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片中泪点很多,很多人哭的稀里哗啦,我就是抱着这么好奇的心态去看的。
我想,在前三部中,麦兜故事虽然会引发大家的沉思或者哀叹,但还不至于让如此多的人稀里哗啦吧。
刚刚从影院出来,告诫大家:主角绝B是校长,而不是猪头兜!!!!
从冬日鸭鸭,到夏日鸡鸡,再到秋日**,最后到春天花花,大家都没有想到校长会坚持下来。
前三部中,校长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务正业开饭馆的老油条。
在这一部,导演才告诉我们,校长原来是在兼职赚取费用养活幼儿园,养活自己的梦想啊!!!!
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校长的背影,而且,黄秋生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台词更能告诉我们校长已经老了,老的说不动话了,但是还能扛着钢琴去养活梦想啊亲!!!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的音乐老师?
导演,别搞了,明明是献给天下所有穷苦的创业草根好不好?
行就吃龙虾,不行就回老家,坚持坚持嘛!!!
有个老伯啊,胖乎乎的,秃了顶,不管做什么都不急不忙,没啥爱好,爱好音乐,喜欢教唱歌,他不是校长,是教过我合唱的老伯,据说还是个非同性不恋者。
合唱比赛那天,老伯自费给请了乐队,穿着不合体的西装,激情澎湃的指挥我们,仿佛是人生中重大的一场演出,其实只是普通的学校里的合唱比赛,而我们也没有得第一。
幼儿园的餐食有时是糖炒栗子,因为校长为了幼儿园的经营不得不兼职卖栗子,麦兜说,总是啃不动,老师说在栗子上刻着名字下次再啃,可是下次还是没啃动。
后来的麦兜说,有一天,没啃开的糖炒栗子不见了。
哎,世界就是这样子啦。
校长更老了,头发更少了,他在某个校园里打扫着卫生,又听到天籁般的童声合唱,他透过门缝,看着,听着,流泪着。
每人都有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实现不了,而有的却不见了。
也许有一天,偶尔的推开世界中的某一扇门,你我都会不知道为什么的仍然流泪,也许是急便便,也许是仍然对梦想的依依不舍。
你还会啃糖炒栗子吗?
张正中,普通香港人氏,年仅5岁,现在香港一家普通幼儿园读书。
剧组花了两年时间,在香港各家幼儿园逐间逐间地找,“导演对麦兜声音的要求,要沙沙的、低沉点、有爱心、没自信;但又不能太低沉,要听起来很小、给人温馨的感觉。
最终,一个在妈妈陪伴下带来的、名叫张正中的孩子最获大家认可,“真是一个长得挺可爱的小朋友。
特别打动大家的一点是,他和妈妈说话时,声音更温柔。
“
一直以来,麦兜的电影,一部都没有错过。
刚进入影厅的时候,潜伏在一旁的工作人员突然瞬间移动出现,没收了本蟑螂手中的M记薯条,说M记食物的大蒜味道重,经常被观众投诉,因此影城规定不准携带M记食物进入影厅。
她,可能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坐在旁边的小孩,看麦兜的过程中,一直发出巨大的笑声,并不厌其烦做人肉录音机重复着麦兜刚刚说过的所有冷笑话。
他,可能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扯远一点,5月25号那晚,乐队们都在星豪湾狂嚎,无论是戴着墨镜的残疾人士,还是挂着狗牌的放歌者,都很享受这个音乐会,他们,可能都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再扯远一点,在孩提时代,上学路上经常会在街上碰到一个全身赤裸,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边走边高歌,如入无人之境,他,可能也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
