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露,如梦似露。
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性感佳人是一个高高浮在弯月之上的梦,亦真亦幻,遥不可及。
所幸【和玛丽莲的一周】并不曾试图摘下这个梦,只是为这个华美幻梦褪去了光鲜的外衣,流露出悲伤的内核。
悲伤,听上去似乎与梦露无关。
大银幕中的她总是红唇微启,双眸迷蒙,以一粒香痣演绎欲说还休的万种风情。
那些想要看奢靡美人的观众恐怕要失望而归了。
本片的女主角米歇尔•威廉姆斯在外型上有公认的硬伤——她那张过于温婉纯良的脸,更适合隐忍的妻子角色,又如何还原女神的风姿呢。
剧本和米歇尔的演技极巧妙的避开了这一点,更着重于浮华背后梦露不为人知的痛楚。
抛开光环,本片塑造的玛丽莲只是个拥有女人外表的女孩。
通过男主角炙热的视线,呈现出她轻咬嘴唇,俏皮的眨眼,一根纤纤玉指点在唇角,楚楚婀娜。
这些充满童真的小动作与梦露本身的少妇韵味完美的融合了。
一身白裙跳跳唱唱的她,像一只装了弹簧的果冻,对自身的无穷魅力浑然不觉。
不仅是外表,梦露身处名利场,内心却未曾沾染世故,始终充满了不确定与自卑。
劳伦斯•奥利佛以为和玛丽莲合作能让他重返青春,费雯丽妒忌她的美,演技指导和经纪人坚持宣称她就是伟大的演员。
她抱着剧本坐在楼梯上无助的哭泣,像个迷路的孩子,换来的只是丈夫的冷言冷语。
他们都把梦露塑造成自己心中的芳华神话,却没有人让梦露做她自己。
不禁让人想起梦露那句著名的无泪控诉:“做玛丽莲•梦露有什么好?
为什么我不能做一个普通女人?
一个拥有家庭,拥有自己的宝宝的女人。
”此时的梦露会选择亲近男主角这个无名小卒,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只要能让她毫无顾忌的放肆开怀,这个人是谁其实并不重要。
她躲开经纪人同爱慕自己的小助理偷偷溜出去,在铺满日光的午后尽情嬉戏,这里是他们的临时天堂,玛丽莲能够忘记麻烦频出的片场,相敬如冰的丈夫。
对于梦露为什么会这样,影片并没有给出正面答案,只是在图书馆戏中,用过梦露对书籍的景仰和家庭的绮想,折射出童年的残缺让梦露长期处于患得患失的境界。
另一方面,她因自己文化底蕴不高,面对各位老戏骨的自卑心态,以致于依靠有人时刻辅导自己拍戏。
曾有人嘲讽同梦露的胸部相比,她的智力只处于胚胎状态,梦露无奈又酸楚的说,我必须要去字典查一查胚胎这个词。
米歇尔•威廉姆斯的表演无疑是极其精妙的,言笑晏晏间倾倒众生,她哭你跟着她哭,她笑你就希望她笑得更久一点,人戏合一,大抵如此。
除了梦露,剧中大大小小零零杂杂众多的角色(除了灾难般的费雯丽),塑造的也是颇为贴切的。
其中最最拔尖儿的莫过于饰演奥利佛的肯尼斯•布拉纳,完美的还原了这位影帝的生前风采。
两位年轻演员埃迪•雷德梅尼和艾玛•沃特森,较之他们之前演出经历,也有了不一般的进步。
那个少年与梦露,短短的一周,已值得用余生朝圣了。
Mad Men里有句台词说,当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杰奎琳•肯尼迪,另一个就是玛丽莲•梦露,而剩下的其他,不过是对她们其中一个的拙劣模仿罢了。
Jackie聪明,Marilyn娇憨;Jackie端庄,Marilyn性感;Jackie在和两个成功的男人度过了两段不算失败的婚姻之后安度天年,Marilyn在服用过多巴比妥之后死在家里。
而这两个传奇女子的人生,多少是她们的性格使然。
而这部My Week with Marilyn, 其精妙之处就在于,只细细刻画了Colin Clark与梦露的一周,却令人对梦露将来的悲剧性结局多少产生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开始,电影铺垫了各种梦露的“大众形象”:在银幕上风姿绰约收放自如,抵达伦敦之时人气如日中天,面对记者的各种采访时应对自如不卑不亢且不失机智,与丈夫Arthur Miller甜蜜美满,进剧组的时候更是成为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连风华绝代的Vivien Leigh也开始忧心自己红颜老去——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接下来的转折做的准备。
终于开始工作,跟Sir Laurence Olivier对台词的时候,梦露就呈现出了些许的不适。
而梦露的艺术指导Paula Strasberg的存在多少令Olivier不悦。
这里产生的冲突按说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是相当正常的,但是梦露却动摇了——而这种动摇带来的“不专业表现”,比如频繁的迟到,请假,也引发了Olivier为首的英国剧组对她的质疑,反过来又恶化了她的动摇。
而梦露对付这种动摇的手段无非两个:安慰,以及药物。
与其从Paula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甚至廉价的安慰和鼓励,梦露更希望得到她更在乎的人的垂青。
事实上,在这一周的开始,梦露最想得到的鼓励,其实是想从Laurence Olivier那里而来,却未想到其实他们两人都陷入了羡慕对方的困境,而梦露的第一次振作也多少是因为Colin Clark向她多少披露了Olivier的真实想法。
在这种寻求碰壁之后,梦露转向了Arthur Miller,却深受打击——而在这种情况下阴差阳错被顶上前线的Colin Clark,其实不过是个替代品,用来安慰梦露渴求爱的心灵。
结果Colin Clark做的远远比一个替补来的要好。
他给梦露带来了很多她不曾见过不曾想过的东西,包括温莎城堡,伊顿和英国人的那种内在文化上的自信;他也给了梦露很多她渴求的东西,比如理解,比如尊重,比如快乐,比如爱情。
且不论事实如何,就电影来说,我当时真正被说服了:如果Marilyn Monroe抛弃她在好莱坞的那些累赘,跟Colin Clark隐退英国乡间,她是可以幸福快乐的。
