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的男人》,完全是冲着李俊基去的。
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吧,所谓“比男人更美,比女人更媚”,想想就够销魂蚀骨的。
可是,李俊基让我失望了。
在看《王的男人》之前,我只知道李俊基现在很红,到底长成个啥样子则全然不知。
我一直都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大抵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男男、男男女、女女男和女女。
我比较偏爱的是男男女和女女,譬如张国荣譬如钟楚红,不喜欢男男和女女男,譬如史泰龙譬如李宇春。
根据种种宣传和炒作的信息,我以为李俊基该是男男女那一型。
结果我发现我弄错了,李俊基不属于那四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他应该是“男女”型,也就是不男不女。
说是个男人吧,可是一低眉一婉转的时候分明就是个女人,说是个女人吧,那眉眼那轮廓实际上并不咋的。
对不起,李俊基。
至少我看着实在既没有生理欲望也没有心理欲望。
电影本身同样让人失望。
这个电影之前居然会被誉为“韩国版《霸王别姬》”,太不靠谱了。
《霸王别姬》绝对厚重绝对质感,相比之下,《王的男人》绝对轻浮绝对粗糙。
《霸王别姬》说的是人生、历史、舞台上的悲欢离合,《王的男人》骨子里仍然不过是近两年因为《大长今》而忽然吃香起来的韩式宫廷争斗而已。
也不是说厚重就一定高过轻浮,《大长今》其实也未见得有什么厚度重度可言,可是,《王的男人》不管是情感处理还是人物塑造,都单薄无力,所以三个男人间的情感纠葛加上宫廷政变的背景,看似招招到位,实则没有一处真正动人,所以哪怕是烫瞎眼睛、割脉自杀、双双殉情这样的煽情,也很难煽出观影者的眼泪。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撇开《霸王别姬》这个参照不谈,单单就把它看成一部GAY片,《王的男人》也不及《春光乍泄》不及《断背山》甚至不及《蓝宇》。
当然,如果就是为了玩儿为了看个热闹,那《王的男人》还是可以一看的,至少有个“第五种类型”的新人类,至少还有同性恋,至少还有韩式宫廷凶险与欺诈。
在男人们蜂拥去看世界杯的日子里,不看世界杯的女人们看看这种典型的韩式快餐片也算得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跟搪瓷脸儿李俊基比起来,我更喜欢燕山君郑振荣在影片中的表演。
传统的朝鲜历史中,一直将这位李氏王朝第一位废主入为暴君行列,但把他的暴行放到中国,就如同朝鲜王宫的规模和紫禁城一样没有任何可比性。
我很欣赏导演李俊益对燕山君的诠释,《大长今》的蜻蜓点水显然并不足以详尽这位暴君的短暂一生,年幼聪慧的长今更是将别人的风头抢尽。
此番导演总算空出手来好好描摹燕山君一番,同时他的视角令人赞叹,起码他没有将影片拍成《罗马帝国艳情史》那样罗列事迹的宫闱大史记。
在这部宫廷影片里,高高在上的王被彻底还原成一个人,他的实实在在颠覆了以往用于君王身上的神化抑或扭曲,无论事实怎样,电影中的燕山君只是一个怀念母亲的Crying Babe。
他的孤独无人能解,即便张绿水也不过客串了母亲的身份而已。
他的痛苦却与孔吉产生共鸣,与其说是三个男人的争风吃醋,倒毋宁说是孔吉因为触摸到了王的痛苦进而萌生母爱。
杀戮不过是失意男孩的残酷游戏,而历史的编纂又从来都是胜利者的特权。
皇宫生活极大泯灭人性,这点我们怕比谁都更清楚。
就如同华夏帝国的开辟者嬴政,他又何尝不是在“焚书坑儒”的恶梦中苦尽甘来。
李俊益的视角与陈凯歌其实大无不同,对旧有观念的颠覆并非出于哗众取宠之心,他们只不过做了最简单的事情,将一个符号还原成人而已。
你我都不会忘记李雪健在《荆轲刺秦王》的表演,他的颠狂、暴戾、凶残和孤单正如今天的燕山君,嬴政在亲情和权力中痛苦抉择,李斯幽灵般的呼喊逼迫他只能在父亲自决后才紧抱着尸体“认祖归宗”。
两人所诠释的君主不约而同地在这泯灭人性的皇宫中抗争,最后屈从。
不同的是,嬴政成了万世流芳的始皇帝,而燕山君被流放,终年才三十岁。
从燕山君起,上溯八百年,中国另一位暴君齐文宣帝也在醉生梦死中结束了他三十岁的生命。
我一度怀疑这两人命运的冥冥相通,可转念一想,似乎不是。
高洋用以自卑的只是容貌,他的暴虐带着末日前的狂欢味道。
传说高洋好测字,曾于玄冥推演中算出自己十年的皇帝命,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了任何昏聩者绝望者的首选。
但燕山君只不过是被小心保护甚至处心积虑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不在乎王权金钱,有了这些又怎样?
