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永远是软肋-《婚纱》把我真真切切感动了。
剧情很普通,惯用的韩式催泪弹。
可是抵挡不住的有流泪的冲动,因为是亲情,不能亵渎。
一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有时候爱情可以说它是庸俗说它是虚假,可是亲情不可以。
一本书上看到过全世界妈妈的发音几乎都是一样的。
我想那是因为全世界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清明没有回家,此刻却很想回去。
文/娜娜小姐 妈妈:妈妈想把一切好的都给你,永远陪着你…… 女儿:妈妈深切的爱会永远陪着我,我会好好的…… 题为《婚纱》,讲述的却不是它通常所象征的爱情;同有重疾,却不像其他韩国定影平庸俗套。
韩国又一催泪电影,值得一看。
*原创作者:娜娜小姐。
禁止转载,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读书_电影_旅行_摄影_ 豆瓣:娜娜小姐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细节:少拉明明知道妈妈得了胃癌,却装作不知道,在妈妈呕吐不止的时候,还说:“又吃多了吧。
”为了让在妈妈临终前实现愿望,她努力地学习芭蕾,百般讨好她的同学,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在医院早晨醒来,发现已经离开人世的母亲选择逃避,堵在门口不让医生进去检查,说妈妈累了正在睡觉,不让打扰。
在一番“自欺欺人”后将哭泣崩溃式的爆发出来。
妈妈离开后,有一天,又下起了大雨,我想此刻观众肯定无比心痛,再也没人给她送伞了,没想到,少拉自己带了伞,勇敢地向雨中走去。
看到这些,谁能不感动?
看过之后,不得不佩服主人公少拉饰演者金香气的演技,小小年纪,演技如此纯熟。
我想,或许是她的眼睛打动了我。
再者,影片的故事平铺直叙,简单易懂,似乎没有蕴含太深刻的道理,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看似老掉牙却让大家泪流满面的故事。
故事前后连贯、呼应,电影里有三场下雨的情节,前两个场景都是女儿(晓璐)忘记带伞,第一次妈妈用自己的衣服为小璐遮雨,第二场是妈妈打着伞为晓璐遮雨,两处都体现了只要有妈妈在,晓璐永远是依偎着妈妈,妈妈是她的坚强后盾,不用担心下雨天没有人接她回家,不用担心被雨淋。
第三次是妈妈离开了,晓璐在学校里又一次赶上下雨,但是这次晓璐带了雨伞,自己在雨中坚强面对以后的生活让我们看到,少拉长大了。
大学时候学院的人事主任是爸爸的旧交,那位旧交我叫叔叔,他是大学刚毕业时,在那个全凭经验从事的年代,分到了爸的单位给爸当手下,后来爹撮合了他和手下的另一位同样刚毕业的姑娘好。
后来结婚什么的,因为那时候穷,全是爸帮着忙张罗的。
情分不言而喻。
有了这层关系我也在学校混了不少好处以及受了这些所谓好处的不少委屈。
从小到大,对于我爹的关系我往往是无可奈何不得不受最后又得不偿失,所以一提及爹的朋友我就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层阴影不是一日两日了。
我在一边受着这些其实我自己觉得不需要的照顾的同时,爹总是一遍一遍的提醒我我要为这些照顾所尽的义务。
比如逢年过年回家要提很多特产回学校,比如要多走动走动关系,弄得我疲惫不堪。
其实我也知道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是我爸这么一督促,我就叛逆似的烦了起来。
叔叔的妻子,也就是当年那个同是我爸单位的姑娘,我爸一直赞不绝口,希望我有一个那姑娘般的性格。
叔叔调到学校后,她也随同一起来了学校教英语。
后来我在学校认识阿姨后,也觉得与她相处实在是如沐春风,她性格温柔,和蔼大方,就像一块好蜂蜜一样甜而不腻。
相由心生,长得也是那么好看舒服。
有个刚刚读学前班的女儿,可爱漂亮,机灵的一塌糊涂,又骄横又聪颖。
她也同样很照顾我,因为他们家就在学校里,我偶尔会蹭饭,遇到什么问题也愿意跟她说,她看到我和学校别的男孩子在一起也会跟我谈谈这些事儿,问问我家里的事儿。
后来毕业,我爸一直给我叨叨叨毕业的时候一定要回叔叔家看一趟,因为叔叔平日里很忙,我一直是和阿姨再沟通交流。
我也计划着要回去看一趟。
结果回去领毕业证那天热的要命,全系乱七八糟,我一着急,就把这档子事儿忘到了九霄云外。
再后来是毕业,工作。
教师节那天我分别打了两人的电话,都没接。
然后我发了短信。
叔叔回了,阿姨没有。
我没放在心上。
接着就是前天的活动现场,太乱,忙的不可开交,刚休息一阵,爸突然打来电话。
我看时间是下午四点多点。
我还纳闷我爸怎么这时候给我电话。
结果一接起来他就告诉我,阿姨没了,明天火化。
爸听起来是有些无助,先谴责我,叫你毕业回去看看看看,你没去,这好了吧!
