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此片想传达的东西就是要通过这种很忽明忽暗的非具像化形式才能呈现出来啊,青春里的抑郁/边缘群体的回荡/摇晃庸碌的日子和那些被遗忘拒绝的本心的对比,拍得碎了点到正是切题的一种。
在庸碌的生活里重新找回小时候爱看的东西却发现重看变得无聊这点我实在感触很深,感觉错过从现实出逃沉入了生活的水底的主角日后回看发现变得俗套不堪和记忆里的恐怖完全无法构成连接的pink opaque后的频闪和模糊效果实在很让人心悸。。。
一种近似目光的涣散的表现带来的恍惚超脱的超现实感就这么在频闪的黑暗中得到体现感觉这片里的酷儿跨儿性少数隐喻都不怎么明显也能被一些人冠以政治正确然后嗯喷也挺奇妙的,Oven被女主劝说走向buried life时,频繁出现的几个Oven背后印着发光的pink opaque标志物隐喻“真我”穿上裙子的镜头去掉反而才缺少特点,缺少一种表现Oven内心深处被rethink的表达吧。
总之五星的私人情绪拉满了,没怎么看过类似电影,但至少这部可能可以为我打开a24的新世界大门
天哪,生活是不是真的没有怪奇物语,有的只是无止境的抑郁,喘不上气的哮喘,跳过章节的DVD,不断落下泥土的活埋,梦游仙境般的高烧,日复一日的循环,没有尽头的永夜之境?
我到底能不能抓住Maddy的双手,还是我早已背叛了她?
被父权社会强行浇灭反抗的勇气,个体被融进无边无际的集体中,自由与个性被主流与安全覆盖、被Mr.melancholy统治,被灌下Luna Juice,忘记了工业冷冻柜里仍然跳动的心脏,一次次拒绝朋友伸出的援手,一遍遍亲手扼杀本该存在的更好的自我。
却又无数次在午夜梦回“如果”,闪回中质疑我做的究竟是不是“对的”。
我好遗憾,我好痛苦,但我无法接受…我无法接受对Maddy的背叛,我无法接受长大成人。
我会跟着Maddy去死,虽然暂时我还活着。
不知道怎么说,也许这几天我太抑郁了,哭了一天睡了一天,竟然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一些力量虽然我不是跨性别者,但同样也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的《The Pink Opaque》。
这部电影很慢……但画面、调色、配乐都很考究,都很美丽……孤独,怀旧,梦核,粘稠,意识流。
无限循环ost中,,后劲好大…起床后马上二刷…越回味越害怕。
精神污染,心理惊悚,我同意这部电影归类为恐怖片(不知道我轻飘飘的“我无法接受”会不会冒犯到跨性别者,,毕竟ta们遇到的阻力要比我更大…但素我真的满脑子就是塔塔开的艾伦:“因为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玛克辛的“I will not accept a life I do not deserve”……屑,表达就会冒犯,但我还是想说,在我心里不该是这样,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
(这也正是电影的恐怖之处吧)(没有说电影剧情这样不好的意思,对我而言像是一个警示,让我更加警惕生活的吞没……
看到结尾我也没弄明白什么荧屏在发光,还不如又名扣题呢我感觉Very good很好,You're great你很棒!
我评分就两种,1种1星,1种满星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01) 00-09-46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它晚上10点半开演It c______s ___ at 10:30 pm right?= 00-23-22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What time does it c______ ___?(02) 00-14-06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瘦弱细长he’s such a s______ly little cutie.* adj.very long and thin and not strong(03) 00-15-16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好烦,不是吧,真扫兴What a b______!
