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上海往事

上海往事,她从海上来,The Legend of Elleen Chang

主演:刘若英,赵文瑄,寇振海,严晓频,茹萍,王琳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上海往事》剧照

《上海往事》剧情介绍

上海往事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以文坛传奇人物张爱玲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张爱玲从14岁一直到74岁的人生经历。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从张爱玲到美国的婚后生活说起。一天,张爱玲(刘若英 饰)收到国内寄来的一个箱子,里面是母亲的遗物,她睹物思人,记忆的闸门像泄洪般被撞开,随着她的回忆,观众将被带入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张爱玲的一生不动声色地缓缓向大众掀开:她如何在一个沉腐败落的家庭成长,而至老死他乡。她生于上海,上海的富丽文明孕育了她;她求学香港,香港的殖民文化点拔了她;她轰动台湾,台湾的文化菁英,莘莘学子拥抱了她;她隐逝美国,客死异乡,尘归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所以,她从海上来,来说她自己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芭比之天鹅湖先婚后友谁说我不在乎X特遣队:全员集结托斯卡纳婚礼东区故事不及格:永无止境的留堂联合抵制世界的尽头动物管制官第一季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教室第二季缘路终点站草莓棉花糖OVA2卷美人追厨房第六季烧酒战争风云九州2爱的归宿潜艇总动员8:地心游记超人前传第六季最燃的拳头寻则觅得扬妮克美丽的灾难搭车奇缘校花的秘密花园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无声火萧十一郎屌丝女士第二季

《上海往事》长篇影评

 1 ) 她从海上来

据说这部剧并没有上映,但是奇怪的是我确实是在电视上看的,忘了是在哪个地方电视台。

小地方的电视台总是非常神奇,在《甄嬛传》在卫视首播之前我就已经在某个地方电视台看过了,当时看到卫视首播的宣传感到十分诧异。

但是这部电视剧却是不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只适合一个人慢慢欣赏。

曾经感到不解,为什么《上海往事》又叫《她从海上来》,而不是《她从上海来》?

 2 ) 那个高到云端亦轻到尘埃里的女子

上海,一座张爱玲离不开但终究还是离开了的城市。

打小,中式的父亲和西化的母亲就格格不入,父母离异,就给小瑛心中埋下了阴影,这也大抵是她孤僻冷傲的根源了。

父亲吸食鸦片、纳小妾、偏执的怪罪母亲、偏护后母、把她关在黑屋子里,一关大半年。

母亲又在她的幼年出国留学,离异后就远赴国外,追求所谓的“自由”,为了自由不惜割舍一切,包括子女。

小瑛天资聪颖过人,老顽固的父亲坚决反对她接受西式教育,骂过、打过,还关过。

母亲倒是支持她,上大学、出国留学。

天真的小瑛就以为她跟母亲亲,仙女下凡般的母亲是爱她的,是懂她的。

其实她不明白,她母亲打从离开张家大门那天起,就已经彻头彻尾的不是黄素琼了,她只是逸梵,为了自由放弃所有的逸梵。

从小,小瑛就有自己的理想和骨气,她不愿意也不可能待在张家做她那个虚有名分的张家大小姐。

在被父亲关在黑屋子里的那半年,她每一天都绞尽了脑汁想着如何逃离逃离张家这个毫无人情味的魔窟。

说小瑛是须有其名的张家大小姐,自然有其缘故。

虽说是落败的家族,但毕竟也曾煊赫一时。

瘦死的骆驼比马肥,在深户大宅的张家,张父竟然会忘给小瑛零用,竟然会任凭后母将自己那些穿剩的花里胡哨的袍子给还在教会学校读中学的女儿穿,竟然会让下人伺候小姐吃剩菜剩饭,竟然会在战乱时候带着后母搬迁躲避灾祸,只上车前草草交代句“看好小姐”。

而张家的少爷、独子,还不是一样须有其名。

张子静从小就活在姐姐天资的阴影下,父不疼,母不爱,姐不亲,姑不理。

相比之下,小瑛倒算得上是幸福的了。

至少她还有在上海陪了她、照顾了她几十年的姑姑。

这个甚至代替了她母亲的姑姑,给她足够自由空间的姑姑, 当然也是孤身一辈子的姑姑。

小瑛的姑姑倒是和她母亲逸梵一拍即合,亲如姐妹。

留洋回国后沾惹的一身“洋骚狐媚”,自然是被中国旧式思想的所张父嗤之以鼻的。

既然小瑛的父母是为此离的婚,那么,父亲与他的亲妹妹,她的姑姑断绝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好在她姑姑是个独立自强能干有本事的女人,不管当时的局势怎样动荡不安,她都能找到一份稳妥的工作,在战火纷飞的上海,给因战乱香港大学辍学在家的爱玲一个居住之所,容身之处,直到爱玲下定决心离开上海,离开兰成。

