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阿凡达

Avatar

主演: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史蒂芬·朗,米歇尔·罗德里格兹,吉奥瓦尼·瑞比西,乔·大卫·摩尔 ,希·庞德,韦斯·斯塔迪,拉兹·阿隆索,迪利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9

《阿凡达》剧照

阿凡达 剧照 NO.1阿凡达 剧照 NO.2阿凡达 剧照 NO.3阿凡达 剧照 NO.4阿凡达 剧照 NO.5阿凡达 剧照 NO.6阿凡达 剧照 NO.13阿凡达 剧照 NO.14阿凡达 剧照 NO.15阿凡达 剧照 NO.16阿凡达 剧照 NO.17阿凡达 剧照 NO.18阿凡达 剧照 NO.19阿凡达 剧照 NO.20

《阿凡达》剧情介绍

阿凡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战斗中负伤而下身瘫痪的前海军战士杰克·萨利(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 饰)决定替死去的同胞哥哥来到潘多拉星操纵格蕾丝博士(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 饰)用人类基因与当地纳美部族基因结合创造出的 “阿凡达” 混血生物。杰克的目的是打入纳美部落,外交说服他们自愿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从而SecFor公司可砍伐殆尽该地区的原始森林,开采地下昂贵的“不可得”矿。在探索潘多拉星的过程中,杰克遇到了纳美部落的公主娜蒂瑞(佐伊·索尔达娜 Zoe Saldana 饰),向她学习了纳美人的生存技能与对待自然的态度。与此同时,SecFor公司的经理和军方代表上校迈尔斯(史蒂芬·朗 Stephen Lang 饰)逐渐丧失耐心,决定诉诸武力驱赶纳美人…… 本片采用3D技术拍摄,共耗资5亿美元制作发行,是电影史上最为昂贵的作品。本片荣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是女特警当家大掌柜吸血鬼日记第七季下落不明面对面:绿洲第一季早见,晚爱伊克巴尔之超级芯片无人岛的Diva鬼太郎诞生:咯咯咯之谜孽情记痴恋聊天危险性游戏3红色气球一梦如初老鹰想飞暗色天堂忘川茶舍之铸剑祭魂红日狂花第三季越和南婆媳的战国时代老爸驾到太平天国双面太子妃凤归梧桐24小时第五季黄昏时分的朋友甜蜜喂食生活我独自升级-二次觉醒-爱歌:约定的承诺小大人

《阿凡达》长篇影评

 1 ) 美丽新世界——AVATAR初步观感

今天是中影和福克斯的内部媒体场,明天去拜见占神做采访(估计都没机会提问,全国无数媒体来追这个)AVATAR我已经在自己杂志上介绍了3、4次,从一年前就开始关注,而且,应该说现在很少有电影能够从视觉、画面上真正震撼我了。

所以看下来,确实没有当初第一次看到星球大战或者指环王时的那种激动心情。

不过,这是我最近这些年看过的最真切的科幻电影了。

整个潘多拉的世界如此真实细致——仔细想想,似乎从来还没有过一部科幻片是完全能够呈现出一个异世界来的呢。

从这一点上说,阿凡达真的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James rules!!!)。

我完全不觉得影片的前三分之一平淡,非常喜欢跟着jack一起去探寻这个星球和na'vi人的世界。

最初看到na'vi人,可能会觉得还有点cg感,不过卡梅隆把他们设定成皮肤光滑我觉得是有意为之,而不是技术上试图简单化的原因。

很快,你就会觉得他们是真正的生物,真正的“外星人”,完全不会再去想CG不CG的问题。

整部影片中,特效运用极其自然真实,令人投入,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瑕疵——指环王中我还是经常能看到明显的特效痕迹,容易让人出戏,比如甘道夫从桥上跌下去后,护戒队从洞里出来时,明显能感到人是贴到另一层影像上的。

而在本片中,哪怕是上百个na'vi人在一起,或者成百条banshee在空中飞行时,你都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你看不到任何复制出来的,看不到远处的na'vi人明显比近处假这种情况。

整个潘多拉世界,无论动植物、山水,都极其逼真美丽地呈现在你眼前,真的像为你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对比阿凡达,你会感到2012或者变形金刚的特效是多么的生硬而且刻意。

将来,再想宣称玩了一部特效大片将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阿凡达树立起来的,是一个技术与效果结合的高峰——正如指环王一样,它们都充满情怀,绝非肆意炫耀技术。

此外,我完全不认为阿凡达的故事陈旧、简单或者不够深刻云云。

如果用文学来类比一下,阿凡达跟星球大战一样,其实是民间文学,是童话,而不是小说——当代的很多电影观众太习惯于小说式的现代叙事了,他们已经习惯于从复杂纠缠的故事中去寻找形而上的意义以及启示性的价值判断,喜欢那种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情节,以及背后隐藏着无数可能的所指的故事。

但阿凡达和星球大战一样,是“源故事”式的故事,极其简单、原初、类型化的母题。

民间故事或者评书就是这样,它们的思想不可能像博尔赫斯的小说那样复杂深刻,但完全不能说它们浅薄或者没有感染力。

整个阿凡达的叙事是非常干净清楚的,节奏相当不错——泰坦尼克号的节奏前半段其实倒有些沉闷迟缓。

随着故事推进,你会非常自然地站到na'vi人的立场上去——这就是类似民间故事那样正邪分明的好处,否则观众的立场会变得非常犹疑混乱。

关于影片的主题思想,我不想做任何分析,我认为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影片并非越深刻就越好。

这个故事很精彩,能够打动我就足够了。

最后的大战看得人心潮澎湃,完全投入!

最后,我认为卡梅隆最了不起的是,他充满情怀的拍了这个电影,没有什么地方做得过分、极端——卡梅隆一直是给我一种手艺人的感觉,这绝非贬义,他就像古代制作干将莫邪的能工巧匠,作品都非常精致漂亮。

我喜欢阿凡达这种能把你带到另一个世界中的电影。

它让我对电影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

潘多拉是一个梦,卡梅隆把他的梦如此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为此感谢他的分享。

 2 ) 重映了才发现《阿凡达》院线字幕问题那么大

这次《阿凡达》重映,据说用的是初版字幕。

看完电影我很迷惑,因为 2010 年看的时候,我并不记得字幕翻译的问题有那、么、多。

可能是中学时期我英语还不够好吧。

于是写了这篇文章,记录 1)影响剧情理解的错译 2)拉低观影感受的漏译 3)值得讨论的翻译抉择,一共 27 处。

进入正题前需要先说一句:有些地方不一定是译者翻不出来,也可能是不能翻出来。

比如:对纳美人的蔑称 blue monkey 没有翻成“蓝猴子”,而是写成“野蛮人”;博士撕心裂肺的控诉 You murderer 没有翻成“杀人犯”,而是写成“强盗”;反派感谢男主情报时说的 wet kiss 没有翻成想给他一个“湿吻”,而是写成“拥抱”;开战前的攻击指令 Let's pull the trigger 没有翻成“那就开战吧”,而是写成“那就开始吧”。

这类改译,大部分我都没有放进这篇文章。

不过有两处比较明显,还是挑出来说一下。

1.台词:Every living thing that crawls, flies or squats in the mud wants to kill you and eat your eyes for Jujubes.字幕:所有的生物都会杀了你改译:它们都想把你的眼珠挖出来 当软糖吃电影开头,男主初次踏上潘多拉星球的基地,刀疤反派在动员会上说了一大堆话,其中就有这么一句,是在说那里的生物有多危险,恨不得把人类的眼珠当成 Jujubes 吃掉。

这个单词本来指冬枣,但是大写复数的 Jujubes 指一种软糖,如图所示。

原文毫无改译的必要。

我只能猜测并非译者不想这样翻,而是台词有些血腥,不够积极向上、文明阳光,所以不能以原面目示人。

2.类似的改译,还有男主驯服灵鸟的那段。

台词:- How will I know if he chooses me?- He will try to kill you.- Outstanding.字幕:- 我怎么知道他选择了我- 他会疯狂挣扎- 好的我明白了改译:- 我怎么知道他有没有选择我- 他会想把你干掉- 太棒了可能是 kill 这个字眼不够文明,所以才翻成“挣扎”,看来兽类也逃不过人类文明。

