面运用大量冷色调与柔和光影,营造出一种迷幻、冷峻的氛围。

尤其是在夜晚的台北街头和室内灯光的映衬下,人物的孤独感被无限放大。

比如,女主角小雯(舒淇饰)徘徊在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中时,那些漫长而缓慢的镜头让观众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她的迷茫与无助。

侯孝贤用影像让观众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而非通过对话或情节推进直接传递。

(2) 声音设计:环境音与极简配乐侯孝贤注重环境音的使用,《千禧曼波》中,台北都市的嘈杂与音乐的电子节奏交织,形成一种充满现代感的音效氛围。

林强的电子配乐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约而重复的旋律与画面中的冷漠感相呼应,为影片注入一种迷离的诗意。

(3) 时间与叙事:碎片化结构与内心独白《千禧曼波》在叙事上并不追求线性发展,而是采用了一种碎片化的回忆方式。

通过旁白,观众得以从未来的视角回看小雯的生活轨迹。

这种时间上的跳跃增强了影片的反思性,使观众不仅看到当下,更感受到记忆与生活之间的断裂感。

3. 《千禧曼波》的独特性:现代性与迷失感《千禧曼波》作为侯孝贤创作生涯的都市化转型代表,表现了现代都市青年在消费主义与情感困境中的迷失。

(1) 青年文化与身份迷失影片中的小雯是台湾千禧世代的缩影,她与两个男性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出对情感与归属的矛盾。

她生活在夜店文化与快节奏的都市中,却始终找不到内心的安定。

侯孝贤通过这一形象,呈现出新世纪初期台湾青年面对快速现代化所经历的精神困境。

(2) 影像的诗意化表达与传统剧情片不同,侯孝贤在《千禧曼波》中用画面和音效代替了大量的情节推动。

这种诗意化的表达方式使影片具有一种独特的观赏体验,观众更多地感受到情绪和氛围,而非具体的故事。

《千禧曼波》更像是一首影像诗,反映了一种存在主义的都市焦虑。

4. 总结:侯孝贤电影美学的新篇章《千禧曼波》是侯孝贤电影美学的一次创新,它用极简的叙事与浓郁的影像风格,呈现了台北都市生活的复杂性。

这部影片不仅延续了侯孝贤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观察,还通过技术与表达方式的变革,进一步拓展了华语电影的边界。

在侯孝贤的创作生涯中,《千禧曼波》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它展现了导演在新世纪背景下对电影语言的探索与对都市青年生存状态的关怀。

 6 ) 关于人的成长

《千禧曼波》影片的开头,舒淇在电子音乐中快活潇洒地向前行走,她手里拿着未吸完的烟,时而回头往后望去。

虽然不能立马知道她所处的场所,但在她头上晃过的一盏盏白炽灯便暗示着:这是一个可以在夜里穿梭于灯光之间的年代,人们不一定会在夜里睡觉,夜晚也不一定是静谧的,电子音乐或许会充满夜里每个亢奋的角落。

灯光交错,城里的人们在其中穿梭如同梦境。

舒淇在影片开始表现出她的潇洒、不羁、时髦,看上去她似乎什么都不在乎,只在电子音乐里、白炽灯光里跳跃穿梭着。

她是一个城市里的女孩,她生活在城市里。

话外音响起,女声平静地讲述:“她跟豪豪分手了,豪豪就是有办法找到她,打电话给她,求她回来,反反复复,像咒语,像催眠。

她逃不了,她又回来了。

她告诉自己,存款里还有50万,50万花完了,就分手吧。

这都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是2001年,全世界都在迎接新世纪,庆祝千禧年。

”一个女人在讲述十年前的自己,那时候是千禧年,在她看来别的人都在迎接新世纪,而她却纠缠于豪豪与她的情感里。

这部电影并不是讲千禧年发生了什么,而是讲一对恋人在千禧年里发生了什么,导演所讲的是存活于个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情感内部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千禧年,台北这个现代都市里。

都市的设施、生活方式已成形,成为了小豪、Vicky这样的青年的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Vicky这个高雄来的女孩来说,她所感受到的台北便是这样的,酒吧、制服店,喝酒享乐。

台北对她的吸引力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小豪和Vicky在DiscoPub认识,Vicky喜欢那样的场所,她在其中感到自然,而小豪大概不是特别喜欢那里,他沉默寡言,不大通晓酒吧里的运作法则。

但他们在DiscoPub相识,说明他们之间有共通之处,这一共通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都不愿意去面对酒吧外面那个世界。

酒吧是公开允许非理性存在的场所,人们带着自己的伤感、愤怒、茫然、痛楚来到这里,以发泄放纵的方式处理内心的情感,处理自己的生活。

酒吧里的人在跳舞与喝酒之中忘掉生活中的难题,暂时使紧绷的理性意识放松,不去理会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要求。

大多数人只在无法解决生活难题的时候去到酒吧,而Vicky则长时间待在酒吧里。

她和小豪都是拒斥外部世界、城市规则的人,她以在酒吧里生活来抵抗,因为酒吧里不会出现什么绵延而悠长的生活难题,而小豪以待在自我世界里作为抵抗的方式,因为在自我世界是安全的。