接着就问,你说我现在怎么办呢,我也刚知道,给你叔叔汇点钱吗?
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突然想起来那个无人接听的电话和没有回复的短信。
我先安慰爸说叔叔到这时候才说,肯定是不想你知道。
后来我也忘了我说了什么,爸又督促着让我给叔叔打个电话。
说了几句就挂了。
挂了以后我坐在电梯旁边无人的安全通道楼梯里,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
我突然觉得我们都太自私了。
总想着完善自己的生命,却忘了是不是在只顾自己的时候把别人的生命都计算成了零。
我们活着,没有任何再也不能活下去的危机感。
所以我们总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胡说八道,我们谁都没有真正面临过死亡。
或许有时候我们幻想,如若明天是末日该怎样面对生活,可幻想终究是幻想。
我被卡在电梯里的时候也百感交集,可电梯门开的那一霎那我只能面无表情的走出去。
我承认我矫情且脆弱。
我从来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去世过。
从来没有。
我不知道一个亲近的人几个月前还好好的催你去家里吃饭,你还在抱怨吃什么吃吃的又不开心还非要吃饭没吃过饭阿,结果几个月后告诉你你这辈子也没有机会和她一起吃饭了。
你甚至没来得及告诉她你真的很漂亮很温柔我很喜欢你。
原来一切终止的感觉让人这么害怕。
我觉得自己是不是错了。
要追求所谓的自我,要靠自己,要远离家乡,要一直想着曾经小时候家人给你的伤害,要明白这些根深蒂固只能自己远离慢慢改,可是如若有一天,你因为这些所谓的选择同样付出了不可弥补的代价,你会不会恨自己作精一辈子!
让我们珍惜生命好不好。
可是,珍惜不珍惜,又有个什么样的定义呢。
我们没有去死的权利,所以时间还是一样面无表情的流淌,只能振作后告诉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的都更有意义。
因为时间太临近,所以也是哭着看完了这片子。
好好生活,珍惜生命。
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这不是影评吧,就是心情。
我爱生活。
起初看到题目 以为又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爱情片 看到第十几分钟的时候 我整理了我的思路身患绝症的母亲用仅剩的时间 陪伴 洁癖 性格冷漠的女儿 老套的情节 却赚走了我的眼泪;感动的情节有两处:一妈妈在晓露生日那天 却偏偏要她学习骑一个大她好多的自行车当她一步一步推着孩子向前,而自己却喘着粗气,一步一步慢下来知道跪倒在地二“谁能容忍你这些啊,谁?!
”“妈妈!
妈妈活久一点。
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单车、游戏机这些有什么用,全都不要了,没了给我买这些的妈妈,不要,我不要!
....我就只有妈妈了。
现在就开始想妈妈了....妈妈拜托不要死...” 晓露再得知妈妈“有可能”会死之后 慢慢的懂事 长大,学习芭蕾舞、学习和别人交往、学习自己梳头又让我想起了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如果晓露能够早点、再早点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在生命和生活的延续上,他们慢慢推着我们一步一步成长,前进,但自己却在一步步老去,电影的最后。
又是一样的雨天 晓露惊慌失措的眼神从来都不记得带伞的女孩 这次带上了雨伞 自己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当你出门望向天空的时候 是否是在思念你的妈妈?