就算如此,Outstanding 也不该翻成“好的我明白了”,过于淡定,男主的语气全没了。

这些改译削弱了台词原有的力度,只能说非常遗憾。

3.但剩下的翻译错误,基本都是译者的锅。

先来看最离谱的错误。

男主坦白身份后被驱逐,想方设法重返纳美族,于是跑去驯服托鲁克。

这是一段关键剧情,但是字幕出现了两处严重错误。

台词:I was gonna have to take it to a whole new level.字幕:我一定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改译:我必须再加把劲 搏一把台词:So why would he ever look up?字幕:他为什么会现身呢改译:他何必抬头往上看呢前一句,说的是男主要和龙王决斗的原因:如果不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他根本无法重拾纳美人的信任,所以他才必须 take it to a whole new level,做更加出格的事情,并不是“我一定能开创全新局面”这种中二台词。

要知道,上一句他还说自己这样做是 insane move “疯狂的举动”,他对自己能不能活下来并无信心,虽然我们都知道他能活下来,因为他是男主。

后一句,是男主对龙王的分析。

前面还有这几句台词:The way I had it figured, Toruk is the baddest cat in the sky. Nothing attacks him. 大意是:既然是空中之王,龙王想必不会时刻警惕,因为没有鸟敢偷袭它。

所以它飞翔时,应该不会抬头看。

这是男主选择从上方俯冲,偷袭龙王的原因。

结果字幕翻译成了“他为啥会现身呢”。

他为啥会现身呢。

会现身呢。

现身呢。

呢。

我猜译者是把 look up 看成了 show up。

4.说完这个离谱的错译,让我们回到电影开头。

男主坐着轮椅刚到基地的时候,有两个老兵对他评头论足。

台词:- Check this out, man. Meals on wheels.- Oh man. That is just wrong.字幕:- 一个吃闲饭的- 伙计 别小瞧他改译:- 瞧 有个坐轮椅的来送死了- 开什么玩笑 这太扯了光看文字,第二句话的确可以有不同解读,但是看画面其实很清楚。

第二个老兵(截图右边这位)表情是不屑和难以置信,截图里或许不太明显,但电影里,他摇头和打量的动作太清晰了,并不是在反驳第一个老兵,而是在表示赞同。

从剧情上看也是如此。

男主刚到基地的这一整段,从画面到台词,都在营造环境的恶劣和敌意,更何况这个 NPC 根本不认识男主,不会说出“别小瞧他”这种帮腔的话。

如果译者只拿到脚本,没有拿到画面,这个错误情有可原。

但下面这个错误就很难找借口了。

5.台词:They are very hard to kill.字幕:他们都是冷血sha(第一声)手改译:要杀掉他们是很难的还是电影开头的动员会。

刀疤反派在介绍纳美人,说他们从身体到装备都很强大,hard to kill 是说他们很难解决,而不是他们喜欢杀人。

这句话没啥好讲解的,就是翻反了。

6.要说离谱,下面这句翻译虽然短小,但一定要拥有姓名。

台词:Your last report was more than two weeks ago.字幕:距离上次汇报快两个月改译:距离上次汇报已经两个多星期这里是男主在纳美族过得风生水起,把任务抛到脑后,刀疤反派对男主说的一句话。

原文“两个多星期”,字幕翻译成“快两个月”,除了 two 没有一个单词翻对。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也只有三个月,这句字幕就把三分之二给用完了,很厉害。

7.再来一个完全翻反的句子。

男主在纳美人中间生活的时候,女主带他打猎,给他上课,讲到能量的流通、万物的联系、动物的灵魂,男主有一句这样的内心独白——台词:I really hope this tree-hugger crap isn't on the final.字幕:我真希望这种生物考察永不休止

改译:我真希望她不要让我背这些拥抱大自然的废话字幕翻成“生物考察”和“永不休止”,只能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tree-hugger 字面意思“拥抱树的人”,指狂热的环保主义者,是个贬义词。

crap 就更不用说了,和 sh*t 差不多,本着文明的社会精神,我们可以翻译成“废话”。

on the final 指“在期末考出现”。

逐字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真希望这种垃圾环保题不会出现在我的期末试卷上”,其实就是男主的内心吐槽:女主教的这些都是什么玩意儿?

谢天谢地不需要他背下来。

字幕又是从头错到尾。

8.大决战前,男主一行人躲在屋里商量对策。

听说第二天早上就要轰炸,飞行员小姐姐(她好飒!

呜呜呜!

)说了一句话。

台词:And I was hoping for some sort of tactical plan that didn't involve martyrdom.字幕:我希望能速战速决 死个痛快的改译:我本来还指望 我们的战术不需要有人送死这里有个厉害的词 martyrdom,意思是“殉道”,尤其是为了信念而献出生命。

整句话如果直译,意思是“我原本希望我们能有某种不涉及壮烈献身的战术计划”,其实就是“靠,本来以为自己不用这样送死呢”,是这样的调侃。

虽然 martyrdom 也有“痛苦折磨”的意思,尤其以前的殉道者经常经受火刑,和轰炸有几分类似,但是我认为这里的重点不在“壮烈”,而在“送死”,毕竟上下文都在说弓箭打大炮简直是儿戏。

前半句字幕的增译从逻辑上来看也不太合理,轰炸这种形式,简直不能更速战速决了。

加长版电影里,飞行员小姐姐和另一个组员有一腿,结果两人都死了,卡梅隆你没有心9.接下来说一下格蕾思博士这个角色。

与她相关的翻译,至少错了七八句。

博士的阿凡达穿着斯坦福大学的校服,应该是 XXXL 号首先是男主和博士初次见面,博士对他敌意很大,觉得他就是个废柴。

博士转身离开后,另一个同事安慰男主,说了下面这句话。

台词:Try and use big words.字幕:以后说话注意点改译:跟她说话多用一些高端词汇这里的 use big words,指一个人说话装x,喜欢用听起来很高级的词,比如各种科学术语。

如果用形容词来描述,就是 bombastic/grandiloquent。

同事说这句话是在提醒男主,以后说话多用厉害的词,这样博士或许会对他更友好。

“说话注意点”这个翻译,听上去像是男主说话不礼貌,但男主见到博士第一面说话挺文明的,“说话不注意”的不是男主,是博士。

10.实际上,整部电影博士说话都不太文明,就算她和男主关系缓和以后,依旧如此。

比如男主告诉她,他被纳美族接纳,可以去看灵魂树的时候,博士笑着骂了他一句:台词:You lucky swine字幕:你真幸运改译:你真是踩了狗屎运这里的 swine 原义是 pig,用来骂人,是“蠢货”的意思。

虽然博士只是戏谑,不是当真骂人,但是把这个羡慕嫉妒恨的语气翻译出来会更好地传递人物性格。

毕竟她是个满脑子都是科研,临死前还想着要采集样本的人啊。

(难道这个词也在脏话范畴内……“狗屎运”也算吗?

算吗?

吗?

马?

)11.

