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真的要看故事、看结构、看编剧、看演员。
这片子我认为完全可以忽略.就像敢死队,有什么故事可言。
何必吹毛求疵,娱乐一下即可。
我打5分,毕竟是看着这些人长大的,再想想这些演员,当然是过气,已经很少在荧幕上看见,但是都曾塑造过经典的人物, 陪着我们一起长大,就当是这些老演员办了一个怀旧大party,大家玩得开心,一起想当年。
试想当一天我们老了,也想再找朋友一起想当年。
但是当年已不再,何必认真呢!
就当是这些老演员给自己的过去做了个总结,缅怀光辉岁月,仅此而已!
大漠深处,宁静峡谷,马车碾过山路的声音,在小小的谷内连绵不绝的回响。
人们在黄金峡安详宁静的生活着,没有战争的纷扰,没有尘世的喧闹,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完美。
也许正因为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完美,所有总要有些什么事情让它破灭、消失。
峡谷的另一端,一行人马正在荒漠风暴中艰难地行进着,这狂妄的风暴着实庞大,笼罩了所有的车马部队,也开始慢慢地向黄金峡谷那边前进着。
从此,黄金峡的生活不再安静。
风暴的到来让这里的人们意识到:他们其实从未离开过那些刀光剑影的日子,于是,一场更大的风暴开始酝酿和实施。
在经历了惨痛的杀戮后,人们开始反抗、开始争夺、开始保护自己的家园。
这就是【光辉岁月】故事的梗概。
从一开始的漫天黄沙席卷而来,到最后的诛杀亲王,每一幕打斗的场景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当刀枪摩擦的声音以及人们的怒吼在耳边响动时,瞬时觉得身上的细胞都打开了,血液都在倒流。
【光辉岁月】是一部武打片,片中几乎都是男演员,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前在港片中看过的前辈。
也许是因为对于他们之前在港片饰演过的角色有很深的印象,所以这部片子显得亲切许多,烈和猛也更深了一层。
英雄必有美人作伴。
片中为数不多的女演员以及其中的部分感情戏给整部片子添了些柔情。
柳絮和安乐的纯恋,带些稚气和青涩;猫老板和细帘的爱,带些隐约和深刻。
这些爱中有细腻,有阻碍,有豪情,也有英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虽然这是一部武打片,其中的很多台词却很精致和耐人寻味:“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就没有什么难的。
”“爱她,就不要用你的想法做事。
”影片也有着丰厚的历史韵味,除了故事背景建立在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后这一段特殊时期,片中慕白吟诵的【破阵子】一词,猫老板的台词中广泛引用的历史典故,减少了武打片的粗糙和野性,添了些文学色彩,让人在激动振奋时,又可以从这些历史片段中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想法。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是陶潜的名句。
从古到今,多少厌倦了世事纷扰的文人墨客、政家官宦,渴望着有这样一方宝地,能满足自己脱离尘世的愿望,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抛下前尘往事,清心寡欲的过着恬静的乡村生活。
尽管黄金峡的人们决心不问世事,可正如铁云说的那样:“没有国,哪有家?