“我自私,没有耐心,缺乏安全感,我还会常常做错事,经常失控,但如果你不能应付我最差的一面,你也不值得得到我最好的一面。
”梦露无疑是了解自己的,她也知道她真正想要什么,但却不够确信是否要为之付出牺牲那些已有的累赘。
她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一个艺术家;她想要证实自己,证实她不止是人们心中的那个性偶像Marilyn Monroe;同时她想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普通女人,有自己的家庭和宝宝。
有的时候梦想之间是不兼容的,如果舍不得抛弃其中的一部分,带来的必然是分裂。
梦露期待奥利弗的期许,但她却又不会真正去相信他的话;梦露背负了世界上最多的崇拜,但却无法克服她漂白金发和脂粉红唇下的浓浓自卑;梦露憎恶人们把她当作一个性符号来看待,却至死都在这条道路上走着。
在英国的这一周,她有过向着真正的演员迈出一步的机会,也有过向着普通女人迈出一步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Laurence Olivier知道她不快乐,Colin Clark知道她不快乐,所有人都知道她不快乐,她自己也知道她自己不快乐,但除了大量服药以外她却无能为力。
这一周向我们展示了太多,悲剧的帷幕早已揭开——之后梦露陷入与JFK的婚外情,简直可以说是一场自暴自弃般的毫无胜算的战争,因为在任何男人的心目中,妻子的位置永远留给Jacqueline Kennedy,而Marilyn Monroe,永远都只是情人。
那时的梦露,早已远远偏离了她的梦想;而看到七年前的这一周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去感叹,原来有那么多机会,梦露本可以拯救自己,可最终最终,我们得到的不过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带着血管里过量的药物,在自己的床上孤独地停止了呼吸。
1956年是英国政治和文化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苏伊士运河危机动摇了英国在全球的地位,摇滚在流行音乐榜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23岁的科林·克拉克(埃迪·雷德梅尼 Eddie Redmayne 饰)在劳伦斯·奥利弗制作公司谋了一个职位,成为了电影《游龙戏凤》(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的第三导演助手。
该片由英国男星劳伦斯·奥利弗(肯尼思·布拉纳 Kenneth Branagh 饰)以及美国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米歇尔·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饰)主演。
劳伦斯·奥利弗需要梦露的名气来重振自己的电影事业,而梦露也期望通过与这位著名的演员兼导演合作挽回自己的名声、赢得更多尊重。
在影片拍摄的半年中,科林通过自己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在拍摄的半年中,片场出现的问题,以及梦露和奥利弗之间的不愉快。
而梦露也对天真自信的克拉克产生了好感。
为了舒缓奥利弗给她带来的压力,她和科林一起度过了纯粹、快乐的一周。
这段往事,因梦露性感神话的不断推进,而对这个小伙子,有了永恒的意义。
周日的下午,百无聊赖,怀揣着对明天还要上班的焦虑和惶恐,看了这部片子《与梦露的一周》。
主演是米歇尔威廉姆斯,曾经的米歇尔莱杰(希斯莱杰戏里戏外的老婆)。
一直觉得她长得不够漂亮,粗俗,甚至有点儿村儿,在《断背山》里也只给我了一副平民主妇的感觉,除了有一个雪白丰润的胴体之外外表真的没有太多的可取之处,远不及饰演另一男主角妻子的安妮海瑟薇的惊鸿一瞥,冰金色长发,烈焰红唇。
但好莱坞的魅力就在于,长得好的演员不一定演的好,最美的往往被冠以花瓶的称号。
其实在《断背山》里,她的内心戏就演的相当出众,忍忍,大度,明知道丈夫是GAY却不忍戳破美好的家庭谎言。
GAY无罪,GAY妻当真可怜。
她把这一角色拿捏的入木三分。
也许在好莱坞,在全世界男人的心里,梦露永远都是一个传奇,谁来演,都会饱受争议。
风口浪尖接这样一个角色,的却是需要十二分勇气的选择,成王败寇,演好了,片约,金钱,荣誉接踵来,演砸了,不仅毁了自己的星路,也会找来梦露粉丝,影评家的一片骂名。
放眼当今好莱坞,属于外貌协会的,能出演这个角色的适龄演员也许有俩个,美国丽人斯嘉丽约翰逊和夜店女郎琳赛洛翰,都是身材劲霸,气质突出。
但片方偏偏没有找他们俩个,具体的考量点已经无从知晓,但我想,原因大概如下,斯嘉丽太过花瓶,林赛过于颓废。
即便如此,米歇尔出演这个角色,让人从心里为她捏了一把汗。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看下去,才终于明白,为什么米歇尔能凭借这部影片与梅姨在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上一争高下了。
影片来自于一段回忆,有关于初恋,偶像,女神的故事。
科林克拉克,出身较好,能毕业于伊顿公学(威廉王子的母校)的孩子,肯定家里非富即贵,貌似与克拉克盖博也有亲戚,偏偏不招调的想去延续自己的电影梦,于是在23岁那年,遇见了自己的女神,时年已经30岁的玛丽莲梦露,开始了一段短暂却足以一生回忆的爱情。
如果俩人之间也能够算爱情的话。
梦露是性感的符号,是风向标,骨肉亭匀,肤若凝脂自不待言,连眼角眉梢皆是风情。
她的脸,其实不符合传统的西方审美,却偏偏动人心魄,一眼难忘。
我觉得舒淇也有这种特质。
人生如戏,在最华美的时候嘎然而已,做全世界最有权势的男人的小三,却无人忍心对她指责,谁忍心指责她呢?