博士和反派吵架时,嘴就更毒了。

比如下图的这段对话。

台词:You need to muzzle your dog.字幕:你该闭上你的嘴改译:闭上他的狗嘴/管好你养的狗这里的 muzzle 其实是这个玩意儿:

这句话是格蕾思博士对着公司经理说的,dog 指的是刀疤反派。

直译的话,意思是“快给你养的狗戴上嘴套”,其实就是“让他闭上狗嘴”的意思。

这么霸气的用词不翻译出来,太可惜了。

可能也不够文明吧。

行。

12.依旧是博士的台词,下面这个错误,说实话,翻错也挺不容易的,得完全无视上下文才行。

台词:She is the least glitchy字幕:最叫人放心的就是我了改译:这台主机最少出故障上下文是:主角团来到山上的营地,博士让男主用最靠边的一台主机。

glitchy 指“机器出现小故障”。

之所以用 she 这个代词,是因为上一句博士说这台机器叫“比拉”。

有一种程序员给自己的键盘起名字的萌感。

整段对话应该是:“楚迪,你睡上面。

杰克,你往左转。

你用最后面的主机,一号机器,比拉。

这台机器最少出故障。

”而不是:“楚迪,你睡上面。

杰克,你往左转。

你用最后面的主机,一号机器,比拉。

最叫人放心的就是我了。

”13.博士临死前那段也很离谱。

博士身受重伤,男主抱着她去求救。

纳美人把博士和她的阿凡达放在一起,说:The Great Mother may choose to save all that she is in this body,圣母或许会拯救阿凡达躯壳里残留的她的生命。

意思是:人类躯体里的她即将消亡,但是爱娃或许可以把她的阿凡达救活。

这是对全片结尾男主能活过来的关键铺垫,但是字幕翻错了。

句子太长,我没记下来,大致翻成了“圣母会帮助我们所有人”,反正不知道翻译到哪个方向去了。

14.接下来是纳美族语言的翻译专题。

有些是翻译上的小失误,比如 legs 翻译成“四肢”,一般情况下没有问题,然而潘多拉星球的动物基本都是六条腿。

还有一些是想和大家讨论的翻译,比如纳美族称地球人为“外星人”,说他们“油盐不进”,还有把托鲁克的名字翻译成“魅影”。

先说纳美人对地球人的称呼,英语是 Sky People,“天外人”;对阿凡达的称呼是 Dreamwalker,“梦游者”。

从语义来说,字幕翻译成“外星人”没有任何问题——对于地球人来说,纳美人是外星人,对于纳美人来说,地球人同样是外星人。

不过我的个人观点是,这里不必用归化(localization)的翻译方式,直译也未尝不可。

“你们这些天外人”或者“天空人”,观众也能看懂,而且保留了纳美族的语言特征。

这其实是翻译方式的选择问题。

用本土观众更熟悉的词汇来翻译,更顺畅;按照原文意思来翻译,更忠实。

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

我之所以认为纳美族语言可以采取第二种翻译方式,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套陌生的语言系统,就算拗口也情有可原,只有直译才能传递这个族群的历史、文化、思想,传递他们对地球人态度的转变过程。

15.再举个例子。

男主第一次被女主带回纳美族群时,女主母亲说地球人“油盐不进”。

台词:It is hard to fill a cup which is already full.字幕:他们那些石头油盐不进原文的意思是:已经满了的杯子,就很难再往里倒水了。

这是一个常见的隐喻,字幕翻译成“油盐不进”,其实挺巧妙的,都是形容一个人听不进话,只不过英语是水杯,中文是……做菜(?

)。

但是下面这句还是用“油盐不进”来翻译,就有些画蛇添足了。

台词:Learn well, Jakesully. Then we will see if your insanity can be cured.字幕:好好学 杰克 看看你这块石头是不是真的油盐不进改译:好好学 杰克 看看你的疯病能不能被治好地球人觉得纳美人野蛮,想要征服;纳美人觉得地球人疯了,需要治疗——这是很有冲击力的文明间的冲突,已经不是前面的“空杯”隐喻了,老老实实直译就可以。

16.这段对话还有一个翻译难点。

男主愣头青一样地说,my cup is empty “我这个杯子还空着呢”,他说自己和那些科学家不是一类人。

于是纳美人问他,那你是什么?

他说自己是老兵,但是用的不是 Marine “海军陆战队员”这个词,而是——台词:A warrior of the Jarhead clan.字幕:海军陆战队员改译:铁帽族的武士这里的 jarhead 是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别称。

jar 是广口瓶,jarhead 有些人会翻译成“锅盖头”,不过这个词最初并不是指士兵的发型,而是指军服的领子高高竖起,让士兵看起来像是头放在了罐子里(好奇怪的词源)。

二战时期开始流行这个称呼。

因为听起来像是脑袋空空如也,所以并不友善,但是后来很多士兵会用来自称。

这个词在电影里至少出现了三次,字幕都没有直译,我猜是担心“锅盖头”太难懂。

不过,这里是男主在试图用纳美人理解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士兵身份,用到了 warrior “武士” 和 clan “氏族”这样的词汇,如果译者胆子大一点,其实可以翻成“铁帽族”,一半归化一半异化地保留原文的含义。

直译也没问题,“锅盖族的武士”虽然听起来很蠢,但是这句台词本来就很好笑,电影里男主回去汇报的时候还被人嘲讽:- Jarhead clan? And it worked?- 锅盖族?

他们听懂了?

如果还是担心这样翻译太难懂,那么翻成“陆战族的武士”也可以,但 warrior 和 clan 还是翻译出来比较好。

不然这种鸡同鸭讲的感觉完全就丢失了。

放一张吉伦哈尔的剧照,没啥关系,只是因为这部电影名字叫 Jarhead 并且老杰很美17.纳美族语言里,另一个重要的词汇是“魅影”。

这个名字也值得讨论。

台词:- It is Toruk, Last Shadow.- Yeah, right. It's the last one you ever see.字幕- 这是托鲁克 我们叫它魅影- 他的确很魅影Last Shadow 字面意思是“最后的影子”,所以男主说 It's the last one you ever see,其实是说一旦遇见了就逃不掉,的确可以说是“这辈子能看见的最后的影子”。

直译的话,应该是“终影”或“末影”。

不过“魅影”也很恰当。

魅影意为鬼怪,虽然没有翻译出 last,但是多了一层 ghost,很妙。

我唯一的担心是:本来托鲁克是空中之王,翻成“魅影”之后不知道为啥有点娇俏……我可能是《剧院魅影》看多了。

18.刚才这部分(14-17)是想和大家讨论的翻译选择。

最后还有一些错译,或许没有那么关键,但都很莫名其妙,会让人在看电影的时候走神一秒,心想:“哈?

这句台词啥意思?

”还有一些则包含了很实用的英语知识,都值得一讲,比如全片的第一句:台词:When I was lying there in the VA hospital字幕:我躺在医院改译:我躺在退伍军人医院不知道为什么 VA 没有翻译出来。

VA 是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缩写,全称是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电影第一句用这个词表明男主是一位退伍士兵,不翻译出来的话,观众要过好一会儿听到另一句台词才知道男主的身份。

就是下面这句台词。

呃,也翻错了。

19.台词:Me, I was just another dumb grunt getting sent someplace he was gonna regret.字幕:而我只是一名习惯冲锋陷阵的海军陆战队队员改译:而我只是个傻大兵 被送上战场 早晚有一天会后悔这句话自嘲里透露着心酸。

get sent 指“被人送上战场”,而不是自己冲锋陷阵;俚语 grunt 的确是指士兵,但是 dumb “愚蠢的”和 he was gonna regret “后悔”这几个词都没有翻译出来。

照字幕的译法,男主仿佛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作战机器,人设崩得有点厉害。

20.台词:More like a fifth of tequila and an ass-kicking.字幕:就像一阵风吹过了没有痕迹改译:像是喝多了酒 又和人打了一架 这是整部电影的第六句台词。

男主说他低温休眠的这六年,时间弹指一挥,宛如喝了酒又打了架之后的感觉,如梦初醒。

a fifth 是酒的计量单位,相当于 757 毫升。

tequila 是龙舌兰。

经可爱的网友提醒,导演剪辑加长版里,电影刚开头的确有一段男主在酒吧和人打架的剧情。

又酗酒又踢屁屁,直译的确很麻烦,但是翻译成“一阵风吹过”的话,实在是有点文艺过头了,再一次把男主的人设带跑偏。

21.台词:We'd like to talk to you about taking over his contract.字幕:完成他的夙愿改译:接手他的合同这里是公司劝男主接替他兄弟的活,contract 是“合约”,不知道为什么翻成了“夙愿”。

22.台词:Because this little gray rock sells for 20 million a kilo.字幕:这块石头价值连城改译:这块小石头每千克值两千万这里是公司介绍潘多拉星球的矿物多么稀有。

可能是字数太长,不想翻译?