他们都不想去外部世界寻求意义,他们不理解、认同这个城市主流规则的运转方式,其中小豪甚至完全排斥外在于自己感情的世界。

或许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抵触,而正是在无意识当中,Vicky以遗忘抗拒,小豪以封闭抗拒。

这是人在面对陌生事物本能的反应,抗拒以保护自己。

他们遇到的或许是城市生活的难题,但延伸开来,这又那么像是人的生存困境。

Vicky十六岁就出来玩了,几乎每个礼拜六从基隆坐火车跑来台北,在火车上呼饭。

她和小豪一起在台北租了间房子。

Vicky对台北的感知仅停留在DiscoPub里。

她想要远离在基隆的生活,那里的生活在她看来是要否定、抛弃的,她想融入城市,但又找不到入口,就只好选择了这一简单的方式:在城市的酒吧里消磨时日。

这时候她虽在城市里,但又并不真正在城市中,她和小豪住在台北里,但这间房子又像是独自存在的,他们不与外面的世界建立深刻的关系,Vicky虽然会和房间之外的世界打交道,但她并不投入什么,这种联系是薄而脆弱的,直到她之后认识了捷哥。

而小豪的精神状态完全止步于这间公寓,甚至止步于那间透着暗蓝色灯光的放电子乐的房间,止步于他的心。

他们住在一起,但没有恋人之间的状态。

Vicky从酒吧回到公寓,换了在家的便装,准备收拾堆放在桌上的烟、酒一类的杂物,在这段时间内只有她一个人出现在画面里,我最开始以为她一个人住,而之后镜头转向卧室旁边的房间——那间专属于小豪的暗蓝色房间——小豪坐在灯光底下抽烟,这时候我才知道Vicky并不是独居,而是有恋人相伴。

这里大概有两分钟的时间,二人没有任何肢体接触和言语交流,之后唯一的肢体接触也让人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感到绝望——小豪拉开Vicky的衣服,把鼻子贴着她的脖颈嗅,我以为他是在要求性,但渐渐发现他只是在分辨她身上的味道,也就是在确认Vicky的肉体是否仍只属于他一个人。

小豪不相信Vicky,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怀疑是否会伤害到他爱的人,在这个时候他只在乎自己的怀疑是否是真的,只想确认Vicky是否还是他独有的。

我渐渐发现当小豪遇到一些阻碍的时候,就会去到那间专属于他的房间,戴上耳机玩他的电子音乐。

那间暗蓝色的房间对小豪的意义,大概像酒吧对Vicky的意义。

小豪不论戴不戴耳机,他都是封闭的,电子乐无时不在他脑海里游荡,他对自己孤独的内心无时不感到痛苦,小豪从没有笑过。

他无意去了解Vicky的内心世界,他几乎不开口说话,一开口便是对Vicky步步紧逼的质问。

他也尝试过和Vicky交流,他说:“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你是从你的世界里落下来的,所以你无法了解我的世界。

”但这不算是真正的交流吧,也不算真正想要交流的欲望,这只是在强调他与Vicky的不同,就像他戴上耳机、和酒吧里的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强调他与世界的不同一样。

虽然他和Vicky生活在一起,但他始终不愿意从他的世界里走出,不愿相信人和人之间的相通,仅因为人之间的不同便否定交流的可能性。

小豪的确很爱Vicky,但他的爱是他所认为的爱。

他对自我世界的认同,以及对外部世界的否定、抵触决定了他对Vicky的爱只能是对她的占有,类似于对一个拥有物的占有。

他用强大的自我世界构筑了一个空间,并试图将Vicky拉进去锁在里面。

两个人处于未经交流便试图固定下来的状态中,小豪认为他是主人,Vicky是他的所有物,他没有把Vicky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感觉、有思维的人去对待。

但矛盾在于,Vicky的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不甘被小豪这样占有。

从本质上来说,Vicky是不甘于静止的人,她虽然暂时停留于城市外部,但我知道她总有一天会走出第一步,接着一步一步地调整改变自己,以融于捷哥口中的正常世界。

而小豪正好相反,他本质上就是那个止步于自我的人,害怕改变,害怕外界的一切伤及他的完整性。

小豪和Vicky的不同还可从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上看出。

Vicky和小豪最开始都没有做事,他们会坐火车跑回基隆向朋友借一千块,或偷了他爸爸的劳力士手表去当掉,总之他们不想做事,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一样的,都排斥城市已有的生存法则,都认为自己无需出卖什么来从城市获得什么,他们认为借朋友的钱、拿爸爸的表跟城市无关,“我们只是向我们认为的亲密的人索取”,他们完全相信感情世界,还从未考虑过感情以外的逻辑,但外部世界并不这样认为。

