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尔会变成一个慢性子的人,毫无根由地想要看一部情节慢吞吞的电影,或是喝一杯清苦的绿茶、嚼一碟素简的食物。
仿若这尚可定义为“无滋无味”的触觉能帮助我清理五张六腑之间的生活垃圾和暴戾的习气,减轻我思想上的重量,令我在冗长的节奏快捷的日子间隙里得到某种类似解脱的轻松。
这种时候我通常愿意看与食物有关的电影,日本的是最好的,像是《海鸥食堂》。
我看过它不下三遍,每一次都和第一次一样深受感动。
记得第一次看它是在午夜过后。
当晚极少失眠的我任如何在舒软的床上辗转都迎不来睡梦的降临,索性趿上拖鞋来到电脑前。
《海鸥食堂》是早就下载在电脑里的,却一直没遇到合宜的状态去看。
而此刻,它和失眠的人显得那么相得益彰。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芬兰码头恣意行走的海鸥,渐次是渡船、散步的游客或当地人。
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景物里,幸惠的声音作为画外音响起。
她用最平淡不过的语调说起相继死去的猫和妈妈。
那只圆鼓鼓的猫性格乖张霸道,却只愿被幸惠抚摸肚皮,她喜欢它很香的吃东西的样子——就如同眼下这群圆鼓鼓的正在很香的吃东西的海鸥一样。
幸惠在芬兰开了一爿食堂,经营以饭团这一日本传统食物为主菜单的料理,希望藉由它带给食客们简单温馨的感觉,不料生意清冷。
电影前四分之一,幸惠总是在空荡荡的光亮充足的食堂里擦洗已经不能更干净的杯子,实在无事可干时便去游泳。
她身上没有一点焦躁之气,仿佛这食堂不是她的营生,而是另一种更为高尚的关乎信仰的存在,有无顾客都不干扰她将人生安意其中。
于是,作为观众的我也不必为幸惠潦倒的生意着急,这冷清是种干净好看的画面,你甚至觉得如若这片美好之地中多了人潮涌动便会粗俗不堪。
至少我以为,这电影灌输了一种和真实世界所施加给我们的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虽说不十分在意生意会否好转,但变好总不是坏事,更何况幸惠对自己的食堂会受到欢迎充满自信,或者说,她对自己的“食物理念”或迟或早会受到他人的接受充满自信。
在这种没有动摇余地的相信里,在接连好几个月没有顾客上门的情况下,幸惠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顾客——她因长久的冷清而没有立即意识到这个推门而进的人是顾客——一个芬兰小帅哥,后知后觉一般亲切的说着“欢迎光临”,为客人手冲咖啡(我多想拥有一个手冲咖啡壶啊!
)。
且因着“第一”的缘故,他将受到永远免费享用咖啡的礼遇。
从这一段里你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她对于金钱所代表的主流价值观的疏离。
我不禁觉出人生的况味与意趣,往往是在边缘之处的。
紧接着她在书店里因gatchaman(一部日本动画片)的主题曲认识了同样来自日本的小绿。
小绿也是一个妙人,来芬兰的原因不为旅游不因工作,而是在世界地图上随便一指的结果,潇洒得令人眼红。
但电影还是有意无意的告诉观众,小绿的潇洒背后一定存在某种她承受不了东西,这潇洒实为一次逃离,像是如小绿自己所说“我无论如何非得这样去做”,大概只有这般她才能获得救赎吧。
不论如何,因着小绿暂时没有落脚地,幸惠邀请她到自己家居住。
第一次见面便如此不设防,并将原因归结为“会完整记得gatchaman歌词的人一定不是坏人”。
我多么多么喜欢并羡慕他们从来未曾枯竭的天真童心啊。
海鸥食堂由此多了一个暂时停留的人。
幸惠和小绿一道经营起这个只有一个顾客的食堂,且这个顾客永远落座在他第一次来时所坐的临街的位置,孜孜不倦的仅点一杯免费咖啡(真可爱)。