本蟑螂并不是想说明所有狗屎垃圾都是在春田花花幼稚园毕业的,只是觉得,这个社会,就是春田花花幼稚园,我们所有人,都是春田花花的毕业生。
本蟑螂的泪点很高,N年前数学考试考了10分,享受着藤条炆猪肉时,没有流泪;N年前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没有流泪;N年前偶像家驹失足仙逝,没有流泪;N年前金融风暴,股市狂泻N万点的时候,没有流泪;N年后看到中国的楼市、食品的崛起,感到中国人是超人,也没有因此感动到流泪。
不过,听到麦兜那句“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眼镜镜片模糊了,啊,原来是刚从冷气房出来的缘故,温差太大啦。
呢个世界,其实没有梅菜,更加没有扣肉,只有你手。
还好,还有音乐。
系咁架啦,呢个世界。
这一定不是最搞笑的一部麦兜,因为全篇我只有一个笑点,还不是出自麦兜身上,而是关于那个香蕉和香肠的广告。
但这也许是最温情的麦兜,温情却也不是出自麦兜,而是出自执着而坚强的校长。
第一个泪点出现在一对新人结婚的现场。
春田花花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化作伴郎伴娘,虽然一对新人长的很对不起观众,可是伴随着小朋友的歌声,竟也觉得他们幸福无比。
当时就想起了那么多要结婚的同学,别管外人是多么的不看好,坚持下去互相珍惜,终会有结果。
第二个泪点是在著名男中音的葬礼。
他的人生开始于一个落魄的幼稚园,因为那里有执着的热爱音乐的校长。
这样一个在外人眼中无能的校长,却开启了他的音乐之路。
虽然此片是献给音乐老师的,但这可以是所有老师的意义,其实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这真的是个神圣的职业。
同学中也有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希望你们成为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好老师。
最后一个泪点是小朋友成年之后。
也许我们终将没成为父母所期盼的那种人,也许我们只是服务员,只是搬运工,只是推销员,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回想起昨日歌曲,“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麦兜总是能教会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也许在这只迟钝的小猪眼里,世界不过是恒生指数上升一万点,下降两万点,又上升一万点。
在上海的这一个月里,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做什么事情都是赶来赶去,却又貌似碌碌无为。
也许我应该用麦兜的思维来思考,世界还是要回到一个原点。
“大有大路,小有小路,西米有西米露,贝夫人有贝夫人止咳露。
实在不行,就回老家喽。
”“人在风里飘,风要去哪里?
一路在祈祷,一路继续前进。
眼前的道路, 你通向哪里。
失散的我们,会不会再相聚。
”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
那不是急便便,那是感动。
半夜跑到万达CBD买票去看,据说这是最后一部麦兜大电影。
感动,唏嘘,中间无数次觉得真正好笑,但笑得真苦涩呀。
那个骗子大M音乐经纪人的冷笑话幽默方式,跟我好像呀,所以大M每次无聊冷笑话,我都哈哈大笑~~好冷原来,这是一部借着麦兜旗号,以校长为主角,用音乐来承载和纪录人生最纯美与最心碎时刻的电影。
