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还是挺让人意外的,剧情整体来说比较轻松愉悦,比较下饭的一部剧。
虽然说第一集错过高考这个部分有点雷人,但是那个年代,还是青春热血劲更多。
剧中的少年们,他们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既有迷茫与困惑,也有勇气与坚定。
他们的青春不是平淡无奇的,而是充满了色彩与温度。
剧中的主题也还是很向上很正面的,青春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度过它。
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我们都应该珍惜这段时光。
被少年巴比伦轻松搞笑剧情吸引,生活压力这么大,能在一部剧里这么开心的、无所顾及的嘎嘎笑真好,非常放松心情。
侯明昊的路小路,给我好大惊喜,演技流畅自然、台词清晰好听,完美没有形象包袱,仿佛小路本路,演绎的生动鲜活、情绪表情都很到位,很让人能代入。
没想到能驾驭这么多类型的角色,真的戏路很宽,未来可期!
把路内的小说拍成电视剧,是注定不会很好看的。
首先,戏剧的基本元素是矛盾冲突,而路内的小说只是表现某个年代的一个横切面,没有太多引人入胜的情节,更没有太深的矛盾冲突。
如果硬要编出一些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就显得非常生硬。
然后是成长,青春三部曲的重点是没有成长。
路小路从第一部开始到最后一部没有任何成长。
拍成电视剧很可能会变成一部励志的青春成长剧,那就和小说的本意南辕北辙了。
严肃文学,不是成长励志小说,也不需要所谓正能量。
所以不管是青春三部曲还是《花街往事》《慈悲》等等,都不太适合拍成影视作品。
总有一些美好是值得我们去用心守护的,不忍心看到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被随意对待,想要为它发声。
喵导林育贤说,少年巴比伦是一个华丽复古又新奇的世界。
整个故事充满了童真和奇思妙想,漫天飞舞的衣服,飘出窗外的纸符,自动飞到手中的吉他,打群架变成用烟花互呲,烟囱变成火箭升空...这些场景让我想到了宫崎骏的动画,看起来简单幼稚,却寓意深刻,对残酷现实的思考一点也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片头用的复古的胶片照片,每集标题的出现都别出心裁。
整个剧的节奏我也很喜欢,前几集笑料百出,后面开始有了各种矛盾和戏剧冲突。
唯一遗憾的是,不少精彩内容明显被删减,影响了故事的流畅性。
主人公路小路是个不着调的小男孩,我一开始是看不上的,他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浑浑噩噩。
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你会被他慢慢吸引,他善良、勇敢、仗义,为了爱人和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但是现实生活并不会放过他,他注定会被生活锤打,往日里让他引以为傲的东西都被现实砸个稀碎,他却没有被驯服,仍然用纯真的笑容面对生活。
少年巴比伦就是这样一个成人童话,一场关于青春的回忆和幻梦。
看到第十集了,最垃的是前四集,现在剧情渐入佳境了。
这里的每个人都好像不是八九十年代的人,但是活在八九十年代的生活里,原著沉重讽刺的基调被剧改得轻松明快,可是现实的腐朽和事件的沉重本身是无法抹去的,越轻描淡写反而越显荒诞。
比起年代剧我更愿意将它看成一场思想实验吧,关于如果现在的年轻人活在八九十年代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用现在的视角和当时的社会冲撞,那么那个时代的天花板又在多大程度上会成为客观的屏障——青春依旧又香甜又腐烂,没有学历贬值的时代里人们早早地有了工作,成为一个独立但又没那么孤立的个体,人性和现实里肮脏和明亮的部分都显得单纯而浓郁。
又或许这纯是一种喜剧手法,我们身在局外,不觉冒犯和悲哀。
不变的是那条一直流淌的河,我们在河岸徘徊,依旧迷茫地望向天际,从天黑望到天亮,是谓成长。
我很喜欢白蓝,我也会想起陈清扬。
如果路小路的行为仅仅基于一个年轻人和家教、朋友等亲历的成长环境,白蓝的反叛显然更深刻,带着女性的自我意识以及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审视。