我想不出其他理由了。

23.台词:There's nothing like an old-school safety brief to put your mind at ease.字幕:在这里你要时刻保持警惕 不能丝毫松懈改译:老掉牙的动员会 真让人安心这里是男主听动员会时的心理活动,他说,感觉像是回到了熟悉的战场。

brief 在这里是名词,指“汇报会”。

这句台词完全没有翻译,我当时一度怀疑是我瞎了。

窗户加上电子屏,让这个房间看起来像是一面 national flag,是个厉害的隐喻24.台词:Damn! You were dug in like a tick.字幕:你可真沉得住气改译:叫都叫不醒你这是男主变成阿凡达遇见女主的第一天,度过惊险的夜晚,他的阿凡达睡过去、男主的肉体在机器里醒来时,博士对他说的话。

这个俚语很不常见。

tick 指“蜱”,一种虫子,我就不放图了,有点丑。

这种虫子会吸血,吸血的时候牢牢钉在身上,一动不动,所以 dug in like a tick 有“十分投入”的意思,这里是说男主困在阿凡达体内,叫都叫不醒,不是“沉得住气”。

25.台词:This is a place for prayers to be heard. And sometimes answered.字幕:通常是很灵验的改译:有时候会应验女主介绍声音之树的时候说,那里是人们祈祷的地方,而这些祈祷 (are) sometimes answered。

翻成“通常”不准确,sometimes 只是“有时”。

不然,后面愿望没有实现的时候岂不是啪啪打脸。

26.台词:Yeah, I don't want to be late for my own party.字幕:我不想在聚会上迟到改译:我不想在自己的派对上迟到这是电影结尾男主的最后一次日记。

录完之后,他就要跑去准备变身纳美人,和女主相亲相爱了,所以他这里强调了 my own party,因为他是这场重生派对的主角。

字幕没有翻译出这个细节。

27.最后,还有一句被疯狂争论的关键台词:I see you。

整部电影至少出现了八次,而且还借角色之口专门解释了这句话:But it's not just I'm seeing you in front of me. It's I see into you.并不只是我看见你在我面前 而是我看透你的内心我记得某个字幕组的翻译是“眼相见,心相连”,很美。

但是这一次,我反而赞同院线字幕的版本。

理由很简单:“心相连”是言外之意,不该被说出口。

既然台词是简简单单三个字 I see you,中文也朴素地翻译就好。

“心相连”是很好的注释,但是很难想象纳美人打招呼时是这样的场景:一个说“眼相见啊大哥”,一个回“心相连啊老妹”……就,整个画面过于中二。

翻译是一件主观的事。

这类翻译并没有正确答案,在本文结尾提出来,很希望和大家讨论。

但是除此之外的错译,基本都是板上钉钉的错误,还有一些问题这篇文章没有记录,比如 Welcome to camp “欢迎来营地”,字幕翻成了“欢迎来露营”,还有一句字幕写的是“n好吧”……过于离谱,我甚至有点怀疑是自己记岔了。

只能说译者真的得更负责才行。

我现在只希望《指环王》重映时字幕表现好一些。

求求了。

 3 ) 阿凡达:文明的野蛮人

1.观影前很不幸,先看到陆川撰文盛赞《阿凡达》。

陆川是施虐狂,喜欢残酷和血腥,并且很知识分子,热衷于将自己的怪癖包装成“理想主义”。

这种人是天朝极品,从《可可西里》的“环保”到《南京南京》“反战”,都是主旋律。

他赞美《阿凡达》,给我带来了某种不祥的预感。

他说 ,《2012》的导演看了只有磕头。

“磕头”,多么天朝的礼仪,但从他嘴里听到是那么的亲切而自然。

2.果然,陆川很神奇,他自己够天朝,他赞不绝口的电影也很天朝。

电影一开始,“潘多拉”星球展现的是黄山或张家界的美景。

而这个星球的伟岸男儿都留着满清的辫子。

看到“世界之王”这么恭维我们,我脸腾地红了,很是受宠若惊。

我唯一不满意的是,电影还是太写实了,这个星球的女性都是平胸。

假如像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让我泱泱大国的妇女都挤挤就好了……3.故事很简单:美帝国主义强盗行径遭到了第三世界人民的英勇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

邪恶的一方是:跨国公司、美国军队、白种人、拳击手。

正义的一方是:土著、部落武士、有色人种、残疾人。

邪恶的一方发起了不义的战争,为了掠夺别人的财富。

这真是令人义愤填膺,让我们联想到西方资本主义发迹史上的许多罪恶,例如东印度公司、西班牙殖民者,以及离我们并不久远的这次美伊战争。

美帝国主义太可耻了,他们的大企业操纵了这次战争,仅仅是为了石油。

萨达姆太冤了,还有他那些无辜的子民。

4.没错,一本左翼的政治宣传小册子,影像版的。

我向来反对美国向中国输出价值观,其实就是指这一类东西。

美国向我们输入这些有毒的左派观念,太阴险了,幸好我天朝也不简单,礼尚往来,时不时向他们输出有毒的玩具和食品。

5.《第九区》、《2012》和《阿凡达》输出的美国价值观太有害了。

那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憎恨,已经到了渴望自我毁灭的地步。

他们令他们走不出历史的重重阴影,被清教徒病态的负罪感折磨着:《第九区》讲了对黑人的种族隔离,《阿凡达》则讲了对印第安人土地的掠夺。

而两部影片共同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连昆虫和野兽都比美国人善良。

最终,这种自我憎恨上升到了对全人类的憎恨。

观看银幕上的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战争,观众的情感错位了,他们站在了非我族类一边,为人类被外星人无情地消灭而欢呼。

《阿凡达》里,男主角是一个大叛徒,他不仅率敌杀死自己的同类,还将自己的外形变成外星人。

迈克尔杰克逊漂白黑皮肤受尽千夫所指,而他就幸运多了,改头换面依然被大众视为英雄。

6.《阿凡达》的男主角,从一个堕落的文明人,蜕变成了一个高贵的野蛮人。

这就像艾伦布鲁姆说过的,美国的男青年就像大自然的野蛮人,他们期待如此,也是这么被塑造的。

当然,这不是什么好现象,而是美国精神衰落的征兆。

7.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特效很厉害,充满诗意。

可我看到的景象就是一个水族馆,到处漂浮着海藻,那些外星人和飞鸟如同热带鱼般游来游去。

8.还有人说,这部片子里,卡梅隆向张艺谋偷师,学了很多东西。

我向章子怡保证,确实如此。

有两个夜晚,“潘多拉”星球的人民都聚集在很大很大的草坪上,那里灯火通明、激光四射,而他们就像天朝子民一样,做团体操,集体发功,那场面恍如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

9.作为一部高科技的环保电影,《阿凡达》将成为不朽经典,能在思想的先进性上与之比肩的恐怕只有《意志的胜利》了。

它准确地告诉我们,环保主义者的头脑里都是些什么东西:酋长、巫师、武士、恶龙、狩猎、部落图腾、心灵感应、崇拜仪式。

这些环保主义者渴望成为新人类,一种身体健美、心灵纯净的超人,他们有鸭蛋黄的眼睛,漂亮的蓝色纹身,还拖着一条返祖的长尾巴。

10.当年伏尔泰挖苦卢梭:“读了你的书,使人渴望四脚爬行。

”看完《阿凡达》,听到不绝的赞美之声,不由得让人感慨,这个年代伏尔泰已经绝种了,只有卢梭们在到处爬行。

环保万岁,继续磕头吧,天朝子民们,洋鬼子在羡慕我们的精神文明,虽然他们掌握着奇技淫巧的高科技。

 4 ) Avatar观影前准备工作经验谈(附国内各大商业IMAX屏尺寸)

圣诞在尖沙咀UA很杯具地看了一场第一排正中间的Avatar…… 于是来分享一下看此等神作的准备经验 orz1. 开场前尽量少喝水。

3个小时的电影,每一分钟都不容错过,不要因为去厕所而留下遗憾。

再说现在北方天气这么冷,体内水循环的周期大大缩短……so……2. 尽量看IMAX 3D的版本。

虽然钱价的确算比较贵,但绝对贵得有道理。

如果你是人云亦云甚至附庸风雅地去看这部电影,那么请随意吧,甚至不看也罢,等下载呗 反正它就是个换了外皮的风中奇缘+幽灵公主(俺被同事们火星一样的言论和态度震惊并桑心了……)如果真的想体验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不要犹豫,IMAX吧,错过一定会后悔的。

3. 如果能提前预定座位,IMAX推荐比较中后排的位置。

当然,由于每个影院的屏幕大小不尽相同,所以位置也可以适当调整。

如果,如果不能确定自己会买到第几排的座位,请记得携带晕车药!

