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浅浅岁月

浅浅岁月,True Love, For Once in My Life

主演:叶童,谢君豪,许月湘,黄定谦,税瀞熙,车婉婉,太保,杨伟伦,吴嘉龙,鬼塚,熊冠皓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4

《浅浅岁月》剧照

《浅浅岁月》长篇影评

 1 ) 浅浅岁月里给了我一道光

从主题上看,《浅浅岁月》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以及自我成长等诸多深刻的话题。

它让我们看到了婚姻的复杂性,爱情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静芬在面对婚姻失败时,没有选择自怨自艾,而是勇敢地追求自我,重新找寻生活的意义,这种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追求,无疑给当下的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亲情的珍贵,即使夫妻关系破裂,静芬与公婆、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依然割舍不断,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力量。

 2 ) 《浅浅岁月》观后感

《浅浅岁月》这部电影主要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以及自我成长等诸多话题。

貌似平淡如水,但又体现了的它的独到之处。

让我们看到了婚姻的复杂性,爱情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静芬在面对婚姻失败时,没有选择自怨自艾,而是勇敢地追求自我,重新找寻生活的意义,这种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追求,无疑给当下的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亲情的珍贵,即使夫妻感情不好,但是静芬对公婆及女儿的爱又难以割舍……总得来说,值得观看

 3 ) 浅浅,即是有痕迹。

主创团队见面

改编自小说《完了,就是 缘》

静芬与麒振

一家四口浅浅,即是有痕迹。

怎么才能让爱在岁月中留下痕迹呢,Sabrina选择用电影的形式。

无论与爱人是否分开,无论爱人的生命是否还继续,只要记得,爱就有迹可循。

这算不上是一个特别出众的故事。

说平淡呢,又触达生命;说简单呢,又用情极深。

但正因为贴近日常,就像是发生在身边人的故事,才更让人感到这部电影的真诚与用心。

如同自己这一趟远行观看首映礼,在人生长河中可能不是最出众的经历,却也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在心里刻下浅浅(并不浅)的印记。

真爱,人生只有一次。

观影过程中,替静芬感到不值,不理解她为什么甘心这么受委屈。

从头到尾,她没有做错过什么,一直为家庭付出。

她不仅仅是妻子、母亲、女儿,她应该更是她自己。

映后与主创团队分享交流的时刻,很想举手提出心中的疑问。

然而,社恐是不敢举手的。

走出影院,慢慢回味这个故事。

静芬的爱,是一种隐忍且深厚的感情,既普通又很伟大。

她原谅,他的爱是流动的。

而她的爱,是心疼、是羁绊、是勇敢、是承担、是宽恕、是包容。

她的真爱,一生只有这一次。

或许,她的真爱,不受时间限制。

爱是坚持,不爱才会遗忘。

至此,爱得到升华,也得到释怀。

完了,就是 缘。

一部好电影,需要好演员相衬。

一份真挚的爱,需要有恰当的落脚点。

静芬的饰演者,叶童,完美承接了这个角色。

淡淡基调之中却很有层次,只有内心丰富、情感细腻、表演精湛的演员,才能体会这份真情,与团队共同完成整部戏的托举吧。

出品人与演员之间,又是怎样的缘份呢?

我在想。

对于一个观影人来讲,并不了解叶童与谢淑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她不是戏中的她,她也不是戏外的她。

而共同作为女性,我为她们感到骄傲。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觉得爱更有深意。

爱是纪念,纪念一生的爱人;爱是接纳,接纳一切发生;爱是成全,成全Sabrina,成全叶童,也成全所有女性。

这一段行程,我因爱而行。

带着一直未说出口的生日祝福,克制又热烈地望向电影屏幕,以及屏幕前的她和她们。

在仅隔三排座位的距离,感受空气的互换,我无比珍惜这次相遇,相逢已是上上签。

完了,就是 缘。

剧终,得圆满。

 4 ) 真爱只有一次

写在最前的核心“真爱只有一次” 在还没观看之前,甚至是在观看时,我都觉得静芬你真的太爱了,你爱得我真的好恨。

但是在今天,终于空出脑子来回想这个故事之后,我又增加了一些想法。

talk里说的,这是一个很平凡的故事,没有那么多的戏剧化,静芬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甚至也可能就是你我。