众叛亲离是如何也无法挽回的。
他当了王,反而愈加孤独,从此不难理解现实里他对亲生奶奶仁粹大妃的鸩杀,即使他是大妃竭力保护并推举出来的王。
嬴政怀念和赵女在赵国的日子,但他不会选择回去,童年的欺辱历历在目。
长平一战除了坑杀四十万人之外,连孩童也不曾留下。
在今天看来这是何等暴虐的功绩,可假如彼此置换一下,你我是否又能为了仁爱之虚名而将头颅付与他人之手?
“离开赵国时赵国人派人追杀我,他们怕我回到秦国后报复,现在,我也怕了。
”高处不胜寒,难以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此情此情,谁都会怕。
虎狼之师为秦国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同时为嬴政争取来残暴的恶名。
没人在乎他对吕不韦的牵念之情,也无人理解他对赵女的至深爱恋。
人们只知道,他统一了中国,他杀了很多人。
赵女离开嬴政,成就了后者的功绩;绿水陪伴燕山君,等待着最后的覆亡。
谁知道这里有什么关联呢?
两个女人皆充当着母亲的角色,他们给了孤独的人儿最后的慰籍。
你看绿水裙子,多像《铁皮鼓》里奥斯卡时常栖身的场所。
埃菲尔铁塔让这个长不大的孩子想起了祖母的长裙,燕山君最终也回归这里。
各归各位,孔吉完成最后的演出,燕山君和绿水镇定自若等待着叛军,嬴政也终于完成了人到神的转变,将天下尽收囊中。
总把名记错成《王的女人》,王哪里会有“男人”呀,印象中这样来搜索的时候总也搜不出来这电影,然后想许久还是想不起来。
看来同志电影还是没能在心里生根哪。。。
电影吸引我的地方是遍布全剧的小戏曲,不能算是曲,算是街头小杂耍加十分猥琐的插科打诨,或许也不是猥琐,是“低俗”?
虽然是猥琐低俗,不过却是剧中亮点啊。。。
没有怎么听过二人转,不过二人转跟这个风格上内容上大同小异?
都是拿男女那点事情来说话。。。
这猥琐的说话对白插科打诨电影中是表现的却一点也不低俗,把电影点缀得,啧啧啧。。。
王于电影中绝对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情绪失调症病人。
待续
与自己的预想相反,给这部片子三星的人居然最多。
王的男人果然最受大家关注是那个男人,而我却最关注王。
孔吉的妖艳,长生的勇胆,戏子的小喜和大悲,绿水的嫉妒还有大臣的忠烈,都只是王的陪衬——戏的导演是王,戏的主角是王,把戏当现实唱的还是王。
虽然这部片子是由孔吉的故事改编而来,但是从他和长生走进宫殿的一刻起,电影就变成了王的故事,孔吉反而成了配角,那个为王表演的戏子。
这部电影却让我实实在在看到人性的温暖和巨大力量,就像王。
郑镇成精湛得近乎完美的表演让我简直分不出他是王的扮演者,还是他是王。
王其实只是个孩子,渴望母爱,敬仰母亲,活在父亲的影响下直到大权在握依然悲哀,不是以王的身份被众臣拥戴,而是作为先王的儿子。
王的男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王的普通一面,一个爱戴母亲憎恨父亲的儿子。
他的年龄和权力与日俱增,可是他的感情和仇恨从未变更。
criminal minds里反复叙说,母亲对孩子尤其是少儿来说,就是心中的神。
母爱在童年的消逝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王在童年母亲被杀,下手的却是父亲以及比父亲更强势的祖母,这种夺走母爱和女神的双重仇恨在王的心头该是怎样深的一道伤口。
但是他年轻,他软弱,他不敢报复,只有活在父亲的遗威和绿水的美色里。
孔吉出现了,一个和母亲神似无比的男人。
孔吉是男是女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要的只是那张充满神圣光辉和温柔母爱的脸。
在孔吉面前他像孩子一样玩耍和哭泣,找回自己的童年。
宫廷的波涛暗涌和险象环生岂是仅仅靠地位去解决的。
一个弱势的掌权者只是大臣阳奉阴违的权力象征,王终于在孔吉的脸上找到了自己的勇气,强势。
长生和孔吉演着戏,王却看见了过去,看见自己的母亲死去第二次,冲过去大叫,当场刺死了曾经陷害自己母亲的遗妃,气死了老太后,拔掉扎在心里多年的刺。
刺没有了,伤口难道也没有吗?