接下来她渐次结识了曾在这家店面开过咖啡馆后因赌博失去一切的中年男人(这个男人教给了她如何使咖啡变得更好喝的魔咒“Copi Luwak”);还有被芬兰的空气吉他比赛所吸引、同样自日本来到芬兰的正子(正子的行李被航空公司弄丢,所以她总是在寻找她的行李,这又是一段我看得不是特别明白,但又不清不楚得令人舒服的段落。
正子后来也在海鸥食堂帮忙,正可谓三个女人一台戏);被丈夫抛弃每日在海鸥食堂外对幸惠怒目而视只因她在厨房忙碌的神情像极了她曾养过的小狗的女人(后来她用日本古老的咒语让她的老公回到身边)。
他们每一个人都携带着一段悲伤而平淡的故事而来,又都带着最平和的心境离去。
孤陋的我以为,他们大抵是想告诉我们,不论你目前正经受着什么,生活在最最后面总会留给所有人一个可以心平气和接受的结局。
电影并不解释给你看这来来往往的人们之前的故事,不告诉你他们的身份,也免掉了一般电影里的长情大爱,只用最简约的对话、最清淡的场景布置为辅助去讲述一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东西,即原原本本的生活际遇。
而这生活和之前所经历的比起来并不与众不同。
是的,电影不过是想描述一帧短暂的片段,而不是谁的一整个人生。
深深话,渐渐说。
当最后的字幕在黑屏上滚动时我觉得那么地不舍,请慢一点,再慢一点结束吧。
虽然你甚至会觉得它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情节,可是它一定在你的心里留下了某种东西,那是一种“海鸥食堂”式的生活态度。
电影里不乏做菜过程的描写,这些部分特别受我青睐——你看着他们在窗明几净的厨房里认真地切菜、包裹饭团、制作面包,看着他们将美好的食物盛在日式的餐盘里小心翼翼的端给顾客们,看着他们因顾客食用食物时享受的神情而暗自得意,这难道不令人感动?
他们仿佛协力构造了一个有条不紊的小小世界,这世界里的人个个善良无比,不论年纪大小个个怀有少年心。
你会觉得他们的长相再奇怪、举止再异常,都不能阻止你去喜欢他们——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是你在这个真实的世界的行走过程里主动被动遗落的部分。
这部电影大概开启了我,然它所开启的不仅仅是某一种生活智慧、一种处世良方,它更开启了我剥离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初是为了理想的自己,然后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最后是为了那个理想的世界。
同时它又带给我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那是一种非人的孤独,一种无可化解的孤独。
静默的黑暗里,我的泪打湿了睡衣。
我更加迟迟的不肯睡去。
幸惠,一开始的女主,喜欢一切胖胖的东西,在空无一人的食堂,每天百无聊赖地等着,除了擦得不能再干净的玻璃杯以及窗外看热闹的三个老女人之外,什么也没有。
小绿,就想逃离日本,随手一指,如果不是芬兰,是阿拉斯加抑或是某个热带小岛,就这么去了。
正子,一生都在照顾自己的父母,终于送走了父母出来呼吸下新鲜空气,可是行李丢了,然后渐渐地也不知道自己的行李到底有什么。
同时幸惠,她安安静静地等待食堂门被人打开的时候,她安安静静地去游泳,她晚上睡觉之前必须锻炼一下合气道,她觉得会唱《科学忍者队》的人肯定不是坏人,她觉得爸爸做的饭团是最好的,所以海鸥食堂主打饭团。
小绿,翻看的是森林小矮人的故事,对他人的热情总是觉得要有更多的来回报,容易感动但是真的哭起来好丑,随意大大咧咧,说话直接,在乎友情,总是想帮助他人。
正子,很容易忘记事情,过去的也就过去了,听不懂芬兰语却也立马融入这个小小环境,很能喝酒,很淡定,以她的年纪敢穿花哨俏皮的衣服,基本上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同时作为第一名光顾海鸥食堂的客人,芬兰小男孩总是能喝到免费的咖啡,痴迷日本文化,定期visit食堂,顺带告诉下正子:我们节奏慢是因为我们有森林。