静芬为了这个家,为了一双儿女,为了她此生所爱在努力,有傲气,也很强势,哪怕是隔着电话忍不住哭泣说舍不得儿女舍不得公婆但也没示弱说舍不得对方。

她坚持了很久,但始终敌不过现实,于是最后她接受了失去所爱的现实。

但是很有意思的地方,静芬在和女儿说要决定离婚的时候,女儿叫她不要离、要“搏命长”,而不是叫她忍才不离。

但是静芬却很生气女儿不和自己一条心hhhh 这样的母女相处很熟悉吧。

说到离婚,talk说离婚是一种解脱,是自由。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静芬爱麒振,但是麒振夹在中间两头难做,静芬签字时几次三番的犹豫,最后还是离了。

对于麒振是不用再两头难做的解脱,那对于静芬呢,是因为能看到所爱之人得到解脱所以解脱了吗?

恢复单身的静芬在学舞蹈的时候疑似教学老师对其有好感,妹妹劝她给对方一个机会,静芬说“真爱只有一次”。

一如talk里说的,女性对于美好事物总是有着憧憬与向往,所谓幸福美满也是一屋双人三餐四季的安稳平淡。

静芬气的是被隐瞒,气的是无法装聋作哑,但是她依然对于麒振有着滤镜,因为那是她的青春,是炎炎夏日时一分为二的雪条,是叮叮当当的川流电车,是麒振考得很好的数学。

评静芬的话,感觉应该把王宝钏拉来一起并列,因为她真的爱得好卑微,“爱情里先动心的就输了”,但是在爱情里哪有什么输赢呢。

我知道肯定要提到女权主义,我从来不参与这一类的讨论,但是说到静芬就不得不提这件事。

近些年来我们在做女性觉醒、做平权,出发点是基于千百年来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

旧时的女性会被教导三从四德,被教导无才便是德,要守节要守戒,所以无数的前辈先驱让女性走进了学堂,走上了社会,撑起了这个世界的半边天。

我们一直在做着这件事,所以才让静芬有了选择权。

静芬可以选择一生只爱麒振一个人,哪怕麒振出轨,离婚也是静芬的选择,而不是她被迫选择,甚至于最后她又回去照顾病重的麒振,静芬说最后的这段时间她很开心。

一直都是静芬在做选择,平权不就是交还女性自我选择的权利吗?

不过哪怕我打下了这些文字,其实我依然不认同静芬的爱情观,但我仍旧会想给静芬一个拥抱告诉她我支持你,因为这是静芬所想所期望的。

告别式的花牌署名,静芬妥协了但是在现场又叫司仪挪位置,怎么说呢,她的爱确实只给了麒振一个人,对着其他人她也是永远不会示弱,所以到最后她给麒振戴上了婚戒也不算意外之举,因为“真爱只有一次”。

真的好想抱抱静芬啊。

演技方面,那我肯定说好啊,涉及剧透就不写了hhhhh但是我想说,在这部作品里,我不想称其为演员,我想称呼她们为“说书人”,基于《浅浅岁月》的特殊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就是为了广纳百川。

不是人人都是静芬但是人人都可能成为静芬。

 5 ) 浅浅的情节,深深的情感!

整部片剧情没有很大的波折起伏冲突点,正如片名一样,浅浅的。

但在这浅浅的剧情当中却能感受到了女主对前夫深深的情感。

影后叶童演技依旧在线,尤其是在医院面对小三和前夫的孩子一幕,那份对情感的隐忍,对无辜孩子的怜爱,对前夫过往如数家珍般的怀念,都被她拿捏得很到位,影后不愧是影后!

舞台剧大佬谢君豪,演绎被两个女人纠缠却又想坐享两边不想惹争纷的男人,也是演得很好。

整部剧演员演技到位。

这部电影大屏幕看确实看不出是手机全程拍摄的影片,个人觉得挺清晰的。

另外补充一句,影片整体色调偏暗,不知道是不是要配合主题,不过不影响观影。

 6 ) 浅浅岁月,一股清流

去看《浅浅岁月》,葉童老师的表演再次深深吸引我,服!

她烦闷吸烟的时候,她喝醉摔倒、在妹妹面前发泄脾气的时候,看不出这位女演员60了,她的动作、身体状态就让你相信,她是一个婚姻失败的中年女人,非常要强可是自己要承受很多孤独。

不需要太多的台词来说服观众,她吐烟圈的一刻,我也跟着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哎,情比金坚好讽刺!