(04) 00-17-40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胆儿贼小 / 如鼠Isabel’s a s______-c______.(05) 00-17-43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她有点像主角,但也有点无聊。
She’s kinda the main character, but she’s also kinda a d______.*Boring, tiresome and annoying person without any sense of humor.(06) 00-17-50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不接受他人的欺侮、不合理對待受某人的气She doesn’t t______ sh*t from anybody.(When you don't let other people bring you down.)(07) 00-18-24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超级大坏蛋/ 大反派Mr. Melancholy is the b______ b______.(08) 00-19-13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I’m p______ing ______.我要睡了
(09) 00-24-37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在第一次留宿后,我再也没有勇气一次说超过三个字给 MW 听了。
After that first sleepover, I couldn’t w______ ___ the c______ to say more than three words to Maddy Wilson at a time.(10) 00-44-04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打点 / 美言一番 / 说点好话 I can p______ ___ ___ g______ w______ with Erica for you.(11) 00-55-06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乱套了Does time ever feel like it’s not moving normally?Like it’s all ______ ______ w______?(12) 00-55-25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记混了 / 乱七八糟 / 混乱不清 / 混淆雪花玻璃球Like somehow the memories got j______ed around.Shook up in your head.Like a snow g______.*If you describe things or ideas as jumbled, you mean that they are mixed up and not in order.(13) 01-24-15 F I Saw the TV Glow (2024)我怎么没想到Why didn’t I ______ ___ that?
非常queer hauntology的一部片,男主(有過跨性別認同而深櫃)那個有美麗強大的可能性的自我 在試探的經年累月裡淡去,終於被日復一日的壓抑和平庸殺死,沒有自己地活著,循著安全但乏味的規則,幾年或者幾十年都因為機械重複過得像一眨眼,在難以自拔被吸入電視屏幕(自身的慾望)去往那被這套規則打為虛幻的理想世界的時候被父權(片中直接由父親角色明示)強行拔回,吐出一大攤lunar juice,在內心裡尖叫發狂後又難以自處地逼自己對著制度化的順直世界道歉,而無人在意。
反之在utopian margins的他的拉拉朋友Maddy是活著的,電視屏幕內外死和生成為了鏡子一樣的相反映襯的結構⋯⋯ 酷兒時間線也好,alternative life也罷,總有些東西穿過日常的迷障依然像鬼魂似的縈繞,那些慾望、感受、心念、想像和希望,哪怕帶著驚奇、震動、痛苦、乃至恐懼,都是一個人生命力的所在,才是不被這壓抑的世界(權力)倫常體系活埋的力量。
不為歸順者的死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生,有自我的一顆心未被征服,而反面那樣懦弱乏味的生是抑鬱的勝利,本質上是更深遠的死亡,這是對調的隱線。
而畫面中電視的瑩光裡,那幽靈縈繞的真心,自己之所以為自己的原因,在自決時刻凸顯的主體性,而不是高度符號化的體制自動寫出來的重複代碼,那才是靈魂把握時間乃至生命的解法吧。
《荧屏在发光》,今年美国新上映的,青少年性少数群体成长电影。
虽然标签是恐怖,但其实跟传统意义上的“恐怖”无关。
但非要说内容的话,也确实算得上另一种“恐怖”。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跟我预期的完全不一样,我当时看预告片,还以为是,嗯……偏克苏鲁的那种电影?
