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你还活着

Du levande,人啊,你为什么?(港),啊!人生,你,活着的人,You, the Living

主演:伊丽莎白·赫兰德,比约恩·恩隆德,Jessika Lundberg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德国,法国,丹麦,挪威,日本语言:瑞典语年份:2007

《你还活着》剧照

你还活着 剧照 NO.1你还活着 剧照 NO.2你还活着 剧照 NO.3你还活着 剧照 NO.4你还活着 剧照 NO.5你还活着 剧照 NO.6你还活着 剧照 NO.13你还活着 剧照 NO.14你还活着 剧照 NO.15你还活着 剧照 NO.16你还活着 剧照 NO.17你还活着 剧照 NO.18你还活着 剧照 NO.19你还活着 剧照 NO.20

《你还活着》剧情介绍

你还活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瑞典小城,形形色色看似普通而又古怪的小城居民。天天神经质般叫嚷“没有人理解自己”的胖大妈,破坏别人宴席而被宣判坐电椅执行死刑的中年大叔,一边做爱一边念叨银行基金赔钱的怪男人,口不择言伤害到对方的争吵夫妇,听了二十七年精神病人倾诉已经不堪重负的精神科医生,一个随时都会解散的业余乐团,敢于追求爱情哪怕只是梦境的女孩安娜……一段段看似毫无联系的生活片段,或荒诞滑稽或离经叛道,却共同讲述着人与人之间爱与被爱的幽默悲喜剧。 由广告鬼才导演罗伊·安德森执导的诗意另类影片《你还活着》,以短篇散文诗般的笔法描绘了芸芸众生,一幕幕有关伟大与卑微、欢喜与悲伤、自信与焦虑、爱与被爱的平凡小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蟹行动刑警ZERO特别篇2019西杜夫人调查实录恋爱的温度恐怖特快阿斯特拉罕我曾来过总统功夫猴拳杨思禄冀东抗战丑女贝蒂:故事继续第二季梅露可物语热血书院大话红娘铁面人第一千金穿越武士地雷战传奇赴汤蹈火片场机器侠美妙频道第一季嫌疑人之不可撤销渗透借枪要或不要瓦文萨:希望之人情归阿拉巴马鬼同你OT疯乱之家

《你还活着》长篇影评

 1 ) 每一个镜头都是艺术品

从技术角度说,此片最突出的就是摄影.配乐与影片所表达的东西也非常丰满适当.让人惊喜的是导演能将静止镜头驾驭使用到如此地步.这应该算是我看过的将静止镜头用得最出神入化的电影之一.在艺术性上几乎属于不可超越的高度.

 2 ) 金色大号

广场上鸽子掠过去乐手们奏起了行军曲铮亮的是尖顶头盔金色大号穿透了耳膜指挥官把手中剑挥向天穹渐行渐远的豪迈气势人群散开了乐声落下来清晨中巍峨的大房子一遍遍传述昨夜笙歌“我听说有座天堂一般的城市它远在地球外的一块神秘土地上有阳光普照的海岸与沙滩我听说有一块没有眼泪的土地没有痛苦没有欲望没有战争疾病与伤痛在那里难得一见有一天有那么一天我会到那里”路灯被点亮的时候你为我举行盛大的婚礼空前浩大的祝福人群号角声在街头回荡你告知我要一生给予的幸福还有即将走遍世界的脚步我期盼这个成真的梦想“我听说有座天堂一般的城市它远在地球外的一块神秘土地上有阳光普照的海岸与沙滩我听说有一块没有眼泪的土地没有痛苦没有欲望没有战争疾病与伤痛在那里难得一见有一天有那么一天我会到那里”

 3 ) 我很知足

当看到开头这一幕,我就笑了,因为我正好趴在床上看这片子,周末慵懒的早晨,为表尊重就起身放到桌上看。

紧接着被噩梦惊醒的中年男人,拉开了小镇上一个个还活着的人。

灰色调的画风,加上有点慢动作的节奏,奠定了这个片子中的人物的生活不会是那种光鲜亮丽。

但他们却又是实实在在地活着,毕竟百分九十九的我们一生中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光是这样平淡无奇且可能有略显乏味。

那怎么办呢?

