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816

BIG,BIG–让孩子拯救世界

主演:郑又菲,曾沛慈,陈博正,郭大睿,田中千绘,范逸臣,黄之诺,夏宇童,周厚安,谢以乐,曾珮瑜,黄镫辉,于卉乔,黄采仪,王梦麟,滕韦煦,李佳豫,赖铭伟,马志翔,廖慧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3

《816》剧照

816 剧照 NO.1816 剧照 NO.2816 剧照 NO.3816 剧照 NO.4816 剧照 NO.5816 剧照 NO.6816 剧照 NO.13816 剧照 NO.14816 剧照 NO.15816 剧照 NO.16816 剧照 NO.17816 剧照 NO.18816 剧照 NO.19816 剧照 NO.20

《816》剧情介绍

81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最温暖的孩子遇上最冰冷的病魔,小小勇士坚强迎战。六组性格、背景迥异的儿癌家庭和医护人员相遇在“816”病房,用乐观和爱对抗最残酷的现实,在笑与泪中互相治愈,收获最“BIG”的力量。 当绝望和希望交织,他们决定开启一场午夜出逃的神秘计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逝者难眠为奇迹做准备幸福谷第二季誓言林肯杰克与豆茎:从前从前以后吸血鬼骑士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正义反击X战警:天启千年情劫平衡人生猎战臆想成病美国战队:世界警察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计划兰勃:飞棺战争迷雾异能男友陈毅在茅山有瑕疵的人们嘿!客栈我是布莱克两个恋爱危在旦夕猎金行动弱鸡三兄弟劫持游侠追回24小时

《816》长篇影评

 1 ) 拜托大家走进电影院看看电影「816」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很值得在电影院里观看的影片。

我昨天去看了「816」的点映,在我这里可以排在2024看过的院线电影榜前三了。

非常牛的群像电影。

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很立体,演员们贡献了非凡的演技,小演员们和大演员们都演得特别好。

大家纪录片式的演技,让我可以沉浸在这个故事中。

剧情和设定都很完美,整部电影的节奏很好,中间衔接的动画也制作得非常精良。

透过电影可以感受到「816」这部电影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用心,很感谢你们一起创作出这样一部优秀的、温暖的影片。

观影过程中我流了很多眼泪,在流泪的同时我获得了很多很多正向的能量,让我再次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我会带着我从「816」中收获的运气勇往直前的✊我会好好生活,我会用力的活着,我会在这个世界战斗到最后一刻的。

透过影片我也再次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伟大,看完电影我很想去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也许以后我会找机会去参与相关的志愿者活动......「816」真的是一部从头到尾都特别好的电影,大家一定要在电影院坐到最后再走,片尾曾沛慈娓娓道来的歌声🥲很温柔很温柔,让我又流了一波眼泪。

还有最后「我们是这个世界的礼物、每个人都很有价值......」也鼓励到我。

希望这部影片可以被更多人看到!

 2 ) 哭得出来,但是仅此而已

很可惜,这是一部没有发扬长版的本该更出彩的及格电影。

整体电影基调是积极的、充满希望的不错,但过于生活化的演技(尤其成人组)和不够梦幻的情节导致这种希望感好似漂浮于废墟之上而稍显虚假。

阳光温暖希望固然好,但在白血病这种现实中实难让我相信家属医生动不动在一起载歌载舞大喊口号。

干脆更加脱离现实一点虚无缥缈一点,人物更加“不正常”一点,这种积极会不会来得更自然不做作呢。

动画的加入一开始很惊艳,没想到仅仅是做成了预告人物身体状况的平行蒙太奇,我一直期待在某个小演员的梦中或是幻想中进入动画世界或是和其他动画人物进行一些互动。

最后呈现的效果比较一般,甚至动画的加入也是将电影拉得过长的一个因素(不少人诟病电影稍长)当然动画是提升“梦幻感”的有力道具,可惜其他部分没跟上以致效果大打折扣。

值得称赞的是几乎所有有关小演员的部分都非常好。

(在说出这句话之后,我想到,明明儿童更难拍,为何这部反而是成人更一般呢,会不会是我想错了儿童该有的样子,电影里的儿童难道是因为符合我这个成年人的臆想我才大加称赞吗?