”他们最终还是要为他们梦想的生活去杀敌拼搏。
世外桃源不是只有娴静的细水长流,在你“采菊东西下,悠然过南山”之前,你需要为你想要的生活付出轰轰烈烈、金戈铁马的代价,才能在浮浮沉沉后,更用心的去体味田园生活的潇洒和内心的淡定,更好的去守卫你心中的世外桃源。
特意去电影院看完了电影才到这里来评论的,想反馈给大家最真实的观影感。
影片是在甘肃和云南拍的,场景来说很真实很震撼,尤其在甘肃的大漠里,很苍凉很寂寥,突然给我一种悲悯的感觉。
其实在看到预告片的时候就大概猜测到了剧情,说实话剧情并无太多惊喜之处,所以当我在观影的时候,更多的,注意的是演员在拍摄的时候的小细节。
比如莫少聪饰演的慕白从山上摔下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是一个镜头的,演员是摔了个实实在在,没有镜头的切换。
所以在剧情一般的条件下,我愿意给这部电影打满分,因为这是一部诚意之作,而这样用诚意去拍摄一部电影的剧组,已经越来越少了。
实实在在的武打片,或许会让你觉得枯燥和乏味,可我当时坐在电影院想到的,却是演员拍摄时候的艰辛。
我没有说假话,当时坐在电影院,很多镜头都会让我不自觉的想,这拍摄的时候,怎么拍啊,得摔多少次呀。
所以我敬佩这群演员。
这部电影,或许没有所谓的小爱情小清新,没有搞笑的情节和华丽的片段,没有酷炫的特效,但是,它是一部实在的、诚挚的电影。
一群老演员,老戏骨,当年红透半边天的演员们,现在,你们说他们过了气,嘲讽之,可他们曾在中国电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却是无人可以超越的。
看完电影之后,去搜索了相关的信息,发现那场火烧清兵的戏,竟是真的用汽油浇在演员身上烧。
看完这条消息很心酸吧。
我们曾最喜爱的演员,都老了。
而他们用汗水泪水伤疤带来的电影,也这样不被理解着。
第一次在豆瓣发影评,我支持光辉岁月。
支持这群老演员!
这部电影整体评价很低,4.5分,但我给它打了8分,只因为情怀。
“流水账”似的的剧情,低潮不低,高潮不高,文戏拖沓,武戏稀松;情节推动、电影思想表达全靠台词;角色设置流于表面,无看点;拍摄手法陈旧、台词保守无新意;还有就是主配设置混乱,你以为主角是黄日华,结果后来杀出个熊欣欣。
现在来看香港以前的动作电影,很多人都看不下去:情节简单至极,二话不说就是打,打完了死人了,电影结束来了。
但我们还是说那个时代是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的香港电影无法超越。
这部电影里的人就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人。
他们方式简单、粗暴。
他们用他们以为的好的东西来演绎如今。
他们想法很简单,既然《敢死队》都能唤起人们的好莱坞的记忆,《光辉岁月》为什么不能?
是啊?
为什么不能?
近几年,致敬老派风格的电影有不少,大多口碑、票房双丰收,《科学怪狗》,《雨果》,《艺术家》干脆就是黑白默声片。
可《光辉岁月》呢?
没有口碑、没有票房,只有口水。
这样的风格,在这样的时代,一群人在复制他们的记忆,在重现那个时代的辉煌,可惜,那段光辉岁月如今剩下的只有情怀。
拉着朋友.跟着分会.看完了光辉岁月.整场下来有哭有笑.边哭边笑.心里跟着一起愤恨.一起感动.恩情.爱情.亲情.穿插在武打中间.贯穿全场.为各位前辈娴熟的演技.精炼的动作震撼!
李炜饰演的安乐.可谓本色出演.萌傻呆.一向挑剔的朋友都夸赞了他.说他是整部电影的点“金”之笔.给这部影片一个大大的赞!
你去看《光辉岁月》了吗?