即使表面愈合,那根刺所带来的伤害却扎根在自己的脑髓里了。
王变得残暴,变得更加游戏宫廷——因为他空虚,他无助,他也做一切改变不了自己是王的现实。
其实君主大多是悲哀的,就像宋徽宗是优秀的词人,画家甚至艺术家,却不胜其位而为史官所诟病。
天赐君权,对于有野心的人是上天的恩赐;而对于一个意无所图的人,莫过于天大的悲哀,也是捆绑自己一生的枷锁。
他不像戏子能够拥有潇洒快活的平民人生,因为他的身体和名字刻在君主的位置上。
曾想,王如果没有生在宫廷,也许只是一个庸庸碌碌,与民无害的普通男人;但至少,他有完整的家庭和正常的人格但是他没有,他的心早已经在自己母亲死的那一刻起缺失了,他从童年起就只是个活在王的皮囊下的傀儡和疯子——在上帝的眼里,他注定是那个不被救赎直下地狱的人。
孔吉这帮戏子的出现至少让他在现实中给自己一丝慰藉。
什么因种什么果,王的残暴让人发指,却可以理解。
就像罗马帝国的暴君尼禄,活在自己的母亲残杀自己的父亲和兄弟的阴影和赤裸裸的欲望里,用残暴报复了这一切。
王的残暴,只是掩饰内心软弱和伤害的那层痂。
王的男人讲了个很人性的精彩故事,而郑镇成奉献了一个独自孤寂和疗伤,让人惊艳的王。
韩国电影看的不多,但是类型却和韩国的流行歌曲一样两极分化-一边是八月照相馆和我的野蛮女友般的维美纯情;一边是金基德似的抑郁地让人绝望的性与暴力。
王是部让人眼前一亮的有大片之风的电影——无论是商业元素还是剧情的感染力,让人回想。
甘宇成扮演的一身是胆的戏子中规中矩,形象和演技都恰到好处;李俊基的脸太角色化了,印象深刻到看着那张脸就不用在乎他的角色和演技。
孔吉的角色非常必要,但很难说是李俊基的演技贡献。
六甲反而比几个主角出彩,戏子的飘荡和艰辛,嗜赌,贪食贪钱,遇危先逃,却还是因为义气折回来死在原本射向孔吉的箭,连死去那刻都充满接受的平静和无奈。
绿水的嫉妒和对王的爱让这部男人戏有了女性的光彩;而王的伺官不动声色的巨大身躯下,却隐藏着为主效忠和内心有善的巨大斗争,最后以自我了断了难以抉择的政治生涯。
从演员角色来说,我喜欢的依次是 王〉六甲〉长生〉绿水〉侍官〉孔吉-撇开剧情和演员,这部电影对燕山君时期韩国的景象还原得也十分精彩:木制低矮的民房,精美鲜艳的宫门,壮观热闹的宫廷乐舞表演,都表现出浓郁的朝鲜风格。
当然相对于中国石制浩大的宫殿,朝鲜的小木屋自然不入我们法眼;但是对于别国的历史文化还是有应有的尊重。
孔吉和长生表演的戏剧也为很多人不屑,嫌完全没有京剧的美丽和高雅,还低俗下流无比。
须知罗马帝国流行的戏剧也是对性与权势毫不避讳的表演,这种娱乐本来就植根于广大劳动人民,粗俗和直白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而这不登大堂的戏剧却是现代歌舞剧的前身。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
--为什么李俊基饰演了孔吉?
为什么王爱上了男人?
长生对孔吉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
这些戏剧性的情节相信都是商业片的要素。
但是这并不影响影片的成色,却是锦上添花。
窃以为,这部男人戏里的孔吉如果是女人,反而会流俗且稀释王真正的情感。
补充一句,这部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好听,和悲怆的主体融为一体。
期待我们能放下以前的辉煌历史和政治情结,什么时候制作出一部真正好看的商业片。
今天重新看一遍这部13年前的电影,觉得很精彩!
好电影不应该就是这样吗?
隔一段时间再看仍然有所思所悟,起码能让一部分观众有内心的悸动…最难忘最后长生和孔吉一起跳在半空那场景!