跑题了)这在一部以儿童为主题的 电影中足够了。

又想到另一种可能,导演可能希望给绝望的题材装上童话的壳子,但是我已经是不相信童话的年纪了。

 3 ) 《Big》:我会用力的活着

4月21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台湾导演魏德圣带着小主演郑又菲现身新作《Big》大陆首映礼,与观众进行了40分钟的映后交流,连续给全场100多位观众手签名海报,也是诚意满满。

魏德圣导演和源源扮演者郑又菲参加映后交流

电影周边:海报和票夹魏德圣,导演代表作《海角七号》,曾创下台湾院线电影票房第二名的历史记录,另一部作品《赛德克巴莱》被誉为史诗级电影,广受业界好评,还担任了惊悚悬疑片《双瞳》的副导演。

曾经作品他的作品质量很高,但并不高产,《Big》是沉寂8年之后的又一力作。

影片一改往日风格,镜头投向癌症病童,你以为话题一定很沉重,其实并没有,导演用动画、侧写这些委婉的方式展现病痛和离别,用欢快的音乐调节影片氛围,孩子们脸上始终带着笑,虽然观众知道结局很残忍,过程中也会流泪,但看完之后心里很通透,这确实是导演把握节奏的魔力。

导演在交流中说,创作初衷是疫情期间工作停摆,宅家抑郁开始写剧本,起初是沮丧的,后来越写越快乐,会边写边哭边笑,最后就透过眼泪,把先前的悲伤给释放掉了。

所以这不是一个讲死亡的电影,是讲重生。

影片有3个生命逝去,又有9个生命诞生,借助这个小小的安排给大家带来生命接力的希望。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生老病死没有“老”,你会为他们感到遗憾,更会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感到震撼。

那么我们这些人就会自省,该怎样活下去呢,是追求竞技,还是爱自己多一点,爱家人多一点,把生命过得更有质量呢?

图源:网络医院是人间疾苦的放大器,人可以在这里变得更怯懦,也可以更勇敢,能看出来,魏德圣导演是一个内心特别柔软的人,他敏锐捕捉到了孩子们的情绪,并以一种乐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免于过度伤悲和卖惨,是有别于同类型题材的另一种创作思路。

范逸臣和田中千绘在片中再次组CP,call back 了《海角七号》的情侣组合;动画部分,小演员的原住民打斗场景致敬了《赛德克巴莱》。

想不到这两部片子,过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有售后😸摘录几句经典台词:1、——源源,如果你感觉累了,就不要撑得这么辛苦,去做天上的小天使。

——妈妈,我想好好活下去。

2、在这里,每一次告别都要好好珍惜。

3、我会用力的活着。

 4 ) 魏德圣怎么回事

我真的服了 前半段都差点要被感动了,后半段动物园之行也差点要被气死了,我的心情完全和温医师一模一样,一群奇葩,一群逆天!

现实中,癌症患儿免疫力低下,动物园的细菌环境确实存在感染风险。

但电影中通过“医护人员默许”“患儿未出现感染”等情节,将矛盾淡化,转而聚焦于情感冲击。

不仅如此,还刻意规避了医疗资源分配、治疗费用等现实问题(如台湾全民医保体系下治疗费用压力较小),转而以温情叙事为主。

用动画替代真实手术场景,将化疗、放疗等痛苦过程转化为“打怪升级”的游戏化叙事。

虽然减少了观众的视觉不适,但消解了疾病本身的严肃性,使患儿的抗争沦为童话般的幻想,削弱了主题的深度。

猩猩生产被赋予“新生命降临”的象征意义,但患儿们并未真正理解死亡与生命的关联。

这种强行赋予的“希望”反而显得矫情,甚至可能让观众产生回避了癌症治疗的经济压力、家庭关系破裂等现实问题(如罗恒父母因费用争吵的片段被简化为“短暂冲突”),转而聚焦“互相扶持”的理想化群像。

这种选择掩盖了社会结构性矛盾,将疾病简化为个体与病魔的对抗,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影片试图通过六组家庭展现社会多样性,但人物刻画流于表面(如珈农的厌世背景未展开)。

患儿出逃的高潮戏虽感人,但前序铺垫不足,导致情感爆发缺乏逻辑支撑,最终沦为情绪宣泄的工具。

《816》试图通过患儿的天真对抗疾病的残酷,但其过度理想化的叙事、对现实逻辑的漠视,以及对情感共鸣的强行制造,最终沦为一场自我感动的表演。

当艺术加工超越真实底线,当苦难被简化为“治愈”的工具,这类作品不仅无法引发深度思考,反而可能阻碍观众对生命议题的严肃探讨。

 5 ) 没有很喜欢,但这是电影题材不对我审美的关系

冲着豆瓣分不低选的,虽然电影的题材——绝症哭片(即使本片的卖点不是哭),导演的口碑前作——《海角七号》我压根没看过,以及豆瓣台湾电影分数多少会比内地类似题材高出一些,但还是去电影院看的原因是——我下定决心去看《小丑2》。

不是这两部电影有什么关联,而是因为不知道看《小丑2》这部口碑坍塌的电影我会收获怎么样的观影体验,所以决定同一天看一部完全不同风格的电影,挑来挑去,从口碑方面选了这部,虽然排片真的是太少了。

同场加我就俩观众,另一位是约莫50+的女士,她从电影很前面就开始哭,一直哭,哭到结束,但我就一滴泪没流……这个电影本身没啥大问题,六个家庭的群像角色塑造都可圈可点,但就是完全不打动我。