总是在外面唠唠叨叨的三个芬兰老女人,从一开始觉得幸惠是小孩,小绿是大人的好奇和无聊八卦,终于闻着肉桂卷的香味抵抗不住进了食堂。
从此定期来访聊天。
教幸惠做出最好喝的咖啡的入室抢劫男人,神奇地一指咖啡: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就和你肯花点时间对窗边的小花赞美后发现它总是开的那么美一样。
小绿说好喝,小男孩说好喝,大家都说好喝。
被会合气道的幸惠制服后,在饭团的诱惑中,忘记过去,搬走留下的咖啡机,开始新的篇章。
那个丈夫离家出走宠物死去执着于要用自己理解的巫术来扎稻草人的芬兰中年妇女,和正子拼酒失败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光鲜亮丽地出现在人前,不再凶神恶煞状。
——————————————————————————————小绿总是有一堆问题要问幸惠,幸惠也认真听取意见做出尝试,正子总是容易忘记事情最后连找回的行李都觉得不是自己的了。
人们总会问你的理由,似乎那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但是真正的理由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回答了,不管你是不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人们不在乎,当然你要是不认真作答敷衍了事还是很容易被揪住不放的。
北欧极昼之夜,守住一片天隅的三个女人及其他一堆人,一方命运人生,海鸥作证,你是其中哪一个呢?
看这片子时我一直在笑,笑到后来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存在文化的误读?
片子一直都很平淡,却充满着生活的乐趣。
很欣赏幸惠的从容淡定。
而正子行李箱中的蘑菇想表达什么,却没有想明白。
看着看着香味就飘了出来咖啡应该是淡淡的但是肉桂卷似乎连枫糖的味道都一并飘出来了找了若干个肉桂卷的方子,这一个算是好用又好食放在这里不但给自己一个以后尝试的方向更可以借鉴给同样被香味袭击的你原帖在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c5e1d0100060b.html》肉桂卷,英文叫cinnamon roll,在美国费城叫cinnamon bun,但美国其他地方则叫sticky bun,有时也叫Philadelphia sticky bun,意思都是指一个东西,一种小面包,中间掺和着肉桂和糖,吃起来松松软软甜甜的,还带有一点肉桂的辛辣味。
我上网查过资料(foodtimeline.org,很不错的饮食历史网站,懂英文的可以去看看),上头讲这种所谓sticky bun的起源不在英国,不在法国,更不在美国,而是斯里兰卡的产品。
一开始我还有点吃惊,这种英国人早茶不可少的一道点心,怎么是斯里兰卡的呢?
后来才知道,斯里兰卡特产肉桂和红糖,所以有做肉桂卷的条件,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欧洲到远东的海道通航后,各种香辛料包括肉桂才逐渐传到了欧洲。
真正的大批量出口则是十四世纪以后的事情,那时的海运和包装技术已经比以前强了许多;再加上马可波罗从中国回意大利,途经斯里兰卡,顺便畅通了商道,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了做肉桂的条件。
香辛料和红糖在英国上流社会的真正普及已经是十七世纪的事情了,而流行喝咖啡也是在十七世纪以后。
因此我推算,英国人边喝咖啡边吃肉桂卷的历史不超过三百年。
上个星期烹饪课考试(请参看“新西兰上学记:62、烹饪课の事件”),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肉桂卷。