实际上完全不是。
电影内容围绕着青少年时期的男女主对于自己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并最终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而展开。
属于是,如果我知道内容绝对不会选择去看的电影。
但现在看下来,虽然不属于我的兴趣范围,但是拍得也确实不错。
电影的镜头感以及画面都拍得很漂亮,故事用一部在青少年频道播放的连续剧作为核心,实际上是在借用主角们想象的连续剧内容作为两位主角内心的变化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的影射。
从电影最初的彩虹色帐篷我其实大概就意识到,这部电影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了,但看都看了(bushi。
电影节奏很缓慢,表达得也相对文艺,很多内容借用了比喻的方式来传达,但能让人看懂。
两位主角生活在一个小镇里,女主是同性恋,男主是性别认知障碍,并且双方的家庭都知道他们的“异常”。
女主性格更加强硬也更加勇敢,她知道自己的不同,她认为是小镇的局限让她慢性死亡,所以她决定去更广阔的城市,寻找能让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而男主则是更加内向、更加妥协,在女主的引导下他感觉到更多的是茫然、是恐惧。
他知道自己不同,但不想去面对。
两位因为同样“性少数群体”的身份而结识,也因为这个身份而分别。
电影塑造的氛围无疑是压抑而内敛的,就像是剧情里那样,把人埋在地底,一点点的感受那种空气逐渐消失的压抑感,就像男主的哮喘一样,想要大口呼吸却始终徒劳。
女主离开小镇后发现,外面的世界也不过如此,他们对于大众来说,始终是“不正常的”,只有他们彼此才能了解彼此,所以她选择回来找男主,想要带他一起离开正常人的世界。
但男主退缩了,他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特别”,他选择随同大流,一点点的压缩自己内心的空间,把自己伪装成普通人,工作、结婚,说服自己是爱自己的家庭的(实际上男主的家人在电影里一幕也没出现过,由此可见男主是在自我说服)。
但最终,男主在洗手间剖开自己的身体审视,自己向往的还是那个只存在于少数的世界。
但审视过后,他还是要回到所谓“正常人”的生活中。
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为自己表现出的异常道歉。
整部电影确实很压抑,我不是LGBT群体,所以我很难说我能感同身受这种压抑和难受,我也不能说LGBT就一定会喜欢这种电影(毕竟导演的表现手法真的很、通俗),所以我不做太多点评,只能说我一般不会主动选择这类电影(指的是叙事节奏而不是内容)来看。
豆瓣评分6.6,我给7.2吧(,因为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This is the most horrible question you may ask during your childhood: What if I was someone else? Once the awareness is aroused, you start to question everything in your life. You come to realize the falseness of the constructed world, the inconsistency of the inculcated ideas, the hipocrisy of all the patriarchal incarnations. Then you have to break away from the shell that "protects" you from the torturing truth. Someone may directly block your way and someone may take advantage of your vulnerability. Each step forward can easily be tempted to become a step back. I don't know how to rescue you but the only thing I know by heart is: Don't go back. You are brave enough to take any actions no matter how little difference is made, but please never go back. You may ask why it is you that have to go through the pains. I don't know either, but we can cry out together, cry out like a howling wind. Nobody will listen to us, but at least I'm there and I will.
我咬下一块混凝土他们把它叫做家灰色,结实,不容置疑我每天在里面醒来像醒在一个没有窗的预言里家人说话的声音像旧电视里卡住的对白一遍遍重复:“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
”可他们永远听不到我身体的锈响——那是我多年以来咽下去的“为你好”我咽下他们的希望他们的焦虑他们对我未来职业的妄想像吞下一张张未签字的合约贴着我的喉管往下刮我咽下这“被爱”的绳索咽下不能哭的日子咽下生活的废气咽下家庭伦理和孝道这双老虎钳我咽下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性取向像咽下一个从来不被允许存在的我直到我再咽不下了所有我曾小心翼翼忍下的现在都反刍上来像一场内爆的火山将我一点点从“儿子”的外壳中剥离出来我站在这个小镇边缘看见自己被压扁在长方形的日历里像一个被轻轻贴上“失败”标签的盒饭我要离开带着我的不合时宜带着不愿被折叠的锋利带着沉默的、哑着的呐喊像一个终于学会拒绝的哑巴我会把这些碎片拼成我未来的地图铺进一首不再耻辱的诗
东昌路地铁站出来后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斑马线,电动车和上班族总是簇拥在路边的阴影处蓄势待发。
我站在人群中间,头顶的太阳是一架摄影机,明晃晃的光线让人无处躲藏,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型摄影棚里。
我已经好几次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过马路了。
绿灯一亮,身体机械地随着人流往前行进,硅基信号渐渐取代了自我意识。
一瞬间,仿佛整座城市都充斥着巨量的硅基生命,它们没有内心,没有表情,绿灯上显示的数字成为了我的重启倒计时。
“3、2、1、0”,我回过了神。
刺眼的阳光窥探着我,今天应该如何表演呢?