静芬决定与麒振离婚后,学园艺、学跳舞、学表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抵御平淡岁月的“残忍”。

葉童老师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细腻,但更加出彩的是,cc的呈现方式让一段这么难熬、委屈的日子有一种诙谐感,她在用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人物的多面性格!

静芬去学写作,文学老师讲到“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女人”后,愤然出走,但是后面又选了林徽因的诗“别丢掉”来读:“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还烧掉了给麒振的信,这里我忍不住哭了,很窝心。

上一次听别人读诗被感动泪目,是余秀华老师朗读自己的作品《我爱你》:“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她们都保存着那份真,都仍相信那一句话。

最后葬礼上,静芬给麒振戴上结婚戒指后,cc飞流直下的那滴眼泪,服!

以前感慨cc的哭戏太有代入感了,她哭我也哭,现在惊讶于1000个角色,她会有不止1000种哭法的演绎。

为什么那滴眼泪让我感觉喷涌而出还能收得住,是决绝的。

在现场谢淑芬老师不知道和影迷说了多少遍“谢谢”,问我们“冷不冷”,为人谦虚友善。

其实,最应该感恩谢老师!

 7 ) 問題不是出於手機攝影

《淺淺歲月》在攝影、剪接和節奏幾方面都存在大量問題,後半段有比較好一點,但也只是好一點。

陳果說已經有很多電影是用手機拍的。

這沒錯,但用手機拍不代表就一定粗糙。

剪接和節奏出現問題,這怎麼說也不是手機拍攝的錯。

我沒有聽完整場影後談。

觀影期間,看著這部碎散凌亂、鏡頭粗糙的電影,我還是願意帶著一個良好願望猜想導演的意圖,或者用手機拍攝是想還原生活化景象吧。

可是我這個良好願意是多餘的。

開場不到十分鐘已經讓我如坐針氈。

不必去到年三十團圓飯那場戲,沈家一家四口之間的對話就已經非常有問題。

飾演母親的葉童和子女講話,在電影裡,那一點也不像是日常生活的交談,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話語之間,中間幾乎沒有一點空白。

你以為這樣就奇怪了嗎?

不。

他們的對話完成之後不知怎地,又換上不在場的謝君豪開始另一組對話。

中間沒有一點留白,也沒有一點停頓空間。

正如後來瀕臨婚姻失敗邊緣的葉童打給妹妹(車婉婉飾),這是車婉婉第一次出現在觀眾眼前。

鏡頭切換至站在街頭接聽電話的車婉婉,我並不怪責車婉婉,但那一刻的車婉婉其實沒有任何情緒可以給出來。

葉童和車婉婉講不到兩三句話,這一組戲就完了。

車婉婉在這一場戲就只有一個鏡頭,就是遠景拍著她講一句話。

生硬,突兀。

哦對了。

說要車婉婉我不禁想劇透一下。

這個每次出現都是為了陪姊姊食飯跳舞的妹妹(工具人),最後為什麼沒有出現在姐夫的喪禮上?

是工具人到這個地步了嗎?

前半部戲幾乎沒有一個特寫鏡頭。

許多場景也是用遠景來到拍攝。

明明好一段時間葉童演的角色是情緒爆發的。

用這個完全疏離的視角看著葉童演戲,只呈現出一種巨大的割裂感。

導演是想觀眾用一種疏離態度看這個故事嗎?

看到後段,觀眾當然知道絕對不是這樣。

我可以理解謝君豪和葉離演的角色是青梅竹馬,所以他們的情感根基很深厚。

致使後來謝君豪出軌兼患上重病,葉童還是願意回來照顧他。

可是你要怎樣讓觀眾相信謝君豪演的角色真的有感到愧疚的?

感情的事當然說不準,但如果真的分不下彼此,那當初離婚又是怎樣一回事?

還是說他們到最後真的是摯友?

謝君豪看起來放不下。

葉童也放不下。

在電車上,謝君豪還讓前妻在他死去之後照顧自己不能自理的父母?

這個故事背後的心路歷程,還真讓人好奇。

《淺淺歲月》有一點是非常陳果的。

對不起。

導演是蕭冠豪不是陳果。

可陳果在影前影後都出盡風頭,所以我也繼續講陳果好了。

所謂非常陳果,戲裡其實也用對白表現的清楚。

謝君豪演的沈氏會患癌,就是離開說得一口流行英文、與大陸女人好上的報應。

小三在沈氏病重時還是讓他簽合同,只想著錢。

葉童演的角色是非常有潛質的,但在最後,蕭冠豪拍她拍成一個神經質的女人。

婚姻對一個聰明善良的女人的影響,完全不在焦點裡面。

顧客在餐廳裡面燃燒物件,員工不會來管管嗎?

