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子老了,但嘴巴小小的,脸小小秀秀的,还真是美。
一晃就到七十岁。
婆婆指责媳妇“你有受什么苦?
不就是拿着老公赚回来的钱在家里做家务吗”婆媳问题从来是世界问题。
“孩子他爸去上班,你说一句一路顺风嘴会歪吗?
”老人家就可以不用敬语了。
猪的前蹄比后蹄更有劲道。
“到了洛城请给我写封信”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穿好点,年轻潇洒一点。
拿着巴浪鱼指着他。
缘分你个头啊。
男人的下半身就是个问题,就为了这一小坨肉而毁了自己。
盖上盖子,鱼汁的汤味才能渗入胡萝卜里面,味道会更好。
孙子有成就,就拍拍他的屁股表示鼓励。
“不要再去想念,都是过去的事了。
不要再去回忆,都是离开的人了。
花瓣掉落了,不要再去悲伤。
时间到了,会再开放的,不要再去惋惜。
去哪里了,迷路的男人。
去哪里好呢,天空中的白蝴蝶。
花瓣飘落,不要再悲伤,时机成熟,会重新绽放,不要再悲伤。
”这歌好悲伤,画面感更感人。
有相同经历(女人辛苦拉扯孩子长大)的人都会落泪。
孙子长得像小沈阳。
死丫头唱得还真好。
单身妈妈把孩子拉扯大,果然是不容易啊。
男人老了果然是不行啊,跟年轻男人不能比了。
伟大的奶奶。
“不要为了孩子,像奴隶一样生活。
”懂得顶嘴、幽默的媳妇才会跟婆婆处理好关系。
献血宣传片。
青春照相馆要火起来了。
罗文熙演得不错。
青春不再。
想想是谁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是谁把你拉扯长大。
先看了国产的《重返二十岁》才翻出韩版这部来看,虽然几乎一模一样的情节,但还是更喜欢《奇怪的她》,不知道为什么韩国影视拍出来的平凡的百姓总是感觉更真实、更接地气,当然未顺老奶奶的演技不容质疑,年青的末顺表现也可圈可点,笑点频出,让人眼前一亮。
片中最喜欢老朴,默默地爱着小姐一辈子,即使过敏也要吃小姐送的桃,而且是吃了一辈子,超级可爱呀,片尾的彩蛋算是补偿老朴的福利吧,也是给观众的福利,都教授太帅了。
电影其实就是人类的梦,在光影闪过的那一两个小时里,人们是在欣赏别人的梦境,然后在其中寻找自己梦的影子。
为什么同样一部电影,有的人会喜欢,有的人会不喜欢,那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千差万别,心里的梦当然也大不相同。
但是有一个梦,相信每个人都有过,那就是让时间倒流,让现在成熟的你,去弥补当年因为年轻而留下的遗憾。
我今年已过而立,小半生的历程中留下了不少憾事,但是时间不可逆,很多事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
有时我也会臆想,倘若让我变回到十几岁的青葱少年,我会告诉自己快去努力学习,再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游戏厅和网吧里;把自己的理想坚持下去,半途而废会后悔一辈子;勇敢的去追那个喜欢了好久的女孩,别像懦夫一样见到了人家还躲躲藏藏……因为心中有太多的遗憾,所以感触非常得深。
时间这东西,残酷得很,它推着你往前走,想回一下头都不行。
等到进入了暮年,想必连那些年轻时美好的回忆,都变得朦胧不清了吧。
年轻人大多都不太喜欢老人,因为年龄的巨大差距让两者产生了代沟,谁也不会真正的理解谁。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列举了许多老人的缺点,这些缺点都没有说错,这就是衰老的代价。
影片的主角吴末顺老太太,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成人,而且将她培养成了让人尊敬的大学教授。
这件事是老太太一生中最为自豪的事,也使她在儿媳妇面前始终都有得意的资本,但这也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我一直觉得韩国的导演和编剧当年一定都主修过心理学,他们把握人心理的技巧实在是太娴熟了,不同阶层、年龄和性格的人都会被刻画的入木三分,而且他们懂得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脸谱化的人物只会惹人生厌。
老太太之所以性格强硬,是因为她坎坷的人生经历。
但是因为她性格过于锋芒,也使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
大多数老人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境,他们有自己锤炼了一生的生活哲理,可这些不一定会被晚辈所接收。
