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人雇佣维京人打架,打着打着罗马人来了,作用就是引入基督教,弗拉基米尔抛弃了父亲信仰的原始宗教皈依了基督教。
皈依好处大大滴有,一是获得罗马帝国的好感,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二是神父说上帝会宽恕,男主失去负罪感,收获内心的平静;三是战后抚慰人心,获得统治的法理性。
简直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我我也放。
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来说,俄罗斯电影算是比较小众的,此前一些影片上映基本属于悄无声息。
但作为“战斗民族”,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票仓也没理由不再继续挑战。
所以本周五,又一部俄罗斯电影《维京:王者之战》即将上映,试图为俄罗斯电影抢占更多票房。
这部影片可谓来势汹汹。
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影片讲述了俄罗斯历史上传奇帝王的生平。
另一方面影片有两大宣传点,一是在俄罗斯本土票房已超过10亿卢布(相当于1.13亿元人民币),另一个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影片站台称,这是一部值得二刷的影片!
看完影片之后,对这两个宣传点确实有了更深地认识,首先如果10亿卢布在俄罗斯算是高票房,那就证明俄罗斯观众跟中国观众一样也没什么太好的电影可看。
至于普京告诉你要二刷也没错,因为第一遍你很难全部看懂。
之所以很难全部看懂,并不是因为剧情有多烧脑,而是因为剧中人名和脸就看一遍基本是不可能对全的。
影片主角弗拉基米尔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传奇帝王,但问题是在中国认识他的,一百个人里不知道能不能有一个。
当然观众无知也不能懒电影,但面对诸如斯温内尔德、瓦尔亚兹科、亚罗波尔克这一大串俄罗斯姓名,观众真得会产生深深地无力感。
有些看似戏份挺重的角色,甚至可能你还没记住他叫什么,下一秒就被干掉了,比如小弗的二哥奥列格。
这位二哥作为开场角色,一上来就展露了一种不屑天地、见人杀人、见鬼杀鬼的傲气。
甚至观众会产生错觉,这可能就是影片最大反派。
但“战斗民族”怎么可能让你轻易猜到,看完二哥短暂一生的戏份后,惊觉原来这段的意思,其实是想告诉观众一句中国谚语——“过桥时禁止嬉戏打闹”。
没错,这位二哥在一开始就组织人手和亲大哥打群架,奈何要打这场架必须过一座窄桥,结果一帮人乱乱哄哄上桥后,都不好好走路,你挤我我推你,好死不死就把二哥挤下桥摔死了。
有时候你觉得景区里那些标语真煞风景,但看完这个你会发现这些标语真是前辈们用血的教训总结而来。
通过这段影片的序幕,就透露着一股别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气息。
接下来影片才算正式开始,也是主人公小弗登场,可能也是俄罗斯人对这位传奇人物太过熟悉,没有任何前期铺垫和背景交代,小弗就抱着一只鸡向一位公主求婚。
老实说幸亏小弗不在中国,要不拿着一只鸡向女生求爱,真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得。
不过从影片来看,这位公主通过直接骂娘进行回应,应该也是不喜欢送鸡这个习俗。
对,是真的骂了小弗的娘,这一骂不要紧,小弗马上摆出一副“你怎么侮辱我都可以,但骂我母亲就不行”的架势,带着一帮人就开始屠城,这也让人感觉这个鸡其实是非常深的套路。
最后,当这位公主,据说有倾国倾城美貌的罗格涅达被一众土匪架在小弗面前时,这位张口就骂娘的姑娘,展现了异常刚烈的性格。
面对一众流氓的胁迫,这位刚烈的妹子……就直接躺在了小弗面前,没错,真得是直接躺了下去。
据说这部电影进入中国被剪掉了二十多分钟的戏份,所以这段不可描述的事情中,或许另有蹊跷,要是目前呈现的情切确实让人有些无法直视。
可以说这一躺不仅躺掉了节操,更是连智商都躺没了。
在之后的戏份里,每次事件已经进行到差不多时,这位公主就会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来,看到一众主演后,脸上马上浮现出懊丧表情,仿佛在说,“我靠,这段戏怎么又没轮上我?