以及我真的太喜欢路小路从医务室醒来那段镜头了,少年一瞬间动心就永远动心。
什么时候侯明昊能演一个质量好一些的台湾青春文艺电影就好了orz看到第13集了,唉我的心情真的很矛盾一方面导演真的很擅长拍青春偶像剧里面有好多谈恋爱的桥段真的很细腻很心动很青春,但是另一方面一想到这是改编就又…为什么不找一个原创剧本拍……这锅炉爆炸你们船戏也就挺离谱的…结尾侯明昊唱的忘了你忘了我很好听呀,果然有演员侯明昊的一口饭吃就有歌手侯明昊的一口汤喝
《少年巴比伦》真的是一部被低估和误解的剧。
就像我们被误解的青春。
真的哭死,别再骂第一集了,看了后面的剧就知道了,整部剧小路都在为了第一集这个脑残狗血的选择,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导演也是,哪怕多句旁白也不至于让大家看的时候这样误会。
【看完前半部分:白蓝坐船离开的时候,小路不顾一切推开那个栅栏冲出去,如果当年高考的时候有这样的坚持,可能一切都会不一样,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剧里吻戏好美好美,墨镜叔即视感;很多情节都真的很戳中痛点,真的忍不住泪流满面,那些决裂的情意,遗憾的爱情。
承包小路这个泪流满面,这个伤心的背影。
一切的一切真的很痛。
小侯的演技给剧情加分,依然代入感的演绎。
【看到中间部分:“这些年我只知道我要一直拼命的往前跑跑跑,一直跑,但似乎我也不知道终点在哪儿,直到今天我差点以为我见不到你的时候,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我的终点不在未来而在过去,如果能回到过去的某一个时间,如果当初我们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整部剧26集从13、14集这个转折点,基调和人物发生了转变和成长。
(小侯的演技真的太好了,14集以前小城市热血少年,14集以后大城市艰难的小城青年,同样性格冲动,但前后人物转变自然又真实,看起来变化不大却感觉完全不一样了,14集后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少年的无所畏惧感,更多的是无奈与挣扎。
剧版确实和董子健李梦演的电影版感觉不太一样(虽然我没看但从色调氛围大概感觉到电影和原著,可能也比较背离原著的基调,原著看起来小路就是一个纯屌丝的颓废青年,学习差,工作混日子,打架泡妞,遇到姐姐白蓝才努力学习考试;但是电视剧里改成一个热血的天才,高考模拟600多分,聪明能干,为兄弟两肋插刀,和白蓝“臭味相投”的不怕事,有担当的打抱不平,早期少年爱情的唯美,后期也加入了很多现实的元素,痛苦与挣扎,虽然削弱了原本作品中的“荒芜”感,降低了一些现实主义艺术价值,用了另一种艺术感来表达,而这种风格其实也更具演员本身的内核,更阳光有能量一些,毕竟是电视剧,这样会看得更轻松一些。
【看到最后的部分:人物从少年不羁,到痛苦挣扎,到从容坚定,整部剧从来没有多么远大理想,他是每个人普通的成长,总能让你共鸣,但他也并不普通,因为他的坚韧,为信念的坚持,是我们该具备的品格故事的结尾,本来已经接受了这个轻松愉悦的结局,虽然有些腻味,但是电视剧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观众真的很舒适。
可是没想到,最后的最后几分钟,才是真正的结局。
正如我说的那样,13、14集是个转折,而结尾又回到了14集那辆开往上海的火车,小路一场长长梦,“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而这个如果成真了,一切的一切会有无限可能的,值得期待的未来吧。
人们为什么看剧?
无非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让无聊的日子变得有意思。
这部剧在干什么?
很多人的日子已经很苦了,剧里面还放这么多虐点让很多人人们共情。
很多逻辑不理解,高考前表白、受伤了不去医院,是为了剧情硬编的理由吗?
最后每个人都好像变成了年少时不喜欢的模样。
这么苦的剧让人太过伤心,哭着看完全程,心理会很不舒服。
结局让人感觉乱七八糟,一头雾水,好像演了个寂寞,感觉属于烂尾。
看完以后会让人心情不好,失去了看剧的本身意义。
那个年代能进厂的都不是简单人,前面李光南妈妈还感谢小路妈妈让他儿子和小路一起进厂!