西方社会中,孩子成年后一定会去独立生活,祖孙三代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事情是十分罕见的,因此也避免了很多麻烦。
可是东方文化中是强调孝道的,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为什么中国人总是觉得婆媳关系不好搞,因为婆婆要么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要么就经常去干预他们的生活,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一来二往肯定会出现矛盾。
所以距离,是解决矛盾的好方法。
韩国电影善于用细节来推进情节,寥寥数笔就交代了老太太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也让她在70岁时又一次走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
在青春照相馆里我们看到了赫本的照片,青春其实是很短暂的,但是我们心中赫本的模样,永远是那个公主一般的她。
罗文姬老奶奶的表演堪称精彩,至此她圆满完成任务。
在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90后沈恩京怎么去表演一个,心理年龄70岁的老太太,这个难度太大了。
但是你不得不佩服天赋这东西,有的人还在童年时就会演戏(比如环太平洋里的小女孩和娜塔莉波曼),有的人演了一辈子还是不会演戏(比如刘德华)。
沈恩京显然属于前者,这个难度极大的挑战她完成的不错。
70岁的老太太突然变回20岁的青春美少女,再去完成一次不一样的人生,去随心所欲地为了自己活一次,这个一个多美的梦啊。
人若是到了暮年,谁不想做一个这样返老还童的梦。
人在做美梦的时候,最不希望的事就是被别人叫醒。
可是梦就是梦,即使没人叫你,你还是会自己醒来。
在自己的孙子和青春美梦之间,吴末顺老太太选择了亲情。
这个选择没有出乎意料,再美好的梦也不能重于亲人的生命。
但是教授儿子的话却出乎我的预料,这也是全片处理的最精华的地方。
儿子知道了眼前这位青春少女就是自己的母亲,他告诉母亲,自己的儿子他自己救。
他希望母亲去重新生活一次,不再只是为别人而活,而是为自己好好的活一次。
母亲终其一生将他抚养成才,自己受尽磨砺后垂垂老矣。
这是作为儿子的他一生的亏欠,这种亏欠无法弥补。
如今母亲得到了神的眷顾,有了重生的机会,他恳求母亲从这枷锁中解脱出去,重新开始,去弥补人生中的遗憾。
吴末顺拒绝了。
我想她能够在艰苦的岁月中一路坚挺过来,是因为儿子给了她足够的动力。
她将一生奉献给了儿子,对于她来说并非是一件不幸的事。
相反,这件事在她内心的最深处,应该是充满幸福的。
这就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真挚的感情——母爱。
所以她说,即便是重新再来一次,她也会一成不变,就这么活着。
有时我们为别人而活,才能真正的活出我们的价值。
吴末顺为孙子献血,鲜红的血液顺着输血管进入了孙子的身体,其实这就是青春的延续。
一个人不可能永葆青春,但是总有人能替你延续青春。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首先必须承认这部电影制作并无大瑕疵,演员表演也算不错,但是我不得不怀疑这部电影的价值观取向,强行加入车祸让老奶奶回归家庭,而老爷爷却可以在最后回到年轻随心享受自由,抛开家庭温情的因素,它展现给我的是女人的自由是暂时的她们终究会回归家庭,而男人的自由却是随心所欲的。
看来韩国电影发展到至今依然难以摆脱早期通俗剧中的女性牺牲原则。
《奇怪的她》是2014年表现比较平淡的韩国电影市场中颇为出彩的一部喜剧电影。
除了青年演员沈恩敬的出色表演之外,本片也在韩国的多项电影奖中斩获殊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龙奖、百想艺术大赏以及大钟奖这三个韩国本土顶级奖项无一例外将《奇怪的她》放入了最佳剧本的提名名单中。
足以见得,哪怕是顶着被嚼烂的“重返青春”题材的帽子,这部喜剧之所以成为2014年韩国电影绕不开的坐标,奇幻架构下严丝合缝的电影叙事结构是其成功的最大原因。
回到过去的故事之前出现的重返青春电影,例如《重返17岁》,其电影关注的视点集中在如何应对中年危机下的人生疲态,缅怀那些懵懂青葱的岁月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思成为这类电影的主旋律。