”后来或许是太久轮不上自己出镜,有时候好不容易蹭上一句台词,连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在表达什么了。
搞定了罗格涅达公主后,小弗就踏上了远征之路,这位传奇大帝也就正式在影片里踏上了不断秀自己下限的旅程。
首先就是第一场守城战役,姑且不说电影里的城门就没设计门闩,全靠人在里面顶。
面对敌人几百号骑兵,小弗这边派出大概三四十名步兵出城迎战。
面对敌人突然地大肆撤退,在傻子都知道这是诱敌深入的手段时,小弗在城墙上对着自己的士兵大喊一声,“追!
”这时可以看到这些步兵们无助地眼神。
果不其然,没跑出二百米,人家骑兵一个掉头就全灭了几十名可怜的步兵,不过如果只是这样你还是把战斗民族看得太简单了。
眼瞅着自己士兵被全灭,小弗马上想起原来城里有杀伤力巨大的火器,赶紧宣布使用,这一使果然瞬间全灭敌人。
或许连编剧都觉得小弗这样实在显得太缺德,就这么白白牺牲自己的士兵,所以加了一个火器也有烧毁自己城墙的副作用。
但编完之后发现又圆不回去了,眼瞅着第一场战役小弗就要同归于尽了,所以干脆安排了一场大雨。
看完整部影片就可以发现,这部影片导演对云和雨的表现,有超乎寻常的艺术追求。
云的空镜甚至成为转场时的幕布,而且每次还能通过云量反衬出主人公逐渐明朗的内心。
对于雨的表现,更是打一仗下一场,还间接通过雨的纯洁去表现信仰对人心的洗涤。
而且通过水,导演还在影片最后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笔,之后会提到。
这场战役后,小弗的嫂子就作为更神奇的存在出现在观众面前。
同样没有过多交代,甚至懒得多说一句嫂子和哥哥感情不合。
在维京人的领域内,那边自己的大将马上就要被众人以爱的名义弄死了,这边小弗还对着自己的嫂子展示着铁汉柔情。
在影片最后,小弗已经有了媳妇,同时还惦记着罗马人的公主,但依旧不忘在攻城略地之时逢人便问,“你看见我嫂子了吗?
”可以说剧中的小弗就像导演对云和雨一样,有着一种令人无法参透的谜之执着。
当然这位嫂子也非常给力,在一次分别中,面对自己的小叔子,正义言辞地表示,“记得每次下雨的时候都要想我”,总感觉小弗那只鸡其实送给这位嫂子更为合适。
接下来还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场战役,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一个问题,小弗几乎从始至终就没在一线打过仗。
在一上来抢公主的战役里,因为喝了不明液体整场群架都晕晕乎乎看别人打,但在最后睡姑娘的关头却丝毫没有迟疑;在守城战役中,如前文所说,在墙头喊了一嗓子就送掉几十位战士的性命;甚至和佩切涅格人最后的战役中,好不容易一起推船准备冲进战场,结果船刚动就立马摔了一个跟头,愣没上去。
这种近乎于神级的躲事能力,最后竟然还腆着脸上神父面前忏悔,在教堂内小弗哇哇地边哭边说,神父我有罪啊,我杀了个好些人。
结果神父也是实在听不下去了,在他面前倒了一杯水,网上洒了点油,把油点着后只剩下水。
表面上说,你看其实你还是纯洁的,其实潜台词就是,就你那熊样你敢不敢杀人心里还没点数吗……被神父撵走之后,小弗再次没负众望,面对旧部下斯凡纳德,小弗大彻大悟地表示,以后不杀了,反正杀了人,这些人还会以其他形式复活。
这位老部下在此时也彻底震惊了,于是他终于不顾颜面的说出了最终的槽点,大哥你杀过谁啊?
当然,小弗嘴上永远是吃不得一点亏的,马上说,你居然说我没杀过人,我现在就证明你看。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要自杀的时候,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小弗,下一秒立马就跪了下来。
嘴上还不忘念念有词地嗔道,杀人的勇气我有的是,不服?
你弄死我啊!
