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长途汽车站和ZJ传短信,他向我推荐一部电影,是张一白的作品《夜,上海》。
ZJ说,是一部很美很寂寞的电影:《夜,上海》里的直树,忘记hotel的地址,一个人流浪在陌生上海的雨后街道上,没有证件,没有金钱,亦没有历史和过往。
事业有成但面容长期僵硬的他,在这样的时候,会和小朋友一起踢球逃跑,会配合扭秧歌的婆婆,会为街头拉二胡的伯伯鼓掌,会穿着西服在喧闹街头跳舞,会在赵薇将他丢在派出所的时候难过、撒娇、耍性子,更会陪着赵薇在马路,汽车玻璃还有路边的建筑上用口红写满“我爱你!
”“你爱我吗?
”。
如此的真实,没有隐藏,因而不会疲惫。
那个寂静的上海夜晚也为他不再有感动的爱情找到了答案。
是流浪带来的解脱。
看完电影的凌晨1点钟,我独自轻轻微笑起来。
直树是日本著名化妆师,与女朋友8年的恋情步入“分界点”,事业有成,生活平顺,因此疲惫和麻木,对未来的人生走向需要认真的思索;赵薇扮演的上海出租车司机林夕,典型的市井小人物,艰难而用力地生活,暗恋修车工东东,每次撞坏了车都兴高采烈,也会在寻常工作的夜晚孤单疲惫地流下泪来。
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人,有着同样的孤独。
在上海,度过一个梦境般的夜晚。
两人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次逃离和放逐,用对方听不懂的语言,道出心曲。
而看似对白,其实是在说给自己听的秘密。
最喜欢的剧情,就是直树和林夕在大雨中,在车窗,马路和周围的建筑上,用口红写满”我爱你,你爱我吗?
”.他们分别用日语和中文,鲜红的,在被雨冲刷后的街道上,有血流成河的错觉。
在霓虹闪耀的繁华都市,在人们光鲜的外表背后,孤独,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宿命。
爱,只是孤独的表面现象。
我想张一白导演想要呈现的,是一个有关人本质孤独的命题。
两人的交集,也许只止于这一偶然邂逅的离奇夜晚。
彼此的倾诉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遁和思考。
爱情只是一个符号,即使电影的最后,盛装的林夕在镜子前喃喃自语:你爱我吗?
一旁的直树没有表情,或者是导演不让我们看到他的表情,电影就这样结束。
孤独永远在,爱情无法带来拯救。
人生如梦,一场华丽的邂逅之后,更是漫漫长路,各自回归自己的生活,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
一切都没有改变。
夜,上海。
迷失与找寻。
爱,孤独与宿命。
一直想看的电影,因为名字吧。
刚才发现原来是好奇害死猫的导演。
电影演到某一段时,突然出现了黑屏,然后屏幕最下有两个字“鸣谢”,我们还以为这样没有结局的就结束了呢。
等了片刻,又继续。
之前一直以为是个爱情故事,林夕和直树相遇,然后很合拍继而相爱的故事,后来发现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儿。
又以为大概是个如何寻回渐行远去的恋人的故事,可是直树跟美帆说分开时我意识到自己又想错了。
有人说这是一部教人热爱生活的电影。
男主角非常有趣,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冷清,内心热爱生活,崇尚美好,也有爱。
每次他拦林夕的车时都非常可爱啊。
穿着林家宝的粉色大T时也是。
相较之,赵薇就显得很沉闷了。
不知为什么,这部电影里的日本演员都挺讨喜的。
那个拿着伞调戏小女警的大叔,总是迷恋的模仿李小龙;那个可爱的日本小女孩和她的普通话说得都不好的中国翻译;那个酒吧里耍着帅装着酷寻着邂逅的戴眼镜的男孩;美帆似乎因为工作而被磨灭了什么;而我最无感的是苦苦追求她的不正常男孩,他是唯一不怎么喜欢的人。