她是那么脆弱,可怜,终身依赖于药物和酒精,永远寻找一个灵魂上的引导者和安慰,数次流产,终身未育,连死都是那么扑簌迷离。
米歇尔恰恰演出了她的全部的可悲,她耀眼的光环下,那无人可窥见的暗影。
连她微笑的时候挑逗的嘴角,手指翘起的弧度,走路时胯骨扭动的弧度,都如假包换。
看着米歇尔,完全不具备梦露特质,看着这部影片,却分明觉得那就是梦露,云里雾里,媚态入骨,眼神里永远是一份无辜,一颦一笑,浑然天成,话说一个住在成熟妇人身躯里的孩子的灵魂是最迷人的,梦露就是这样。
米歇尔演的梦露,让我忘了,这是一部传记电影,我以为,这是一部记录片,完全就是那个绝世名伶的真实写照。
电影讲述的时期,是梦露与第三任剧作家丈夫新婚后不久,远赴英国拍摄《游龙戏凤》的时期,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喜剧电影,男主角兼导演劳伦斯奥利弗完全看重的梦露性感女星的符号,悲哀的也把她当成仅仅是性感花瓶一样的演员。
劳伦斯的太太,是大名鼎鼎的费雯丽,不过那年的费雯丽,已经43岁,芳华已逝,不再是荧幕上鲜活的郝思嘉。
梦露与她的丈夫主演电影,让她有空前的危机感,甚至于派我们可怜的男主角,科林去监视梦露。
一不小心却成就了科林的初恋。
梦露是努力的,急于挖掘所演的角色的,其实,她有那样的美貌,完全不需要那样的演技,但偏偏,骨子里的执拗,让自己常常陷入牛角尖。
可怜的男主角一次次接近她,出于工作和其他,看到她哭泣,看到她赤裸身体沐浴,看到她依赖于药物,女神当前,触手可及,而梦露也需要这样的爱,单纯,不夹杂世故,23岁男子的爱。
如飞蛾扑火,科林明明知道,她来过一下子,可能,他会怀念一辈子。
但还是天雷动地火般陷下去,甚至不顾及喜欢他的服装助理(艾玛沃特森出演)的泪眼,陪她过了一周,世外桃源般的爱情。
结伴郊游,运河里裸泳,去母校回访,去温莎城堡,她不是女神,不是女星,宛若一个初恋的女孩,而他,是她身边最登对的男伴。
一直走,忘记了天黑,忘记了梦露当时已婚的身份,奢望可以带她走,远离好莱坞的喧嚣,做最普通的素人夫妻。
直到梦露流产,男孩才蓦然记起,原来,这个女人,是全世界炙手可热的大明星,腹中的孩子,属于另外一个,在法律上是她丈夫的男人,而自己,只是梦露的一个梦,当戏演完,大幕落下,一切都将散场,回到原点。
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的悲剧,但初恋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回忆它时的一切美好。
到最后,科林不死心的问她,我可以带你走吗?
远离这一切,在英国,我们重新开始。
明知道不能,无法挽回的悲哀,还是期期的,等一个会让自己心碎的答案。
梦露只有一个,但,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梦露。
记得高中的时候的一次英语阅读点评,当时的老师问,比喻梦露为candle in the wind,是为什么?
那天的我,好似没睡醒般回答,形容一切美好而易消散的事物。
后来,这个词,也频繁出在悼念戴妃的纪念文章中。
因为懒,我的英文并不好,但,幸好我的语文还不错,我想,那年的我能准确回答出,是因为语言是想通的,而追求美好的心,没有国界。
或许有人会说,米歇尔演的传神是因为本身有一副极像梦露的身材,和好莱坞传神的化妆技术。
但,窃以为,不是谁染了金发,点了黑痣都能扮风情万种的梦露。
搞不好像美国版的王婆。
可能,同样曾经心碎(FOR 希斯莱杰),同样星途熠熠的境遇,才让她演活了梦露。
中国有句古话,画龙画虎难画骨,何况是难描难画的性感。
米歇尔无疑是迄今为止我认为描画的最精准到位的,像张曼玉之于阮玲玉。
虽然米歇尔输给了梅丽尔斯特里普小金人,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在星光大道上,印下自己的名字。
如果这世界上所有的意淫,都能够上升成为一种理想的话。
那么这部关于“我哄女神睡觉觉”的电影。
它其实是一部励志片。
如果这世界上所有的女神,她们都是一色标准的巨乳童心。
那么这部关于“一周内无人中出的女神”的电影。
它其实是一篇岛国素人小电影的前导片。
如果这世界上所有的电影女配角,都如本片一样,明明长着一张精明妖娆的俏脸,却要承受被麻花脸小男友劈腿的厄运。
那么这部关于“我离开了霍格沃兹,从此再没有正太找我搭讪”的电影。
它,其实是一部孤独的文艺片。
如果这世界上所有的助理,都曾在豆瓣网上直播过,他们经历的那些醉人的福利。
那么这部关于“与3P无关。
赫敏,我,还有梦露”的电影。
它其实是一部旨在为求促销的宣传片。
如果这世界上所有的中国人,都一致地认为。