在最后这个时候,追随他的最后一名老部下终于还是被逼走了。
至此,这部电影就结束了这位传奇大帝的传奇一生地讲述……所以,这真的不是俄罗斯人在自黑自己的英雄吗……
作为历史正剧不啻为一部好片,无奈对这段影片完全不了解的我在这部完全听不懂的片子中并没有很走心,前面从人设、服装、道具、化妆到场景都引人入胜。
一个庶出之子带一群毫不正规但勇武可嘉的海盗打天下,喽啰越来越多,主将越打越少,有单兵步战深入敌军骑阵找死的、被巫师砍倒瞭望台陪儿子摔死的等等等等奇葩死法,阿斗一般的男主懦弱的一面总是在关键时刻显现出来。
打仗依仗敢死队般的臣下,但遇到事我是救不了你们的。
结果就是小三子身边的女人越打越多,男人越打越少,貌似刘邦、朱元璋当年也是这么打江山的。
后面一进入感情戏加之被断断续续剪掉情节导致剧情不连贯直接影响观影效果,越到结尾越不明所以,感觉祖国尚未统一革命尚未成功而弗拉基米尔就跑去东正教忏悔走唯心主义路数了,影片也就仓促收尾了,东正教让人民群众幸福祥和地迎接浸礼了,忽然大家也都有干净的白衣服穿了,很是尴尬。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对弗拉基米尔大公在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是太清楚的缘故,这部片有点被评得低了。
战争场面我认为拍得很好,视觉的效果很不错了。
可能是对于弗拉基米尔受洗皈依基督信仰觉得突兀,但历史上这位大公是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基督信仰的(东正教),也被视为俄罗斯的圣人和英雄,有点类似我们汉人的汉武大帝。
两人还真是颇有些相似之处,都有很多个老婆,都在武力征讨上相当出色,而本人又都不是力量型选手,全靠手下,都树了一个正统信仰,并以此一统天下……这部影片从场景、服装、道具等都高度还原了历史,只是对弗拉基米尔大公皈依的细节有点浪漫过头了,尤其是他悔罪的一幕,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有点时间过长了……总之,即使对于不太喜欢战争片的我来说,这仍然是部好的历史片。
俄罗斯史实大片,三兄弟互相残杀夺王公之位,最不被看好的奴隶之子弗拉基米尔最终夺嫡,后成为一代大帝的励志故事。
但支持三兄弟的各大贵族部下们的愚忠确实够劲,你说人家家事,三兄弟分家你们瞎掺和么呢,要不是这些人架秧子起哄,也不至于搞得人家家破人亡,而且弗拉基米尔的儿子们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当然这和这部电影无关了,但辈辈出这个,和这帮子臣子有很大关系。
影片最后了弗拉基米尔大哥的旧臣还不依不饶的,替主想报仇,我去,人家他大嫂都原谅他了想和他睡了,你这不吃饱了撑的么。
当然了,其实影片所突出的不是这个,而是想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最终表现弗拉基米尔皈依东正教的主题,毕竟俄罗斯人认为弗拉基米尔一世的伟大之处还是把东正教真正带入了俄罗斯,使其正统化,并发扬光大,这点比其他因素都重要,可以掩盖他色情、暴力、血性、神经质、弑兄等一系列问题。
总体这片子个人觉得还可以,但毕竟是古罗斯公国的历史,和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隔阂还是挺大的,所以在我看来精彩程度肯定没有俄罗斯人看着觉得精彩;就像咱们的三国演义一样,俄罗斯人也不一定觉得有多精彩一样。
乌克兰一格里夫纳的正面就印的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弗拉基米尔。
乌克兰一格里夫纳。
正面是主人公弗拉基米尔 只不过乌克兰货币上的主人公略显呆萌。
没有电影里面霸气十足的感觉。
其实主人公也出现在了俄罗斯5卢布上面!
只是不那么好发现而已。
俄罗斯5卢布正面 五卢布的正面的建筑是位于诺夫哥德的千年纪念碑,从千年纪念碑正中间的留克里雕塑目光向左移动的第一个人就是电影里的主人公。
千年纪念碑上的主人公 乌克兰一格里夫纳的背面是主人公营造的以他命名的城堡。
一格里夫纳的背面 关于这个建筑可以百度。
电影中男主角的儿子出现在了乌克兰的二格里夫纳。
乌克兰二格里夫纳的正面 乌克兰二格里夫纳的背面是有其棺椁的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不是俄罗斯五卢布正面那个圣索菲亚大教堂,更不是土耳其那个圣索菲亚大教堂,当然也不是哈尔滨那个圣索菲亚大教堂。
她们几个只是名字一样罢了)
乌克兰二格里夫纳的背面。
是不是和俄罗斯五卢布那个同名建筑不一样?