我还喜欢那个酒吧唱歌的女人,他们的英文对话发音很好听。
对白也很漂泊。
而这女人很有风情。
这样一个上海一夜的故事中穿插了几段短短的爱情或者暧昧故事。
时不时要怀疑一下,上海真的有那么小么,每一个人都可以走到同一个地方。
这样的夜却正是我所喜爱的,无所顾虑的可以一直走一直走。
很少人,很少车,很多灯光,像一个舞台,像一场独角戏。
走着走着,喜欢了,就在路灯下转个圈圈,跳一段华尔兹,踩一段探戈。
曾经想过夜探紫禁城,寂静的夜,熟睡的城,就这么沿着街道向一个未知的方向走,走累了就坐在路沿石上歇着,歇好了就继续这段旅程,如果有警察叔叔来问,我们就回答说我们正在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座城市,我们在城市的梦里梦游。
然后这个想法不曾实现过。
那个有可能陪伴你完成这样的旅程的人已经远在利物浦。
那个剧里的主角也早已不在了。
而张一白的电影,却在不经意间让我在上海的梦里来了一次美妙的梦游。
繁华夜景,安静的弄堂,无人打扰的街道。
都是上海惹人喜爱的小景致。
以前看电影时看故事,现在看电影好像是在看心情。
想很多。
东东有没有理解林夕的那句表白呢。
似乎不重要了。
一直觉得如果有个人没能跟你在一起,一定是因为你们本不该在一起,因为那个注定的人不是那个没能相守的人,因为还是有个人痴痴傻傻的等着你的爱,等着给你爱。
电影的结局是个留白。
只有那句已经出口的“你爱我吗”,没有回答。
也不该有。
每每如此,我就觉得这是导演为了有个续集而留下一个线索。
可这电影,结局就到此为止就很好。
他们是两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人,本就不该有太多的人生交集,朋友就已经是很好的状态。
实在难以想象如果这两人之间真的有一段爱情故事,那该是多么凄凉婉转的结局。
就好像很精彩的那段,两个人操着不同的语言,抱怨着不同的事情。
电影结束,沉沉睡去,梦里是那个出现过两三次的桥段。
一个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
男主角那么深沉的爱,女主角却总是逃离。
梦醒时分,开始怅然。
P.S:多加了一分,给这些可爱的演员。
在电影进入都市题材时,中国内地导演的无能与空白是显而易见,集体无力长幼不分。
也因此,有的人死了我们都要爱,面对都市题材他准确而直接,既不媚外也不流俗,可惜,他月初走了。
而显然,《夜。
上海》顺利拥揽了两个大忌,不是说有日本人和异国情调就不行,恰恰相反,如不是有本木雅弘、竹中直人、西田尚美,基本上,选择观看《夜。
上海》的可能性为零。
可以回忆起本木雅弘和竹中直人在周防正行作品中的对手戏,西田尚美在SABU作品中形象的记忆犹新。
遗憾,《夜。
上海》更像他们假借旅游之名义来中国晃荡一圈的产物,他们不再是他们,好钢没用在了刀刃上。
例如走肢体语言夸张、舞台剧风格表演的竹中直人,一摸不着头脑的配角人物。
西田尚美和从《大逃杀》里出来的冢本高史暧昧上一夜,没人知道其味。
连同李灿森与小妖女乃至纯属鸡肋的酒吧男女,都是形神不在,开脱理由只有他们只是副线,那主线发展是不是就容易心生乐观呢?
久不露面的老帅哥本木雅弘和前年被嘘的上海影后赵薇,开始一段从头烂到尾的爱情追逐,比如开场离奇做作的隔窗一视,之后夸张无比的撞车结识,上帝巴别塔的神圣旨意,肉麻至极的庸俗结尾,我甚至第一次没了看完字幕的信心。
在去年和前年的多线叙事风潮中,张一白的表现再次证明多线叙事发展可以被用到更烂,而不是最烂。
就像1994年之后三段式允许被用到伪劣透顶,泛滥无穷。
没人知道其他一帮神经兮兮的人,到底在上海夜里散步避雨闷骚裸奔都是为啥,多余,根本就是多余。
不断产生一个念头:此类言语阻隔究竟带来什么,反而使这对男女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仅此而已?