当他们拥有自己生活的逻辑时,城市也有它自己的逻辑,在影片里,小豪的爸爸报了警,警察来到他们公寓里搜查,抓走了小豪。

警察和小豪的爸爸即外部世界规则的代表。

他们两人触犯了外部世界的逻辑,就要受到惩罚。

发生这件事后,小豪的本质决定了他只可能向内封锁,进入到更深的自我,并且对外部产生更深的抵触、排斥。

回来之后他的嫉妒、猜疑愈演愈烈,开始是吸毒,吸毒则是封闭和逃避的表现,他翻Vicky包、嗅Vicky,不断确认Vicky是否仍然属于他。

这时候他已经感受到了建立在情感之上的逻辑并不那样可靠,变得更加害怕情感上的背叛,害怕外来世界的入侵。

他感觉外部世界的逻辑不可琢磨,且深受其责难,遭受到了自我与外部的冲突,对自己以前所坚信的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所坚信的被撞碎了一些,他做的则是捡起碎片,拼命补回原处。

小豪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不同之间的冲突后,他只可能向内走去,走进去保护自己剩下来的自我的部分,不断强调且反复确认它的存在,害怕它的消失,因为在他心中,自我消失了,自己也不复存在了。

而Vicky的本质决定了她在这件事后便去了制服店上班。

和豪豪相比,她是一个自我不明确的人,迷茫且不知所措,她接受了外部世界的逻辑,这也决定了她有理解并反思外部世界逻辑的可能性。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面临选择的时候,她听人意见先去做,而后再慢慢体会到所做是否有意义,再开始反思。

豪豪在做事之前会反复考虑其与自我是否相冲突,而Vicky不会,她的自我模模糊糊,没有冲突与否,更没有多么痛苦。

我突然想到米兰·昆德拉对男人的爱情的表述,抒情性的男人和叙事性的男人的差别,他在书中写道“前者的迷恋是抒情性的:他们在女人身上寻求的是他们自己,他们的理想,又因为理想是注定永远寻求不到的,于是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失望。

……后者的迷恋是叙事性的,女人们在这儿找不到一点能打动她们的地方:这种男人对女人不带任何主观的理想。

对一切都感兴趣,也就没有什么失望。

”对于世界,豪豪像是前者,而Vicky更像后者。

Vicky开始为城市提供肉体来获得她所需的东西。

就这样Vicky一头扎进外部世界当中,而小豪一头扎进自我世界里。

我看到她开始改变,试着接受城市的丛林法则,去经历现实生活,从而渐渐构筑意义世界。

她开始慢慢接受外部世界的条件,开始变得独立。

变得独立意味着从小豪和她以前共有的那个世界走出来,去到更大的世界。

小豪感到她要离开,这加重了对自己所坚信的世界的怀疑,他曾将自己投射到Vicky身上,而这一部分的自我将要离开,这让小豪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

他表现得很冷漠(用来表达他对Vicky的背叛的不满),频繁地嗅她的味道,最后到了动手的地步。

我在想,如果他们能体谅对方,试着去理解、沟通与交流的话,会不会结果也不至如此。

而侯孝贤导演对二人的结果的处理方式有些像小豪的处理方式:“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你是从你的世界里落下来的,所以你无法了解我的世界。

”或许他们俩认为,一个人不可能从与他不同的人或物身上理解、接受到合理的东西,本质不同的人没有任何可能经努力建立起一条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交流通道,他们终究会因为本质的差异而分离。

就像小豪对待世界的方式一样,个体没有可能与世界心平气和地交流对话,个体与世界始终是对立的,结果只可能是个体脱离于世界生存,或世界将个体吞没。

这大概是侯孝贤导演局限的地方吧。

之后小豪就再也没出现在镜头里了。

但我总觉得,Vicky之后认识的两个日本男生,是小豪的另一种模样。

Vicky离开小豪,走投无路之际去到捷哥那里稍作停留。

捷哥泡温泉的时候,他右臂的纹身以及他出入制服店等,表明他也曾和小豪、Vicky一样,排斥着正常的城市生活。

Vicky在制服店工作的时候捷哥便罩着她,他深谙在城市主流社会之外生存的规则,他懂得如何在其中确保自己从中获取自己所需,且不给他人造成麻烦。

他曾是一个与城市正轨生活背道而驰的人,如今也成为一个懂得遵循其逻辑而不触犯的人。

捷哥给从小豪的自我世界逃出来的Vicky煮面,在她“不晓得应该怎么办”的时候,像一个爸爸一样保护她、照顾她。

这个时候Vicky也开始怀疑自己目前的状态,她经历了制服店的生活,感觉到那并不是好的选择,捷哥告诉她:“你现在最主要的是回归正常。

你看像我咖啡厅里的工读生打工,一个小时80块,可是他们都很充实、很开心。

这就是所谓的正常。

”或许在捷哥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进入丛林、无方向地寻求、怀疑后否定、继续寻求、继续怀疑后否定,最后他走到了一个他认为是有着终极意义的地方:“充实、开心的正常生活”,他认为在那里可以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平静,就是让人欣慰的了吧。

而这一正常生活是置放在城市当中的,但又是置放在Vicky眼中的城市之外的。

但Vicky终究是要独自面对世界的,不管这个世界怎样,都只能自己一人去面对。

捷哥因为一些事情去了日本,让她如果愿意的话,随后去日本找他。

Vicky只身一人来到日本,在旅店里住了一段时间,但捷哥始终没有再出现过。

或许捷哥是死了,或许只是将她抛下了,他都消失了,像旅店里没有画面出现的电视机一样,无论如何都没有回应。

就如同城市里人们的关系一样,人和人很难建立起深刻牢固的联系,我们彼此都很容易消散于城市当中。

城市无时不在变化,人和人的联系也脆弱易断。

捷哥消失了,成人世界的保障消失了,一个引导性的存在消失了,Vicky没有显示出她离开小豪时的不知所措,而是淡然地离开旅店——她已经接受了现实——去到夕张找竹内兄弟。