我去了,冲着演员名单上的那些老熟脸,冲着宣传片中那些只存在于老港片中的真实武打场面去的。
鏖战武打影坛几十年的熊欣欣没有让人失望,整部片子,绝对诚意十足,对老港片的记忆瞬间开启,而此时,七零八零之后的一群人就要忍不住怀旧了,就像我。
那个时候,我们不流行去电影院看电影,整个县城唯一一个挂着电影院牌子的地方,从来没有开过门。
我们的电影来源,除了电视台偶尔的福利播放,就是路边店里的那一排排的碟片了。
而最热门的碟片,从来都是港片,警匪、黑帮、搞笑、武侠,那个时候,我们会把那些会发生打斗的电影,统称武打。
那时候一放学,就会有男孩子吆喝着:“走,去我家看武打去”。
我真的不想对这部电影的内容有过多的解释,其实,整部电影,最不重要的就是情节了。
这部片子起名叫做《光辉岁月》,不是为了应剧情,而是为了这些片中卖力表演了几十年的老演员们: 黄日华、任达华、曾志伟、狄龙、吕良伟、惠英红、梁咏琪、熊欣欣、莫少聪、陈观泰、李子雄、卢惠光、吴启华、梁家仁、冯克安、王敏德、狄威、吴毅将.....这些人的名字构成了那么多年大部分的武打剧情和想象,当电影缓缓继续,他们一个一个的出现,义薄云天,冲锋陷阵,每一次都是一份惊喜和感动,在这样一部片子里,我看到的,是一种聊发少年狂的激情,还有那份可怜白发生的无奈。
那段香港武打片的辉煌岁月到底是过去了的,现代科技那么发达,如今的动作片,早就是特技的天下了,不需要你有什么武术功底,要的是只是吸引眼球,只要观众喜欢,肯花钱买票,林志玲都可以变成武林高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耍给你看,只要你愿意,一飞三千尺,在空中跟蜂鸟儿似的各种踢打然后团身后空翻转体360稳稳落地什么的,这都不叫事儿。
到底是个“假”字。
这些,在《光辉岁月》里没有。
这样一部《光辉岁月》,绝对值得你吆喝一帮哥们儿伙伴说:“走,去电影院看武打去”。
港片越来越成为一种过去时,纯正的港片一年也出不了几部,看港片长大的那些人现在也很少再看,年轻人更是根本不会去看,因为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或者唯美浪漫的日韩片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七哥熊欣欣找来一堆港片黄金时代的演员打造的这部《光辉岁月》,虽然看得出来是拼尽全力试图再现港片的辉煌,但是实际的结果更像是对逝去港片的一种凭吊,只能让人想起过去,却无法让人看到未来。
作为一个港片迷,我对片中的每一个演员都充满了敬意,曾志伟黄日华任达华吴启华吕良伟莫少聪梁家仁李子雄狄龙等,个个都是港片黄金年代红极一时的男主角,是他们陪伴着我渡过了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尤其是黄日华,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不下于刘天王,尽管他没有演过几部电影,但是电视剧却有很多经典之作。
偶像归偶像,情怀归情怀,无法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整体的效果并不出色,无论是从故事情节、演员表演,还是动作设计来说,可看性都不高,摄影美工等方面更是让人觉得非常潦草。
上面已经说过,这部影片集合的港片黄金时代的演员非常多,但是并没有让任何一个演员与他以往的经典角色发生关联,很多演员都只是在最后十几分钟一涌而出,出场十分随意,甚至连正面亮相的镜头都没有,观众想借机激动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可能是因为全片出现的演员实在太多,戏份不好分配,以至于看完全片都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角,本来以为是黄日华,后来才发现他只是线索人物,曾志伟和梁咏琪谈恋爱的戏份都比他多。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部群戏,没有绝对男主角,但群戏也是要建立在出色个体的基础上的,全片除了莫少聪的半边脸和吕良伟的大反派算形象鲜明些之外,真的没有任何亮眼的角色。
对于一部群星参与的怀旧电影来说,做成喜剧是最讨巧的方式。
但是,七哥显然并不想简单的讨好观众,将这部电影的背景设置在清末民初,场地是沙漠荒村,主线是革命党反抗清廷,似乎是要讲一个只属于老男人的硬派热血故事。