真心认为李演员赋予了孔吉生命,孔吉那样隐忍又绚丽,眼神清澈,安静的时候那么乖,老阿姨看了都想保护他,更何况长生和王?!
一笑倾城魅惑众生说的就是他啊!
虽然片中宫廷表演时扇子上的字有 天下为公 这样的bug,但是无损电影的艺术性。
真的很赞!
豆瓣评分这么低我觉得挺不合理的。
当然想看BL腐片或者同性题材猎奇的人可能会失望。
片中确实没有什么哗众取宠的画面,叙述更像是一部历史小说白话文。
演员的感情流露很真,看导演在影片10周年上的解说,王亲孔吉那个画面就是角色的真情流露,事先并没有安排,所以看这部电影我完全没有感觉到人物间关系的突兀不适应感,一切关系处理很自然。
李演员因为孔吉付出的努力确实应该肯定,影片中谁能看出孔吉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个man爆跆拳道少年啊?!
很多人拿这部和《霸王别姬》比较,我觉得没什么可比性吧,人物的设定背景导演想表达的东西都不一样, 只是大家都是用了戏子、晦涩的同性恋情这个设定而已。
程蝶衣身上的悲情色彩浓重,但孔吉不是。
孔吉看起来柔弱但你看他一刀就把那个打长生的人给砍了,干脆利索啊!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的艰难处境。
他只是很善良,他不想伤害任何人。
心疼啊!
感受很多写得凌乱,但是必须记录一下。
2018-7-6
一开始以为是亲兄弟,后来才发现是师兄弟。
看的时候倒想起《东方不败》,李连杰和男装的李嘉欣之间的关系倒实在象甘宇成和李俊基之间的兄弟情。
很有趣,明明令狐冲应该和小师妹在一起,这个小师妹却象个男人。
他真正爱的那个,外表是女人,其实是男人。
徐老怪就是爱捉弄观众。
《王的男人》里的小丑擅长走钢丝(应该是绳索),如同导演游走在尺度的边缘。
过火了观众不接受,直接把李俊基改成女性角色,又没有吸引观众的话题了。
于是,王对孔吉的爱是因为他童年梦魇的记忆,这个艺人打动他的内心,使他心理上又变成孩童。
来,我们一起来玩。
以至于最终他冲动的扑上去,吻了这个男人的嘴的时候,观众都默许了。
纯粹的肉欲一定要批上这层精神的外衣。
我们曾经惋惜陈蝶衣的过于专情,以至于忽略了真正懂他,欣赏他的袁八爷。
于是乎在这里,王和孔吉之间的“爱情”让人欣慰。
可是,长生怎么办?
他到底爱孔吉吗?
他应该爱的。
可是在导演的暧昧指导一切的宗旨下,我们有点不明白了。
孔吉爱他吗?
我更觉得那是他的罪恶感起作用。
假如是法国人,一定会让大家看的清楚明白这个明显的三角关系。
电影在韩国的轰动有点出人意料,我想,还是李俊基的粉丝在做贡献。
再次证明,粉丝力量最强大。
“你下辈子想当什么?
贵族么?
你想当皇上么?
”“我想当戏子!
戏子!
”“好啊!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嘛!
”当瞎眼的长生最后一次走上吊绳开始表演的时候,城内反叛的官兵也开始涌入宫内,燕山君的暴虐统治结束,而这两个搅弄风云的戏子也于乱军中死去。
人生无常,上一秒在王座,下一秒就可能是阶下囚,曾经想登天摘月,后来才知道不过一场虚幻,大起大落,宛如一场戏。
《王的男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其实这部电影的前身是一部舞台剧《尔》,《尔》中的孔吉和《王》中的还是有差别的,这个我会在后文提到。
我所理解的“王的男人”,不是常人理解的同性恋式的帝王的男人,而是“想成王的男人”。
整个影片围绕三个男人展开,这三个男人,一个是名义上的王,一个是精神上的王,一个是爱里的王。
名义上的王:燕山他是真正的王,是正统血缘关系继承的王,却担不起王这个桂冠,他从来不快乐,影片中他第一次登场便是阴沉的,板着一个脸,眉间含着戾气,他的母妃因为受到父皇的宠爱而被别的妃子妒忌,连皇太后也视她为妖女,欲杀之而后快,终于在重重设计下,除掉了这个宠妃。
年幼的燕山从没有享受到一天母爱的关怀,每次找父皇,父皇只会让他冷静,读书,考虑江山社稷,根本不关心他是不是快乐。
燕山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俄狄浦斯情节的,他想念母亲,依恋母亲,但是从小缺失母爱的经历使这个孩子发育畸形了,他病态的寻找能给予他母爱的女子,终于他找到了绿水,所以他不介意绿水只是一个妓女,因为他只是太需要这份母亲的温暖了。
在依恋母亲的同时,他憎恨先皇,所以当大臣总在向他陈述先皇的光辉时,他才这么反感,他恨他什么事都要受制于先皇,受制于父亲。
其实燕山只是一个孩子,一个病了的孩子,他缺失了某种人格,一种母亲才能给予的人格。