画外女声平静地出现:“她带着捷哥给她的电话四处游荡,捷哥离开了她。

大街上都是形色匆匆的上班族、学生、家庭主妇,她让自己像他们中的一份子,吃拉面,看电视冠军。

披着捷哥留下来的夹克,有着香烟和古龙水混合的气味。

”那年冬天日本下了很大的雪,一片苍茫纯粹,又带着寒冷。

Vicky最终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真正面貌,她开始不再要求自己与世界是不同的了,她不再将自己和世界对立起来了,她让自己像他们中的一份子,做一些日常生活里的事情:吃拉面、看电视冠军……她最终选择了融入进去。

她也学会将离开的人的气味留在身上,继续生活,不再问为什么世界如此残酷,而是静静地接受了它。

Vicky之前也来过一次日本,竹内兄弟带她去了他们的外婆打理的居酒屋,他们吃了暖和的食物,去外面玩了雪。

在日本的时间是充实且快乐的,带着平静的气息。

这是导演镜头下正常生活的魅力。

之后她穿着捷哥留给她的夹克又找到竹内兄弟,他们仍然带她在雪里散步,念招牌的名称,做一些平淡而又令她快乐的事情。

这大概是侯孝贤导演喜欢的,有意义的生活吧?

是他认为的在这个时代里的唯一归宿吧?

这也大概就是为什么要把这个世界安放在日本的原因吧?

日本人的生活看上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却时刻往外冒着热气,就像温火温着的关东煮。

日本人这样安放他们的内心世界。

捷哥也希望能这样安放,只是他不能全身而退了。

“竹内康说,夕张的冬天很冷,零下三十几度。

她想,那是雪人的故乡吧,雪人在最后太阳升起的时候,融化不见了。

有一次她跟豪豪做爱,她忽然觉得,豪豪就像雪人一样,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消失不见。

非常悲伤的做爱过程,即使在多年以后,她还记得。

这都是她十年前的事了,那是2001年,那年夕张,大雪。

”我想,雪人的世界大概就是豪豪的世界,也就是自我世界,自我固守的世界终将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融化,豪豪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消失不见,这或许意味着豪豪是不会看到太阳升起之后的世界,他不愿意他的自我世界被打破,于是选择消失。

非常悲伤的做爱过程,非常悲伤的融化过程,导演在这个时候也是感慨的吧,不管豪豪多么严重地伤害到了他爱的人,不管豪豪那样难以相处接近,导演也是爱着豪豪自我的世界的,所以他才会为这样的融化而感到伤悲。

这也是为什么Vicky在酒吧见到竹内康竹内淳的时候想要和他们交往,“他们让她想起豪豪,沉默,害羞。

”豪豪待在自我世界之中,偶尔往外看一眼,又缩了回去,他沉默、害羞,让Vicky那样喜欢过,让导演喜欢,并为其破碎感到伤感。

诚然,在城市光影交错的生活当中,捷哥成为游走于城市规则之中的成熟的人,他懂得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懂得照顾在这城市里横冲直撞的年幼的人,最后消失于城市之中,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豪豪固执地要待在他的世界之中,不肯从中走出,也不肯外界对他的世界的一点点侵犯,他最终会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融化、消失,因为他并不懂得与城市交流的方法,他是脆弱的,所以那样容易融化。

Vicky最后听了捷哥的话,去到了正常生活里生活,去像每一个人那样生活,体验生活里细小事情带来的充实与幸福。

我总觉得,竹内兄弟就像是豪豪和捷哥一样陪在Vicky身边,就算有些人离开了,消失于城市之中了,他们所带给我们的,是真正可以留在身体里的,他们是成长的一部分,他们像风一样穿过我们,然后在我们身体里留下一些什么。

2015.10.23

 7 ) 那年冬天哭泣的雪

亲爱的Vicky: 那年冬天你去了夕张。

写信回来告诉我那里是雪人的故乡。

照片上的你,在零下三十度的街边和竹内康兄弟一起吃滚烫滚烫的日本豆腐。

今年此时,杭州也下雪了,细雪。

我像小时候那样趴在窗台上看雪,脸和鼻子被冻得红通通的。

这样的天气,很适合听王力宏的《不完整的旋律》,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喜欢一首歌就没完没了地听个几十遍。

歌中唱道:想写一个旋律/没修饰的痕迹/一听就立刻明白我找到了爱/即使别人觉得奇怪不需要再更改/不完整的旋律没什么结局/却是我真实的声音/不完整的旋律勇敢的唱给你听/填满你我不完整的感情。

我知道,你也一定会喜欢这首歌。

当年,我们两个几乎每个礼拜六都会乘班车,从市中心到海埂去看“海”。

我们在水边一起狂呼乱吼,把自己high到某一种境界。

我们从来都没有唱过一首完整的歌曲,但是我们一直都很快乐。

有的时候我会禁不住好奇地想,豪豪他现在怎么样了?