但是,从后面展开的故事来看,这个故事并不怎么硬派也不怎么热血,动作场面多却不够精彩,来得快去得更快,好像在走过场一样;儿女情长也并不少,比如看着令人非常别扭的曾志伟和梁咏琪这一对老的,还有郭涛的女儿那一对小的,这些感情戏不但不能加分,而且还冲淡了故事的雄性气质和怀旧质感;黄金峡众人的辉煌过去本可以用镜头加以展现,可是影片里却只是通过曾志伟尖细的嗓音道出,毫无带入感;故事和片名光辉岁月的联系十分牵强,而熊欣欣和小男孩的对话那一段甚至有点苦口婆心的主旋律味道,实在不是港片的应有之色。
至于像曾志伟的那句“我对她只有感情和亲情”这样明显的台词错误,就不想再一一挑刺了。
只能说,这部影片对于当年看过很多港片而很久没有再看港片的观众来说,只会让人感叹岁月真的是最大的小偷,当年的偶像们真的都老了,想通过此片怀念一下往日经典的目的都很难达到。
数不尽的黑暗,看不见的沧桑,尘霜铺满的面庞遮挡不住万丈的光芒,血腥充斥的战场拥有着最朴实的感情.刀光剑影暗藏的玄机,雪雨风霜坚持不懈的路程,铁马金戈摇曳着的风光,都是一副色彩浓重的墨画,荡气回肠的英雄豪杰,还沉浸在山谷的誓言,依稀深刻的眉眼,在耳边一遍遍的回响.整部电影一开场就有一种被震撼了的感觉,漫漫的黄沙席卷而来...奔腾的骏马一匹接着一匹,那么潇洒肆意的飞奔!一看就是那种快意江湖的情感色彩了!带着一种沧桑和执着,整部影片的拍摄和制作加上质量感极强的音响 这就是一场展开的画卷,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放完烟火的镜头 镜头从烟火往上升 升到了高空之处 高空中蔚蓝的天际和云朵 那种拍摄的角度技巧 给予人的视觉感很强烈 加上配的音乐音响 整个感觉就犹如身临其境般而后就是黄金峡,风景极其秀丽,摇晃着的马车 配上李炜饰演的安乐那清脆的嗓音和曾志伟饰演的猫老板 整个色调一下就柔和了 增添了山清水秀的美感 这样的电影里 有刀光剑影 有血雨风霜 也有着细腻的柔情 在金戈铁马之中融为一体 这不失为一部好片!一部能调动人身体迸发的激情热血 剧情也是环环相扣 险象环生 不容错过一个精彩镜头 剧中大多都是些老前辈 都是80.90年代很出名的演员 演技就不用说了 梁咏琪的演技也很传神 能把人代入剧中 李炜饰演的安乐 透着一股傻气 却又带着坚定 那种执着奋战永不退缩的精神为之动容 和其中陈嘉桓饰演的柳絮 有一场青涩而单纯的爱恋 李炜在其中显得十分腼腆 感情之处却处理十分细腻 情感到位 细节注意 尽管是首次出演大银幕电影.最后由Eason演唱的<光辉岁月>也是不可错过的 一大完美句点光辉的,是路程, 金色的,是岁月,构成在脑海里的,是一片绝美的风景,一声声呐喊和着漫漫的黄沙,卷着尘土的沧桑是记忆的累积,是岁月的艰辛, 漫长的岁月引领着光辉的前程,一路走来的坎坷是迎接闪耀的沉淀,经典的重现再一次诠释着不一样的魅力.气势如虹的光辉武侠,潇洒义气的英雄气概,走过光辉的旅程,踏向光芒万丈的岁月.象征着荣耀和胜利的那一刻.纷至沓来.世上诸多的艰难不过一路坎坷,人间漫漫的险恶也只艰辛一程,带着希望梦想一路前行的岁月,永不停止.且看 英雄聚首 再战江湖
前天下午,也就是10号,陪妈妈弟弟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最近实在没什么好电影值得期待,特别还需要配合妈妈的做饭时间,免得全家没饭吃,于是就乱选了一部看上去明星还比较多的《光辉岁月》。
走进放映室十分钟之后我就后悔了,后悔选择了这么一部烂片,在忍受了一个半小时诸多不知所云颠覆三观的洗脑之后,逃出电影院的那一刻,头晕目眩的恶心感才褪去,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有关愚蠢弱智的情节我真不想再去反刍了,就谈谈电影里一些所反映的人和事吧。
1、坑了全家的卓知府。
身为中央政府任命的从四品知府(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市长),居然先后放走了多个刑事犯罪分子,还强硬的从某亲王的手下劫走革命党人铁云,一番剖析自己真心的扒拉扒拉之后,说着自己其实是心向往为国为民的革命党,将铁云偷偷放到一群犯罪分子的聚集之地,黄金峡,说会有人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帮助他。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就是一个人坐的位置决定了他的立场,一个深受皇恩(请容许我用这个形容词),领取政府支付的薪水,享受国家的福利,却做出了背叛政府、背叛了自己阶级的叛逆行为。
