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三天又把这部剧看了一遍。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版本,但这至少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
我很奇怪,为什么苏护嫁了女儿之后就跟没有女儿一样的???
苏妲己和苏凝香入宫为妃,两个女儿先后受宠。
后女儿妲己媚主祸国,苏护寻三目神将,首立伐纣大旗,竟然丝毫不顾忌女儿的安危,也不曾有对女儿惑主的痛心或自责之类的情绪。
虽然按理来说妲己祸国确实与这位父亲无关,幼时也有西伯侯占卦预警,不过妃子的父亲作乱这个纣王竟然也未怪罪……这个毕竟不是主线,而且可能我看得不够仔细吧,跑偏了。
总之,虽然我知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吧,但这个爹真的狠心诶剧里狠心的爹并不在少数。
李靖放到最后再骂,先说说黄飞虎。
这死倔驴黄飞虎非要与亲生女儿黄颜过不去,不认女儿不认外孙,告诉女儿要回家先和离,明知杨戬没死,硬是不告诉黄颜她丈夫的生死,举家搬迁撇下自己女儿和外孙,永世不得再见。
有狠心的爹,就有悲催的娃,就有苦命的娘。
大抵天下的母亲都如十娘般爱子,不过天下的女性应该都不能如十娘般圣母。
十娘法力吊打琵琶甚至李靖,有个闺中密友是大商皇后,曾无意说到自己有三个娘,比哪吒还要多一个,想必家世显赫,出身不低。
但是为了哪吒,明明自己是正房,却不得不在妾室琵琶面前伏低做小,还要面对极品婆婆和难缠的小姑子,不过更剜心的应该是有个迂腐变心愚忠愚孝吃软饭的老公李靖。
先帝说哪吒将会弑君,李靖抛弃了三岁的儿子,十娘悄悄寻找弥补;哪吒杀了龙三太子,李靖避嫌不肯求情,听命将哪吒收入琵琶寻的玲珑塔中待罪,十娘用计开了玲珑塔放人;哪吒一屡离魂追吓砸了哪吒庙的琵琶,李靖不问缘由再次收了哪吒的魂魄进塔,十娘苦求云中子为哪吒塑莲藕身重生;哪吒好心劝父要看清枕边人琵琶是妖精的事实,李靖断了哪吒送来的可令妖魔现身的神剑,十娘却因李靖相求帮琵琶取灵药安胎;哪吒按计划来朝歌接李靖,不过李靖失约大玩失踪欲自尽,十娘携子千里迢迢来劝夫……说真的看了这么多剧都没有遇过这么坑娃的爸,也没见过对渣男这么死心塌地的妈。
想到十娘为李靖做了这么多事情,最后却当着琵琶的面挨了李靖一巴掌,这样的羞辱还能爱得死去活来定是真爱无疑。
经受这样的苦难,本以来苦尽甘来,可帮琵琶接生自己却送了命。
如果李靖爱十娘,为什么永远都让十娘犯险,如果李靖爱十娘,为什么娶了小妾还助其火焰,如果李靖爱十娘,为什么不信她……事实就是李靖更爱琵琶,渣男一个。
渣男又岂止一个,老实人杨戬让黄颜等了八年,渣男;当了将军不知道写家书报平安,渣渣男;开了窍会关心人了博爱了,渣渣渣男;要回家了反而犹疑不前让邓婵玉去试探自己妻子心意,渣渣渣渣男;封了神不带老婆一起封神,渣渣渣渣渣男……是不是很牵强,可是我就是心疼黄颜啊,为什么女人一定要忠贞,要么忠于爱情,要么行孝父母,有时候还要二选一,什么时候规矩能让女人定?
又跑偏了。
说回题目。
虽然剧里渣男无数,黑心爹不少,但结局还算圆满。
十娘虽早死但先于丈夫和儿子们封了神,后来一家五口在天庭团聚。
杨戬陪黄颜白首,也算是弥补了黄颜望夫的那八年。
不能与哪吒相见的莲花也封了神。
可是,李靖竟然也封了神,这就让我非常不满了。。。
话说,杨戬是二郎神,莲花会不会是沉香他娘三圣母,感觉莲花眼光真不行,要么喜欢大男子主义的哪吒,要么喜欢书呆子怂包刘彦昌,幸好生出来的沉香是个中用的。
其实说半天还是没有说回题目。
我想要恶人有恶报,好女擦亮眼。
一味大团圆,反而不美。
为了证明尚未忘记之前学过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我准备先说说不足好了。
编剧之没常识简直不忍直视,试问您敢告诉我《孝经》的成书时间吗?