记得当时你一次又一次地跟他分手,可是豪豪就是有办法找到你,打电话给你、求你回去,反反复复,像咒语,像催眠。

你跑不掉,又回去了。

每一次你投入到爱情的怀抱,我就会根本找不到你这个家伙。

我想起我小时候用来自己制作广播节目的录放机,每一次就只能做一件事,不能又放又录的。

你唯一的一次绝望的流露是我们一起坐在房顶上看狮子座流星雨那天晚上。

你对着一颗飞速下坠的流星说豪豪曾经问过你,你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你究竟是怎么落到他的世界里的?

你既期待着这段感情的结束,又害怕这段关系就此告终,你不怕自己离开豪豪,而是怕豪豪放弃自己。

豪豪对你,是残忍的依恋。

他为了把你留在身边,故意不叫醒你去参加高考,他查看你的提包和电话卡,他偷家里的东西出来卖,他始终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做自己一个人的DJ,他叫形形色色的朋友到家里来玩,却故意把你当作空气。

你说你总觉得豪豪,就会像雪人一样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消失不见。

非常悲伤的恋爱,虽然夹杂着迷醉的欢乐,即使在多年以后,你还记得。

你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太年轻,不是不懂得爱,只是不懂得应该怎么去爱,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

那么现在的我们有没有度过了这个渡口?

我曾经很羡慕你遇到了一个时时刻刻都在纵容你的捷哥,他什么场合都带着你。

他带你,有时候,就像带着小兄弟一样。

他告诉你说要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我想,你一定是被正常两个字打动了。

那个男人离开的时候叫你到东京去找他。

东京那一年下了很大的雪,你带着他给你留下的电话四处游荡,街上都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学生、家庭主妇。

你让自己像他们之中的一份子,吃拉面、看电视冠军、披着捷哥留下来的夹克,有着香烟跟古龙水混合的气味。

你说你知道捷哥是想念你的,才要你来日本,还叫你不要告诉别人他在日本。

也许就是说,你来吧!

一个人来!

可是捷哥一直没有出现,也没有电话。

你一个人在旅馆里躺着,窗外的大雪积了厚厚的一尺多深。

你好久好久都没有说话,你说你对自己很失望。

别人都是正常的,只有你,只有你过得这么莫名其妙。

那个冬天的黄昏,我们坐在回学校的班车上,你对我说好想好想找个人来疼自己,你说我们都是被遗忘的小孩儿。

我歪过头去叫你不要说了,其实泪水早已经忍不住流下来。

这么几年我们都没有联系对方,仿佛从来不曾认识。

因为真正了解,并且太爱对方,反倒不能放下所有的防备在一起。

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默契的。

怕别人对自己好,并且总是让对自己好的人最后都对我们绝望。

上周,得知你要结婚的消息。

惊讶之余,我深深的祝福你。

这么多年来,你是不是已经学会了怎么样才可以在爱别人的同时也给别人爱你的空间?

写信真有点累。

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洋洋洒洒给你一写就是十多张信纸的我了。

现在的我只希望好好的睡一觉,醒来的时候被窝依然是暖和的,有温暖自己的力量。

那就这样吧,抱一下,再抱一下。

你的小鱼

 8 ) 倒带人生

极少失眠,最近都躺下即能入睡。

但是前夜看了《千禧曼波》,辗转到深夜也还是睡不着。

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脑袋空白,就是无法入眠。

我没有想Vi的故事,也没有想我所面临的生活,只是睡不着。

第二天早上起床拿起牙刷的一刻突然咯噔一下,想到了这部片子,找到了失眠的原因——也突然知道了自己潜意识的想法——以及对这部片子的感受——女人的情感轨迹——男人爱到没有自由爱到窒息爱到万般恩宠爱到荼靡爱到说走就走了。

vi这样美的女孩子不一定多,但也不少。

并谈不上稀缺。

漂亮善良的女孩有很多。

只是看是哪一种漂亮。

她们和年纪相仿的男孩恋爱,分手,又和成熟稳重懂得包容的男人在一起生活。

有极开心极快乐的时候但也许大多数时候是平淡与真实。

女孩不再放纵,变成熟一点,哪怕是被男人感动,总之是开始懂事了,知道了青春渐逝年华似水时间不等人,手中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未得到的想得到的确确实实还暂时不属于自己也从未属于过自己。

于是可以慢慢放平心态着眼当下的生活。

开始爱上身边这个成熟稳重的男人。

如果故事可以就此结局就好了,就像很多人正在经历的那样。

但是我们的vi没有那样的幸运。

成熟的捷哥还是消失了,尽管说着爱说着想念。

是的vi还会有新的恋情,也许再次坎坷分离也许可以进入婚姻从此有个家庭。

是怎样也不重要,生活中都是vi,每一个女孩多多少少可以从vi在电影中的两段恋情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自己情感的模式。

一个年轻的男孩,很相爱,但是却会因为双方都是最好的年华最璀璨的年纪而没有安全感,想完全占有却逼走爱人。

如此真实,又完全没有办法。

不成熟的结果决定了分离的必然。

然后是成熟的男子。

包容,再包容。

成熟真的很有魅力。

不再加多描叙成熟的方方面面,那是踏实与安定生活的必须品质。

可是成熟的男人还是会在女孩懂事之后离开了。

我无从揣摩成熟男人是如何看待曾经喜欢过的漂亮女孩。

尤其是当女孩从无知变得懂事的时候。

这种转变的意义难道不是他们所希冀的?