我开始灵魂出窍,离这座全景监狱般的摄影棚越来越远,我被放置在了电视机前,正从电视荧屏里看着马路上的自己。
时间和空间都太混乱了,荧屏前的我是真实的,还是荧屏里的我的真实的?
荧屏离我越来越远,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着我,我被拖拽进泥土里。
我想起《荧屏在发光》里的欧文,他拒绝和麦迪一起逃离小镇,拒绝接受真实的自己。
他喝下了忧郁先生的月亮果汁,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超能力,甚至忘记自己已经快死了。
忘记自己已经快死了,是一件比死亡更恐怖的事情。
这段时间,我总感觉我的生命正在被人讲述,而我不是那个讲述者。
时间越来越不对劲,它流逝得太快了,就像播放DVD影碟时跳过了一个章节。
以生育为主导的异性恋文化为每个人都设置好了一张线性的人生时刻表,我们对时间、空间和生命的全部体验都来自于对这张时刻表的全权遵循。
人的一生被叙述成了一份有起因、经过、结果的完美履历。
三十岁,是这张时刻表里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设计者说道。
三十岁,你该结婚生子了吧,事业上该有所建树了吧,设计者在我的耳边喃喃低语。
十三岁、三十岁、四十五岁、七十岁...那那些那些散落在时间之外的人呢?
他们非正统的,非线性的生命经验又该如何被叙述呢?
如果我不遵守这张时刻表呢?
我问设计者。
设计者没有回答。
我在泥土里下坠,坠入永夜之境。
生活最终会碎成一堆零星的碎片,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滑入虚无前,我们能抓住的又是些什么呢?
电影里,欧文继续在小镇里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二十年后的某一天,当他正在工作的游戏厅里给小朋友过生日,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被埋入泥土里的欧文,忘记自己其实已经奄奄一息的欧文,在这一刻才突然回过神,意识到自己正在泥土里渐渐死去。
他崩溃了,在震耳欲聋的歌声和掌声中,他尖叫道:I'm dying!
欧文在洗手间里用小刀割开了胸脯,胸脯里流淌着的是一些尚未泯灭的亮光,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他穿好衣服走出卫生间,唯唯诺诺地对着这个霸权世界一遍一遍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情绪太激动了,对不起。
我不想这样。
在一个工作日的早晨,我以身体不舒服为由从办公室逃走了。
时间在这一刻放了我一马,它出现了一道裂缝,裂缝里有银色的亮光流泻出来,世界变成了游乐园。
这是一次逃离永夜之境的机会吧。
我从土壤里惊醒,大口喘气,吐出了月亮果汁。
一切都还来得及。
时间的碎片像玻璃球里的雪花,我按下了暂停键,世界定格了。
大机器停止了运转。
There is still time.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讲青春期迷茫并发玉玉症+自闭症,看到中后段才TM明白原来是LGBT方面的身份认知问题。
说实话其实我早年对于左派的一些理论是没有那么抵触的,何况身边也有GAY Friend,也多少了解过他们承担了怎样的压力,但是经过灯塔国在左倾路线上一骑绝尘般的操作,我现在观念变了,我只尊重对人类繁衍、传承做出贡献的行为,至于你是什么身份我并不关心。
如果某些人仅凭自己是个什么狗屁少数派就大声嚷嚷自己应该得到尊重,受到重视,那我就CNM,听清了吗?
CNM!
我对电影本身没有什么意见,说实话觉得拍得还可以,哪怕不把LGBT的内容放进去,直接改换成青春期认知失调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既然导演现在说了LGBT,那我的评价就是不推荐你们看,因为我个人不喜欢,仅此而已。
感想虽然我不推荐你们看,但我还是讲下自己对这个片的理解,电影里用了太多的比喻指代,还好我脑子也不是很正常。
还是采用Q&A形式吧,一般只有长篇大论才想叙写,以下都是个人理解,如有不同意见,很TM正常。
1.两个小孩到底怎么了?