少年时期的爱玲就喜欢和文字打交道,她写的文章常常被老师拿来念。

她坐在位子上,倒也不听,不得意不自豪,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好像她的手天生就是用来握笔的,好像她的好文章就是浑然天成的。

夸耀、赞赏那些,都是些跟汉赋一样浮华的东西。

她和兰成,也是因着文字相遇了。

兰成读了爱玲的文章,被她细腻的笔法深深动容,好不容易向苏青索着了爱玲的住址,几次登门拜访,未果。

生性孤僻的爱玲是不见客的。

终于,她被兰成的真诚打动,她穿一件曾外祖母(李鸿章嫡亲女儿)的床单改制的一件旗袍,又讨姑姑借了套裘皮大衣,还穿上了不轻易穿的玻璃丝袜,赴了胡先生之约。

爱玲爱打扮,可她是不轻易打扮成这副妆容的。

她以为,凡是政治人物总讲究排场,因此那日,她穿的如此讲究又庄重。

见了之后,没想到,胡先生着一身长袍,竟是这样儒雅的男子。

谈话、品茶、烤白果,他们竟忘了时间,一个下午哪够这两个这般契合的人儿说的。

循着后几日,胡兰成每日登门,因为张爱玲总是忙着赶稿,都无暇陪胡先生说话。

可是哪怕说不上话,兰成只是坐在张爱玲房间,读读书,陪着她,他也乐此不疲。

他的原因和简单,却足以让张爱玲这等敏感的水晶心肝玻璃人儿爱上他。

他说,这房间有一股钟灵毓秀之气,有你的味道。

爱玲停了手中疾驰的钢笔,怔怔地望着他:“你让我生苦恼。

”胡先生还是每日每日的来。

一次,谈及爱玲的祖母写给其夫张佩纶的诗“豸冠寂寞犀渠尽,功罪千秋付史评”时,胡先生读罢,道了声:“夺诗更胜画眉之乐。

”彼时,四目相对,深情难掩。

爱情,就在此时悄悄来临了。

可是兰成是有家室的人啊!

再爱玲之前,已经娶过三任妻子了,外面的相好、情人更是不胜枚举。

爱玲也知道,她是这般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怎么会接受这样情丝纠葛不清的兰成。

她那时想,我知道他心里有我,而我只是爱着他就好。

爱玲的卧室也是书房,连着阳台,有着敞亮敞亮的落地窗,挂着一层又一层窗帘,纱的、绸的、缎的、开着素净的花,像是爱玲最爱的旗袍。

她爱站在阳台上,有时是空气安净,听得见鸟叫的清晨,更多的时候是暮色可以映到脸上来的黄昏。

在阳台上,只发呆,或是和兰成说话。

“想过自己的婚姻没有?

”“不怎么想这个。

”“恋爱呢?

”“也不怎么想”“那……有人追求你怎么办?

”“还没有呢!

要真有也不喜欢。

”这样算什么,明明是两个情款互通的男女,竟还是这样口是心非地搭腔。

或许是,他们都期待着从对方口中说出自己想要的话,可是谁也没有等到。

爱玲还不敢爱他,兰成是爱不起。

爱玲和兰成终归是无名无份,情意再深,也差了那一纸婚书。

这样的爱情,总是见不得光的。

事情被兰成的妻子英娣知道了,英娣选择了离开,由此,兰成与伊离异。

兰成总归算是清白了,至少,爱玲可以名正言顺的做她的张太太了。

其实,她是不看重这个名分的,她看重的是,她在他心里,是不是唯一。

他们之间,连仪式都没有。

在爱玲好友炎樱的见证下,一直婚书,算是成了亲。

兰成在婚书上一笔一划,认真写下“岁月静好,现实安稳”,这正是爱玲追求的爱情与生活,她期待着兰成在婚书上履行他的诺言,只是,他还是食言了。

兰成要去武汉办《大楚报》,分离,在眼前。

爱玲说过,她不怕寂寞,就怕分离。

不分开倒好,这一分开,问题就来了。

何况还是任胡兰成这样一个多情才子只身在外,红颜知己哪里少得了。

医院年轻的看护周迅德就这样不可救药的坠入了兰成的情网,用胡兰成自己的话说就是“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他还这样不识份,信里地当面地,三番五次地向着爱玲提到这个“照顾我饮食起居小周”,爱玲还能听着,他讲得甚至眉飞色舞起来。

