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妻第二季
The Ex-Wife Season 2
导演:
主演:凯蒂·麦克格雷斯,席琳·邦金斯,汤姆·米森,Jordan Stephens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5
简介:Season two will pick up three years after the dramatic conclusion of series one, with Tasha hiding on the island with her daughter Emily, while Jen has moved..详细 >
【15thBJIFF】04
像精神分析大做法 幻想
2025BJIFF,08,好看!剪辑、歌舞、讽刺……不带任何预设的喜欢,尤其中年,相当共情。一直在猜测这个扣怎么解,是我邪恶了,不存在。除却结尾小儿子那段波西米亚太怪异。
250419 15thBJIFF很神奇的观影体验,绝大部分时间我都以为是什么神秘的宗教仪式,好怕发生个什么鬼魂和人类灵魂置换,最后发现原来如此暖心🫠不过在保姆之外,这个片子还很好地展示了现代欧洲白人中产家庭存在的困境,某些问题是共通的,形式也很新颖,特别喜欢小孩哥的歌单👍
真的特别德国……表现方式很特别 最后故事的结尾也很奇幻 喜欢………
柏林总是阴雨天之德国迷幻中产家庭被叙利亚保姆夺舍惊魂计!
2025 BJIFF 1 3.5天空中飘来一朵云又随机飘走
大杂烩的美
-∞/10 #Berlinale75 前半部分对于失意的新自由左派中产恣意妄为且节奏及花活十足的消解有多么令人愉悦和拍手叫好,结尾抖出的以移民为主导的结构主线就有多么令人作呕,在似乎自我批判和自我消费式地解构出一切的“自由”姿态都存在于不安和焦躁的自我表演之后,拙劣的《寄生虫》式的结尾又要将一切根源甩锅给移民和难民,这样的紧急“右转”高度印证了当今的时代趋势:即便导演借被不公地邪恶化的女主之口所言并不知道问题的根源,但那些曾是盟友的顺直白人在当下逐步撤退的信号可见一斑,被取代,不再被需要,被有色/女性/非顺直群体所“驱赶”:本不内在的信念在被污染的“光”(街道LED屏/夜店灯球/VR)反复加工后只剩一地鸡毛,然而却仍要去污名化来自真正伤痛的“光”,近似于在自我怀疑之后的无能狂怒,令人痛苦且糟心。
暴雨如注的资本主义美丽精神状态 v.s. 叙利亚难民的反向逃出绝命镇 = 大家都好疯啊
【BJIFF15-07】光本着资料馆离家那么远,来都来了,应看尽看的原则临时半价收票加场,豆瓣骂那么凶,罪不至此嘛。有很多typical白左精神的展现,借女儿、情人、外来者批判时也很直接,讽刺型笑点挺多。戳破工作蜃楼后,再回到一地鸡毛的家庭里,真正令人捉襟见肘地孤岛式亲情断裂,不再能被逃避,有心之人自然得以“入侵”。民科味道很重的光到最后被忽悠得我也想试试,中段插入的超现实的歌舞片段,精神状态很德国——一个家庭四个人人均嗑了三斤吧,眼中的世界过于颠了所以有趣…以及,一直到最后一场戏,我都在往移民保姆如此处心积虑,怕不是要借尸还魂的设定联想。结果只是为了找个伴儿手牵手做超度吗…
前半段值得五星
很混乱
太疯癫太混乱了,一个中产家庭的危机拍出了世界末日的感觉,不吃十斤毒蘑菇拍不出这片子。有时候画面很有想象力很温馨,然后一下子就开始注射致幻剂了,观众也跟着一起濒死体验。这蹦迪音乐和闪瞎眼的光正常人也得整出精神病来。好在摄影出彩尺度大也算是值回票价了。【英皇IMAX/15thBJIFF】
这开幕片究竟算个什么玩意呢,似乎所有角色都被那盏一闪一闪的神棍治疗灯平等地嘲讽了。
很喜欢这部电影!在汤姆·迪克威的这部电影中,真正体现了在西方“电影作为艺术”的理念。该导演对影像视听的运用真的很牛,影像不是简单地通过展现人物叙事,影像的形式本身就在叙事。有时候,电影拍得怎么样,取决于导演对“电影”的理解。很可惜,很多导演只是把电影当成文学的替代品。感谢这部影片,安慰了最近被烂片搓磨的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现代社会的分裂弥合,好喜欢
非常适合柏林电影节开幕,很德国的电影。90分钟之后我跟前排的哥们就开始左躺右躺坐立不安。左派女儿把自己挂桥上的行为艺术太棒了,是我最想要的人生。全程没理解那个灯用来干啥,高科技跳大神也是跳大神,我们唯物主义者受不了这个。一部歌舞不算难看但我还是觉得应该全部删掉的歌舞片,以及没明白有些人怎么看出来支持右派了,最后那么荒诞的结局也能引申成移民害人,想象力挺丰富的。
#75th Berlinale 什么元素都堆一下,抽象到怪喜欢的。开头节奏超赞,东讲西讲突然就收束了,至于故事倒没有什么值得解剖的,今天的魔幻现实可真是一波又一波
导演触及了太多话题,同时融合了游戏,歌舞,话剧形式,以及另类《波西米亚狂想曲》,有种光怪陆离之感,每个角色处在自我的固化中。最后想说,德国的电影也是tech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