敢问您造啥时候才有铁器做铠甲吗(不过真的很帅啊星星眼2333),还有最重要!!!
杨戬身为阐教三代弟子中名副其实的武力第一(这个我也不强求),还有颜!
值!
第!
一!
啊!
喂!!!
你当谁都可以不用变化之术打扮打扮就去色诱土行孙啊摔!
好了,吐槽完毕。
虽然有种种种种的槽点甚至是雷点,但不可否认,如果抛却之前对封神榜的全部认知,只当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是个亮点很多的好片子啊(不只是颜啦嘤嘤嘤)。
虽然这部剧的其他形象都难免单薄,奈何着墨最多的十娘和哪吒线是真的相当不错,所以也算瑕不掩瑜。。
本片几乎所有泪点都集中于这对母子。
从一开始渣爹因怀胎三年方产子是不祥之兆,将亲子遗弃荒庵,十娘常常赶去相伴,母子间的每次相见和离别都让人鼻酸;到李靖因愚忠,将欲杀子时的母亲的心碎;十娘出走李府,西岐终见爱子时的狂喜;因心存芥蒂又年轻气盛,作了大将军的中二少年将母亲军法从事;抽龙筋被关入玲珑宝塔,十娘将儿子放出后,滂沱大雨中的“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削骨幻父削肉还母,那个一直张扬跋扈意气风发的混小子眼中不忍卒睹的黯淡和绝望;受人间三年香火时母子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可以插科打诨撒娇;尚未修得人身的哪吒为护母亲不惜魂飞魄散;为求云中子救哪吒一命十娘的苦苦哀求;母子从莲藕人到封神战场的一路相伴;父子避无可避的的兵戎相见时,母亲故作的欢颜和欢颜下的泪眼;策反千里眼顺风耳时,哪吒平静却波涛汹涌的故事,有关他,有关母亲。
终于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目中无人、乖戾跋扈、惹是生非的混小子,那个惹了祸总要自己娘亲背锅的中二少年,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样子,而一直提供庇护的母亲,终于也可以撒娇可以依靠了。
哪吒从小受了太多苦楚,但幸在虽成长过程无人约束,却赤子之心未失,故忠剑欲杀之而义剑救之。
可毕竟种种困顿郁积于心,而乖戾跋扈宣之于外,他趾高气昂又怒气冲冲,自傲却又自卑,看整个世界连带着看自己都不爽,过得拧巴得不得了。
所幸尚有一人,以心头之血哺之,以炙热之心待之,不计付出不辞劳苦,终究那个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哪吒不幸却又何其有幸,毕竟不是每个曾遭受巨大伤害的人都能遇到一人,使你心甘情愿,与世界和解。
一直觉得哪吒在同千里眼顺风耳兄弟讲到母亲时,是他真正长大的重要标志,当能勇敢不逃避地直面年少时的中二乖戾。
不矫饰不掩盖,恍若隔世却深入骨血,拧巴的孩子终于舒展开来。
敢于面对最不堪时的自己,是人一生的最大勇敢。
不过抛开亲情不谈,在感情方面哪吒绝对是直男癌又不解风情狼心狗肺的渣男代表来着。。。
为什么没有人吐槽这个剧里面的李靖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这个剧的李靖真的让人想吐啊 又大男子主义。
又恶心。
什么事情都推给十娘 柳琵琶大闹云中子居住之处 竟然让十娘替他认错真的气死我了啊 前两天刚打十娘巴掌让她滚啊 十娘也是个气死人的大圣母 你就不能不管吗??
