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 没有第二部确实蛮遗憾的但我觉得不需要了(因为大概率能推断出很多人都是被她操控的受害者罢了)jean十足的控制魔 她能看到身边人如何控制以及被控制 然后拿这种手段控制不同的人。
厉害之处就在于她从头到尾哪怕需要嗑药都没有向任何一个人完全坦白 除了自己。
原本冲着les剧去看的 后来发现她俩的周旋像大控制魔和小控制魔的对峙。
如果你正处于适婚年龄,或者有准备谈婚论嫁的对象,但又非常向往纯粹的自由,担心婚姻会束缚你的人生。
如果你在既往的情感模式里,总是精神高度紧张,缺乏安全感,从而对伴侣具有极强的控制欲,不能忍受感情的任何瑕疵。
如果你正处于一段婚姻里,甚至有了孩子这种甜蜜的“负担”,但突然遇到自己的灵魂伴侣,你很明确你爱上了别人,却也怕伤害自己的婚姻。
如果你和原生家庭有种种难以调和的矛盾,或者你的父母习惯性以控制的方式对待你,让你本能的抗拒和他们的接触,只想逃避他们哪怕是出于好意的关切。
如果你是一个极度自我的人,你特别爱自己,这个世界上你最在意自己;因此爱上别人会让你潜意识感到恐慌,因为你怕自己因此失控;你不敢真正投入于一段感情,因为你太怕失去。
(很多时候,也许你自己甚至没有认识到这些。
)如果你正面临以上这些情况,借由八月份水瓶-狮子轴线日月食的激发,关于自我,关于自由,关于婚姻和家庭,关于对生活的掌控,关于人生突如其来的变动,也许你应该看看这部新剧:《吉普赛人》这部剧目前在豆瓣评分高达8.2分,剧情介绍很简单,主要讲述了娜奥米·沃茨扮演的心理医生Jean和她的病人之间展开的一系列危险的亲密关系。
对于娜奥米,如果你没有印象,那么我可以提醒你,她曾经出演过烧脑神作《穆赫兰道》,以及一系列著作,在豆瓣是被封为女神的存在。
而这部剧的剧名,确实容易让人心生疑义,没有太强的吸引力。
但事实上,“吉普赛人”实则象征着内心漂泊抑或自由。
我记得我开始看这部剧恰好是在7月下旬狮子座新月的那一天,看完一集就顿时让我有被击中的感觉。
新月所象征的新的认知、感受、态度、想法,甚至是体验感,似乎倾泄而出,由一部剧彻底激发了我很多思考,甚至是直击人心的鞭笞与顿悟。
这里简单讲几点:1、界限与分寸感电影中,Jean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受困于手里的几例个案迟迟没有进展的挫败感,直至跨越心理咨询的伦理界限,慢慢进入个案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干涉个案的选择。
这是关于界限的其中一条支线。
而另一个角度的支线则让我更有感触,更易产生共情。
剧中个案对咨询师的依赖,尤其某个做亲子咨询的妇人,下意识表现出的颐指气使的气场,并极力要和Jean做朋友的越界的态度,让我从始至终深感不适。
这种代入感,也许对于敏感体质的咨询师来说,更易感同身受,但也深感折磨。
2、婚姻和自由尤其在中国社会,传统思想终究压制着大多年轻人的选择。
很多人可能想全然随心而过,想要极致的自由,但也需要扮演外人看来“正常”的社会角色。
如果你天生骨子里流淌着自由的血液,那么循规蹈矩的婚姻生活恐怕将是你面临的极大的考验。
抑或,你可能需要花很多精力在茫然和空虚中自我挣扎,如同我很多个案婚后的日常状态。
虽然我在之前的文稿里一再提及,要顺应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要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但是,现实里又有多少人能有条件毫无顾虑的做自己呢。
婚姻和自由,你更想要什么?
这是这部剧里,最发人深思的地方。
3、灵魂伴侣很多人在择偶的时候都想要找所谓灵魂伴侣,灵魂高度契合,仿佛另一个自己的人。
你在对方身上仿佛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抑或觉得对方活出了你原本想要的样子。
那么,你爱的究竟是他,还是你自己呢?