《圣经·雅言》里说:“神不能到达每个地方,所以他创造了母亲”,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母亲教会孩子爱人。
所以燕山是一个缺失者,他的人格不健全,他只是拥有名义上的王,其实在实质上,他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在楚善眼里,陛下正是这样一个孩子,他看着他可怜兮兮的长大,他希望他不要偏离正轨,所以他请戏子们进宫,让这个孩子看看自己治理的残破的国家,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长大,可是燕山已经病得太重,除了爱已经无法救赎,他能做的也只有忠诚和相伴。
精神上的王:长生他皮肤黢黑,浓浓的眉毛,皮糙肉厚,在这样一个普通的人身上,却有着让人很赞赏的地方。
他是真男人铁汉子。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的就是长生,他有一颗雄心,他有奇绝的才华和强悍的领导力,从某种意义上看,他是一个很有傲骨的艺术家。
他看似是一个贱民,任人摆弄,人们当他是玩物,可是在根本上,确实他在摆弄着世人,他敢用粗俗的动作模仿王上,讽刺王是一个躲在女人裙下的昏庸之辈,他嘲笑群臣,将那些丑态冷嘲热讽的表现出来,他敢当众辱骂圣上,虽然他总是被打被处以极刑,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打碎他的傲骨,他是戏子,但是他的戏是艺术,可以让人大笑,可以成为他摆弄众生的利器,他在戏里是王,他凌驾于任何权力之上,因为他的心是自由的,极度反叛,极度自由,你尽可以毁灭他的身体,却无法将他精神的脊梁骨打碎。
长生一个强大的人,坚强而不可战胜,他是一个真正的王,有着巨伟的雄心,他企图将所有都踩在脚下,他是傲慢的王,他和燕山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一个是空壳,一个没有载体,长生恨燕山拥有真正的权力,特别是在对孔吉的事情上,他唯一嫉妒了燕山,因为他没有那个权力。
他太自负,以为孔吉不会离开他,到了后来才发现自己已经丢了他,他曾被权力迷惑,出于对燕山的嫉妒和剥夺,他只是一团无名的野火,燃烧过后便不复存在。
这也就是,他悲剧的原因,命运对他是格外不仁慈的,他的反叛和自由,一方面成就了他的伟大,另一方面也为他铸造棺材。
爱里的王:孔吉孔吉并算不得主角,但是他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
巍巍长绳上,粉色的白面男子揭下苍白的面具,露出狡黠俏丽的面容,绝代的芳华惊艳全场,柔美的身段让人叹为观止,比女人还要媚的男人,简直让人赞叹不已。
孔吉成于美貌也毁于美貌,太多美好的东西承载在一个易碎的身体中,带来的必然也是毁灭,而美好事物的毁灭,往往就是悲剧的精髓。
因为美丽的容貌,他被逼去侍奉某个大臣,他被皇帝看上,他本来美得让人不忍亵渎,却一直为人所践踏。
在舞台剧中的孔吉,并非电影里单纯柔弱善良的孔吉,而是一个隐忍有野心的人,他想将那些欺负他的人都踩在脚下,一度沉迷于权欲之中,而电影中的孔吉却从来没有堕落过。
他习惯于依赖长生,他文文弱弱,除了一身戏艺其他并不擅长,他和长生相依为命,他们之间的感情超越了生死和世俗,他们是共生的,因为有长生才有孔吉,他单纯的依赖着长生,为了不让长生被打自愿去卖身,他有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有着基督徒式的受难精神,他善良,在看见燕山落泪是发现他也只是个可怜的孩子而想要陪伴他,他第一次违背长生,没有选择和他走,不过这也是因为长生被权欲蒙了心,他觉得陌生了而已。
他虽然当了官,但是从来没有抛弃兄弟,也许有了一丝权欲之心,却也在看到长生受刑以后选择自杀。
或许孔吉是软弱的,让人觉得他很憋屈很没用,但是他始终是爱着这个世界的,无论命运是多么的痛苦,他也仍然想要当戏子,因为他相信爱,相信爱能够拯救一切,在苦难的命运里绽放爱的光芒。
孔吉是单纯的美,他从未被玷污,他的灵魂始终是完整的。
整个影片总共有三次绳索上的表演,一次在开头,一次在君主寝宫门口嘲讽君主,一次是结尾,最后一次是整个影片的高潮,也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巍巍发颤的绳索好比人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我们何尝不是那绳索上如履薄冰的人呢?