啊西真的气死我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气的肺疼我
你也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某一天的某个时刻,脑子里突如其来地就反复上演一幕场景,这便是我重看TVB版封神榜的起由,01年初看时便记忆尤深。
《封神榜》也算一部神话大戏了,有《封神演义》作深厚的剧作功底。
而TVB拍的多部古装戏,也是不错,所以这版成了大爱。
请恕我先聊一代妖妃苏妲己,温碧霞演的确是妖冶绝伦,仅是海市蜃楼的出场就令我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学女生痴神叹服,一路颠簸浮沉直至最后的妃位,戏服一套套出彩,单在温碧霞身上才是华裳佳人,美目遐思,宠妃无数的纣王难怪也要妲己独受专宠,其他的妃子,演员也是相当到位,哪怕是站在正义的一方,也泼灭不得观众对妲己的慷慨怜惜。
若是论孽,纣王该是亡国当之无愧的功臣,是他的好色残酷寡决,令妲己倾之,弃之,误之,若真是一个未历诗书,聪明绝伦而通于音律的美女子又会成何祸害。
可怕的是美在尖刻的流言蜚语下碾压作弄,受垂涎者、妒忌者、阿谀承奉者刻意的诋毁抹杀,定要美沾上血污泥淖污浊不堪看方可罢休。
亦人性之恶也。
所谓红颜祸水,从来都是亡国后到红香闺阁处拉来的轻薄的牺牲品。
生前遭君王戏,死后为万人薄,悲则悲矣。
再说十娘,好像前面的篇幅都献给女角了,但是这几位却是心中灭之不去的人物。
看完《封神榜》的人,大都会为十娘流一把辛酸泪,夫妻之义尽矣,婆媳之敬尽矣,母子之情头尽矣,甚至大小房的尴尬琐事,都被处理得滴水不漏。
可是这样一个代际头的人,却上不为安人所容,下不为亲儿所孝,连原配夫君也屡次背弃,真令明白事理的一干观众操透了心。
折服于这个万事干戈化小为和乐的女人,她经历的恨事与一般弃妇难母没什么两样,但她呈现给他人的却始终是没有太大逻辑却诚心实意的笑以及盛怒与隐忍之悲相融的不干之泪。
豪杰盖世,情义坚贞,在她身上竟难挑一个错处。
如果掏过度的心肺给至亲、仇敌、陌者也算一种缺点的话,那么给她的批判和痛心该是多么奢侈。
还有柳琵琶其人,她的奸诈讨媚怕是每个人都深恶痛绝的,其恨,比起苏妲己,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变作怀孕妇人一招,用一次便被观众痛骂千万次,最恨博善人之同情心,还正当是明道明抢不是对手的时候。
不浪费笔墨提,本人在剧中最不齿的女人。
再谈谈我们的小蝴蝶,莲花小同志,对她的爱和怜惜是从小生根的。
为她对男主的痴心和无怨悔的相守相伴,也为她遇难时不言独自摇头急死人和喜欢埋藏情义的脆弱却真实得无可保留的心灵。
当她拉着哪吒的棺材穿过风雨泥泞的深林,当她跌下山坡但依旧坚强地抓住枝干口中喊着所爱的生辰不致使他魂飞魄散,当她被不解之人所斥依旧深深埋下为她当了三年蝴蝶的过往,心中不禁为这个女子洒下了泪。
最后说说我们的哪吒,陈浩民的这一角是我儿时引之为英雄的偶像。
由不孝到烈日军法其母的逆子到孝儿,他的转变令人欣喜,也正是这一转变,和那“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豪言才让前半部《爱子情深》时他的种种逆行找到被父母所弃,奸邪所迫的伤事理由。
哪吒的真本性使他逃脱了商周官场的明暗周旋,妖邪精怪的为伍猖獗,只一句“我要当天兵天将”便可作全部的动力和喜乐求梦的源泉。
他最爱母,敬父本人分析下来也是母亲的缘故,他不同意的母亲的屈曲妥协,为“没心肺之人”屡次求安让步,但他心底里,必是深深爱护与敬重这一位良亲的。
所以才会在母亲毒深而亡的时候,对哼哈二将说出令全家动容的感念之语。
世上唯一的亲人,唯一在所有亲缘断绝之际没有背离哪吒的人。
此为一痛惜其子所在,二为所有观众都惋惜的与莲花的不了之缘,所有人都默默祈祷,当哪吒站在莲花离去的林下,会了解,那无数次飞过他身旁的蝴蝶,无数次停过他指尖的蝴蝶是莲花,他最后的眼神,我们解之为惜和悔。
也许哪吒是个不知情爱为何的孩子,即使后来做了将军,在回答莲花打完仗之后有什么计划时也只说出“也许像三只眼一样,成亲生个小哪吒。
”他始终不明白目前之人的盈盈秋水中是怎样深而不言的情意。
他保护莲花的周全,始终是自发的甚至是不带任何考虑的,也是为莲花惹出了扒龙抽筋至于要“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下场,虽是终成了幸事。
不尽知所爱,是观众的伤感,默默相守确是莲花的夙愿和真实真切的后半生的日子,虽是在天上,虽然他也许仍然不知。
我们希冀,当终有一天,哪吒在念着娘教的“千金难买一回头”的话,在一个有蝴蝶栖停的时刻,他豁然开朗。
但不可否认,天下多了相爱却无法相守,不想走却偏要离开,不能走却只能带着未尽的凄楚悲伤匆促上途的人。
停留原地,一生一世,难得幸事,此生唯愿。
花了一段时间把小时候最喜欢的电视剧重温了,内心有很多很复杂的想法,其实刚开始重温的念头,是看了《悟空传》的番外哪吒篇之后,看完一下就条件反射的想到了这个版本的哪吒,其他几个版本的哪吒都有看过,反而是陈浩民版的看得最不完整,偏偏第一反应是这个,这部电视剧确实很成功。
看了哪吒的番外篇觉得深有感触,所以决定来重温封神榜。
看到现在30多集了快结束了,就有几点忍不了啊一. 李靖的冷漠大义灭亲。
真的是大义灭亲吗?