玛丽莲梦露小姐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尖果儿的话。
那么这部关于“离开了月亮小组,我一样光彩照人”的电影。
它就果然是一部满分的剧情片。
对于美,每个人都有超乎想象之外的包容心,并不是被美迷惑,丧失自我,而是因为美所给予的洗礼,让整个人的身心畅快淋漓。
对于梦露,大多数人是没有抵抗力的,让人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她的美丽,更多的是她的独一无二,她性感中的纯真,她浑然天成的妩媚。
《我与梦露的一周》讲述的是50年代劳伦斯·奥利佛与玛丽莲·梦露拍摄影片《游龙戏凤》时的经历,奥利弗需要梦露的名气来重振自己的电影事业,而梦露也期望通过与这位著名的演员兼导演合作挽回自己的名声、赢得更多尊重。
影片的切入点很巧,通过一位23岁的第三导演助手——主人公柯林的视角来讲述在《游龙戏凤》拍摄的半年中,小助手与梦露的短暂邂逅,以此表现真实的梦露,片中既有梦露作为大明星的烦恼,又对梦露小女孩般的率真内心进行了详细的表现,贴近生活,真实可感。
“只要梦露做对了,你根本不会看其他人一眼”在飞机场众多闪光灯的簇拥下,梦露在片中第一次出场,抒情的音乐里夹杂着喧闹的人声,每一个人的视角都聚焦在梦露身上,导演刻意用放慢的镜头让观众把注意力向画面里的人物集中,泛黄的柔光加上回忆式的镜头仿佛在表达一种缅怀,一种怀念。
女主米歇尔·威廉姆斯扮演的梦露着实让人惊叹,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处,举手投足之间,每一个细节都拿捏的十分恰当,精湛的演技足以弥补外形上的欠缺,让电影中的梦露更加真实。
在另外几场室外戏中,梦露的每次出场都会或多或少的引起轰动,出现在纯男生的伊顿公学,英国人的绅士又热情的反应十分有趣,对于大家对自己的喜爱,梦露是沉浸其中的,自然而享受。
梦露那种放声大笑中的回眸,那种铅笔裙下的急促碎步,代表着那个时代的记忆。
对现在的影迷来说,梦露的影像不再是单纯的影像,那里面夹杂着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感情。
在影片中,对于梦露而言,天真自信的柯林可以舒缓奥利弗带给她的压力,但对于柯林而言,梦露的性感神话却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变得异常幸运又异常痛苦。
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被一部电影牵扯到一起,注定相遇也会注定分开。
私生女、孤儿院,悲惨的童年让梦露成为一个长不大的女孩,敏感脆弱,多疑不自信,在三十岁的年纪还在询问柯林是站在那一边的,对于确定是自己这一边的人,会立即相信,微笑着让柯林称呼她玛丽莲,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依赖他,心情好的时候会淘气的出走随意潇洒。
相比于影片中费雯丽的优雅得体,梦露更多的是小孩子般的无助于率直,情绪毫无隐藏的展现,喜怒好恶都从言语中直接体现。
这样的纯真让人沉醉,也让人心疼。
每一对情侣在刚认识的时候,都觉得合适,没有安全感的爱情也给梦露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从13岁开始就没有过真正的约会,3次失败的婚姻让梦露对爱情过于执着与认真,对于与柯林的甜蜜恋爱,她也许是真的很用心,但是不同的是,米勒所代表的婚姻才是她更长久的依靠,甜蜜又惆怅的初恋啊,梦露所带给柯林的绝不是爱情那么简单。
影片的前半段为奥利弗与梦露对于表演的不同看法营造了十分压抑的氛围,一个被贴上性感标签的演员,在好莱坞的包装之后,对于自身的定位越来越模糊,而在享受长久的追捧与欢呼后,对于一点点的恶语都会被认为是致命的诋毁,对于自己终会消逝的美貌,她感到极度的不安,有着一颗与名气极度不相符的脆弱心灵,她需要在观众里找寻自我,她需要观众对自己的认可。
对于家庭,对于爱情,对于好莱坞,梦露要面对的事情太过庸俗也太多沉重。
尽管这样,她依旧保持着纯真的童心,这样的心态更加凸显了她的魅力。
就像影片最后奥利弗对所说的“她是如此完美,没有训练过,没有技巧可言,只是单纯依靠直觉,她真实另人震惊,大概这就是她为什么这么伟大吧”。
是的,美而纯真,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如果说看《与梦露的一周》这部电影的初衷只是为了去看后人cosplay劳伦斯奥利弗,这个理由会有人相信么?