在浮沉中摸爬滚打,最后无力了,就从那上面掉下来,归于尘土。
人生如戏,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个戏子呢?
影片的结尾,大军压境,而那个暴虐的燕山君和荒淫的绿水并没有逃跑,而是在这二人最后的演出中谢幕,死亡是他们唯一的解脱,在孔吉自杀的时候,燕山懂得了什么是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如戏,都是虚无,他要的爱只有上帝能给,死亡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人知道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但是可以想见决然不是这二人逃出去继续快乐的当戏子。
戏子,就是人,人生下来就是要受苦的,但是即使痛苦的生存,也还是想要做人,想要感受最真实的生命,得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
拜托,明明是王和戏子的故事(翻译成王的男人是一种猎奇的误解,别忘了还有一个勇敢的男主呢)!
真是很精彩扎实的故事啊!
很有风俗画里的古朴韵味,开场第一场戏就把人迷得死死的!
要是我们能拍个元杂剧的故事就好了!
两个男主很有火花,是那种永远默契、永远对方第一、永远守护对方的feel。
莫非是兄弟情深?
可是有一幕他们单独一个房间而且睡在同一张床上,皇宫里还会缺房间嘛,也可能是因为聚焦他们两人心理活动的剧本需要。
导演对他们的爱情留白较多吧,或者说其实两种感情都有!
永远一起唱戏也太浪漫了!
一起死掉也是!
分太低了,我觉得至少有8.5分,戏中戏演得太棒了,感觉自己也化身电影里的看客身临现场。。
跟着他们一起大声欢笑。。
还有就电影里的燕山君形象来说,我怎么觉得他不算很残暴呢?
毕竟杀的是个贪官和一个给她妈妈递毒酒的人(而且他主动策划杀孔吉),还有两个妃子是因为他看了这两人虐待他妈妈的戏剧发狂杀的,皇太后应该对他妈妈也不好,不然怎么骂他妈呢?
很多皇帝都比这残暴多了。。。
想想人家秦始皇不开心就把湘山上的树全砍了还强迫千千万万人当奴隶修长城,死了多少人?
还有你武皇自己亲儿子都杀、朝臣更是杀得多,这残暴真的很轻微了,建议电影里加重他的残暴程度(多搬点历史就好了),不然我真的觉得他只是个失去了妈妈的神经病。
其实演员演得还不够癫狂病态,绿水也是,她像韩剧里常见的恶毒女二,因为嫉妒对方的美丽和喜欢的人对对方的痴迷就去害别人,和历史里的绿水应该有出入,如果让故事更传奇建议把她的动机塑造得更复杂。
王上、孔吉和甘宇成(长生)的关系也像韩剧里的三角关系,不过孔吉担任那个女主的角色,孔吉和长生差点决裂更像是因为爱情上的不忠,而不是不再同路之类的~在那些沉默的夜晚,长生有种女朋友被其他男人玷污的痛苦。
不过导演并不想把这些类似爱情的东西挑明。
看完影片,习惯性地来到豆瓣看看评论,我的习惯是,热门的影片看过就算了,因为老多人在说,所有想说的话早就被人们说尽了。
然而看了一会评论,几乎以为自己错来了《霸王别姬》的页面,实在忍不住来唠叨两句。
有的观众把《王的男人》看成了皆大欢喜的大结局,因为据说孔吉和长生最后逃了出去,大家继续快快乐乐做戏子。
我看完这个评论实在忍不住连连薅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从地球上提起来。
不知道导演看到有人竟然帮助自己“导演”出了这种结局会不会吐血。
拜托,不管写不写影评,看电影总要有点专业娱乐精神,就算看走了眼,猜也猜得到最后孔吉和长生一定会在千军万马中变成血肉模糊的两大砣。
因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戏子啊!
那么打开眼睛,注意哦,最后出现的满脸胡子茬还兴高采烈翩然起舞的家伙,就是最先拉关系向长生叫大哥的那位大哥!
已经为了保护孔吉在此前半小时的影片中被朝鲜大臣射得死翘翘了!!
乌拉!
最后大家在虚幻的来生,残酷的现实中来了个对人世充满感情的自慰而已!