麦兜两位主创这是得多热爱音乐,才能想出这个故事来呀。
整个故事,风格凸显,完整,应该是音乐歌曲最多的麦兜大电影了吧。
歌词整体水准出奇的高,台词也是有趣。
很少看到一部动画电影,如此频繁地让伤感和喜悦互相交叉在一起。
故事从春天花花演唱团组建开始,故事让人进入状态,最后校长那一笔,让人飚泪。
生存,如何生存下去,还要保持着心里对这个万恶世界一份纯真的爱,麦兜妈妈已经做不到了,只剩下麦兜和他的一票同学,当然,还有校长。
童声合唱,几乎每一首都击中了我的心。
成年后的麦兜那段独白,让我想起了那个经典的MV——Krumi。
这电影深深的打动我,因为你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曾经的麦兜——没有腰,屁股很大,有点笨,但狠狠地爱着这个世界和老妈。
如果这真的是麦兜大电影最后一部,我觉得不错。
因为,成年麦兜的故事,无论怎么编,我可能也笑不出了。
片中唯一一首词曲都是原创的一首插曲《失恋的地瓜》,歌词贴合看完电影的心情,或许,地瓜就是你我心中的麦兜:- 我看着地瓜从山坡上滚下,地瓜也看着我。
- 我看着过去从脑海里滑下,过去也看着我。
- 我看着我们的肩越来越远,肩膀也不说话。
- 我看着笑容从山那边落下,明天会升起吗。
一点就通,一点半不通呀~
华仔躺在诊所的椅子上,浑身颤抖着告诉医生,自己听了春天花花合唱团的歌声,就有一种想便便的感觉。
医生则笑吟吟的回答华仔,想便便就对了,那其实不是想便便的感觉,而是被感动了。
医生刚解释完,华仔就青云直上,颤抖着飞上九霄云外了……看到这里,《麦兜当当伴我心》已经把本片最重要的意旨传达给了观众——我的意思是,内心足够苍老的成年观众。
实际上,对《麦兜当当伴我心》截然不同的观感基本可以把观众分成两类:前仰后合乐不可支的,那是少不经事童真犹存的孩子;满腹辛酸热泪盈眶的,那是步入社会韶华已逝的大人。
当然,中老年观众基本不进影院,所以,伴随着《麦兜当当伴我心》抽噎的那一张张脸孔,都是些处于青春尾巴上即将老去的叔叔和阿姨们。
作为麦兜系列的第五部大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把着眼点放在了春田花花幼儿园的老园长身上,麦兜母子的故事已经被翻来覆去过多次,连那个抛妻弃子的麦兜爸都化身为“菠萝油王子”在银幕上闪亮了一回,此番麦兜没有进内地上武当山,而是留在香港,和老园长、Miss陈一起拯救即将破产的春田花花幼儿园。
摆脱了与大陆“接地气”的桎梏,重返本港语境的《麦兜当当伴我心》反而显得灵气十足,虽然在画风上简陋了许多,但对剧情的传达和对人物的塑造都非常成熟、完整,麦兜在《麦兜当当伴我心》里还是那个缓慢、愚钝、没有腰的香港小“阿甘”,不过,那些耳熟能详的“鱼丸粗面”、“鸡包纸纸包鸡”、“菇时同学麦唛同学”的段子都没有再现。
麦兜和他的春田花花同学们在《麦兜当当伴我心》里化身为港版的“放牛班”,组成一个天籁之声的童声合唱团,用稚气但竭尽全力的歌声,让银幕下的叔叔和阿姨找寻到了久违的想便便的感觉……老园长原来是个坚守音乐理想,坚持为草根孩子们提供栖身之所的老好人,世易时移,别人都跑去更赚钱的行当了,但老园长一直在开这个简陋且便宜的低档幼儿园,培养未来的推销员、小混混、饭店迎宾员和洗车工人,对凡事讲究经济效率,优胜劣汰残酷竞争的当代社会来说,春田花花幼儿园的毕业生,几乎都是被高速行驶的社会列车甩下来的失败屌丝,但以麦兜为代表的他们,质朴、善良、诚恳,他们不会算计,不懂经营,只能慢慢的慢慢的理解鱼丸和粗面间那微妙纠结的关系。
春田花花合唱团的天籁之声融化了所有大人的内心,但大人们已经把这种感觉遗忘了太久,以至于他们只以为这是种“想便便的感觉”。
合唱团被一个骗子经纪人给骗了,老好人园长并不气馁,他就是开不了口找经纪人要钱,Miss陈负气出走又在老园长病危的关键时刻回到了孩子们身边。
麦兜告诉我们,Miss陈失恋了,恒生指数跌了涨涨了跌,一颗糖炒栗子怎么也夹不开,但是,世界不就是这样?