而不是更为负责地连串起过往,唤醒其他可能共鸣的心灵。
迷失上海就一定是每个人都有一段邂逅才可以满足?
事到如今,这些不重要了,《夜。
上海》被打为烂片之后,没有人会去在意此类庸人自扰的问题。
恐怕作为编剧或者导演也没想明白过,带着青春浪漫爱情的影片,似乎不需要如此多的逻辑类推以及深刻意义,那,就称之为肤浅吧。
莫名其妙的配角,搞笑发展的副线,生硬设置的细节,刻意模仿的情绪,它们都是《夜。
上海》的弊病。
一个愤青的一生影响不了中日关系,几十分钟的夜景也决定不了上海的城市气质。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流光溢彩确实叫他们沉溺于虚假构造的爱情甜蜜,并以电影就是制造梦境为由,夸大着最长一夜里上海所能产生的各种意外相逢。
张一白唯一的正确是在方向性上,在现代上海题材里选择出租车女司机邂逅日本失意型男并点燃火花,恐怕远比《南京大屠杀》中掺杂中日人民友谊万岁来得安全,而行之有效,可惜方向正确并不带来结果正确,很庆幸看到很多人发自本能的厌恶这个片子。
就像张一白自己的好意劝告,就像南方都市报的善意提醒,为《夜。
上海》赶着半折早场已是仁慈义尽,用不着任何哀婉痛惜,什么国产电影月埋没,好莱坞横行霸市。
事实是,《夜。
上海》还有其他几个片子都做得挺烂的,用行动支持过不代表一定要为它说好话,相反,差距明摆着,叫人汗颜。
第二次看《夜。
上海》,还是在相同的情节落了眼泪。
英文是《The Longest Night in Shanghai》。
很贴切内容的名字。
迷失自己的化妆师水岛直树,迷失在上海的华丽霓虹中。
遇见悲伤的出租司机林夕,语言无法沟通却也不难理解。
其中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其它人的一夜上海。
发现彼此有相同的喜好。
遇见喜欢的人。
一杯彼此安慰的洋酒。
终于能够说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积郁。
片中最动人的情节是水岛和林夕用口红写字。
大大小小的“你爱我吗”“我爱你”。
中文的,日文的,交错的,看不清楚的。
醒目的红色表达着爱情最炙热最美丽的一面。
如果喜欢,就应该要及时地表达出来。
私のことが好きですか.(你爱我吗?
)爱してる.(我爱你。
)
赵薇说:“明天你就名花有主了,趁现在赶快抱抱嘛。
”她抱着郭品超无声地泪流满面。
郭品超笑着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里面有很长很长的距离,长到仿佛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这其间的时间差久到无法计算,即使是以光速也无法到达彼岸。
所以赵薇淡定地说着日语:“你爱我吗?
我爱你。
”,因为郭品超不会明白。
真是荒谬。
明明无论多晚多远只要撞了车一个电话就能把他叫来,明明傍晚时还把“明天有没有空”当作一个暧昧的暗示。
赵薇把车停在黄浦江边,路上无人,她放声大哭。
·LOVE AS A SECOND LANGUAGE林夕在车里一遍遍地练习那句孤单的日文对白。
之所以孤单,是因为没人回答。
坐在旁边的水岛直树跟着她一遍遍地重复,柔声的伴奏,心底有另一个声音。
终于林夕转向水岛,那句被咀嚼了很多遍的日文对白无辜地脱口而出:“你爱我吗?
”水岛愣了许久,随即低下了头。
他们之上是倾盆而下的大雨,水声轰响陪伴沉默。
他们拿口红兴致勃勃地在车窗上墙上甚至地面上涂写:“你爱我吗?