(顺便说一句,这朋友把万历和燕山君比较分析是颇有见地的!
) 看关于《霸王别姬》的评论让我看到头疼,它“那么那么好”,但有必要成为一种标准么?
事实上,两部片子在精神气质上完全不同。
《霸王别姬》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属于电影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戏”不过是社会等级和规约的载体,戏痴程蝶衣(请注意,是角色程蝶衣,不是张国荣,和演技啥的无关)的悲剧不是由于他太热爱艺术,而是由于他没有选择。
《霸王别姬》中的戏子不是一个带给人们快乐的职业,而是给自我制造痛苦的职业。
有的同学特别提到程蝶衣女性化的几个关键场景,性格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云云,反证孔吉的人物形象多么脸谱化,说《霸王别姬》真是牛!
而这些搅得程蝶衣满口吐血成为“女娇娥”的情节,恰恰也是我想提及的,大家注意哦,程蝶衣从来不是千娇百媚的那个旦角,而是一个六指的健康少年!
是社会,是“万恶的旧社会”把他搞得性别错乱!
或许我还要加上一声惨叫,真的不是艺术让我们蝶衣成为虞姬的啊!
在《霸王别姬》中,戏就是人生强加于健康个体生命的禁锢,演员不但身不由己,连精神气质也被塑造、扭曲,一种变态得撕心裂肺的美就这样诞生了。
看到一个五大三粗的黑老爷们被另一个老爷们用木刀片子毫无美感地啪啪乱抽,还要大叫“打得好”,简直比SM都不如,人家sm是在搞权力颠覆,在享受整个过程啊!
你问问程蝶衣和段小楼,还有来生演不演戏?
回答多半是演个屁!
《王的男人》不同在哪里?
这里戏子们的生命有一种自觉的内省意识,我们压根不用列举长生和孔吉两个“来生还做戏子”的煽情口号,剧中的戏子们个个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除了一口饱饭,他们还希望人们在看戏中得到快乐,当演戏演死了人,戏子们全部蔫掉了,追求快乐,追求到的却是权力的血腥,这不是很有意思么?
同程蝶衣相比较,孔吉的性取向单纯的一目了然,在草台班子将为人侮辱时,为难的不过是长生的拼死阻碍。
面对流泪的王时自然而然的爱怜,直到注定的惨死到来前最后华丽的一跃,孔吉和蝶衣一样走进了权力的漩涡,同样的风华绝代,唯一不同的是,孔吉的心灵依然完整。
同样在权力和命运中沉浮,段小楼、程蝶衣们是“角”,举止高雅、仪态万方,而长生和孔吉们是草根,表演做作举止猥亵。
角们在欲望的游戏中挣扎冲突,不择手段,草根们看到权力斗争恶心反胃,要退出江湖。
角们除了舞台外面对的是无尽虚无,草根们还有快乐作为最后的堡垒。
也许《王的男人》中的王相比中国几代人的风云际会来说,过于单纯透明,但谁说复杂一定比单纯好?
一个神经质暴君的忧伤和无助,一场笼罩着悲剧色彩的狂欢般的复仇,一群惶惑的戏子,一点温暖的同情、一个冷静沉默的轮回、一根看不见的绳索……被湮没的历史中,有观众的感同身受么?
同样被钉在权力的箭锋,我认为,程蝶衣的血和孔吉的血,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权力的阴暗中的两部片子,《王的男人》更像一部童话。
《霸王别姬》走进的是历史中的心灵,而《王的男人》走进的是心灵中的历史。
不是么?
否则何以一批戏子死去,精神先于肉体,而另一批戏子活着,他们的心灵能在广阔的原野上继续人生的戏剧?
《王的男人》中戏子们真是蔑视一切,搞笑至死,相对《霸王别姬》中为权力扭曲了的残破心灵,他们是何等的灵魂飞扬!
而长生,是孔吉的王,他们的灵魂是世界的王。
《霸王别姬》沉重,《王的男人》轻盈;《霸王别姬》晦暗、《王的男人》明亮;《霸王别姬》在批判和拆解中追问、《王的男人》在微笑和确立中沉默;《霸王别姬》告诉我们人如何被毁灭、《王的男人》告诉我们人如何成就自我!
难道我花了近两个小时来看一部电影只是为了看到另一个版本的《霸王别姬》?
韩国戏子越像中国的角们我就给他们越多的掌声?!
哦,天哪、天哪、天哪!