後面棺中戴戒,任你說如知隱蔽,也畢竟是在大庭廣眾之中吧?

如此浪費謝君豪和葉童,絕對是犯罪。

要說還可以說他們一對子女某程度上也是工具人。

中間很少情感交流在裡面。

第三行有一位女士從頭到尾都在玩手機。

小姐,你真的浪費這部電影了。

這種水平的電影不是這麼容易可以看到的。

請還我一百零三塊。

 8 ) 爱情是信仰

影片中的女主静芬并不是完美的。

她独立但也过分要强,为家操劳却也充满各种怨气。

所以夫妻间几乎零沟通、女儿更是对她各种言语还击……但她是理智的,当意识到婚姻无法挽回时,强迫自己放手,也报班学习舞蹈、文学、戏剧……当我以为女主要摆脱妻子、母亲等各种操劳身份,终于找到自我的时候,前夫患绝症回港治疗,似乎又激发了她“操劳”的细胞,让她以前妻身份可以忙前忙后、任劳任怨……女主的人生似乎与当下我们追求的价值观并不相符。

但当她与前夫遗体告别时,她笨拙地假装耳边小花掉落,偷偷将刻有“振芬”的他们的婚戒戴到他手指上时,我彻底绷不住了,哭的稀里哗啦!

什么真爱?

对于静芬来说爱情就是她的信仰。

所以谈什么她的选择她的追求符不符合当下价值追求?

无需!

不需!

她只是在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向任何人灌输任何价值。

她的真爱就是要一生一世一双人。

而叶童呢?

她的演绎让我在那一刻突然理解到这个人物。

想到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日常,我何尝不是在用当下自己的价值体系去批判、强迫改变他们的价值呢?

他们的就是错?

当下就是对?

为何不是包容、理解?

真爱一生一世,这是信仰,请理解。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如片名《浅浅岁月》般娓娓道来,淡淡地讲述一个女人在自己感情中的挣扎、释怀、坚持……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电影,像讲故事一样,可以让人慢慢感受,唤醒我们在忙碌工作生活中逐渐“沉睡的感觉”,可以更好的感知爱、表达爱……片中特别有启发的两处小细节:1️⃣(片中静芬学习戏剧表演,静芬疑惑演员司机为何要问她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

老师讲给她)他的生活是在车上,他的世界只有路。

同样是在说静芬,她的世界需要打开。

于我,一样的。

2️⃣(图书馆中静芬听到旁边男生读的诗,触动到她,借来读)。

是林徽因的《别丢掉》: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静芬想起自己与麒振的过往,唤起了自己的初心……于我,一样。

相爱是一门学问。

 9 ) 浅浅,即是有痕迹。

主创团队见面

改编自小说《完了,就是 缘》

静芬与麒振

一家四口浅浅,即是有痕迹。

怎么才能让爱在岁月中留下痕迹呢,Sabrina选择用电影的形式。

无论与爱人是否分开,无论爱人的生命是否还继续,只要记得,爱就有迹可循。

这算不上是一个特别出众的故事。

说平淡呢,又触达生命;说简单呢,又用情极深。

但正因为贴近日常,就像是发生在身边人的故事,才更让人感到这部电影的真诚与用心。

如同自己这一趟远行观看首映礼,在人生长河中可能不是最出众的经历,却也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在心里刻下浅浅(并不浅)的印记。

真爱,人生只有一次。

观影过程中,替静芬感到不值,不理解她为什么甘心这么受委屈。

从头到尾,她没有做错过什么,一直为家庭付出。

她不仅仅是妻子、母亲、女儿,她应该更是她自己。

映后与主创团队分享交流的时刻,很想举手提出心中的疑问。

然而,社恐是不敢举手的。

走出影院,慢慢回味这个故事。

静芬的爱,是一种隐忍且深厚的感情,既普通又很伟大。

她原谅,他的爱是流动的。

而她的爱,是心疼、是羁绊、是勇敢、是承担、是宽恕、是包容。

她的真爱,一生只有这一次。

或许,她的真爱,不受时间限制。

爱是坚持,不爱才会遗忘。

至此,爱得到升华,也得到释怀。

完了,就是 缘。

一部好电影,需要好演员相衬。

一份真挚的爱,需要有恰当的落脚点。

静芬的饰演者,叶童,完美承接了这个角色。

淡淡基调之中却很有层次,只有内心丰富、情感细腻、表演精湛的演员,才能体会这份真情,与团队共同完成整部戏的托举吧。

出品人与演员之间,又是怎样的缘份呢?