同场观众跟我截然不同的反应,让我还反思了一下,不会是我“厌童”到看儿童绝症题材都如此冷心冷肺吧。

想了又想,我觉得跟我喜不喜欢小孩没啥关系,而是这种“乐观积极”的绝症类型片跟我审美不搭。

举例片中的一个情节:开场没多久,其中年龄最大的女孩的父母到病房后,冷淡的女儿跑到另一个房间,爸爸在病房里用女儿的吉他弹奏欢快的歌曲,同病房最活泼开朗的小病人载歌载舞,也吸引了临近病房的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唱唱跳跳,在隔壁房间的女儿也受到感染,虽然表情依然冷淡,但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弹空气琴,跟所有病人都相亲相爱的护士看到这幕,笑她如果想弹钢琴旁边就有啊。

我看这段情节是,我脑子中居然有个想法是:如果我身处这样的情景,是不是不能不一起哈哈哈地开心,一定要当那个合群在乐观开朗大氛围里的人……这样的不适感,是贯穿到电影结束的。

我不是不相信,有面对病魔,即使是装的,也要展现笑脸的那种乐观精神,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构创作,这都没什么问题。

只是我不喜欢而已。

但我知道,我这种审美取向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怪异的,而且我这种审美矫情在,如果真的演那种丧得不得了的影视作品,我还未必捧场呢。

哦对,我会选择去电影院看本片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是非大陆地区拍摄的华语电影,就像我也去看看了《富都青年》,总会得到一些出乎意料的审美意趣。

比如本片就花了相当的笔墨去描述9岁、13岁和15岁的小孩间的“三角恋爱”。

当然这是我夸张的描述,影片里就是非常直白的,喜欢谁就直接告诉ta“我喜欢你”。

在儿童题材影视作品中,我很喜欢看到这样让我会心一笑的可爱。

 6 ) 「你没有看错,我拿冠军宝座。」

放映厅被我和另外一位女生包场,同坐「最佳观影排」的我俩,在这部 2 个小时以上的温情片里,哭到泪腺失调,谁都没有任凭哭声释放,只是安静地抹去泪水,再艰难地吸一下鼻子。

比起把今天的小确幸与你分享,《816》的「催泪」「治愈」更倾向将悲伤笑着说给你听。

「患有癌症」,当这个连大人听了都色变的难题,抛给小孩子,他们却想做自己的勇士。

早已习惯同龄人自嘲「尸体」「低能量」「不想活」的我,听到「不会痛」「不怕」「不放弃」这些话从饱受病魔折磨的孩子口里说出时,才惊觉我们一直拥有多么珍贵的东西——健康的身体。

《816》的剧情不难猜,但就像长大了的我们愿意给迪士尼的玩具掏钱,温情片里的童话世界让人向往,being is gift,它告诉你每个人都是礼物,坏人也是。

来,再一次,用心感受阳光的温暖。

 7 ) 从《海角七号》到《816》,体察魏德圣的生命礼赞与温暖初心

赶在最早时间的点映场观看《816(BIG)》,纯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有过《海角七号》底层同胞的励志与缠绵;有过《赛德克巴莱》宝岛原住民的民族情怀,魏德圣的新作品为何会聚焦孩子们的抗癌故事?

刷过之后,才知道突破只是表象,无论是异国爱恋、小人物逆袭、保家抗敌,或是携手互助、笑对生死,魏德圣一直抱持了内心的那份温暖与柔和,他以独特视角和细致观察,以小见大,再次为我们呈现了真切质朴的人类情感。

A. 丰富题材推陈出新时间拨回到2008年,魏德圣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宝岛小导演,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县,纯纯的宝岛“本省人”。

《海角七号》之前,他不过拍了“两短一长”,总时长不过120分钟,风格也是在模仿“台湾新浪潮”的苦闷青春。

就在2008年,就像侯孝贤评价派出《艋舺》的钮承泽,“小豆子,你的时代来到了。

”《海角七号》的爆火,也预示着魏德圣的时代来到了。

《海角七号》有两条故事线索,一条是几位底层村民,凑成一个草根乐队,并争取在比赛中获奖;另一条则是日本籍老师(中孝介)跟随着战败的军队回国,在归国的轮船上,将一腔爱意与思念倾注到七封情书中,为整部电影铺垫出哀伤悠长的气息。

两条线索交插前行,让观众为缠绵爱情柔肠百结,同时又为草根乐队的积极奋进而激动不已。

可以说,《海角七号》的两条线索都精准击中了当时台湾省同胞们的时代情绪,因此直接火爆出圈。

印象最深刻的新闻,是《海角七号》在台湾省内票房超过李安的《色戒》;以及本省人反复狂刷影片,最多者直接刷了超过二十遍。

原本以为魏德圣会朝着这种小人物情感故事的风格延续下去。

没想到接下来的作品《赛德克巴莱》,直接“另起炉灶”,跳到了恢弘大气的家国情怀。

《赛德克巴莱》改编自真实发生在台湾山区的“雾社事件”,展现赛德克人携手同心保卫家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战歌。