幸好我对《王的男人》一无所知,要是我知道这是韩国版的《霸王别姬》我一定没兴趣找来看。
直到多年以后,我偶尔看过,满嘴白沫开始大骂,“明明是好吃的烤鸭!
硬在那装个屁烧鸡”!
另:我只想给《王的男人》四颗星,还想给《王的男人》劲爆火辣的批评!
而《霸王别姬》我给了五颗星。
但是现在,看完评论和写完评论,我忽然改主意了,我觉得我自己和《霸王别姬》一样装得厉害,缺少《王的男人》那样明净的单纯。
我决定以后我要是被历史和权力所蹂躏,我决不会像程蝶衣那样冷不丁抽出宝剑抹自己的脖子;我要像孔吉特别是长生学习,在半空的绳子上一蹦老高,还不忘伸出中指向我的敌人大叫“我鄙视你”!
最后,我从《霸王别姬》上生生抠下一颗星,用打键盘时喷出来的口水粘在了《王的男人》身上。
这部电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喜欢的人狂爱,不喜欢的人狂骂。
我也不怕别人骂,我就是喜欢!
不管同人只管爱,我暂且把他归到同人电影中去。
我喜欢孔吉的善良和清澈,娇媚和纯净,落寞和柔弱,哀怨和接受。
片中的感情是那么的真切,会心的表演,会心的笑,真心的拥抱···孔吉看似柔弱,什么都不会,只会逆来顺受,然后等待长生来救他,只会躲在长生后面,用一双哀怨的无措的眼睛看着他。
但是当长生的腿要被打断时,是孔吉本能似的朝班主的背上砍去;当大家都挨饿等着孔吉出卖身体来喂饱他们的时候,孔吉去了。
谁能说孔吉不勇敢?
当长生在王面前表演无法逗王笑时,是孔吉急中生智救了大家;当王用箭,用剑,用烙铁弄伤长生的时候,是孔吉挡在他面前,求着王说“不如杀了我吧”。
当听到长生在牢中自述小时候的事之后,万念俱灰的孔吉用刀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最后孔吉被救活了,在看到长生在最后的表演时不成人样瞎了双眼还走上高高的绳索,诉说着自己看不到那个杂种偷了孔吉的心,孔吉用尽全身的力气朝他大喊“傻瓜”,因为长生真的是一个傻瓜,长着眼睛却看不到孔吉对他的真心,现在瞎了才明白。
两个人在最后一幕高高跃起,演完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戏。
长生是救孔吉的人,孔吉是救大家的人。
长生和孔吉相互依赖和救赎,相依为命的两个人,葬身于叛乱却来世还要当戏子的两个傻瓜,一起回忆到那漫山灿烂的花海中...'喂喂喂喂喂!!
我在这里!
你在那里吗?''我在这里,你才在那里''我在这里,你是在那里吧!
''哎呀!
大家都在这里!!
''哎呀大家都不在这里!!
''嘿好啊'这一生错失的两个人我在这里,你在哪里...只希望有来世,让两个人真正的在一起,再做戏子!永不分离!别人说准基太女人,说他长得不好看,我不理会,我喜欢!
那是因为你们不了解他。
他不是只凭运气走红的演员,他之前的努力和艰辛没人能够体会。
他不是没脑子的明星,他是能够展现独特的一切的魅力的演员。
他不是明星,他是演员,专业的,努力的!
他一点也不女性化,请看他演的《狗和狼的时间》。
准基是个好演员,《王的男人》是部好电影,至少我这么认为。
李准基啊 你生来就是勾人的吧
妖孽孔吉。
韩国传统戏剧一点美感都没有...
韩国最卖座的年度票房总冠军,李准基因为《王的男人》而声名大噪,刚开始虽然看不大懂,但还是被李准基妩媚的外貌所吸引。
啊...很早的基片了
真的还不错,美男确实很美
恶趣味的年代〜
艺人讽刺大臣和大臣伏杀艺人两段还可以,到诽谤书事件企图深化主题就力不从心了。
韩国电影总他妈有股没头没尾的劲儿……
蓝颜祸水总是情~
妖娆男人只服李准基
李准基是挺美的
李准基好帅
老男主加星
满满都是回忆。
入过韩三区版DVD,看完就扔了,画面挺美,但可能文化不同,觉得片子很一般,想模仿霸王别姬~ 有的地方跟情节不符。讲述小人物的辛酸与被压迫者的凄惨表现的非常好,只是感觉与整部影片有点不搭~~~哎~·失败。、
猎奇心理驱动下看地
对李俊基不感冒
那首歌好听其他的没啥感觉
无法抗拒细长眼睛的男人,心都化化化化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