玛丽莲梦露作为一代尤物,一代性感符号,在今年刚刚开幕的戛纳电影界上受到致敬和追忆,而对烂木头来说,丰臀红唇的金发娃娃显然不会让我感冒。
烂木头的偶像恰恰是电影里已经垂暮的一代男神劳伦斯奥利弗。
1940年版本的《傲慢与偏见》里,正值盛年的奥伦斯与高龄伊丽莎白葛丽亚嘉逊交出了一份最佳喜剧效果的好莱坞式答卷。
时年30有余的葛丽亚形象丰满,杏眼圆睁,配合着当时服装指导设计的浮夸华丽风蝴蝶结鲸鱼骨蓬蓬裙,也许在今天的审美观里根本不是英国乡间小郡某个乡绅的女儿,但恰恰是众多伊丽莎白里最感性最亲和的。
后来的一个个伊丽莎白都是矜持有余,魅力不足。
纯正的英国人劳伦斯则根本不用演,这个刻板与深情同存一体的达西根本就是他自己。
这个硬派男人与包括自己妻子费雯丽在内的诸多娇美女演员合作过,但私认为最搭配的还是《呼啸山庄》里扮演自己青梅竹马爱人凯瑟琳的梅尔奥博朗。
一个是桀骜不驯且复仇心热火的希刺克里夫,一个是敢于发表“他是比我更像我自己的男人”言论的狂野姑娘,后世中说起对方依然是另一个自己的女明星们和凯瑟琳比起来只是照虎画猫。
一个是硬男人,一个是性格和面貌中都少见强气的硬女人,劳伦斯和梅尔在戏里戏外都是棋逢对手。
后者在1945年肖邦题材的爱国传记片《一曲难忘》里依旧饰演了一个气魄宏大的女人,乔治桑,把钢琴才子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一代萝莉成御姐,越发叫人赞叹,在小众里得到一片欢呼;劳伦斯则继续自己的星光大道:自导自演电影,和费雯丽爱悠悠,恨忧忧。
在若干岁月后甚至还得过金酸梅的提名。
和梦露拍摄《游龙戏凤》的时候,劳伦斯已经50岁,片中的王储形象老态不至于龙钟,但肥胖迂腐的形象和性格实在想让人对他说:拜托,你早已不是王子,更不是达西。
导演的工作让他在表演上分了神,电影中两鬓已有华发的王储根本不会是女孩梦中憧憬的恋爱对象,同是50年代差距恋的代表作《罗马假日》在剧情和意境上就精彩多了,老龄王子完全不是风流倜傥但绅士味十足的小报记者的对手。
前者是中年男人的意淫梦,后者是青春少女的伊甸园。
这部电影合作里,劳伦斯是一个渴望成为明星的艺术家,而梦露是一个渴望成为艺术家的明星。
劳伦斯渴望借梦露的人气来获得关注,梦露希望和演技大神的合作换来自己表演技能的提升。
从最后的成片来看,它淹没在了无数同类型的轻喜剧电影里,梦露完成了性感甜美的指标,在片中热情颂扬“他是世界上最俊俏的王子了”,可惜老王子微横的脸庞和生硬的语气,再上上略显猥琐的色气,这实在是一个再无魅力的迟暮英雄。
1956年,梦露开始和剧作家阿瑟米勒的第三段婚姻生活,他们齐心协力的第一段旅程便是飞到英国参与《游龙戏凤》的拍摄,时年三十而立,美艳得不可方物,对自己也有了更成熟的了解,对外部世界则是有自己的一套本领去防御和征服。
面对传说中的劳伦斯爵士的一句粗口,她会笑笑天然呆地回应:欧我以为只有美国人用这个词,你们英国人也很幽默。
在23岁的第三副导演科林眼里,梦露那真真是个女神,一颦一笑,一抬手一落足,一个宽衣解带,一个正面拥抱,一个折起的后背都是值得擒住目光,倾注关情的;同样在几乎同龄的大学生里,梦露也尤其遭受了这批血气方刚男孩的厚爱,就如同今天的苍老师吉泽老师受到宅男爱戴一般。
而这样的女子在50岁劳伦斯的眼里则是:你演不过去没关系,你就摆弄性感好了。
这恰恰是让梦露精神崩溃的点。
三十而立的梦露对自己的悲剧命运完全是有预见性的。
午后微醺的时候她会对着科林自嘲,上帝啊我已经30岁了,已经结过三次婚。
这些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科林用爱情宝典似的话安慰梦露:或许你只是在找一个属于自己对的人。
梦露大人样地笑笑:他们刚看上去总像是对的人。
多么智慧成熟的一个女人。
1956年,曾经作为《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被世人铭记心中的费雯丽已经快45岁了,这个曾经像猫一样骄傲地不可一世的女人也“出现”在了这部电影里。
感觉《与梦露的一周》能让我们这些小粉丝以猎奇的心态来窥视这些或当红或式微的明星在电影拍摄的刹那芳华里的微笑与眼泪,那些行为或许改变了未来一生的轨迹。
当大家夹道欢迎梦露和他的新丈夫时,费雯丽已然化身沉静淡漠的前辈,不失优雅地站在一边拜托科林盯紧丈夫和梦露,以防暧昧发生。
科林不解:他那么爱你。
别傻了年轻人,我已经45岁了,没有一个男人能爱我更长久了,即使是你也一样。
就像是《恐怖宠物店》里终生囚禁在自己饰演的外星王子一角的男星被自己的眼神杀死一样,费雯丽也没有逃脱曾经的美丽对自己的诅咒与压力。
她坐在放映室里看着梦露天才的表现而感动得热泪盈眶,欣赏,羡慕,嫉妒,疼爱,复杂的感觉油然而生,全是真心的。
韶华已逝的自己在对待自己丈夫的时候无法像对待外人那样淡定,3年后,他们离婚了。
在《游龙戏凤》上映十年后,费雯丽香消玉殒。
《游龙戏凤》这部电影作为时代巨星们的命运中转站,难免让人觉得不祥。
无独有偶,梦露在5年后被电影公司解雇生活一度消沉黯淡,和费雯丽一样孤独离去。
都说戏子无情,其实他们才是感情上的艺术家,尤其是这些天赋异禀的人,一不小心就活进了瓶颈里,再难拔出。
男神的命运永远和女神息息相关,女神们相继离去的60年代之后,劳伦斯再也没有招牌的爱情剧拿出,他真正是成为了一尊神,收敛起俊俏的表情,以长者的姿态出现在各种电影里。
一定是命运出了差错,男神与女神都会错了意,人生舞台谢幕时,没有找到对方。
她是生于1926年的“今岁孤星”诺玛·珍·贝克电影的开篇与结尾分别是两首玛丽莲.梦露在舞台上演唱的歌曲,一首是《When Love Goes Wrong》“When love goes wrong, Everything goes wrong…” 一首是《That Old Black Magic 》“…under that old black magic called love.”这两首关于爱的歌曲,由梦露在舞台上演绎,放在电影的起始和末尾。
因爱而始,因爱而终,我想这也是导演最终想要呈现的关于真实的梦露——那个用生命追求爱的姑娘。
梦露的故事大家都略知一二,母亲的遗弃,寄宿家庭的交替,孤儿院的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伤痛不会因为时间而逝去,只会变得更佳记忆犹新。
也许有人会不解,不是时间可以淡忘一切吗?