直到他在逃亡前一夕说“小周已经是我的人”,爱玲痛心地哭了,撕心裂肺。

她恨他,自己的爱,只有一份,她全交给了他,他怎么能将它作践到如斯地步。

这是恨,却也绵绵还是爱。

兰成逃亡来到了浙江温州乡下,离他老家嵊县很近的一个水乡。

爱玲迢迢千里寻他于此。

兰成落难,打扮成渔翁模样,爱玲循迹至此,素了不少,粉黛也不施。

他们在水边闲谈,像足了对农事夫妻,与世无争。

我真希望如此,兰成是蕊生(母亲取其名),爱玲不是爱玲,更不能是小瑛,她也不能是谁。

也许这样,他们才能长久。

比肩走,不亲近不远疏,只秋波那一回一转,都是抽不断的绿水幽幽。

撑着油纸伞,他们俩走在寂寥的雨巷。

“斯先生说小周被抓了……你这样为她,命也要舍……那么我请你在我和她之间做个选择。

”“天地之间只能惜忍,没有拣选。

”“在我这里,你是绝对的,你是唯一的,我若是有一条命是给你,就不会也不能再给另一个人,我爱你就只能是这样……”“我不能选择……”兰成到底是不肯给爱玲现世安稳。

雨天,爱玲登船,离开。

她的心到底是放不下,回到上海后,想“我兰成”落难至此,是怎么也不能坐视不理的,她省吃检用想着法儿地接济他,先是三万元的汇票,接着是兰成爱抽的香烟,还有进口的胡须刀片。

尽管她知道,兰成把她的钱拿去营救身陷缧绁的小周,这是她的恨啊。

他怎么能当着她说喜欢另一个女人,又信誓旦旦说这世间上,只爱爱玲一个。

爱玲说过,再喜欢,也可以不要。

她说到做到。

在她心里,尤其是在爱情纯洁的现世里,自己是受不得半点委屈的。

再喜欢,也可以不要。

最后一次写信给兰成,爱玲附上了叁十万元整的汇票一张。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惟彼时小吉(劫的隐字)故,……你不要来寻我,即便是你写信来,我也是不看的了。

爱玲”爱玲搬迁了,像是雁过无痕,没有给兰成留下一点痕迹。

爱美的她重新剪了一头清汤挂面式的短发,就像学生时代的她,只是眼神不再清澈无邪,脸上也写满了幽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她以为,剪短了头发,就剪断了牵挂?

爱玲下定决心离开上海,她和姑姑约定“不哭、不通信”,“我不挂记你,你也别挂记我”。

至此,上海成了爱玲的往事。

她没有再回来过。

美国,加州,洛杉矶。

她嫁给了一个大她二十多岁的老头子——瑞荷。

她曾说过,若是不能爱兰成,她还不至于去寻短见,但是也万万不能再爱其他人,不能爱,也就只有萎谢了。

看着爱玲心不在焉地爱着瑞荷,看着她为金钱斤斤计较,为生活琐屑锱铢必较,看着瑞荷辞世后爱玲老态龙钟、孤苦无依的样子,这还是上海那个生活极其讲究,高傲到云头上的爱玲吗?

不能爱别人,她终究还是萎谢了。

当她银丝尚不能满头时,戴着老花镜,翻着往日的相册簿子,年轻的父亲、母亲、姑姑,一页页的划过,当然还有年轻的自己,涌上心头的是怎样的一种思绪呢?

