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方新华社说这是它第一次拍电影,其实不是电影啦,是几段新闻记录的集锦,天南海北拍摄的几位第一书记都挺有代表性,涉及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选取了合作社、教育、救灾、异地搬迁等工作重点。
胜在真实。
几段记录汇成一部电影时长的纪录片这个量变,加上在电影院放映这个催化剂,产生的质变太猛了,宣传效果杠杠滴!
字幕出现时观众们自发的掌声表明了影片的深入人心。
听说现在电影的规律是越好哭票房越好?
祝本片大卖,因为很好哭,包括我在内的好多观众看得直抹眼泪。
越来越觉得,幸福是痛苦中绽放的花。
有这么一群人,本可以选择更加安逸和团圆的人生,却选择走在了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经历风雪,消耗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用十几年的时间让广袤贫困地区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那里的居民不愿意搬到城市里,为什么就为了贫困地区几十户,两百多人的地方需要消耗一个年轻灿烂的书记最美好的青春。
看到他们风吹日晒的脸庞上为了一点点生活的希望而出现的含泪的微笑时让我内心产生的触动和身临其境的感受那种幸福,或许有点明白。
那里保留着人心中最纯粹和干净的情感,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无价之宝。
第一书记们和我们的国家尊重他们的情感,并且真心实意的再为他们的生活而努力。
但是,有那么多倒在帮扶贫困路上书记们真的让我控制不住眼泪,那是一群从年轻走向苍老的生命,还没有来得及看到自己分努力开花结果。
但是,他们甚至算是幸运的。
因为还有一群20多岁踌躇满志的第一书记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生命就倒下了。
1800个的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1800个有血有肉。
还没来得及书写的故事。
感谢这个电影,让我们知道幸福的背后依旧还有那么多人在为更多人的幸福不懈努力。
这是今年最真实的影片,没有华丽的拍摄手法、精致的服装道具,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的演员出镜。
它的故事却又是如此扣人心弦,真实感人。
影片的开始,由“无法忘记”引出了一张张来自中国百姓的脸庞,他们饱经沧桑、眼含泪花,在谈及贫穷和未来时,泪珠才会因承受不住无望而滑落。
影片的第一幕场景是位于西藏定日县的宗措村,这里海拔极高,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家庭月均收入不过几百元。
村民们不是安于贫穷,而是被迫带上了现实的镣铐。
当第一驻村书记旺青罗布踏上这片贫瘠的土地时,高原之上才点燃了希望的太阳。
敲定了创办岗巴羊养殖合作社后,年轻的党员干部自发搬入羊圈,不分昼夜地守护村民财产。
《我们是第一书记》真实记录了全国各地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搞产业、兴教育、抗台风、保丰收、易地搬迁等扶贫事迹,讲述了他们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生动经历,展现年轻共产党员在脱贫一线奉献青春甚至牺牲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中国新时代党的赞歌。
我是贵州的孩子,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就是贵州篇刘恭利书记的故事。
“爬完这个坡,又是一个坡;走完这座山,又到另外一座山。
”这就是坐落在贵州黔西南州大山深处坡头村的真实写照。
2019年,32岁的刘恭利剪去长发,将8岁的女儿送进寄宿学校,正式扎根在坡头村扛起驻村第一书记的重任。
刘恭利明白,只有走进村民心里才能取得村民信任,只有站在百姓角度想事才能赢得百姓信任。
脱贫攻坚百日战,刘恭利和同事们日夜不歇,200多户村民挨家挨户走访。
其中有一户人家老人年迈,顶梁柱父亲意外眼盲,只有两个还在念书的女儿。
天塌下来了还有共产党员顶着,指挥部成员积极谋划,把眼盲的男人送去学校培训,学了按摩作为一技之长傍身。
后来男人又在组织的帮助下开了家公益盲人按摩店,两个女儿也顺利转入县城上学。
“易地搬迁是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手段”,在刘恭利书记的努力和带领下,坡头村的村民们顺利搬出大山,住上了新家。
每个村民拿到钥匙时都会兴高采烈地邀请书记去新房子看看,分享自己搬家的喜悦。
刘恭利很自豪她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刘恭利书记把诺言留在大山,却把思恋留给家人。
她年幼的女儿没有母亲照顾,每次短暂地见面后只能哭着听妈妈一遍遍道歉。
大年三十,刘恭利连母亲亲自操办的年夜饭都没来得及吃,又匆匆忙忙地赶回村里处理急事。
2020年,刘恭利的母亲左手关节骨折,她也只来得及在门口看一眼就走。
“总有人为你而来”,这是影片宣传时的文案。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也是一场必须真枪实弹、攻坚不止的硬仗。
通过观影,我看到了无数党员干部为百姓而来、为人民的幸福而来、为全国脱贫攻坚而来,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术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我们这一代青年身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生逢其时,必有重任,我们现阶段的任务是根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学好文化知识。
初心弥坚,争做祖国栋梁!