可是不要忘了,人们年纪越大,越喜欢追忆,有些人有无尽的欢乐童年与美好初恋,有些人则没有那么幸运,梦露就是其中之一。
一直以来对爱的缺失,才会让她更加积极的去拼搏与争取。
无论是学习怎么让身体语言变得富有魅力,还是如何吸引别人的目光,她都是为了武装自己,而她想换取的只是他人的关注与爱,好带她脱离那个孤独的内心世界。
无论是幼年的婚姻,奋力跻身好莱坞,还是得到世人的瞩目,她用自己的浑身解数,终于得到了名与利。
可是只有她知道她是自己谁,而她扮演的又是谁。
越多的人爱她,爱那个她扮演的玛丽莲.梦露,她反而觉得自己越渺小。
当她拥有的爱越多,她越害怕失去,失去世人的目光,失去好莱坞,失去那个魅力的自己。
所以,她只能极力的扮演,扮演那个,每个人心中的玛丽莲.梦露。
她很难拥有长久的婚姻,无论是她吞噬别人,还是被别人厌倦,都是必然的结果。
因为她内心有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痛苦,真实的她无比的悲伤与脆弱,男人们喜欢的是迷人的她,希望得到她的身体与名誉,而不是被她的心牵绊,陪她陷入痛苦的泥潭。
所以她只能不断的扮演梦露,那个永远风光无限的女人,而不是那个脆弱的女孩儿。
可惜她的内心从未从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
影片中她说:“每个人女孩都应该被妈妈称赞,告诉她有多漂亮。
” 可惜玛丽莲从未拥有过任何亲人,更不用说被家人认可,所以她从未完成从一个女孩到女人的成长,即便她长大后拥有了世界上最富有女人味的身体,但她的内心始终停留在那个等待着别人来爱,来赞许的小姑娘。
玛丽莲渴求更多的爱,更多没有回报的爱,无条件的爱,再多她都不会满足。
因为她知道,每个人都会在短暂的停留后离去,她只能在片刻感受那份真实,之后只会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心碎。
当23岁的科林.克拉克遇到这样的玛丽莲.梦露,他怎么会不被其捕获,怎么会不爱上玛莉莲,又怎么会不心碎。
作为电影《游龙戏凤》的第三导演助理的科林,他与玛丽莲的一周是特别的,是与他人不同的。
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没有任何所求,没有任何立场,他有的是无限的爱与付出,随时可以献给玛丽莲他所有的时间与情感,他可以跟随自己的心,无私的站在玛丽莲的一边,支持她,鼓励她,帮助她。
他不是玛丽莲的丈夫,他不怕被吞噬。
他不是玛丽莲的经纪人,他不怕被问责。
他不是玛丽莲的导演,他不怕被毁掉艺术生涯。
就像他说的,他只是个Nobody。
所以只有他才能看到玛丽莲的失落,痛苦与无助。
更看到她的天真,烂漫与自然。
而当科林要跟她索取的时候,他才会收到伤害,感到失望。
影片中,科林陪伴玛丽莲一天之后,在回程的路上仍试图握着玛丽莲的手,玛丽莲冷静的抽离了,目光已经恢复到现实中,恢复到那个她需要继续扮演的玛丽莲.梦露的身份。
在科林陪伴玛丽莲的这一周里,玛丽莲经历了殷勤的款待,失望的唏嘘,虚假的称赞,无情的礼遇。
但是即便如此,在与科林度过的一天中,玛丽莲做回了那个天真的孩子。
时而娇柔,时而肆意,科林为这样的玛丽莲倾倒,科林甚至想拯救她,想带她离开,可惜他也只是个孩子而已。
影片中所有的男人几乎无一例外的称他为“Kid”,不过也许只有孩子才会理解孩子,所以,这个天真男孩儿才会无条件的爱上那个纯真的女孩儿。
在科林的眼里,玛丽莲是天真浪漫的,因为她说她的父亲可能是林肯。
而殊不知,当她要从诺玛·珍·贝克改名为玛丽莲.梦露前,曾致电自己的父亲,却被秘书代为回复拒绝。
在科林的眼里,玛丽莲又是娇柔造作的,她可以随时转换角色,向身边的人撒娇卖弄。
而背后她所承担的心里负担和疲累,非常人所能想象。
在科林的眼里,玛丽莲也是肆意妄为的,她可以跟一个刚刚认识一周的人坦诚相见,在河水里嬉闹。
而背后正是因为她知道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所以才更加真实放纵。
而大多数成年人不会爱上小女孩,他们会觉得跟小女孩相处太累,尤其是在有关名利的事业上,他们需要的,只是契合自己的名誉,资源,权力以及金钱。
所以当他们有所求时,他们不喜欢玛丽莲。
而宝拉说,玛丽莲需要的只是时间,相比之下玛丽莲的需求是那么的简单,却又永远难以从他人那里得到。
无论是她的丈夫,她的经纪人,还是她合作的导演。
当别人说:每个人都关心她。
玛丽莲知道:其实没有哪个人真正关心她本人。
当别人说:当每个人都觉得她是最好的。
玛丽莲知道:其实没有几个人真正认可她。
当别人说:当每个人都爱她。
玛丽莲知道:其实这意味着并没有确切的一个人爱着她。
影片中玛丽莲对科林说:I am not a goddess.我不是女神I just wanna be loved like a regular girl.我只想像一个普通的女孩一样被爱Why do the people I love always leave me ? 为什么我爱的人总是离开我All people ever see is Marilyn Monroe.所有人看到的只是玛丽莲.梦露As soon as they realize I am not her, they run.当他们发现我不是她的时候,他们就离开了。
当科林问她,为何不放弃这些,那样就没有痛苦了。
然而科林不知道,如今她唯一拥有的,靠自己争取来的,只有好莱坞的名与利,以及全世界人的目光,没有其它。
如果她放弃这些,变成只拥有一个男人的女人时,她会更加害怕,害怕那个人随时会抛弃她,她已经不能再忍受被唯一的亲人抛弃,她将一无所有。
