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台北。
故事就像名字一样,朴素又精致。
饺子店、师大夜市、书店、红色旅馆。
想起昨天看的马路天使。
弄堂,市井,香云纱,百乐门。
香港和台湾的电影里总带着市井的味道,而且越来越浪漫。
大陆的呢不该只有老上海每家学校后门的烧烤店奶茶店,都会有以箩筐计的小鹿乱撞。
可是如果他还是跑去了巴黎一样会是很美的故事或者是如果她回到了台北
看过了FIRST PAGE,Au Revoir Taipei,其实发觉台北是个有梦想的地方。
那是属于创造自己的浪漫故事的地方。
想起了最近一位朋友的qq签名:缘分是本书,翻的不经意会错过,读的太认真会泪流。
本片不至于会让你我过程非常认真,但却还能感受到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另外一个地方,有这样翻看一页的台北好人故事发生。
第一次看到Amber的表演,不温不火但气场很足。
也难怪现在广告商会排队找她。
很有桂纶镁的感觉..书卷气十足、编导一体的陈骏霖在剧情中设立的环境也算是为台北在做城市行销,实乃台湾夜市为背景的爱情短片加长版。
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到夜里被拍得可爱、趣致也被放大,令人温暖放松加一点随意。
其实,让台湾人自己也能喜欢才是让导演觉得最感动的事情。
在台北的人应该已经对诚品书店没有感觉,对夜间美好的一直营业的便利店觉得稀松平常,反而我们保持了一点点距离才更能发现它的一些不一样的美妙的东西。
如他所说,其实感觉一座城市,正需要一种很特别的距离感。
你既需要诚恳地生活在里面,摸到那个温度,又要能有站在外面看的新鲜感和视角,可能缺一都不可。
与师傅杨德昌所要表达的台北城市生活及社会型态的转变不同,陈骏霖所要记录的只是发生的一段故事而已,但也深得杨导拍片的心得,与08年出名的魏德圣比起来就年轻多了。
更文艺,更新浪潮。
最后,看来一部好片还是要有好的辅助才行。
片子的监制是维姆·文德斯来负责整体架构,叙事、剪辑、选角,怎么看待城市,如何去发现整个城市的有趣的东西。
也难怪之前出现的各种台北场景。
给人很真实的不停顿地发展剧情,中间的笑点也那么怪怪的。
得过艾美奖的本片摄影师Michael Fimognari,是导演陈骏霖在电影研究所的同学。
片中光影确实不错值得一看。
【那一年的幸福时光】郭采洁、【泪王子】张孝全、【色戒】柯宇纶台湾新锐演员 姚淳耀、实力派巨星高凌风、高捷【街角的小王子】杨佑宁、【停车】曾佩瑜期待台湾新锐导演的下一步,听说还是一部爱情喜剧,但会带到上世纪80年代台北的大发展历史,带到一些亚洲的发展文化,好像现在的大陆,以前的新加坡。
大家都很想去赚钱,大家都开始跑去吃西餐...
你有没有过…在一个熟悉惬意的环境中经常遇见一个男孩子他不认识你,甚至没有注意到你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来历有什么样的朋友但你知道他每天在那个位置你一定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活泼又内敛、文静又勇敢的女孩子她想要认识你可是没话找话的搭了几句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她也许从没想过成为你的女朋友她只是在她熟悉又惬意的环境中发现了你,注意到你每天都会在那个位置于是有一点点希望你也能注意到她也许能成为朋友可是事情该如何发展,她并没有多想但是听说你有感情很好的女朋友便立刻拉开了一点距离言谈之间也有一点生分人声喧闹的夜市里女孩子一个人默默地吃着东西没有什么表情看不出有没有在想些什么可是在看到你的一瞬眼睛发出绚烂的光亮她会把你并没有上心的法语课课表放在随身的包包里虽然你跟她说“不用了”你们走在一起两个人显得有些尴尬“你一个人啊?