或者反而是无味的?

是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如同后来vi是如何过一生一样,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未可知。

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成熟男人也不仅仅只有我所疑问的那两种可能性。

况且不同的女孩有不同的气息,吸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运气。

投射不同的自己。

塑造不同的男子。

一切都没有定数。

只是,这部片子我们看到,年轻的男孩让vi高中无法毕业,带她进入一种生活层面,vi就再也出不来。

也回不去。

无法重来。

后来遇见捷哥,捷哥像是经过冬天穿上一件取暖的棉袄在冬天结束以后又去新的春天里了。

写到这里,我不难受了,也不会绝望什么。

本来人过一生,就是自己的事情。

遇上爱或者被爱的男人,过或者不过一生,暂过一阵,其实真的没有什么。

只是回忆起来,就像读到vi的故事,一时语塞辗转难眠,却又清楚了,然后平静的穿上当下的生活,继续安稳的过。

 9 ) 我们有一个约定

 碟放进去后,看见vicky的背影,一路向前,偶尔回头,好像踩在回忆或者某种音乐的节拍上,隧道那样地长,缓慢地独白,那一年是千禧年,和小豪分开后,他总是有办法找到她,打电话求她回去,她逃不了,这一切像是咒语,如同催眠。

一个叫vicky的女人对十年前的一些事情的记忆。

舒淇的声音似乎经过过滤,像是在寂静的空旷的雪地里面一个人说话,那是属于回忆的声音。

16岁开始出来玩,每个周末和萱萱从基隆坐火车去台北。

记得一整夜小豪在看她,沉默害羞。

毕业考的时候住在宾馆,他故意不叫醒她,她没有参加考试,没有毕业。

小豪不让她离开他。

开始住在一起,在台北租一间屋子。

二个人都没有工作,会为了一千块坐车去基隆跟她的同学借。

也是有温暖的回忆的,她洗澡的时候热水器坏了,裹了白色的大毛巾出来,小豪在听音乐开很高的声音,她拔掉他的耳机,告诉他热水器坏掉了,他圾着拖鞋,背影很奇怪,突兀地向前,他检查热水器,也许没有电了,他穿上外衣说要去买电池,让她帮他开门。

但他却是不信任她的,翻她的包,对长时间的通话追问不休。

吵架,收拾东西要回基隆,门被砰的甩上,她的话没说完,就关在了门外。

小豪是什么样的孩子,沉默的害羞的?

或者这样的孩子骨子里面都是要一个永远或者全部的,他却无法控制她。

小豪认真地说,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你是从你的世界掉下来了,掉到我的世界。

最喜欢的那一段是有关北海道的竹内康竹内淳兄弟的。

那个地方是叫夕张吧,很冷很冷,大片的积雪。

有一个夕张电影节,会有许多的老电影。

海报闪过。

那个外婆始终在忙碌,她说她会活到一百岁,她想看那时候的夕张会是什么样子。

外婆头发花白,穿着传统的日本服装,vicky和竹内康兄弟和外婆处在同一个画面里,能够听到他们在讲话,vicky似乎在学日本孩子说话的样子,声音尖尖细细。

她是喜欢大声地笑的,面容极其的灿烂,是那样美丽的女子。

那是竹内康吧,有着非常干净的轮廓,vicky也讲这二兄弟会让她想起小豪,沉默的害羞的。

二个人拉着手,像孩子一样地往雪里面跳。

把脸轻轻地埋进深深的雪里面,vicky脸上还有雪,连声叫着冰凉。

我极其向往这个场面。

曾和一个女孩子约好了,如果她在冬天的时候来北方,如果能够下很大的雪,我们也会手拉手,找最干净最纯白最厚积的雪,把脸轻轻地靠上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其实看到那个外婆说她要活到一百岁,都想哭。