一开始不知怎么搞的,我把菜谱看错了,以为面团里要加糖,差点被老师扣分。
还好,有惊无险。
流程如下:先把一杯面粉、三茶勺发粉筛进一个不锈钢盆里(不知怎么搞的又忘了放四分之一茶勺盐,不过没有盐好象效果更好);随后在面粉里放入 50克黄油,要切成碎粒,用一个钢丝制的pastry blender,把黄油硬压入面粉里,使面粉呈面包渣状;接着放两小勺牛奶在不锈钢面盆里,用刀用力搅拌,等到牛奶完全吸收后,再酌量添加。
切记:牛奶千万不要多加,否则面团变成胶状,烤出的成品过于粘口,不够松软。
把面团揉成一个firm dough之后,放到案板上,用擀面杖擀成一块4、5毫米厚长方形面皮(要是不放心,可以边擀边用尺子量,我们老师就鼓励我们这样做。
外国人精确到这样的程度,所以西点做的好。
当然中国炒菜要这样做就成了笑话。
)面皮擀好后,溶化25克黄油,然后用小刷子均匀的涂在面皮上。
再均匀撒上一层红砂糖和少许肉桂。
肉桂不要太多,否则就成斯里兰卡人了(哈哈,开玩笑啦)把面皮卷成一个卷,尽量卷的紧一点,不然的话在烤的时候面卷会涨散。
面卷按2厘米切段,装上烤盘, 160度烤15分钟。
取出趁热吃。
最好配喝咖啡,奶茶次之,白开水再次,没有水干咽最次 。
最近听说美国有罐装肉桂卷面世。
开启罐子,取出一长条肉桂卷,切段烤,就可以吃了。
方便是方便,总觉得有点奇怪。
如今市场上什么东西都可以罐装,可总没有自己做的有趣,吃的香。
三个女人幸惠,一个心里温暖的人才能开出这么一间明亮的小店吧,简单,舒服,干干净净。
可以念念不忘的找歌词,可以带初识的人回家,可以亲切优雅的面对任何质疑的眼神,看起来像大孩子的小小身材却隐藏着坚毅和坚持。
小绿,她让我感觉到方形脸留娃娃头或者短发是多么的可怕,连大眼都衬成对眼了,能完整的记得久远的卡通片歌词的人内心一定一直都有童年那个部分的延续,所以她也最卡通,最直接,最可爱,她是胡乱到这里来的正子,她根本就不想离开,照顾家人已久,忘了自己的世界还能主宰什么,忘了自己还能带给世界什么,忘了活力安宁从哪里才能找到,连随身的行李都放进个、自己不知所云的东西,她却是寻找过来的
大概由于YKK经常推荐日本电影(尤其大多是很清淡风格)的关系,我逐渐喜欢上日本电影缓缓的叙事、简练的情节、干净的画面。
今天下午终于雨过天晴,趁着大好阳光给自己找了部《海鸥食堂》,光看海报就猜想故事发生的地方阳光饱满。
打开土豆网一边缓冲一边看简介,然后完全放松地看下来,三个女演员都不是很漂亮,但很平易近人。
中间有很多温暖的画面,同时能使人会心一笑。
在芬兰一个离日本最近的城市赫尔辛基,那里的芬兰人都很平和,没有争吵。
女老板实惠来自日本,她经营的海鸥食堂生意惨淡,开张一个月都没有顾客,每天都有3个老婆婆经过看见她在擦餐具,实惠看见她们的时候总是会真诚地微笑。
终于有一天,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小帅哥进去喝咖啡,给海鸥食堂带来第一笔生意,由于他是第一个顾客,实惠特许他每次来喝咖啡都免费。
后来,同样来自日本的小绿与正子因为不同原因,先后来到了那里帮忙。
顾客也多起来,很多都很有趣,比如教实惠煮咖啡的中年男人,喝酒不行却很豪爽的女人……最后,实惠在游泳池里说:“海鸥饭店 终于满座。
”三个女人多少可以算是了无牵挂了才把自己都放任到一个陌生国家的小小食堂里,隐忍中透着坚强。
小绿记得《科学小飞侠》的完整歌词,实惠因此认定:“能够完全记住《科学小飞侠》主题曲的一定不是坏人,可能。
”我完全接受实惠的择友标准,根据一个人爱好的东西来判断好坏往往取决于自己本身的性质,比如我倾向于认为喜欢手绘或者干吃奶粉爱吃火锅说话带梦想色彩的人可能和我谈得来,于是即使是初次对话也觉得一见如故,彼此的信任也很牢固。
正子的父母去世后她卸下20多年的负担来到芬兰观光,但行李一直没有被运到,她在等行李的几天里一直光顾海鸥食堂,有一天,她问:“为什么这个国家的人可以这么平和?