性别和性向认知与常人不同导致的心理问题,其实就是LGBT,一个是女同一个是自我认知为女性的男性,这是主要内因。
家庭的剧变、家长未做好疏导、校内关系的冰冷等因素也是加剧恶化的影响因素,最终导致两个初高中生走上了两条不同而又痛苦的道路。
2.他们为什么对那个电视剧如此着迷?
狠狠代入了呗。
怪物是环境,也是个体;忧郁先生是具体的病症,也是不具体的未来;两个女主是自己的映射,也是社会中极少的少数派。
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暴打不理解的“他们”,还找到了懂自己的另一个人,给两对世界充满迷茫的小孩看这个,简直就是万丈光芒,能不沉迷吗你说?
3.女主消失前说的话啥意思?
消失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①消失前女主说再不走就要死了——指女同那部分的自己会消亡,再不离开这个家庭、这个环境,那么女主认为的“真实的自我”就会消失,然后她从此以后变成“正常女性”,喜欢男的。
②消失后女主说时间错乱,才过了几天就跟过了几年一样——事实上就是过了几年,她所谓的时间错乱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因为迷茫、浑浑噩噩导致的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以至于一晃神都不知道自己干了啥,这种事情对于对生活没有希望的人来说还挺普遍的。
哪怕是积极生活的人,也会在某个时刻恍然,然后感慨“原来过去了那么久呀!
”一个意思。
第二种是指她只“觉醒”了几天,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其实一直是以“正常性向”在过日子,即大部分时间里她都在隐藏女同的一面,只偶尔展露,所以才会说自己只感觉过了几天,因为真实的自我长期未表现在外。
③找了个毒狗活埋自己又死里逃生——两种理解,第一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女主自我毁灭前一刻终于选择承认、拥抱真实的自我,一念天地宽,详情参考《水浒传》鲁智深在钱塘江上那句诗:“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本质类似。
第二种是比喻指代,毒狗不是现实存在的人,而是指女主染上毒瘾,当然结局同样是走向毁灭,所谓的“死里逃生”是指戒断反应,最后成功戒毒获得第二次新生。
④此前觉得自己进入了连续剧——也是两种理解,第一种是幻想投射到现实,第二种是吸多了。
⑤现在回来找男主——拯救男主来了,不忍看到男主压抑真实的自己,要把他从皮囊中解放出来。
4.男主二十年后为什么突然尖叫?
后边为什么道歉?
①过了二十年的尖叫说自己快要死了——跟女主之前说再不离开就要死了是一个意思,真实的自我、那个女性的“他”快要消失了。
②其他人定在原地——NOBODY FUCKING CARES。
③男主去洗手间划开自己的皮囊里边发光——暂时性面对真实的自我,间歇性变成小女生④离开洗手间后不停道歉——结果还是怂了,对自己与这个世界的主流不一样表示抱歉,BUT STILL NOBODY FUCKING CARES。
5.男主之前回到家里的时候为什么嘴巴里喷光?
想做女生,被他爹施法打断了。
6.男主更早的时候为什么半夜睡觉眼里能看到光?
后边开车为什么又能看到地板发光?
上边说的,间歇性觉醒,压抑不住自己真实的认知。
接下来还有一点自己的想法,看完之后细想,这片看起来好像是给LGBT看的令人感动的以惊悚片展示的荡气回肠之共鸣,对于我这个一般民众来说却是不知不扣的恐怖片——自己的小孩天天郁郁寡欢不喜交流,然后突然说他/她要变性、他/她喜欢同性,你不答应他/她就说自己快要死了,甚至离家出走,上来就失踪好多年,我他妈想想我都替那些父母绝望,难怪TMD民主党干不过川普,真的活该。
尤其是电影里那一段,男主的母亲带他去游乐园,看着他情绪毫无波澜,然后问他对她的健康问题怎么看,男主说我不知道,这一段看得我真的太难受了。
电影里较少深刻描述男主母亲和男主之间情感交流的片段,但是仅有的那么几段也基本上能感受到男主母亲对男主的爱护之心,比如送男主回家的时候(躺在妈妈的腿上)、代替男主和继父谈话、送男主去朋友家等等,结果男主对母亲的病一点话都说不出来,哪怕是一句安慰呢?