老园长在一个静僻的角落里安度晚年,他这一生没做出任何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对孩子们的照顾以及对合唱音乐的坚持,无意间为世界贡献出了一位音乐巨星。
但是,巨星已逝,春田花花幼儿园也被卖掉了,老园长静待着生命的终点,以及孩子们在片尾为他献上的那一曲天籁之声。
《麦兜当当伴我心》是一部献给音乐教师的电影,片中大量的使用古典名乐,不过最余音绕梁的,还属那首改编自哈恰图良《马刀舞曲》的《车车车车》,孩子们稚气满满的演唱,乐者乐,伤者伤。
当然,从粤语版到国语版,很多对白、歌词都失却了原意,不过这并不影像理解剧情,喜欢哪个版本,纯属萝卜白菜。
说话慢慢的,被人欺负的老好人园长,其实更像麦兜的长辈。
而他从来没有“想便便的感觉”,乃是因为他的心一直很通透。
两千多年前,东郭子问庄子“道”究竟在哪里,庄子给出的终极答案是“道在屎溺”——也许,庄子说的是被感动的感觉。
(刊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7月16日第24版)
昨天去看了麦兜,一个我愿做扣肉,一个车车车车,不断余音绕梁,于是乎,今天忍不住写篇文字抒发一下感慨啦。
这么多年来,麦兜一直属于是那种卖相很可爱,人物很萌,尤其是校长,然后他们不断的说一些经典的话,于是秒杀从三四岁到三四十岁的广大观众。
印象中最早接触麦兜是看到那段经典的鱼丸粗面的视频,当时翻来覆去看了n遍那个几分钟的视频,然后经常给别人模仿,每每皆莞尔。
后来断断续续看过一堆麦兜语录之类的,渐渐被这只小猪打动了,原来“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
”于是一直很有好感。
真正喜欢上麦兜是看了麦兜故事之后,才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哲学的猪,这部从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动画片的动画片,却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那一段“拿着包子,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
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没去马尔代夫没奖牌没有张保仔的宝藏,而张保仔,也没有吃过那个包子。
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
愚蠢会失败,会失望。
失望,并不那么好笑。
” 那么让人印象深刻。
再到这部,麦兜当当伴我心,吸引人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最大亮点当然是那首车车车车,实在太经典了,过耳难忘,再配上小朋友们唱歌时用力摆臂的小动作,简直萌爆了啊,也难怪人们都听到尿急,哈哈。
还有感觉这次国语版很出彩呢,有架车冲向你爸爸 爸爸比粤语原版中的老豆可爱不知多少倍还有就是我愿做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看完电影后就把基本上所有能改签名的地方换成了这句。。。
其他配乐歌曲也赞到爆,总之说这部是歌舞片也不为过,属于麦兜的歌舞青春。
另外还真没听出校长是黄秋生配的。。。
完了看演员表又觉得恍然大悟,配的真心好。
之前一直不知道麦兜的英文是Mcdull,翻译的好贴切传神。
这部片唯一的不足就是太短了。。。。
真希望它多唱一会,哪怕是一直重复唱那两首歌呢真希望多拍几部麦兜,国内电影档太需要这种既愉悦身心,又颇具哲理内涵的老少皆宜电影,而不是现在烂片扎堆的情况。
现在进电影院,充斥的海报是什么四大名捕,大武当,画皮等等,麦兜的海报被挤在不起眼的角落,真不明白那些大投资的烂片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我们硬邦邦的世界,需要多一些麦兜这样温暖的力量。
最后用那经典的歌词来结尾吧: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哈哈哈
很早很早以前,在一个叫做香港的地方,有个叫陈奕迅的歌手跑去拍了一部电影,这是一部超级扯的鬼片,由文艺导演许鞍华执导,三级艳星舒淇搭档,之后的结局自然是不伦不类,有口皆墓碑。
但就是这么一部烂片,在报纸上出新闻的时候也让我记住了主演陈奕迅的一句话:我是做小丑,不是扮小丑。
他这么说,大概是在片子里,化了个小丑的妆什么的有感而发。
但是当年的我可是相当鄙夷——哦,做人哪能这么没志气噢!
偶棉生出来不是要做科学家的嘛!
建设四化的嘛!
最不济也是当小公主被王子娶回家的嘛!