我爱你。
”这比爱更喧嚣的寂寞于是铺天盖地。
·我们期待相遇的路口,我们站在相遇的路口。
夜上海里成双的人之间有怎样一种维系。
同事。
单恋的男方与年长的女方。
睿智的男子与倾心相交的女歌手。
共追小偷的女警察和色老头。
明天结婚的情侣。
“朋友”。
肇事司机与没受伤的乘客。
……此间的时光里,我们是否遇到了彼此的真心。
·情人们往往说着最难懂的语言。
之前一段时间莫名其妙就很喜欢赵薇。
在百度看简介的时候看到,2008年度浪漫桥段:《夜。
上海》赵薇本木雅宏用口红写满街我爱你,所以找来这个片子看。
跟爱的人遮遮掩掩,跟陌生人说心里话。
我们都有这个毛病。
一段感情,无论是双方的情投意合,还是单方的一厢情愿,总之都要面对才好。
就像一扇门,你可以选择进去或者出来,一直站在门框下总不是长久之举。
如果我们已经不再彼此心中。
那,你先说分手,好不好。
只是一个夜晚而已。
城市里每一天都注定会有一个。
因为是在上海,也许格外惹人遐思,但也只是一个夜晚。
两个人相遇。
还有什么呢。
其实没什么。
这是爱情故事?
我宁肯不信。
我愿意相信的是,只是一场相遇。
就像每一天我们会和很多人擦肩,没有故事,没有开始,而他们停住了。
但那是一个很迷人的相遇。
我不敢说自己这一辈子会遇到。
完全不指望它是爱情。
但要这个相遇。
这个相遇是这样的,我们素昧平生,萍水相逢,我们来自完全不同的背景,甚至可能国度文化都不同,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相遇了,这不出奇,但是阴差阳错,突然有了合适的心情,合适的场景,我们需要释放的心情,我们需要对着讲话的那个树洞,我们以为是对方,然后真的,我们就倾诉了,还哭了,还笑了,把从来没跟别人分享过的感动,都跟对方分享了,而对方接纳这一切,一起哭,一起笑。
然后呢,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
这才是完美的结局。
于千万人里面,只你们有这样一个深入彼此心里的瞬间,还要什么更多呢,没什么比这更完美,所以,别要什么结果,结果是琐碎残忍的,而那个瞬间太过于精粹。
那不是广岛之恋,“给我渴望的故事,留下丢不掉的名字”。
不修边幅的女司机和一流化妆师的故事,讲的是我们在人生路上的扶持。
一个眼看着暗恋的男生结婚的女司机,一定是不善于表达的,也是过于羞怯的。
在失恋的夜晚,夜晚又是那么容易让人多愁善感,你可知她有多难过。
以前在夜晚,撞坏了车,也要开心,因为要去给他修,现在呢,以后呢,同样的夜晚,不会再一样的心情,当然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这时候有一个肩膀,这个人他和你语言不通,他完全陌生,他是个最好的树洞,天亮了你们各奔东西,他收纳了这个夜晚的难过,而不需要你再去面对。
因为,再去面对,对于羞怯的女司机,是多么的不堪。
对,她很需要他。
失恋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当然你要哭出来。
像女司机那样,哭得乱七八糟,根本不担心这个人会嫌弃你哭得好难看,因为你完全没有杂念,所以你最真实,哭过后就觉得好轻松。
说声谢谢,然后拜拜,夫复何求。
我没打算把这个电影当爱情故事看,但是很温暖。
人生旅途上,陌路的人可以给你肩膀,给你信赖,给你医治心里的伤,是多么可遇不可求,每个羞怯的人都想有。
那天无意在电视机里扫到了这个电影就停下来看。
我从小生长在这座城市里,一步步看着它的变迁和洗礼。
从几户人家挤着住在一起的亭子间,到里弄式的曲折,再到公房大家都成为了关门不相识的邻居。
我也认识林夕式的女孩子,直率又有些小心思,在看上去粗糙的外表之下有着不易察觉的敏感。
而正是因为时时刻刻都在经历这座城市,呼吸着这座城市,就显得更加在意。
曾经有人拿输入法开了玩笑,上海,是一座叫做伤害的城市。
那个下午我看着这部影片就有着强烈的感觉,在我也嬉闹跑跳走过的那些街道发生了多少青春的爱情故事,发生了多少的悲欢离合。
每个人都在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偌大的城市里想着一切可能的发生又在面对时选择了逃避。
往往人就是这么矛盾。
在大雨突然降临的午夜,在潮湿暧昧的车体,在含混不清的酒吧,在梦醒时分的早晨,我们畏惧的也只是伤害,畏惧自己带给自己的伤害。
而我们在给所有事物贴上标签的时候,会否也给自己的感情贴上一类标签。
它会是什么名字呢?