可能有人觉得男主对自己的性别认知都感到害怕、恐惧,哪还有心思关注自己母亲的身体状态呢?
对啊,你说的没错,这还不够恐怖吗?
因为性别认知这个事情一降临,亲人的病痛都可以不管不顾不关心了,这不够吓人吗?
这在你们的描述里这不已经是一种“病”了吗?
现实里我是有LGBT朋友的,也听到过相当多此类故事,有一种说法比较常见,就是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和父母沟通了自己的状态,表达了自己的性向或者认知,但是父母不接受,认为这是一种病,结果导致家庭鸡飞狗跳,甚至分崩离析。
基本上就是想表达自己尝试和父母沟通过,但是父母并不理解,以至于痛苦袭击了两边人。
于是很多这种情况的人就会发出呼喊:为什么父母不能尊重理解并且祝福我呢?
我不知道这些父母怎么想的,但是我提出一个观点:你青春期的时候并不成熟,我怎么知道你是因为追求流行新锐叛逆这么干还是真的性别认知有异呢?
我怎么知道你不是受到什么外在影响而不是你自己内心如此呢?
你连对现代社会运行规律的最简单一点——经济独立才有人格独立都不甚了解,我怎么尊重理解祝福你?
我说得残酷点,既然想当少数派,那就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别像个巨婴一样只会viva乱叫。
我以身边真实案例为例,一位LGBT朋友,高中出柜,跟家人多次沟通,后来上了大学自己赚钱自己养自己,现在读完博士在法国就业,方向不记得是人工智能还是计算机科学了,她当然可以获得我的尊重,人家自己挣来的。
我估计还会有一些人看到这种类似的话就会嗤笑,觉得你算什么东西,我为什么要获得你的尊重?
你谁啊?
这话一点问题没有,但在我看来就跟那些纹身之前说自己不在乎世俗眼光,结果后边后悔有怪大家用有色眼睛看她的人一样傻逼。
我当然不算什么,你也可以不用理会我的尊重与否,叫苦的时候别怪我搁旁边看戏就完了。
就这样吧,以上。
一路向人道歉但根本无人注意的结尾太抑郁、太真实;年纪越大越能体会到在青春期某些时刻因为种种犹豫、怀疑、恐惧而错过了“maddy的帮助”aka.挖掘真正自我的机会后,就再也见不到maddy了,只能依照惯性沿着主流人生轨道越走越定型、越走越窄;喜欢,高兴看到更多queer narrative, 非queer但作为迷茫的永恒社交边缘人也能体会三分;美中不足的是有student film的生硬感,但同时又觉得这也组成了这部电影的魅力
史一样的电视节目也比史一样cd的人生更吸引
不乏一些神形兼备的美妙时刻 但时间维度拉长同时要开始给概念叠加深度之后 影像变得稀薄无力 这暴露出导演能力仅够支撑其对经验性的体验进行扩写 所以那些对缺席的追溯和回望 及伴随其间的某些时间节点上蠢蠢欲动的不同可能性 也只停留于空泛且不稳固的假想和构建。
好梦幻啊,是真正发出了荧光的电影!台版译名也很贴切,确实有「怪奇物语」的味道。在致敬上世纪末的低成本科幻电视剧的同时,也不忘融入青少年成长与喜闻乐见的惊恐元素,既充满幻觉、又充满幻灭;七苦八苦的成人岁月里,那些窝坐于电视机前,被其吸引、震撼、甚至封印的童年时光,像一记潜伏多年的病毒,一经发作,便将人心脏击穿。影片比较可惜的一点,是男主的演技太过干瘪,加之还撞脸近来严重拉垮的66号阿诺德,令人不禁差评。
还得是A24。粘稠亲肤毫无破绽的梦核。酷儿的残酷青春梦核又不只是酷儿的残酷青春梦核。
当我以为早已无法对青春片产生任何感觉之时(毕竟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段),这部的确唤醒了一些我曾经遗忘了的东西。本片当然是关于性向的,但情感的辐射可以是广谱的,它让我想起的是少年时曾经相信过的、期待过的、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和可以拥有的过的所有magic or fantasic things,那个没有被社会规训过没有被现实整塑过的自我。那些道歉和憔悴太真实了,或许我们大部分人都是Owen。3.5.