那时候基本进厂是铁饭碗,尤其是小路妈妈还是处长!
小路就是不上高中托关系都能进厂!
所以在小路眼里高考还真没多么重要!
而且剧后面有工厂倒闭他们创业!
毕竟19岁的路小路想不到以后,他错过高考也是有退路的!
没有经过任何生活的毒打,剧后面有他成长之后继续选择了上夜大成人高考,这部剧是写实的,就连现在我们高考的时候有很多孩子都觉得成绩不好不愿意上学了,更何况路小路的退路那么多,爸爸妈妈都是国企员工他能轻松进厂继承铁饭碗,路小路本身其实没有认为高考多重要,也正是因为路小路开始这样不成熟的认知,在遇到白蓝后经历了工厂改革倒闭才让他成长起来知道高考的重要,选择继续上夜大参加成考那个时候的年轻人都受古惑仔小马哥的影响都是空有一副热血,那个年龄的他们也不会考虑那么多,就连路大江如果是循规蹈矩不是这样的天不怕地不怕混社会的话他也不会成为可以承包溜冰场的老板!
那时候的年轻男孩都想当英雄!
义气大于一切、最后路小路会成长会回到正确的轨道去上夜大参加成考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悲剧中的小人物却一直在勇敢追梦,他们在残酷现实下演绎一曲唯美童话。
前四集笑点的密集营造了轻松诙谐的氛围,路小路家庭条件还行,父母双职工,对他的爱毫不吝啬,所以他自信阳光敢爱敢恨,会学电影中的桥段给女生表白,把女主跟梦中情人王祖贤对比,讲义气有正义感,错过高考了也能安心进厂里当修理工。
他的生活负担不重,长相帅气吸引小姑娘喜欢,这时候的路小路是天真的还没有经历社会毒打的,所以他会对漂亮并且性格彪悍的白蓝动心,在一众天真烂漫的姑娘中间,白蓝太特别了,思想独立开放行为彪悍。
童话故事的男主人公出现了,所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优秀品质似乎他都有。
白蓝则不一样,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似乎孤儿院的小伙伴和大人都不太喜欢她,她自小便特立独行。
没人疼没人爱的白蓝用距离感和强悍的行事作风把自己包裹起来,独自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自小一无所有,但她一直在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一步一步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事与愿违,大学没拿到学位证,被分配到小城市的厂里当厂医,厂里的进修名额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虽然在厂里白蓝还是用自己的彪悍行事处理遇到的各种麻烦,但是出现了一个理解她喜欢她真心对她好的路小路,三观一致,同样正义感爆棚,同样勇敢坚强。
童话故事的女主人公出现了,一个努力挣脱困境勇敢追梦的女孩子。
两人感情的递进 相处的方式 导演处理得非常唯美浪漫 光影很温柔 话语很坚定干净 在90年代的浓郁调性下更加令人陶醉 看剧的时候很多次沉迷其中 不想回归现实虽然不知道剧情的走向和结局,但是第七集第八集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童话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面对现实的无奈,路小路还好,因为父母的关系没有在厂里很受难为,白蓝的工作却换来换去,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已经被毕志刚拿捏。
路小路的成长也正式拉开帷幕。
他第一次没有意气用事,是在跟毕志刚约架后,担心打了毕志刚会影响白蓝,提前跟毕志刚谈判,自己让毕志刚打趴下,换来白蓝回去当翻译。
不得不说,比起来敢打敢拼的路小路,这个会为了自己在乎的人而主动低头妥协的路小路,更迷人更有魅力。
白蓝的梦想是考出去,路小路目前的追求是爱情,尽管在特殊的年代他们遇到了种种障碍,但他们从不气馁,坚定地向着自己的向往勇敢前进。