包括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中涌现的一大批青春电影,尽管没有套用奇幻思路,上演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穿越,但不管是《匆匆那年》,还是《同桌的你》几乎都在用或多或少的意淫,用镜头翻阅、美化、修饰过往的一幕幕。
这股怀旧之风下的隔靴搔痒,自然远不如返老还童来的直截了当。
同时,在扭曲的三观导向中,大部分“回到过去”的故事在一夜情或者人流堕胎中,荒腔走,反倒陷入了比《奇怪的她》更为魔幻的境地之中。
相比之下,《奇怪的她》荒诞的背景设定,以笑与泪的篇章,重新审视了当下老龄化社会里常常被主流文化所忽视的老年群体。
经营一家咖啡店的吴末顺,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家,这个脾气要强的老太太尽管平生有着最大的骄傲——一个在公立大学当教授的儿子,但实际生活中却不得不面对社交、家庭里性格差异、年龄差异、身份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苦恼。
社交中要强的性格,让老太太无法融入到同龄人的话语世界,清苦岁月中磨砺练就了吴末顺坚韧的生活能力,同时也让其带有普通老年人所不具有的自负和骄傲。
在和朋友闹翻之后,家庭中的烦恼也接踵而至,叛逆的孙女和公事繁忙的儿子都无法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倾听者,在传统孝道精神压抑下积患成疾的儿媳妇,也在用无声的哀怨对抗她在家庭中强势的地位,而唯一和奶奶亲近的孙子潘智河却因为迷恋杀马特的金属摇滚,和吴末顺形成了巨大的沟通鸿沟。
在一次意外的用药事故后,儿媳妇住院治疗成为点燃整个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无意间听到家人商量着该不该送她去敬老院,让老太太彻底滑入了失落情绪的深渊。
影片唯一的奇幻设定随后出现,老太太误打误撞走入“青春照相馆”,本想在离世之前带着美丽,拍一张照片的她,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回到了二十岁的从前。
论语中有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这句话足可以在电影行进至此的时候作为最富有转折意味的脚注。
从不知所措的惊慌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吴末顺,尽管心态还停留在奶奶级别,但她开始慢慢接纳这个意外降临青春的身体,同时给自己重新起了一个带有指引意义的新名字——吴斗丽(奥黛丽赫本的音译),这也标志着从心所欲生活的开始。
影片此时真正进入冲突大爆发的喜剧快车道。
反差冲突在吴斗丽身上体现的喜剧因素,因为之前的情节铺陈得以放大。
年轻人的价值观、文化观因为吴斗丽的出现,原本在现实生活中平行的关系被打破,在是否要融入青春的犹豫心态中,我们看到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桥段。
如何让从前的自己合情合理的“消失”,成为吴斗丽面临的第一道关卡。
既不愿伤到儿孙的心,又希望可以开始新的人生,这股矛盾在电影中就变成了在遮遮掩掩中诞生的角色扮演游戏。
但迫于生活压力和新身份的无法释怀,阴差阳错之下,吴斗丽还是住进了一直爱慕她的老佣人家中。
全片的铺垫在这里结束,进入剧情全面发展的段落。
一曲绕梁三日的吟唱,既是呼应影片之前对于人物的设定,又是颇为关键的转折。
一时冲动下高歌的后果,让吴斗丽不得不同时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如何面对已然同龄的孙子;二是如何应对暗生情愫的追求者。
两条情绪冲突在歌曲的贯穿下,渐渐并为一条主线,让吴斗丽开始走上重拾旧梦的青春奋斗道路,从表面上看她是为了帮助孙子那个不切实际的歌唱梦想,实质上她自己对于追梦的念头已经悄然成形。
同时,“爱情”这个年轻人都无法回避的关键词,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她的脑海中,成为挥之不去的烦恼。
正是这种烦恼推动着电影,慢慢走向最终的青春抉择。
影片的高潮部分来自于吴斗丽逐渐崩塌的“谎言”,欲盖弥彰的身份成为整部戏中冲突的巅峰,面对不得不吐露身份的老伙伴,面对已然对自己有所怀疑的儿子,面对日益关系紧密的追求者,吴斗丽面前出现不可回避的选择题——留在当下还是回归从前。
为了给这个选择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推动外力。