很巧的是在俄罗斯联邦的1000卢布上也有主人公儿子的雕塑,只不过这次是他的纪念碑。
俄罗斯1000卢布的正面 电影中男主角的老婆,也就是乌克兰二格里夫纳和俄罗斯一千卢布正面印的他儿子的亲妈生活的那片土地上印在了瑞典王国的20克朗的背面。
瑞典20克朗的正背面 瑞典20克朗的背面是瑞典王国的思科纳省,正是电影中女主角生活过的地方。
20克朗背面的情景是出自唯一一个儿童文学获奖的诺贝尓文学奖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夫(20克朗的正面印刷人物)笔下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至于电影中的女主角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中世纪的欧洲,挪威王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温塞特(500挪威克朗正面印刷人物)笔下的《神娘、主人、十字架》里面描写的淋漓尽致。
挪威王国500克朗正面
《维京:王者之战》一上映就兴匆匆的跑去看了,朋友们都以为我对「王者」一类的电影茗有迷之好感2333当然不是,主要是因为看到俄罗斯电影,很是好奇話說前些天看完后本想直接给评,思来想去还是先做了些小功课,了解一下历史背景,虽然不会用在此次影评上,但满足了我考据强迫症的习惯若要简短给这部电影评价,我认为:本片很吃观众口味,有亮点有硬商,因此无法形成良好口碑非常合理。
以下就是我认为的两个比较大的问题叙事:男主角的情感描述虽然前期已有铺陈但在结尾处的转变过猛稍显尴尬,整体观看下来就是95%战斗+5%的宗教,其中结尾处的宗教意味就包含了4.9%,使得全片叙述破碎甚至突兀。
人物刻划:同样是尴尬,本片三王子弗拉基米尔可说是男主角/唯一主角,次角则包含了他的家臣、两位女性(他的妻子、大嫂),家臣另提,情感发展上虽不完美但相对完整,但男主角与两位女角在刻划上硬伤无数。
1.男主角:弗拉基米尔出场设置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一个多数电影会出场的伟光正男主角,他爱面子、脾气冲、滥情、本性不坏。
通篇并未提及这位身世遭人唾弃的三王子何以聚拢人心,毕竟打打打杀杀杀并且还能击退敌人,这就够了,但一对上两位女角就很尬,并且是三位角色一起尬。
2.女一:首先是这位正室,这位金发姑娘罗格涅达一出场同样得我好感,她直来直往不掩饰情绪,开始她与弗拉基米尔的对手戏我看的蛮开心的,难得可以看见一位(凭喜好)主导自己婚姻的公主。
不过大家都知道不听命主角的大多运势不好,罗格涅达公主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国家、包括父母,她年幼的弟弟形同人质,这意味着公主为着幼弟的安全而屈从于弗拉基米尔之下……上面这样的陈述听起来没啥问题,不过人物性格的转变就显得奇怪,电影给了这位金发妹子意味深长的镜头,包括她对弗拉基米尔的怨恨、深情款款、与大嫂的争宠、听壁角得知丈夫又要娶妻时的惊恐,这些镜头可以当作是为了丰富罗格涅达而设计,但转变毫无来由,且镜头误导了观众去猜测这位女性对于接下来的剧情转折占有重大意义──并没有,就是纯粹的给了这位美人镜头,我们可从其中推测她或许对丈夫又爱又恨,但讯息依然单薄,显得鸡肋可惜。