这是一个思考。
4、强势的父母过于强势和控制欲的父母,以爱之名的保护,大多情况下都会让子女感到压抑和束缚。
除了会导致子女成年以后,下意识逃避父母的过度干涉,往往也会影响子女的性格、择偶和情感模式。
过于追求自由,但又潜意识会被掌控关系吸引。
这是一种很无力的自我分裂的矛盾状态,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在自我觉察中慢慢与自己和解,甚至与父母和解。
这必然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我想很多经历着原生家庭课题的人应该也深有体会。
总之,这应该是今年最让我触动的一部剧。
以及,如果你带着自己的困惑和迷茫去旁观剧中人物的选择和境遇,也许你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深思和警醒。
节奏慢,但是叙事环环相扣,很上头。
之前看穆赫兰道被创到,再看到这个演员的作品,从一开始就代入了女主视角,很同情她的另一个自我Diane(两部的角色同名!
)。
这部剧最打动我的一点在于女主的执念。
她尝试迁就身边所有人、尝试帮她人弥补所有的缺憾,不惜模糊职业和个人的边界,让自己也深陷其中。
有人可能会说她做那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但是我觉得女主的初心是多么纯真,她希望每段感情都可以有美满的结局,她相信人可以被治愈。
然而她周遭有太多条条框框了,她开始撒谎,然后又不得不圆谎。
看到她陪伴和照顾Alison的片段真的好温暖。
女主也算一种superhero, 白天做咨询师,下班之后还要伪装成另一个人去给需要的人“穿针引线”,暗中帮助他人缓和亲密关系。
(插一句,女主遇到Alison那种情况,应该立刻帮她找当地的shelter办入住。
这样既可以解决住宿问题、远离前男友还可以戒du, 而不应该提出来让她住进自己的秘密公寓房间我服了女主了。
)女主的背景故事始终是个谜。
她当年和Melissa之间的关系,造就了今天的她。
从一开始的越界、狂热追求,后来的两面派言行,再到最后的关系破裂、让他人顶罪——女主使用着同样的套路,让对方无比挂念自己,同时确保自己可以随时全身而退。
Jean需要保留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在里面存放往年的录音磁带。
她时不时要进去住一阵子,畅想一番,用Diane的人设来弥补自己向来的遗憾。
异性婚姻让人窒息,和那些家庭主妇打交道时,她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她想要逃离,但空有幻想,没有胆量。
她去咖啡店和年轻的女人搭讪。
她借Diane的身份和她交往。
但她没有勇气真正和她私奔。
女儿对性向还有自我表达的探索trigger到了女主。
女主决定帮女儿剪短头发,女儿抱着她说感谢。
然而女主从来不会像这样包容自己。
女主和女儿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微妙。
主创没有对jean的教育模式加以审视。
校方怀疑女儿是女同,同学妈妈在背后议论女儿,也连带议论女主。
得知女儿亲了女同学,发觉女儿反叛的个性,女主内向并不平静,但她选择宽容甚至支持女儿的自我表达。
其实这部剧,很多角色都像女主的影子、都反映了她的内心。
女主在婚姻中长期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无疑会渗透到她和女儿的互动当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女儿对两性关系的认知,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女儿反叛性格的形成。
这种母女之间的情感传递是非常可悲的。
母亲最纯真的渴望和最缥缈的愿望,被女儿察觉了。
女儿长大之后也许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母亲将永远固步自封。
下面是几张自己做的台词截图,我没想到这部剧会让我疯狂截图。
一部分因为台词,一部分因为闹米阿姨。
在她身上,岁月无痕,因为是骨相美人,她的脸上只是增添了几道皱纹,在柔光镜头下,仿佛还是当年在《穆赫兰道》《金刚》里的金发碧眼美人。