幽默,梦境,音乐,或许能添加一些色彩。

 4 ) 文艺重口味

芬兰大师阿基.考里斯马基善于以冷淡舒缓的表演,以故事的方式表现生活的状态,贾木许善于抽离故事,描述生活或意境,瑞典大师罗伊安德森,善于以冷幽默的方式,散碎的情节,僵硬缓慢的表演,固定镜头,把生活和心灵的压抑、困顿丝丝入扣的表现出来。

安德森的长篇电影《枝寒雀静》、《二楼传来的歌声》、《你还活着》,堪称冷幽默式的语言集萃。

老人要打开酒瓶饮一杯,猝然倒地死掉,妻子不知道,仍然欢快的哼着小曲,生命是何等的脆弱,谁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啊。

一位点完餐就倒地死掉,美食,大家还是要分享掉的。

满面愁苦的推销员,到处推销带来欢乐的玩具。

大堵车,寸步难行,人们躲在酒馆里发牢骚,呵呵,这就不如我国民了,高速堵车,组团跳广场舞啊。

经济疲软,人们需要安慰,借机推销耶稣像,耶稣在十字架上荡秋千,没想到不仅没能在银行账户上添一个零,反而赔了,把耶稣扔到垃圾堆上,用汽车压的粉碎。

老人推着小车前行,小狗被拖在地上苦苦挣扎。

理发师压不住愤怒,给顾客来了个鬼剃头。

精妙的语言小故事,一个个令人捧腹,又发人深省。

风格化到诡异的画面,是一大特色。

没有主光源,给人物和建筑投下明媚的阳光和分明的影子,这事没有。

冷浅色调,极简单的家具布置,干净凝固的画面,演员表情僵硬,估计脸上涂了白粉,惨白的像个死人,音乐诙谐幽默,回味悠长。

夸张,文艺的重口味。

就像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风格诡异抽象奇妙,打破传统的观影思维,耐人寻味。

《你还活着》中,大号手躺在床上,对生活牢骚满腹,絮叨担忧养老金的损失,肥胖的老婆趴在身上蠕动,爽的叫好。

一边悲愤,一边叫好,这就是生活。

是抓住活着的当下及时行乐呢?

还是为未来的生活愁苦担忧,你自个选吧。

我选抓住当下的生活。

 5 ) 只是因为短评字数太少了,我只多了五个字它就不让我发了

“没有人理解我”人和人之间是无法理解的是存在主义的,无法理解你为什么不睡觉要在阳台发呆,做爱都是无关双方的,打碎盘子与法庭与行刑,我觉得是在致敬《局外人》,希望行刑时很多人来看。

画面又慢又简洁,行刑先是“观众”,然后发现他们吃爆米花,然后到电椅到神父,再到犯人成为全部画面,镜头始终是不动的。

 6 ) 该用什么语气说“你,还活着”?

我有时会忘记我的角色以为自己被一条疯狂的鲸鱼带走了这鲸鱼不是别的恰恰就是这个世界——萨特 你,还活着。

我该用什么语气说出这4个字?

高兴?

因为你毕竟还活着;惊讶?

没想到你居然还活着;憎恨?

巴不得你可以不活着;还是,无奈?

一声叹息,因为“你”就是“我”。

在琐碎的抱怨和任性的小脾气里,一幅关于生活的手卷缓缓铺开。

没有强盗,没有英雄,没有不共戴天的大风大浪,甚至连个有钱人都没。

一切热烈的求索都走到了灰白的尽头。

既没有绝对的偶像,也无法祛除生活本身的无奈,那么,接下来呢?

一个胖女人不断嘟囔,说世上没人理解她;一个老师突然哭了,因为早上和老公吵架;一个理发师把中间的头发刨掉就任性地跑了,因为顾客嫌他罗嗦;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背着一顶硕大的圆号,仿佛在吹奏一朵长在背上的牵牛花。

还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个赶不上电梯的精神病医生,一个呆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一个喜欢摇滚吉他手的年轻姑娘,一个不断重复“这是最后一拨,明天又是崭新”的酒吧老板......所有人都带着一种细小的情感生活。