捷哥的脸让我想起黄秋生的样子。

唇部的线条很明朗坚硬,让人信任让人依赖。

和小豪真的是不同呐,小豪还是孩子,固执地要求着,无望地对峙,明知道会失去,也不肯好好地让她离开。

年轻时候的爱情极端地用力,感觉让人消耗。

捷哥能够照顾vicky。

那个镜头是很有意思的,好像从摄像头里面窥视一样,vicky按门铃,有人开门,只看到一只手,整个画面都是黑白的,带点凄惨的味道。

然而一到门里色彩又浓烈起来,捷哥的家里面似乎有很老的家具,我看不太清,不过喜欢那样的厚重感。

和捷哥相处,更多的细节。

烟,酒,面条,画面都静静的,虽然人一直走来走去。

捷哥说了一个正常的标准,像他咖啡店里打工的孩子,一个小时八十块,然而内心充实,这就是正常。

心里笑笑,相对来说,vicky的生活也许从不能毕业的那天是折了个弯。

他们之间的对话很平静的,说完一句话,还要停顿一下,或者是沉默,短短几句话,就把捷哥刻得很清楚,他答应宝莉的妈妈每天给宝莉念三次经文,甚至强调是管用的。

终究捷哥要躲避到日本,他给她打电话,让她去。

她穿着捷哥的夹克,香烟和古龙水混合的味道,她吃拉面她看电影她把自己弄得像街上行人的一分子,她没有等到他的电话,也没有再见到他。

至于捷哥去了哪里发生什么事,没有人知道。

我们只是看到她和竹内康兄弟在一起,走在夕张的路上,那一年止于此罢。

有关小豪,有关捷哥,有关十年前的事情,有关某种爱情的气味。

会一直记得那段话,觉得豪豪就像雪人,做爱的时候,太阳一出来就会化掉,非常悲伤的做爱过程。

我想她是知道终究要结束的,甚至是看着雪人慢慢地化掉这样一个过程。

 10 ) 欢愉过后的无尽空虚——献给千禧年代的新新人类7.6/10

Vicky是这部影片当之无愧的女主角 她不是没有过想要安安静静停止这一切的念头 可是身体又在被欲望的热血不得不极速地吞噬 仅有的理智一再地不属于自己。

sex、酗酒、泡吧、寻衅滋事、一根接一根的香烟、ke药…生活就陷在这样的循环里 或者说,此刻的vicky,并没有自己的灵魂。

她还是像一个豪豪的附属品,重蹈覆辙陷入令外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可也许对vicky来说,毕竟次次是“新的痛苦”。

50万的天真赌注和偷来的劳力士表中,荷尔蒙还没有流失够的“爱情”,实则分外畸形的寄生,又演戏一样地互相伤害,是无形的囚牢。

有钱了并不只是挥霍,太年轻,于是把爱当做一种金钱的赠品,越挥霍就越迷惘。

可是,生命中确有例外的瞬间,遇到杰哥后她远行日本。

她明明分外自由,让她从本来被推的太远的浪找回来一点,过度的表层欲望在此刻成了过往困住真实心神的枷锁。

成熟的杰哥给了她真正的爱的启蒙, 也初次启示了她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迷蒙的画面和适时搭配的电子音乐棒极了。

这部戏临场感特别强尤其强。

千禧年代生人的我,因为正面临同样的困境,我感受不太到时代感。

二十余年后看来,现实依旧如此,年轻人是夜生活的主体,不知疲倦地空转着荷尔蒙,然后像太阳下照化的雪人,心灵日趋空虚…但是Vicky的结局还是透出了侯导对新世纪的美好希冀。

一面逃离了年轻的看不见的囚牢,两个并不成熟的人,终究是萍水相逢的过客。

像那次悲伤的do love过程预示的,彼此是终将消逝的过客。

另一面借由一个成熟男人,Vicky得以在异乡重新开始, 不必放任自己随波逐流地无意义下去。

可能这个情节的设计也是代表侯导自己,对于这个新世纪,他知道是仍是朴素扎实的生活智慧,会推着年轻的生命,真正往前走…所以杰哥的失踪并不是偶然,也并不是遗憾。

舒淇真的好美好美,而且特别自然……“这都是她十年前的事了。

那是2001年。

那年夕照,大雪。

”“这都是她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 是2001年,全世界都在迎接21世纪,庆祝千禧年。

”这一幕舒淇在基隆火车站的中山陆桥上频频回头的画面,加上灰暗的蓝色色调及晃动的镜头,让人仿佛身处梦境一般,至今都令人,印象深刻。

《千禧曼波》短评

没有什么剧情,也不算意识流,不喜欢。Vicky到底喜欢豪什么?!如此纠缠,我作为男的都不理解。侯孝贤还是更擅长乡土类电影,这部看得我犯困……

5分钟前
  • 有理想嘅死鹹魚
  • 较差

Vicky 以慢动作奔跑并伴随着一些精美的电子音乐的开场场景令人惊叹。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看起来很无聊,因为似乎没有真实的特定故事(可以预料到曲折)。但故事的缓慢发展描绘了现实生活,并将人们拉入电影的更深处,将城市生活的许多节奏减弱为一个空虚的时间,而不是被动地忍受。让人回想起上个世纪之交时笼罩世界青年的不安。镜头外的声音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 2000 年,当时 Vicky 与 Hao-Hao 断断续续地发生关系。她年轻、可爱、漫无目的。据称为了拍好电影,候导全身心地投入到青年文化中,在当地的迪斯科舞厅闲逛,甚至尝试过摇头丸。

6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推荐

我看懂了,懂他了,他就是,描述一种人的状态,在千禧年这个前后,新世纪到来的前后。他说,我是浮萍,无依无靠随风飘荡,有时候搁浅到这里,有时候搁浅到那里,来来往往行色匆匆,人潮汹涌,在一个人身上有过短暂的搁浅就很好,短暂的搁浅也是现代都市的生存真相。新世纪来了,我无近忧,有远虑。