说到金发碧眼,再加送一张眼里有碧海蓝天的皂片,话说,就算闹米阿姨有了皱纹,还是美。
朋友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多莉so sweet
我觉得外网的翻译更好——《越界》
计划和当下都要看到这里出现了水晶球,不仅让我想起前几天MONO的下午茶,还有叔叔的改编版
其实自从看了《哈利·波特》,我看到水晶球都会想起哈利波波还有占卜
两个人都有错别字,将就看吧
还好我很清醒
说得倒好听,然而你自己却一直在追求冒险的关系
我相信你是真的爱,但是除此之外,你还想要更多
哈哈哈哈哈哈哈正解
眼里有星辰大海
柔光、圣光
安静美好+1
安静美好+2
First Blood 侧脸杀
Double Kill 歪头杀
Triple Kill 微笑杀 为了留下这抹微笑,我倒退了好多次再加送一张短评截图,懒惰如我,不想再打字了
再看一下我选的标签,嘻嘻嘻,闹米阿姨撩妹,年龄差20多岁,毫无违和感,厉害了老阿姨
再加几张光影很棒的皂片,腐女如我,第一次觉得女女很美,啧啧啧
灯光很棒啊很喜欢+1
光影很棒啊很喜欢+2还有一些我觉得画面很美的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但是我们先不回家,去浪啊
很喜欢这个镜头+1 背光
很喜欢这个镜头+2
艾米丽很美啊,当了炮灰很可惜
这个镜头很美很棒棒啊,助理爱丽丝是喜欢迈克尔的,迈克尔一直在克制,但某些方面他也是越界的,他没有阻止他们之间那种互相欣赏的情愫持续蔓延开
这图也是费了一番功夫才截成功的只会说很美很棒,我自己都快听吐了,哭了,我要去读书了,没文化真伤心
魅力阿姨的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看似万事顺利的生活,其实处处隐藏着不如意,控制狂老阿姨控制不了无聊的精英社区社交圈,控制不了女儿的性别认同障碍,控制不了没有成就感的工作,控制不了怎么也治不好的病人。
小老虎的出现,让老阿姨恍若遇到了年轻的自己,不羁自由且充满活力和自信。
于是老控制狂开始和小控制狂过招角力,为我们呈现了性张力爆炸的表演。
后来,老阿姨赢了(表面上看是这样),但是,真的赢了吗?
本剧naomi的角色有两个名字,真的那个叫Jean,假的那个叫Diane,或者说,困于凡尘琐事安稳中产生活的那个叫Jean,超脱潇洒性感不羁那个叫Diane,Jean选择了甘于被控制的Mike作为生活伴侣,Diane就需要一个棋逢对手的小老虎当玩伴。
最后那个眼神就表明,小老虎可不是吃素的,女人你成功引起本老虎的注意了,这只是第一局而已,别急。
当然,本剧本来就只打算拍一季,属于叫做警示剧,即便两个控制狂会继续过招下去我们也只能脑补了。
ps:1、naomi在穆赫兰道里的角色也有两个名字,假的叫贝蒂,真的叫Diana,本剧里的Diane也算是致敬(演穆赫兰道时候naomi正是青春好时候)。
2、剧中女儿的情况naomi身边也有实际例子(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看看二公子的仙女气质盛世美颜)。
3、naomi两个儿子的爹,金刚狼里剑齿虎的扮演者Liev Schreiber是屈指可数的本拉拉觉得性感的老爷们儿,配得上naomi(个人觉得剑齿虎同志的性感跟小老虎的性感有点像,都充满野性的生命力)。
一、关于『达洛维夫人』达洛维夫人: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44135/全剧开始七分钟左右就出现了一个名牌:
第一遍其实我也没有注意这个镜头,也许只是展现女主角的头衔和其对应的工作。
然而,Jean的这个姓:Holloway,却在而后的剧情中出现了不止一次,比如:
而且这种强调姓氏的台词非常的奇怪,因为没有外人这样叫过他们,而这句话,改成任意其他的表达没有任何不妥。
鉴于这部剧的精良制作,我相信导演一直强调这个姓氏是有意义的,特别是Sidney这个名字出现后。
Sidney最初是从Jean的病人Tom嘴里说出来的,与Jean的名牌出现相隔不到两分钟:
相较于『达洛维夫人』中的Sally,Sidney正好在读音中多了一个"D",而正好对应于Holloway中缺失的那个"D"。
那么,剧中出现的Jean的第一个病人名字是Claire(Clarissa Dalloway),难道只是另一个巧合?