我在想。

对于一个观影人来讲,并不了解叶童与谢淑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她不是戏中的她,她也不是戏外的她。

而共同作为女性,我为她们感到骄傲。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觉得爱更有深意。

爱是纪念,纪念一生的爱人;爱是接纳,接纳一切发生;爱是成全,成全Sabrina,成全叶童,也成全所有女性。

这一段行程,我因爱而行。

带着一直未说出口的生日祝福,克制又热烈地望向电影屏幕,以及屏幕前的她和她们。

在仅隔三排座位的距离,感受空气的互换,我无比珍惜这次相遇,相逢已是上上签。

完了,就是 缘。

剧终,得圆满。

 10 ) 浅浅岁月——于无声中回忆,于寂静中共鸣

从苏州到上海,从上海到三亚,从三亚到香港,跨越了3300多公里,一路风尘,只为相见。

此次香港之旅,恰逢3月8日,是叶童老师的生日,那我就写一篇影评送给您聊表心意。

关于浅浅岁月这部电影,首先,我昨天(3月7日)是第一次看,虽然听不懂粤语,但我配合着字幕很认真的在看,稍微理解了这部剧的表达以及内核,这部电影整体围绕着“真爱只有一次”的核心思想展开。

关于爱情,古人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现在我们说:“一屋三餐和四季”。

这都是古往今来大家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电影中,到处可以看出静芬对麒振的爱。

从离婚后,静芬仍不顾与麒振现任妻子碰面的尴尬,在麒振患病期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想法设法地逗麒振开心,爱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他们之间永远有一种莫名的默契,从用毛巾垫高龙尾骨到买玩具鱼缸再到麒振失踪,静芬第一个在卖雪条的摊位前找到麒振等等…这些小细节全都诠释着俩人彼此深厚的感情和爱!

然而,从叶童老师细腻的表演中,这种爱更能完美呈现,例如:静芬在麒振的葬礼上一定要让自己送的花圈调换位置,这个行为证明了她心里还是渴望自己的地位被承认的。

另外,静芬在遗体送别环节,刻意假装将头上的白花弄掉,伺机将戒指戴到了麒振的手指上,且计划成功后静芬脸上的那种窃喜与满足…这一切的人物心理,让叶童老师刻画的入木三分,叶童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微表情将静芬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足以证明静芬对麒振依然是深爱,也是情义所在。

整部影片平平淡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动人心魄的画面,但就是这样平淡的画面和风格,竟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这样的风格才透漏着真实,生活不就是应该这样吗?

看完影片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时光清浅,岁月如歌,行己所爱,爱己所行。

作为女性,真爱虽然只有一次,但我们的人生也只有一次。

我们只管做自己,遵从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干扰和束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想这应该就是编剧以及叶童老师想向我们传达的价值观吧!

很庆幸能获得和叶童老师现场交流的机会,在现场也听到了各位主创老师们关于这部电影的心得。

此次香港之旅,可谓收获颇丰。

回顾影片,我将对这部电影的感悟总结为两句话~岁月浅浅,余生漫漫。

粗茶淡饭,一半一半。

叶童老师、各位主创老师,以上为鄙人浅陋之見,伏候卓裁。

书不尽言,辞不达意,纸短情长,伏维珍重!

~卓小柒 2025.03.08

《浅浅岁月》短评

陳果老把戲 葉童讚讚

4分钟前
  • 行止
  • 推荐

这部电影比较文艺,诉说了人内心的感受。有一种真实又丰富的唯美感。叶童的表演非常细腻到位。

5分钟前
  • 安静的猪
  • 力荐

几乎开篇第三个镜头就一眼手机,甚至多机位的戏能看出不是一个型号的手机,视觉体验极差,镜头语言混乱,只能说不好说

8分钟前
  • Odysseus
  • 还行

资本我摸不清头脑!