真的是大义吗?
只因为皇帝的一个梦就要杀自己的亲生骨肉?
那可是十娘怀胎三年生出来的亲儿子,那可是千里迢迢地爬过来给你送寿包的儿子!
要是哪吒是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大商的事要杀都情有可原,可是小时候的哪吒虽然顽皮可也是无辜的吧,虎毒不食子!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李大将军是为了大义为了国家,又为什么在听说了柳琵琶是妖的时候抹掉朱砂选择相信?
你的大义去了哪里?
为什么你宁愿相信你的妾都不愿相信你儿子,还是说你的大义灭亲是只针对你儿子的?
还有李靖对十娘的种种举动又一哪一件事能配得上“义”这个字?
糟糠之妻,说休就休,几个月的感情还抵不过几十年的夫妻情谊,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从我的主观上认为,李靖毫无情义!
凭什么当日忠、孝、义三箭齐发,义箭没有诛杀他!
这种无情无义之人又有什么资格封神!
二.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整部片子里最可怜的估计就是十娘了,很多幕看着真是让人泪流不止,但其实仔细想想,她的可怜,她的悲惨难道不是自己造成的吗?
就因为她的心软和对李靖的放不下才注定一直被柳琵琶欺负,从柳琵琶一进门,十娘看着哭哭啼啼的柳琵琶心软了,这便是一切灾难的源头,被休了本来可以和哪吒他们一起打仗一起开始新生活的,李靖一个眉头一皱说声我有麻烦了,跑得比谁都快,可是人家当你是什么?
李靖自己捅下的篓子闯下的祸却要让十娘善后,李靖的脸也真是大。
三. 我最喜欢的是哪吒,无论是剑拔弩张的哪吒还是成熟懂事的哪吒我都很喜欢,年少的张狂和不羁,鲁莽和冲动,每个人都曾有过只有一腔孤勇的少年时光,谁不是一路骂着别人傻逼过来的,而这种冲动和鲁莽就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当时那个非常封建迷信君权神授(那个时候好像还不能算封建社会?
历史学得不太好欢迎指正)社会,神仙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种人文主义非常可贵,从他怒杀龙三太子就可以看出 【神仙有什么了不起】其实我个人也觉得哪吒没错,凭什么仙就能随意决断人的生死,人就不可以杀害仙家?
况且哪吒是为了正义去杀龙三太子的。
而让众人诟病的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不孝举动为什么会被视为不孝,只是因为《孝经》里写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人没有选择自己是否出生的权利,难道也不能选择是否死亡吗?