不过,关于名字也就到此为止了,至少我没发现有其他的巧合,也许导演的致敬也到此为止了吧。
另外,书中Clarissa对Sally的描述:It was an extraordinary beauty of the kind she most admired, dark, large-eyed, with that quality which, since she hadn't got it herself, she always envied-a sort of abandonment, as if she could say anything, do anything; a quality much commoner in foreigners than in Englishwomen.直接套到剧中Jean对Sidney的感觉,是不是感觉无缝对接?
PS:还有Jean给女儿举办的birthday party,难道不是Mrs. Dalloway的贯穿整本书的party的翻版?
二、关于剧情『Gypsy』的本质其实和『达洛维夫人』完全一致,只不过少了许多书中的『如梦般的呓语』,更加现实,也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两部作品都是女性为主角,讲述她们虽然表面丰衣足食、生活幸福,实际上内心强烈的不满足,她们渴望更多,而这种渴望却无法得到满足,要么是因为不可实现性,要么是代价太大。
剧中的Jean,虽然已经四十多了,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意气风发,而她的丈夫,相信也是她当年做的最好的选择,他们还有激情,但已经在慢慢的消释,再多的role-play都没办法逆转。
从某个角度来说,Jean还没有『长大』,就如同青年时候的我们,希望自己是超级英雄,天天活在打打杀杀中,觉得那种『不清楚能不能看见明天的太阳』的状态才最酷。
Jean潜意识里,非常喜欢这种危险的感觉,和丈夫role-play也是,私下去见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也是,甚至出轨;其实都是为了找寻那慢慢消逝的激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作";而同时,她又被这种双重生活所折磨,疲累不堪。
三、关于画面剧中有很多通过画面做到的隐喻,比如Jean第一次见到问题少女:
通过镜头的转动,正好在同一个位置,反射出了Jean自己的影子:
暗示Jean和她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一种人:pathological liar(病态撒谎者)。
另外,隐喻Jean的生活双重性的:
画面两边的镜头焦距显然不一样,如果说这个女孩代表Jean出轨的那一面的话,这其实就代表了Jean自己生活的割裂。
更明显的:
一个是现实,一个是虚妄。
而且她几乎每次去见Sidney,画面都会有很糊的感觉,增加不真实感:
PS: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部剧真的非常细腻和克制,打算过段时间二刷。
不过,现在看来,这剧真的很冷门啊,到目前为止评价也不过3000+,虽然比起Mrs. Dalloway的书评300+已经很多了。
PPS:喜欢这部剧的,推荐大家去看Mrs. Dalloway和电影《时时刻刻》,内核都是相似的。
有人看再更吧...
在我看来,此剧无论取名《Gypsy》or中文《越界》都挺不错的。
女主正是因为有着吉普赛式灵魂才会不断越界。
全剧两大明显主线:作为therapist的Jean和作为journalist的Diane。
一条隐晦的线:boundaries。
最早出现在E1中为Claire诊疗所写的记录中,而Jean在写这个词时有个小停顿,正说明她对此的深层含义是抗拒的,有意思的是其上方和右边都有这个词的出现。
其后多次出现在与同事的交谈讨论中,同时也会发现Jean对此词的那么小点“难以启齿”,这条隐晦的线才慢慢明了。
而三条主线中又穿插了很多支线,最精彩的莫过于Diane×Sidney。
通过Jean's mom与Jean的对话,可以得知Jean是接受同性的。
那为什么选择了作为异性的Michael? E1里Jean说“每次脑子抽风,隔天就要和你分次手。
有时候会怀念那种感觉”,和存在于交谈和照片中的Michael前女友catherine等都是线索。
她很享受“脑子抽风”的感觉,又不得不为了干掉情敌而选择结婚。
她的任何行为都是控制他人的一种方式,无论在界内或界外。
而在这场婚姻中,她明白自己不太可能settle down ,而她就需要丈夫settle down,其丈夫也甘愿被其掌控(具体情节见E7),所以才会人们口中所谓的“模范夫妻”。
而结婚后第一次“越界”是与她的咨询者Melissa产生了界外关系,当局面没法控制时又使用极端方式让Melissa家人来控制她。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即使是闹米的脸,我也想抽Jean两巴掌,左脸右脸各一巴掌,我加了钢化膜的手机屏幕和我如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粉丝滤镜都没发挡住这股冲天的婊气。
无论Jean or Diane,都一再越过家庭职业的道德界限。
