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星吧,小成本,小制作,小场景的聊天谈话大电影,其实核心部分的天文、信息、宏观、微观世界讨论是很不错的,有一定深度,但只占了一半时间。
另一半时间则是这几个人的闲篇废话,或许暗有所指,但大部分人会觉得很没有意思。
相当于一半科学纪录片探讨,一半废话连篇,夹杂个人的政治感悟,人生理想,未来期望等等。
或许是科学家现在也不甘寂寞了,拍电影演一把过瘾,借机表达自己。
我觉得大概率不会,甚至想上微博热搜都有点儿难度。
譬如上一年美军被迫承认的战机拍摄到的不明飞行物录像,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件事?
热度还不如某猪的多人运动。
现实里早就有各种迹象表明外星人的确存在,而且早就来到地球,甚至就匿藏在我们身边,但大部分人都宁愿选择性失忆,欺骗自己看到的都是假的。
现在一说到外星人,都会觉得你发神经,“你阴谋论看多了吧”,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外星人是可以跟奥特曼和哥斯拉划等号的虚构角色,有图有真相的明星绯闻才是真实发生。
其实人家早就告诉你他们已经来到了,只是你不想承认而已。
电影精彩在森林里面布置天线的场景,真像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自己拿电筒在明处,未知生物在暗处,各种叫声,吓得科学家心惊肉跳的。
不知道导演是否看过三体,故意穿插一段在漆黑森林里摸索的剧情,纯属个人猜测,哈哈哈。
就电影还是不错的,一开始平淡无奇,中间紧张刺激,最后宏大壮观。
电影有起有落,穿插的慢叙事情节比较符合现实。
喜欢科幻的小伙伴不能错过。
很久没有看见这类电影了,最近看的类似电影应该是《时间陷阱》
我居然看三个男演员在一台车里面对话看了快两个小时,Jesus Christ !
好吧,我再稍稍入戏一点。
这讲的是两个天文学家和一个工程师发现外星文明的事情。
我还以为剧情是一开始他们以为发现了外星文明,后来发现原来是地球上隐藏的文明。
结果不是!
就是这么“硬核”!
我想起高中时候有一次,跟一个爱好天文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他跟我大谈特谈宇宙奥秘,我听着贼惭愧,因为我根本没有像这种这么硬核、这么深奥的爱好……再贬低自己的话我就不说了哈,反正就是没有。
如果要我比较这部电影和那次跟朋友的对话的话,那我宁愿再来十次那样的对话也不要看这部电影。
虽然这部电影拍得很真实,对,我也沉浸其中了,但它毕竟不是真的,看完之后就会冒很多问号,哎,我这看了个啥?
我一直期待的更丰富的剧情,没有。
那就像在看三个人在湖边钓鱼聊天,钓完了走一样。
当然,很多人懂钓鱼,很少人懂天文,这会让人觉得这两件事有区别。
也就是说,这部片模拟了一件所有东西都在常理之中的事情,这挺没意思的。
因为连我一个外行人都会觉得“嗯,是这样”,而不是“啊,原来是这样”。
不知道天文爱好者看到这部片,会兴奋吗?
对于影片故事情节不再过多赘述。
对于小成本佳作影片打分8.5分(存在溢分),毕竟前期铺垫工作实在冗余沉闷导致整片时长超过两个小时。
近期关于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年久失修而报废的新闻大家有所耳闻,以下关于影片所涉及的阿雷西博信息相关及延伸内容用于科普像我一样之前普遍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却看完影片后有点兴趣的观众。
对于故事讲述的内容并非一时兴起的虚构,在相关资料中查阅到 阿雷西博信息 不仅存在 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也是真实存在的。
回信同样是在英国发现只是并非片中讲述人类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外星生命通过麦田怪圈的形式主动展示给我们。
阿雷西博信息(Arecibo Message) ,是于1974年,为庆祝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完成改建,而创作的无线电信息,并以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为目标,把信息透过该望远镜射向太空。
该信息共有1,679个二进制数字,而且1,679这个数字只能由两个质数相乘,因此只能把信息拆成73条横行及23条直行,这是假设该信息的读者会先将它排成一个长方形。
如果把它排成23条横行,它会变成白色杂讯,相反如果把它排成73条横行,便可排出图中的一幅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影片中所展示的阿雷西博回应(右)看到这里,很明白导演此剧就是为了致敬 在2001年8月21日,英国的麦田上所展现的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