暮年时,你说,身外之物还是丢的不够彻底。

在美国一所廉价公寓里,在你狭小凌乱的房间,躺在那张摆在地上的小床铺,你闭眼,耳边回响起儿时在父亲跟前没有背下来的《陋室铭》,随即是兰成温柔地唤你的名:“爱玲——爱玲”,你睁开眼睛,悲伤地转了个身,是母亲唤的两声“小瑛”。

最终,你缓缓地闭上了眼,沉睡过去了,永远的。

身外之物,还是丢得不够彻底。

因为是父亲,所以不能恨;因为是母亲,所以也不能恨;因为是“我兰成”,爱放不下心头。

你都无力再去回忆。

上海,恍如隔世。

 3 ) 杂谈

主要看了在上海和父母姑姑的片段,对于胡兰成那些破事倒是不感兴趣(赵文瑄长得不错,像曾伯伯)片子从赖雅开头,太奇怪也进度太慢了。

黄逸梵的选角不好...茹萍老师长得太古典太温婉了(有些发型和角度像陈数),就没有黄逸梵还有她的照片那种出走的娜拉的硬气,但是气质和独立倒还在线。

刘若英演技有时绝了,第四集剪头发那个真的不错,但是大体上,演得太文弱胆怯,少女时期还适合,中青年时期真的没有那种孤独傲气,太侧重自闭社恐而不是背后的骄傲冷淡了。

0323打脸了”刘若英说到了点上!

很多人通过照片和传奇故事,想象出来的张爱玲总是孤傲冷漠、高贵刻薄地睥睨众生;她作品里袒露的自我形象,却常是老实木讷、笑点太低、过分客气地一直微笑。

”那刘若英演的真的挺好的,演员功课真的很足。

黄逸梵教女儿真的到现在都适用,看到周冲写张爱玲在择偶上恋父,以弥补缺失的父爱,想了想有点道理。

张志沂傻逼,什么旧情未了,其实就是看不惯前妻离了婚过得还好好的以及爱面子大男子主义呗。

是真的喜欢张茂渊。

张子静真的可怜,从个人遭遇,到个人没有努力去抗争,都很。

 4 ) 杂谈

主要看了在上海和父母姑姑的片段,对于胡兰成那些破事倒是不感兴趣(赵文瑄长得不错,像曾伯伯)片子从赖雅开头,太奇怪也进度太慢了。

黄逸梵的选角不好...茹萍老师长得太古典太温婉了(有些发型和角度像陈数),就没有黄逸梵还有她的照片那种出走的娜拉的硬气,但是气质和独立倒还在线。

刘若英演技有时绝了,第四集剪头发那个真的不错,但是大体上,演得太文弱胆怯,少女时期还适合,中青年时期真的没有那种孤独傲气,太侧重自闭社恐而不是背后的骄傲冷淡了。

0323打脸了”刘若英说到了点上!

很多人通过照片和传奇故事,想象出来的张爱玲总是孤傲冷漠、高贵刻薄地睥睨众生;她作品里袒露的自我形象,却常是老实木讷、笑点太低、过分客气地一直微笑。

”那刘若英演的真的挺好的,演员功课真的很足。

黄逸梵教女儿真的到现在都适用,看到周冲写张爱玲在择偶上恋父,以弥补缺失的父爱,想了想有点道理。

张志沂傻逼,什么旧情未了,其实就是看不惯前妻离了婚过得还好好的以及爱面子大男子主义呗。

是真的喜欢张茂渊。

张子静真的可怜,从个人遭遇,到个人没有努力去抗争,都很。

 5 ) 一帖道尽半生情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此蔡君谟《梦中》诗也。

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

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

“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

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

”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

韶又知作诗。

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

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

遂落籍。

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

胡楚云:“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

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

”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

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

 6 ) 红与白

发现去看时是看的最后两集了,她独自在美国,杂着银丝的短发,灰色的居家服,蹒跚的抱着好几个满满的袋子走进公寓,颤悠悠戴上眼睛,拿起张,笔;说话似乎无力很轻,但是清楚有力,走得慢,动的慢,脸上也是慢悠悠的淡淡的表情,没有再见到笑,在回忆时偶尔的一奴嘴感慨于这样一种“淡”。

以前,看她的小说,是红玫瑰与百玫瑰一起漂浮而动人,读她的散文,淡然而又有趣。

而现在我看到的,是绝对的“淡”了,如其中有人说的“隐士”。

一点知道她的生平,想是十里洋场的灯光闪过后,青春过去后,沉淀了最后,阳光和煦的温暖中,《陋室铭》和妈妈的呼唤中,睡去,红玫瑰白玫瑰一起漂在海中看起来还是很美若看到的不过是剧情,我也相信几分黛玉的出家,也是这样理解刘若英演的好,有神似,几张为人熟知的照片也是很是相似,这样的张爱玲很美丽。