韩国电影中惯用的套路就是绝症、车祸或者兄妹相认。
本片也不例外地在这种惰性思维下,让一场车祸倒逼主人公去做出最终的抉择。
天然匹配的三幕叙事结构建置、对抗和结局通常是一部电影标准化的三幕结构。
而重返青春类的电影则在题材上天然适应于这种看上去老套的标准电影叙事逻辑。
重返青春前的铺垫让人物以及人物关系在《奇怪的她》中自然流淌开去。
镁光灯闪过之后,仅仅用不到一分钟的奇幻剧情就让整部电影转折到意外青春的冲突对抗上来。
这个时候,电影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电影剧本本身叙事的功力,能否在第二幕中填入充分的冲突,成为功败垂成的关键。
《匆匆那年》这类跳跃式流水账的故事表达,看上去充满意识流的唯美画面,其实从根本上来讲,是导演在电影叙事能力上的“先天残疾”。
对比这类近年来充斥中国银幕的青春电影,无病呻吟的情愫和莫名其妙的痛苦在教室和手术室里不断做着单调乏味的折返跑。
过度引用的青春符号掺杂入更多的商业元素,让本就在“为赋新词强说愁”中扭捏作态的电影叙事变成分崩离析下导演自己私房日记本。
可想而知,在前戏混乱、找不到G点的拙劣叙事中,这部分电影兀自一人达到高潮,却无视了本应参与其中的观影受众。
这种找不到共鸣的故事,充其量只是电影自己为了配合商业目的而做出的叫床表演而已。
反观《奇怪的她》,故事冲突从积累的笑点,无一不是为了发酵最后击溃观众心理高坝的泪点。
正如沈恩敬在电影中反复长期的那首《Raindrop》:静静地下起了雨/好像在倾诉着回忆/就这样下着雨/让我想起了那一天/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呼唤/好似越来越近时间煮雨,难以抑制的情绪在音符的渲染下暗流汹涌。
兜兜转转的一个多小时里,疯疯癫癫之下的奇幻之旅,《奇怪的她》却依然能够转身击中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靶心,和好莱坞那套成熟的价值审美体系不同之处,韩国电影制作者不再提供廉价的好梦一日游,更多的把视角投向对于整个社会问题症结之处。
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那些还在课桌间翻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回忆,重新审视在这个匆忙奔跑丢下灵魂的社会里,被舆论、被自己忘记的父亲或母亲。
《奇怪的她》同诸多同类型电影不同的是,电影并没有令时光倒流,这使得电影本身同以往简单的时空倒流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令人啼笑绝非的电影中所要给予观众的并非一个浅显改变过往遗憾的惊喜,共时性的剧情发展,重返20岁少女的末顺既要面对对自已痴情一身的邻居朴老头,又要面对中年的儿子与儿媳,还要面对同自已几乎看起来同岁的孙子和一段同年轻帅气电视台PD新的爱情,由沈恩京饰演的亲年末顺可谓到处救火,对人物的演绎更可谓入目三分,20岁的她却要演出70岁的气质,着实不易,《奇怪的她》正是以此引发出了极佳的剧情冲突,使得整部电影带来了一种全年龄段的共鸣,迟暮的老者在电影中看到了真切的自已,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则能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为人父母的不易和对老者的理解,青春年少的少者则能从电影中学到一份宽容与爱情的真知,电影通过变为少女的末顺使这个家庭间的羁绊将爱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展现了出来,《奇怪的她》不是一碗说教的心灵鸡汤,而更像一颗甜蜜的糖果透过电影带来的欢乐在滋润着每位观众的心房。
梦醒时分,老奶奶末顺最后又回归现实,只是这时的家庭彼此在没有了琐碎的矛盾,电影中亲情与爱情令人动容的羁绊,其实只要能多一份包容与理解,相伴便是最好的爱,这世间本就没有那么多难以溶解的坚冰。
电影开头是女人球类的比喻跟教授的论题《对老人的偏见》,短短2分钟就奠定了诙谐深刻的基调,整个看下来也不失所望,甚至是远超预期的酣畅淋漓。
老女人变成年轻的奥黛丽赫本,原有的刁钻泼辣被看成刁蛮任性清新脱俗;老男人变成都教授,一样的狂野摩托车,不一样的花痴小学妹。
所以对老人的偏见是容貌:老了就没有资本撒娇,没有资本唱歌,没有资本开飞车党的摩托车。
女人说:30岁就选择去死,这样永远不会老了。
女主也这么想,可她还有孩子。
容貌留不住就留不住,鞋子破了就破了,遭人厌弃的她依然是最成功的妈妈。
你们还真嫌弃老人当年的歌吗?