真的,不开玩笑……我们在尖沙咀UA坐在第一排看的时候真的好想死…… 前两个小时所有的近景镜头都让人有晕车的感受,而且我不停地在打嗝,胃口里翻江倒海…… 到后期的战斗场面才稍微舒缓了一些。

电影散场大概俩个小时之后才感觉有胃口能吃下去东西……当然,UA的屏是我见过的最大块的IMAX屏,基本上和电影博物馆的一样大了。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坐在第一排,看什么感觉都很大)对于北京石景山万达或者天津中影这样13米高的“小”屏幕,估计坐在前排也不会有太大的不适反应的。

看个人喜好啦4. 关于3D眼镜。

一般影院有两种,一种是要押金的,一种是不要的。

要押金的多是普通屏的,镜片是玻璃的;不要押金的是IMAX,镜片只是塑料片而已= =拿到手以后请抓紧电影开场前的时间轻轻擦拭一下镜片。

不知为什么很多镜片上都会有油渍……非常影响观看效果……所以去之前最好带上块眼镜布,实在不行也可以用纸巾,最好哈口气,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油渍擦掉,而不是把整个镜片擦花……5.手机请调成振动或者干脆关闭。

观看如此的神作,自己也不希望有电话来打扰吧。

就让这3个小时完完全全地在潘朵拉星球度过好了6.影片结束后请不要着急离开看完字幕是观众应有的美德。

边听着主题曲边向那些把这个美妙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工作人员致敬吧以上。

附:影城 银幕 开业时间 宽度 高度 面积 座位数 IMAX胶片 IMAX数字 上海和平影都 - 2003年底 20 15 300 360 有 - 北京华星影城 2号厅 2006年5月 26 18 468 387 有 有 中国电影博物馆 - 2007年2月 27 21 567 403 有 - 武汉环艺影城 - 2007年2月 22 15 330 648 有 有 东莞万达影城 - 2007年5月 28 22 616 648 有 - 苏州科技文化中心 - 2007年10月 21.3 13.3 283 384 有 2010年1月正在进行 长春万达影城 - 2008年3月 21.8 13.4 292 - 有 有 长沙万达影城 - 2008年5月 22.5 16.5 371 - 有 有 北京万达影城石景山店 - 2008年12月 21.3 12.6 268 - - 有 昆明百老汇影城 - 2009年9月 21 12 252 - - 有 天津中影国际影城 - 2009年9月 21.5 13 279.5 377 - 有 无锡大世界影城 - 2010年1月 19.1 10.6 202 378 - 有 宽度相差不是很大,不过高度会差很多……东莞那块是最大的,其次是电影博物馆。

座位的前后大家可以参考屏幕大小做适当调整大家都来好好享受美妙的IMAX 3D吧 XD

 5 ) 奥斯卡肯定了avatar在电玩城的地位

82届奥斯卡终究没有让我失望。

本来就一属于电玩城的片子得到了其应有的定位。

当然,这个消息对于众多些死咬技术分,坚持画面至上的观众们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好在很快,已有部分政治觉悟较高的群众通过揣测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评委团领导之间的私人恩怨,以及电影话题敏感不够和谐等原因,得出了神作惨遭封杀的若干合理解释。

我就笑了,其画面技术含量毋庸置疑,但要说什么划时代,什么主流文化,甚至什么反拆迁,大不过只是观众中毒YY的假想。

别说划时代,非提技术层面,当年CG版最终幻想绝对算是开创了先河,虽然作为电影很恶。

也别说票房的事儿,这个指标代表的今天已远远超过电影本身,其中一点可以参考下郎咸平对小沈阳现象的分析。

还有听到最多的就是:电影好看就行,管他什么剧情,累不累!

这些人我就奇怪啦,你们听过影评这个词么?

那些传测背后黑幕的朋友,商业性强如奥斯卡者,拒绝一个全球25亿票房的本土大片,当真没有涉及电影艺术水准的成分?

10日更新:某些朋友完全没有必要用《拆弹》来比较,你们认为这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么?

我没有推崇《拆弹》的意思,只不过avatar输在了情节上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按这个标准,即使没有《拆弹》,avatar也就是那几个技术奖而已。

好吧,在我眼里avatar就是一个略带情节的技术堆积,虽然极尽绚烂。

技术方面卡梅隆说到底更多只是一个推进者,而非创造者。

说到没看过imax的没有发言权的很可笑了,首先所谓的发言权我倒是有,只是我想问个问题,你们觉得奥斯卡评委们不带3D眼镜和带上3D眼镜作出的评论会有多大区别呢?

毕竟技术奖项已经都给出去了。。。

能提到3D眼镜带来发言权,只能说明阿凡达更符合一个电玩城的愉快体验。

离开电影本源,技术上的革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带来的兴奋感自然有限。

如果有人被这次的卡梅隆深深震撼到空前绝后,那我只能说他/她多半没有经历过之前的若干次“划时代”。

而今天某批人次面对未来的再次革新时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痛哭流涕了,不是阿凡达空前绝后,而是曾经他们被相同的东西刺激过了。

借用WALL-E的评论:阿凡达终究不是铁船,奇观世界上存在一部就足够了,只能说明卡梅隆当年有能力拍下阿凡达,那么它讲称谓奇观,而铁船就一文不值了(当然,当时的技术不可能拍出来),所以崇尚技术终究会被新技术取代,回归人文本质才是电影给我们的最初的感动。

我不能说avatar没有情节,没有故事,但是抛开了那些”迟早会来更好的“的外壳,它还剩多少值得让人奉作经典呢?

 6 ) how to be a good NAVI

首映午夜场。

整部影片情节很紧凑,没有一点冗余;虽然没有太大的新意,不过利用imax3D制造出一个世界,无论如何值得一看的。

况且这个世界蕴含了对各行各业人士的指导:对于社会学家,说明了战争的低效;对于哲学家,讲出了自然的矛盾和均衡;对于经济学家,指出了商业运营中本土化的重要,对于生物学家,设想了生态系统平衡的另一科学解释...还是很喜欢一些美国式的幽默和讽刺的。

比方说电影的主角jack,一个倒霉的部队伤残人士,在高达满地跑,导弹满天飞的科技社会,却只能使用一只原始的破手动轮椅——难怪人家得到一个灵活的avator身体就不愿意出来了,饱受身体虐待和心灵摧残的后果啊...还有搞笑的体现其性格的那只贱手,看到什么植物都想打一下,终于打出一只需要definitely run的小怪兽...逃窜成功后仍然不知悔改,后来被奈蒂莉阻止欺负漂浮水母后,听着对方形容那是来自灵魂树的纯洁精灵,眼睁睁看着它们粘了一身,很无奈外加无辜地哼哼‘so what’的表情——真是让人不笑都难。

总的来说,影片以Jack为例,是一本指导‘如何做合格的纳威人’的教程:首先,必须有极强的运动神经,极大的胆量和极敏捷的反应力。

所以一直奇怪为什么美国一直派些科学家去完成所谓‘种族融合’,很明显就应该拍野战部队的嘛;这和你想打入花果山,就得派孙悟空,你想团结奥特曼,就得使用小怪兽是一个道理专家的语言学习能力是很重要,但是对待野生种族,必须先在生理上完全统一,才能心理上进一步统一。