四,西伯侯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贤】,治理西岐,管理有方,人民拥戴,心有仁义,却又懂得大局为重,伯邑考被杀,被制成肉丸,姬昌又岂会不难过不悲愤,他早就算出伯邑考命已亡,即便如此,他还是强忍着内心的愤怒与仇恨,吃下自己的骨肉,谋划东山再起伐纣报仇,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
感觉自己啰啰嗦嗦扯了一大堆,最后扯出一篇流水账,自己心里想说得什么都没讲清楚,太心塞,放假之后每天宅着,感觉自己像宅傻了一样,还剩下几集,就快看完了\(≧▽≦)/我觉得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在弘扬人文主义的,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相信神的存在和神的力量,而哪吒,杨戬,雷震子,等等最后封神的都是人类,他们的封神就代表了【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所谓的神的高度,人类其实是和传说中的神是平等的,承认了人类的力量,也比较侧面的维护了人类的权益】
总是会想起这一版的哪吒,他口吐火焰脚踏金轮,身着红绫背负乾坤,一身反骨却也顶天立地,乖戾跋扈却也意气风发,最终也还是不得不与世界和解,最后隐忍上路。
哪吒拒绝接受十娘的母子之情被许多人诟病,但我却最心疼那个时候面若冰霜的少年。
他知道当年种种不是十娘的错,十娘也为此自责不已,所有人都在劝哪吒放下,可是凭什么呢。
他一个人辗转了这么多的辛苦遭逢,就连怨恨一下都不可以吗?
风餐露宿,寄人篱下,遭人白眼,他也经受过难言的苦楚,在经历了这么多命悬一线的夜晚之后,连不接受都不可以吗。
自生自长的哪吒在雨中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是什么的心情呢。
明明都让我一个人了,你们为什么还要找上我,我不想接受你们的爱,但是因为所谓的使命,我连死都不可以。
重生后的哪吒接受了过去,坦然迎接他的封神之路,也许是死过一回,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了。
也许是重生的已经是三坛海会大神,而那个面若冰霜心似冷月的哪吒,带着自己的骄傲乖张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这个剧看过五六遍,每一次都能哭得我眼泪哗哗,最感人的就是十娘和哪吒的母子情,第一次是哪吒误杀了龙王三太子后,龙王愤怒地天天下雨,十娘在街上打了哪吒,哪吒就削肉还母削骨还父,莲花一边拖着哪吒尸身的箱子,一边喊着哪吒的生辰八字,我的眼泪就像陈塘关的大雨,止不住的流,还有后来哪吒重生后成为了大将军,十娘被狐狸咬了中毒后,忍着疼痛跑着目送哪吒出征,为了看儿子最后一眼疼得在山坡上蜷缩着身体,因为有十娘的爱才换回了哪吒的新生。
是真的心痛李哪吒,那么小经历那么多,他所有的戾气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你看他好像很凶,很蛮横,其实他偷偷一直把十娘的鞋带在身边,只是因为十娘安慰过他自己可以化作鞋子陪在他身边,他一边骂鬼婆娘一边跑上龙母庙救她,他暴跳如雷骂莲花但是在纣王宴请他到酒池肉林他却想起府邸里的莲花,他回家的时候会给她买冰糖葫芦,笑得很甜……
打胜战
第二天回家准备给莲花买冰糖葫芦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是柳琵琶的一句话,哪吒他可能回到家,把冰糖葫芦给莲花,然后哄她昨晚没回来吃她做的饭,莲花哄一下就笑了,一起吃早饭。
哪吒的坏脾气也在十娘的教导下慢慢改变,他真的不是一个本性坏的孩子,十娘这么有耐心这么爱他,一定可以教好他,他和莲花和十娘就能永远在一起。
没有后面的十娘中毒而死,莲花化为蝴蝶。
他们真的差点在一起了!
恨啊,又是你这个柳琵琶,又是你!
哪吒说了,想打胜战之后要不要和三眼仔一起来酒楼,要生小哪吒,估计这个时候他的想法已经不再纠结天兵神将了,那个时候他只想和家人在一起,他愿意留下来陪莲花。
可是,不是柳琵琶从中捣乱,让哪吒对莲花说“没有你,打战都会快点赢”,就因为这一句,莲花离开了,没有回来。
我真的是心痛十娘走了之后,莲花又离开他,他在那看到蝴蝶的那一刻,眼里的落寞,还有不舍,泪眼朦胧。
我心痛他啊,一瞬间两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生都走了。
他还没要好好孝顺娘亲,还没对莲花说我爱你。
编剧你怎么舍得!