落伍俗气?
“到了洛城请给我寄一封信”, 洗剪吹孙子三人组目瞪口呆的表情似乎就在阐释着这个貌似无法横越的代沟。
——奶奶你那个眨眼飞吻是怎么回事啊喂!
偏见居然消弭于这个爱的飞吻,电影突然告诉我们这种老歌跟“重金属”的搭配也会令人啧啧称奇。
儿媳妇对婆婆没偏见你能信?
自己整日劳作,却要备受婆婆婆婆妈妈的教育。
婆婆养成了她崇拜的老公,在她面前底气十足,她却还忍受着子女教育的疲累。
但或许也只是因为一两次的批判式安慰,更因为最后子女的成功,婆媳二人也开始“臭味相投”。
还在偏见老年人恋爱吗?
怕财产被分割?
鄙视无知的老太给老爹带的都是过敏食品?
小姐给的,过敏食品还不得一样吃?
都教授都说了:“那叫男人的真情”。
(当然女主还是对男主有偏见,这种偏见又带有爱的属性。
偏见来源于她对大帅哥的亘古向往。。
)最后,我是今天母亲节看的。
一个人看,泪腺异常发达。
让妈妈重新年轻一次,重新选择一次,她还是会选择我的吧。
谢谢妈妈,祝所有妈妈永远美下去。
《奇怪的她》被列入我的2014年观影清单,是因为年初影片在韩国上映时爆红,观影人数达到865万,我很好奇里面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所以发现PPS在线,火速马克,今日看毕。
如果按满分10分标准,我打8.5分,3分故事,4分演员们,1分音乐,还有0.5分是因结尾的惊喜加的。
奇幻故事向来易得人心,但成就好片不易。
如若晚年岁月不得意,给你岁月消去五十年,你会恐惧还是欣喜?
你会如何面对你熟悉的人与事?
你会选择过怎样的人生?
这是片子主角的课题,亦是我们可以思考的。
遗憾的是打着喜剧片的旗号,本片没作很深入的探讨,只是随波行事,涟漪影人,迎合片中总结的那句“做了个梦,又有趣又美好”。
深度有限,展事稍弱,但有好演员来打救,这片子处处都是熟悉的喜爱的面孔,罗文姬、朴仁焕、成东日是老戏骨,发挥稳定。
李真旭自需要浪漫、Nine后属于大爱的演员,好感不是一点点哦。
其他的配角也个个出彩,妈妈居然是《住在清潭洞》里的厨师姐姐,大女儿是《邻家花美男》里的熊猫眼小编吖,她还有个牛掰的身份是SNL的固定演员之一。
扮演小儿子的我不认识,据说是某偶像团的队长。
最后重点说的是沈恩京,哇,94年的妹子,长得有福,感觉像当年胖胖的金三顺年轻版,演技派一出手,怎一个棒字了得?