”小帅哥回答:“森林。
因为我们有森林。
”于是她起身去森林并且采了好多蘑菇,却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把蘑菇全弄丢了。
她的行李终于运来了,她打开却只看见一堆金光闪闪的蘑菇,她从日本所带来的一切家当早已经悄悄变成了她在芬兰采集的一切,于是她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说街上一个奇怪的大叔寄养了一只猫在她那,她得对那猫负责留在芬兰的海鸥食堂。
很好,大家都安定下来了。
用揉进真心诚意的食物吸引到一帮有心有趣的人聚合在一块,大家彼此语言可以不通,只要各自默默坐在餐桌上,享受美味的食物,填饱肚子后回家,美好的东西就这么朴实简单。
金三顺说:“这世界上有三样东西不通过学习就能懂,音乐,绘画,还有美食。
”每一种都是打开人心的无敌钥匙啊!
每种我都爱!
为此我要勤劳一下,慰问一下胃:“胃,你好吗?
”于是晚上我买了一包(四根)双汇脆皮香肠,白萝卜,3克海苔,180克麦丽素,4个玉米馒头,两根糯玉米,一杯芦荟酸奶,一些步步高自制糕点(步步高的自制糕点越来越差劲,不用心的结果挖),亲自下厨做了四道菜:白萝卜炒肉(炒出了妈妈传授的正宗味道,其实全靠剁辣椒的功劳)、炒脆皮香肠(凑合)、油渣炒豆豉(奶奶的拿手菜,小时候经常吃,也最爱吃,纪念一下)、手撕包菜(这道太失败,全倒了),啊,全是炒菜!
口味非常重,以至于妹妹担心我是否压力太大,没有没有,只是因为我炒菜不试味道,所有菜不管分量一律两勺满满的盐。
哈哈,明天做饭团吃哦!
自己的食堂随便吃!
不同的电影都会有不同的基色,色彩衬托着电影的主题,使故事更趋完美。
《海鸥食堂》的颜色是纯净的蓝和半透明的白,穿插了幸福的奶黄色。
看完了以后似乎也会被这些颜色的情绪传染。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组成它的每一个小细节。
小林聪美仿佛就是电影里的那个人,在远离日本的北欧国家开着小小食堂的女人,一切随缘没有烦恼的女人。
这是一部充斥着简单情调的电影:一家有着朴素名字的小饭馆,一个同样朴素又简单的女老板,因这家食堂发生的一些朴素生活的故事。
每个人都是那样简单地交流,没有心机,理所当然,仿佛是一个和都市生活完全不同的异世界。
其实,人和人的交流,生活本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有着不痛不痒的简单。
不知道什么时候,理所当然的这一切变成了渺远的幻想。
但其实尽管繁华包裹了一切,人还是会在骨子里存这一种与生俱来的执着,喜欢那些简单的东西。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这几个萍水相逢的女人坐在海边,戴着帽子、墨镜,海鸥在头顶环绕,大家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眺望远方。
很有趣。
很多日本的电影都是缓慢平静的,他们不注重情节的起伏跌宕,不会去弄一些激荡人心催人泪下的配乐。
看完以后,如果你还能感动,那这部电影就算是成功了。
他们似乎在直接把生活里的琐碎场景搬上荧幕。
一定要在时间充裕的时候,在最闲适的心情下去看它们。
我发现我喜欢的几部日本电影都是这种缓慢安静的类型,《四月物语》、《三丁目的夕阳》、《东京塔》、《蜂蜜与四叶草》、《世界中心呼唤爱》都是这样。
相反,看日本的情节片,比如《跳跃大搜查线》》之类,我就觉不出什么好来,看完也就忘了。
可能。
对日本电影也有了偏见,固执地觉得他们拍出来的警匪片会是不伦不类的。
这种偏见也延续到了日剧上。