一辈子的追求就是做小丑,搞不搞笑啊。
那个时候生活对我来说,还是远远的伫立在浓雾里高耸入云的不明真相,而且看上去似幻似真,颇有一点吸引人的意思。
童年时代那么苍白,自然祈求赶紧长大,赶快跑到生活的面前去一览繁华。
就像张爱玲说的,我要快快长,八岁就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十六岁要吃粽子汤圆,吃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
可是等到真的跑到面前了,突然发现生活怎么是这样的一坨:既不雄伟、也不华丽、也不梦幻、也不甜蜜的东西呢?
再说直白一点,这货简直就是看上去是屎,尝了尝,他妈的果然就是屎啊!
而且就是这样的一坨教人倒胃口的屎,还老是摆出一副我自巍然不动,任你花多少力气都不会改变的恶心样子。
有钱的人可以拿钞票盖住它,有爱的人可以拿蜜运装点它,我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双手和一个老是会咕咕叫的肚皮的憨人,又能拿它怎么办呢?
我对它哭,他是一坨屎,我对它闹,它是一坨屎,我对它抓栏杆撕床单,他是一坨屎,我对他撒泼耍赖满地打滚,它还是一坨屎。
就算把它捏成个变形金刚,外带环绕立体声超长待机内置八星八箭劳斯丹顿报时系统,它仍、然、是、一、坨、屎、啊。
既然这样,那我为什么不笑呢。
遇上可笑的事情就笑,遇上可悲的事情就擦干眼泪再笑,遇上可恨可气无可奈何的事情,就做个小丑,自己捏个小狗抛个彩球,画上红鼻子逗自己笑啦。
要是每天笑笑的,就算注定一辈子面对着一坨屎,感觉也会渐渐的没有那么糟糕吧。
所以就算你们把我当一个笑料,当一个消遣,当一个谐星,当一个空余拿来打发时间但永远不会真心当回事的家伙,当一个觉得hold不住所以不想去爱的怪咖,我也要继续当一个小丑,继续笑笑的。
这就是热爱小猪的麦家碧,和热爱屎gag的谢立文,花了五部麦兜电影,十二年,教会死蠢又不帅,贪吃又头脑平平的我的事。
不怕被笑话,《麥兜‧噹噹伴我心》是我第一次到电影院看的电影。
正午时分,偌大的电影院只有稀疏不到十个人,反倒觉得气氛极好。
电影刚开始,便和同桌讨论:画风不像香港制作的啊,是不是内地的?
套用一句话“春田花花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一片绿皮肤紫嘴唇的路人里显得很不搭,就像喝着咖啡吃煎饼果子。
” 还有建筑,完全看不到香港建筑的神韵,是我眼神不大好?
后来回来搜了搜杨学德,看到他的作品,大概可以明白了,又或许这种“骑呢”才能冲击出导演想要的效果,有loser的美?
小清新的春田花花幼稚园小朋友和在被社会搅浑的颜色的成人对比?
放大讽刺内地人的贪婪、急躁而将香港从“人情味”变成“人钱味”(从麥兜和伙伴们到深圳“张嘴”所见、春田花花合唱团后来加入的几个模样古怪的小朋友略见一斑)?
再来,作为大多数听得懂粤语的广东人之一,原来我在听到冷幽默的对白和令人忍俊不禁的歌词不淡定的狂笑的同时,心中对翻译成普通话的字幕冷笑着嗤之以鼻,丝毫没有将粤语的精髓翻译出来,笑点丢了不止一半,翻译粗糙没有灵魂,我是多庆幸自己能听得懂粤语当然,《麥兜‧噹噹伴我心》除了没有期待中的小清新(可能麦兜总是要长大的),还是让我相当有“急便便”的感觉的。
校长话,得就得,唔得就返顺德。
女立法委员听到小朋友们的合唱,褪去冷漠,忘了一心为选举拉票,大概每一个成人总有让她的心灵变得柔软的东西,或许是逝去的青春,或许是儿时五彩斑斓的梦想,又或许是其他很细微东西。
收高利贷的小混混、卖猪肉的中年男人、浮夸的推销男、监狱歌王·····从春田花花毕业只是这些人,他们不是社会精英,不能开宇宙飞船上天,可音乐让他们保有那么一些的天真光彩,让他们的形象也仿佛不那么“骑呢”猥琐,我们又何尝每个人都是从所谓的名牌幼稚园毕业的呢?