我倒是没看出是《阳光姐妹淘》的妹子,当年是更嫩更萌的妹子吖。
顺带推荐《阳光姐妹淘》,是部很不错的片子,喜欢青春怀旧风的可以看看,绝不失望。
最后私心说说PD与黛丽这一对组合,我蛮喜欢的,不过现实弄人,镜花缘份,缘浅时隔,终是无份。
很想谈谈母亲,为了救差点死了的孩子,且在那个穷苦的时代,费尽心血终于把儿子养大养的白白胖胖。
婆媳关系,向来是几百甚至是几千年来都很难评判对错。
作为自己唯一的儿子,有了媳妇,当然会觉得有人跟她抢儿子,所以难免会对媳妇挑三拣四。
丈夫早早的战死沙场,年纪轻轻就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儿子养大,也是很不容易。
尽管很多人尚未年老,但很多时候,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如果年老的时候,我们能重新年轻一次,那会多么美好!
我们会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去想去的地方,吃想吃的美味,唱想唱的歌曲,跳想跳的舞蹈,去和年轻的、朝气的、积极的、善良的人重新的恋爱一次。
很多电影里似乎都有过类似的镜头。
一个人能够回到从前,从而可以做出很多新的选择。
如果是一个男人重新变成年轻的小伙,那自然是不错的。
他很可能重新遇到心仪的姑娘,和她恋爱,和她在一起生活。
《爱情呼叫转移》里,徐峥的电话之所以让男人嫉妒,是因为这部电话赋予了他更多生活经历的权利。
这种权利的虽然在市场上没有估值,但是它仍然是无价之宝。
只是,这样的一部电话让女人嫉妒,也恨不得把它砸了。
她们一边批评这样一部电话更加反应男人花心的本质,另外在心里却偷偷的在想,要是有一部专为女人设计的功能类似的电话那该多好呢?
我们可能还算年轻,但当我们见到那些出生晚于我们的一代一代人的时候,我们也会羡慕他们,希望自己能够重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其实,这是一个梦,一个每个人都有的美梦。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重新年轻,那便是童话,一个属于成人的童话。
今天,这里也有一个童话。
只是,它不是属于我们的童话。
它是属于很多人的妈妈的童话,是属于很多人的奶奶的童话!
如果说,我们自己给自己描绘了很多童话,凭什么不能让妈妈、奶奶也有一个重新年轻一次的童话呢?
如果妈妈,或者奶奶,她原本就是那个童话里的灰姑娘,当她有一天穿上那只神奇的舞鞋的时候,重新变成了二十岁左右的姑娘,是不是也会如童话里一般,遇到一个愿意牵她的手的王子呢?
这篇童话故事,原来是圆了一个妈妈或奶奶如同安妮公主经历罗马假日一样的梦。
电影里,末顺重新年轻之后,她获得了一次重新寻找爱情的机会。
年轻的时候,在她刚刚怀孕之后,她的丈夫便远赴异国他乡,并死在外国。
年轻时家庭贫困,但是她却凭借着自己作为母亲的坚强,将自己的孩子哺育成人,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
从这一点上,她作为母亲无疑是成功的。
而这样的精神,与中国内地千千万万的母亲是类似的。
在这里,我要向“母亲”两个字致敬!
由于刚刚怀孕就守寡,末顺丧失了作为一名年轻女性享受爱情生活的权利。
而之后,她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身上,虽然一直有朴老头这样的朋友一直照应,但是她无法真正的做她自己,也没有再次获得她内心希望获得的爱情。
当她从青春照相馆走出来的时候,她重新成为了二十岁的少女!
于是,她可以重新做一次自己——去唱歌,重新去谈恋爱!