3.女二:接着是小三……弗拉基米尔的大嫂,史书称「可能叫尤莉雅,一位拜占庭修女」。
拿现代人眼光去判定娶自己亡兄妻子是对是错毫无意义,这其中不只情.欲还包含了权力继承、安抚兄长旧部,影视作品用爱情去美化这个过程也并非不可以,但就像前面提到的,尴尬。
这位尤莉雅一出场就跟罗格涅达走完全不同的路线,知性、优雅,同时还是一个虔诚的东正教教徒,这个设置为电影的结尾埋伏笔,虽然撑起这个伏笔的理由有点不足。
不管如何,最开始她被弗拉基米尔所俘,在与丈夫重逢时两人的互动没有恋爱酸臭味,但也可以看出他们互信互重。
或许尤莉雅相信弗拉基米尔不是杀害自己丈夫的凶手,或许她仁慈得出场设置让她决定原谅这位小叔。
可随着剧情中段给了她分外多的美丽镜头我就发现不妙了,尤莉雅毫无来由的就跟弗拉基米尔发展出了暧昧,且超乎大嫂小叔的心灵相依情谊。
弗拉基米尔要多找几个女人没问题,历史就是这样写,权力博弈下,贵族多找小王、小三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弗拉基米尔当时对罗马使节霸气一句「我不要黄金,我要安妮」──他要迎娶拜占庭、当时已知世界最高贵的女性,这非常合理,也让这个富有野心的人物更添魅力。
而他要搞儿女情长也可以,强娶第一美人、勾搭大嫂,历史也是这样写,电影想要美化、不至于伤风败俗去掉强.奸设定是情有可原,可惜就败在那描写不利的的儿女情长上。
说到这里好像我非常不喜欢这一部电影,正好相反,虽然我是女性,但偏好看战争片,也很喜歡這部片。
《维京:王者之战》险些要跨入R级,镜头并未带观众直面断肢、血肉模糊的场景,不过光靠战斗场面、原始的战前仪式、烧杀掳掠,同样可以让我感受到满屏幕的贺尔蒙味与厮杀的酣畅感,这种几个镜头就营造出的原始、迷信富有力度且深得我心,让我觉得自己正在看伯纳德康威尔《亞瑟王》、《萨克逊编年史》,这是权游、斯巴达克斯都不能给我的享受。
最后,话外提几个槽点,关于男主角的颜:1.有些角度他好像囧.雪诺……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人脸辨识有问题2.男主角的鼻梁歪的有点明显啊,不错不错,这样才有时常参与械斗的真实感2333
一场电影只有三个观众。
全片看完场面很好,类似《冰与火·权力的游戏》的画面感。
但剧情很糟糕。
想说的故事及背景很多,但都没说清楚。
主角的二哥死的莫名其妙,判处二哥的跟班死刑后说不能判处两次死刑然后就放了,多讲究契约精神?
怎么到了和哥哥和谈的时候就直接把大哥杀死了呢?
说好的契约精神呢?
娶媳妇的时候一句话就翻脸把老丈人一家给灭了,这么有实力还用通过婚姻关系来借兵么?
这点小兵力意义有多大?
主角在这次战争中一口烈酒把自己灌的五迷三道,打仗没出力!
到了大哥家后发现大哥带着人跑了,先把城墙外面挖一片大坑,就为了找一个小时候偷着埋起来的玩具船么?
受到匈奴人攻击的时候只是在城墙上指挥几句,战争主要靠维京人去打,主角打仗没出力!
在收到偷袭的时候,主角跳到水里躲起来了,后来罗马人来了才出来,主角打仗没出力!
攻打罗马的那个忘了名字的城市的时候,全部力量就是到山上去挖水管。
开战的时候去推船,终于推起来了主角却摔倒了,站起来后怎么也追不上船,这次打仗主角又没出力!
请告诉我年轻漂亮的小媳妇后来哪去了?
怎么就爱上了嫂子了?
攻破城后嫂子哪去了?
不是一直要安娜公主么,后来攻破城再也没表安娜的事?
怎么最后就皈依了东正教,一群人在海里受了洗?