他们体型微胖,步履缓慢,喜爱音乐,而且爱哭。

他们是北欧人。

他们在大雾中离开一辆名叫“lethe”的公交车——忘川。

只要登上卡夫之舟,顺利地渡过冥河忘川,就能抛下“你还活着”的沉重肉身,到达轻盈的彼岸。

这种对未来的冀望常常是可疑的。

因为未来是不存在的。

从装满人类大敌的潘多拉魔盒中,希腊人最后释放的,恰恰就是未来。

他们知道,乌托邦式的希望将会是人类最大的灾难——因为死亡无法避免。

于是,巨大的莫比斯悖论像天空的云朵一样悬浮。

它不分昼夜地笼罩,而你常常忽略。

你以为生活是有规律,有章法,有秩序的。

抱歉,你错了。

世界是偶然的。

物质世界的存在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而成,它没有预设意义。

它是断裂、模糊、充满歧义和没有理由的。

它是荒诞的,而且是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消灭的荒诞——就像一枚忠诚的影子,一旦被意识到,便永世跟随。

那么,此刻,我又该如何念出“你,还活着”?

影片有价值的部分,不在于破除宏大叙事或揭示生活意义上的细小和荒诞。

它的能量在于,“搬演”了这一切之后,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诚恳而又人道的北欧式出路——继续,让一切继续。

在宜家样板房式的极简空间内,音乐继续,眼泪继续,存在的勇气继续,对幻想的阐述和无奈也在继续的推进中一滴滴继续。

这是加缪式反抗的具体化。

置身于苦难和阳光之间,带着伤痕,继续保有地中海式的热情——明知世界冰冷,却仍尽力燃烧。

当恍悟人永远无法消除世界的荒谬之后,仍然敢于倾诉、敢于哭泣、敢于幻想、敢于脚踏实地地生活。

这比任何理论都来得真诚。

为了不浪费时间,只有把自己投身进漫长的时间之河。

这种“置身事内”的体验,使他们尽可能地享用了现有的一切,而且还带着幽默。

这是一种拒不文饰的简单逻辑——简单得令人生疑,使人在顷刻之间就受到了威胁——凭什么,他们凭什么这样?

他们带着自己的童年面对未来;他们把自己设想为一个目击者去见证荒谬;他们聚集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名叫“你还活着”的故事,而且,他们还唱歌。

那么,现在,我该用什么语气说“你,还活着”?

 7 ) FIFF13丨DAY3《你还活着》:接着,他们说:“继续走吧,一路顺风”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你还活着》,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各色路人们平静而零碎的评价了!

巴黎小情歌:接受无能。

盆满钵满赵+:笑了,又觉得不该笑,然后就贼难过。

莫扎特仑苏:无数个悲剧瞬间的集合,有时只有这种绝望的刺痛感才能提醒你,你还活着。

蝠蝠:轻松基调下隐藏了巨大的悲伤,配乐太太太太太好听了,听着就能开心到蹦起来的那种好听。

曲有误:你还活着吗,不,你已经死了,毕竟正常人谁会往自己脸上涂上一层厚厚的大白粉,阿门。

RIVER:配乐非常好,也有许多喜欢的段落,但是对我而言缺乏整体性,也不太能放下对故事的牵肠挂肚去单纯地欣赏这种怪诞的美学,部分设计在我看来几近惊悚了。

法罗岛帝国皇后:有点雅克·塔蒂的感觉,从人物造型表情到故事结构框架,呆滞与麻木贯彻始终,悲观的现实。

看完只想给《寒枝雀静》、《二楼传来的歌声》全部抬到五星。

杰夫江:life is quite absurd,and death is the final word,明天和死亡哪一个会先到来呢,不知道,应该是今晚的酒先到。

虽然活着意味着随时死掉,但一切毕竟还来日方长。

松野空松:一直以来觉得罗伊·安德森电影下的人物没有自我,灵魂,他们就像机械木偶,你还活着加入一些少许情感,机械的人物全部都鲜活起来了,无奈和心酸似乎已经成为他们证明自己存在的证据。

我们敏熙:当看到镜头运动,一场戏不止一镜的罗伊·安德森,惊了。

他作品中少数让人能“喜爱”的存在,不限死,更有活力,人物之间更有生气与联系,虽然到后面仍会让人产生不耐。

最后将所有人的视角归拢很聪明。

果树:罗伊·安德森的电影总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孤独与无奈,人之间的隔阂让人生变得虚无寂寥又无意义。

但像结尾婚礼那般的场景,又让人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本貌而正是这些无奈又无聊的小细节,让人生又显得美好许多。