或许有人会为其辩解,越过职业道德界限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咨询者从而达到他们的咨询目的。
可别忘了“控制他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应该做的是控制自己。
正如古语所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好了,我也不知道我写了一些什么(ಥ_ಥ)。
以上均为鄙人拙见,欢迎加入讨论。
ps:E7中,Michael和他的秘书谈起他的婚姻时的对话居然把我看哭了。
还有我真的不想我真的不想把那些去心理咨询的人称之为“病人”。
操控型人格是一种人格障碍,极度自私,不守社会规则,会通过撒谎,诱惑,假装无辜等各种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Jean就是很典型的操控型人格,明目张胆地违反治疗师职业守则,违反婚姻规则,把Michael和几个病人玩得团团转。
操控型人格糟蹋别人的生命,同时还要维持自己的高大上形象(通过假装无辜,诋毁猎物等等手段)。
剧中最惨的一个猎物,就是Mellissa了。
明明把人家害的进了精神病院,通过各种手段让全世界认为是Mellissa精神有问题,而Jean是形象光明的受害者。
明明从未去看过她,但是在在剧尾需要利用她的时候,Jean寥寥几句还能赢回Mellissa的信任。
没错,操控型人格就是这么戏精。
不要以为操控型人格只在电影里出现,这种人其实很常见。
职场上那些两面三刀的甩锅侠,见鬼说鬼话的戏精行为,都叫做manipulative。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manipulate其他人,但是正常人演一段要停一下的,毕竟累啊!
谁一天八小时无缝伪装成Diane是吧。
但就是有那么一小撮戏精停不下来,能够从头演到位的,绝对是操控型人格无疑了。
在中国,这群人被称为情商高,有眼力价儿,在职场中前途无量。
在西方,大家崇尚自由意志,对触犯个人边界的人比较敏感,同时法律制度完善,这类人有一部分会受到惩罚。
当然,咱们正常人对抗操控型人格的前景不太乐观。
越善良的人越容易被耍。
下面我从操控型人格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Jean的各种行为。
绝对不屈服于社会准则,操控型人格唯我独尊,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应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而且道德规则应该服务于自己。
Jean不仅无视婚姻的忠诚守则,还无视心理医生的职业守则,带病人到外面晃,私下接触病人的亲友,甚至和病人发生关系。
其实每一个病人都是她满足自己病态心理的猎物。
善于用各种手段隐藏自己的攻击意图。
Jean总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幌子,逼病人做各种事情。
Jean在热恋时操控Sam放弃Sidney;在自己想撇开Sidney的时候又操控Sam去复合。
就像犯罪心理学一样,知道犯罪动机,就能够轻松找到嫌疑人;而找不到动机,破案难度则非常大。
所以说走在路上突然被人给杀了之类的陌生人犯案,比熟人作案要难搞很多。
撒谎。
Jean的撒谎套路简直是艺术水平。
基本上她说得出口的都是谎言,甚至能编出Diane的一套故事。
即使是在Michael的逼问下,她也只说了一部分真话,而隐藏了许多关键信息。
其实真话只说一半,也是撒谎。
否认,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
在老板与她对质,怀疑她是否故意多次违反职业守则时,她也能轻而易举的化解老板的怀疑。
这种拒绝认错的行为,是她继续害人的通行证。
合理化自己的攻击行为。
病人里面的老太太和Sam都在侵犯界限后与Jean争吵过,但她总是能在事后找到解释,继续操控他们。
激发猎物的负罪感。
Jean在刚接触Sidney时总说Sidney精于诱惑别人,搞砸别人的生活。
使自己看上去比Sidney具有更多的良知,让Sidney处于服从的地位。
其实本来就是Jean先诱惑Sidney的,而且她自己总是搞砸所有人的生活。
诋毁受害者。
在Michael责怪她在生日宴会上的暴脾气时,她调转话题说Michael对助理有意思。
即使Michael的指责非常站得住脚,Jean都能马上把自己放到受害者位置上博取同情。
扮演仆人——打着为崇高事业服务的幌子,掩饰自私自利的目的。
假装在为病人的利益努力工作,实际上掩饰了自己的野心、对权力的渴望和对统治地位的追求。
熟练地找到替罪羊。
Jean的越界逼得Mellissa烧了自己的房子,还被关进精神病院了,结果所有人都觉得是Mellissa性格有问题,造成了这个悲剧。
剧尾警探搜查公寓的时候,Jean故意留下了一副老妈的照片,而且公寓的租金都是老妈付的,预测Alison事件的替罪羊就是她老妈了。
最有深意的就是剧末针对霸凌的演讲了,怎么看都是Jean为自己一系列错误行为找的借口。
大意是说霸凌来源于施暴者内心的不安全感,施暴者本身也是受害者,他们施暴不是为了掌控别人,而是在试着掌握自己。
厉害!