第一次看纪录片的首映,没有失望。
这部影片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山区和其他贫困地区真实的生活状态,更好的呼吁更多人的关注扶贫,启发更多的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让社会更好,让国家更好。
看的过程中就忍不住为第一书记们的机智与负责赞叹,很佩服他们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并改变着贫困人的环境与人生,正能量的纪录片!
纪录片的方式来回顾这一代人的奉献,村子里有村长也有书记,但为什么凭书记的力量去推动这一些,支持他的是信仰的力量,笔者身边有任第一书记的,也有朋友的单位出镜,切身的体会更加深了对影片的理解。
在地域维度上、民族维度、内容维度上进行了选取,挑选了四个故事,从养殖扶贫、种植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各种方式,人实现了最终的历史价值最后进行了升华,大大的讲话摆在最后。
可谓是前赴后继,更有直接牺牲在了岗位之上,教会了观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并没有办法去实际亲临那个环境,没办法了解到所处的那个状态,纪录片的跟拍方式,所有人入镜之时全都佩戴了党徽,难能可贵,D的作用并不是停留在口号之上,新时代的战场,并不一定是宏伟的“大国重器”或者是激烈的“红海行动”、“长津湖”,脱贫攻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的敌人是自己也是恶劣的环境。
《我们是第一书记》是以新闻素材依托电影模式融合创作出的大作品,以"第一书记"为引,让我们看到了在奋斗在一线,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们的事迹!
据说这个影片耗时三年拍摄完成,幕后拍摄团队深入拍摄多个地点,其中就有海拔4300米西藏定日县旺青罗布为当地贫困分散的村名成立合作社,让大家都加入集体养高原最"壮"的羊,村名对于书记说事,都有着不同顾虑和质疑,书记都是耐心的答疑解惑,攻破村名的顾虑。
书记带领村民用凝聚团队的力量一一攻破平日里遇到问题,攻破难题后过渡成稳定发展,现村民都有保障的收入,不再是单打独斗个体!
每一个村名都展现出一张朴实无华,开心快乐,真挚的笑脸!
影片中还讲诉了四川的布拖县,那里的书记提到:村里的孩子教育是第一重点,对待逃学学生要零容忍,一定要孩子们好好读书,学到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像这样奔赴在脱贫攻坚工作的书记们有很多,他们用实际出现在全国在帮需要脱贫的地方,用切身实际的行动脱贫,根据当地民生设定脱贫方案,解决贫困问题!
在一线做脱贫工作的基层领导们的事迹,我们只能看的到一小部分,在全国各地,许多大众看不到村落还有许多的"第一书记"正在攻破脱贫工作,致敬我们国的"第一书记们"!
希望大家在12月3日抽空去电影院支持这部正能量,让人民群众受益的电影!
感动,一个村孩子的成长真的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有人为村里谋福利,有人为村里办教育,有人为村里铺路抗风霜,有人为你保丰收,这群书记曾经也是普通人,现在的他们更像是平凡生活里的伟人。
他们负责,为国家奉献着青春事业,为大家的人生添砖加瓦,这种舍小家的人民,值得歌颂。
看得见扶贫攻坚路上的艰难,可他们依旧在坚持着,这种不畏艰辛的付出薪火相传,祖国也将越来越繁荣富强。
加油,我的国!
加油,我们的第一书记!
祖国这么大每个地方都有贫苦地区,正是有了这些书记的无私付出才得以将他们的生活改善,书记们真的是舍小家为大家,观看过程中被感动了,人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还是有他们这些心系百姓的人不断付出着,真的希望我们国家不在有饥饿,贫穷,苦难,战争…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愿祖国变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学有所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导演任杰说:“山里的花不在乎你是否看它 是否欣赏它,明年春天也一定会如期开放”第一书记就是开在山里的花,在没有镜头没有人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全国各地做出贡献,超过1800位第一书记牺牲,看到他们没法回家过年,看到他们为了留守儿童过生日却不能回家陪伴自己的孩子,看到母亲受伤也只能在窗外路过……他们是第一书记,是人民的书记,脱贫攻坚不是一句空话,而且他们用青春,用生命书写的奋斗出来的。
当片尾《奉献》出来时,真的眼泪一直往下掉,都是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总有人为你而来”,很幸运我们有他们。
选取了5个人物记录了,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成就!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在相对比较多富裕的地方,但是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人生活的非常艰难,是这些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心系群众的好党员好领导去帮扶,才有了现在全面脱困的好局面。
最后介绍了好多干部在这期间因为意外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是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我知道他们在煽情,他们在拍村民们前后对比有点刻意,他们最后放上书记们的家人让人难过,放上去世的书记们更是悲痛。我都知道。但是忍不住哭,忍不住感动,他们是真正的救世主,配得上伟大,配得上无尽的光荣,也为那些年纪轻轻却牺牲在岗位的鲜活生命深深惋惜。感谢你们!