欧.尹:罗伊•安德森第二部,依然是熟悉的配色、定格于场景内的镜头,克制的笔触下有乐趣,也有伤感。

大概生活的底色是呆板平庸加上一些哀伤与无意义,但执着的人总有梦想,做梦、造梦,以来直面一切惨淡。

最喜欢的是做梦结婚的片段,太温暖太美好。

Outisss:整体看下来最喜欢的还是属于Roy Andersson那独特的影像风格,这部和他之前几部电影相比音乐更加丰满了,冷清的电影风格加上略微欢快的音乐并不觉得有违和感。

全片最喜欢的一段是婚礼,房子像列车一般缓缓驶过,人们喊着“安娜与米可,祝你们好运”,一切都那么美。

Bob_Chow:剧场化。

坍塌为一处且因此无效的空间和时间。

被否定的叙事和脆弱的连接通过物化指向无尽。

构图中在背景中总出现的打开的门(或者通向另一不可视的空间的通道),有三点:将观众置入与电影同样的空间内;通过背景的“动”去激活前景的“静”;暗示过去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未来即将发生,进而否定线性的时间。

George:温情大于讽刺的断章,每一帧镜头都像爱德华·霍普的画,但其中人与人的联结很有意思,这就把电影和画区别开来,导演的才华横溢带来更多诗意的细节,回味无穷。

想起蒙塔莱的诗:“也许有一天清晨,走在干燥的玻璃空气里,我会转身看见一个奇迹发生:我背后什么也没有,一片虚空在我身后延伸,带着醉汉的惊骇。

接着,恍若在银幕上,立即拢集过来树木房屋山峦,又是老一套幻觉。

但已经太迟:我将继续怀着这秘密默默走在人群中,他们都不回头。

” 子夜无人:摆拍的印记没有那么重了,更像是《荒蛮故事》那种热热闹闹的嬉皮笑脸,而不再是《二楼》《寒枝》《无尽》那种半死不活的灰和冷,体验感变得焕然一新。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绪态度里,我才终于得以真正看清罗伊·安德森一直以来是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看待现实与超现实的边界、自由与不自由的分野。

人们总是互相拥挤,在雨天的站台、求救的电梯、祷告的门框,最后他们簇拥在乐手的窗外。

这是一个人的世界也是一群人的世界,当一个人的快乐可以传染一群人的感动,一群人的共鸣也可以融化一个人的悲鸣。

Bwheat19920313:依然是熟悉的罗伊·安德森作风,用各种零碎的生活镜头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不过和之前看的《关于无尽》相比,这一部显然要更加幽默和戏谑一些,对于音乐的使用也更加丰富和抓耳。

不过我倒觉得这样有点奇怪,这样的温度似乎与屏幕里满溢出的北欧清冷的状态有所不合。

再往深了说,尽管影片有许多方面已经深刻说明了内涵,但似乎与标题“你还活着”略有脱节,不如《关于无尽》的扣题更紧,而且偏小的主题感觉也与这种画面的寂寥质感产生了一小点出入感。

不过总的来说这依然是一部大师级别的作品,最喜欢一群人欢呼着目送那座房子像列车一样开走的场景,美得心醉。

#FIFF13#DAY3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8 ) 感谢我看完还活着

这片子名就叫《你还活着》那一堆长镜头让我心情差透了,就边开着校内边看完北欧人太闷了,那种生活太过富足的荒诞也太欠扁了好在有女孩的那场梦想中的婚礼白婚纱,老公弹着电贝司,房子缓缓移动着城里的人们欢呼着祝新人们好,房子又渐渐驶向远方还有女人躺在浴缸里哼的那首天籁,真好听我一直把进度条拉回到那一段

 9 ) 末日也欢快,但总想起一些~

随着片尾悠扬的小调响起,影片在蔽日的轰炸机群中走向终点。

罗伊·安德森似乎正是以这样一种戏谑的反差来反问人们一直追问的那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

假使你也觉得生活无望,世界充满了谎言伤害与斗争,那么末日的轰炸或是人生悠扬的小调吧。

你应当歌唱,应当跳舞,因为所有的毁灭与伤害都在建造那通向美好天国的阶梯。

那么我便将这问题抛出“你愿意就此登上这阶梯吗,让所有的苦痛与不解都埋进墓地”回答问题之前我们还有几点烦恼要理清1.不被他者理解的自我“为什么没人理解我”,胖女人一边哭泣一边饮酒。