受尽亲朋好友闲话的新人,因为春田花花合唱队的歌声,所有闲言碎语戛然而止,有了只是感动和神圣的婚礼。
miss chan的爱情好像败给了自由,可那个男人最后好像还是对她一笑。
校长在一个孤独的小孩的内心播下音乐的种子,据说那个小孩最后成为了有名的男中音。
“你地好乖,是校长无用”,正中泪点,就是这个光头校长,被那个所谓经纪人骗光演出费时,他也提不起恨。
和名牌幼稚园的学生比赛,人家人手一部ipad,麦兜和伙伴们仅靠歌声让华仔有了“急便便”的感觉,让在娱乐圈飘浮已久的人,内心也有了一丝丝柔软。
春田花花幼稚园终于脱掉搬迁的命运,变成豪宅,可是,麦兜总要长大。
只是但愿,但愿麦兜的心能像那颗咬了一个学期也咬不开的糖炒栗子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被世俗和嘈杂的现实刮伤他那颗善良柔软的心,永远都不要失去“急便便”的敏感。
看到评论说,歌声撑起了这部片子。
就把它当做音乐剧看吧,清脆似是不谙世事的童声,却隐约听到些许沉重,这就是成长。
永远相信,音乐,是有生命的,也能让人发现生命。
校长话,得就得,唔得就返顺德。
奋力一搏,就算失败,也总会找到一条有光的路。
剧场版的麦兜大概让在物质社会中横冲直撞而伤痕累累,却依然不肯向现实屈服、不愿对梦想say no的人找到那么一些共鸣。
在最纯真时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歌,但愿我们永不相忘,让我永远有“急便便”的感觉,任性地守着那丁点单纯的美好。
“这是个七彩的世界,这是个晦暗的世界;这是个轻松的世界,这是个硬实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当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撑着撑着,让硬邦邦的,不至于硬进心肠;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
直到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懂得,感谢小时候这位傻乎乎的校长,是他送给我们,生命里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谢谢您,校长。
Thank you very much。
” 个人拙见,不喜勿喷,欢迎讨论。
车车车车车,车你老豆!!!
三星半;世界就是这样,残酷永远才是生活的常态,不是所有的以诚相待都能换来善良的礼尚往来,人终归是要成长,天真,美好,感动用来形容这部电影都没有错,但反讽,现实一样是它想表达的深藏涵义,可以说导演是有心机的,懂得大多数人需要什么,在这个日渐冷漠的社会,多一些温馨小感动总能捕获观众心
这个,比我想象的要好看啊,幽默温情路线总是不招人讨厌的。
好吧我承认故事很弱,很多人画的魔方大厦感觉,更多是靠歌曲撑起来的,不过我又真的............
坚忍力量梦想温情,歌曲最能打动人心。
麦兜麦兜~
纯粹给唱歌的小朋友
只有八十分钟还这么无聊,难为你们了。车车车车好听。
人设丑的还不如一只猪
这个世界有时候硬邦邦的,有时候软塌塌的。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总唱着一首歌,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要永远有急便便的感觉。
无力吐槽。。。爷明明火眼晶晶,肿么没看出那传说中的香港草根精神,只剩下旁边某弱智小朋友以超低的笑点迸发出频频大笑,而我只有满脸黑线。算是缺乏童趣咩?
真喺变晒儿童片啊。音乐片段也太多了些
不是我的菜
我是你的扣肉 扣住你的梅菜扣住你的手!
有金句,有感动点,但无趣重复点太多,节奏太慢。麦兜还要加油啊!
回老家!
总是很可爱总是很悲伤
治愈系~
这粗糙的画风。。看不下去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叉烧。。。车车车车,有辆车车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