《要人警护官》《血色星期一》拿来和《西瓜》《温柔的时刻》相比,我认为后者水准要高出两大截。
飘荡着肉桂卷香味的芬兰小街,净蓝的北欧天空,三个一起为食堂忙碌的在异国相遇的素昧平生的日本女人,不会太复杂的茶饭中的生活,《海鸥食堂》就是一部描述这种生活的绝妙电影。
在芬兰转机,到赫尔辛基市区转一转,发现真的有电影里一样的海鸥食堂存在。
虽然已经5月,但北欧的天气还是很冷,路过食堂走进去小坐,屋内是安定、祥和的氛围,充满着日式的人间味。
品尝了朴实美味的饭团和香气浓郁的肉桂卷,在寒冷的天气里倍感温暖和宁静。
地址可以搜:Ravintola Kamome营业时间:11:00-21:00供参考。
彼时是追着西瓜追到了海鸥食堂。
片中这三个女主每一个都长得平平无奇,但却有奇特的吸引力。
这片适合在假期的午后一个人看,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阴谋,也没有坏人,三个女人谈谈生活做做美食,安静慵懒看得很舒服。
明明很平淡很普通却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好好努力好好生活真的很好啊。
以前觉得开放式厨房很讨厌,看完这部电影后觉得装修可以考虑了。
日本的片子。
在芬兰拍的。
豌豆很喜欢。
温暖的感觉。
让人愉快。
幸惠独自在芬兰的一个镇子上开了一家食堂。
设计简洁,明亮的一个店。
阳光会进来。
主菜是饭团。
开业一个多月还是没有一个顾客。
每天她都期待有顾客过来吃饭。
抱着愿望。
非常有自信。
喜欢看她煮咖啡。
料理食物。
泡茶。
檫桌子。
干净。
有美感。
在店里发呆。
对路过的人微笑。
独自去游泳。
每天坚持练习合气道。
有一天。
店里终于来了一位客人。
后来他每天都来喝咖啡。
他很迷日本。
问幸惠一些问题。
有一天幸惠在书店遇到小绿。
问她一首歌的歌词。
小绿想离开日本,就随便在地图上一指。
指到芬兰就来了。
却不知道自己要呆多久。
呆着干嘛。
幸惠让小绿留宿。
小绿长的高大。
像男生。
后来她就在店里帮忙。
还是没有顾客。
想了很多办法。
有个男人教她怎样让咖啡更好喝。
后来知道他是前店主。
她们尝试了肉桂卷。
有客人闻到香味。
开始有人来吃饭了 ,并且觉得美味。
但是没有一个人尝试饭团。
正子因为被空气吉他吸引,没有目的的来到芬兰。
却丢失了行李。
她让人觉得很可爱。
是勇敢,能担当的人。
幸惠也是这样的人。
她看到幸惠的店。
来喝咖啡。
渐渐的留下帮忙。
找到行李的她决定离开。
但是打开行李的时候发现全是她在森林里采的后来丢失的蘑菇。
黄灿灿的一箱。
海边的一位大叔给了她一只猫。
她因为蘑菇,森林,猫留下来。
还想去参加空气吉他比赛。
有一天正子点了一份饭团。
所有人都看着她吃。
大家都觉得奇怪。
结束的时候。
食堂里满满的人。
吃的愉快。
认真。
也有芬兰人尝试饭团。
三位女子都开心。
面包会有的。
只要是在努
我觉得这是部很明显的女权电影啊。
3个日本女人都是想走就走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不被家庭亲人或者别的因素所束缚(当然日本人可以想走就走了,拿我大天朝护照,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难)。
全片也都几乎没有提及3个女人的婚姻爱情什么的,丈夫之类的完全没有出现,并且不结婚而一个人生活的人生也并没有遭到别人的质疑或者不解。
女主从容、善良、坚持和乐观,但并没有被塑造成什么圣母的形象,而仅仅是一个因为想在芬兰开食堂,不是饭店,不是酒店,就是一家小食堂而已的女性而已。
虽然本片有点理想主义,毕竟一开始说一直没有客人,女主竟然一点不着急,可是大芬兰物价那么高,生活开店成本那么高,不是有钱人谁不着急上火啊!