其次,要相信传说并身体力行努力加以运用。

搞定一只大灵鸟=搞定纳威部族,美国人还是很懂得利用信仰的。

毕竟从某个意义上说,神的起源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存在。

最后,遇到暴力拆迁,一定要抵抗到底。

尽管我在轰炸机拆迁办和广大持箭纳威人民对抗的过程中,脑子里面想的是八国联军和满清对抗的场面,但怪兽军团冲出来时还是有一瞬心潮澎湃的。

弱者被拯救,本来就是对灵魂的震撼,但更多的还是对灵魂的拷问。

战争是那么残酷,使得不论多么美好的存在,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多么纯洁的心灵,在它面前都充满仇恨。

而留给局外观者的,是痛彻心扉,只因不值得。

因为小小的矛盾而打架的人,如果给身体造成永久的伤痕,他起码还有一辈子来后悔。

可为所谓的利益而发动战争的领导者,死亡都无法救赎,只因毁灭的即成结果是千秋万世的记忆和诅咒。

为了狗屁利益而被无情砍毁的自然伟大的艺术品,染血的潘多拉像极当初的圆明园,难以磨灭的一个警示的惊叹号。

不过当然,此行动仅适合在潘多拉星球使用,大家万不要在现阶段的中国,对接奉行美国的英雄主义。

毕竟,我们地球上自恐龙灭绝后,关键时刻能救人的动植物就很少了...

 7 ) 《阿凡达》凸显了中国电影“价值观短板”

任何看过《阿凡达》的人都不会相信美国全球领导者的地位真的被经济危机击倒,他仍然是这个星球最伟大的国家。

只有这个国家能够在1977年制作出神话一般的《星球大战》;也只有这个国家,再次向世界呈现一部里程碑式的《阿凡达》卡梅隆以一场3D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电影的崭新时代。

这部1月4日才延迟登陆中国的影片,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追求商业价值的好莱坞式娱乐,更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信仰,那就是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

卡梅隆坦言,这一部电影实现了他男孩时候的梦想,他为之筹备了14年才创造出一个具有真实感的梦幻世界,并以动人的故事共同构成了它的艺术煽动性。

《阿凡达》不只是卡梅隆式的商业奇迹,也创造了电影艺术与电影工业的历史。

我们先不去探讨3D技术、环保主义、种种炫目的细节以及卡梅隆“反资本主义”这种宏大的主题。

显然,在中国影迷“惊魂未定” 的走出影院之后,都有一种淡淡的失落,甚至是愤怒,那就是中国电影与之相比,不仅技术落后太多,而且内容上的苍白更被衬托的“不足为道”。

当快速增长的 GDP和外汇储备制造出“中国崛起”这一全球时髦主题时,看完《阿凡达》才会突然梦醒,我们还差得太远。

卡梅隆不是外星人,《阿凡达》也非天外来客赐予的礼物,而是传统美国精神的产物。

这种精神包含着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人们勇敢的冒险和探索;这种精神用以捍卫自由与权利,宣扬有关爱的普世价值。

与之相比,中国电影人根本没有勇气与能力面对一个需要想象力的世界,时至今日甚至没有科幻这一电影类型。

中国电影几乎都扎堆于古代题材并依赖巫术化的功夫。

美国人喜欢幻想未来世界,而中国人只能向古代穿越来寻求各种阴谋、血腥的刺激,并不懈的表达一种阴暗的价值观。

这绝非是一种能力的区别,而是文化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弥漫着保守气质并奉行威权主义,遏制那些基于个性的探索与创造,从而导致民族精神集体性的保守与封闭。

进入现代开放社会后所要求的科学与民主素质,中国仍然在努力的学习,但是转型造成的价值观混乱妨碍了人们的进步。

我们的教育制度与社会价值取向,将教学等同升学,育人成为一种工业,制造人这种商品并向社会卖出出更好的价格。

应该担负起重建精神家园的中国文化艺术,在人性与制度束缚的同时,又被商业冲击成如廉价商品。

作为年复一年的文艺大餐,《春晚》几十年不变的上演以插浑打科为能事的小品、缺乏生命韵律的舞蹈以及因赋予教化意义而丧失美感的歌曲。

尽管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去年超过50亿元,但这只是依靠虚报票房与影评枪手的吹捧制造出的虚假繁荣,与资产泡沫一样不真实。

通过限制电影进口的数量,中国努力保护和发展国产电影。

在过去的10年,保护的结果是中国电影人的集体堕落。

国产电影学会了技术上的杂耍,熟练了营销上的炒作,但就是没有用真心去制作一部尊重观众的电影。

电影界充满急功近利的商业投机,为了保证回收成本,中国电影越来越严重依靠偶像明星的人气而不是电影本身,甚至发展到大小角色一概用一线明星的地步;而另一种趋势更令人失望,缺乏创造力的电影人以服务大众为借口,迎合和利用草根文化,通过解构优秀大片或利用网络段子和语言来制造低级别的笑料。

卡梅隆用了14年的时间筹拍《阿凡达》,同样被誉为大师的张艺谋,匆匆草制了一部《三枪》献给他的影迷。

这部将观众视为弱智的电影不过是利用各种人气明星以赵本山式的幽默来获取票房,当张艺谋等艺术精英醉心于票房的时候,电影院内却是越来越多的骂声。

2009年的贺岁国产电影集体沦落让影迷对国产片已经没有期望,因为进入大片时代之后的中国电影,除了呈现三流特效,甚至都不曾顺利的讲好一个故事,这是多么令人惊讶的事实。

一个国家真正的崛起,是靠非凡的科技创新和惊人的文化创造力。

我们不能否认,美国在科技与文化领域仍然具有不可超越的地位。

中国的崛起不是因美国脚步的停止或倒退,而是要努力的前进。

这种进步不是用漂亮的楼房、机场和道路来展示,而是人得解放;只有人的解放,才会有创造;只有人的自由,才会有理想。

在这个寒冷的一月,只有一部名为《孔子》的国产与《阿凡达》这只猛兽同台竞技。

这是一个神来的隐喻,当美国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未来世界时,中国只有两千多年前的至圣先师迎战,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无能,还是我们依然徘徊在现代文明的门外不愿跨进?

我们的精神不能离这个世界太远。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原文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1-7/160939.html

 8 ) 我是一名《Avatar》国内首映的观众

这是最好的时代:消费主义裹挟着尖端技术,娱乐性的大众文化夹杂在全球化的飓风之中。

大片市场越来越凸显出正和博弈的结果——只要制作与宣传够班,扎堆的好评会让首映票房淹没掉货币贬值的加速度,统计口径会用最新的汇率兑算成美元后面0的位数、或者IMDB页面中扶摇直上的评分。

所有人都兴奋地呼号着:CG工作室的键盘鼠标开始飞舞,周边开发商忙着注册各种正牌的和山寨的商标,电脑城的显卡、显示器卖家风卷般换掉了展示用的视频……要理解这一切,你需要赶紧抓起电话,去抢购一张IMAX(至少也是3D场次)的电影票。

罕见的狂热汇聚着全世界中产阶级的参与热情。

然而这却绝对不是什么魔力:制造奇迹的导演,革命性的数字技术,气势恢宏的制作预算,可列举的理由每一项都无懈可击。

当然,这只能确保我们怀抱着憧憬在影院坐定——无疑,市场的供求双方都表现出了完美的理性。

放映机开始逐帧滚动,与以往单纯的色彩和光影不同,一个“真实的空间”透过鼻梁上的3D眼镜,在视神经中烙下难言的绚丽。

这正是理解这部影片掀起如此波澜的关键所在,在这之前我们对片方所言的“伟大”只是抱着一份模糊的好奇,而它会在视觉的刺激中转化为由衷的震撼,凝结在评论的赞美声中,升华为CG制作者、显卡卖家的创意之源。

除了“伟大”,似乎已没有更合适的词汇能练达的形容它的意义。

这真是最坏的时代,我能听到的“伟大”来自压倒性的公众舆论,在这场视觉盛宴的华丽消费中,制作团队“革命性的创举”得以“伟大”的唯一逻辑是,亿万双眼睛受到了无与伦比“伟大”的震撼。