这样一场戏(求理解与不被理解的难题)可以说是贯穿了整部影片,做爱时鸡同鸭讲的吹号员,面包店望向窗外的店老板,吵架哭泣向他人诉苦的夫妻~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所有的人都被施上了一阵黑魔法,在他们与旁人之间竖起了一道不可越过的透明的墙。

亲人,爱人,夫妻,同事,陌生人之间都可交流却又无法靠近。

从诸多现象回过头来拆解最初的问题,不理解是事实,但问题的根源似乎另有他者——要理解的是什么。

这样一个问题抛出来,想必胖女人也无法作答。

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将想要他人理解的那部分说明白,那么我们为何还要执着于向外求解呢。

就像胖女人如果不知道要用摩托骑到何处,那么即使给她一辆摩托,她也永远飞不出此地。

好了好了,吵完这一架,喝完这杯酒,但愿她能睡个好觉。

来日方长,毕竟明天后天的吵架依然排着队。

2.美好止于梦中婚礼列车驶向何处?

答曰:梦境深处。

梦醒时分人在何处?

答曰:你来尝尝肉饼吧。

安娜的追寻和梦境也是影片较为吸睛的部分。

酒吧一杯酒,姑娘芳心许。

安娜是纯真与敢爱,在影片所构建的瑞典小镇中显然是一种稀缺品。

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梦中人们的欢呼与高歌也是导演的一种真实的期许。

套用园子温那部片子,这叫在无爱小镇呼唤爱。

也许安娜的痴心在旁人看来只是痴,也许她的爱不过是一场梦是自我编织的幻想,但我仍然欣赏她,并憧憬着那列随处可去的婚礼列车。

生活不也是如此吗,我们活着,我们受苦,我们去爱,我们被伤害。

大雨就这样落下来,将美梦融成破碎的雨滴,再没有人回应我们无望的爱。

而那有怎样呢,最差我们还可以尝尝肉饼,感受咸淡,所以我要高喊“让那些轰炸机见鬼去吧”暂且先写到这吧。

/罗伊·安德森让我从自证的牢笼中跳脱出来,我不再共情不再怜悯,我也不期望谁来理解我。

我还活着,只因为我想在生活的咸淡中离那个想要被他人理解的自己近一些——“如果我不能了解我直视我,那么我该指望谁呢”。

在冥河之水卷住我的双脚前,我要去爱,去受伤~我还活着,不为了讲给谁听。

 10 ) 小人物的不明媚与悲伤

当片尾那一大群的轰炸机入境城市上空,我猜想,好吧,你们这些活得不耐烦的中老年人,现在应该感叹着迎接生命的终结呢?

还是,死到临头突发忏悔,来一个生命的警钟,停止抱怨和哀愁?

《你还活着》里充斥着一堆中老年人。

年老色衰的胖女人,了无生趣的的士司机,被理财绑架自由的大号手,摔破古董被判死刑坐电椅的老头,神散形不散的中年乐团,一对吵嘴导致工作中崩溃的夫妻,听精神病人倾诉听到快发病的医生,送花被打枪的中年啤酒男,老借儿子钱的孩奴。。。

当一堆中年人以高度集中的姿态填满一个个社会分配的小空间,密集到一部影片中,而且充斥着悲观、消极、无力和空洞等负面情绪,影片的色调很难像海报上那般的晴空万里,节奏欢快。

而是一部忧郁沉闷的,带着小尖锐的现实主义电影。

Roy Andersson像是一个出神入化的木偶操线师,扯动着画面里的几个木偶,操纵的却是观众的小情绪。

木偶在舞台上完成它们的人生体验,他们的童年要玩很多游戏,青少年要面对很诱惑,享受很多未知,成年时要为了稳定的生活努力,到了中年,配乐会玩点小深沉,带点小沙哑,画面会带点小悲壮。

事业还不如意的,爱情还未中意的,生活不太满意的,都很惶恐。

这个惶恐很容易转化为唠叨不休和无奈悲凉,因为器官的老化衰弱的不只是体力,连精神能量也在枯竭中。

是啊,不敢再像年少时期那样无畏的往前冲了,而且要是有个万一,不知道还能不能承受。

于是,小人物的哀与愁尽情的在舞台上演绎。

可是属于他们的色调好像不太明媚。

小人物的辛酸无聊和晚景凄凉渲染出了灰色中带点蓝的半饱和浊度,但镜头勾画出他们的心理语言的同时并没有大剂量的洒狗血炮制温情,而是统一在不规则的小段落里穿插着步调和谐的静止镜头,让小人物跳脱出他们的生活,用发呆来深化,或者制造黑色幽默。