所以即使再痛苦,她也要抱着这份仅有的虚名和目光度日。
他人口中无数的赞许:“充满魅力的,富有天赋的,纯真美好的。
”,玛丽莲分不清别人是否是在称赞她本身,还是那个她扮演的女人。
她茫然的迷失了自我与自信,在女孩和女人的角色转换间失去了自控能力。
她的天赋来自于没有刻板的学习与模仿,她没有正统学习过如何表演,她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她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感觉和悟性,还有后天的揣摩,最大程度的让自己投入剧情,将自己变成角色,不惜将自己丢进戏里,哪怕无法自拔。
她靠着这一点点天性,用生命演绎了角色,所以她的经纪人说:“只要她找对了感觉,人们就无法将视线从她身上移开。
” 玛丽莲在影片中,两次无意中提到,在休息时看到科林,她说他很像电影中年轻的国王。
当和科林在院子里散步,她说两人好像艾尔西和年轻的王国两个人相处的情景。
也许她才是那个天生能感受到角色的存在,并自然的流露出情感的人,而不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演绎角色的演员。
她一生扮演的最完美的角色就是玛丽莲.梦露,所以她无法同时再扮演更多的角色,这也许是她越来越无法容下,并演绎其他角色的原因吧。
如果灵魂是个容器,那它的容量也是有限的。
影片中科林说出了矛盾所在的真谛:“劳伦斯爵士已经是一名伟大的演员,却想成为一个电影明星。
而玛丽莲已经是一名电影明星,却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演员。
这部电影帮不到他们两个任何一人。
” 他们互相拥有彼此的渴望,而当他们以为相互靠近,可以交换获得对方的天赋时,他们却只能看到自己在那一方面,更大的差距与更多的不足。
这也是影片结束后,字幕交代了,两人合作这部《游龙戏凤》之后,玛丽莲接拍了《热情似火》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劳伦斯回到了戏剧舞台,同样扮演了最成功的角色。
影片的最后,玛丽莲虽然与科林约定,互相不再说话,忘记彼此的一切,但是也许偶尔还可以相互对视。
当科林独自看完玛丽莲最后的一场戏,她结束对白:“I am going to fall in love with you ,because, I always ,always do.” ,最后一刻她看向的是科林,同时看向的也是观众,是每一个人,她是真诚的爱着每一个真诚爱着她的人。
正如玛丽莲在离开前,向科林告别时说:“Thanks to my side.” 正因为有了科林.克拉克的真诚的爱,才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到那个真实的女孩。
每个无私帮助别人的人,都是值得真心感谢的。
感谢他纪录了这样宝贵的经历,分享给我们这样的故事,最终才有了这部感人的电影。
就算其中有想象,有美化,那又怎样呢,至少我们愿意相信一个23岁大男孩的初心,那份付出自己的一切,让一切人和事物都更美好的初心。
影片中的每一个演员,无论是饰演梦露的米歇尔·威廉姆斯。
饰演劳伦斯·奥利维尔爵士的肯尼思·布拉纳。
还是我们刚刚获得奥斯卡影帝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 饰演的科林.克拉克。
他们都奉献了自己最好的表演,同年米歇尔·威廉姆斯,肯尼思·布拉纳分别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男配角的提名,而今年小雀斑也获得小金人的肯定。
这样一部实力巨匠演绎的作品,值得一看再看。
更不用说其中朱迪·丹奇,爱玛·沃森等人也有着不凡的演出。
爱玛·沃森饰演的露西,衬托了科林.克拉克对玛丽莲的痴迷。
朱迪·丹奇饰演的西碧尔女爵说:“录影棚和外景地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她作为一个长者,对玛丽莲的关心,让她在冰冷的拍摄现场感受到一点温情。
玛丽莲.梦露曾说:“浓妆艳抹之下,笑容的背后,我只是一个眺望世界的小女孩。
”“如果你不能应付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值得拥有我最好的一面。
”2015年4月27日 小玄儿撰写-------------------------------以此怀念那个,曾经在拍摄现场举着广告词提示,站在名人的对面,尽量保持不紧张的那个,Nobody的自己。
那个拥有愿意付出一切,让一切人和事物都更美好的初心的自己。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电影里,米歇尔说,每次他们都让我觉得他们就是那个人,后来,他们都放弃她了。
是的,她有强大的磁场,又像个孩子娇弱无知。
你爱她的国色天香妩媚妖娆,便要承受她的神经质,她靠药物才能维系的生活。
我在想,为什么,最初他们都是那个人,那个mr.right。
每一个人都可能对她一见钟情,对她的曼妙身姿,还有令万千异性垂涎的娇滴滴的美唇。
最初你见到她的时候,她是风趣幽默,可爱率真的。
你渐渐的取信于她,令她相信你就是那个人,那个愿意保护她的人,会对她的一切抱以宽容忍让。
她幻想可以生一堆孩子,两人一起给它们最好的爱,称赞它们的美貌,天天都对它们说我爱你。
她是那样容易信赖别人,那样感性冲动。
慢慢的,她将真实的本性展现给你。
无止尽的索要你的爱,要你的誓言,甚至是溺爱,要像个大人一样在她难过的时候给予建议和鼓舞,令她客观的看自己。