梦幻唯美浪漫 现实碰壁无力感 这两种感受在看剧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交织在一起,很奇妙。
勇敢追梦的人都是美好的,即使在残酷冰冷的现实中,也会绽放自己独有的光芒。
故事还在继续,童话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很吸引我。
当然了,我也和男女主人公一样,每天都在自己面对的现实中演绎着属于我自己的童话。
说到经典国产青春片,想必一定不能绕过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部电影及小说原作,也给后来很多作品提供了灵感。
2017年上映过一部青春片《少年巴比伦》。
其中很多桥段都在致敬《阳光灿烂的日子》。
影片改编自作家路内的同名小说,由董子健、李梦主演。
讲述的是90年代国营大工厂中的青春往事。
虽然改编电影远远比不上《阳光灿烂的日子》。
但是很多读者却认为原著小说比王朔的《动物凶猛》好看。
当年《少年巴比伦》电影上映后,改编桥段引发了不少原著粉的不满。
而直到最近剧版《少年巴比伦》开播,观众才发现当年对影版太大声了。
剧版最先放出的前4集内容,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亲妈都不认识的“整容”。
任何一个原著粉进来,都会立刻想来一颗速效救心丸。
先不说剧集和原著的风格差了十万八千里。
单把这剧当成一部轻喜剧来看,那剧情逻辑也是BUG满满。
第一集刚开头10分钟,就埋了个大雷。
剧中的时间背景是1996年。
19岁的男主路小路,迎来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高考。
可他却在高考当天早上,陪好兄弟李光南去给食品厂的厂花告白。
中途因为和厂里的工人起了争执,打架被抓。
警察知道他今天高考,赶紧放了人。
结果路小路还顺路买了两根甘蔗。
等到了考场,已经连门都进不去了,直接错过了考试。
请问本剧的编剧是不是没上过学?
虽然90年代出路很多,但也不能这么草率的对待高考吧?
哪怕你给主角安排个半路出车祸的狗血桥段,我都能强忍着看下去。
而原著和影版明明都给了合理的理由,剧版编剧非要自创这么个糟粕。
原著中的路小路本来就学习不好,对未来也一片迷茫。
他甚至分不清大专和本科的区别。
他爸说进厂当一年学徒,就能托人把他送到化工厂的职大上学。
路小路吃了定心丸,放弃复习,最后高考落榜。
影版设定中路小路也差不多是走的这个路子。
可电视剧的编剧根本不想写人,只想“造神”。
非要给男主一个非常聪明、学习又好、最次也能考个大专的人设。
最后却让他以这种离谱的理由错过高考。
有一说一,真的很想掀开编剧的天灵盖儿,看看脑部构造。
而李光南非要选择在这个节骨眼儿告白,只是因为今天刚好是厂花的生日。
他要做第一个跟她说生日快乐的人。
不是哥们儿,你昨天晚上干啥去了?
想做第一人,零点的时候说不是更有诚意吗?
编剧给男主和男主好兄弟安排这么降智的剧情,自然也不会放过女主。
女主名叫白蓝,是食品厂新来的厂医。
在打架事件中,正是因为白蓝作证,路小路才被警察带走。
路小路的堂哥路大江直接到厂里闹事儿。
让白蓝打电话告知警察路小路没打人。
两边一来一去,起了争执。
路大江刚抓上一个职工的衣领,白蓝就抄起烟灰缸,照着路大江的头给了一下子。
不懂就问,医生打人一般都直接打头吗?
下一秒,白蓝立刻建议路大江去医院看看,防止脑震荡。
接下来白蓝的行为证明,真正脑震荡的人其实是编剧。
为了让路大江去医院,白蓝追了他一路。
路大江觉得麻烦,和白蓝约定打一局斯诺克,对方赢了,他就去医院。
好好好,这哥今天不要命,也得把这个B装了。
而男女主的感情线铺得更是草率。
雨衣暴露狂偷了路小路的电焊面罩,跟踪白蓝时把面罩落下了。
路小路只有抓到暴露狂才能自证清白。
为了让白蓝答应帮忙,他提出帮对方赶走厂里骚扰她的职工们。
然后在白蓝并没有答应的情况下,他自称是她男朋友,还上嘴亲了一口。
就离谱,这不纯纯耍流氓吗?