9分钟前
  • 白卡
  • 力荐

還記得幾年前朋友告訴我看完這部好想去夕張。電影中日本是他們從台灣逃離的庇護所,從臺北的聲色犬馬到被雪覆蓋的安靜小城夕張,但一切都太短暫了,結尾實在是好溫柔。進入千禧年的焦慮,告別上一世紀的鄉愁。0607Colegiales

14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还行

不是给我看的。强忍着,看到一半还是放弃了。有些人外表很美,但却如路人般,和我没有共情。

15分钟前
  • 怀良辰以
  • 较差

#2024金鸡影展# @英皇 银幕上的香烟成为时间的替代,发挥着一如香火的作用——以自身的尺度度量时间的流逝,因此,抽烟的行径不再是运动-影像(或动作、或情态)的表征,再进一步说,不同空间中“抽烟”行为的重叠又散射出不同时间的同一种情绪(或许已然成为一种时代症候)。一幕亲热的画面上不停闪动的光斑就像银幕上的洞,作为观众,企图经此望向这一幕戏剧场景,也试图到达彼岸,但很快,现实主义式的夕张街景图式又给予城市霓虹以否定,带领观众逃离,奔向另一个电影庆典中。

18分钟前
  • 三岛
  • 力荐

在错乱的时间里,回忆自己的爱情故事,“反反复复,像咒语,像催眠,她逃不掉,她又回来了……”占有欲,多疑、纠缠、拉扯…是爱过的证据么?舒淇好美,床戏好有feel……

19分钟前
  • 31st December
  • 推荐

大银幕4K修复完美的视听体验 但剧情却有些无聊单薄 3.5吧。我只想说我真没空陪你们年轻人闹了🚬 #15thBJIFF#

23分钟前
  • 莫吉少糖
  • 还行

在日本山口县的爆音电影节看这部影片,异国他乡,大银幕,大音量,太美好的体验。

28分钟前
  • duiduiduide
  • 力荐

太可乐了 连女主的第一人称叙述都要用“她”来代替“我” 还有包括那些什么夜店蹦迪沟仔吸毒打碟元素 都让我想起小学时候广为流传的非主流青春言情小说我的情节 真有点矫情了(虽然摄影很美 把舒淇拍的那么迷人

30分钟前
  • ekoibaby
  • 较差

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34分钟前
  • 推荐

23-7-4:年轻奶狗变态狂,成熟多金捷哥好。侯导对新千年的展望也好,思考也罢。人嘛,不就这么飘来飘去,基隆,台北,东京,夕张...可惜,Vicky在夕张没有等来幸福的黄手帕,只有漫天大雪。感觉侯导不想表达很多,可能只是想拍出舒淇的美吧~

36分钟前
  • 阿孝咕
  • 还行

2.5。除了舒淇本人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失望,但也能理解,毕竟这完全不是侯孝贤。所有人都在不知所云念台词,循环的剧情只觉得冗余。大量无意义的镜头(甚至没有烘托气氛),很多空镜只起到造型上的作用或者炫一下打光。冲突在哪里?看得瞌睡+没耐心…如果想做一部虚无主义的电影,那纯粹空洞是绝对不行的

41分钟前
  • sputnikrose
  • 较差

4K修复#【+】不喜欢,不喜欢把摄影机长时间放在演员脸上或近景的长镜头。这片如果不是侯孝贤导演舒淇主演又会是怎样?对千禧年的精神捕捉不如片中的电子乐来的实在,这种感觉像是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呢喃核电影一样📽️

43分钟前
  • 发条辰
  • 较差

在一个迷迷糊糊的状态下看了35mm胶片版,只能说这样的状态挺合适的。其实有些看腻了典型异性恋········

46分钟前
  • 爱喝少甜鸳鸯
  • 还行

一整个都站不住脚,千禧一代的迷茫躁动都是有原因的,任何一代的问题都自有它的因由在,但本片只抓住了某种情绪,至于这情绪从何而来却并没有任何联结,那些夜店和迷幻也只是浮光掠影,似乎只是上演两男一女的俗套故事,关于夕张一段又插播导演所熟悉的怀旧,可这感怀放在女主身上又是因何而起的呢?普通,略矫情。

48分钟前
  • 薄荷清柚
  • 还行

在厦门金鸡把唯一一部没看过的侯孝贤看了,可惜已经到了喜欢阳光的年纪,受不了长篇累牍的霓虹灯和酒吧,看完的时候已经天黑了,晚上跟很久没见的清新男孩去吃居酒屋,吃的很撑没有喝醉,没有亲嘴我居然跟他握手然后告别,晚上回到周琦家看Newjeans 年末舞台,啊,so fresh so clean!

52分钟前
  • lullabytown
  • 推荐

8.8;最好的時光 with Anana

54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這部電影裡藏著侯孝賢的創作密碼,但因為是密碼,我就不細說了。

56分钟前
  • 林西拿
  • 力荐

好奇怪的侯孝贤,为何要在极不舒适的区域拍片呢?为何要暴露自己的不适与失控?结合《侯孝贤画像》中有关童年梦想的讲述,猜测这是一次不甘心的挣扎。

59分钟前
  • 炎夏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