成都忽冷忽热的四月天,我坐在昏暗的宿舍里吃着炒河粉看《结婚礼服》,看到一半就开始哭,冷掉的河粉和200抽的心相映抽纸。
坐在宿舍,怕惊动其他人,甚至不敢放肆的哭出声来。
所谓隐忍大概是东方人从小学会表达感情的方式吧,我们做了那么多,却无法告诉我们最亲的人,连我爱你都无法说出口。
一如我们的妈妈,一如我们自己。
最近总是被亲情片弄得泪流成河的。
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的剧情绝对俗套。
假装不知道自己母亲病重,假装若无其事的慢慢学习生活里自己承担更多的东西,自己梳头,自己上学,脸上永远是标准到公式化不让人识破的快乐。
小珞为了母亲的心愿,放下自尊和自己讨厌的人和解,努力补上落下的芭蕾课,让母亲能看见自己的演出。
于是,小珞强颜欢笑的每一个表情都是为这场死神规定好限期的爱不停的付出。
当我们知道每件事带来的快乐都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回忆时,我们都会加倍的用心。
我们都是倔强任性的小孩子。
之前不懂得体谅别人的付出,之后拼命努力,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这期间有多委屈。
只要是他们的心愿我们都会努力,不管自己是否快乐。
一如从小到大母亲从来都没看见过我因为不开心的事情掉眼泪。
哪怕失恋也是忍着忍着回家给她讲今天学校发生好玩的事情。
等到很深的夜色里听见均匀的呼吸声后才会锁起房门,站在阳台上对着外面寂静无声的窗景一个人默默的掉眼泪,连放声大哭都不敢。
我怕我的悲伤让他们流泪,而他们流泪只会让我更加悲伤。
小珞的洁癖让她变成一个孤僻的孩子。
有一个场景是母亲训斥她:谁能容忍这些,谁?
小珞回答:妈妈!
妈妈活久一点。
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单车、游戏机这些有什么用,全都不要了,没了给我买这些的妈妈,不要,我不要!
....我就只有妈妈了。
现在就开始想妈妈了....妈妈拜托不要死...”是不是在有限期的爱里我们才会懂得加倍珍惜和付出。
而没有了身边最亲的人谁又能容忍我们这样那样的不完美。
老妈,等我变成老婆婆之前我们都要在一起,好不好?
除了你在身边,剩下什么都不重要。
-“我自己一个人过。
”-“自己一个人怎么过啊?
你长大以后也要开始社会生活,那就得一起吃饭啊,妈妈不能照顾你到你变老婆婆嘛。
”-“没妈妈的照顾我也能一个人过。
”-“你知道什么叫一个人过吗?
”-“我怎么不知道了。
等不到妈妈我就一个人睡,全都是我一个人做的。
”-“那是因为妈妈一直很忙。
”-“那你就继续忙啊。
你不用伤脑筋。
那跟舅母说就好,比起妈妈,舅母对我更好。
”。。。。
-对不起,变老婆婆前都跟妈妈一起过。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
《结婚礼服》。
原本不是很想看,看到简介上又是癌症什么的,就算在口碑榜我也不怎么想看。
后来三三说她想看,我就下了。
情节很简单,讲单身母亲和小女儿之间的故事。
年轻母亲对女儿总是那么好,宠溺到看不下去。
就像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的好,从来都会觉得厌烦。
妈妈总是会问,谁这么疼你啊,说是谁这么疼你啊。
女儿不讨人喜欢的任性洁癖不带伞不喜欢跳舞等等小脾气,妈妈问,你这样你说你说还有谁能够忍受你?
以后要谁能够忍受你?
如果没有你,谁能够忍受我呢?
很多爱,细微而简单,存在生活的罅隙中。
太常见太习惯以至于发现不了,没有办法带着感恩的心,仿佛这些宠爱从来都不会消失一般。
倘若明白,这些会在未来不确定的某一天里我们而去,无法控制,现在会不会更加珍惜呢?