13分钟前
  • 造势
  • 很差

冲着影后叶童的细腻演技必须满分💯

16分钟前
  • Jessie
  • 力荐

#10681. #8th PYIFF# 藏龙。导演这套学生作业工艺+手机摄影质感的视听体系是认真的吗?是怎么难看怎么拍吗?八点档剧情要硬拗个政治隐喻也是够了,我的个神啊我看了个啥……即便如此叶童那段神级微表情也是可以直接发最佳演员了……除了上面一点唯一的亮点大概是前后两段之间轻描淡写的转场,十几年的跨度就这么一刀,还是非常之有味道。

17分钟前
  • 胤祥
  • 较差

叶童和谢君豪实在太好了,尤其叶童,得是今年最佳。电影的英文译名是真爱此生只一次,电影所展现的无疑是特别的,青梅竹马却没能以夫妻的名义走到最后。他们都要试着学会接受,接受已经发生的无可挽回的情感走向。对她来说还要试着接纳自己更爱自己,拾起对生活的热情。在认知固化的年纪能做到这些实属难得。虽然他说他得到报应,但他何德何能又得到两个女人对他好呢。

21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演员们却通过张弛有力量的表演,让剧情随着故事的发展,显得生动且丰满,观影过程中,时而泪目、时而大笑,结合电影是通过编剧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除了感动还是感动,这部很棒的文艺作品,值得大家观看,期待内地早日上映!

25分钟前
  • 艾米与初心
  • 力荐

什么狗血破玩意儿,死渣男死了算了

28分钟前
  • 星花凤梨
  • 较差

#8thPYIFF2024小城之春厅陈果说得好,现在哪来不离不弃一辈子,为什么要原谅出轨男啊?拿个手机拍摄在这诈骗,如果不是叶童和谢君豪我一部藏龙都不想看

33分钟前
  • 𝓙𝓸𝓴𝓮𝓻 𝓐𝓲𝓻𝓭.🌈
  • 较差

活久见,大银幕上看叶童和谢君豪演电视纪实家庭狗血八点档。

38分钟前
  • 蓝詹
  • 很差

评分低的原因之一是静芬的爱情婚姻观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观念了,甚至很难想象一个像香港这样的发达城市里的典型中产家庭“读过书”的工作上也有能力的女人,竟然为了个出轨老公活成这样。但其实看看身边这个年龄的女性,“静芬”占大多数。这片子并不狗血,反而挺真实的,所以更觉得可悲。

39分钟前
  • ceci
  • 还行

手机拍摄

43分钟前
  • nothing纳森
  • 较差

political symbolism這麼明顯為什麼Q&A沒有人問…從小家看大家,葉童和謝君豪兩個好戲之人表演還是很出彩的。

46分钟前
  • 呆萌喵星人
  • 还行

为什么这么低的分?很奇怪 抛开我是叶老师的粉丝 我今天是认真去看剧的。在香港连看两场 第一场看完觉得可以打4星 紧接着第二场看完我直接打5星。两场都被结局感动哭 但不得不说 真的是叶老师一个人带动整部剧。

51分钟前
  • 不必知道我是谁
  • 力荐

近距离看到叶童啦!好有气质!电影有蛮多搞笑元素 但我不相信这种结婚劈腿离婚还只爱一人的纯爱故事 女主是恋爱脑吗 渣男确实受到了惩罚👍

54分钟前
  • 桥豆麻袋
  • 推荐

#PYIFF2024#手机拍摄,技术层面漏洞百出,如果不是故意为之只能说是不尊重观众(映后陈果导演还是挺乐在其中,鼓励大伙问亲戚借钱拿手机拍电影)

57分钟前
  • 打家劫舍🌠
  • 很差

叶童怎么沦落到拍这种八点档狗血剧(还是座机拍的),谁能理解我刚看完飞到天上被惊到目瞪口呆的《烟囱里的麻雀》来看这部有多想死

1小时前
  • freme
  • 很差

难以理解

1小时前
  • ASL
  • 较差

前面高锐度松景别的片段还挺有意思的,一种监视着男女各面内心魔鬼的感官,会有点像《叹息桥》,后面景别紧起来急于抒发冲突情感就会有点下坠。陈果的加入用隐喻的涌冲击了原本俗套落后的两性家庭观念,所以变得更有嚼头了,也是《人海同游》的B面故事

1小时前
  • 废话队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