在这么高大上的场合,Jean以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心理学家身份把自己洗得白白的。
完了还对Sidney露出一个超级诡异的微笑,看来是已经布好局了。
其实上面的一系列行为(撒谎,否认错误行为,合理化,激发猎物负罪感,诋毁受害者等到),要么是为了继续操控他人,要么是为了隐藏攻击动机迷惑猎物,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为之。
当然操控型人格还有其他很多恶劣的行为没有在本剧进行细致的刻画,期待下一季。
Some of you already know that I'm 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ist, and so I've been asked tonight to speak about how to prevent bullying in schools. But it's really not that simple. So I don't want to rattle off statistics here. I want to address the root causes of bullying, and talk about what motivates that behavior. It often comes from a deep-seated lack of stability. A ground that was never really solid. And yet, unsurprisingly, those who've been bullied are more than likely going to become bullies themselves. They want to inflict pain on others, mostly 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feel the pain. Perhaps they try to distract you through intimidation or lies, so you don't see their truth, their guilt, their own shame. It's deeply embedded from their history, their experiences, even their upbringing. And lastly, there's the ones who want power, because they just don't want to feel powerless any longer. They need a outlet. To really have power, one must have it over something or someone. But it's never really about that person, that situation. Those people who truly desire power, are actually only trying to control one thing, themselves.
古朴赛人是什么人呢。。。
It's just not my type.
中产•绝望主妇
继穆赫兰道,16年后,娜奥米沃茨再次演了回黛安,以及再次演了回姬佬。
我承认我是奔闹米阿姨看的
被砍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女主太美了,可看惯了女二这种小年轻,不觉得可爱,虚有其表,外强中干。
太拖沓
节奏略慢,全程越界,结尾留下天坑,以及阿姨太撩了!
talking about self-destruction... empathize with every part of it and be afraid of losing control in the meantime... it was breathtaking
“澳洲姬片三姐妹,妮可,闹米,凯特”哈哈哈
7.5 / 越界小游戏,我爱她们每一吻
女主满足了我对心理咨询师的性幻想,破灭了我对这个职业的幻想 sigh 另外 漂亮的阿姨是老虎 见到了千万要躲开
your gypsy,your diane. naomi watts在穆赫蘭道演員夢碎失意後終於變身家庭主婦展開滿口謊言報復之路
打了很长结果手机一卡没了,索性不写了。作为未来的心理咨询师,本片中这个毫无任何职业伦理的咨询师让我太生气了。但是作为观察一个人类的样本,很有意思。我跟发财说,大家都喜欢看有钱人受苦的剧,因为看穷人受苦,那就是现实生活了,而看剧一般是为了忘记现实。
不是很懂阿姨。。
看似有些高深
目前再来看这部一季被砍的剧,除了感叹被砍是活活荒废娜奥米沃茨的演技,就只有感叹,心理医生不好做,越是亲密的人越是不了解自己,医人者难以自医也。
家庭危机,外遇,难得半集弃~
生活在谎言里的女人。习惯了用谎言武装自己,操纵别人。 娜奥米·沃茨的颜很神奇,在柔和的光线里,身材气质样貌就是个三十多岁的美人。一旦光线清晰,皮肤就暴露了真实年龄,法令纹颈纹眼纹脖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