她需要安全感,需要你无时无刻的呵护,需要你懂得她。
在别人都看起来尖锐的时候,你还能宽宏大量;在她需要的时候,还能源源不断的提供精神动力。
这个时候,男人往往不得不暴露本性,或者,失去对她的爱。
她的精神生活是混乱的,生物钟是混乱的,没有妆容的玛丽莲,双目无彩的玛丽莲。
大部分男人的反应,都像关之琳的丈夫:大街上随便找一个女人,都比关之琳强。
好莱坞随便找个女人,都比玛丽莲正常。
或许他们从没爱过她,或许他们爱的只是舞台上的玛丽莲,也或许他们真的爱她,但是她的吞噬能力实在是惊人,她吞噬掉他们的正常生活,使他们跟她一样沉醉于某种可悲可怕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人家说,自己都不爱,怎么去爱。
男人们在这时候,便要急着抓住某根稻草,抓住某些哲理警句,以摆脱萎靡的精神生活。
首先,便是要摆脱她。
他们得到了她,不论是肉体,还是她的依赖。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他们不用死,只用逃离她。
毕竟拥有过这个全世界最出名的女人,现在她已经变了,我们就可以走了。
她是那样薄如蝉翼,轻拂袖子便可以甩掉,一切要返回正常了。
这部电影中,玛丽莲的结局还算好的,最后仍能以正常人的状态见她的前任情人,并,仍旧得到他的爱。
没有被抛弃,还能维持恋爱中女人最后的尊严。
她是个孩子,也是绝对坚韧的,没有什么不能失去。
她可以失去一个男人,一个丈夫,在最低落的时候生生被人斩断依赖感,最终,她没有失去自己,变得更加坚韧。
米歇尔是我从去年六月份才开始关注的女明星,因为蓝色情人节。
她真的是个努力奋进的好孩子,好母亲好演员。
祝她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玛丽莲梦露,她的美丽、性感还有她毫不掺杂诡计、完全任凭直觉的表演天赋,她的伟大,让所有人为之动容,众人眼中完美女神的背后是她的不自信、没有安全感和缺乏耐心,她的那句“你不能应付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值得拥有我最好的一面”,诠释了另一个需要抚慰的梦露,颠沛流离的童年给她留下了无尽的阴影,没有人能十全十美,但让我们铭记最美好的那个她。
不得不承认,she is so perfect and great!!!
也许米歇尔不够美,但是其演技让人完全忘了她长的不像梦露的事实,总之,我被她深深吸引...
完全的东施效颦嘛
米歇尔好丑,哪里有一点梦露的风韵!横看竖看都不顺眼!其实她演的是江青吧,有图为证: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430820524/
世界上最性感最美丽最有名的女人,也希望有平凡人的一周。她的苦楚或许只有她知道,光鲜的荧幕背后是比常人大得多的压力。害怕爱上她?谁都会爱上她。不用强迫自己忘记这一切,或许仅仅这美好的一周已足够。小米极美。
比我以前看过的两部梦露的传记电影要好看太多了,但是米歇尔还是没有梦露的美丽,应该说差得远,但是还是演出了梦露的可爱,单纯,愚蠢,人见人爱的感觉,故事本身真的是太梦幻,美妙了,感觉科林和梦露之间什么也没发生又好像发生了很多,喜欢
不明白拍该片的用意是什么
这个合拍片,把梦露拍的真美。是世间少有的性感尤物,又是努力上进的女演员,还是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小女孩,镜头前的天生明星,一个孤身奋斗的女战士。真实美好如梦一般。似乎可以解读最终美人薄命早以埋下伏笔,而不是政治斗争。
不喜欢看到这样的梦露,风情万种但实在不讨人喜欢,《热情似火》中的真梦露是那么的让人难忘,还是让那个形象永恒吧。片子是我不喜欢的调调,缓慢而无点
fan fiction一样 @SIFF
卡司又是半部哈利波特。人人都在说威廉姆斯这次要登顶,但这戏没有英国配角们出不来。Kenneth Branagh演的Sir Laurence Olivier又老又辣,至少抢去半部戏的锋头,估计早晚也得成sir。就是为了刻意靠近Sir Larry的形象,特地在他浑圆的下巴上点了个屁股坑真令人想笑,毕竟不及爵爷天生骨感的舞台面相。
米歇尔·威廉姆斯的演技值得肯定,但外形上的差别还是很大,更别提梦露的神韵、气质、魅力了。还是艾玛·沃森更好看些,要我是科林肯定选择服装师女生。至于影片本身,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世上最神似形不似的梦露吧大概是....至于人物,一个女人若足够美,她的任何神经病都可以被原谅。至于故事,当一期《苹果动新闻》来看就好咯。
我对真实的玛丽莲·梦露不感冒,我就觉得这是个挺能打动我的小故事
长相俘获各路雄性,无演技流露俏皮性格,拉拢个亲信玩玩你还当真了!
从一开始,就没想着梦露,这样就不会有像不像的问题了。小米真心演得好,比预期还好,那种一面星光熠熠,一面柔弱易碎演活了!发现小米演这类内心脆弱绝望的性格很是拿手!给跪了!配乐很强。
很少有这样的切入点
有大概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我真感觉那是在看梦露,这就足够了,颁奖前几个小时,预祝米歇尔威廉姆斯封后
演技还好,但这脸用来演梦露实在是只能算丑。。。
我与科林,如此相似。
你有见过那么丑的玛丽莲梦露吗????
几位配角很抢戏啊。说句不好听的,蜜雪威廉的脸实在不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