这是一部投资极大的史诗巨作,魏德圣为此付出了《海角七号》的全部利润,外加自己和朋友们的房屋抵押;全片制作周期超过三年,因为总片长超过280分钟而被迫分为上下部。

该片中原住民表现出的刚烈、勇猛与暴戾,刷新了平日对台湾同胞很nice很温和的印象;而全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血赤诚,也直接突破了《海角七号》缅怀战败哀伤的小情调。

接着便是这部《816》,魏德圣再次突破认知,以儿童病房中的悲喜欢欣,来展现人类阳光热情、笑对生死的积极与果敢。

题材跨度如此之大,其中,究竟有什么特质,是魏德圣一以贯之的呢?

B. 温暖初心一脉相承观看《816》的过程中,时常被孩子们的乐观纯挚感动落泪,内心温暖得快要融化。

电影中,孩子们的童言童语初听似乎单纯无知,强做成熟的状态令人忍俊不禁,而背后与真实人生自然契合的哲学内涵,又总能引发观者更为深远的思索。

到底是孩子们不谙世事、口无遮拦,还是我们成年人在社会规则中沉浸许久,早已忘记生命的初心?

当源源认真地说出:“妈妈,我想好好活下去”,当童稚的面庞表达着“我会用力的活着”;总感觉孩子们的笑脸背后,充盈着他们对生死别离的深刻体察,以及对脆弱的成年人的共情与安抚。

与《海角七号》类似,《816》同样有一冷一热两条情感线索。

“冷”的一面,自然是六组家庭对抗病魔的艰难痛苦,目之所见的生离死别,散落遗物、隐忍悲痛、顽强求生,一次次引出观者的心酸;同时却也有“热”的一面,成人坦承脆弱,孩子智慧应对,全部人积极治疗,以鼓励、玩笑破坏绝望低落的氛围,以人类的互助相伴、乐观昂扬破除死亡的灰暗恐惧。

而“3个生命逝去,9个生命诞生”的总结,又给以所有人信心,从片中的角色到台下的观者,都为这份温暖真挚的情怀所深深打动。

细想起来,这却也是魏德圣一以贯之的温暖初心。

在《海角七号》中,是底层草根热情追梦的决心,是诀别恋人的思念与守望;在《赛德克巴莱》中,是关怀族人、守护家园的英勇无畏,是抗击日寇、追寻价值的光辉历程,即便有着恢弘激烈的场面和各种激战暴行,但那份关切同胞的热切,仍然充盈着饱满的暖意。

值得一提的是,魏德圣在《816》中运用了数段二维动画(总时长约10分钟),来侧面展示几位儿童对抗病魔的历程。

这样做一方面是避开真实手术段落,消解生离死别的悲痛和黯淡;另一方面,也是为孩童角色增添更为丰沛饱满的情感细节,让天马行空的幻想场景,代替医院病房内的压抑氛围。

这些动画由《你的名字》《铃芽之旅》的美术指导丹治匠导演制作,也携带着恬淡温暖的“新海诚”风格。

正因为动画的插入,幽默戏谑的日常,消解了病痛本身的压抑悲痛,让整部电影哀而不伤,暖心与莞尔的段落散落在抗击病魔的过程中,盈泪处不时会心一笑,酸楚与窝心交错前行,叙事张力和情感浓度持续饱满,干净明亮的氛围中,悄然呈现出生命的内核与本质。

 8 ) 《816》,今年最好哭又好笑的电影

我一直都觉得电影想要打动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以苦难为题材的电影。

如果表达太过,人家会说你贩卖苦难。

如果表达太浅,人家说你拍地没有深度。

但导演魏德圣的新作《816》就刚刚好,叫人笑中带泪。

这是一个关于癌症、勇气与爱的故事。

816是一间癌症儿童病房,病房里住了可爱的源源、是延、罗恒、努拉、珈农以及大杉。

6组家庭因为癌症而相聚在小小的病房,因为共同的经历而互相安慰、互相鼓励。

幸运的是,幸运女神眷顾了珈农、大杉、努拉、罗恒,他们经过手术都逐渐好转。

不幸的是,是延、源源都没有战胜癌症这个可怕的敌人。

故事在6个少年和红毛猩猩曼妞降生的纪录片中结束了。

可能孩子根本不明白这个病房的真正意义。

他们的适应性非常好,从原来的病房搬过来也马上就找到新病房的优点,很快打闹成一片。

所以,816房间中,小孩子的天真快乐与残忍无情的病魔同时存在着。

病房的欢声笑语更像是一种祥和的假象,短暂且残酷。

导演很有创意地使用动画形式来表现孩子们与病魔的战斗。

初始时,他们都是共同作战,互相帮助,将病魔一次次打败。

即便是延死去了,他的精神也与他们同在,他骑着他的机械恐龙加入战争。

但最后的战役只能源源独自面对,小伙伴们远远地看着却爱莫能助。

导演虽没有直接表示源源死了,但动画片中她死在了和病魔的战争中,她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我觉得导演很厉害的一点在于节奏把控地很好。