就在奇尔波顿天文台电波望远镜,前方的麦田上 展示 “奇尔波顿麦田圈” 对于回信内容的解释有下: 外星人与地球人类同样都使用十进制 外星人的DNA除了含有地球人DNA中的五种化学元素:氢、碳、氮、氧、磷(硅在后来被排除 外星人的DNA基本结构和人类DNA的基本结构相同 外星人的DNA结构与地球人类DNA的双螺旋结构有明显不同为三螺旋结构 外星人DNA中核苷酸的数量为4292835309(十进制)相比人类4294441823(十进制)略少 外星人的外形与地球人有明显不同,表现为头颅大身子短小 外星人身高比较低为1000(二进制)= 8(10进制)倍本信息的波长(126mm)约为1.008米 外星人所在星球人口数量为85亿(十进制) 外星人所处恒星系的恒星大小(4个小格)小于人类太阳系的太阳(9个小格) 外星人用于接收阿雷西博信息的装置外形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弧线M图案)有明显差别 外星人接收阿雷西博信息的装置口径为6748(10进制)倍于此信息的波长约为850米延伸:2001年8月14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的第一圈出现
2001年8月14日出现的“奇尔波顿麦田圈”就在一周后,2001年8月21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的第二圈出现
2001年8月14日出现的“奇尔波顿麦田圈”而就在2001年8月14日“奇尔波顿麦田圈” 出现的当天,著名的麦田怪圈之母——“银河麦田圈”同一天出现在英国。
银河麦田圈早在一年前 2000年8月13日出现在同一地点奇尔波顿天文台的麦田圈,下面这个麦田圈显示的就是它们的信号发送装置,比我们的要复杂的多。
一年后以印证 “奇尔波顿麦田圈” 阿雷西博信息回信 中的信号发送装置。
2000年8月13日出现在奇尔波顿天文台的麦田圈
根据对比图案,回信中对方电磁波信息发送装置和这个怪圈所示图案极其相似。
这个图形结构却正是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的,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此类装备和原理将微弱信号不断转换增强能量,以提高发射功率。
但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准却是无法实现的。
阿雷西博信息被成功解读并以相似且内容正确可解读的图案回复,大量有联系的麦田圈图案出现在英国奇尔波顿天文台前的麦田,难道一切都是如此巧合?
所以,有理由相信阿雷西博信息的回信是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生命向人类传递的一个信号。
对于阿雷西博原信息的每一个对应解释在百度可以搜索到,而有关阿雷西博信息回信的内容来源于外星人给人类回复阿雷西博信息 和 神秘的阿雷西博麦田怪圈信息的第五颗星球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奇尔波顿麦田圈
嗯,小众好片,概念很好,但是电池没电了,现成的汽车发电,完全够支持电源充电了,可能情节设定需要吧,怎么还没到140个字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看到最后出来一句—for dad隐隐感觉这就是一个真实故事政府政治问题不能公开的秘密,通过一部独立电影拍了出来?
艺术永远来源于生活…细思极恐男主角最后说:“还有几小时就到明天了,世界将要醒来了,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但一切都没有变by the way,一路在看的时候我隐隐觉得络腮胡和司机大哥是一对gay…中间有一段mike突然醒来发现他们不在了,喝了一口茶又觉得不对,导演是不是想暗示点什么?
并不是以科学家为主角这就叫科幻电影了,这绝对是被国产剧教坏了。
但是作为小成本电影来说,完成度还不错,前一个小时让我一直在脑补失宠皇后和新晋贵妃之间勾心斗角的后宫故事,后来还有姐妹情深的大团圆结局。
感觉找一个情感观察类的节目组来,这点素材够他们做三期的。
还蛮喜欢这种把现实中的事件拓展而成的电影的,只不过故事的高潮竟然放在极速收纳和狂野飙车,真是太奇怪了。
在狭窄的小车里三个男人将近两小时啰啰嗦嗦,背景乐搞得很壮烈实际上他们都在啦家常,时不时的用眼神交流直勾勾的盯着对方,尤其那个胡子男眼神盯的人有点发毛。
快结尾时突然来个生死时速,在这部科幻片里主人公们遇到的最大危机出现了,分别是笔记本电脑快没电了,汽车发动不起来了,东西装不下了,铁门拦路了,遇上红灯了,总之关键时刻各种掉链子,历尽艰辛终于在最后几秒钟通上电了,结果那个送电源的说刚才其他网点也都收到宇宙信号了,也都发现外星飞船了,而且还在回复人家外星人呢,比你们动作快多了,这不白生死时速了吗,于是四个人站在那里抬头看星星 。
其实小成本科幻片有不少经典的,这部有点故弄玄虚了吧。
演技一般,但是剧本非常精彩,题材也算新颖,最后还加入美国英雄主义,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科幻片,而且寓意深刻,扣人心弦。
这种若隐若现的故事情节,更加吊人胃口,吸引人一直看下去。
不过感觉最后拼命保住的数据已经没用了,大BOSS最后都现身了,所谓第一批数据又有啥用啊。。。。
没想到还挺玩好玩。班上有同名的小孩,怎么办?想起来初中班上有三个刘军,于是老师说,一个叫大刘军,一个小刘军,一个刘附军……
2020/08/18三創公視兒童影展。滿可愛的故事,只是結尾有點太幼稚了。
Sune VS. Sune @2020-06-13 13:16:19
看过的第二部Sune系列电影
儿童喜剧
Sune VS. Sune
Sune VS. Sune @2020-06-13 13:16:19
瑞典的孩童电影,谁小时候不会和同名的孩子发生点什么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