相比之下,坚忍果敢的某亲王更值得我的激赏,起码他是“在其位,谋其政”了,为了国家的利益,大杀该杀之人。
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人性中自由和秩序两者的纠葛与冲突,谁占一个上风,谁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谁在生命中占更重要的位置,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层次的加以衡量和思考。
2、讲义气的成本问题。
这点在电影里有非常明显的描写,例如上一段中那个不忠于政府的卓知府,私自放走革命党人之后,被灭了满门;黄金峡中的人为了保护铁云,被马贼和政府军杀了颇多的亲人,更有甚者,像刘恺威扮演的那个人,刚满月的儿子和妻子也被乱枪射死;黄金峡众人为了帮助革命党人夺回被某亲王抢走的黄金,出动8个人前往古城夺金,回来只剩下了4个人;老胡作为城中内应,又是满门覆灭;疼爱自己女儿的父亲,为了所谓的义气,又是含恨死在火枪之下;一群人冲向热兵器拱卫着的兵营,无数人倒下了.......回家路上我直骂是部烂片,妈妈倒是不以为然,说还是可以一看的,以前的人就是讲义气么,那我反问她会不会为了讲义气而放弃我们两个儿子,她很明确地表示:不会。
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另外的问题,亲情、爱情、友情或者更多,在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中谁是第一位的,谁是垫底的,在我看来,片中讲义气的成本实在是太高,高到我们不是圣人的普通人来说,着实是难以接受的惨痛代价,况且圣人也就是说“舍生取义”,没有说拉上全家人一起上火葬场的,为了一个人,而牺牲那么多人值不值得?
我和我妈妈一样,持否定态度。
3、文化洗脑的隐喻。
港片的三观向来是异于常人,之前《雀圣2》中细芬的老公杀了人,然后居然没受到应有的制裁,片子结尾只一个道歉就完了,道歉要是有用,还要警察干嘛?
其实后来看完电影回家一想,倒是也释然了,文化想来都是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取决于政治的需要,文化为政治服务,是完全有道理的,普世价值这个老巫婆在片中躲躲闪闪的装扮成一个清纯的小姑娘,反对政府,或者直接说反对中央政府能实现自由和快乐,黄金峡隐喻了在满清政府统治下的那片桃花源之地,意味着皿煮自由幸福快乐,我可能想的有点多,某亲王是不是隐晦的隐射统治香港的特首,卓知府代表了开明河蟹的前英港督,铁云是为了香港前途自由奋斗的皿煮人士,受到亲王的压迫,寻求香港民众(黄金峡一干人等)援助,而文化界自诩是保卫香港的急先锋,迫不及待的跳出为之擂鼓助威,或者是更痴心妄想一点,打造一个普世价值的独立王国?
联想到前些时候香港游行示威集会,更听到过的港灿们叫嚣“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中央政府的宝”,“中国人滚出香港”的口号时,我很不厚道的笑了,啧啧啧,真是司马昭之心。
4、自干五毛的表白。
其实我从来不否认我是一个愤青,一个大中国帝国主义的拥护分子,算不上激进,却足够坚定,天涯上管我这种叫"自干五毛":就是为了回应精英们说在网上说中国好话,发一次贴可以拿五毛钱,而我们维护国家的自发行为没人给钱哪,就自称自干五毛了。
作为一个接受传统党国教育的80后小青年来说,和90后甚至00后不同,小时候坚信的社会信仰,建立的三观,在进入社会后,接受横流的物欲和各种思想的冲刷下,没有完全崩塌,可能隐隐约约会有所动摇,相信不会完全溃堤,因为会有这种类似《光辉岁月》的好片子来让我重新坚定起来,因为精英们的诋毁,我变的更爱国了;因为国家遭受的苦难,我变的更爱国了;因为各种歧视各种看不起中国,我变的更爱国了.......'5、结束想说的话。
以前在天涯上看的一个帖子,在苏联解体之后,曾经鼓吹皿煮自由的那些文化界人士,受不了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变疯的变疯,自杀的自杀,“我心中的俄罗斯不是这样的!