一直觉得《封神榜》是TVB的巅峰之作。
趁着年假第二次重温了《封神榜》,依旧觉得心中百感交集。
听着胡立伟大侠为这部经典配制的背景音乐《母子情》(也就是莲花拖着哪吒的棺材时候的背景音乐)码下这段文字,也算是我对这部经典的感谢和敬意。
心中还是不免伤感。
作为一部电视剧,且不论改编得与原著的差距如何大。
本剧的背景音乐制作团队,演员的投入,已经将此剧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一部戏能让人回头再看还是流着眼泪,还有何可以要求的呢。
十娘在剧中的表现总是催人泪下,小哪吒从叛逆到成熟。
一个母亲在背后牵肠挂肚,倾其所有。
剧中的石榴姐饰演的十娘,恐怕流下的眼泪不下千斤了。
弃子-寻子-得子-教子-寻魂-铸身-教子-送别。
一幕一幕关于母亲的心情和行为,看得人心碎。
特别是大雨中教子的那一段,打的子身,痛在娘心。
多少人在这一幕中哭得稀里哗啦。
哪怕是身中剧毒到了气绝身亡的时刻,一听到哪吒的声音,也会立刻醒来,不放心离去。
送别哪吒前往征战的时候,忍痛趴在山上,最后一次目送哪吒的离开,终于流下欣慰的眼泪。
<图片1>一个母亲的不易在一部剧中能被如此演绎,单是十娘这一人物,已经足够鞭挞我们的内心,说是一部教育片也不为过。
多少人因为十娘映射到了自己的母亲。
40集的电视剧,让人高度代入人物角色,让人反复落泪,能拍出这样的情感共鸣,还有什么可以要求的呢。
好的作品值得被反复观看,已经收藏了此剧,将来给后代看看,当年有一种母亲,叫做殷十娘。
有一种爱,叫做爱子情深。
两星给陈浩民的哪吒,一星给温碧霞的妲己。
重点还是哪吒母子。
苑琼丹的演技无可挑剔,真挚几可触摸,有动人的感情力量,殷十娘这个角色的成功,她居功至伟。
但这不代表殷十娘这个角色不变态。
一个本事大于老公的家庭妇女,出嫁从夫,夫弃从子。
从她对哪吒的教育来看,未嫁从父一定也是做得很好的。
实在是“三从”的标杆性人物,怪不得TVB给立了个牌坊。
国语版曾经起了个小标题叫“爱子情深”,大多数喜欢这个人物的,认同的也是她母亲的身份。
那么就来看看,殷十娘,是不是真是一个好母亲?
以下都是哪吒生命转折点时,殷十娘站在母亲立场的选择:一、初出场不久,老公战场危机,临盆在即的殷夫人亲赴战场救夫。
这倒无可厚非,只要还未出生,法律上就没有完整的人权,就算拼着一尸两命,那也是个人选择。
只不过这里说明,早从哪吒尚未出生,殷十娘的一切行为就定下了基调。
二、李靖父子矛盾初现,殷夫人送子女娲庙,教子读“孝经”。
在儿子和丈夫之间,第二次选择了丈夫。
让学龄前未成年儿童离开法定监护人,处于半遗弃状态。
最后洗脑未成年人,令其近乎自残地折磨身体来讨好监护人才得已返家。
三、李靖因一梦而欲杀哪吒,最终放逐飞虎涧。
李靖的问题并不在于愚忠,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立场,他也可以把哪吒的敌人身份置于儿子身份之上。
问题在于,那时哪吒还未变成商朝的敌人,这属于没犯罪先判刑。
当然李靖的变态是摆在脸上的,大多数人也不认同,所以讨论价值不大,十娘比他有趣得多。
因为这一次,在“一剑杀了未成年儿子”,和“把未成年儿子遗弃到死亡概率很大的荒野”之间,她选择了后者。
真不容易,为哪吒留下了一线生机呢,呵呵。
只不过,她从来也没有想过“保护儿子不受其父亲无理伤害和暴力虐待”这个选择。
在丈夫和儿子的利益之间,第三次,殷十娘选择了丈夫。
并且,选择的前提是哪吒的生死存亡。
她和李靖一起执行了遗弃犯罪,罪行已遂,无终止。
到了这一步,无论以古今中外哪一个标准来说,殷十娘,还能算一个好母亲?
四、琵琶进门,殷十娘出门寻子。
感谢主角光环保护哪吒,他要是死了呢?
殷十娘打算去收个尸安慰自己吗?
五、因琵琶挑拨,和李靖嫌隙渐深,隐瞒身份留在儿子身边教导法术。
李靖战败消息传来,殷十娘回朝歌,为留在李府,甘受家法军法。
被丈夫离弃了,儿子变得很重要,但是一旦丈夫有命,十娘在丈夫和儿子间几时选择过儿子?