会不会终于也克制了洁癖,认真的和有矛盾的孩子道歉,让妈妈看到自己的一群朋友。
会不会进入了自己从来就不喜欢的芭蕾舞课堂认真做动作,在胸前戴显眼的花只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
会不会在每一夜像宝贝那样拥着妈妈睡觉就像害怕她随时会离开一样。
会不会学会自己梳头,一笔一划地写了明信片寄到电台让妈妈在最后一个夜晚还能够感动。
有女儿真好。
什么都可以没有,那些单车那些游戏机都可以不要。
就是不能没有妈妈。
可不可以,重新来过。
让我以前懂事地说话懂事地做事情。
为妈妈扮可爱,再穿上妈妈的婚纱。
什么都不要等到失去。
任何感情都一样。
情节很老套,依然很赚眼泪。
哭得稀里哗啦。
脑子里总想起初中的时候妈妈从来不开电视陪我做习题到凌晨。
总想起午间去妈妈车间吃饭聊天打羽毛球。
想到曾经从妈妈的抽屉里偷偷拿纪念币花掉晚上妈妈在床头没有责怪我我却哭个不停。
妈妈说,要是我以后跟你外婆一样不认识你了,你一定要一遍一遍地告诉我。
==========================================如果没有你。
本来是想到3月8日再来看这部电影,正好写影评算是送给妈妈的节日礼物。
不过,还好,还好,提前到今天看完了。
内容如豆瓣评论般是部母女情深的感情片,不过,我观看的情绪不是对自己妈妈的感激,而是……憎恨和悲伤。
我想,我依然会在节日的时候给她电话祝福,不过,这其中纷繁复杂的情绪,自己知道就好了。
欺骗,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撕破脸皮,总是好的。
是吧?
金香奇确实不愧为韩国的“国民宝宝”,我没看过台湾小小彬的表演,那,金香奇确实是我心目中童星的第一位了。
这个小女孩的演技确实很到位,无论是表情肢体,还是情绪表达的丰满程度,甚至连她念台词的感觉都真实到无以复加。
在国内能让我有“不是念台词”感觉的女演员都只有海青一人而已。
宋允儿真是个厉害的女人。
她不再只是“安在旭女友”的代名词。
在曾经如日中天的安在旭都过气的今天,这个女人凭借“宋允儿”三个字在演艺圈大红大紫着。
《on air》里任性刁蛮的女作家形象太丰满深刻了。
在没有代名词的今天,宋允儿已然成为她为自己打造的第一品牌。
老实说《婚纱》的剧情没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但是故事的流畅度和分镜头的把握确实让人赞赏!
两个实力派女人的演技把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和我上一篇说《将爱》得益于导演相比,这片子,得益于演员,毋庸置疑的。
除了两个主演外的配角都是一个个的大腕啊(不过,韩国也就那几个演员……汗……)少拉在放学后遇见下雨,只能电话忙得天翻地覆的妈妈高云。
而这个单亲妈妈火速飞奔到学校接宝贝女儿后抱怨:“以后不能这样耽误我工作了啊。
”可之后缠着女儿要亲吻的动作完全暴露了“抱怨”的假象“撒娇”的本质。
而为了女儿的野营这个婚纱设计师的妈妈熬夜挑战自己并不拿手甚至可以说是糟糕的厨艺——紫菜包饭做得惨不忍赌。
而在遭遇下雨野营泡汤的时候竟然孩子气般选择了开车去海边野营。
其实很难说高云是个怎样的妈妈。
她会因为以为女儿喜欢芭蕾就给她报班去培训,但每次只送女儿到学校门口而不知道从报名起女儿就一节课没上过;她会因为女儿说想要游戏机就把市场上能买到的所有游戏机统统买回家然后陪女儿一起玩,再因为女儿无心的一句“你不觉得电视很奇怪?
”就在第二天换成大大的新电视;然后在面对“你喜欢游戏机还是喜欢妈妈?
”“游戏机。
”的时候难过不已;她会生气自己不会厨艺没有时间陪女儿自责不已却又在女儿说出事实的时候难过到大哭……少拉是个“独立”的孩子,一如她自己所说,她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做作业,一个人睡觉。
可这独立只是假象吧?
否则也不会坚持要每天妈妈给自己梳头了才去上学。
一个能独立处理上面事的孩子,“梳头”只是一个借口。
少拉的懂事程度到连撒娇都让人心疼。
“什么?
你要把我逼疯吗?
到底谁能忍受你?
忍受你到这种地步?