年轻之后的末顺,她同时爱着三个人。
第一个,是他的孙子潘智河。
从二十岁的她的眼中来看,潘智河的音容笑貌让她想起自己的丈夫。
在心理上,末顺要远远成熟于潘智河,但是潘智河毕竟流有自己亡夫的血液,这种奇妙的联系,使得她获得一种年轻时候初次见到丈夫的感觉,正如两个人第一次出来吃饭时候的情景一样。
她当然明白自己是不能像女人爱男人一样爱上他的,只能是以一种怜爱、疼爱的方式对待他。
第二个,是朴老头。
朴老头从小喜欢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两个人没能在一起。
虽然两个人都已经结婚、生子、变老,但是朴老头对于末顺的感情一直没变。
即使在发生末顺所谓的失踪之后,朴老头也丝毫没有动摇过对于她的感情。
在末顺没有年轻之前,朴老头很喜欢和她在一起。
甚至当后来朴老头得知末顺的真实情况之后,对末顺的儿子潘贤哲说,以后末顺回来之后两个人要正式在一起生活。
而这种感情,更多的是朋友之爱,或者伴侣之爱,就是那种可以维持两个人长期关系的那种感情。
同时值得强调的是,朴老头的爱不是自私的。
他为了末顺的幸福着想,为了让她能够保持年轻的状态,与喜欢的人在一起,甚至在最后试图阻止末顺去献血(这样她就会重新变老)。
朴老头是男人的榜样!
而影片最后,朴老头进入青春照相馆之后,变成了年轻的都教授,骑着摩托车带着年老的末顺飞驰而去,让人欣慰而感叹。
第三个,是电台音乐韩导演。
可以说,韩导演,是真正追求二十岁的末顺的男人。
正如末顺自己所说,他工作好、收入好、人长的好。
这样的男人,给了他心跳的感觉,让她找到了恋爱的感觉。
而他们对于音乐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更是促成他们爱情火花的重要因素。
除了末顺自己的爱情之外,她的儿子潘教授与她的母子之情的情感表述也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在正常人来看,当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面对着只有二十岁的女人,能够叫出一声妈妈,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但是在电影里,这反倒成了催人泪下的一段表白。
影片最后,七十岁的末顺上了二十岁的朴老头(都教授)的摩托车,让我想到:无论是在故事里,还是在现实中,一个如同末顺这样的女孩子都可以遇到这样一个男人:二十岁的时候这样爱你,七十岁的时候还这样爱你;爱你二十岁的样子,也爱你七十岁的容颜。
该文献给2014年母亲节,向各位母亲及其奉献精神致敬!
不喜。
1 老奶奶你儿媳妇的病 是不是先减个肥 会好一些。2 电影我会给高分 是因为个人感情上的共情 谁还没有个妈呢 谁的妈不会老呢 唉。3 电影不好的地方是 韩式框架太明显了 故事感人是感人 悬念的部分一言难尽。【韩国电影里面 通关歌舞上升和达成人生目标的 真不少】
好好笑!韩国电影怎么可以拍的这么好玩呀
特别感人,韩国真的很会拍这种,又温情又搞笑~还有一闪而过的金秀贤
老太太和年轻版都不如咱的好看!哼,王德顺老爷爷也帅帅哒……
本来不是太难看 可是尼玛棒子话怎么这么聒噪啊想死
真的很棒!
老奶奶还挺萌的哈哈哈
3星半。成东日的演技实在让我大失所望,最后那场劝母离去的段子演好了绝对可以角逐各大奖好吗,可他真是妥妥的演砸了。最后都教授那里只能说剧组太有先见之明了。
真心的看不了这些电影了,剧情太老套了,手法也很拙劣,女主角长的和唱的一样残。我就想知道多少人是为了金秀贤给高分的。。。
我首先的感慨是韩国现在无论是类型片还是喜剧片在商业层面真的是非常的工整让人叹服。然后就是被导演迷的七荤八素。很喜欢最后变回老太太后从剧院出来与导演四目相对的一幕,还有都教授的彩蛋。
给青春给男神
曾经在一本编剧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当导演没能力编接下去的故事,就会选择让人得绝症出车祸以及失忆。
十分。。。矫情与做作
好久没有看这么带感的喜剧电影了,小女子演起喜剧来真心不赖啊!其实主要是人物性格刻画的太好了,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听,穿着很穿越啊!
女主角真的很丑
没戳到泪点但是奶奶的吐槽把我的笑点都戳烂了,沈恩京演技超赞,那股老奶奶feel杠杠的!
笑哭笑哭笑哭 无限loop
金秀贤打得一手好酱油。
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