 7 ) 你从海上来 浪声满袖

【刘若英】对奶茶的初印象在小学,一首《很爱很爱你》在班上流传,西南小县城,没想到少年情窦初开的年纪那么小,甚至不及十岁。

彩色电视刚普及的那些年代,信息的普及规律不太能掌握,至今不知为什么是这样一首歌,在那个几乎不制造任何新闻的偏僻小城,在那个模仿影视爱情的浅薄年龄层。

不像周杰伦的横空出世,也不像she、孙燕姿、萧亚轩等专辑连连,MV中刘若英短发的样貌甚至像位幼儿园老师般的商务与柔和混合不太吸睛。

她是谁?

除了名字一无所知,想贴标签也不稳,直到《粉红女郎》的龅牙与笨拙,才在结婚狂粗糙的性格中固化了形象,一直到唱着《原来你也在这里》的她频繁出现,才一改过去印象,更新上“文艺”标签。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于千万年之间,时间无涯荒野,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见面也只能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我是喜欢这种偏宿命论的天时地利迷信,大概是从小气血不足衍生的懒散,千言万语只能无语,懂的自然懂,与其说是等待“缘分”,不如说是对自己被动等待的“自洽”,当对生活自圆其说“随性而为”,遇上千万年之间的“刚好赶上”,这种中彩票的事,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就恰到好处,倒也迎合当下的“推拉”原理,不欣喜过头,不无动于衷,礼貌渐近的节奏自然舒适。

【他从海上来】《上海往事》别名《她从海上来》,但我觉得从海上来的是“他”——胡兰成,而她更像是经历海啸的人,家庭的暗涌,爱情的狂风,掀起她作品的浪花,“你从海上来,浪声满袖”,杨牧这句诗歌尤为匹配。

我理解张对“他”的痴迷,曾躺在山顶闭眼聆听风的旋律,一阵一阵入耳,那拍击岩石的海浪,想要一声一声敲开我的心门,不紧不慢,如倾如诉,我也慢慢在时间流逝中放下戒备,打开了心与胸腔,让每一毛孔自然张开,接受这最天然的访问。

风时不时吹拂刘海,像爱人抚摸我的脸,撩拨过头发,我也不觉浮躁,会心把乱发别耳后,继续聆听。

赵文瑄扮演的胡兰成,正是这般如风越海而来,拂过张内心的孤岛,当其它存在尚且被阻隔岛外,甚至连阳光都照不进的茂密深林,他却能见缝插针不分昼夜穿林而过,越抵达雨林深处,越轻柔细腻。

但张和他始终是不同的,张是遗世独立的,也是渴望安稳的,被时代摧枯拉朽的日子越深刻,便越急迫归于静好岁月。

以前嫌《半生缘》剧情太惨,疑惑作者为何让天真烂漫的曼帧爱而不得还不够,还要承受关小黑屋被强暴的崩溃,这不亚于一部克苏鲁式恐怖片的冲击,在那个被“善恶有报”洗脑的年纪,直到看到张被后妈冤枉被亲爹禁足才瞬间明白答案,中途共情的我反复出现“不如一死”的念头,看到张最后坚持活下来,开始佩服其勇气,这般涅槃下,其它的痛又算的了什么呢?

而他的天性便是穿梭,也有着撩拨万物的本质,把博爱当做感恩表达的他,停驻便也失去活力,他的心注定要游走啊。

那些“我们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日子,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这空旷的世间,竟有人能懂自己的抽象与深刻,这不是海上送来的惊喜?

后来,远道而来捎带的满袖“浪声”,还以为为自己风尘仆仆,结果全是他的“她们”的消息,卑微到尘埃开出花,也没在《今生今世》多出更偏爱的着墨。

还好她及时止损,在一年多后选择另一片海阔天空,知道未来这被风崔嵬的林子,将越发参差不复原貌,但看得痛快。

【独】很多不深研的人,可能以为张一生都陷入尘埃,烙上“我兰成”的咒语,又或者为三十万与逝去的青春可惜,尤其在晚年频繁搬家的折腾,以及殒命数日才被外人发现的命运对比中感慨凄凉。

可在我看来却不觉得那么苦,作为一个慎独的群体,对独立空间尤为重视,比起别人的陪伴与帮助的照应,那份相互羁绊的不便更像不能承受之轻,隔应的感觉就如张所言,像皎洁月色下,蝴蝶停在带着的手套上,稍显多余,精神洁癖者眼中的灰尘,唯有等待落定才能更舒心。