几时有过犹豫?
殷十娘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的斯德哥尔摩症候患者。
本质上来说,斯德哥尔摩患者当然是受害者。
而且是受害特别深的一类人群。
他们在帮助加害者残害自己。
但是,他们同样也会帮助加害者残害别人。
随着情节深入,这一点会越来越明显。
六、李靖用三神箭射杀哪吒未成,哪吒身世大白,李靖不认子。
这是李靖第二次杀子,殷十娘对此的反应是把遗弃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李靖拒绝认子,殷十娘反因为认了儿子在丈夫面前表现得心虚,并甘心被丈夫训诫。
七、哪吒与李靖反目,初上战场,以军法之名虐待十娘。
开始完美诠释“从子”。
(丈夫不在的前提下)八、哪吒怒杀龙三太子龙三太子纠缠莲花实在不是一日两日,从性骚扰发展到逼婚,这中间也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误会。
以一般大众标准罪不至死,以哪吒标准杀之不冤。
当然,殷夫人站大众标准。
九、龙王降灾,李靖主杀子。
殷十娘痛打哪吒。
李靖第三次杀子。
殷十娘苦求不得,独自闯塔带走哪吒。
这里真以为她打完一顿会放儿子逃走,没有料到,打就是单纯地打而已。
殷夫人并没有半点从丈夫手里救走儿子的打算。
——也对,反正她从来也没有救过他啊。
哪吒问,你有什么资格做我娘?
其实这一句我也想问。
养儿不教,闯祸了再来暴打,这除了显示父母地位和推卸责任以外有其它意义吗?
作为苦主,龙王比殷夫人更有打人的资格。
(然而,龙王选择迁怒无辜。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人们不会在意龙王公报私仇,却会指责哪吒连累百姓。
无非也是欺软怕硬。
其实也滑稽得很。
)殷十娘回答哪吒关于“父母资格”问题的答案,是“你的骨血是我给的”。
对此,哪吒终于给出了完美的回复。
十、削骨还父,削肉还母自残本身是一种消极反抗。
但用骨肉性命来割断伦理枷锁,则是出于极高的自尊,和极度的绝望。
不过以殷十娘为首的伦理守护者是不会因此认同的,永远不会。
在他们眼里,你连用生命赎回自由和尊严,都是错和罪。
无话可说。
十一、全家和解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是全剧哪吒反抗的最高潮,高潮一过就是长长的“殷十娘洗脑记”了。
洗脑记的高潮则是李靖的洗白和“一家团圆”。
标志着哪吒和殷十娘这个斯德哥尔摩患者的彻底同质化。
惨不忍睹。
比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惨多了。
莲花复生后马不停蹄杀父、被宝塔强行镇压是原作的哪吒。
其精神自始至终并未妥协。
TVB真是比古人都不如。
但从情节推进来说是合理的。
当角色盛极而衰,此时若要保持人格完整只有杀掉(亚视就常常这么干)。
但这背离观众期待。
所以TVB果断选择阉割人物。
哪吒被阉割了。
殷十娘这个人物是完整的。
因为她一开始就是个斯德哥尔摩患者,晚期绝症。
毫不犹豫牺牲自己,用自己的血肉喂养丈夫,以及婆婆小姑子等丈夫的附属产品;接着,她毫不犹豫牺牲儿子,用儿子的血肉一起来喂养丈夫;用感情上的付出绑架儿子的精神,从而保证即使自己死了,仍然有人继续喂养丈夫。
感动吗?
不敢动,不敢动。
殷十娘和哪吒这对“母子”,分别代表了对传统伦理秩序的维护和反抗。
叛逆的角色越描绘得光芒万丈,三纲五常就越表现得理直气壮。
我不得不着迷于这个版本对于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描写方式。
这种留白的手段,真是传统审美的拿手好戏,越是揣摩越觉滋味无穷,细思极恐又细思极悲,“用最野蛮极端的手段反抗最智慧合理的压迫”——完美传达了民间传说里这一经久流传的情节所产生的灵与美的震颤,几乎像电流一样直冲天灵盖;——与此同时,也实在无法忽视整个故事的价值观不停给我喂屎的事实。
这两种根本性矛盾的产物,同时存在于TVB的世界观里,获得编剧等量的真心,以此证明,我国礼教的看家本事就是让人精神分裂。
TVB之所以能逼死亚视,是因为它懂得向狗血的世俗妥协。
封神榜的编剧就非常典型。
一方面,它浓墨重彩地描写诸如哪吒、妲己之类离经叛道的人物,将角色的个性魅力推向顶峰,引起受众极大的共鸣感。
另一方面,它死死抓着三纲五常,让情节推送着这些出格的人物一个个挑战伦常,一个个惨败收场。
妲己是通常意义上“恶有恶报”的失败,败的是身家性命;哪吒更凄凉些,被阉割了精神。
五四不彻底啊!