画面质感真不错。 伟光正的剧情,宣传阳光,向往阳光,跟随阳光,人人都阳光。人间百态,无缘宏图。你做事了,他们心里都明白。反之亦然 @2022-03-15 20:28:42
黑白与色彩之间的影调设计比较新颖
#2021.132#CBD万达#北京#本来有机会做一名基层干部为家乡做贡献,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期许来到了北京为资本家干活儿,不知道自己的意义在哪里,尤其看完这部电影后真他妈看不上自个儿,原来有这么多干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不止有黄文秀……
当然会有很多人觉得只是挂在嘴上的虚假口号,觉得是宣传工具。毕竟经历不同,毕竟相隔甚远,毕竟参差差异真实存在。但有一些人真的信仰坚定地用生命和全部的责任与热情在践行这些“任务”和“口号”。这些成果不应该被轻飘带过,所有的付出值得纪念和敬意。
正在做相关课题 偶然发现机上居然有该影片 很是欣喜
与其说纪录片不如说是新闻素材的拼凑,但黑白色彩对比确实高级地带来了更强的视觉冲击感。几次潸然泪下,西藏书记和村民的笑容真挚朴实发自内心,一切就像融冰越峰一样苦尽甘来;四川书记和贵州书记坚持入户动员教育/易地搬迁,我们窥见了入心工作的不易以及互相相信的力量,也看到了舍小家为大家忠孝难两全的辛酸,但贵州片段插入的宣誓部署等画面有些让人出戏,有为了主旋律而主旋律之嫌。给高分倒不是因为影片本身,而是他本身记录的故事足够真实动人。没有什么工作是容易的,所以更应该让那些不太容易的工作“物有所值”,马克思时代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理想在新时代一点点具象化了。相比他们,我不够勇敢,更缺乏内心的价值支撑。
前三个故事的临场感、真实感、记录感非常强,尤其喜欢养羊的第一书记和村民们发自真心的笑容,特别有感染力。第四个关于异地搬迁的故事后期补拍、摆拍的痕迹过重,不免让人出戏。全片最震撼的还是演员表里那一排带着方框的已经牺牲在前线的第一书记们的名字,感谢有这样一部影片能记录下他们的事迹。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反复被戳泪点。国家队(新华通讯社)出品,看就完了!真正的乡村不是李子柒的田园牧歌,而是片子里的风霜雨雪。这是没有剧本的纪录片,却比任何一部有剧本有演员的电影都有意义。
首先先感谢B站的活动让我能有幸赶上全国首映。导演是个很真诚的人,包括出品人,那些为了脱贫攻坚战一线的书记们工作人员们,甚至献上生命的那些可爱的可敬的人们,你们很棒很伟大,感谢。
电影其实不太好评价,同做过书记,即使明白基层工作的艰难,但这些书记遇到的才是天花板。映后会出品人和导演讲得很多,本片确实很具有人民性,这个新闻纪实影片,关于扶贫工作从产业、教育、异地搬迁等角度的真实故事,适合对对于世界抱有善意的人去看
每次看到这种纪录片都会泪目,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甘于奉献自己甚至牺牲了生命。高尚与奉献,感人至深却又无人知晓。他们值得被记录。他们应该被看到,他们应该比那些虚假的偶像“榜样”获得更多的目光。
故事是感人的,就是拍的不感人
那些独醒帝都应该去枪毙
“大制作”
不太电影,但故事还是蛮打动人。喜欢第四个。
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是由第一书记带来的,对于第一书记这样的基层工作者,永远都是值得时代讴歌的人。以小见大,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时代传奇,太好哭了。
数字背后是每一个鲜活的人在用力活着
在CBD万达看了点映,影毕见到了片头的第一位书记,是啊,我们这一代。
我们的第一书记,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时代的符号,他们艰苦卓绝、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值得用作品来纪念他们。不过还不够,不知是篇幅还是素材的限制,这条我们一起走过来的好长好长的脱贫攻坚路只呈现了那么一点点,没有进一步展开,意犹未尽的感觉强烈。当然,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还在继续,来之不易的成绩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底气,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感恩,致敬,加油!手动打多半星,看完能让人思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