”“妈妈你啊。
”对比剧末“我宁愿代替妈妈成为生病的那个人。
我会做饭洗衣梳头,只要妈妈永远在我身边……”那段台词相比。
上面那段对话来得那么直指人心的刺痛……一个忙碌又自责的母亲,为女儿做完自己最大努力做到的一切;一个懂事又撒娇的女儿,为母亲做好自己最大能力做到的所有。
还能怎样呢?
这,就够了。
少拉最终穿上了母亲为自己设计并亲手缝制了婚纱,到达自己的幸福……除了上面提及的台词外,母女一起跳舞、洗澡和梳头的片段彻底的击垮我最脆弱的那根神经……我想起谭木匠的一个广告策划案,就是妈妈为出家的女儿梳头。
古典的衣着和铜镜里映出女儿和母亲纷杂的情绪……我已经记不得最后一次和妈妈洗澡和梳头的时间是多久了,最后一次共眠?
也是残缺的记忆。
我还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下雨,所有班级的同学都回家了,我望着校门上大大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四个红字不知所措的发呆……如果那天妈妈没有因为休假在家看电视也不至于让我今天想起都哀伤不已吧:“相比我,她更在乎电视剧而已。
”我还记得我妈第一次撒谎,导致老爹对我劈头盖脸一顿骂的时候。
6、7岁的我竟然没有任何的悲伤或者难过,只是冷是一脸冷静和不屑的看着她说到:“你真无耻。
”然后就被我爸一巴掌给扇过来。
不过老妈慌张和惊恐的眼神倒是看得我很有快感。
我还记得我妈因为100多块钱用晾衣架把我抽得整个胳膊和腿全是血印子的时候,厚厚的蓝色牛仔裙渗出的血迹成为斑驳的黑色,显得裙子脏脏的……脸上的手指印也让我在一周内不得不面对全校师生的质疑而不得不压抑的保持沉默……我还记得老爸声嘶力竭的在耳边咆哮:“你知道为了你学琴老子花了多少钱?
”我冷漠的回应:“关我什么事?
”之后招来他神经病似地歇斯底里……我还记得老爸一脚踹过来之后还恶狠狠的表达没发泄完的情绪和“悲天悯人的善德”:“你要是个男生……我怕再踢你就死了。
”我还记得老爸大年三十把我锁在房间拉琴之前推搡我到铁门外:“你给我滚出去!
就当我没生过你!
”我还记得刚回国老爸对我的衣着、言语、习惯都通通的看不惯,在家用饮水机喝矿泉水也会被狠批,在国外穿过的衣服被通通的扔掉……连袜套也被扯下来从窗户扔出去……我还记得小时候被骂只能乖乖的承受,不还嘴不发火只能受气,还被骂:“说不得你?
我还说不得你了是吧?
一说就哭!
”到长大后他骂什么我顶什么,吵得整栋楼都听得见邻居来劝架;再到后来以我离家出走来平息……念大学前就是过的这样的日子……可笑的是,每次都是两个大人歇斯底里,我在旁边冷静得简直不是人的情绪……这也是我现在对待很多事情时的态度吧?
basker曾经在泊星地把我逼到死角:“我问你,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死完了,你怎么办?
”“能怎么办?
活下去呗。
”“恩,我要你,即使一个人,也要活下去。
”这话到现在想起来依然很给力。
不过有点心酸和难过罢了。
我在老老实实的看你推荐的海灵格《家排》,我要从过去里的阴影里走出来,我要彻底摆脱那两个人带来的教育和所有成为独立的成熟的个体。
不是我想,是必须,没得选。
昨天你说给女儿买ipad的时候我随口感慨:“为什么我不是你女儿呢?
”被多多听到了,她一声叹息。
谁对你最好?
妈妈谁最爱你?
妈妈一个女孩,一个女人.这是一场没有爱情的电影,却是一场满满都是爱的电影.女儿是上帝赐给妈妈的礼物,那妈妈呢?
妈妈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吗?
不是!
妈妈只是上帝借给我们的礼物。
总有一天,上帝会毫不留情地把这个礼物从我们手中夺走!
我们大叫,我们恸哭,甚至破口大骂上帝。
可是这都没有用,没有用,因为这根本不能动摇上帝收回这人间最最珍贵礼物的决心。
当有一天,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成为没有礼物的孩子,我们只能像晓璐那样,安静地抽出包中的伞,坚强的为自己撑开,然后消失在茫茫的雨中....