两次有伴的婚姻都如此吃力,与其说收获温暖的慰藉,不如说是时间精力进出的零和游戏,多少需要有所牺牲,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增加了生活素材和灵感吧,作家不可或缺的东西,而故事碎裂后的“独”更是珍贵,那可是优秀作品诞生的“沃土”,成其伟大的必经领地。

心意丰富,孤独不苦,相信张更享受一生难得的清净。

 8 ) 张· 爱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世。

那一天,是我的19岁生日,也是我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或许,因为这样的巧合,才记住了这个名字,才知道了这个奇女子,开始在寝室床上的书架上摆上了一排读她的小说、散文.......或许因为《色戒》的缘故,想起了看连续剧《她从海上来》,开头的好几集显得如此漫长,以至于让我怀疑自己这次居然没有了要一口气看完连续剧的毛病。

但是,心里明了,其实,自己只是在期盼着看到那一段爱情的来临,而旧病是不改的。

看着胡兰成手里揣着写着张爱玲地址的纸条坐在黄包车上赶去她家,我傻想着,此刻的他,可曾想,这一晤将会铸就一段旷世奇情、会改变一个奇女子的一生呢?

那相见甚欢、相知相惜之情,看得我心里也柔软万分,却也才知,原来,这甜蜜竟也是不足一年的。

一年,在人生命中是何等的短暂,不过一瞬,却足以教人一生不忘、成永恒。

张爱玲离开胡兰成时说,“我是不会再爱别人的了,我自将萎谢了......”而这男人,自是到哪里都可以找到那份替代的。

天真多情,竟也令人不忍责怪。

而女人,再独特,也是尘世女子,为情为爱都是没两样的。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有时想,那些情情爱爱,放在浩瀚尘世,是何等的微尘渺小不值一提;可是,世界再大,也是别人的,于自己何干,于自己于每一个个人,一段情,即可是一生的所有。

再说回来,这世界再大,也无非就是一个个的人,一段段的情、男人和女人罢了。

如今看这剧,就像是把自己曾经对张爱玲的碎片般的点滴所知像珠子般一颗一颗的串了起来,终于完整了的。

想来也是编剧王蕙玲的好,将张爱玲的一生遭遇与她的文字细密缝合起。

而她的童年、少年时代的遭遇,也让我想起了《滚滚红尘》中的那段关于玉兰的故事;她去温州看避难中的胡兰成却见到了范秀美,在《滚滚红尘》中也有类似一段......想来,大学时代读的小说和散文几乎是都不记得的,也未曾读懂的,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心里这才会多了一份懂得,想必如今再读她的文字,会是不同。

其它的都已忘记,只唯独记得这篇《爱》,短篇集翻开的第一篇,或许是也因有份懵懂好奇在,那寥寥数语、短暂相逢,竟是一段爱情,只是一句,哦。

你也在这里么...... 那扶着桃树的女子,和那桃花瓣里生出来的孩子......很喜欢剧中的一些细节,因为读的书都忘了,想来该是取材于她的文字的:一个便是当老式电梯经过一层又一层上升时,传来每一层不同的声音,钢琴声、吵架声、广播声........ 看见她坐在电车上,周围的乘客聊着天,东家长西家短,都是故事,我不禁要笑,那也是我喜欢的,倾听。

尽管剧中张爱玲童年时代的故事让我有些惊讶难以置信她竟有此等遭遇,但也还是觉得有些长,而刘若英在此时怎么看也还是觉得是刘若英,直到胡兰成出现。

:P 剧中很多的声音让我也回想起很多关于童年时代上海的回忆,那些飘荡在弄堂街市的声音。

也最喜看张爱玲与胡兰成初见时的畅谈,才思泉涌,连我这“观众”也受益匪浅。

而当她处于与瑞荷的婚姻中时,一封封信中满是生活拮据而生的琐碎、对每一分钱的开销的算计,真是让人不忍,我想我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残酷生活现实”,而最不忍也便是看到苍老孤苦的晚年张爱玲了...... 散乱的,一些感受,自己的文字也是越来越没条理逻辑的了。