这本来是一出非常沉重的戏,癌症加儿童两大关键词叠加在一起几乎是王炸级催泪效果,轻易就能勾出你的眼泪来。

电影院时不时响起啜泣声,此起彼伏地。

但如果一直都是这种悲伤的气氛可能让人根本没有勇气看完全集。

导演巧妙地将孩童的天真与可爱融入其中,总是在恰当的时间将气氛从悲伤重新调至欢乐频道。

所以,整个观影过程中,情绪是起起伏伏的,好哭但也很好笑。

可爱的源源承担了主要的笑点。

我想任谁听到这么可爱的女孩子说出充满人生哲理又搞笑又认真的话,都会忍不住不笑吧。

源源对妈妈说“我想跟大杉告白,是爱情的那一种告白”。

源源对大杉说“大杉,我喜欢你,是爱情”。

当大杉听到告白说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话后,源源回复说“渣男”。

但昨天刚表白被拒今天就要一起睡,体验过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种感觉,又对妈妈说“我再也不谈恋爱了,我不相信爱情”。

真的又认真又搞笑。

而且,导演把群像塑造地很好。

这一出戏没有明显的主角和配角。

6组家庭18个人加护士马马、主治医生温暖,他们每个人都是主角也是他人的配角。

导演厉害的点就在于,短短2个半小时的电影居然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地有血有肉。

关键是,人物难得的不悬浮。

我尤其喜欢导演对6组家庭的刻画。

1、源源妈妈和源源源源妈妈和源源之间非常平等。

她总是元气满满的样子,穿着背带裤,挂着快乐的笑容。

但她也会有悲伤无助的时刻,她会对着红毛猩猩曼妞说,妹妹生了很重的病,该怎么办。

她会对手术失败的源源说,如果坚持很难,那你先去天堂做小天使,妈妈没关系的。

源源的部分应该是导演最残忍的部分。

严格地说,是病魔最残酷的部分。

她刚出场时还是一个梳着齐刘海长头发的可爱小天使,非常体贴非常温柔也非常勇敢。

她知道妈妈要陪曼妞生产便主动说自己不用陪,会在做手术时安慰妈妈一点也不痛,喜欢大杉便主动去告白,努力过尝试过发现自己并不爱大杉就很快MOVE ON。

她是一个谁都想拥有的天使宝贝,不哭也不闹只会对着世界甜甜地笑。

但随着化疗的进行,她不得不剃掉头发戴上帽子。

但头发只是一个开始,她还要做干细胞移植。

可惜,结果并不好。

这个开始时对妈妈、对所有人说我要努力活下去的小女孩就这样死亡了。

这大约是816病房多数孩子的命运,是一出彻底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的过程。

2、罗恒爸爸、妈妈和罗恒罗恒的爸爸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爸爸。

他肯陪生病的儿子一起剃光头,还会陪着儿子一起赛车,主打一个高效陪伴。

他专门在儿子做手术前给他画上脸,请神将保护他。

是延的死亡给他们启发,他们提前预演了告别,小小的罗恒手术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当儿子手术时,他在门口念经,努拉爸妈过来帮他一起祈祷,一如他曾经帮是延做的那样。

3、大杉爸爸、妈妈和大杉大杉的爸妈看起来像金童玉女一般般配,几乎是理想夫妻的模板。

男俊女靓,事业有成,儿子英俊帅气。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以至于大杉妈妈听到源源妈和源源的睡前对话会生出心思要和他离婚。

但好的一点在于,他试图做出改变,试图挽救岌岌可危的婚姻。

4、珈农珈农的故事很隐晦。

她出场时有厌世情绪,好像迫不及待要去拥抱死亡。

真的目睹了小杰的死亡后,珈农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想死。

她想要好好地活着。

但直到电影结束,我都不知道珈农厌世的原因,她的那个点在哪里,似乎是一个未完的故事。

但即便故事线不完整,也不妨碍对珈农的塑造。

珈农是一个面冷心热的人。

看起来很高冷、目空一切,实则非常善良非常温暖。

当源源剃光头发后,珈农赶紧在第一时间请她爸爸送上一顶红色的假发,随后又送给其他小朋友各种颜色的假发,是一个十分贴心的小姐姐了。

而且,珈农真的非常贴心。

她会在抱大杉之前询问源源意见,得到允诺知道源源已经移情之后才拥抱了大杉。

这一幕真的太太温暖了。

不过这只是开胃菜,珈农后来在大巴车上吻了大杉才是叫人心动的一刻呀。

这就是青春啊!