女主在这方面从容得有点太过理想化。
本片对芬兰的描述也相对来说挺客观的。
大家都觉得大北欧有多好(虽然芬兰严格上来说根本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但如今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关系,大家都把丹、挪、瑞、芬称为北欧),但是其实那就是个无聊透顶,人与人之间关系很疏远并且满地都是抑郁症患者的地方。
片中所出现的所有芬兰的景象都能让你感到这是一个很无聊透顶人们不会热情的过来跟你搭讪的地方。
当大叔把猫寄托给店里第三个女性的时候,大叔都没跟她说过一句话从始自终。
但他却把自己的宠物就这么寄托给了一个从未说过话的人,说明他是有多么的信任对方了,但芬兰人就是这么的少言寡语。
店里第一个客人,一个芬兰少年,当被问及说偶尔应该带些朋友来店里消费一下的时候,少年回答:“朋友?
我没有朋友。
”这在很多人看来肯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这人有病吧。
但北欧人由于太过平等与独立也导致了大家各自会跟别人之间保持很大距离。
片中唯一出现的丈夫,是一个来店里买酒喝醉的中年妇女的丈夫。
借着酒劲向陌生人述说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丈夫离家出走了,毫无征兆的,就说想一个人呆一下于是就离开了。
这要放国内,99.99%的人们肯定都认为丈夫一定是出轨了,跟别的女人跑了。
可是这是芬兰,人家真的就是抑郁症爆发想一个人呆一下......就真的是一个人呆着什么也没干.......等抑郁症好了之后又自己回来了......(所以想跟北欧人在一起的人,真的一定要做好对方抑郁症爆发消失一年半载的是常有的事儿)整部片子其实挺无聊的,前半部分真是可以看到睡着,但这就是真正的北欧...整部片中的芬兰人几乎都不怎么说话...(事实上真的就是如此...想勾搭他们真的是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对于日本人做事细腻用心的描述也做得很到位。
不做作,也不矫情,而是让你打心底里觉得对方是在用心给你做饭吃。
作为个女权主义者,总体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个片子的,起码告诉了你自己不用为任何人而活,只有自己才值得。
想了解芬兰到底有多无聊,芬兰人到底有多内向寡言并且满地抑郁症的也不要错过.................完
改天排個日程去看看有沒有お握り吃..
所谓世界的语言,除了音乐,应该就是美食,还有微笑。
一群sb女人
1、剧情简单,但从中彰显出日本人性格中隐忍、向上的的特质;2、幸惠的欢迎是最好的,干练而不失热情;3、咒语是做出好吃食物的一大秘诀;4、肉桂卷一定非常好吃!
治愈系。
很难不喜欢的电影,料理+小清新+异国
日本的电影就和民族一样细腻
有点闷啊。但是食堂真的是很可爱啊!
励志?死吧。。现在是二十一世纪。
第一次觉得日本电影还有这么无聊的,不知为啥分这么高
看不下去。。东西看起来就很难吃。。
日本人yy出的芬兰
比较囧内个小绿 = =
除了菜肴有看点之外 剧情方面无感 想表达什么,是想说淡出个鸟的日系菜肴征服了欧洲冲向了世界吗。
本片评分莫名其妙的高,其实有些太过。日式文艺范的清淡如水,加上几个奇怪的常常在日剧中饰演丑角的人物,小资到死的情调,有人一定会很偏爱。但从电影角度而言,当不起这么高的评价。
女主角的气质有点像张艾嘉
遇到一些人,然后生活就整个改变了。
肉桂卷
你们这群装逼犯
日本啊日本 导演手法不错 干净利落 不过太爱耍小聪明 转折太突兀 表现力太弱 演员都太极品 还是离远点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