就这样吧。

 9 ) 三年五载是一生一世

在酷夏发现这部电视剧,让我苟延残喘宅在家里百无聊赖之际终于有了砍杀时间的利器。

编剧是王惠玲,她将零星散落于张、胡文章中的事迹针脚细密的编织成了流动的影像,细节皆有出处,并非胡诌,可见是做足了功课。

对白细腻,演员表演也算到位,只是由赵文瑄来演胡兰成有美化之嫌。

赵文瑄人既英俊,称得上是美男子,气质又儒雅,简直可以算完美。

他的“胡兰成”,明明始乱终弃,却好像还得着一点理,还带点天真,“我以为我喜欢的,爱玲一定会喜欢”,仿佛天经地义,却让人不怎么讨厌得起来。

看来以貌取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以前看到胡兰成的一张相,已经年近花甲,鸡皮鹤发,我又听了很多评价(不外乎骂他),看了《今生今世》,只觉得这人油嘴滑舌,面目可憎。

看这部电视剧,又觉得胡兰成本人年轻的时候,不一定仪表非凡,却必定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行止见识也一定是极为舒服妥帖的,是人见人爱型。

若是你我见了他,多半对他心存好感。

你别骂,如果是你我看得出他的面目可憎,张爱玲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她的眼光何等挑剔!

她是你我觉得平常的人她都觉得猥琐荒唐可笑的。

况且他这一路这么多女人,小周尚可以说年轻无知,范秀美难道也眼浅?

更何况见惯世面的佘爱珍。

她们可都是知道胡已有妻室的(包括张爱玲)。

也可以说这男人手段高明。

不过骗人的最高境界是先骗得自己相信。

胡兰成是坚信他对每个女人都是真心的。

你觉得可笑荒唐,却也有几分真实。

不过多情却是无情。

胡兰成形容张爱玲是与世间万物都撇得干干净净的无情的人,像神仙一样的存在,却唯独对他动了凡心。

张爱玲抱定决心做像她母亲姑姑那样精神与物质皆独立的女子,而她又那样聪明,鹤立鸡群。

凡夫俗子庸情俗爱皆不入她法眼。

她得学会忍受寂寞。

不过毕竟她年轻,一时遇上个有能力欣赏她,精神上与她交流的,就深陷迷途了。

初相识,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分手时,张爱玲说:“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突然觉得张爱玲爱胡兰成实在不浅,所以既是不幸也是幸。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必定是极快乐的。

人生无常,欢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沉寂与荒凉才是常态。

张爱玲写《十八春》的时候与写《传奇》的时候笔触已经不同。

先前她是冷眼看世事,自己全然不沾衣,无欢喜亦无悲哀,无同情也并不憎恨,顶多取笑两下。

《十八春》里,她写道,“星期六是最好的,到了星期天,却已经是夕阳无限好了”,“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

可是对于年青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她开始喟叹人生。

我想,她与胡兰成在一起的那段日子,虽然结局悲凉,快乐却是让她终身难忘的。

毕竟,他曾让她“开出花来”,让她曾经盛放。

电视剧对于时间表现的不够充分,半生的岁月变迁没有怎么体现出来,毕竟电视剧的表现手法有限,无法做到像《甜蜜蜜》那样,所以我也不怎么伤感。

我只是觉得,我们不必替张爱玲跳脚骂胡兰成,因为我们未必了解。

 10 ) 恍如隔世——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曾经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

场景: 电话铃响了, 张爱玲挪步电话前, 拿起电话坐下来“喂” 电话是林式同打来的, 张爱玲已经猜到,因为他总是这时候打电话来 …… 林:明天我要到上海出差,你有什么要我带的吗?

爱玲:上海,恍如隔世……上海 画面慢慢浮现)张爱玲的背影悠闲地穿过上海的街道 恍如隔世 上海——张爱玲的故乡,张爱玲的创作的源泉 张爱玲的名字与上海总存在某些暧昧 的确,上海是张爱玲心目中那一抹最刺眼炫目的颜色,是最热烈,是最温暖和亲近的,甚至超过了爱情,离开上海,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打动她心底的冷漠,这个天才的照相师最擅长拍上海的风情,她的感情全部在这里。

那个“恍如隔世”里,张爱玲的思绪在上海: 因为在上海有胡兰成: “见到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来出花来。

” “你到底是不肯。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 在那个清晨胡兰成最后一次抱她,而她面对无法挽回的事实,惟有泪流满面,在哽咽中却叫得一声“我兰成”!