”“嗯,等一下要去上课”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因为不熟“你好像很常上很多课的样子”“……就是想让自己忙一点”就是想让自己忙一点嘿,你知道么她注意到你并不是因为你有多好她观察着并体验着自己能把握的一切这是她的习惯但是遇到了这样一个闷闷的你,明明没有什么交集真的,是一个惊喜小凯决定去巴黎“至少还去过了”一开始是心酸是愤怒是要把女朋友追回来因为他和女朋友曾经说好要一起去巴黎“然后呢?
”“她可能觉得我留在台北比较好吧”可是这一夜带着点荒诞的混乱让他在天亮的时候要离开的时候带着有一点好笑、有一点欣喜的表情是终于要启程的兴奋是心里终于放下的真诚“至少还去过了”准备重新开始Susie则在望着出租车远去时发着呆既没有说再见也没有挥手告别大约有些落寞终究两人的关系是不尴不尬的、没有名分的男孩还是要走她既不想送也不能留所以大脑又混乱又空白前一夜的冒险在清晨的阳光下恍惚如梦于是回到家,望着窗外,站着喝了杯水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大概多想也没用如此喜欢这部电影,每个故事都因没讲透而显得微妙:便利店高高,警察基永,小洪和豹哥,小凯和Susie。
每个故事都不那么用力,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平平淡淡的,用细节刻画着市井的日常生活,却让你真的看到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我也会想,你想逃离的那座城市,也许正是别人挣破脑袋也想来旅行、来定居的城市;就像我那么想去的地方,你却只说“最惨就是继续待在这边”。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城市,“待在这里也不错啊”,看你是不是要接受它——这里——这座城市,和你的生活。
PS,没有讲电影里的其他人,对于他们有更好的影评比如说这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21172/我只是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是内心的自己,是平时的朋友们看不太到的自己,就想借影评写一些,怕等到年岁大了,忘了还有过这样过于认真而显得无稽的青春。
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就是男主角终于坐上了去巴黎的飞机,没有像所有狗血的好莱坞电影结局一般,男主角突然叫停了出租车,下车和女主角谈恋爱。
而这里的是镜头,给到的是男主角坐在出租车里,有着复杂的表情看向前方。
也许他正怀着复杂又粘稠的心情---有想要飞去巴黎件女友的心情,有刚经历了一场奇怪又浪漫的冒险后怅然若失的心情……但还是去向了机场。
最后到底男主角和女主角有没有在一起?
电影里在结局展现的是:男主角回来找女主角。
但我却认为那个情节不过是女主角回到家睡觉做梦梦到,或者只是第二天上班的幻觉。
因为后面浪漫化的跳舞处理,实在太不真实。
可是,是否真实已经不重要了。
毕竟男主角在遭遇了爱情时候,没有选择跳下出租车。
有很多恋爱最只适合一晚。
这个“适合”,是因为太多的恋爱开始得一点都不天时地利人和。
就像电影里的男主角,他不知不觉在一夜冒险中,喜欢上了女主角,但是他不知道也没时间去面对,去巴黎的飞机又在清晨在即起飞。
一切来不及他去思考,匆匆为女主角下了一碗面,坐上了出租车,这个恋爱也就算完了。
稳定而长的恋爱是两个个体需要不断协商的政治学问。
两人会遭遇沟通问题、会遭遇相互朋友圈融入的问题、会遭遇成长的需求问题、会遭遇各自规划冲突的问题、会遭遇许多说不清的问题互相脱了一层皮以至于最后分手。
这样一看,一晚的轻恋爱轻松自由又浪漫。
但这不意味着,人应该就去追求轻恋爱。
因为,轻恋爱之所以只有一晚,不是因为人的感情是流动又轻浮造成。