5、是延妈妈、爸爸和是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是延妈妈和出租车司机罗恒妈妈的对话。

短短几句话道尽中年人的心酸,白天要努力工作挣钱养家,下班要照顾家庭,遇到孩子生病简直是灾难。

尤其是在这千头万绪之外,她还要和离婚的前夫见面,尴尬指数更升一级。

可能坐出租车通勤时是唯一可以喘口气的时候,所以她不想说话也不想笑。

是延手术后,他的父母悄摸摸地来收拾东西,但他的东西承载着那么多的悲伤,轻易就洒落一地,很好地诠释了“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病房的其他人似乎都能感同身受,源源妈妈抱住她给她以安慰。

是延的死亡造成了源源妈永远的遗憾。

她曾经为了健康不允许是延喝饮料不许他领养狗狗,她在手术前说的那句领养成为了一家人的痛苦。

而曼妞的生产对他们而言像一种安慰剂,似乎是是延重新降临到人世。

那只突然出现在车厢里的狗狗也像是命运的另一种安排,是导演对他们的仁慈。

他们开着车朝着美好进发。

是延你没看到的风景,以后我替你看。

死亡当然是令人觉得悲伤的,但导演用新生命的降生和“816变BIG”的故事消解了这种痛楚,叫人觉得明天还是有希望的,还是值得努力的,病魔还是可以被战胜的,未来还是光明的,总之是淡淡忧伤之余的希望。

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是延爸妈为什么莫名其妙就和好了?

难道当初离婚的理由随着儿子死去也都没有了么?

就离大谱,强行和最无语!

正文完结的分割线=============还有三个特别的点觉得很触动。

第一,湾省的亲子关系真的很超前。

源源要去向大杉表白,他们的父母不是扫兴地说不,而是很自觉也很尊重地给孩子留出空间,让他们做完他们自己的事。

其他人中,是延爸爸专门给是延做了一个恐龙变身甲,罗恒爸爸陪他一起剃了光头。

他们都肯为孩子花心思,主打高效陪伴。

尤其是源源和妈妈简直就是闺蜜似的相处,她们可以聊爱情也可以聊妈妈的男朋友。

第二,湾省儿童医院的人文关怀简直拉满。

816房所在的这家医院气氛太好了。

硬件上有专门的儿童玩乐区,里面还有一架可以随便弹的钢琴。

软设施上马马和温医生非常温暖,对孩子们非常有爱心,会帮忙抱孩子哄孩子,也会和家属聊天,几乎是家人一样的存在。

更别提,允许病人在病房开小型音乐会,在走廊搞小型赛车游戏,圣诞节扮演老公公还给小病人送礼物这些事了!

人文关怀拉满,住院如住家!

(真诚发问,湾省医院真的是这样么?

)第三,小朋友的爱也太纯粹了吧。

是延看到源源剃完头发戴着红色帽子就对源源表白。

小伙伴罗恒接着向是延表白,他还曾骑着小三轮车试图向努拉发出约会邀请。

被表白的源源悄悄告诉妈妈,她喜欢大杉。

源源还执行力超强地表白了。

但大杉早在看到珈农那一刻就喜欢上了她,为了多看她一眼宁愿多绕一段路。

后来珈农出院告别拥抱每一个人,轮到大杉时候还转头征求源源同意。

源源很大方地表示当然可以了,因为她现在喜欢的是珈农的帅弟弟,已经当场表白也收到反馈啦。

THE END.延伸阅读||《周处除三害》真的好看,湾省真的敢拍击败《周处除三害》,它凭什么?

 9 ) 温情有余,剧情不足

温情有余,剧情不足儿癌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而且导演也有意刻画众生相这个概念,但是相比同类型作品,比如「机智的医师生活」的无论是生是死都动人心弦,816中偷懒的套路就可见一斑了。

比如是延和罗恒的一死一生,就相当的套路化,摆明的对照人物。

家长的性格转变也十分刻意,刚出场时每个人还都性格分明,明摆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为了温情的结尾家长转变同质化严重。

珈农的家庭看似不止是叛逆期的问题,但并未详细描写,最后用一句我想活糊弄了过去;大衫父亲出场这么强硬的角色,后期竟然能同意夜游动物园这么离谱的计划?

这一段真的是莫名其妙,明明有视讯这样完美的方案,漆黑的病房孩子们围绕在手机旁边观看新生命的诞生,平淡有力,非要冒着生命危险出去,这段的意义我只能觉得是导演想有人死在这,但并没有。

温暖医生的描写也不够详尽,后面的转折也就不够有力;两对夫妻的复婚更是硬的不行,不是不能和好,但你问题都没说破就趁着良辰美景和好只能认为是偷懒的行为本片的优点在于没有回避直接描写了孩子的爱情,是的,无论是网络的普及,孩子的早熟,以及日日夜夜的相处都会催生出这种爱情的好感,而导演也没有因为主角的年龄而回避这一命题;同时,在手术室门口讲明了宗教与信仰的作用,一左一右,一东一西,用经文与祈祷的方式,虽很难说对手术有何作用,但能在这种时刻给至亲之人以安慰,也是很好的,这场戏与是延父母偷偷溜走应该是最好的两幕

 10 ) 《816》,生命就是礼物,1个病房、6组儿癌家庭的温情故事!