更离谱的是,前4集出现的几个重要情节,全都成了男女主play的一环。
厂里进口的德国设备坏了,按照合同必须等出售方派遣维修工来修。
路小路的八级钳工师父老牛皮,为了减少厂里损失,动手修了机器。
结果被德国人发现要赔偿十万违约金。
然后男主请德国人喝了一顿,女主又偷看合同发现漏洞。
俩人一个靠喝酒,一个靠嘴皮子,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危机。
这次共同作战,就是俩人感情更近一步的契机。
而被当成工具人的老牛皮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路大江带着手下和一帮混混打架,双方顺手抄起烟花当武器。
给男女免费搭建了一个浪漫烟花背景。
本来好好打着架,突然开始搞浪漫。
这猝不及防的转折简直太癫了。
编剧!
混混的命也是命啊!
这部剧不仅剧情有问题,布景妆造也完全代入不进去。
演员妆造就像近两年流行的港风穿搭。
而导演突出年代感的方式,就是疯狂加入香港电影元素。
不仅在台词中频繁提到香港电影演员。
(*导演别忘了把各位演员的出场费结一下)还给路大江安排了一辆《天若有情》中刘德华同款机车。
甚至还让路小路用散装粤语来了一段儿告白。
(*王家卫听了都说好)不知道的还以为误入了什么港片交流节目。
总之,前四集看下来,除了角色名字之外,剧情基本和原著没啥关系。
作品风格也和原著处于两个极端。
这部剧用明亮色彩营造的浪漫氛围和原作的冰冷粗砺完全不沾边儿。
按照原作内容,本该呈现的是通过小角色窥见时代弊病的残酷青春片。
而这剧纯属是披着年代剧的皮,演着偶像剧的戏。
如今前四集剧情已经面目全非,编剧不如重新写个剧本。
非要蹭着原作,除了等着被骂,实在想不到其他理由。
影版《少年巴比伦》在呈现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文学叙事手法过于明显,导致影片碎片感很强。
再比如电影时长限制,很多戏像文学作品中的过渡段一样一闪而过,很仓促。
但它确实从风格上,对原著做了一定程度的还原。
影片的色调和氛围很贴近90年代的北方工厂风格。
观感上和《钢的琴》类似。
另外,还在很多细节上致敬《阳光灿烂的日子》。
比如影片开头路小路同学们上课时故意捣乱。
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冯小刚讲课的场景如出一辙。
甚至连扮演老师的演员都长得和冯小刚差不多。
再比如路小路喝醉酒去白蓝家里耍酒疯那段戏。
和马小军跟米兰在床上打擂台的那段非常相似。
马小军被于北蓓强吻。
路小路的初吻也没能留给梦中情人。
甚至马小军在雨中向米兰怯懦告白的场景,也能在《少年巴比伦》中找到。
影版《少年巴比伦》中也同样出现了澡堂戏。
而影片的叙事结构,采用的是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的旁白叙述。
影版《少年巴比伦》还设置了反应釜爆炸等超现实片段。
同时将幻想、回忆、小人物悲剧结局相关的场景,以黑白画面呈现,来凸显作品的荒诞感。
而影版《少年巴比伦》的主题呈现,在国产青春片中也很少见。
它不像《狗十三》那样专注家庭和个体的关系。
也不是《青春派》那样专注于某一群体的某一阶段。
更不是《过春天》那样通过一段冒险,凸显青春的躁动不安。
而是从一个角色的视角,揭开一个时代的疮疤。
将下岗潮到来前,黑暗腐烂的国营厂全貌呈现出来。
并且没有忽视个体在青春期中的迷茫状态。
在一部作品中同时兼顾了大与小两个维度。
如果大家对《少年巴比伦》感兴趣,推荐大家看看原作小说。
不行看看影版作品也可以。
但剧版《少年巴比伦》已经离题万里。
如果不是言情偶像剧的忠实受众,不建议轻易尝试。
其实反观现在大多数国产青春片,相关电影倒是不少。
但在电视剧领域,这个类型逐渐在被偶像剧侵占。
往前数数能称得上好看的青春片还是《风犬少年的天空》和《一起同过窗》。
由衷希望各大制片方少拍点烂偶像剧,多产点好青春片。
最后,大家有哪些私藏的青春片,可以在评论区推荐推荐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梅子
抖音伦帝电影说,吸引我的是凶手残忍的作案手法,在看过的很多犯罪题材里都算top了,结果变梦境又照进现实,加上结束的时间点就很尴尬了。
这风格,我爱了!第二集最后的晚餐一幕,叹为观止,直接失声。宗教犯罪+双女警探!爱了!