而是人的恋爱太靠运气,太多恋爱的开始,有着太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在阻止着这段脆弱新生的爱情有第二个夜晚。
《一页台北》,一页悸动 ————————————夜,骚动不安。
恋人们,在城市里追寻。
———————————— ————恋爱的感觉,有时候,就像一杯咖啡,一首爵士乐或是一本书,熟悉却又动人———— ———————————它悄悄地来到身边,让寂寞的心开始有了温度——————————— (故事梗概)小凯总是蹲坐在书店的一角,独自念着法语教材,思念着女友,小凯认为没有女友的台北就像失去阳光的星球,无论如何他都要想尽办法去巴黎一趟。
书店店员Susie,不知为什么,她就是被这个痴心自学法文看起来有些寂寞的男孩所吸引,成排书架前,Susie和小凯不经意地攀谈着,跳着爱情的舞步,小凯仍是喃喃自语对着巴黎的女孩说着“Je t’aime”… 就在小凯准备飞往巴黎追寻爱情的前夕,小凯在夜市里巧遇Susie,手上不明包裹引来两路人马的追逐,小凯牵起Susie的手,狂奔在台北街头、捷运、森林公园、恋人旅馆…,经过一连串充满错过、误会与巧合的城市奇遇、浪漫冒险,Susie和小凯的心跟着感觉奔驰··· ··· 不小心看了《一页台北》,发现世上最美妙的东西——不是爱,是朦胧 ———————————————————————————————————————————— 小提琴声中,夜市灯光下,小凯看着女友远去巴黎··· ··· 没有了她在身边,只能独自徘徊在家和书店之间。
小凯每天口中喃喃用法语念着:你是我的幸福。
心中默默幻想着:和女友漫步在巴黎街头··· ··· ——————————全是思念 一天天过去,还是那小提琴声,还是那个灯光下的台北,还是每天期待着和她讲上几句话,小凯却越发觉得没有了她,生活就越来越寂寞。
直到遇上了她——————那个当自己每天在书店学法语时,还能陪自己聊上几句,甚至给自己跳舞的女孩Susie。
可是终于还是有一天,小凯要动身去巴黎,去找回,或者结束那段幸福。
而Susie却有种莫名的失落··· ··· ——————————全是空虚 一系列风波曲折后,小凯还是和Susie相遇在夜市里,而两人都不知道这一次,并不是双方所想的最后一次相见。
相反,从那刻开始,小凯和Susie,也许再也分不开了··· ··· 夜市中,地铁里,马路上,两人不知疲倦的跑着··· ··· 夜幕中,公园里,广场上,两人忘乎所以的跳着··· ··· 天桥下,小河边,虽然相识不久,却有种莫名的暧昧 ——————————全是朦胧 终于,波折结束,在送女友上车的地方,小凯上了去机场的车··· ··· Susie看着车远去,就像之前小凯送女友的时候那样,失落··· ··· 而车里,小凯的脸上也涌现起了悲伤·然后·微笑 ——————————全是怅惘 还是那小提琴声,还是那个书店,Susie每次经过小凯原来看书的地方,总会涌起之前的那段难忘有迷茫的回忆··· ··· 还是那小提琴声,还是那个书店,小凯再次出现,不是为了学法语去巴黎,而是为了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女孩Susie··· ··· 还是那小提琴声,还是那个夜光下的台北,小凯和Susie跳起了那段舞蹈··· ···那段一起学的舞蹈··· ···忘乎所以的跳着··· ··· ———————————全是爱
摸索出一套卖座模式,然后改换有限的变量,重新填充包装,是快速生产之道。
尽管台湾电影今天仍旧很难称为工业,国片在《海角七号》之前也不大有台湾人要看,但台湾电影制作者还是偶有工业化专门化的努力,像一页台北系列。
城市街景、carefree的年轻人、网络世界的梦幻;穿插入不太沉重的乡土议题,有意无意彰显的多元文化共荣、日本感。
可爱女生,宅男。
可爱女生候选人有郭采洁、《听说》里的陈意涵。
男生有姚淳耀, 张孝全, 杨佑宁,《听说》里的彭于晏要来演的话也没问题。
现在郭采洁又在和陈柏霖拍片,这些组合在观众看来都很对,都很对就是没差的意思。
柯宇纶在《色戒》以前还在猥琐路线门外徘徊,之后就彻底放开自己,谁还记得他在《麻将》里比张震清纯?