微信公众号“首席评录官”首发,欢迎关注!

《816》,又名:816 BIG, BIG–让孩子拯救世界,导演: 魏德圣,编剧: 魏德圣,主演: 郑又菲、曾沛慈、陈博正、郭大睿、田中千绘,2023年12月1日在中国台湾上映、2024年10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剧情片,片长160分钟。

本片目前位居豆瓣实时热门电影榜第一名,是一部让人感动又治愈的电影,讲述了6组性格、背景各异的儿癌家庭和医护人员在816病房相遇,用乐观和爱对抗病魔的故事。

6组家庭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孩子都在与癌症抗争,这些小勇士是:源源、是延、罗恒、努拉、珈农和大杉。

816病房,成了他们共同的战场,也成了他们彼此温暖和治愈的港湾。

魏德圣导演在电影中巧妙地运用了轻松愉悦的叙事风格,将原本沉重的生死议题化解得恰到好处。

他没有刻意回避疾病带来的痛苦,而是选择用爱和希望去照亮黑暗。

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和细节,都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家长们的坚持和陪伴,医护人员专业、负责,充满了爱心和耐心。

女孩源源(郑又菲 饰)是个爱笑的女孩,虽身患白血病,但病痛并没有压垮她,她仍然用笑容面对妈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她对妈妈说:“等我好了,我要去看大海,要看彩虹,还要吃好多好吃的。

”她在病房里对大家说:“我们要大声笑,用力活!

”一次化疗后,小杰问旁边的源源:“你说下一秒,我会不会就死掉了?

”源源开玩笑地说:“那你就去找天使借时间呗。

”源源和妈妈在病房里一边剪纸一边聊天,妈妈问她:“痛不痛啊?

”源源笑嘻嘻地说:“像吃维生素一样。

”源源的坚强和乐观,温暖了病房里的每一个人,她成了大家心中的“小太阳”。

源源妈妈(曾沛慈 饰)每天在病房里陪伴源源,给她讲故事,哄她睡觉。

妈妈说:“她是我的小勇士,她每天都在努力与病魔抗争。

”田中千绘和范逸臣饰演的一对事业成功但婚姻失和的夫妻,他们在电影中为了孩子的病情,重新找回了彼此的爱和信任。

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世界里,生死似乎并没有那么沉重和复杂,反而以一种纯粹的态度面对,几个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也慢慢学会了坦然接受这一切。

英文片名《816 BIG》中的“BIG”,蕴含着导演魏德圣的深意,寓意“Being Is Gift”,即“生命就是礼物”。

执导过《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的魏德圣,善于运用细节刻画情感,《816》中没有刻意去煽情,而是通过日常的对话、眼神、动作去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

影片在制作过程中还邀请了不少真实的抗癌家庭进行访谈,试图将这些真实的生活融入到电影的情节中。

魏德圣在首映礼上说:“这些孩子,他们外观看起来瘦瘦小小,很弱,但是他们内心却很强大。

那个求生的力量,还有战斗的精神是非常积极旺盛的。

”“我也很希望说,从现在开始,我们那些正在面对病痛的孩子们,我们给他一个称号,叫做BIG,叫做勇士,叫做战士!

这些孩子们,用自己的勇气和坚持,书写着生命的奇迹,孩子们与癌症的“战斗”被呈现得既真实又动人。

影片特邀了《你的名字》、《铃芽之旅》的美术监督丹治匠担任动画导演,为孩子们设计了专属的角色造型和战斗动作。

这些动画场景,不仅让孩子们的形象更加鲜活和可爱,也让他们的“战斗”变得更加震撼和感人。

影片最后,源源和小杰在病房的阳台上眺望远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

源源轻声说:“妈妈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束光。

”当曾沛慈演唱的片尾曲《My Darling Child》响起时,全场动容。

生命无常,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

影片通过孩子们的视角,传递出关于生命、爱与希望的力量。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束光,他们带着爱来到这个世界,也用他们的方式去照亮这个世界”,就让我们用力的活着,做自己的勇士,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礼物!