我喜欢夜下的上海,仿佛所有事情都变得朦胧不可辨识。
你可以忘记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学业,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责任,甚至忘记了自己都无所谓。
把白日里的紧张和束缚感都驱除得一干二净,想起自己真正爱的人,即便面对面也说不出口那简简单单的三个字。
而感情甚至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就已经形成了你不易察觉的伤害。
夜,有着无限的可能。
有一种感情叫上海,伤害。
另:真的很适合作为上海的宣传片,我以为。
两个无关紧要的人碰到了一切,说着乱七八糟的话,做着破坏市容卫生的事情。
还被雨浇成了落汤鸡。
这一切,都是我“点儿背”的时候做过和碰到过的事情。
但当出现在电影中的这一幕幕,却有点美丽的俏皮。
(这篇影评属于停留在江心的分界线http://www.douban.com/review/2449110/的后半部分)两个同是在长江边上的城市,一个长江头,一个长江口;一个暗潮汹涌,一个波澜不惊;一个水汽围绕暧昧不清,一个灯火闪烁表达无力;一个重庆,一个上海。
同样是无法沟通不能被理解,《夜•上海》就被表现得从容一些,沟通障碍被外化成了一种明显的语言障碍,而不是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故事发生在一辆穿梭在上海城里面的出租车上,影片总是插入一些从车里看出去的景象,使片子像是一场围绕着整个城市的旅程急匆匆的不曾停歇。
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跨越地区、国际、肤色的人在这里寻找明天。
每个人都在积极的工作,正如那两个出现在一头一尾的赶场化妆师说的:我们只能每天向前冲,没办法。
如果不能往上爬还有什么意义啊。
他们应该可以看做是水岛和美帆刚开始打拼的状态,每天急于工作完全忽略了两个人之间的交流。
多年后,两人眼神交汇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没有了火花,他们已经被生活和工作所淹没。
出租车穿行在高架桥上,拥挤的车道现代化的建筑,这里显得又宽大又拥挤。
白天我们积极面对工作上的一切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无法交流的夜晚却显得格外漫长。
车太多、楼太挤、人太忙、钱太少,这个城市太过匆忙、嘈杂、浮华。
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的人,来不及考虑自己就被拥挤的人潮挤走了。
水岛作为一个外国人白天积极面对一切工作压力,晚上迷失在上海这个城市里,他在林夕的出租车里面观察着这个城市也开始重新考虑他和美帆之间的关系。
他太过努力全身心的投入,当他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的时候,他明白自己早就遗忘了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使人们更美丽的初衷。
他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符号,承担着社会赋予他的某个意义。
他的工作不再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去完成一项又一项纷繁复杂的工序。
标准程序化的工作方式让人心变得冷漠,机械化重复的工作使人们变得冷漠。
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里面,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看似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但是我们却没有利用这些节省出来的时间去享受生活,而且又把这些时间浪费在繁重的工作中。
于是水岛迷失了,曾令他心跳的协作关系变成了纯粹冷漠的工作关系。
但是对于这样一种改变他却没有勇气去面对,只是消极得等待事情的发生,等待着拥挤的人潮再一次把他带到一个未知的地方。