让我们省去花哨的描写和宣泄的赞叹吧,持续160分钟之久的,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神经冲动——它比性更直接、快捷,因为不用前戏和调情,等待“视尔蒙”分泌。

当我们热烈地赞美,却除了一句“伟大”外难拾惠珠时,其实电影本身也没有给我们含羞遮面的暧昧。

我们在孩提的童话中就知道了Pandora是诱人之物的代名词,壮美的星球当然是置于距我们四光年外的天狼星系,战斗用外骨架早在50年代的科幻小说《星船伞兵》中就已成熟,而名叫“Banshee”的母船甚至在日本动画中都用过不止一次。

简化设定的好处是,我们不用抱着考据的态度去揣测、曲解故事的本意。

正是如此,故事本身的干瘪贫乏也成了恰当和合理的。

美国人早已摒弃了严谨宏大的科幻精神,在大众消费的浪潮中,“科幻”的标签已经退化为死宅的定语,取而代之的是“史诗”、“宏大”、“震撼”等等一些列含混却又诱人的广告词,究竟市场才是电影产业的决定导向。

为了合理地渲染未来色彩、为视觉加分,导演和编剧也加入了些科幻的佐料:借片中的科学家之口,“星球生命联网”概念颇煞有介事;另外一处设定“Unobtainium”矿石则用了诙谐的构词法。

这两处代表性的描述都是在夸张的数字修饰下才被注意到的——当然,我们不会拘泥于这种粗鄙的美式逻辑。

有人把《幽灵公主》拿来与《阿凡达》进行对比,试图阐释其中共通的自然主义。

这显然是在大费周章:电影无非是把美国大西迁中与原住民冲突的历史置于架空的未来式中再现而已。

基于这个理由,我们可以容忍能进行恒星际旅行的人类仍用动能武器大开杀戒;可以无视走出地球的人类面对外星种族却没有抱以一个全球化社会形态应有的包容意识。

相比保守主义,我们也许更能容忍科幻中令人哑然的疏漏,我不禁要试问:这种设定描述上的贫乏和保守,是不是对我们日渐疏懒的想象力的低劣迎合?

我承认,但就影片本身而言,简化问题的制片方并没有原则的过错,问题只是一种理想化人文主义的导向推导着我的诟病:这个世纪开端的《黑客帝国》同为商业气息浓厚的大片,却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探讨了网络社会的生存哲学;帅汤和斯皮尔伯格同期的《少数派报告》是对“改写未来”逻辑最成功的影像展现;卡梅隆自己的《终结者》也浅尝辄止地诉求了人工智能和祖父悖论;早期的《银翼杀手》则用晦涩的手法讲述了一则克隆人自我认同的沉重故事;更不要提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里对于文明的大尺度探求。

放弃了对未来种种可能的普适性探讨,那么科幻电影对于观影者而言,未来也只能是一个无比丰富也无比空洞的符号而已。

对于未来的探讨,其实从来都是片段式的。

但只要有严密的逻辑和前瞻的思想,便一定能闪现出动人的火花。

半个多世纪前,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学”和机器人三定律把未来的科技和哲学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国内的刘慈欣也在他的畅销作品中不无野心地解释了星际文明的终极法则。

他们的故事可以生硬、乃至幼稚,但作者基于历史观和科学素养的思考才是让科幻升华为艺术的永恒原动力。

回到商业的话题。

这种符号已经与市场如此紧密的捆绑在了一起,从游戏开发商到首映发布会上闪耀群星的奢侈品牌,商业的触手指挥着影片从企划到上映的全部流程,这个纷繁的链条已经开始搅动。

这多少叫我们对影片本身“伟大”的追捧显得苍白——其实出发点本来就是自利的。

让我们看看制片的“革命性”所在吧:Redrock和索尼的高清数字摄影机已成为不少技术派导演的收藏物,动作捕捉技术此前让《指环王》中的古鲁姆格外鲜活,3D拍摄技术是在19世纪发明、上世纪80年代逐渐成熟的。

卡梅隆和他的团队致力于将这些技术最顶尖的前沿产品实用化,而支撑他为此十四年磨一剑的,是将日本动画《铳梦》搬上银幕的片约。

我无法否认众口一词的“伟大”切实可信,卡梅隆与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的技术情结并无二致。

作为典型的20世纪导演,他们挑战新技术的勇气令人心折,这无疑是种“创造伟大”的气魄。

但我们也应该东西这个“伟大”背后的逻辑,单以电影本身而论,《阿凡达》贫乏的想象力让它丧失了成为一部伟大电影的基础,对此,我更倾向于是这个时代无可匹敌的物化意识形态桎梏了它,让它恢弘的世界却偏偏拒绝了能真正动人心魄的展望。

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3G、云计算和物联网已经正式拉开了产业化的帷幕,我相信不出十年,一个崭新的互联世界将开始干涉我们生存的所有形态。

首映的午夜,我们都流连在《阿凡达》的瑰丽之中。

而不去沉湎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看看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时代!

 9 ) 《阿凡达》的视觉修养

我在国内做了几年的3D动画,自认画面的优劣在鄙人的眼中的回馈还算是比较中肯的。

对那些看过预告片之后大感失望的人,我无力反驳,因为不仅仅是预告片欺骗了他,更重要的是他本人的审美观对自己眼光的欺骗。

CG动画和真人合成技术发展到今天,加上如今在众多影片中的泛滥程度,常人带着审美疲劳的眼光已经很难凭着粗略的观赏来分辨他们的优劣程度。

对于阿凡达在视觉上的精彩程度,通过预告片已经可见一斑。

那些适应普遍审美观的人无法看到片中方方面面流露出的不俗表现!

(认为画面过于失真和角色过于丑陋的人都属于此类。

)如此艳丽的画面让他们难以接受,但他们没有顾及到片中超乎想象的细节和创意。

如此特别的人设让他们倍感失望,但他们没有顾及到那些澄澈如水的眼神足以让它们美过人类千百倍!

抛弃传统的审美观,抛弃可恶的人类中心论,来跟我们一起等待詹神是如何把这个世界渲染的身临其境,如何把这些精灵描绘的真实生动的!

看过海外观影人口中对3D IMAX版片段的一些评论之后,更加印证了我心中对影片的预料,断定该片会创造电影史上3D时代新的光彩篇章。

他的革命性不仅仅是和普通2D电影的差距,甚至能够达到之前所有上映过的3D电影所远远不能达到的效果。

他们自主开发的FUSION数字立体摄影机技术也许能够让你感受到场景中的每一粒浮尘从你眼前飘过的真实感,宏大的战争场面会让你感受到血脉贲张的的眩晕。

回过头来所,避开他的3D革新不谈,单单从视效上看已经足以凌驾于世界影坛的顶峰!

我不敢断定它的票房会成为一个奇迹,但影片本身一定会成为电影界的标杆之作。

来豆瓣码的第一篇小字,有不足,望体解

 10 ) 我们祖先的土地终将安抚潘多拉的游魂

我发了一场大梦,自戴上那闪着奇异光芒的古怪墨绿色眼镜的那刻起,冥冥中就有声音在呼唤我——从黑暗经由快速旋转的梦之隧道,游离到一处名为潘多拉的多彩行星。

这里有白色闪亮的小水母在空中飘浮,有螺旋状带着泪珠样斑点的巨大捕蝇草随风翕动,有高不可攀耸入云端的绿色巨岩,周围满是披挂壁虎或者剧毒树蛙那类斑斓皮肤的展翅飞龙啸叫盘旋。

倘若驻足良久,偶尔还会有飞龙王掠过,以十足征服者的模样。

看呐!