虽然2D,比很多明显不真实的好莱坞大片还震撼视觉,野蛮了一点,但是考虑到是蒙古人蛮族入侵后的基本真实故事,可以理解。
很不错的电影,最真实镜头感的欧美历史题材篇,比荒野猎人稍胜一凑。
背景是基辅罗斯斯拉夫人的历史。
从片头大雪森林猎巨牛开始,非常紧凑,步步进逼,场景变换。
和吴京的电影一样是今年看的很不错的两个片。
一场激战刚刚结束,作为哥哥的遗孀,伊琳娜马上就要登上罗马人的船,前往遥远的异国他乡。
他们走到码头的木桥上,回想起不久之前共同经历的战争。
伊琳娜一字一句地告诉弗拉基米尔如何拼写希腊语的“安娜”。
她说:“安娜,意思是神的恩赐,也是我的教名。
”“你还没告诉我,是哪一个神?”弗拉基米尔问道“唯一的神。
”弗拉基米尔的脸是忧郁的,他抓住伊琳娜的手,用没有神情的目光看着她。
而她拿起弗拉基米尔覆盖了半张脸的头盔,将它慢慢戴在他的头上。
伊琳娜微微扬起嘴角,用温柔的目光看着他。
那一刻,弗拉基米尔舍不得放开她的手,虽然贵为王公,但他无力掌握时间。
她不像另一位妻子,年轻美丽的罗格涅达公主那样嫌弃他的血统而“不愿为私生子脱靴子”。
她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那种美包含着健康,善解人意和端庄神圣。
伊琳娜慢慢的走向河边,回头望去,弗拉基米尔戴着头盔,呆呆的站在那里。
在他的身后,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基辅,透露出破败和落后的气息。
这或许就是离别之时的悸动,此时此刻,他们超越了仇恨,超越了信仰,超越了阶层。
这个男人将会在战斗日后的中夹杂一份对她的思念,这,就是爱情。
罗刹国还是算了吧,挥舞大拳头
两个教徒问小男孩“你能生火吗?”小男孩犹豫了一下答应了,然后懵懂地加入了庆祝的行列;刚死里逃生为大公打完胜仗的战士回到城里,发现人们要把自己的儿子烧死献祭给神。父亲抱着儿子一路跑,跑到一个阁楼上,人们把阁楼的柱子砍断了,这个战士和儿子都死了,人们开始指责他们本来可以为献祭而死。
战争片一般都会至少给及格的……可是这个╮(╯▽╰)╭真跟里面秃佬战士说的一样——全在讲#全求人小白脸讨女人#的故事……实在是_(´ཀ`」 ∠)_#而且动不动老下雨,影院又把空调关了#o(︶︿︶)o~!#btw,剧组有钱服装过分精美#
这是一部被电影名和人物名伤害的电影
我还蛮喜欢的
俄罗斯是这样子开始信东正教的
总觉得是小制作,开头还以为是气势磅礴的史诗级作品,结果名字叫维京,实际上说的是俄罗斯人?维京只是作为雇佣兵?
叙事有点看不懂啊
名字也记不清,脸也认不清,稀里糊涂看了一个电影,看不明白啥,感觉自己特别弱智……
曾经在电影院看过,当时就被那种随时冒出血腥味儿的狂野震撼。今天读关于拜占庭的历史书,意外发现此片豆瓣评分如此低,专门补个五星来,因为那段历史淹没在浩瀚的战争汪洋里,浪花并不大,但波及后世的涟漪可谓壮阔。
哎呀,武德充沛,原始丰满,惹不起躲不起
人名真的是记不住啊,人脸也没记住几个,一打仗就不知道是哪两边为啥打,不是电影的错,文化差异啊…
片尾好几分钟还滚不完的字幕就知道投资很大,涉及的人员、团队很多。色彩不怎么样,剪辑也不太好,有的地方给人没说清楚的感觉。史诗向的电影很少有人敢拍了,容易翻船,那么多团队哪里出问题都会影响整部片子,或者说所有人员都是超一流水准才能拍出一流史诗片。对历史军事不感兴趣的估计也不会来看。
嗑药男强奸嘴贱女后,以正义之名设计鸿门宴杀死哥哥,勾搭嫂子,然后利用嫂子妄图成为罗马大帝的女婿,破城后看见金子发了狂,放下了屠刀,喝了另一盆迷幻剂,幻觉出一大群白衣人在河里洗澡,圣洁的光辉照大地。完。
近年俄罗斯制作的历史片真是越来越大场面了,是哪个寡头买了相关产业咩?弗拉基米尔王子逆袭与带领罗斯人民受东正教洗礼的故事....男人看应该可以打四星
莫名其妙的剧情
绝了,传教片。
特效剧情都堪比好莱坞喲
独裁洗脑电影,没什么可看性。俄罗斯这个民族从古至今侵害中国。
最讨厌国内瞎剪,有很明显的剧情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