人们既想借着虚拟人物的叛逆透一口气,又不愿意虚拟人物获得自己得不到的精神自由。
宁可把他们的头强按在尘土里——和自己平行。
没有破过四旧的地方,观众就是这么变态。
隔了好久,一堆人在下面评论“古代女人就是这样的”麻烦你们搞清楚,评价的是制作方对于这种女人和妈的态度很明显本剧是赞颂这种妈的十娘是古代人,拍剧的导演编剧也是古代人吗?
他们的态度不该批吗?
十娘这个角色,充分证明“妻母非母”,诚不我欺
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那里又怕又难过,还有妲己真的演的太好了
用烂的套路了,编剧一点心思没花···看几分钟猜出后面几集···
除了妲己是本色演出之外,其他演员表现都不大好。
这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属温碧霞的妲己。
我当时是有多喜欢叶璇……
-500/10,可以说是我最厌恶的一部剧,喜欢封神的去看别的,看了前三集以为好的请不要看,整部剧把每个人都魔改,剧情就最后一集后半集几句话带过。前面49集,剧情就是魔幻版鸡毛蒜皮没小事之十娘和李靖作为男人和女人的耻辱这件能气死你烦死你的事情。说好看的,建议你下辈子别投胎做人了,给别人机会吧。省略一万字骂人的话给这部剧。这部剧让我对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怀疑,真的不能浪费时间看了。多好的东西拍成这样。
不喜欢这版,港味太重,完全没有历史的厚重感,亦没有神话的超凡神圣,也就戏说的水准,失败。
剧情憋屈的无可附加
原来我觉得温碧霞长得真的好美好妖艳啊,后来的妲己都没她好看,他是我心中最美的妲己。
经典。许多经典形象令我记了好多年,苑琼丹的殷十娘慈母贤妻,亲情和善良令人动容,实力高强又八面玲珑,堪称完美的角色;陈浩民的哪吒善良、冲动暴躁、意气风发、少年英雄的感觉都很好的展现出来,成长最大的角色;温碧霞的妲己从清纯无邪到媚骨天成、狠毒邪恶,令人一看就难以忘记。莲花的可人善良、柳琵琶阴险毒辣、矫揉造作,比干的忠心悲情……塑造人物形象立体,情节层层铺垫,人物的转变和商朝覆灭都有迹可循。动人的亲情、忠贞的爱情真是感人心切,好像那个年代的剧都那么的干净清澈,仍有不少可取之处。回首往事不过眨眼一瞬间,好在时光把他们最好的容颜留在了这里。何时百姓都希望天理昭昭,善人善报,恶人恶报。
这版的主角好像是哪吒,从哪吒的角度讲了封神的故事,喜欢里面的母子情,里面的妲己也很漂亮。
温碧霞就是演妖女的料!
温碧霞的狐狸精,是真正媚到骨子里的,一直听说有的人有媚骨,就是这样的吧。
石榴姐很有戏。但整体有些儿戏。
TVB、、其实TVB的演员是比大陆好很多的,但是场景小不拉几,色调永远都是黄黄的,服装永远都是灰不溜秋。其他都不吐槽,放到现在看,跟那些没啥区别
之前没看过完整的。这次一看简直恶臭无比…
特别喜欢这版,最喜欢这版的苏妲己,演员温碧霞真是太漂亮了!
这部剧虽然特技那些没有现在好,但是演员演的都很好啊,而且里面的美女真的很多!
我小时候从未看过tvb的封神榜,无童年滤镜的加持下,这只是一部充满了宿命论,预知未来,故弄玄虚的爽剧。人物毫无成长曲线,哪吒莲藕之后就是换了一个人格。其他的像殷十娘和李靖的人设根本立不住,前后矛盾的地方多了去了,两星。当然,假如我小时候看过,估计会给四星。
EMMM,我觉得妲己不应该像个哀怨婉转的中年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