直到林夕向他询问“我爱你”用日语该怎么说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说过这三个字。
当他劝说林夕应该积极地去表达自我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或许自己也应该去主动改变这样一种混沌不开的胶浊境地。
水岛因为林夕而迷失,也是因为林夕才又重新找到自我。
和上海那些精明能干又妆容精致的姑娘相比,林夕看上去不像一个上海姑娘。
林夕的爱情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就没了,她想了一晚上要不要向东东表白。
但是最后说出口的确是一句东东听不懂的日语。
林夕是一场梦,她的行为方式和穿着打扮都过于不真实。
她和这个精致、高密度的城市格格不入,又的的确确存在于这个城市里,游走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在感情上她在一种最初级的状态,始终保持一个暗恋者的身份虽然人人都知道她的心思。
她被动的性格和这个积极进取的城市完全不相符合,这也是为什么她在感情上会失败的原因。
她不具备一见钟情的先天优势,又不会主动进攻争取爱情。
她被这个城市和城市里的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正是她这种单纯的性格才能使她碰见水岛,带着水岛在上海城里面一圈又一圈的寻找。
在这个过程中,林夕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改变自己,要不要主动一点去向东东表白。
她和水岛在马路上用口红写满了中文和日文交杂的:你爱我吗?
我爱你。
最后在东东面前她还是没有说出来,而是给了东东一个拥抱。
在语言无法沟通的时候,最简单的身体接触是帮我们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
当然,这样的方式只有林夕能用,只有像林夕这样不按常理出牌又单纯的姑娘才能用。
她代表了现代人想要回归的一个梦,当我们快速向前冲的时候,太多的规则和道理束缚了我们。
使得我们在自己创造的语言里面被越埋越深,最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我们最真实的情感。
用撞车这种常人想象不到的方式去接近自己喜欢男生的林夕,根本就无法从语言上去实现自我的表达。
最后的拥抱才是属于她的方式,那是一种最原始也是最真诚的方式,也是一种现代人可望不可及的方式。
林夕帮水岛找到了自我,水岛帮林夕完成了一个梦。
最后水岛满怀真诚用自己的双手使林夕变得更美丽,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林夕也在水岛的手中脱胎换骨,开始由梦幻走向真实。
影片的英文名是THE LONGEST NIGHT IN SHANGHAI,寻找自己我是在上海寻找明天的人做的一个最长的梦。
极其一般的……没什么感觉……格调完全混乱不统一……结尾还蛮有意境的……
挺好的本子
有点小情调
多给了一颗星,只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夜景让我有说不出的亲切
谈不上很好的电影,但看投入了,很容易被它淡淡的情绪感染~音乐不错~简单微秒的情愫~
還行,在家裡看了,不咸不淡的,但是給人感覺不錯
你真漂亮
一夜的流光溢彩。
一个晚上发生的感情如此突飞猛进让人惊讶,更惊讶的是哪里可以买到一支如此神奇的口红,可以用来在大半条街上写满字……但是配角们让我觉得很有爱^^
冢本高史
搞笑的三个日本助理…林夕和水岛…还有那句你爱我吗?我爱你…有点小小的悲恸和感动
一直在寻找美好的明天
专治失眠
这部片子我觉得剧情狠失败,赵薇更失败。我就不明白,赵薇身上发生的那叫什么破事啊?不就是弟弟要出国,暗恋的对象要结婚么。她至于一副天塌了的样子么?还把情绪带进工作里去,我最讨厌不敬业的人。简直是人渣
夜上海 ★★★☆幽默有足够,但不是很流畅.主旋律是很棒的,支线情节有的添加得并不恰倒好处,比如酒吧里的那一段.
你毁了的我的李灿森 你毁了我的竹中直人。。。
上海,上海........
一个晚上,想看传奇啊?!
自从那以后,似乎就挺喜欢张一白的.还有就是,这个日本男人很迷人觉得.
唉 不开心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