”某个公知诗人的绝笔。
对此,我只有常常的发出感叹: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别觉得我说的难听,比如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的前车之鉴,在电视里还看不够那些吃不饱穿不暖出门一不小心就被炸死的普罗大众吗。
少当精英公知,多当爱国的小愤青,珍惜现在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国家的命运,自己的生活,家人的幸福创造得更美好,这才是我想做的,也是我的中国梦。
中国阿,愿我有生之年,能见你万国来朝,君临天下!
我们的征途是太空和海洋,我们的梦想无人可挡!
看着封面上的明星阵容,我开始看这部电影。
革命题材,属于弱势群体的扛大刀的革命队伍,对抗拿着尖刀抢的清军,其中还穿插着一群觊觎金钱的土匪。
先不说情节,眼花缭乱的明星脸充当着各种小角色,让我这种港剧迷还是很惊喜的,毕竟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么多明星客串的电影了,虽然这些明星脸也是稍纵即逝,但是我还是很满足。
对于情节的设置,我发一下感慨,整个电影二分之一的打戏,四分之一的爱情,四分之一的革命情怀。
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清军,一个隐于市的小村庄最终出来集结一帮革命人起来对抗,整部戏还是以老一辈香港人为主。
有几个情节让我及其感动:王敏德为了劝说满江红放弃仇恨只身去教堂劝说,最后烧死前的话语,莫少聪临行前的那一首辛弃疾的词,确实也是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尤其当最终电影结束时,黄日华望向曾志伟离去的背影以及一轮红日,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也觉得热血沸腾。
不得不说,革命会牺牲很多人,但是幸亏有那些人,我们才能推翻腐朽的没落的清朝,建立新的政府及秩序,纵使失去妻儿,失去父母,革命党人怀着满腔热血,不仅为了报仇,更为了自己的信念。
神在人心,但人心不同。太对了!
好多名人啊,依然是个烂片...
本来以为是出品方利用港片迷圈钱的电影,但是看到是实地拍摄,马匹、道具、西部……至少人家用心去拍了。比那些动辄摄影棚的作品真诚多了。考虑到导演是熊欣欣,给四颗星鼓励一下。
谁来拯救香港电影
俗套了点!
号召力超强!众多专业演员!
可惜了一帮老戏骨。熊欣欣这个匹夫,一点脑子都没有,渣台词,打戏只知道卖苦力。还给自己派个太平军余党的角色,也不算算同治到宣统都快半个世纪了,诈尸啊你!
熊欣欣的武术指导有大片的味道。
很有情怀!
太赞啦,大咖雲集,英雄聚首,熱血江湖,光輝歲月!
只有陈奕迅唱歌的时候才配得上叫光辉岁月!
影片除了故事节奏激烈 最值得一说的当然是熊欣欣设计的武打动作场面 片中黄日华 吕良伟 曾志伟等都显示出了得的身手 看着片中精彩的动作设计 好的武打设计也极为稀有 动作片莫非也在走向终点 这个残酷的现状令人非常担忧 即使今后还有好看的动作片 但武打动作设计讲求行云流水的场景估计很难再见了
一部不世出的烂片,难道现在演员接活都不挑剧本吗?
二星减的电影水准,斟酌再三为那些曾经闪耀过的港片明星再加一星,熊欣欣是我喜欢的武打演员却不是个合格的导演,没钱没剧本再多的好演员戏也出不来。观影过程中大家多次笑场,我一直想摁下快进键……
一堆熟悉的老面孔,换不来熟悉的老港片。本以为黄日华是男一号,但曾志伟才是。那么黄日华总归是男二号了吧,不是,导演才是。
想看这部电影 很大的原因 是因为它的片名跟主题曲
熊哥看自己拍的东西么?我这个港片迷看着都起鸡皮疙瘩,问题是打的也不怎么样
致敬华语动作经典,致敬黄金时代港片精神的诚意之作,呈现了热血沸腾的英雄记忆。
这货是地道战的节奏。阵容强大的过家家你就过家家,干啥要毁了经典好歌,这个看到任达华死相了。
我只能说很少看动作片的我被这么一部片子震撼到了,没有任何商业性质,植入广告。很棒的一部影片,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