这种幽默看似诙谐,但却创造出更大的冲突感。

更大的冲突感也是最大的点睛之作在于爱上摇滚长发男青年mikey的anna,相别于这些几乎死水般的中年人,她的基调是高昂的。

因为,她至少敢于主动出手,搭讪mikey,即便mikey再也没来过酒吧,她陷入单相思的忧伤中,她还是很勇敢,因为,她至少还会做梦。

她梦到她穿着洁白的婚纱在一辆长得像房屋的火车上,车厢中,mikey和她一起向窗外的粉丝打招呼。

即便是温情的白日梦,至少,anna还有。

虽然,白日梦不一定带来好的结局。

《你还活着》短评

速写窒息感。滚开!这世上没有人理解我。面对落地窗外的瓢泼大雨径自合奏琴号鼓。灰霾压抑的大堂电梯间。我梦见和摇滚歌手结婚了,整幢房子像火车般行驶,陌生人群集在窗外为我们欢呼,他在身边轻快地拨弦。被门夹住的花束。轰炸机队列整齐划过天空。

8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给我最深的印象,此片镜头构图上都极其讲究,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幅画作。

13分钟前
  • 炮灰lz
  • 力荐

好的喜剧是严肃的,但你用严肃的方式去拍严肃的事,就大错特错了。而你用喜剧的方式去拍喜剧,硬去挠人痒痒,也会适得其反。真正的幽默是建立在忧伤上的,但必须看透了那忧伤,才获得了真理。

15分钟前
  • P橙在烘焙
  • 力荐

据说这部耗资4000万瑞典克朗(约合615万美元)、耗时4年拍摄完成的另类影片得到了瑞典电影界的高度评价。但本人真的看不出来,看得我困。

16分钟前
  • 乌咪
  • 较差

人生几何常如此,世事风波谁能料;千言万语寄一世,同在茫茫人生路。

19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人们多希望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能有些变化啊,但只能体味着乏味中的那一点点温馨和默契,三部曲看完感觉罗伊安德森确实受塔蒂影响不小,于洛先生是一个主流世界之外的特殊视角,他与环境的反差形成讽刺,而安德森的角色却是呆滞迟缓的,他们就是生活本身,即使在对镜说话也无法从困窘的环境中抽离片刻。

21分钟前
  • 🌵🌵
  • 还行

形式一亮,歌德,女音,单镜头,隐蔽的欲望

26分钟前
  • 野野
  • 推荐

但愿幸福梦想的房子列车能够成真 但愿即使碎片断层的生活能划破城市的阴冷

29分钟前
  • Summer V
  • 还行

生活群像 房子移动比较有意思

33分钟前
  • 花与音与汐
  • 还行

别再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了因为还活着

34分钟前
  • Wishbao
  • 力荐

没看懂。 ╮(╯▽╰)╭

37分钟前
  • Don't Panic!
  • 还行

过于风格化的构图和质感拉低了剧本的象征趣味-06/19/20

40分钟前
  • sheepfield
  • 还行

雷雨天的乐队演奏,移动的房屋,满满都是不一样的电影符号和情绪,安静洁白而又律动。数了下结尾共19架飞机…你还活着,便是晴天。

4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especially lovely when you enjoy it in the afternoon

47分钟前
  • 玛婴
  • 力荐

dbq 欣赏无能

50分钟前
  • 大意
  • 较差

北欧冷幽默,一如既往的怪诞和碎片化

53分钟前
  • Isabella
  • 还行

关于小人物。。我没认真看。。

58分钟前
  • 小花~✿
  • 还行

这么垃圾的片子,居然有人评分,浪费我的时间,强烈谴责

1小时前
  • AG
  • 很差

不是喜欢的类型

1小时前
  • 王怀序
  • 较差

没剧情;没主角;通篇长镜头。通过对各种人的生活小段描写,引导人们思考,平日里到底要持什么样的生活态度。结尾暗示,与炸弹下的废墟相比,无论怎么样,活着就好。

1小时前
  • kevi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