龙王咆哮时舒展了身体,那姿势缓慢凝结又充满活力,此刻正近在眼前。

我们看到它的蝠翼一节一节撑开;它咆哮着,四只眼睛全望向你,将你列为下一个应该被吞入腹中去的猎物,仿佛一只漂亮又暴虐的大虎斑蛾。

我看到巨大的黑色的光秃秃的六足野狗捕食长着锤头鲨一样脑袋的古怪巨犀,看到林间穿梭着的细蚊飞鸟,看到萦绕在湿地与沼泽之上的雾气和水滴——这一切包围了我,推动着我,将我整个人都挤到空中..这时我又看到庞大的采矿机器,看到成队的武装铁鹰和两足载人战斗机甲在集结,看到只剩一双不能移动的细腿的瘫痪孩子变成了蓝色的高大豹人,裸着足奔跑在湿泞黏糊的泥地之上……眨眼之间,又奔跑在了密林中、巨大生命之树的树杈上、岩石与绝壁之间,我看到他也奔跑在梦之隧道里,速度那么快,往返如此频繁,我看到他在录像日记中的表情:绝望、失落又矛盾,变幻着可由疲于奔命、恍然若失、犹豫挣扎、爱恨迷茫等等这类词汇贴切形容的样子..在黑暗中,六尺长的软绵绵的箱子里,是连接两个截然不同之宇宙的通路——这条路是一柄天平,它起初完全偏在“我之族群”这一侧。

这个叫做杰克的孩子,在大梦中成为了战士,在漫长磨练的过程中,录像日记努力向着三位数迈进的道路上:他开始逐渐分不清哪侧是梦,哪侧是真实了..直到那晚在我们祖先的灵魂歌唱呢喃之所,一场命中注定的交合,保护所爱之人的决意,让杰克扭转了心中的天平通路,毅然走向“他们”——族类与族类间的区别在何处呢?

人类为了昂贵矿物资源而想要说服“他们”,虚伪的仁慈,道德至高的态度,伪善的许诺,最后无非都是走向战争、鲜血和牺牲:在女巫的仪式之下,濒死的格蕾丝听到了来自潘多拉游魂的吟唱——那些灵魂都是相同的啊!

无论是“我之族群”,还是“他们”,或者我,或者你...无论是选了怎样的肉身,口中说出因巴别而分歧的语言,手中握着不同的杀戮或者建造之工具——无论如何,你们站在一处,你们可以听到,游魂的歌唱都是相同的啊!

冥冥之中我又闭上眼,我似乎听到马利在唱那首哀伤的歌,我记得歌词依稀是:babylon system is the vampire, suckin' the children day by day...我听到那句we refuse to be what you wanted us to be了。

这时我睁眼,看到被烧夷弹和各式导弹破坏殆尽的生命之树的枯根,看到被轰然倒下的巨大树干碾压的“他们”的尸体..我为自己生而为人感到惭愧,因为我看到人类愚蠢的贪婪,自狞笑的火花中渗溢出如灰黑色烟尘般厚重的丑陋,我看得太真切了..真切到想要远离,这由一位名为卡梅隆的上帝臆造的可怕世界:宗教战争、航海掠夺、殖民杀戮……历史上的强势者们滥用武力主导的交流,哪次不曾酿造出大悲剧?

未来不再是城邦与城邦,大洋与大洲之间的分歧与隔阂,关于历史决定论的种种预言跨越了星球,并不似波普所认定的那般贫乏——不过,尽管“他们”有类似阿兹特克人(我只是想到鹰族战士、豹族战士和太阳神殿了:阿兹特克没有骑兵,卡梅隆显是杂糅了其它的种族,比如印第安土著骑兵.)的猎杀、骑乘手段和通灵通神的仪式,尽管“我之族群”如西班牙掠夺者一般为了黄金般昂贵的矿物而来,提督和将军们统领着相似的火器和战舰:这次历史却不再轮回为又一次的悲壮。

创造者卡梅隆选择了仁慈,稍带残忍,虽然主流,但不庸俗——大自然不再沉默,大地之母不再默默浸在儿女们的鲜血中流泪。

我们祖先的土地,终将安抚潘多拉的游魂,掠夺者终被驱逐,纯洁得好似被神之泪水洗涤过的魂灵们经由重重考验选汰,注定将选择一处弃梦睁眼的场所,乃是经由专爱与博爱之心的引领:在爱人那超越肉体界限的祈福之吻中我仿佛听到了无声的话语,之前之后都已重复了很多次:“我意已决,一往无前”。

然后我的双眼就睁开了:是的,你就是我吧!

你们就是我们,未来正在当下,千万光年外的远方近在眼前,而万物皆为一体,所归属的乃是整个宇宙共同的魂灵。

“这样结束就是最好了”,我这样想着时,有一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一个飞舞的观景视角在眼前游走,四周有灯光逐渐亮起,雷动的掌声终结了我的恍惚。

我摘下眼镜,抬起我的双手,向一位名为卡梅隆的上帝献上我最高的致意——除了一个再创的宇宙之外,我还看到了如梦似幻般的新时代到来的征兆。

《阿凡达》短评

其实挺好看的

9分钟前
  • 我爱背单词
  • 推荐

画面精美,场景布置细致入微,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画,看得出制作团队很用心。”“配乐恰到好处,与剧情配合得相得益彰,进一步增强了情感渲染力,让

14分钟前
  • 江姜
  • 还行

剧情画面节奏意外都很不错,完全超出预期,本来准备当大蓝雀吐槽素材看来着。。。本身天台那一段已经可以磕到了,没想到最后还有个小反转,男主人设相当好,看起来有点纯情有点温暖但又有点心机的牛郎,反差感有,而牛郎这个角色设计又自带性张力属性,可以说换个帅点的男主必爆人了,并且在cp设置上保守女教师×牛郎这组合的确很“昼颜”,剧里面出人意料好磕的,不过男主演员选择上也能理解,毕竟顶流男团网络数据肯定不用发愁了,但还是好可惜,这应该是今年追的几部日剧里面最喜欢的本子了

19分钟前
  • gumi
  • 还行

第一集就很有质感!对男女主角色开场的塑造,让天台上的那一段在夕阳下教写字的画面心动得很合理。这个角色简直是像是为Raul专门打造的一般!太美了全程舔屏!!木村文乃一如既往地演技在线,吉娃娃人设好适合她和Raul的体型差~据说是《昼颜》的班底制作就已经十分期待后续剧情了,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21分钟前
  • みき
  • 力荐

意外的还可以。

25分钟前
  • Waitrose
  • 还行

木曜劇場 什么新型恐怖片啊

27分钟前
  • 林有夏
  • 很差

谁赔我医药费

28分钟前
  • 月球风格
  • 很差

😳😳😳😳😳😳😳😳😳😳😳

29分钟前
  • 旺仔牛奶~~~
  • 还行

啊?

30分钟前
  • 977
  • 较差

大蓝雀

35分钟前
  • ななせまる

所以你告诉我,木村文乃拒绝中岛步,为了拯救女学生误入歧途结果自己和牛郎店的整容文盲牛郎谈恋爱,然后还要大家理解她祝福她?!我不明白……

36分钟前
  • 沈精病
  • 较差

美智子姐姐又是客串吧,男主太丑,女主苦唧唧的我也不喜欢,一集弃了

38分钟前
  • 小镜子
  • 较差

主角有种淡淡的疯感,整个剧有点九十年代野岛伸司的气质。

39分钟前
  • 爱吃火锅的雪人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43分钟前
  • 默默
  • 力荐

睡前刷到、、啊 谁还我一双没有看过的眼睛

48分钟前
  • 槙瀬
  • 较差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53分钟前
  • Stanyzai
  • 力荐

目前还可以,实际上老师跟男公关底层有点相似,都是真诚的人,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别整救赎爱情那套好么,两个人都更好生活,稍微活人就可以了

56分钟前
  • 另一个分身的我
  • 还行

比预想中好很多:情场失意的天选小学教师误入高中导致职场一并失意,给了牛郎可乘之机。。可见选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有多重要。

60分钟前
  • 小J²
  • 较差

木村文乃能别再演这种馬鹿正直人设了可以吗……

1小时前
  • 中关村村花🌸
  • 较差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1小时前
  • 恨相逢无期_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