所以是“男德班”杀的人咯?
我了个擦,这剧情反转之下,让我搞不清剧里面的现实和幻想了。
案件尺度很大,但是两个女主演撑不起来整个剧。
除了神父的身材和女主的演技,还有什么?
前两集蛮不错的,后面拍的是个啥啊
被案发现场的布置惊艳,特别是最后的晚餐那幕。故事稀烂,塞了一大堆跟案件无关的无能酒鬼sex瘾家庭叙事,破案全靠猜,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演员从形象到内涵都烂到没法看。类似有强烈宗教象征的案件个人觉得只可能是单人弄出来的,象兄弟会多人协作的概率能有多高?
一定要看到最后
故事怪诞诡异有美恐的感觉,就是女主不太让人入戏。
看起来尺度很大很猎奇,但是与案件无关的女主的感情戏啊家庭戏啊太多了——比案件本身多很多,植物人丈夫,暴饮暴食的女儿,神经病一样的医生,而案件本身就开场设定了一个很离奇的杀人现场——其他时间都在唠叨女主的感情和家庭以及人际关系,而且还有点意识流的感觉,看的人云里雾里的。(而且我不介意是黑人,但是女主却是没有精明警探的感觉,绝大部分时间也没在办案)
本来到第7集都可以打五星的,RM真的很擅长这种带一点宗教风的诡异怪诞氛围的营造,不管是犯罪现场的艺术设计,还是那个将混乱呈现到极致的汽车旅馆的“长镜头”,各种令人惊艳的特质都足以让它被列入我的年度最佳之一。最后“梦境”真相的揭露,虽然可以说是落入了“反转类型老梗”的窠臼,但自圆其说的完成度仍然极高,但当女主“梦醒”之后,整个剧的质量就急转直下,非常可惜。本来在第8集完结我觉得其实就已经很好了,但奈何RM还要再开一个现实模仿女主梦境的罪案线,但是这条线又没有梦境那种魔幻的怪诞氛围和荒谬到反而悬念迭出的怒涛展开,简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以incel男组成的cult团体乍一看好像有意思,实则把本剧那种模糊的末日将至氛围简化成了对“woke中心思想”的表达,就像从网文突然变成了命题作文,无聊至极。
从第三集开始告诉自己这玩意肯定是梦 但真是梦的时候又觉得自己真的贱 如果4或者6集结束 还能好一点 这sb梦占了太多篇幅了
挺平淡的
前面氛围案件很好 后面剧本有点崩
男拳大战碧池丈母娘
看了两集,有点子意思,继续追
没有评论评的那么糟吧,前七集其实除了女主设定之外,也有很多类似于医院护工那样弔诡的情境出现,直到第六集那个长镜头直接通过视听语言打通进梦境,是近年ryan出品中算能看的,虽然后面三集感觉又是在复刻AHSCULT,但整个剧目还是蛮吸引且别致的……嗯就是不知道算不算AHS废案,但感觉确实也有很不AHS的地方,如果出续集能延续这种怪诞的梦核感还是会继续追。
低配版 汉尼拔
很奇妙的一部剧,特别飞,特别怪,你觉得它要烂了吧,最后3集又让之前的怪诞离谱变得合理,最后3集以为会是个happy ending,又开始陷入癫狂了。所有人都像话痨一样不断输出,就像对这个世界的嘲讽永无休止一样,越看越觉得这像一场无尽的噩梦,而女主到了最后反而是一个“破地狱”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