《一页台北》里的表现有成为金士杰的潜力。
最可爱是姜康哲。
张孝全的造型师该打。
大家都以为是乔琪姑娘陈宇凡。
其实《一页台北》还有个沉重版本,就是几年前的《停车》,演员选了郭采洁等人的高级版:桂纶美张震戴立忍什么的。
同样的一夜台北,穿插不思议于冷峻现实,也有残酷也有笑。
但《停车》不大轻松,技巧完美,但是要说的太多。
还不如简单点像《一页台北》,或者更简单像《听说》,已经够励志还嫌不够,最后还要加好几根光明的尾巴才确保观众看懂了。
技巧当然是好事,谁还能忍受自我耽溺的《九降风》《渺渺》们,还不如拍个mv。
高凌风、马如龙等人近年借小青年重出江湖,证明台湾老戏骨也一抓一把。
但香港电影老工业重镇的公式化意识更强,看看《无间道》以后的那一串。
反之,魏德圣一被万众瞩目就急于去部落搞田野调查,赶快证明自己有内涵,十足当年拍完《就是溜溜的她》等青春片的侯孝贤。
以前看到有这样赏心悦目的海报的台湾片一准马上就去看了……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反倒不敢看了。
因为失望了太多次,“小清新”也泛滥成了“浮于表面、空洞乏味”的贬义词……这一次犹豫了很久,终于在“不是很想看电影,找个不劳神的打发下时间吧”这样一个心态下点开了这个电影。
漫不经心的看着,忽然我发现自己有一搭没一搭的乐了,我才发现这个电影出乎我意料的好看了。
最吸引我的其实是里面的配角:神经线太长所以有些迟钝的害羞单相思傻大个高高;阴气过重还整天想干票大的的没头脑而内心单纯的阿洪;长得奇形怪状没心没肺稀里糊涂混日子青年范本——制服小弟;帅气不在品味不足、私生活混乱、爱情事业双失意的浮躁警察……一个一个明明都是最真实最普通的人类了,但是看着总有一般类型片期待之外的表现。
抢劫像过家家,绑架像恶作剧,黑社会老大像思春的少女,接货截货交货都是搞不清楚状况他们就出现在那里那么做了,激烈的追逐也是可以在“交警”(借此名称一用,我也不知那人职务的专有名词是啥)一声喝斥下变竞走的;打架也是过一招就放弃了;警察也是追着追着变成跟踪女友和情敌了……最后,爱情也是。
追着追着换个女友追追也很好嘛。
这太符合我的人生哲学了。
我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也没以为它原来是个喜剧片,反正根据我的解读我就看中这点了——做人何必太执着。
现实的世界中有几个投身黑社会的小弟是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抢个劫也可以出于情趣需求这样的原因;有几个警察是嫉恶如仇时刻搏命演出的,谁还没有后院家事要处理啊;谈个恋爱而已嘛,谁说一定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世界太复杂,做人何必太累。
难得糊涂,跟着感觉走好了。
有很多电影,其实不用去电影院看的,有很多爱情电影,其实也不用和女朋友一起看的。
像这样一部电影,就是,自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关上灯,最好是带上耳机,音量也不用开的太大,慢慢的看。
不用和女朋友看,里面谈爱的部分太少了。
不用和哥们看,里面谈情的部分也不多。
里面的人物都傻傻的,呆呆的,可爱的要死。
光这个可爱,就足够让人欢喜。
曲子悠悠扬扬的,剧情也不慌不忙,全是台北的风景,热闹的夜市,欢乐的台语,霓虹的灯,带着台湾味的混混,青年,爱情,真好。
电影如果是五分,光这音乐和美景就占了三分,剩下的两分,一分给演员,一分给这美妙的剧情。
小浪漫,小温暖,小情调,一下子就触动了心灵,悠扬的美。
我后来才记得那晚宝蓝色的天空逐渐变亮的时候,这个原本熟稔的城市轮廓勾勒出些许模糊的陌生气息,居然是一团呆呆的白色雾气。
月色迷离,电车声也渐行渐远。
路面还在熟睡,偶尔有的士穿过,醒着的人抱紧行李或者自己,睁开眼睛做一个温热的梦。
那是属于夏天的梦,爱着的人在地球的异端,早练的年轻人晨跑在一无所知的盲中,清咧咧地却固执地想要冲破遥不可及的欲念。