评录官:5分,闲时可看。

《816》短评

不会感动只会觉得又臭又长,没什么剧情而言水了160min也是蛮厉害的,而且哭哭哭就知道哭,福气都被哭没了,建议去看《闪闪的儿科医生》

7分钟前
  • Paul Mescal
  • 很差

14th BJIFF-4

10分钟前
  • 江枫渔火·
  • 推荐

好难看..好久没有不到一半就坚持不下去离场的电影了

14分钟前
  • Peter Kan
  • 较差

#北影节 | 魏德圣映后交流,感觉导演是个温暖的人。影片悲喜交加,如同人生,导演说,我们总说生老病死,可是对这些小朋友来说,他们跳过了老这个过程,希望我们借此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可以简单的呼吸也是幸福的事,希望能有力量。也希望魏导能乘风破浪,拍出更多好片,很不容易,努力努力(ง•̀_•́)ง

19分钟前
  • 无牙仔最乖了
  • 推荐

再次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变成那种无聊的大人,虽然毫不怀疑电影里的人情往来在现实中可以发生,但就是没办法走进故事里被包着形式化糖衣的温情打动。尤其是作为全片高潮的平安夜出逃动物园,看下来觉得有气无力,能get到设计但不想为这种结果买单。六组家庭可以互为对照但除了曾沛慈一家是哪里都没讲好,啊曾佩瑜在孩子去世后竟然还和前夫共同行动并且有复婚意向、范逸臣的角色给了忙碌傲慢设定又因为被妻子离婚迅速融化并融入小集体……一切都是那么潦草。

21分钟前
  • 404 Not Found
  • 还行

高配小红花,最不烦煽情戏的一次,大陆人看的沉默了,哈哈。台剧演员大集锦,好爱。扎实的剧本得以塑造生动群像,是关于生命的童话。

26分钟前
  • 默Mooo
  • 推荐

3.0,四平八稳的作品,但魏德圣的底盘真的比张作骥、钟孟宏、杨雅喆之流高得多,不哗众取宠,题材和表现形式都很富有诚意,带有对社会的关注,但缺少独特性,容易被韩延这种功利性很强的导演轻松掩盖其光芒。(sorry,影射了许多导演

31分钟前
  • 有人喜歡藍
  • 还行

又温暖又励志,存在就是礼物,活着就是意义。虽然不断有悲剧发生,但没有一直沉浸在悲伤中,而是不断的被激励被温暖被孩子们坚强有趣的灵魂熨帖——“好温暖,好舒服”。

36分钟前
  • 小猫贼
  • 推荐

主题好,两星给动画。创作和拍摄都有一种“皮笑肉不笑”的割裂,温情靠音乐或者形式化的团体亢奋。好的主题被荒芜创作搞的像春晚催泪小品,如坐针毡。

38分钟前
  • 十一 Onze
  • 较差

#BJIFF 第四场。3.5,哭惨了,后面魏导和小演员耐心给大家签名合影,为认真、真诚、谦逊的电影人点赞。导演想通过这个故事传达出对待疾病、生命的积极和正能量,他说以后对于病童的称呼可以叫做“BIG”,应该看到他们努力对抗和战胜病魔的勇敢。不过更觉得这样一部作品或者说题材本身,就跟它的海报一样(设计得像巴啦啦小魔仙),更应该是一部剧集,而不是电影。另外,在表达情感时是否应该更克制一些,同时六个家庭特别是父母层面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更复杂的社会议题,值得讨论。

39分钟前
  • Rock
  • 推荐

看这个电影只有一个心愿,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出院。

43分钟前
  • 蓝格子
  • 推荐

儿童题材一般导演不敢碰,给那些真正经历过孩子得绝症折腾的七零八落的父母看,得从头哭到尾。

48分钟前
  • Andy
  • 推荐

平安是福,但愿人长久。

49分钟前
  • taming
  • 力荐

小演员不得了。群像塑造相当出色。极易落入刻意煽情的题材,却处理得恰如其分,情感自然而然、细腻动人,整部片子和魏导本人一样克制温柔(此处拉踩韩延)。哭掉半包纸巾。

51分钟前
  • Ink.
  • 推荐

福音电影

53分钟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还行

太难看

57分钟前
  • 木木
  • 很差

老话虽说世事无常,但希望每一位都能平安是福,健康一生!

1小时前
  • 杜小德
  • 力荐

很难总结看这部片子的感受——拍得很差,毫无视听设计可言,台词和笑料都很掉价,剪辑也乱七八糟的,但是故事的内容又让你不忍苛责,眼泪哗哗淌。有笨拙但真诚的一面,还能让人跟着思考很多平时不会思考的东西,体验前所未有的感受,在感慨“生命好脆弱”的同时也赞叹“人能承受的苦难比你想象的多得多”。从这点上讲,确实有点像福音电影,“真的累了就去做小天使吧,不用担心妈妈,妈妈一个人也可以的。”算是从未在电影里看到过的表达吧。让观众跟着影片一起把可爱的孩子一个一个送走——主创不是有大病就是太敢了!

1小时前
  • 望潮
  • 还行

科幻片!穿插的动画撕裂感有点强。

1小时前
  • Impert
  • 较差

从动物园回来的巴士上,我们睡得七倒八歪,却度过了最香甜的一晚。今晚没有人要被抱在怀里勇敢,没人要被画成官将首壮胆,没人需要被地藏王和耶稣同时守护,没有玩具会变成遗物掉落划破黑夜。我们就像经历一场普通春游,而不是经历一场生死冒险。而明天也只是普通的一天,而不是可能说不了再见的一天。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