不是缠绵悱恻,而是清坚决绝。

再那残冬,她与他黯然相别。

张爱玲没有妄言,她一点一点地萎谢了。

因为上海有她熟悉的生活和人: 在她的大量散文里,张爱玲总是以上海“小市民”自许。

她的前半身,除了在天津住过两年,在香港住了三年,一直都在上海。

如同她向她的读者所公开宣称的,即使有些故事的背景是香港,她写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

因为她是为她们写作的。

“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 她认为上海人聪明,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混水摸鱼,但从不过火。

她深爱这个都市的景象和声音,气息和风味…… 上海成就了张爱玲,还是张爱玲成就了上海,已经无从分辨。

但战乱中的“孤岛”必定成就了一段海上传奇。

伴着煊赫而没落的家世,张爱玲在这里度过不幸而昏暗的童年,在这里与胡兰成结下一段孽缘,在这里创造了文坛神话。

数十年过去了,上海繁华依旧,只是张爱玲不在,不免留下一声叹息,再也没有那样与上海气质融为一体的文人了。

 故事开始在上海,“恍如隔世”后,结束在上海……

《上海往事》短评

三月份去了一趟天津,正好去了张爱在天津的故居,现在已经变成了咖啡馆+摄影馆。回来后正好看到一位up主推荐她的小说,所以找到电视剧来看。还是感觉刘若英没有演出她的神韵。看完剧后只想感叹一句:人生假如有如果,会不会有另一种结局?如果没有战争,她会继续去欧洲留学?如果没有留在上海,还会遇到胡兰成吗?如果没有去美国,可能会派去守大门?

9分钟前
  • 橡树果
  • 还行

也不是说赵文瑄演技有多好,但形象上让赵文瑄演胡兰成?他也配?

12分钟前
  • 心想事成的我
  • 还行

該怎麼說?這個張愛玲太美太溫暖。

16分钟前
  • 侯二六
  • 还行

感觉有的,但是味儿还不够浓烈

17分钟前
  • 一小块很忙
  • 还行

为这精致的画面和对白,为那个时代的好与坏和现在如此相似,为赵叔,值这个分了。看着看着,心静下来。

21分钟前
  • 阿颖
  • 推荐

刘若英面相和造型还挺成功挺接近的 就是憨傻了点…张阿姨估计是要笑的;胡兰成看到赵文瑄 应该死也瞑目了 哈哈哈 基调很带感 蛮好看的哇

26分钟前
  • Notali64
  • 力荐

卡司不错,也颇有当年上海的味道,奈何完全没有水花。

30分钟前
  • lesley911
  • 还行

看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一点张爱玲的味道都没有,压根演的就不是她,是刘若英吧。就算拍的再好,也没意义。

35分钟前
  • 冰茶Astrologer
  • 很差

后半段太一般

36分钟前
  • Realko
  • 还行

节奏太慢辣,刘若英怎么看也不像张爱玲,剧情倒是非常符合实际。

37分钟前
  • 月亮🌙
  • 还行

怪蜀黍

39分钟前
  • 梦停
  • 还行

看得真心酸啊 总是一副儒雅模样的赵文瑄让人没法狠心呐 大概胡兰成也一样吧

40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刘若英气场太弱了,炎樱更雷了,张的阿姨演的也不好,缺乏贵族气,只有赵文瑄的戏还能看看

41分钟前
  • 细雪
  • 较差

乍一看还不错,看到第二集就没耐心了,剧情太松散,节奏太慢、情节注水严重,不吸引人。看了2集弃剧了。喜欢刘若英,演得好,清新自然。

43分钟前
  • haihai
  • 较差

张爱玲要更有个性一点儿吧~

44分钟前
  • 苇美
  • 还行

他们不像……

47分钟前
  • 小印子
  • 还行

一星给制作 一星给赵文瑄 就算以后能有人演好张,又到哪儿去找这么好的胡兰成 扣掉的三星是因为刘若英

50分钟前
  • 荒原客
  • 较差

想了解关于她的一切 一切

51分钟前
  • 聪聪
  • 力荐

胡兰成是我见过最会撩女人的大师没有之一。我还没看到有哪个离开过他的女人跟非但不跟她撕过,还敬他念他的!

56分钟前
  • 问问
  • 还行

从2007年第一次看直到现在,几乎每年都会重看一次,任何一个女演员来演绎这个角色都不太讨好的,喜欢张、胡二人的所有对白。

58分钟前
  • 无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