欲念呼吸的某一刻,那些发音柔绵的单词,那些碎在昏暗房间中的眼泪,那些在马路边长得日复一日的行道树,那些无数次唤醒味蕾记忆的温热食物都仿佛在顷刻间变成了一次简洁明快的追随,虽然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夏天好像能给人无限的能力和信心。
如果是爱情的话,那也应该在这个明亮的季节得到一个答案。
更何况是年轻得不知晓天高地厚的爱情——我只背过“时人对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又怎在乎路途的曲折离奇。
然而台北这个地方似乎总比不得是巴黎那么玲珑剔透,也比不得海南那样的天长云白,那是一个现世漩涡的中心,即便是这一刻的酣眠也在下一刻醒得更早更热闹一些。
所以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邂逅,那么多的欲言又止在这里华丽丽地跟夜幕一起升起降落。
年轻的时候一心一意以为结果总能如憧憬的那般好得令人放心,年老之后又不知为何只想千金散尽和仅存在在照片中的人厮守余生。
年纪越大越喜欢对着肥皂剧傻笑——可见演戏的人痴傻,那些在自己年轻时不能尽说的呓语变成台词却痴傻得那般掷地有声、惊心动魄。
可是人在感情面前始终是不知疲倦和枯燥的动物,更何况是韶华正好,青春正在的年纪。
好吧,如果我再年轻一次的话可能还是会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比单刀赴会更教人放心一点,或者即使身陷囹圄也能跟歹人谈笑风生,说的都是心上人的好。
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要勇敢一点,要抱着被拒绝的心态,像个男人一样。
男女主角,一个敦厚,一个纯真,都是那种呆呆的单纯的人,很有礼貌,很谦和,话很少。
那感觉,不急不慢,会偶尔有闽南语穿插,说的很好听,就像糯米糕一样,黏黏的甜甜的...所有“现实”中的利益争夺越是荒诞,就越显示出小凯与Susie欲语还休的情感之珍贵。
一个城市,仿佛如一枚书签一般,轻轻的夹在脑海中的一页。
自己住久了的城市,往往觉得平凡无奇,但是如果某天,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旅行者,日日往返的捷运只是你旅程中的一小段,那种感受会很奇特。
生活的单调所以更喜欢那些单纯的浪漫。
有时候浪漫的事情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安排,就算两个人在一起奔跑,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把喜欢的感觉自己藏著,不敢表露,怕的是说完之后连每日的相对都失去了。
湾湾电影的通病是原声塞太满 可要不是原声 这电影就更一无是处了 剧本真是白眼翻到天花板
為神馬張孝全要cos喬琪姑娘呢。
这个好喜欢。
除了郭采洁。这就是个非常不到位的烂文艺片。
很讨喜的小电影~
演技好烂
我觉得可以直接剪成一部微电影就还不错
挺有玩的,轻松小品
腼腆
节奏慢就叫文艺片咩?
郭采洁挺可爱的也不算做作,挺像当时的范晓萱的,就是没有什么个性,所以我根本记不住她长什么样……这电影定调对了内容就差多了
一页台北之傻小子,傻姑娘齐欢乐
台北的一夜。有年轻人的爱情,被抛弃的,在十字路口的。有情有义的大哥,天真的混混,还有台北的小吃,热腾腾的很好吃的样子。
现实世界大家都这么傻就好了
果斷小品劇
文艺囧片啊文艺囧片……BTW,我想学跳那个舞~~~
市井又土炮的台北。
note:真的不知道要給三分還四分,裡頭有演員我認識,那家水煎包也常吃…很多部份我覺得很好笑,但這條主線實在太無聊了,每個角色都蠻符號化的,不過…算了,我覺得台北小情小愛能拍成這樣很有情了。
以后再不看台湾电影了,是不是剧情不够90分钟啊,有必要情节发展这么缓慢么,除了郭采洁演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女英雄外,其他人都是弱智吧
怎么都这么呆呢。。