I feel seen as a queer woman. OST绝美,剧情有很多打动我的点,让我无法控制地泪流满面。Isabel/Owen代表的酷儿被这个顺直霸权的社会所驯化,对自己身体和情感不确定,怀有不被理解和接受的苦恼,一遍遍怀疑自己的identity,只有在夜深时在崩溃后才敢打开自己看看真实的内在,在错失Maddy/Tara伸出的手,不敢以痛苦却必要的方式出柜时,又会被迫套上顺直的面具活在假面和窒息中。剧情很意识流,但所有的情绪都细腻到如丝线般如荧屏的光般缠绕着我的心脏和大脑,也许结局很绝望,but there is still time。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像是自闭症小孩通过虚构作品投射来桎梏自己的令人窒息的小镇和家庭,结果到最后也无法逃离,当众崩溃了也无人在意,道歉也无人在意。预告比正片好看,呈现比不上内容。男主粉色战衣、女主各种造型和选曲确实挺好的。
个人能力不足,实在看不下去
你有没有想过继续这样生活是在杀掉屏幕那边一个强大而美丽的自己?每一个东亚小孩都想过和伯德小姐一样跳车去纽约,可惜纽约大概率不存在。要么当一个车祸死掉的戴安娜王妃要么当偶尔偷吃祭品的猪,当一个46岁才发现自己为滑雪而生然后每年请年假去滑中级道的大哥。删掉“别管工作了和我一起逃走吧”的唯一知己,每天告诉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有一些刹那感觉不对劲,哭完吸一口哮喘喷雾,死前也没有看见大厦崩塌。Tv glow is the meltdown of the sun.
如果用这部片的视觉去做个简单的MV我可能还会觉得不错,但作为电影剧本太弱!太故弄玄虚!太为赋新词强说愁!A24是进军伤痛文学了么????导演受七十年代欧洲那种迷幻恐怖片影响较大,以及沉醉于那些艺术圈里的所谓“实验影像”,但故事却也像大部分“实验影像”一样愚蠢又无聊,通篇只能看到导演的自我陶醉,虽然不像很多名导忆往昔的私人化电影那样光明正大欣赏自己,但也充斥着自以为是的品味,一部“露阴癖”电影。
将导演从现实世界重新埋回她喜欢的地下好吗?好的。
记忆是否真实或是可以被篡改?剖开自己的心朝内看究竟是空无一物,还是不敢进一步面对的本质?在年少的时光里,那些互相指认和召唤如此宝贵,如果你走了,还有谁能再陪我看《Pink opaque》?好可爱的友谊。时间过得快得像可以快进或跳过的DVD影像,明明知道不对劲,却仍一次又一次逃避,之后的生活像往常一样推进,侥幸生存,仍在柜中。被掩埋的生活,不仅是在童年喜欢的剧集里,且发生在现实里。有人说在这部电影里看不到time passing,但是我觉得正是这种错位的、偶尔慢速、偶尔飞逝的时间性,切中了我们真实的对时间的感知,恐慌、忧郁、痛苦在荧幕里发光。而那些音乐这么切题且迷人,我没想到开年看到如此精彩的live影像是在一部电影里。
Not what I expected.这个故事如果再类型化一些会是我的最佳,可惜这么多令人神往的元素。
真没必要为了彰显自己的音乐品味而拍一部长片
情感后劲很足,复古元素丰富,但从电影层面来说还是有些生硬的地方。音乐的部分也有一种可以但没必要的奢侈感。
和恐怖片有半毛钱关系吗?两星拿好慢走不送。
无聊。
【7】酷儿电影。品味是绝赞的,但同时也浓郁到发腻,对A24开始审美疲劳。建议把恐怖标签改为奇幻…(成功收获好听的b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