早就对故事狗血、画面唯美到像广告片的韩式纯美电影无感了。
这个“蓝色生死恋”的变种N次方,实在是韩国电影产业最知名,然而又最让人审美疲劳的分支。
不过今年这部《婚纱》呼声甚高,也有一堆网友留言说把眼睛哭肿了。
在好奇心驱使下,也想把它与同是讲述亲情为主线的《岁月神偷》做一番比较,因此看了一遍。
比起看一次流泪一次的《岁月神偷》,催泪点更密集的《婚纱》看完,我居然只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还是那些事,还是美轮美奂,连发病呕个吐也看起来赏心悦目。
样板间一般的家居装饰,广告一般的笑容。
小女孩的饰演者演技也太好了吧,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以至于她如果突然举起一罐奶粉介绍口感,我大概也不会太惊愕。
事实上她那张小胖脸,也蛮适合做儿童模特。
但拜托,好歹这是一部电影,有点自然生活气息好不好。
从观看的第一反应上,我就是不太入戏。
我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电影的布景吸引过去,那些窗帘、食物,还有那些漂亮的婚纱。
早有人总结,韩剧有三宝:癌症、车祸、治不好。
《婚纱》继承并发扬了“韩剧三宝”,只不过故事讲的是亲情不是爱情,这也算打中了一些观众的死穴,否则流泪指数大概要大大下降。
毕竟韩剧中泛滥到恶俗的爱情悲剧,早就被观众一再玩味。
另一项优点,是电影在细节上亦有稍作收敛,比如剧中女主角的大哥听到绝症消息,半路上停车,在车旁低声哀嚎。
画面是个中景,一个耸动的肩膀和画外音低低的抽泣。
没有给一滴清泪来个360度大特写,总算对东方美学中“哀而不伤”的认识有了升华。
《婚纱》的催泪点大多集中在一处,就是即将离世的母亲对女儿的不舍,女儿的懂事和对母亲的依恋。
导演在这两点上进行了不依不饶、重复又重复的渲染。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提到了体育男对芭蕾女的情窦初开,还有兄弟姐妹间的亲情,但都是些老配菜,并没有提供更新的东西。
我很欣赏这段话:催泪是有段位的。
低级的,是跪在你面前,杂耍般地向你展示人间所有的惨事,用同情心来要挟你的泪水。
《婚纱》和《岁月神偷》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
后者的生活质感和肌理,所唤醒和包容的意识,早就不是简单的电影产品中的“催泪弹”可以涵盖的了。
和《弱点》给我的感受一样,看这样缓慢冗长要死不活的韩式温情家庭片,和烂片一样浪费时间。
没有什么感觉···都忘了演什么了,才去年看的
裹脚布,把观众熏出了眼泪。
癌症,催泪韩剧,新鲜感无,还是飙泪了。~囧 李俊基侄女的形象太强大啦!
看了两次,都无法把电影看完,没有吸引力
很俗的故事 2.5星 不能多了 看哭了的 我只能说 泪点真是 ……
很感人,韩国演员真的很敬业,都奔着演技派发展,值得国产的"明星大腕儿"们学学!
推。
好想妈妈,哎。。。。以后我也要有个贴心宝贝女儿。
几乎哭得抽了过去。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套路很旧,就是妈妈罹患绝症,用最后的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得知却不说破,努力地与母亲相守最后的时光。但是小女孩演得很好,很多小细节都表现得很好,不得不说亮点全在小女孩身上。
喜欢小北鼻,其它的过于俗套,无感。。。
典型韩国夸张矫情做作催泪片!剧情模式换一换吧!
我没觉得它不好,我只是被绝症给腻歪死了,那么丁点大的宝宝就成熟成那样我也不能接受。小朋友是用来催泪的
你妹的,能不能再狗血一点啊!不得绝症你会死啊!!!
一点不喜欢这种煽情片。
韩国制造,绝症是王道!
……
心疼那些不得不过早成熟的孩子。。。。
果然这种类型的电影不适合我、完全戳不中泪点、但被小女孩的神演技深深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